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含测试,无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44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含测试,无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内容提要一、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值氧化值是某元素原子的表观荷电数,这种荷电数是假设把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确定元素氧化值的规则:①单质中原子的氧化值为零。②单原子离子中原子的氧化值等于离子的电荷。③氧的氧化值在大多数化合物中为-2,但在过氧化物中为-1。④氢的氧化值在大多数化合物中为+1,但在金属氢化物中为-1。③卤族元素。氟的氧化值在所有化合物中均为-1。其它卤原子的氧化值在二元化合物中为-1,但在卤族的二元化合物中,列周期表靠前的卤原子的氧化数为-1;在含氧化合物中按氧的氧化值为-2决定。③电中性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氧化值之和为零。(二)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氧化值发生了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被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半反应中元素的氧化值升高称为氧化,元素的氧化值降低称为还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同时存在,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且得失电子数相等。半反应的通式为氧化型+ne还原型或Ox +ne' Red式中n为得失电子数,氧化型(Ox)包括氧化剂及相关介质,还原型(Red)包括还原剂及相关介质。氧化型物质及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称为氧化还原电对(Ox/Red)。(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一电子法(或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是:①写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将离子方程式拆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③根据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分别配平半反应(注意介质在半反应中的配平)。④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找出两个半反应的最小公倍数,并把它们配平合并。③可将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写为分子方程式。二、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内 容 提 要 一、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值 氧化值是某元素原子的表观荷电数,这种荷电数是假设把化学键中的电子指 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确定元素氧化值的规则:①单质中原子的氧化值 为零。②单原子离子中原子的氧化值等于离子的电荷。③氧的氧化值在大多数化 合物中为-2,但在过氧化物中为-1。④氢的氧化值在大多数化合物中为+1,但在 金属氢化物中为-1。⑤卤族元素。氟的氧化值在所有化合物中均为-1。其它卤原 子的氧化值在二元化合物中为-1,但在卤族的二元化合物中,列周期表靠前的卤 原子的氧化数为-1;在含氧化合物中按氧的氧化值为-2 决定。⑥电中性化合物中 所有原子的氧化值之和为零。 (二)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的氧化值发生了变化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 被拆分成两个半反应。半反应中元素的氧化值升高称为氧化,元素的氧化值降低 称为还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同时存在,还原剂被氧化, 氧化剂被还原,且得失电子数相等。 半反应的通式为 氧化型 + ne - 还原型 或 Ox + ne - Red 式中 n 为得失电子数,氧化型(Ox)包括氧化剂及相关介质,还原型(Red)包括还 原剂及相关介质。氧化型物质及对应的还原型物质称为氧化还原电对(Ox/Red)。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离子—电子法(或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是:①写出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将离子方程式拆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③根据 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分别配平半反应(注意介质在半反应中的配平)。④根据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找出两个半反应的最小公倍数,并把它们配平 合并。⑤可将配平的离子方程式写为分子方程式。 二、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原电池中电子输出极为负极;电子输入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即前述还原半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即前述氧化半反应,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构成电池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常用的电极有金属-金属离子电极、气体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氧化还原电极四种类型。将两个电极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可用电池组成式表示。习惯上把正极写在右边,负极写在左边;用""表示两相之间的界面;中间用"表示盐桥。如Zn-Cu电池的电池组成式:(-)ZnZn2+(ci)ICu2+(c2)/Cu(+)(二)电极电位的产生和电池电动势电极电位的产生可用双电层理论解释。当金属浸入其相应盐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溶解M(s)M(ag) + ne析出在极板上在溶液中留于极板上平衡时,若金属溶解的趋势大于金属离子析出的趋势,则金属极板表面上会带有过剩的负电荷,等量的正电荷将分布在溶液中。由于金属极板上负电荷的静电吸引,使溶液中的正电荷较多地集中在金属极板附近的溶液中,形成了双电层结构,从而产生了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符号βOx/Red。电极电位的大小与金属的本性、温度和金属离子的浓度(或活度)有关。原电池正极与负极的电极电位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符号E:E=β+--。电极电位和电动势的单位都是伏特(V)。(三)标准电极电位定义标准氢电极(SHE):Pt|H2(100kPa)H+(a=1),指定298.15K,氢气分压100kPa,氢离子浓度1molL-(严格地是活度1)时,βsHE=0.00000V。在标准状态下,将待测电极与SHE组成原电池(SHE为负极),测得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待测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根据电极电位的高低可判断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1)电极电位愈低

