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

第三节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约重20一25g。甲状腺的实质由大量滤泡构 成。滤泡是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囊状结构,是甲状腺的分泌单位。滤泡上皮细胞 具有较强的从血液中摄取碘和酪氨酸的能力,是甲状腺素合成与释放的部位。滤 泡腔内充满胶状物,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库。在滤泡 上皮细胞之间和滤泡间结缔组织内还有少量散在的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分 泌降钙素。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3,5,3',5 -tetraiodothyronine,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 两者都是酪氨酸碘化物。 (1)T3与T4的合成 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甲状腺球蛋白和碘。甲状腺球蛋白 (thyroglobulin,TG)是一种糖蛋白,它在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贮存于滤泡腔中。 每个TG分子上有许多酪氨酸残基,可与碘结合发生碘化合成T4或T3。血液中 碘需要不断由食物提供,人体每天从饮食中摄取100~200μg碘,约1/3被甲状 腺摄取。 ①碘的摄取与活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血液中- 浓度为250mg/L,腺体内1-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 静息电位为-50mv。因此I-可能是通过滤泡上皮基底部细胞膜碘泵,逆电-化学 梯度主动转运入细胞内。实验证明。哇巴因能抑制ATP酶活性,随着Na+入甲状 腺滤胞上皮受到抑制,妨碍了聚碘作用,因此,碘是伴随Na+同时进入细胞内, I-的转运可能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甲状腺功能亢进,聚碘能力加强,摄入碘量增加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聚碘能力明显减弱。 ②酪氨酸碘化及T3与T4的合成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约重 20~25g。甲状腺的实质由大量滤泡构 成。滤泡是单层上皮细胞围成的囊状结构,是甲状腺的分泌单位。滤泡上皮细胞 具有较强的从血液中摄取碘和酪氨酸的能力,是甲状腺素合成与释放的部位。滤 泡腔内充满胶状物,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库。在滤泡 上皮细胞之间和滤泡间结缔组织内还有少量散在的滤泡旁细胞,又称 C 细胞,分 泌降钙素。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甲状腺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3,5,3ˊ,5ˊ -tetraiodothyronine, 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5,3ˊ-triiodothyronine,T3)。 两者都是酪氨酸碘化物。 (1)T3 与 T4 的合成 合 成 甲 状 腺激 素 的 主要 原 料 是甲 状 腺 球蛋 白 和 碘。 甲 状 腺球 蛋 白 (thyroglobulin,TG)是一种糖蛋白,它在滤泡上皮细胞内合成,贮存于滤泡腔中。 每个 TG 分子上有许多酪氨酸残基,可与碘结合发生碘化合成 T4 或 T3。血液中 碘需要不断由食物提供,人体每天从饮食中摄取 100~200μg 碘,约 1/3 被甲状 腺摄取。 ①碘的摄取与活化: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血液中 I- 浓度为 250mg/L,腺体内 I-浓度比血液高 20~25 倍,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 静息电位为-50mv。因此 I-可能是通过滤泡上皮基底部细胞膜碘泵,逆电-化学 梯度主动转运入细胞内。实验证明。哇巴因能抑制 ATP 酶活性,随着 Na+入甲状 腺滤胞上皮受到抑制,妨碍了聚碘作用,因此,碘是伴随 Na+同时进入细胞内, I-的转运可能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甲状腺功能亢进,聚碘能力加强,摄入碘量增加。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聚碘能力明显减弱。 ②酪氨酸碘化及 T3 与 T4 的合成

摄入滤泡上皮细胞的-,在细胞顶端绒毛与滤泡腔交界处,经细胞内过氧 化酶催化,迅速氧化为活性碘,活化过程可能由-变为2或与过氧化酶形成某 种复合物。活化的碘能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某些酪氨酸残基上第3位和第5 位的+置换,生成一碘酪氨酸残基(MIT)和二碘酪氨酸残基(DIT),然后一个 分子的MIT和一个分子DIT发生耦联,生成三碘甲腺原氨酸(T3)。 (2)T3与T4的释放、运输与代谢途径 ①释放 甲状腺受到TSH的刺激时,腺上皮细胞伸出伪足,将滤泡腔中的甲状腺球 蛋白吞饮入腺细胞,在胞浆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饮小体,在溶酶体的蛋白水解 酶作用下,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分离出来的T3与T4可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 环,也有微量的MIT和DIT释放入血。由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T4含量比T3 多,所以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中T4的占90%,T3分泌量较少。 ②运输释放入血液的T3和T4,约99%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甲状腺激素结 合的蛋白质有三种,既: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TBG):前蛋白(TBPA):清蛋白也能结合甲状腺激素。其中以TBG最多,占6O%。 甲状腺激素游离状态存在的不足1%,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两者之间在血液中维 持动态平衡。只有游离型的甲状腺激素才能进入组织发挥生理作用。由于T3与 血浆蛋白亲合力小,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因此血中游离的T3释放量虽少,但 生物活性较高,约是T4的5倍。 (3)代谢甲状腺激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脱碘,80%T4与T3在组织中脱碘酶的 作用下脱碘,T4脱碘生成T3与rT3,血液中75%的T3来自于T4.20%T4与T3 在肝降解,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随胆汁入肠道,由粪便排出。甲基硫氧 嘧啶等药物能抑制外周组织脱碘生成T3的过程。妊娠、肌饿及代谢素乱等应激 情况下,均促进T4转化为rT3或T3脱碘时形成二碘、一碘或不含碘的甲状腺氨 酸。脱下的碘可被再利用,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与发育过程。 它既能加强组织分解代谢,使耗02量、产热量及能量的增加:又能促进组织细
