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四)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实验化学I任课班级园林2010-1班、食品2010-6班任课教师李翠华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实验化学 I 任课班级 园林 2010-1 班、食品 2010-6 班 任课教师 李翠华 化学化工 学院 化工 系 2010-2011 学年 第 一 学期

讲师姓名李翠华总学时32职称使用教材高等院校教材《实验化学》刘红李柄奇主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训练,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课惯,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并掌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另程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教的,这些理论、规律和概念又是怎样经受实践检验的,从而培养学生获得知学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为进目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学会认识,学会做亭,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章(实验)名周次学时114实验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124实验二粗食盐的提纯413实验三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学414实验四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时415实验五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1分实验六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416配的标定417实验七综合设计(一)418实验八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姓 名 李翠华 职 称 讲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 高等院校教材《实验化学》刘红 李柄奇主编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 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训练,在实 验过程中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 惯,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并掌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另 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 的,这些理论、规律和概念又是怎样经受实践检验的,从而培养学生获得知 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扩大所学的知识,为进 一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学 时 分 配 周次 章 (实验)名 学时 11 实验一 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4 12 实验二 粗食盐的提纯 4 13 实验三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4 14 实验四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 15 实验五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4 16 实验六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 的标定 4 17 实验七 综合设计(一) 4 18 实验八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4

2010年11月11、12日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目数和活化能。的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基本原理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有:v=kc(A)c(B)实际上大多数反应都是复杂反应,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在水中的反应:(NH4)2S2Og +3KI=(NH4)2SO4+K2SO4+KI3教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也会加快反应速率,学如果改变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内二、实验步骤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容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常温、热水和冰水中的化学反应速率。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4、化学平衡(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浓度对FeCl3+NH4SCN反应的影响:(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温度对NO2颜色的影响。教学重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试剂的取用点及教学正确的判断方法作业思考1、在含有Fe(SCN)3的血红色溶液中,加入FeCl或NH4SCN,为什么颜色变的更深?80-3题(讨论题)阅读材料同学们基本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内容。因为是第一次做实验,同学们都感课觉很新鲜又很陌生,我发现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试剂瓶的瓶盖取用时,后又时同学们会忘掉再盖上,所以当发现不好习惯时要及时纠正,及时提记醒。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1页
