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五)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实 验化 学 A-1任课班级、动医10-2、生科10-3任课教师夏新福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010一一2011学年第一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实 验 化 学 A-1 任课班级 动医 10-2、生科 10-3 任课教师 夏新福 化学化工 学院 化学系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姓夏新福副教投职称32总学时名使用教材《实验化学》刘红李炳奇主编使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木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训练,学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课习惯,学会科学实验并学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程教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学的,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目拓展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间题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序号实验名称学时14粗食盐的提纯24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34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44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及酸的标定54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学64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74硫酸亚铁胺的制备及产品检验时84综合设计实验(一)分配
姓 名 夏新福 职称 副教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 《实验化学》 刘红 李炳奇 主编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在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诸方面得到全面而系统的科 学训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 习惯,学会科学实验并掌握观察、记录、总结及归纳推理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中深入体会课堂学习的理论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出来 的,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加深理解、巩固和 拓展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学 时 分 配 序号 实 验 名 称 学时 1 粗食盐的提纯 4 2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4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 4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及酸的标定 4 5 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 4 6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4 7 硫酸亚铁胺的制备及产品检验 4 8 综合设计实验(一) 4

年日月1掌握制备复盐硫酸亚铁铵的方法,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教学目的2.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产品检验一、基本原理硫酸亚铁铵又称摩尔盐,是浅绿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它在空气中比一般的亚铁铵盐稳定,不易被氧化。在0---60℃范围内,由于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简单教盐硫酸铵和硫酸亚铁都要小,因此,只要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在水中溶学解、混合,即可制得硫酸亚铁铵的晶体。内Fe+HSo=FesO,+HztFeS0+(NH)2SO,+6H20=(NH)2S04FeS0·6H20容二、实验步骤1.铁屑的净化;2.制备硫酸亚铁;3.制备硫酸亚铁胺;4.产品的定性检验5.产品中铁含量的测定教学重点: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复盐的特性。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练习制备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称量、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难减压过滤等;学习检验产品的方法。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1.完成实验报告作业与思考题2.思考题:P1711、2、3制备硫酸亚铁过程中应注意通风;1.课后2.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溶液均应保持较强的酸性(pH=1~2)记3.浓缩(NH4)2SO4FeSO4-6H2O时,不能浓缩至干。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制备复盐硫酸亚铁铵的方法,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 2.进一步熟悉托盘天平、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产品检验 一、基本原理 硫酸亚铁铵又称摩尔盐,是浅绿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 它在空气中比一般的亚铁铵盐稳定,不易被氧化。 在 0-60℃范围内,由于硫酸亚铁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简单 盐硫酸铵和硫酸亚铁都要小,因此,只要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在水中溶 解、混合,即可制得硫酸亚铁铵的晶体。 Fe + H2S0 4 = FeS04 十 H2 ↑ FeS0 4 十 (NH4)2S04 + 6H2O =(NH4)2S04 ·FeS04 ·6H20 二、实验步骤 1.铁屑的净化; 2. 制备硫酸亚铁; 3.制备硫酸亚铁胺; 4.产品的定性检验 5.产品中铁含量的测定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复盐的特性。 教学难点: 练习制备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如称量、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及 减压过滤等;学习检验产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与 思考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171 1、2、3 课 后 记 1. 制备硫酸亚铁过程中应注意通风; 2. 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亚铁铵溶液均应保持较强的酸性(pH=1~2) 3. 浓缩( NH4)2 SO4·FeSO4·6H2O 时,不能浓缩至干。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日年月1.