(一)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原电池中电子输出极为负极;电子 输入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即前述还原半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即前述氧化 半反应,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构成电池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 常用的电极有金属-金属离子电极、气体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四种类型。 将两个电极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可用电池组成式表示。习惯上 把正极写在右边,负极写在左边;用“|”表示两相之间的界面;中间用“‖”表示盐 桥。如 Zn-Cu 电池的电池组成式: (-) Zn|Zn2+(c1)‖Cu2+(c2)|Cu (+) (二)电极电位的产生和电池电动势 电极电位的产生可用双电层理论解释。当金属浸入其相应盐的溶液中,存在 如下平衡: 平衡时,若金属溶解的趋势大于金属离子析出的趋势,则金属极板表面上会 带有过剩的负电荷,等量的正电荷将分布在溶液中。由于金属极板上负电荷的静 电吸引,使溶液中的正电荷较多地集中在金属极板附近的溶液中,形成了双电层 结构,从而产生了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符号  Ox/Red。电极电位的 大小与金属的本性、温度和金属离子的浓度(或活度)有关。原电池正极与负极的 电极电位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符号 E:E = + -  - 。电极电位和电动势的 单位都是伏特(V)。 (三)标准电极电位 定义标准氢电极(SHE):Pt | H2(100kPa) |H+ (a=1),指定 298.15K,氢气分 压 100kPa,氢离子浓度 1 mol·L-1 (严格地是活度 1)时,  SHE = 0.000 00V。 在标准状态下,将待测电极与 SHE 组成原电池(SHE 为负极),测得原电池 的电动势等于待测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根据电极电位的高低可判断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1) 电极电位愈低, M(s) M n+ (aq) ne 溶解 - 析出 在极板上 在溶液中 留于极板上 +

电对中还原型物质失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还原剂;电极电位愈高,电对中氧化型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氧化剂。(2)较强氧化剂所对应的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较弱,较强还原剂所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较弱。三、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一)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的关系在等温等压下系统Gibbs自由能的降低值与电池电动势之间存在如下关系:A,Gm=-nFE式中,F为法拉第常数,F=96485Cmol-l。n为电池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当电池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时,上式可表示为△,G=-nFE°。在等温等压标准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G%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A,G>0,E°106时,可以认为反应进行的已相当完全。有些平衡常数,如:酸(碱)质子转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常数Kw、溶度积常数Ksp、配位平衡稳定常数K,等,若它们的平衡可以由两个电极反应式组成,同样可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其平衡常数。四、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一)Nernst方程式

电对中还原型物质失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还原剂;电极电位愈高,电对中 氧化型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愈强,是较强的氧化剂。(2) 较强氧化剂所对应的还原 剂的还原能力较弱,较强还原剂所对应的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较弱。 三、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 Gibbs 自由能 (一)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 Gibbs 自由能的关系 在等温等压下系统 Gibbs 自由能的降低值与电池电动势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rGm = -nFE 式中,F 为法拉第常数,F=96 485C·mol-1。n 为电池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当电池 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时,上式可表示为 θ rGm = - nF θ E 。在等温等压标准态下, 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θ rGm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θ rGm >0, θ E <0,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θ rGm =0, θ E =0,反应达到平衡。 同理, rGm 和 E 作为非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二)电池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可根据关系式 RTln θ K = nF θ E 计算。在 298.15K 下,将 R =8.314 J·K-1·mol-1 , F =96 485 C·mol-1 代入上式得: 0.05916V lg θ θ nE K = 式中,n 是配平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 θ E 越大,反应进行的 越完全。当 K>106 时,可以认为反应进行的已相当完全。 有些平衡常数,如:酸(碱)质子转移平衡常数 Ka(Kb)、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溶度积常数 Ksp、配位平衡稳定常数 Ks 等,若它们的平衡可以由两个电极反应式 组成,同样可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其平衡常数。 四、电极电位的 Nernst 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一)Nernst 方程式