摄入滤泡上皮细胞的 I-,在细胞顶端绒毛与滤泡腔交界处,经细胞内过氧 化酶催化,迅速氧化为活性碘,活化过程可能由 I-变为 I2 或与过氧化酶形成某 种复合物。活化的碘能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某些酪氨酸残基上第 3 位和第 5 位的 H+置换,生成一碘酪氨酸残基(MIT)和二碘酪氨酸残基(DIT),然后一个 分子的 MIT 和一个分子 DIT 发生耦联,生成三碘甲腺原氨酸(T3))。 (2)T3 与 T4 的释放、运输与代谢途径 ①释放 甲状腺受到 TSH 的刺激时,腺上皮细胞伸出伪足,将滤泡腔中的甲状腺球 蛋白吞饮入腺细胞,在胞浆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饮小体,在溶酶体的蛋白水解 酶作用下,甲状腺球蛋白水解,分离出来的 T3 与 T4 可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 环,也有微量的 MIT 和 DIT 释放入血。由于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的 T4 含量比 T3 多,所以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中 T4 的占 90%,T3 分泌量较少。 ②运输 释放入血液的 T3 和 T4,约 99%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甲状腺激素结 合的蛋白质有三种,既: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TBG);前蛋白(TBPA);清蛋白也能结合甲状腺激素。其中以 TBG 最多,占 60%。 甲状腺激素游离状态存在的不足 1%,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两者之间在血液中维 持动态平衡。只有游离型的甲状腺激素才能进入组织发挥生理作用。由于 T3 与 血浆蛋白亲合力小,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因此血中游离的 T3 释放量虽少,但 生物活性较高,约是 T4 的 5 倍。 (3)代谢 甲状腺激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脱碘,80%T4 与 T3 在组织中脱碘酶的 作用下脱碘,T4 脱碘生成 T3 与 rT3,血液中 75%的 T3 来自于 T4。20%T4 与 T3 在肝降解,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随胆汁入肠道,由粪便排出。甲基硫氧 嘧啶等药物能抑制外周组织脱碘生成 T3 的过程。妊娠、肌饿及代谢紊乱等应激 情况下,均促进 T4 转化为 rT3 或 T3 脱碘时形成二碘、一碘或不含碘的甲状腺氨 酸。脱下的碘可被再利用,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与发育过程。 它既能加强组织分解代谢,使耗 O2 量、产热量及能量的增加;又能促进组织细

胞内DNA、RNA、蛋白质的合成。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氧化过程,增加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的 耗02量和产热量,提高机体基础代谢率,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甲 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患者怕热多汗,体温偏高。甲 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皮肤凉而喜热恶寒,基础代谢率较正常人低。 ②对三大物质代谢的影响 A.糖代谢: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增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及糖皮质素的生糖作用,使血糖升高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可使血 糖降低,但前者作用较强。 B.脂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加速肝组织胆固醇合成,又能促进 胆固醇降解,但降解速度快于合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浆胆固醇降低,脂肪 分解增强,产生大量热量。功能减退时,血浆胆固醇明显升高,易患动脉硬化。 C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肌肉、骨骼、肝、肾等组织细胞的核受体,刺 激DNA转录过程,促进mRNA形成,加强蛋白质及各种酶的合成,利于幼年时期 机体生长与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蛋白质分解加速,骨骼肌蛋白大量分解,肌肉收缩无力, 消瘦乏力。骨骼蛋白分解,导致血钙升高和骨质疏松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组织间隙的粘蛋白增多,粘蛋白具 有多价负离子,可结合大量正离子和水分子,引起皮下组织水潴留,产生粘液性 水肿。 (2)对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促进机体生长与发育成热必需的激素,尤对脑和骨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最重要。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加强组织细胞的分化与细胞内D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刺激骨化中心发育,软骨骨化,促进长骨与牙齿的生长发育,还可增强生长素对 组织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形成,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 长、使蛋白质、磷脂、酶及递质的合成增多,促进脑组织发育。 胚胎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明显 的脑组织发育障碍,致使智力迟钝,长骨生长停滞,身材矮小的特征疾病,称为
胞内 DNA、RNA、蛋白质的合成。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 甲状腺激素能加速体内物质氧化过程,增加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的 耗 O2 量和产热量,提高机体基础代谢率,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甲 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患者怕热多汗,体温偏高。甲 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皮肤凉而喜热恶寒,基础代谢率较正常人低。 ②对三大物质代谢的影响 A.糖代谢:促进小肠对糖的吸收和肝糖原分解,增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生长素及糖皮质素的生糖作用,使血糖升高.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可使血 糖降低,但前者作用较强。 B.脂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加速肝组织胆固醇合成,又能促进 胆固醇降解,但降解速度快于合成。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浆胆固醇降低,脂肪 分解增强,产生大量热量。功能减退时,血浆胆固醇明显升高,易患动脉硬化。 C.蛋白质代谢: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肌肉、骨骼、肝、肾等组织细胞的核受体,刺 激 DNA 转录过程,促进 mRNA 形成,加强蛋白质及各种酶的合成,利于幼年时期 机体生长与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则蛋白质分解加速,骨骼肌蛋白大量分解,肌肉收缩无力, 消瘦乏力。骨骼蛋白分解,导致血钙升高和骨质疏松。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但组织间隙的粘蛋白增多,粘蛋白具 有多价负离子,可结合大量正离子和水分子,引起皮下组织水潴留,产生粘液性 水肿。 (2)对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促进机体生长与发育成熟必需的激素,尤对脑和骨的生长和发育影响最重要。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加强组织细胞的分化与细胞内 DNA 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刺激骨化中心发育,软骨骨化,促进长骨与牙齿的生长发育,还可增强生长素对 组织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形成,髓鞘及胶质细胞的生 长、使蛋白质、磷脂、酶及递质的合成增多,促进脑组织发育。 胚胎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现明显 的脑组织发育障碍,致使智力迟钝,长骨生长停滞,身材矮小的特征疾病,称为