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教学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目的3.进一步练习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混合碱含量的测定一、基本原理以HCI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酚酰为第一计量点指示剂,甲基橙为第二计量点指示剂。Na2CO的K%=1.8×10-4,K=2.4×10-8HCI + NazCO;第一计量点 NaHCO: + NaCIHCI + NaHCO3 第二计量点 NaCI + H2O + CO2教二、实验步骤准确称取样品0.7g左右,溶解后定容于150.00mL容量瓶中。移取学25.00mL,加入酚酞滴至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第一计量点,再加入甲基橙继续滴至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第二计量点内(NaC:)HC)(HC)×10MNa,)0.0x10025.00容W样 (NaHCO:)= HC)()-)HC)×10 x M(NaHCO,) , 50.0,×10025.00W¥c(HCI)×(V, +V)(HCI)×10-3 × M(Na,CO,)150.0(总碱量)=×10025.00W教学重教学重点: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点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难教学难点:称量、定容、移液、滴定等基本操作点及教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学方法1.完成实验报告作业、思考题2.思考题:Pi241、2、3酚由红色到无色不很敏锐,过程较长,应缓慢耐心地滴定,且滴定课速度宜慢,近终点每加1滴后摇匀,至颜色稳定后再加第2滴。否则,后记因为颜色变化较慢,容易过量。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 pH 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练习称量、滴定、移液、定容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混合碱含量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以 HCl 标准溶液为滴定剂,酚酞为第一计量点指示剂,甲基橙为第 二计量点指示剂。Na2CO3 的 K o b1 =1.8×10-4,K o b2 =2.4×10-8 HCl + Na2CO3 ⎯第一计量点 ⎯⎯ ⎯→ NaHCO3 + NaCl HCl + NaHCO3 ⎯第二计量点 ⎯⎯ ⎯→ NaCl + H2O + CO2 二、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 0.7g 左右,溶解后定容于 150.00mL 容量瓶中。移取 25.00mL,加入酚酞滴至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第一计量点,再加入甲基橙继 续滴至由黄色变为橙色为第二计量点 ω(Na2CO3)= 100 25.00 150.0 W (HCl) (HCl) 10 (Na CO ) 2 3 3 1 − 样 c V M ω(NaHCO3)= 100 25.00 150.0 W (HCl) ( )(HCl) 10 (NaHCO )3 3 2 1 − − 样 c V V M ω(总碱量)= 100 25.00 150.0 W (HCl) ( )(HCl) 10 ( Na CO ) 2 2 3 3 1 2 1 + − 样 c V V M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 理解多元弱碱滴定过程中,pH 值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 教学难点:称量、定容、移液、滴定等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 思考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124 1、2、3 课 后 记 酚酞由红色到无色不很敏锐,过程较长,应缓慢耐心地滴定,且滴定 速度宜慢,近终点每加1滴后摇匀,至颜色稳定后再加第2滴。否则, 因为颜色变化较慢,容易过量。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年月日1.练习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教学目的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基本原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5.6×10-10),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甲醛法简便快速应用广泛。4NH4++6HCHO====(CH2)6N4H++3H++6H2O生成的酸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教(CH2)6N4H*+3H++ 4OH-====(CH2)6N4 +4H2O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学二、实验步骤1.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内2.准确称量0.50~0.60g(NH4)2SO4样品定容于150mL容量瓶。①检验是否有游离酸取25.00mL,加2d甲基橙,若呈橙色示无容游离酸,若呈红色,则用NaOH滴定至橙色,消耗体积记为Vi。②另取25.00mL(NH4)SO4于锥形瓶中+5mL18%中性甲醛,摇匀后静置5min,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消耗体积记为V2。含氮量按下式计算N%=(NaH)×(5-WNaOH)x10-× M(M150.0%×100%25.00W样教学重教学重点、难点:点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1.、难2.学习并掌握电子天平称量、容量瓶的洗涤与定容、移液管及滴定管点及教的正确使用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作业思1.完成实验报告考题(讨2.思考题:P1211、2、3、4论题)该实验整个操作过程中所用仪器精确性高,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要求课后也高,包括称量、定容、移液、滴定、数据记录等都要求精准,锻炼了记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能力。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练习容量瓶的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 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 教 学 内 容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一、基本原理 由于 NH4 +的酸性太弱(K o a =5.6×10-10),不能用 NaOH 标准溶液直 接滴定,甲醛法简便快速应用广泛。 4NH4 +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生成的酸可用 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CH2)6N4H+ + 3H+ + 4OH- ===== (CH2)6N4 + 4H2O 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实验步骤 1.NaOH 标准溶液的标定 2.准确称量 0.50~0.60g (NH4)2SO4 样品定容于 150mL 容量瓶。 ①检验是否有游离酸 取 25.00mL,加 2d 甲基橙,若呈橙色示无 游离酸,若呈红色,则用 NaOH 滴定至橙色,消耗体积记为 V1。 ②另取 25.00mL (NH4)2SO4 于锥形瓶中+5mL18%中性甲醛,摇匀后 静置 5min,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NaOH 滴定至微粉红色,且半分钟不 褪色即为终点。消耗体积记为 V2。 