对电池反应:aOx1+bRed2dRedi+eOx2其电池电动势的Nernst方程式为:RTIn(CRed,)"(Cox,)eE=E_!nF(Cox,)"(CRed,)b在298.15K时:(CRed,)"(Cox,)e0.05916VE=E°_n(Cox,)"(CRed,)"对电极反应:pOx+neqRed其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为(在298.15k时):Rin (Cox)"(OVRed) =0 (ONRed) + nF"(CRed)9在298.15K时:0(Ox/Red) = p (Ox/Red)- 0.05916V ig (Crea)"(Co)An应用Nernst方程式注意:(1)当Red及Ox为气体时,其分压应除以标准态压力100kPa;若是固体、纯液体或溶剂,则其浓度视为常数,不列入Nernst方程式。(2)Nernst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浓度或分压应以其反应式中化学计量系数为指数。(3)对于有H+或OH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H+或OH-的相对浓度也应列入Nernst方程式。(二)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从Nernst方程式可知,电极中各物质的浓度对电极电位产生影响。H+、OH作为介质参加反应,也对电极电位产生影响。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生成沉淀、弱酸、弱碱、配合物等,将使其浓度降低,也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判断非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或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时,应根据由Nernst方程式决定的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来判断

对电池反应: aOx1+bRed2 dRed1+eOx2 其电池电动势的 Nernst 方程式为: a b d e c c c c nF RT E E ( ) ( ) ( ) ( ) ln 1 2 1 2 Ox Red θ Red Ox = − 在 298.15K 时: a b d e c c c c n E E ( ) ( ) ( ) ( ) lg 0.05916V 1 2 1 2 Ox Red θ Red Ox = − 对电极反应: pOx + ne- qRed 其电极电位的 Nernst 方程式为(在 298.15k 时): q p c c nF RT ( ) ( ) ln Red θ Ox (Ox/Red) =  (Ox/Red) + 在 298.15K 时: p q c c n ( Ox) θ Red ( ) lg 0.05916V (Ox/Red ) =  (Ox/Red ) − 应用 Nernst 方程式注意: (1) 当 Red 及 Ox 为气体时,其分压应除以标准态压力 100kPa;若是固体、 纯液体或溶剂,则其浓度视为常数,不列入 Nernst 方程式。 (2) Nernst 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浓度或分压应以其反应式中化学计量系 数为指数。 (3) 对于有 H+或 OH-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 H+或 OH-的相对浓度也 应列入 Nernst 方程式。 (二)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从 Nernst 方程式可知,电极中各物质的浓度对电极电位产生影响。H+、OH- 作为介质参加反应,也对电极电位产生影响。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型或还原型物 质生成沉淀、弱酸、弱碱、配合物等,将使其浓度降低,也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 判断非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或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时,应 根据由 Nernst 方程式决定的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来判断