2010 年 11 月 11、12 日 教 学 目 的 1. 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平均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 数和活化能。 教 学 内 容 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一、基本原理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对于基元反应有:v=kca (A)c b (B) 实际上大多数反应都是复杂反应,过二硫酸铵和碘化钾在水中的反 应: (NH4)2S2O8 + 3KI = (NH4)2SO4 + K2SO4 + KI3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 也会加快反应速率。 如果改变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 动。 二、实验步骤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测定常温、热水和冰水中的化学 反应速率。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化学平衡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浓度对 FeCl3+NH4SCN 反应的影响;(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温度对 NO2 颜色的影响。 教学重点 、难 点及教学 方法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试剂的取用 正确的判断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材 料 1、 在含有 Fe (SCN) 3 的血红色溶液中,加入 FeCl3 或 NH4SCN,为 什么颜色变的更深?80-3 课 后 记 同学们基本完成了本次实验的内容。因为是第一次做实验,同学们都感 觉很新鲜又很陌生,我发现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试剂瓶的瓶盖取用时, 又时同学们会忘掉再盖上,所以当发现不好习惯时要及时纠正,及时提 醒。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2010年11月18、19日教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I)的原理和过程。学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目的粗食盐的提纯一、实验原理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K+、Ca2+、Mg2+和S02-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S02-+ Ba2+--= BasO4 ↓Ca2++CO32-=-= CaCO教Ba2++CO;2-- BaCO3 12Mg2++2OH + CO:2-=== Mg2(OH)2CO3学二、实验步骤内食盐提纯:5g1粗食盐溶解→+BaCl2除不涤杂质和0→+NaOH+NaCO3容除C。+m&*及过量B。*→+HCI除过量OH-及cO加热蒸发冷却结晶一抽滤→称量产品,计算产率。2.检验产品纯度①S02-的检验S02- + Ba2+=== BaSO4 ↓②Ca2+的检验Ca2++C2042-=-=CaC204↓教学重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点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称量、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难K*的除去。点及教难点: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过滤、蒸学方法发、结晶基本操作,K+的除去。作业思1.5.0g食盐溶解在25mL的水中,所配的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不配制成饱和溶液?考题2.如何检验SO42-是否沉淀完全?(讨论3.如何除去过量的Ba2+?题)阅读材料同学们都能认真地完成该实验。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很简单,同学主要学习过滤、蒸发和结晶的操作,在给学生做过示范后,大家做的都很好。课后记第2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1 月 18、19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l)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粗食盐的提纯 一、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 K+、Ca2+、Mg2+和 SO2- 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 SO2- + Ba2+=== BaSO4↓ Ca2++CO3 2- === CaCO3↓ Ba2++CO3 2- === BaCO3↓ 2Mg2++2OH- + CO3 2- === Mg2(OH)2CO3 ↓ 二、实验步骤 1 .食盐提纯: 5g 粗食盐 ⎯溶解⎯→ +BaCl2 ⎯⎯⎯⎯⎯⎯⎯→ 2− 4 除不溶杂质和SO +NaOH+Na2CO3 ⎯⎯⎯⎯⎯⎯⎯⎯⎯→ 2+ 2+ 2+ 除Ca 和Mg 及过量Ba +HCl ⎯⎯⎯⎯⎯⎯⎯→ − 2− 3 除过量OH 及CO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抽滤 →称量产品,计算产率。 2.检验产品纯度 ① SO2-的检验 SO2- + Ba2+=== BaSO4↓ ② Ca2+的检验 Ca2++C2O4 2- === CaC2O4↓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 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称量、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K+的除去。 难点:布氏漏斗、吸滤瓶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滤纸的正确使用;过滤、蒸 发、结晶基本操作,K+的除去。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5.0 g 食盐溶解在 25 mL 的水中,所配的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不 配制成饱和溶液? 2.如何检验 SO4 2- 是否沉淀完全? 3.如何除去过量的 Ba2+ ? 课 后 记 同学们都能认真地完成该实验。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很简单,同学主要学习 过滤、蒸发和结晶的操作,在给学生做过示范后,大家做的都很好。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2010年11月25、26日教1.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学目2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抽滤等基本操作。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含量测定、基本原理Fe + H2SO4 = FeSO4 +H2 tFeSO4+(NH4)2SO4+6H2O=(NH4)2SO4.FeSO4.6H20二、实验步骤教1.铁屑的净化2.制备硫酸亚铁学3.制备硫酸亚铁铵4.产品的定性检验(1)NH4+的鉴定取5滴NH4+试液于试管中,加入3滴6mol/L内的NaOH溶液,再加入2滴奈氏试剂,若有红棕色沉淀生成,表示有NH4t.容(2)Fe2+的鉴定取1滴Fe2+试液于点滴板上,加1滴6mol/L的HCI和1滴0.1mol/L的K:[Fe(CN)6]溶液,若有深蓝色沉淀生成,表示有Fe2+存在。(3)SO42-的鉴定取3滴SO42-试液于试管中,加2滴6mol/L的HCI溶液和2滴0.1mol/L室温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有 SO42-存在。教学重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定性检验和铁含量的测定。点、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1)常压过滤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本实验中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后是保留滤液还是固体物质?考题(2)怎样计算硫酸亚铁铵的产率?(讨论(3)怎样检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的纯度?