含氮量按下式计算 N%= 100 25.00 ( ) ( )( ) 10 ( ) 150.0 3 2 1 − − W样 c NaOH V V NaOH M N %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原理 2. 学习并掌握电子天平称量、容量瓶的洗涤与定容、移液管及滴定管 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121 1、2、3、4 课 后 记 该实验整个操作过程中所用仪器精确性高,因此对学生的操作要求 也高,包括称量、定容、移液、滴定、数据记录等都要求精准,锻炼了 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能力。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年日月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的方法及酸的标定原理与方法。目的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的标定、基本原理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HCI、H2SO4、NaOH、KOH等,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滴定及标定来确定准确浓度。酸碱反应的实质:教H++OH-H20c(HCI)V(HCI)=c(NaOH)V(NaOH)二、实验步骤学1.酸碱溶液的配制(1)配制0.05molL-HCI溶液:量筒量取1.2mL浓HCl,倒入250mL内试剂瓶中并加水稀释至250mL。(2)配制0.05mol·L-lNaOH溶液:台秤上称取NaOH(s)0.5g,溶解后容倒入250mL试剂瓶中并加水稀释至250mL2.比较滴定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以下。从碱式滴定管放出约20mLNaOH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HCI滴定橙色,准确记录有关数据,3.0.05mol·L-HCI溶液的标定教学重点:酸碱滴定原理:溶液的配制方法:教学重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差减法称量。点、难教学难点: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点及教甲基橙、酚酰指示剂终点的确定: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作业思1.完成实验报告考题(讨2.思考题:P1131、2、3、4Pl161、2、5论题)学生操作时应随时提醒:1.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任其自流:眼睛课注意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始时可稍快,最后加半滴。后2.称量与滴定记录要按照要求的格式规范记录。记3.记录与数据处理的有效数字应到位。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的方法及酸的标定原理与方法。 3.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教 学 内 容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比较滴定和酸的标定 一、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强酸或强碱标准溶液有 HCl、H2SO4、NaOH、KOH 等,它们不能直接配制,通常用间接法配制近似浓度,然后再通过比较 滴定及标定来确定准确浓度。 酸碱反应的实质: H++OH-==H2O c(HCl)V(HCl)=c(NaOH)V(NaOH) 二、实验步骤 1.酸碱溶液的配制 (1)配制 0.05mol•L -1HCl 溶液:量筒量取 1.2mL 浓 HCl,倒入 250mL 试剂瓶中并加水稀释至 250mL。 (2)配制 0.05mol•L -1 NaOH 溶液:台秤上称取 NaOH(s)0.5g,溶解后 倒入 250mL 试剂瓶中并加水稀释至 250mL。 2.比较滴定 准备好酸、碱滴定管,装入配制的溶液,调节液面至刻度“0.00”或 以下。从碱式滴定管放出约 20mL NaOH 溶液于锥形瓶,以甲基红为指示 剂,用 HCl 滴定橙色,准确记录有关数据。 3. 0.05mol•L -1HCl 溶液的标定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酸碱滴定原理; 溶液的配制方法; 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差减法称量。 教学难点: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确定;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113 1、2、3、4 P116 1、2、5 课 后 记 学生操作时应随时提醒:1.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任其自流;眼睛 注意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始时可稍快,最后加半滴。 2.称量与滴定记录要按照要求的格式规范记录。 3.记录与数据处理的有效数字应到位。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年日月1.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基础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的2.复习和巩固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3.学习查阅参考书刊,综合参考资料及书写实验工作小结。综合设计(一)教1.向学生说明本实验的实验目(为何要开展设计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等内容),并且明确本实验的要求:学2、学生在查阅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方案,经老师审阅后,进内行实验工作,然后写出实验报告。容教学重教学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经老师审阅点、难教学难点:审阅学生的设计方案点及教教学方法:指导学方法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思考题1.依据原理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课后2.实验中注意规范操作:记3.注意数据记录与处理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基础化学实际问题的能 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复习和巩固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 3.学习查阅参考书刊,综合参考资料及书写实验工作小结。 教 学 内 容 综合设计(一) 1. 向学生说明本实验的实验目(为何要开展设计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等 内容),并且明确本实验的要求: 2、学生在查阅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方案,经老师审阅后,进 行实验工作,然后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经老师审阅 教学难点:审阅学生的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 指导 作业、 思考题 完成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1. 依据原理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2. 实验中注意规范操作; 3. 注意数据记录与处理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年日月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了解酸度计测定教学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目的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一、基本原理HAc=---H++AcKg=(H*)e(Ac)_ cc?