呆小症(cretinism)(克汀病)。出生后最初3个月内及时用甲状腺激素治疗, 常可恢复正常。在缺碘的地区预防呆小症时,应在妊娠期补充碘,故治疗呆小症 必须抓住时机,否则难以奏效。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成年人的神经系统己分化健全,甲状腺激素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 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烦燥不安、喜恕无常、多 语、失眠、肌纤维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惊厥。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嗜睡等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4)其他作用 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组织 由于耗氧量增加而相对缺氧,以致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舒张压稍降低或 正常,脉压增大。目前认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可能增加心肌细胞 膜上B受体的数量,促进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内的作用,使细胞内cAMP生成增 多。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心肌细胞肌质网释放C2+,激活与心肌收 缩有关的蛋白质,提高心肌收缩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因此而出现心肌肥大 或心力衰竭。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旁腺素(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激素。它通过骨和 肾来实现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①对骨的作用。PTH能动员骨钙入血,使 血钙升高。它可作用于骨细胞膜系统,促使C转运入细胞外液,这是PTH动员 骨钙入血的快速效应,仅数分钟内即可发生。此外,还可加强破骨细胞的活动, 使骨钙大量入血,这一效应为延缓效应,在PTH作用后12~14小时开始,几天 或几周后达高峰。两个效应互相配合,不仅能迅速升高血钙,而且能维持很长时 间。②对肾的作用。PTH能抑制近球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又能促进远球小管 对C的重吸收,通过肾可保钙排磷.③激活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1,25-羟化酶
呆小症(cretinism)(克汀病)。出生后最初 3 个月内及时用甲状腺激素治疗, 常可恢复正常。在缺碘的地区预防呆小症时,应在妊娠期补充碘,故治疗呆小症 必须抓住时机,否则难以奏效。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成年人的神经系统已分化健全,甲状腺激素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 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易激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烦燥不安、喜恕无常、多 语、失眠、肌纤维震颤,严重时可发生惊厥。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出现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嗜睡等中 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4)其他作用 甲状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组织 由于耗氧量增加而相对缺氧,以致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舒张压稍降低或 正常,脉压增大。目前认为,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可能增加心肌细胞 膜上β受体的数量,促进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内的作用,使细胞内 cAMP 生成增 多。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心肌细胞肌质网释放 Ca2+,激活与心肌收 缩有关的蛋白质,提高心肌收缩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因此而出现心肌肥大 或心力衰竭。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 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旁腺素(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激素。它通过骨和 肾来实现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①对骨的作用。PTH 能动员骨钙入血,使 血钙升高。它可作用于骨细胞膜系统,促使 Ca2 转运入细胞外液,这是 PTH 动员 骨钙入血的快速效应,仅数分钟内即可发生。此外,还可加强破骨细胞的活动, 使骨钙大量入血,这一效应为延缓效应,在 PTH 作用后 12~14 小时开始,几天 或几周后达高峰。两个效应互相配合,不仅能迅速升高血钙,而且能维持很长时 间。②对肾的作用。PTH 能抑制近球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又能促进远球小管 对 Ca2 的重吸收,通过肾可保钙排磷。③激活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 1,25-羟化酶

使胆钙化醇最后在肾内转化成活性形式的1,25-二羟胆钙化醇,经血液运至肠, 促进肠吸收钙。若因甲状腺手术不慎,误将甲状旁腺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血管, 可使病人发生低血钙抽搐,如果喉肌痉挛,可引起室息。应及时补充钙剂(PTH 尚不能用于临床),可暂时缓解症状。 第四节胰岛 一、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胰岛是在胰脏腺泡之间的散在的细胞团,是胰的内分泌部分。 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细胞、D细胞及PP细胞。 1.A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2.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 3.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成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 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 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 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 糖阀,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 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 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ā-磷酸甘油,脂肪酸与ā-磷酸 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 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素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 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 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 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