题)阅读材料同学们能认真地完成实验内容,继续复习巩固了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的课操作。后记第3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1 月 25、26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硫酸亚铁铵的制备方法,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 2. 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抽滤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一、基本原理 Fe + H2SO4 = FeSO4 + H2↑ FeSO4 + (NH4)2SO4 + 6H2O = (NH4)2SO4.FeSO4.6H2O 二、实验步骤 1.铁屑的净化 2.制备硫酸亚铁 3.制备硫酸亚铁铵 4.产品的定性检验 (1)NH4 +的鉴定 取 5 滴 NH4+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3 滴 6mol/L 的 NaOH 溶液,再加入 2 滴奈氏试剂,若有红棕色沉淀生成,表示有 NH4 +。 (2)Fe2+的鉴定 取 1 滴 Fe2+试液于点滴板上,加 1 滴 6mol/L 的 HCl 和 1 滴 0.1mol/L 的 K3[Fe(CN)6]溶液,若有深蓝色沉淀生成,表 示有 Fe2+存在。 (3)SO4 2-的鉴定 取 3 滴 SO4 2-试液于试管中,加 2 滴 6mol/L 的 HCl 溶液和 2 滴 0.1mol/L 室温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 有 SO4 2-存在。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定性检验和铁含量的测定。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常压过滤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本实验中常压过滤和减压过 滤后是保留滤液还是固体物质? (2)怎样计算硫酸亚铁铵的产率? (3)怎样检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的纯度? 课 后 记 同学们能认真地完成实验内容,继续复习巩固了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的 操作。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2010年12月2、3日教1.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学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Na2CO3和NaHCO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目3.进一步练习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的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一、基本原理以HCI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酚酥为第一计量点指示剂,甲基橙为第二计量点指示剂。Na2COs的K=1.8×104,K=2.4×10-8HCI+Na2CO3第一计量点→NaHCO;+NaCI教HCI + NaHCO3第二计量点 NaCI + H2O + CO2学二、实验步骤准确称取样品0.7g左右,溶解后定容于150.00mL容量瓶中。移取内25.00mL,加入酚献滴至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第一计量点,再加入甲基橙继续滴至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第二计量点容c(HCI)V,(HCI)×10- × M(Na,CO,) 150.0x100(Na2CO3)=25.00W样HC)(HC)×10×(NHC50010 (NaHCO3)= 25.00W¥c(HC)×( +VXHC)×10- × M( Na,CO,)×1500 ×100w(总碱量)W祥25.00教学重双指示剂法测定NazCO和NaHCO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点、难点及教学方法1.NaOH和Na2CO3的混合试液,先以酚酰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消耗Vi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消耗V2mL,选择Vi和V2的关系为下列哪作业思一种:考题(1) Vi=V2(2)Vi=2V22(3)2Vi=V2(4)V>V2(5) Vi<V2(讨论2.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NaCO3、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用标准酸滴定至酚酞化学计量点时消耗Vi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消耗VzmL,若题)阅V,小于V,则此碱液为下列哪一种:读材料(1)NaOH(2)Na2CO3 (3)NaHCO;(4)NaOH+NazCO(5)NazCO;+NaHCO3130-1234能认真完成该实验。因为时第一个分析滴定实验,而且称量、定容、移课液和滴定四个基本操作都涉及到,由于上次课时我布置了让同学们预习后这些操作,并且指定了页数,所以效果很好,再加上老师的示范,使同记学很快掌握了操作的要领。第4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2 月 2 、3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 pH 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练习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一、基本原理 以 HCl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酚酞为第一计量点指示剂,甲基橙为第 二计量点指示剂。Na2CO3 的 K o b1 =1.8×10-4,K o b2 =2.4×10-8 HCl + Na2CO3 ⎯第一计量点 ⎯⎯ ⎯→ NaHCO3 + NaCl HCl + NaHCO3 ⎯第二计量点 ⎯⎯ ⎯→ NaCl + H2O + CO2 二、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 0.7g 左右,溶解后定容于 150.00mL 容量瓶中。移取 25.00mL,加入酚酞滴至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第一计量点,再加入甲基橙 继续滴至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第二计量点 ω(Na2CO3)= 100 25.00 150.0 W (HCl) (HCl) 10 (Na CO ) 2 3 3 1 − 样 c V M ω(NaHCO3)= 100 25.00 150.0 W (HCl) ( )(HCl) 10 (NaHCO ) 3 3 2 1 − − 样 c V V M ω(总碱量)= 100 25.00 150.0 W (HCl) ( )(HCl) 10 ( Na CO ) 2 2 3 3 1 2 1 + − 样 c V V M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双指示剂法测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试液,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消耗 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消耗 V2mL,选择 V1和 V2的关系为下列哪 一种: (1)V1= V2 (2)V1=2 V2 (3)2V1= V2 (4)V1>V2 (5)V1<V2 2.有一碱液,可能为 NaOH、Na2CO3、NaHCO3或它们的混合物。用标准酸滴定 至酚酞化学计量点时消耗 V1mL,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消耗 V2mL,若 V1小于 V2,则此碱液为下列哪一种: (1) NaOH (2) Na2CO3 (3) NaHCO3(4)NaOH+ Na2CO3 (5)Na2CO3+ NaHCO3 130-1234 课 后 记 能认真完成该实验。因为时第一个分析滴定实验,而且称量、定容、移 液和滴定四个基本操作都涉及到,由于上次课时我布置了让同学们预习 这些操作,并且指定了页数,所以效果很好,再加上老师的示范,使同 学很快掌握了操作的要领。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4 页