α=CHx1001-αc(HAc)c二、实验步骤教1.0.05mol·L-"NaOH溶液的标定2.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学以NaOH为标准溶液,酚献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内3.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容分别移取2.50mL、5.00mL、10.00mL、25.00mL原醋酸于四个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4.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液的pH值。5.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重教学重点:理解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点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难教学难点:酸度计的正确使用:称量、移液、滴定操作:数据处理点及教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法1.完成实验报告思考与讨论题2.思考题:P1641、2、3、4、5需进一步理解电离度与浓度,电离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1.课2.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时,一定记录测定时的温度:后3.酸度计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校正;记A测定待测溶液的顺序按浓度由稀到浓进行测量。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 pH 值,了解酸度计测定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熟悉滴定、移液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HAc ==== H+ + AcK o a = − = + − ( ) 1 ( ) ( ) 2 c c HAc c H c Ac 100 ( ) = + c c H 二、实验步骤 1. 0.05mol•L -1NaOH 溶液的标定 2.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以 NaOH 为标准溶液,酚酞为指示剂,平行测定两次。 3.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分别移取 2.50mL、5.00mL、10.00mL、25.00mL 原醋酸于四个 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4.测定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 pH 值 用酸度计测定以上配制的各醋酸溶液的 pH 值。 5.数据记录和处理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法 教学重点:理解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学会正确使用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溶液的 pH 值 教学难点:酸度计的正确使用;称量、移液、滴定操作;数据处理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思考与 讨论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164 1、2、3、4、5 课 后 记 1. 需进一步理解电离度与浓度,电离平衡常数与浓度的关系; 2. 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时,一定记录测定时的温度; 3. 酸度计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校正 ; 4. 测定待测溶液的顺序按浓度由稀到浓进行测量。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日年月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教学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数目的和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实验原理:(1)见课本Prs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一旦NaS0,耗尽,反应(1)生成的I2就与淀粉作用呈现特有的蓝色;教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也会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学向移动。内二、实验内容容1.①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化学平衡(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浓度对FeCl+NH,SCN反应的影响:(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温度对NO2颜色的影响。教学重点:测定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的反应速度,并计算反应级数、教学重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点、难教学难点:在水浴中保持恒温操作:温度计、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数点及教据处理和作图方法。学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作业思1.完成实验报告考题(讨2.月思考题:P811、2、3论题)淀粉溶液放置时间不可太长,现配现用效果较好。1.课后2.由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作图及计算活化记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最好在实验前的理论课上讲完。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1、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数 和活化能。 教 学 内 容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实验原理: (1)见课本 P78 反应,(2)进行得非常快,一旦 Na2S2O3 耗尽,反应(1) 生成的 I2 就与淀粉作用呈现特有的蓝色;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加入催化剂,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也会 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向移动。 二、实验内容 1.①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③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化学平衡(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浓度对 FeCl3+NH4SCN 反 应的影响;(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观察温度对 NO2 颜色的影响。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测定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的反应速度,并计算反应级数、 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在水浴中保持恒温操作;温度计、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数 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81 1、2、3 课 后 记 1. 