使胆钙化醇最后在肾内转化成活性形式的 1,25-二羟胆钙化醇,经血液运至肠, 促进肠吸收钙。若因甲状腺手术不慎,误将甲状旁腺切除或损伤甲状旁腺血管, 可使病人发生低血钙抽搐,如果喉肌痉挛,可引起窒息。应及时补充钙剂(PTH 尚不能用于临床),可暂时缓解症状。 第四节 胰岛 一、 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胰岛是在胰脏腺泡之间的散在的细胞团, 是胰的内分泌部分。 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 A 细胞、B 细胞、D 细胞及 PP 细胞。 1.A 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 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2.B 细胞占胰岛细胞的 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 3.D 细胞占胰岛细胞的 10%,分泌生成抑素;PP 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 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 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 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 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 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 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 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 α-磷酸 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 少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 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 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 各个环节上: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

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 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 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 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三、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 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血糖素通过 cAMP-PK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为激索 加速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 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 产生上述代谢效应的靶器官是肝,切除肝或阻断肝血流,这些作用便消失。另 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 四、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 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 速恢复到基础水平。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 赖氨酸的作用最强。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 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 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当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有:①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 缩素和抑胃肽都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②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以及胰 高血糖素高时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 这些激素,有可能使B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③胰岛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至 少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也可直接刺 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 神经调节刺激迷起神经,可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过程加快,增加 DNA 和 RNA 的生成;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 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 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 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三、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 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胰高血糖素通过 cAMP-PK 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为激素 加速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 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 产生上述代谢效应的靶器官是肝,切除肝或阻断肝血流,这些作用便消失。 另 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 四、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 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 速恢复到基础水平。 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 赖氨酸的作用最强。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 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 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当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有:①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 缩素和抑胃肽都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②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以及胰 高血糖素高时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 这些激素,有可能使 B 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③胰岛 D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至 少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也可直接刺 激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神经调节 刺激迷起神经,可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第五节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左侧近似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分 别位于左、右肾上端的内上方,包在肾筋膜和脂肪囊内。 