2010年12月9、10日1.练习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教学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目的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一一甲醛法一、基本原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5.6×10-10),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甲醛法简便快速应用广泛。4NH4+ + 6HCHO ==(CH2)6N4H++3H++6H20生成的酸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教(CH2)6N4H+ + 3H+ + 4OH =--== (CH2)6N4 + 4H20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学二、实验步骤准确称量0.50~0.60g(NH4)2SO4样品定容于150mL容量瓶。内检验是否有游离酸取25.00mL,加2d甲基橙,若呈橙色示无游离酸,若呈红色,则用NaOH滴定至橙色,消耗体积记为Vt。容另取25.00mL(NH4)SO4于锥形瓶中+5mL18%中性甲醛,摇匀后静置5min,以酚酰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消耗体积记为V2。含氮量按下式计算N%=2NaH)()-XNaOH)x10-xM(M1500×100W样25.00教学重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点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1、为什么中和(NH4)2SO4试液的游离酸用甲基红作指示剂,而中和甲醛中的酸要用酚酞作指示剂?能否采用同一种指示剂(甲基红或酚考题酞)?为什么?(讨论(NH4)2SO4试样溶解于水后呈现酸性还是碱性?能否用NaOH标准2、题)阅溶液直接滴定?129-34读材料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继续复习巩固称量、定容和移液,这次新的内容使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一般在排气泡时,有的同学做得不是很好,课要加强练习。后记第5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2 月 9、10 日 教 学 目 的 1.练习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 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 教 学 内 容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一、基本原理 由于 NH4 +的酸性太弱(K o a =5.6×10-10),不能用 NaOH 标准溶液直 接滴定,甲醛法简便快速应用广泛。 4NH4 +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生成的酸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CH2)6N4H+ + 3H+ + 4OH- ===== (CH2)6N4 + 4H2O 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实验步骤 准确称量 0.50~0.60g (NH4)2SO4 样品定容于 150mL 容量瓶。 检验是否有游离酸 取 25.00mL,加 2d 甲基橙,若呈橙色示无游 离酸,若呈红色,则用 NaOH 滴定至橙色,消耗体积记为 V1。 另取 25.00mL (NH4)2SO4 于锥形瓶中+5mL18%中性甲醛,摇匀后静 置 5min,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NaOH 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 色即为终点。消耗体积记为 V2。 含氮量按下式计算 N%= 100 25.00 ( ) ( )( ) 10 ( ) 150.0 3 2 1 − − W样 c NaOH V V NaOH M N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 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 为什么中和(NH4)2SO4 试液的游离酸用甲基红作指示剂,而中和甲 醛中的酸要用酚酞作指示剂?能否采用同一种指示剂(甲基红或酚 酞)?为什么? 2、 (NH4)2SO4 试样溶解于水后呈现酸性还是碱性?能否用 NaOH 标准 溶液直接滴定?129-34 课 后 记 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继续复习巩固称量、定容和移液,这次新 的内容使碱式滴定管的使用,一般在排气泡时,有的同学做得不是很好, 要加强练习。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5 页

2010年12月16、17日教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学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的方法。目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的标定一、基本原理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HCI、H2SO4、NaOH、KOH等,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滴定及标定来确定准确浓度。教酸碱反应的实质:H++OH==H2OC(HCI)V(HCI)=C(NaOH)V(NaOH)二、实验步骤学1.酸碱溶液的配制(1)配制0.05mol·L-HCI溶液:量筒量取2.4mL浓HCl,定容于500mL内容量瓶中。(2)配制0.05mol·L-"NaOH溶液:台秤上称取NaOH(s)1g,溶解后定容容于500mL容量瓶中。2.0.05mol·L-"HC标准溶液的标定3.比较滴定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以下。从碱式滴定管放出约20mLNaOH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HCI滴定橙色,准确记录有关数据。教学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操作:洗涤、同化、装样、移液、滴定、读数点正确判断滴定终点、难点及教学方法1.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直接配置?