淀粉溶液放置时间不可太长,现配现用效果较好。 2. 由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作图及计算活化 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最好在实验前的理论课上讲完。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年日月教学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I)的原理和过程。目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的粗食盐的提纯一、实验原理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K+、Ca2+、Mg2+和S02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SO.2-+Ba2+--=BaSO4 ↓Ca2++CO;2---=CaCO3 ↓Ba2++CO;2- === BaCO3 ↓2Mg2++2OH + CO;2-== Mg2(OH)2CO教+学二、实验步骤1.食盐提纯:5g粗食盐内游解→+BaCl2除不溶杂质和S0→+NaOH+Na2CO3除c。*和*及过量的→+HCI除过量OH及CO→加热蒸发→冷却结晶一抽滤容→称量产品,计算产率。2.检验产品纯度①SO.2-的检验S0,2-+ Ba2+=-= BaSO4 ↓②Ca2+的检验Ca2++C2042-=-= CaC204 ↓③Mg2的检验Mg2++2OH-/镁试剂===Mg2(OH)2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点难点:常压过滤及减压过滤的正确操作:、难蒸发、结晶、洗涤沉淀的正确操作。点及教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指导学方法完成实验报告1.作业、思考题2思考题:P461、2、3、4、51.学生都能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课后2.实验完成后,绝大部分同学的产品纯度检验合格,现象对比明显,且记产率符合要求。第页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了解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NaCl)的原理和过程。 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教 学 内 容 粗食盐的提纯 一、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 K+、Ca2+、Mg2+和 SO2- 等可溶性杂质。溶解过滤(除不溶性杂质) SO4 2- + Ba2+=== BaSO4↓ Ca2++CO3 2- === CaCO3↓ Ba2++CO3 2- === BaCO3↓ 2Mg2++2OH- + CO3 2- === Mg2(OH)2CO3 ↓ 二、实验步骤 1 . 食 盐 提 纯 : 5g 粗 食 盐 ⎯溶解⎯→ +BaCl2 ⎯⎯⎯⎯⎯⎯⎯→ 2− 4 除不溶杂质和SO +NaOH+Na2CO3 ⎯⎯⎯⎯⎯⎯⎯⎯⎯→ 2+ 2+ 2+ 除Ca 和Mg 及过量Ba +HCl ⎯⎯⎯⎯⎯⎯⎯→ − 2− 3 除过量OH 及CO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抽滤 →称量产品,计算产率。 2.检验产品纯度 ① SO4 2-的检验 SO4 2- + Ba2+=== BaSO4↓ ② Ca2+的检验 Ca2++C2O4 2- === CaC2O4↓ ③ Mg2 的检验 Mg2++2OH- /镁试剂=== Mg2(OH)2↓ 教学重 点 、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提纯粗食盐的基本原理; 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难点:常压过滤及减压过滤的正确操作; 蒸发、结晶、洗涤沉淀的正确操作。 教学方法: 讲解 + 演示 + 指导 作业、 思考题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题:P46 1、2、3、4、5 课 后 记 1. 学生都能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 2. 实验完成后,绝大部分同学的产品纯度检验合格,现象对比明显,且 产率符合要求。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四).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三).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二).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一).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Ⅱ.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Ⅰ.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Experiment chemistry A.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Coordination Compound.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沉淀平衡.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率和限度.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溶液和胶体(石河子大学:杜志坚).ppt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9-2010).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pdf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8).doc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2009-2010).pdf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教案讲义六).doc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Ethyl Acetoacetate.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氧化还原反应.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水的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玻璃加工和塞子钻孔.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Na2CO3和NaHCO3混合碱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解质溶液.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ppt
- 《实验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粗食盐的提纯.ppt
-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 Basis Chemistry.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inal Organic Chemistry.doc
-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医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c chemistry.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教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用基础化学实验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医学有机化学教案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