肾上腺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来自中胚层,腺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 素细胞的结构特点。髓质来自外胚层,腺细胞具有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 点。 (一)肾上腺皮质 位于腺实质外周部分,约占肾上腺的80~90%,由于细胞排列的形式不同, 将皮质由外向内分为三个带,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1.球状带较薄,位于皮质浅层。细胞较小,呈矮柱状或多边形,排列成 球状细胞团,细胞团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 酮等。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 2.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面,最厚,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常由1一 2行细胞排列成索。索间有纵行血窦。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 其主要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化为糖,即糖异生。此外,还能降低免疫反应 及炎症反应。 3.网状带位于髓质交界处,细胞呈多边形,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细胞 较小,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也有少量雌 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 位于肾上腺的中央,约占肾上腺的10~20%,主要由髓质细胞构成,髓质细 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染色淡,若用铬盐处理,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 嗜铬颗粒,故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嗜铬细胞分为两种: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 肾上腺素细胞。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第五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左侧近似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分 别位于左、右肾上端的内上方,包在肾筋膜和脂肪囊内 。 肾上腺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来自中胚层,腺细胞具有分泌类固醇激 素细胞的结构特点。髓质来自外胚层,腺细胞具有分泌含氮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 点。 (一)肾上腺皮质 位于腺实质外周部分,约占肾上腺的 80~90%,由于细胞排列的形式不同, 将皮质由外向内分为三个带,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1. 球状带 较薄,位于皮质浅层。细胞较小,呈矮柱状或多边形,排列成 球状细胞团,细胞团之间有窦状毛细血管。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 酮等。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和排出钾。 2. 束状带 位于球状带深面,最厚,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常由 1~ 2 行细胞排列成索。索间有纵行血窦。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 其主要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并转化为糖,即糖异生。此外,还能降低免疫反应 及炎症反应。 3. 网状带 位于髓质交界处,细胞呈多边形,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细胞 较小,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也有少量雌 激素。 (二)肾上腺髓质 位于肾上腺的中央,约占肾上腺的 10~20%,主要由髓质细胞构成,髓质细 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染色淡,若用铬盐处理,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 嗜铬颗粒,故髓质细胞又称嗜铬细胞。嗜铬细胞分为两种: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 肾上腺素细胞 。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机体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主,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它促 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水的被动重吸收,并通过Na+-K+与Na+-H+ 交换而排出K+,即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醛固酮分泌不足水盐大量丢失,血容 量减少,血压降低,血K+升高。醛固酮分泌过多会使患者发生水和钠贮留,导 致高血压、高血钠和血钾降低。盐皮质激素还可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具有升压作用。 2.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 血钾和血钠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在应激状态下,ACTH也有 刺激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A.糖代谢:糖异生增强促进蛋白质分解生成大量氨基酸 进入肝,同时还能提高肝内有关糖异生酶的活性,使氨基酸转变为糖。抗胰岛 素作用,降低外周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性,减少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 用。既增加糖的来源又减少糖的去路,促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 如库欣综合征,由于皮质醇大量分泌,患者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而肾上 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如阿狄森病,因皮质醇分泌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由于 糖皮质激素具有生糖作用,大剂量长期应用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及尿量。而糖 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B,蛋白质代谢: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血中 含量增加,增强糖异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出现肌肉消瘦,骨质疏松, 皮肤变薄,伤口愈合延迟等。 C.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大量脂肪酸进入肝内氧化,增加糖 异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还可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四肢脂肪分解氧化 增强而脂肪减少表现为四肢消瘦。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合成增 强,表现为面圆、背厚、躯干部脂肪多,称为“向中性肥胖”。 D.水盐代谢:糖皮质激素这一作用较醛固酮弱,即有较弱的促进远曲小管和集