五、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应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应有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已知且性能稳定,常用甘汞电极(SCE)。指示电极与被测H+离子浓度有关,常用玻璃电极,其电极电位符合Nernst方程式2.303RTRT Ina(H*)=K--pH甲皱=K玻+FF式中K被是未知的常数,可通过用标准pH缓冲溶液定位加以消除。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分别与标准pH缓冲液和待测pH溶液组成原电池:(-)玻璃电极|标准pH缓冲液ISCE(+)和()玻璃电极丨待测pH溶液ISCE(+)分别测定两个电池的电动势,从而求得待测溶液的pH:pH = pH, + (E- E)F2.303RT式中pHs为标准缓冲溶液的pH,Es为标准缓冲溶液所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E为待测溶液所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T为测定时的温度。上式称为pH操作定义。难题解析例8-1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1)()Ag,AgCl(s)HCl JCl2(100kp),Pt (+)(2)()Pb,PbSO4(s)/K2SO4lKCIPbCl2(s),Pb(+)(3) (-)Zn/ Zn2+IMnO4,Mn2+,H|Pt(+)(4) (-) Ag|Ag* (ci)IAg*(c2)/Ag (+)析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解(1)正极反应Cl2+2e→2CI此电极为气体电极负极反应Ag+CI→AgCI(s)+e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电池反应 2Ag+Cl2→2AgCl(s)n=2(2)正极反应PbCl2(s)+2e→Pb+2CI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负极反应Pb+SO42-一PbSO4(s)+2e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电池反应PbCl2(s)+SO42-→PbSO4(s)+2CIn=2(3)正极反应MnO4°+8H++5e→Mn2++4H2O此电极为氧化还原电极负极反应Zn→Zn2++2e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五、电位法测定溶液的 pH 应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 pH,应有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指示电极。参比电极 的电极电位已知且性能稳定,常用甘汞电极(SCE)。指示电极与被测 H+离子浓 度有关,常用玻璃电极,其电极电位符合 Nernst 方程式: pH 2.303 ln (H ) F RT a K F RT = K + = − +  玻 玻 玻 式中 K 玻 是未知的常数,可通过用标准 pH 缓冲溶液定位加以消除。 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分别与标准 pH 缓冲液和待测 pH 溶液组成原电池: (-) 玻璃电极∣标准 pH 缓冲液‖SCE (+) 和 (-) 玻璃电极∣待测 pH 溶液‖SCE (+) 分别测定两个电池的电动势,从而求得待测溶液的 pH: RT E E F 2.303 ( ) pH pH s s − = + 式中 pHs 为标准缓冲溶液的 pH,Es 为标准缓冲溶液所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E 为待测溶液所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T 为测定时的温度。上式称为 pH 操作定义。 难题解析 例 8-1 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 (1)(-) Ag,AgCl(s) |HCl |Cl2(100kp),Pt (+) (2)(-) Pb, PbSO4(s)| K2SO4‖KCl| PbCl2(s),Pb (+) (3)(-) Zn | Zn2+‖MnO4 - , Mn2+, H+ | Pt (+) (4)(-) Ag | Ag+ (c1)‖Ag+ (c2) |Ag (+) 析 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 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 解 (1)正极反应 Cl2+2e- → 2 Cl- 此电极为气体电极 负极反应 Ag+Cl- → AgCl(s)+e- 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2Ag+Cl2 →2AgCl(s) n=2 (2)正极反应 PbCl2(s)+2e- →Pb+2Cl- 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负极反应 Pb+SO4 2-→PbSO4(s)+2e-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PbCl2(s) +SO4 2-→PbSO4(s) +2Cl- n=2 (3)正极反应 MnO4 - +8 H++5e- →Mn2++ 4 H2O 此电极为氧化还原电极 负极反应 Zn → Zn2++2e-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2MnO4+16H++5Zn-2Mn2++8H20+5Zn2+n=10(4)正极反应Ag*(c2)+e→Ag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负极反应Ag→Agt(ci)+e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电池反应Ag*(c2)—→Agt(ci)n=1例8-225℃时测得电池(-)Ag,AgCl(s)[HCl(c)ICl2(100kp),Pt(+)的电动势为1.136V,已知p(Ch/CI)1.358V,p(Agt/Ag)=0.7996V,求AgCI的溶度积。析首先根据电池电动势和已知的标准电极电位,由Nernst方程求出p°AgCVAg。(2)AgCI 的平衡AgCl(s)——Ag++Cl,方程式两侧各加 Ag:AgCl(s) +Ag==Agt+CI +AgAgCI与产物Ag组成AgCI/Ag电对;反应物Ag与Ag+组成Ag*/Ag电对。AgCl(s)n(pAgC/AgnEAg'Ag)的溶度积常数为:logKsp=0.05916V0.05916V解由电池表达式:Pa0.05916V正极反应Cl+2e→2Cl,Pcl,/c2[CI-]10.05916V负极反应Ag+CI→AgCl(s)+e,PAgC/Ag=PAgC2[CI-]?电池反应Cl2(g) + 2Ag → 2AgCl(s)Pala0.05916V0.05916VE=Pal/cr"PAgc/Ag =(0H(PAgCVAS22[cI"][CI-2=1.136V,将pa/cr和Pa,数据带入=pcl/c--1.136 V=1.358 V-1.136V=0.222V,pAgC/Ag又由AgCl(s) +Ag Agt+C +Agn(pAgCAgnE-PAgIAglog Ksp=(0.222-0.799 6)V/0.059 16V=-9.760.05916V0.05916VKsp(AgCI)= 1.74×10-10例8-3在Agt、Cu2+离子浓度分别为1.00×10-2molL-l和1.00mol-L-l的溶