为什么?作业思2.配置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何天平称量考题3.滴定管在使用前为什么要用欲盛的标准溶液润洗?加入蒸馏水的量(讨论是否要准确??为什么?题)阅4.用HCI溶液滴定NaOH溶液,是否可用酚酰作指示剂读材料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虽然基本操作都是做过的,但仍要观察同学们操作是否正确,要及时纠正。课后记第6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2 月 16、17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的方法。 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教 学 内 容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的标定 一、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 HCl、H2SO4、NaOH、KOH 等,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滴定 及标定来确定准确浓度。 酸碱反应的实质:H++OH-==H2O c(HCl)V(HCl)=c(NaOH)V(NaOH) 二、实验步骤 1.酸碱溶液的配制 (1)配制 0.05mol• L -1HCl 溶液:量筒量取 2.4mL 浓 HCl,定容于 500mL 容量瓶中。 (2)配制 0.05mol• L -1 NaOH 溶液:台秤上称取 NaOH(s)1g,溶解后定容 于 500mL 容量瓶中。 2. 0.05mol• L -1HC 标准溶液的标定 3.比较滴定 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以 下。从碱式滴定管放出约 20mL NaOH 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红为指示剂, 用 HCl 滴定橙色,准确记录有关数据。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滴定操作:洗涤、同化、装样、移液、滴定、读数 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直接配置?为什么? 2.配置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何天平称量 3.滴定管在使用前为什么要用欲盛的标准溶液润洗?加入蒸馏水的量 是否要准确??为什么? 4.用 HCl 溶液滴定 NaOH 溶液,是否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课 后 记 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虽然基本操作都是做过的,但仍要观察同学们 操作是否正确,要及时纠正。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6 页

2010年12月23、24日1.综合设计实验教学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及步骤,强化学生对原理,方法和操作的掌握和目运用。的综合设计(一)NaHzPO-Na2HPO.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案一用移液管吸取NaH2PO4-Na2HPO4混合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NaOH。然后再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继续用HCI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HCI标准溶液的用量VHCI。教方案二:用移液管吸取NaH2PO4-Na2HPO4混合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学加入2滴酚酥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i。然后加入过量(4~5mL)1mol.L-CaClz内溶液,加热煮沸5min,待冷却后,继续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2。容方案三:用移液管吸取NaH2PO4-Na2HPO4混合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酰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1。另取NaH2PO4-Na2HPO4混合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HCI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HCI标准溶液的用量VHCI。教学重重点:反应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点、难难点:双指示剂连续滴定的误差来源点及教学方法方法: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作业思考题(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论题)阅读材料课后同学们认真完成该实验。记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第7页
2010 年 12 月 23、24 日 教 学 目 的 1.综合设计实验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及步骤,强化学生对原理,方法和操作的掌握和 运用。 教 学 内 容 综合设计(一) NaH2PO4-Na2HPO4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方案一: 用移液管吸取 NaH2PO4- Na2HPO4 混合试液 25.00mL 于锥形瓶中,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记录 NaOH 标准溶液的用量 VNaOH。然后再加入 2 滴甲基红指示剂,继 续用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 HCl 标准溶液的 用量 VHCl。 方案二: 用移液管吸取 NaH2PO4- Na2HPO4 混合试液 25.00mL 于锥形瓶中,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记录 NaOH 标准溶液的用量 V1。然后加入过量(4~5mL)1mol.L-1CaCl2 溶液,加热煮沸 5min,待冷却后,继续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 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记录 NaOH 标准溶液的用量 V2。 方案三: 用移液管吸取 NaH2PO4- Na2HPO4 混合试液 25.00mL 于锥形瓶中,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记录 NaOH 标准溶液的用量 V1。另取 NaH2PO4- Na2HPO4 混合试液 25.00mL 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 2 滴甲基红指示剂,用 HCl 标准溶液滴 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记录 HCl 标准溶液的用量 VHCl。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反应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难点:双指示剂连续滴定的误差来源 方法:讲解,示范和学生实验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 课 后 记 同学们认真完成该实验。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7 页