1.盐皮质激素的作用 机体盐皮质激素以醛固酮为主,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它促 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Na+重吸收,水的被动重吸收,并通过 Na+-K+与 Na+-H+ 交换而排出 K+,即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醛固酮分泌不足水盐大量丢失,血容 量减少,血压降低,血 K+升高。醛固酮分泌过多会使患者发生水和钠贮留,导 致高血压、高血钠和血钾降低。盐皮质激素还可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 敏感性,具有升压作用。 2.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 血钾和血钠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在应激状态下,ACTH 也有 刺激作用。 (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1.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A.糖代谢:糖异生增强促进蛋白质分解生成大量氨基酸 进入肝,同时还能提高肝内有关糖异生酶的活性,使氨基酸转变为糖。抗胰岛 素作用,降低外周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性,减少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 用。既增加糖的来源又减少糖的去路,促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 如库欣综合征,由于皮质醇大量分泌,患者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而肾上 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如阿狄森病,因皮质醇分泌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由于 糖皮质激素具有生糖作用,大剂量长期应用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及尿量。而糖 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B.蛋白质代谢: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血中 含量增加,增强糖异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可出现肌肉消瘦,骨质疏松, 皮肤变薄,伤口愈合延迟等。 C.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大量脂肪酸进入肝内氧化,增加糖 异生。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时,还可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四肢脂肪分解氧化 增强而脂肪减少表现为四肢消瘦。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合成增 强,表现为面圆、背厚、躯干部脂肪多,称为“向中性肥胖”。 D.水盐代谢:糖皮质激素这一作用较醛固酮弱,即有较弱的促进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保Na+保水排K+作用,还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水排出体外增加。肾上 腺皮质功能不足者排出水的能力明显减弱,水代谢发生明显障碍,甚至发生“水 中壶”。 ②对血细胞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增 多:动员附着于小血管壁边缘的中性粒细胞入血液,以增加其在血液中的数量: 抑制胸腺与淋巴组织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DNA合成过程减弱,血中淋巴细胞 减少:还可促进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破坏。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壁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管正常的紧张性。降低毛细血管壁 的通透性,减少血浆中的成分滤出,维持血容量。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毛 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导致循环血量减少。 ④对消化系统糖皮质激素促进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 经和促胃液素的敏感性。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因此,溃疡病患者应用糖皮质 激素时应予注意。 ⑤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创伤、感染、中毒、疼痛、缺氧、手术、麻 醉、寒冷、恐惧等伤害刺激时,血中ACTH浓度急剧升高,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大 量分泌,并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这一现象称为应激(stress)。能引起应 激反应的刺激称为应激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表明,切除肾上腺皮质后,若及时补充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动 物虽可生存,但机体应激反应减弱,轻度有害刺激也难以耐受,比正常动物更 易死亡。由此可见,应激反应是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为主体,需多种激素 协同,共同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耐受力的非特异性反应,对于维持生命活动, 调整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 激素尚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及抗休克等作用。 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正常情况下或应激状态下机体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均 受到腺垂体ACTH调控,切除动物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及网状带发生菱缩, 糖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减少