电池反应 2MnO4 - +16 H++5Zn→2Mn2++8 H2O+5Zn2+ n=10 (4)正极反应 Ag+ (c2) +e-→ Ag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负极反应 Ag → Ag+ (c1) + e-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Ag+ (c2) → Ag+ (c1) n=1 例 8-2 25℃时测得电池 (-) Ag,AgCl(s) |HCl(c) |Cl2(100kp),Pt (+) 的电动势 为 1.136V,已知 θ  ( Cl2/Cl- )=1.358V, θ  ( Ag+ /Ag)=0.799 6V,求 AgCl 的溶度积。 析 首先根据电池电动势和已知的标准电极电位,由 Nernst 方程求出 θ  AgCl/Ag 。(2) AgCl 的平衡 AgCl(s) Ag+ + Cl-,方程式两侧各加 Ag: AgCl(s) + Ag Ag+ + Cl- + Ag AgCl 与产物 Ag 组成 AgCl/Ag 电对;反应物 Ag 与 Ag+组成 Ag+ /Ag 电对。AgCl(s) 的溶度积常数为: 0.05916V log θ sp nE K = = 0.05916V ( ) θ Ag /Ag θ n  AgCl/Ag − + 。 解 由电池表达式: 正极反应 Cl2 + 2e- → 2 Cl-, − Cl /Cl 2  = θ Cl /Cl 2  − + 2 0.05916V lg 2 Cl [Cl ] 2 − P 负极反应 Ag + Cl- → AgCl(s) + e-, AgCl/Ag= θ  AgCl/Ag + 2 0.05916V lg 2 [Cl ] 1 − 电池反应 Cl2(g) + 2Ag → 2AgCl(s) E = − Cl /Cl 2  - AgCl/Ag=( θ Cl /Cl 2  − + 2 0.05916V lg 2 Cl [Cl ] 2 − P )-( θ  AgCl/Ag + 2 0.05916V lg 2 [Cl ] 1 − ) =1.136V, 将 θ Cl /Cl 2  − 和 Cl2 P 数据带入 θ  AgCl/Ag= θ Cl /Cl 2  − -1.136 V=1.358 V-1.136 V=0.222V, 又由 AgCl(s) + Ag Ag+ + Cl- + Ag 0.05916V log θ sp nE K = 0.05916V ( ) θ Ag /Ag θ n  AgCl/Ag − + =(0.222-0.799 6)V/0.059 16V=-9.76 Ksp(AgCl) = 1.74×10-10 例 8-3 在 Ag+、Cu2+离子浓度分别为 1.00×10-2mol·L-1 和 1.00mol·L-1 的溶

液中加入铁粉,哪一种金属被先还原?当第二种金属离子被还原时,第一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多少?已知p(Cu2+/Cu)=0.3419V,°(Ag+/Ag)=0.7996V.析首先根据电极电位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氧化能力的氧化型物质将首先被还原。随着反应进行,被还原金属离子浓度降低,电极电位减小,当减小到与第二种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相等时,第二种金属离子才能被还原。解PAg/Ag= PAg/Ag + 0.059 16Vlog[Ag)]= 0.799 6V + 0.059 16Vlg(1.00×10-2)= 0.681 3 Vccu= P0*/a=0.3419V由于Ag/Ag>ca"1cu,Ag+是较强氧化剂,当加入还原剂铁粉时首先被还原。当PAg/Ag=ca/c时,Cu2+离子被还原。则PAgt/g= 0.799 6V+ 0.059 16Vlg[Ag*] = 0.341 9V[Ag*]= 1.82×10-8 (mol-L-")例 8-4298K 时电池(-)Pt,H2(100kp)NaOH(aq)HgO(s)|Hg(+)的 E°=0.926V,O2(g)=H20()的△rHm=-285.84kJ-mol-l。又:反应 H2(g)+2H2(g)02(g)H20(I)Hg(I)HgO(s)69.9477.470.29S/J-mol-1-K-1130.5205.03 02(g)试求分解反应HgO(s) Hg() +2(1)在298K时氧的平衡分压;(2)假定反应热与温度无关,HgO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式)解给定的电池反应:HgO(s)+H2→Hg(I)+H2O(1)△rGm2=-nFE=-2x96 500C-mol-1x0.926V=-178718 J·mol-l由H2(g) +.. (2式)02(g)=H20(l)2ArGm[H20 ()]=ArHm-TArSm新×205.03) Jmol-l-K-l=-285 840J·mol-1-298Kx(69.94-130.5-2=-237244 Jmol-l