2010年12月30、31日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了解酸度计教测定学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目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的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一、基本原理HAc=-H++AcKg=(H")e(Ac)_ cα2α=H)x100教c(HAc)1-α二、实验步骤学1.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以NaOH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内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分别移取2.50mL、5.00mL、10.00mL、25.00mL原醋酸于四个50mL容量容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液的pH值。4.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重数字型酸度计的使用在用滴定管加液时不要太快,接近刻度时要特别小心,一滴一滴地加。点在测量pH之前,一定要用已知pH的缓冲溶液校正pH计。、难点及教学方法作业思1:若改变所测HAc溶液的浓度和温度,HAc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何变化?考题2.如何确定pH计已校正好?(讨论3.从五种不同浓度的醋酸测出的Ka值可求其平均值,而这五种醋题)阅酸溶液中醋酸的解离度是否也可求平均值?读材料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对pH计的使用要同学们做示范,并讲解课注意事项。后记第8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010 年 12 月 30、31 日 教 学 目 的 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 pH 值,了解酸度计 测定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HAc ==== H+ + AcK o a = − = + − ( ) 1 ( ) ( ) 2 c c HAc c H c Ac 100 ( ) = + c c H 二、实验步骤 1.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以 NaOH 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 2.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分别移取 2.50mL、5.00mL、10.00mL、25.00mL 原醋酸于四个 50mL 容量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 pH 值 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液的 pH 值。 4.数据记录和处理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数字型酸度计的使用 在用滴定管加液时不要太快,接近刻度时要特别小心,一滴一滴地加。 在测量 pH 之前,一定要用已知 pH 的缓冲溶液校正 pH 计。 作业思 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1.若改变所测 HAc 溶液的浓度和温度,HAc 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有何 变化? 2.如何确定 pH 计已校正好? 3. 从五种不同浓度的醋酸测出的 Ka 值可求其平均值,而这五种醋 酸溶液中醋酸的解离度α是否也可求平均值? 课 后 记 同学们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对 pH 计的使用要同学们做示范,并讲解 注意事项。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8 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三).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二).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一).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Ⅱ.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Ⅰ.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A.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Coordination Compound.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沉淀平衡.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率和限度.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溶液和胶体(石河子大学:杜志坚).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9-2010).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9-2010).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9-2010).pdf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五).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六).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Ethyl Acetoacetate.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氧化还原反应.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水的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Na2CO3和NaHCO3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解质溶液.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粗食盐的提纯.ppt
-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 Basis Chemistry.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inal Organic Chemistry.doc
-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医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c chemistry.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教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实验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