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运动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3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运动系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运动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全身骨的分布概述与特征三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教学难点:颅骨及面颅的形态及位置。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 确骨连结。关节的构造和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 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了解骨路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 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程是大三下半学期的课程,学生的优点是已经学过动物学、生物化学、遗 传学等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较丰富,扎实。缺点是学生马上进入大四,相当多的学 生在准备考研,也有的学生在准备其他考试。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对待与他们考试无 关的课程。 本次课采用实物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让难以 理解的抽象的形态解剖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三、敦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采用实物教学: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脑颅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脑颅的 位置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面颅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面颅的 位置

运动系统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全身骨的分布概述与特征三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骨的形态结构与性质,全身主要骨和骨连结。 教学难点:颅骨及面颅的形态及位置。 教学目的: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明 确骨连结。关节的构造和运动;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及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人体脊 柱、胸廓、颅骨、骨盆和足弓的结构特点;了解骨路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主要肌 肉的起止点、配布及其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程是大三下半学期的课程,学生的优点是已经学过动物学、生物化学、遗 传学等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较丰富,扎实。缺点是学生马上进入大四,相当多的学 生在准备考研,也有的学生在准备其他考试。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对待与他们考试无 关的课程。 本次课采用实物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让他们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让难以 理解的抽象的形态解剖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采用实物教学:学生观察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脑颅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脑颅的 位置 (2)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面颅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面颅的 位置

(3)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四肢骨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四肢 骨的位置 (4)学生能够了解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功能、名称、部位及作用、骨骼肌的 超微结构 (5)学生能够辨析并能解释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6)学生能够解释出关节炎、鼻窦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渗透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 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了解关节炎、鼻窦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因,学会关爱自己,关爱父母。关 爱他人。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骨骼 一、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1.长骨:短骨:扁骨 不规则骨长骨:长管状,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骨干、髓腔、滋养孔、骺、关节 面、骺端、骺软骨、骺线。 2.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和踝部。 3.扁骨: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布于中轴 (二).骨的构造 1.骨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于骨表面骨松质: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

(3)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识记四肢骨的组成,并能够在模型上准确指出四肢 骨的位置 (4)学生能够了解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功能、名称、部位及作用、骨骼肌的 超微结构 (5)学生能够辨析并能解释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6)学生能够解释出关节炎、鼻窦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渗透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 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了解关节炎、鼻窦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病因,学会关爱自己,关爱父母。关 爱他人。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骼 一、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1. 长骨;短骨;扁骨 不规则骨长骨:长管状,分布于四肢,一体两端。骨干、髓腔、滋养孔、骺、关节 面、骺端、骺软骨、骺线。 2. 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腕和踝部。 3. 扁骨: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布于中轴 (二).骨的构造 1. 骨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于骨表面骨松质:海绵状,由骨小梁构成

2.骨膜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 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 3.骨髓 4.骨的功能: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钙、磷的储 存库;骨髓有造血功能 3.骨的化学成分:自学 4.骨的发生和生长:自学 二、骨连结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结起来,称骨连结。按连结形式上可分 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 直接连结:活动范围很小,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 间接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内软骨:包括关节盘和半月板 关节韧带:包括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全身骨的分布概述与特征 (一)颅骨 1.颅骨:是头部的支架,由3块骨组成。可分为后上方的脑颅,大致呈卵圆 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 脑颅脑颅共有骨8块,包括额骨1块,顶骨2块,枕骨1块,颢骨2块,蝶骨1 块,筛骨1块。 面颅:15块 (二)躯干骨

2. 骨膜 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 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骨内膜:衬在髓腔内面和松质间隙内。 3. 骨髓 4. 骨的功能: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钙、磷的储 存库;骨髓有造血功能 3. 骨的化学成分:自学 4. 骨的发生和生长:自学 二、骨连结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结起来,称骨连结。按连结形式上可分 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 直接连结:活动范围很小,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 间接连接: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内软骨:包括关节盘和半月板 关节韧带:包括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外韧带 三、全身骨的分布概述与特征 (一)颅骨 1.颅骨:是头部的支架,由 23 块骨组成。可分为后上方的脑颅,大致呈卵圆 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 脑颅脑颅共有骨 8 块,包括额骨 1 块,顶骨 2 块,枕骨 1 块,颞骨 2 块,蝶骨 1 块,筛骨 1 块。 面颅:15 块 (二)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参与脊柱、 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1.脊柱:由26块椎骨(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骨1、尾骨1)组成。 椎骨的构造 1)颈椎:椎体较小,横椭圆形,椎孔较大。 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 2)胸椎:椎体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肋凹。椎孔小而圆。 3)腰椎: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4)骶骨:前面凹,有4条横线和四个骶前孔。后面凸,有四个骶后孔,骶外侧 嵴,骶中间峭,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 5)尾骨:由4-5节尾椎退化合成。 2.胸廓: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构成。 1)肋: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12对,左右对称。第1-7肋称为真肋:第8-12 肋称为假肋,第8-10肋借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2)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剑,分柄、体、剑突三部。 (三)四肢骨 1,上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前者有锁骨和肩胛骨,后 者包括臂部的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8块腕骨、5块掌骨和14块 指骨。 2.下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 骨包括股骨、 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3.骨盆 4.足弓 第二节骨骼肌 一、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功能 (一)肌的形态和分类

躯干骨包括 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胸骨和 12 对肋参与脊柱、 骨性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1.脊柱:由 26 块椎骨(颈椎 7、胸椎 12、腰椎 5、骶骨 1、尾骨 1)组成。 椎骨的构造 1)颈椎:椎体较小,横椭圆形,椎孔较大。 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 2)胸椎:椎体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肋凹。椎孔小而圆。 3)腰椎: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4)骶骨:前面凹,有 4 条横线和四个骶前孔。后面凸,有四个骶后孔,骶外侧 嵴,骶中间嵴,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 5)尾骨:由 4-5 节尾椎退化合成。 2.胸廓:胸廓由 12 块胸椎、12 对肋和 1 块胸骨构成。 1) 肋: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12 对,左右对称。第 1-7 肋称为真肋;第 8-12 肋称为假肋,第 8-10 肋借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 11、12 肋前端游离,又称浮 肋。 2)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剑,分柄、体、剑突三部。 (三)四肢骨 1.上肢骨: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两大部分。前者有锁骨和肩胛骨,后 者包括臂部的肱骨、前臂部并列的尺骨、桡骨及手的 8 块腕骨、5 块掌骨和 14 块 指骨。 2.下肢骨及其连结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 骨包括股骨、 髌骨、胫骨、腓骨及 7 块跗骨、5 块跖骨和 14 块趾骨 3.骨盆 4. 足弓 第二节 骨骼肌 一、 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功能 (一)肌的形态和分类

长肌 短肌 形态 阔肌 轮匝肌 肌腹 构造 肌腱、肌腹 (二)、肌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拮抗肌 协同肌 (三)、肌的配布 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况 头肌 躯干肌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 颈肌:胸缩乳突肌 胸肌:胸大肌、肋间肌 膈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四肢肌 上肢肌:上肢带肌、上臂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六、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

长肌 短肌 形态 阔肌 轮匝肌 肌腹 构造 肌腱、肌腹 (二)、肌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 起点(定点) 止点(动点) 拮抗肌 协同肌 (三)、肌的配布 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况 头肌 躯干肌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 颈肌:胸缩乳突肌 胸肌:胸大肌、肋间肌 膈 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四肢肌 上肢肌:上肢带肌、上臂肌、前臂肌、手肌 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六、复习思考题: 1. 简述人体骨骼的组成和特征 2. 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