液中加入铁粉,哪一种金属被先还原?当第二种金属离子被还原时,第一种金属 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多少?已知 θ  ( Cu2+/Cu)=0.341 9V, θ  (Ag+ /Ag)=0.799 6V。 析 首先根据电极电位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氧化能力的氧 化型物质将首先被还原。随着反应进行,被还原金属离子浓度降低,电极电位减 小,当减小到与第二种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相等时,第二种金属离子才能被还原。 解 Ag /Ag  + = θ Ag /Ag  + + 0.059 16Vlog[Ag+ ] = 0.799 6V + 0.059 16Vlg(1.00×10-2 ) = 0.681 3 V Cu /Cu  2+ = θ Cu /Cu  2+ = 0.341 9 V 由于 Ag /Ag  + > Cu /Cu  2+ ,Ag+是较强氧化剂,当加入还原剂铁粉时首先被还原。 当 Ag /Ag  + = Cu /Cu  2+ 时,Cu2+离子被还原。则 Ag /Ag  + = 0.799 6V+ 0.059 16Vlg[Ag+ ] = 0.341 9V [Ag+ ] = 1.82×10-8(mol·L-1) 例 8-4 298K 时电池(-)Pt,H2(100kp)|NaOH(aq)|HgO(s)|Hg(+)的 θ Ε =0.926V, 反应 H2(g)+ 2 1 O2(g) = H2O(l)的△rHm θ = -285.84kJ ·mol-1。又: H2(g) O2(g) H2O(l) Hg(l) HgO(s) S θ /J·mol-1·K-1 130.5 205.03 69.94 77.4 70.29 试求分解反应 HgO(s) Hg(l) + 2 1 O2(g) (1) 在 298K 时氧的平衡分压; (2) 假定反应热与温度无关,HgO 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解 给定的电池反应:HgO(s)+ H2 → Hg(l) +H2O(l) .(1 式) △rGm θ= -nFEθ=-2×96 500C·mol-1×0.926V=-178 718 J·mol-1 由 H2(g) + 2 1 O2(g)=H2O(l) .(2 式) △rGm θ [H2O (l)]=△rHm θ-T△rSm θ =-285 840J·mol-1 -298K×(69.94-130.5- 2 1 ×205.03) J·mol-1·K-1 =-237 244 J·mol-1

Hg(s) → Hg()+ 02(g)1式一2式得..(3式)2△rGm=-178 718J·mol-l-(-237 244 J·mol-')=58 526 J·mol-l()由ArGm=-RTlnKp,lnK,=-△,Gm%RT=-58526Jmol-"/(8.314 Jmol-l-K-I×298K)=-23.62Kp=5.5×10-1l= /PoPo,=Kp2=3.03×10-21atm=3.07×10-19kPa1 02(g) 的(2) 反应 HgO(s)→ Hg(I) + 2ArSm"=77.4 Jmol-l-K-I+×205.03 J.mol-1-K-l-70.29 J-mol-l.K-1n=109.6 J-mol-I-K-lArHm=ArGme+TArSm=58526Jmol-1+298K×109.6J·mol-l-K-1= 91 187J·mol-当HgO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时,Po,=0.2atm,Kp=Po.=0.447K2= A,H(T, -T)再由InK(T, ×T)R0.44791187J·mol- ×(T, -298K)In(T, ×298K)×8.314J·mol-.K-5.5×10-11计算得T2=784.2K相关知识介绍一、电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生命现象中包含着许多电化学问题。如光合作用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生命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与一些放能的氧化还原过程(如糖的分解)相偶联。氧化还原与其他化学或生化反应协同作用,构成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物细胞膜是一种特殊类型半透膜,膜两侧存在多种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电势差,成为生物膜电势,一般为-30mV~-100mV。当刺激神经细胞传递,或当肌肉细胞收缩时,细胞膜电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感受外界,思维过程,肌肉收缩等,都与生物膜电势直接关联。根据

1 式-2 式得 HgO(s) → Hg(l) + 2 1 O2(g) .(3 式) △rGm θ=-178 718 J·mol-1 -(-237 244 J·mol-1 )=58 526 J·mol-1 (1) 由 △rGm θ=-RTlnKp, lnKp=-△rGm θ /RT = -58 526 J·mol-1 /(8.314 J·mol-1·K-1×298K) = -23.62 Kp=5.5×10-11= O2 p O2 p = Kp 2 =3.03×10-21atm = 3.07×10-19kPa (2) 反应 HgO(s) → Hg(l) + 2 1 O2(g) 的 △rSm θ=77.4 J·mol-1·K-1+ 2 1 ×205.03 J·mol-1·K-1 -70.29 J·mol-1·K-1 =109.6 J·mol-1·K-1 △rHm θ= △rGm θ + T△rSm θ =58 526 J·mol-1+298K×109.6 J·mol-1·K-1 = 91 187 J·mol-1 当 HgO 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时, O2 p =0.2 atm,Kp= O2 p = 0.447 再由 1 2 ln K K = T T R r H T T ( ) ( ) 2 1 2 1 θ m   − 11 5.5 10 0.447 ln −  = 1 1 2 2 1 ( 298K) 8.314J mol K 91187J mol ( 298K) − − −       − T T 计算得 T2=784.2K 相关知识介绍 一、电化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生命现象中包含着许多电化学问题。如光合作用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 生命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与一些放能的氧化还原过程(如糖的分解)相偶联。氧化 还原与其他化学或生化反应协同作用,构成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物细胞膜是一种特殊类型半透膜,膜两侧存在多种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 液,具有一定的电势差,成为生物膜电势,一般为-30mV~-100mV。当刺激神 经细胞传递,或当肌肉细胞收缩时,细胞膜电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视觉、听觉、 触觉等器官感受外界,思维过程,肌肉收缩等,都与生物膜电势直接关联。根据

