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血液 Blood

第三章 血液 Blood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血液凝固 第五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2025/4/6 1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2025/4/6 1

第一节 概述 ·一、体液和内环境 ·二、内环境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2025/4/6 2
第一节 概述 • 一、体液和内环境 • 二、内环境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2025/4/6 2

一、体液与内环境 Body Fluid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体液约占体重的60%70%;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40%;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20%:Plasma4%、tissue fluid 15%、lymph fluid、cerebrospinal fluid等, ·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生存所处的细胞外液环境; ·内环境、外环境与稳态(homeostasis)。 2025/4/6 3
一、体液与内环境 Body Fluid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液约占体重的60%~70%; •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40%; •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20%:Plasma 4% 、tissue fluid 15% 、lymph fluid、cerebrospinal fluid等; • 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生存所处的细胞外液环境; • 内环境、外环境与稳态(homeostasis) 。 2025/4/6 3

内环境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细胞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等调节机制对各种物质代谢 和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2025/4/6 4
内环境相对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 稳态 (homeostasis):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 细胞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 保持细胞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等调节机制对各种物质代谢 和各器官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2025/4/6 4

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blood volume) (一)」 血液的组成(Blood Components) 血浆(55%)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血液的组成 (Plasma) 血小板Platelets or Thrombocytes)) 血细胞(45%)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Blood Cells) 白细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2025/4/6 彩图四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一)血液的组成 (Blood Components) 二、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blood volume)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血小板(Platelets or Thrombocytes)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 血浆(55%) (Plasma) 血细胞(45%) (Blood Cells) 2025/4/6 5

(二)血量(blood volume)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即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 循环血量、储备血量 ·体重的7~8%,M:5.0~6.0L;F:4.5~5.5L ·血量的相对稳定(意义、机制) 失血:10%;20%;30% 2025/4/6 6
(二)血量 (blood volume) •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即血浆量和血细胞量的总和。 • 循环血量、储备血量 • 体重的 ,M:5.0~6.0 L;F:4.5~5.5 L • 血量的相对稳定(意义、机制) 失血:10%;20%;30% 2025/4/6 6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运输机能 氧、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 二氧化碳等 ·维持稳态 调节体温,缓冲酸碱平衡 参与体液调节 。防御和保护机能 吞噬、免疫和止血 2025/4/6 7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 运输机能 氧、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 二氧化碳等 • 维持稳态 调节体温,缓冲酸碱平衡 • 参与体液调节 • 防御和保护机能 吞噬、免疫和止血 2025/4/6 7

四、血液的物理特性(Phys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颜色 ·Arterial blood:鲜红色,venous blood暗红色;取决于携 带氧的多少 比重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质浓度。 。人的全血比重: 1.050≈1.060 ·血浆比重:1.025~1.035 ·红细胞比重:1.090~1.092 2025/4/6 8
四、血液的物理特性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lood) 颜色 • Arterial blood鲜红色,venous blood暗红色;取决于携 带氧的多少 比重 •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质浓度。 • 人的全血比重: 1.050~1.060 • 血浆比重:1.025~1.035 • 红细胞比重:1.090 ~1.092 2025/4/6 8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水的4~5(3.5-5.5)倍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成分 ·血浆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浓度 2025/4/6 9
血液的粘滞性 (Viscosity) • 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 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水的4~5(3.5-5.5)倍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成分 • 血浆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浓度 2025/4/6 9

第二节血液的化学成分 及理化特性 2025/4/6 10
第二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及理化特性 2025/4/6 1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Anatomy and Physiology(山东理工大学:陈艳珍).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参考文献:《人体解剖与生理》书籍PDF电子版(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书,第二版,[美]K.M.范德赫拉夫、R.沃德里斯).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将细胞膜的知识贯穿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书籍文献:《人体解剖生理学》书籍PDF电子书(第三版,共十四章).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1/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2/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血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淋巴系统、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冠脉循).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消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循环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生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内分泌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呼吸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一章.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神经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器官循环.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血管.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ABO血型鉴定、人体动血压与肺活量的测定、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蟾蜍的系列实验(两栖类的系列实验).ppt
- 山东理工大学:《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一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节 血管的解剖和生理.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六节 器官循环.ppt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负责人:杨春).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节肢动物.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钩虫、鞭虫、蛲虫、旋毛虫、丝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绦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吸虫概论、肝吸虫、肺吸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血吸虫、姜片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原虫(2/2).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总论、线虫概论、蛔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原虫(1/2).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医学微生物学)真菌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