膜电势变化的规律来研究生物机体活动的情况,是生物电化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跨膜电位的测定、膜电位的控制在医学上有很多应用,例如心电图就是测量心肌收缩与松弛时心肌膜电位相应变化,来诊断心脏是否工作正常。此外脑电图、肌动电流图,对了解大脑神经活动、肌肉活动都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检测手段。生物体内存在的氧化还原体系为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了可能,目前较多的是利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监测。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主要部分为特殊的膜电极,膜电极根据生物材料的不同,分为酶电极、微生物电极、免疫电极和细胞电极等。酶传感器是将对待测底物具有选择性响应的酶层固定在离子选择电极表面上而制成的。待测底物大多是各种有机物,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或消耗某些能被电极检测的催化产物。根据电极对催化产物的响应,可测得产物的浓度,从而计算出待测底物的含量。例如临床上血糖和尿糖的检查,测定葡萄糖用的酶传感器所基于的生物化学反应是:葡萄糖+氧气葡萄糖氰化酶葡萄糖酸+过氧化氢通过电极法测得过氧化氢的生成量或氧气的消耗量,就可计算体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酶传感器的设计形式在不断更新,所使用的酶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因此测定物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临床正确诊断与抢救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实际参数。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大大促进了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不仅要求有能感知酶、免疫、微生物、细胞、DNA、RNA、蛋白质、喉觉、味觉和体液组分的传感器,也需要有感知血气、血压、血流量、脉搏等生理量的传感器,这些都需要化学传感器与生物活性材料、物理传感器有机结合,从而在临床诊断、药物和食品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芯片以及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燃料电池一未来世界的新能源燃料电池是一种不断添加燃料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看与通常的化学电池相同,但一般化学电池是储能装置,而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不经过热而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前者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后者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燃料电池的一般结构为:燃料(负极)电解质(液态或固态)氧化剂(正

膜电势变化的规律来研究生物机体活动的情况,是生物电化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 领域。跨膜电位的测定、膜电位的控制在医学上有很多应用,例如心电图就是测 量心肌收缩与松弛时心肌膜电位相应变化,来诊断心脏是否工作正常。此外脑电 图、肌动电流图,对了解大脑神经活动、肌肉活动都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检测手段。 生物体内存在的氧化还原体系为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活动过程提供了 可能,目前较多的是利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监测。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主要部分 为特殊的膜电极,膜电极根据生物材料的不同,分为酶电极、微生物电极、免疫 电极和细胞电极等。 酶传感器是将对待测底物具有选择性响应的酶层固定在离子选择电极表面 上而制成的。待测底物大多是各种有机物,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或消 耗某些能被电极检测的催化产物。根据电极对催化产物的响应,可测得产物的浓 度,从而计算出待测底物的含量。例如临床上血糖和尿糖的检查,测定葡萄糖用 的酶传感器所基于的生物化学反应是: 葡萄糖+ 氧气⎯葡萄糖氧化酶 ⎯⎯ ⎯→葡萄糖酸+过氧化氢 通过电极法测得过氧化氢的生成量或氧气的消耗量,就可计算体液中葡萄糖的含 量。 酶传感器的设计形式在不断更新,所使用的酶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因此测定 物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为临床正确诊断与抢救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实际参数。 21 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大大促进了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这不仅要 求有能感知酶、免疫、微生物、细胞、DNA、RNA、蛋白质、嗅觉、味觉和体 液组分的传感器,也需要有感知血气、血压、血流量、脉搏等生理量的传感器, 这些都需要化学传感器与生物活性材料、物理传感器有机结合,从而在临床诊断、 药物和食品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芯片以及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燃料电池──未来世界的新能源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断添加燃料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看 与通常的化学电池相同,但一般化学电池是储能装置,而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不 经过热而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前者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后者与环境既有 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 燃料电池的一般结构为:燃料(负极)|电解质(液态或固态)|氧化剂(正

极)。燃料有氢气、天然气、煤气以及甲醇等非石油类燃料:氧化剂为纯氧、空气和卤素等;电解质是离子导电而非电子导电的材料,有碱性、酸性、熔融盐和固体电解质以及高聚物质子交换膜等数种。燃料电池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递电子、形成电流:另一方面是在电极表面发生多相催化反应,反应不涉及电极材料本身,这一点与一般化学电池中电极材料参与化学反应很不相同,电极表面起催化剂表面的作用。所需燃料和氧不断由外界输入,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氢和氧在各自的电极发生反应,氧电极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电子,氢电极进行还原反应,吸收电子。负极(燃料电极):H2一2e一→2H+(氧化半反应)正极(氧化剂电极):2H++=0,十2e-→H2O(还原半反应)2总反应:H2+=0,-2H20(1)反应结果是氢和氧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产生电能。燃料电池工作时无噪声、无尘埃、无污染,是一种清洁型能源。燃料电池另一个特点是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只要燃料供应不断,电池能持续不断的向负载输出电能。因此,燃料电池被认为是继火力、水利和核能发电之后,有希望大量提供电力的第四种发电技术。早在1839年,英国物理学家WilliamR.Grove发明了气体伏打电池”,标志着燃料电池的诞生。燃料电池作为1967年双子星座卫星与Appollo登月飞船空间电源的应用,标志着燃料电池作为一门实用技术的开始。1977年在美国纽约建成的4.5MW与1991年在日本东京湾建成的11MW的地面燃料电池发电厂,则标志着燃料电池从航天、空间电源向地面大型发电厂的转变。可以应用在汽车、铁路牵引、船舶动力、海洋深潜水器上。至今,燃料电池在大规模实用化的道路上,已没有难以突破的实质性障碍。可以预期,燃料电池极有可能将在21世纪引发一场“能源革命”,一个以燃料电池为主体的电气化动力时代即将来临。《基础化学(第六版)》习题解答1.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氧化值分别为:+6;+2;+4:十4;+5一1;-1; +6

极)。燃料有氢气、天然气、煤气以及甲醇等非石油类燃料;氧化剂为纯氧、空 气和卤素等;电解质是离子导电而非电子导电的材料,有碱性、酸性、熔融盐和 固体电解质以及高聚物质子交换膜等数种。 燃料电池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递电子、形成电流; 另一方面是在电极表面发生多相催化反应,反应不涉及电极材料本身,这一点与 一般化学电池中电极材料参与化学反应很不相同,电极表面起催化剂表面的作 用。所需燃料和氧不断由外界输入,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的装置。 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氢和氧在各自的电极发生反应,氧电极进行氧化反应, 放出电子,氢电极进行还原反应,吸收电子。 负极(燃料电极):H2-2e- → 2H+(氧化半反应) 正极(氧化剂电极):2H++ O2 2 1 +2e- → H2O(还原半反应) 总反应:H2+ O2 2 1 →2H2O(l) 反应结果是氢和氧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产生电能。燃料电池工作时无噪声、 无尘埃、无污染,是一种清洁型能源。燃料电池另一个特点是可以长时间连续工 作,只要燃料供应不断,电池能持续不断的向负载输出电能。因此,燃料电池被 认为是继火力、水利和核能发电之后,有希望大量提供电力的第四种发电技术。 早在 1839 年,英国物理学家 William R. Grove 发明了“气体伏打电池”,标 志着燃料电池的诞生。燃料电池作为 1967 年双子星座卫星与 Appollo 登月飞船 空间电源的应用,标志着燃料电池作为一门实用技术的开始。1977 年在美国纽 约建成的 4.5MW 与 1991 年在日本东京湾建成的 11MW 的地面燃料电池发电厂, 则标志着燃料电池从航天、空间电源向地面大型发电厂的转变。可以应用在汽车、 铁路牵引、船舶动力、海洋深潜水器上。至今,燃料电池在大规模实用化的道路 上,已没有难以突破的实质性障碍。可以预期,燃料电池极有可能将在 21 世纪 引发一场“能源革命”,一个以燃料电池为主体的电气化动力时代即将来临。 《基础化学(第六版)》习题解答 1.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氧化值分别为:+6;+2;+4;+4;+5;-1; -1;+6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