合管保 Na+保水排 K+作用,还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使水排出体外增加。肾上 腺皮质功能不足者排出水的能力明显减弱,水代谢发生明显障碍,甚至发生“水 中毒”。 ②对血细胞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血中红细胞、血小板增 多;动员附着于小血管壁边缘的中性粒细胞入血液,以增加其在血液中的数量; 抑制胸腺与淋巴组织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 DNA 合成过程减弱,血中淋巴细胞 减少;还可促进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破坏。 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壁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管正常的紧张性。降低毛细血管壁 的通透性,减少血浆中的成分滤出,维持血容量。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毛 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导致循环血量减少。 ④对消化系统 糖皮质激素促进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 经和促胃液素的敏感性。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因此,溃疡病患者应用糖皮质 激素时应予注意。 ⑤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创伤、感染、中毒、疼痛、缺氧、手术、麻 醉、寒冷、恐惧等伤害刺激时,血中 ACTH 浓度急剧升高,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大 量分泌,并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这一现象称为应激(stress)。能引起应 激反应的刺激称为应激刺激,而产生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动物实验表明,切除肾上腺皮质后,若及时补充维持量的糖皮质激素,动 物虽可生存,但机体应激反应减弱,轻度有害刺激也难以耐受,比正常动物更 易死亡。由此可见,应激反应是以 ACTH 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为主体,需多种激素 协同,共同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耐受力的非特异性反应,对于维持生命活动, 调整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 激素尚有抗炎、抗过敏、抗中毒及抗休克等作用。 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或应激状态下机体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均 受到腺垂体 ACTH 调控,切除动物腺垂体,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及网状带发生萎缩, 糖皮质激素分泌显著减少

A.下丘脑-腺垂体对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腺垂体分泌的ACTH,促进肾上 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生长发育及糖皮质激素合成与释放的最重要的生理 因素。 作用机制是:ACTH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膜上ACTH受体结合,启动 细胞内cAMP-PK信息传递系统,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 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都有昼夜节律性,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随后逐 渐降低,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后逐渐降低,午夜最低,周而复始。ACTH 呈日周期波动受到下丘脑节律性释放的影响。 B.反馈调节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存在着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糖皮质 激素浓度增多时,可反馈抑制下丘脑释放CH及腺垂体合成与释放ACTH,这种 反馈调节称为长反馈,它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相对稳定。ACTH 还可抑制GH神经元活动,这种反馈称为短反馈。应激反应中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使下丘脑GRH神经元分泌GRH增多,促使腺垂体分泌ACTH增加,大幅度提高血 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有助于机体抵御各种有害刺激的侵袭。 由于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在医疗中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抑制 下丘脑GRI神经元和腺垂体,使GR与ACTH分泌长期减少,而致患者肾上腺皮 质渐超萎缩,分泌功能减退或停止。若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则可出现患者本身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以致体内糖皮质激素突然减少而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停药 时要逐渐减量,治疗中最好间断补充ACTH以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防止 其萎缩。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A.下丘脑-腺垂体对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腺垂体分泌的 ACTH,促进肾上 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生长发育及糖皮质激素合成与释放的最重要的生理 因素。 作用机制是:ACTH 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膜上 ACTH 受体结合,启动 细胞内 cAMP-PK 信息传递系统,促进糖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 ACTH 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都有昼夜节律性,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随后逐 渐降低,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后逐渐降低,午夜最低,周而复始。ACTH 呈日周期波动受到下丘脑节律性释放的影响。 B.反馈调节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存在着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糖皮质 激素浓度增多时,可反馈抑制下丘脑释放 CRH 及腺垂体合成与释放 ACTH,这种 反馈调节称为长反馈,它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相对稳定。ACTH 还可抑制 GRH 神经元活动,这种反馈称为短反馈。应激反应中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使下丘脑 GRH 神经元分泌 GRH 增多,促使腺垂体分泌 ACTH 增加,大幅度提高血 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有助于机体抵御各种有害刺激的侵袭。 由于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在医疗中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可抑制 下丘脑 GRH 神经元和腺垂体,使 GRH 与 ACTH 分泌长期减少,而致患者肾上腺皮 质渐超萎缩,分泌功能减退或停止。若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则可出现患者本身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以致体内糖皮质激素突然减少而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停药 时要逐渐减量,治疗中最好间断补充 ACTH 以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防止 其萎缩。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解剖生理学》课程参考文献:《人体解剖与生理》书籍PDF电子版(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书,第二版,[美]K.M.范德赫拉夫、R.沃德里斯).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将细胞膜的知识贯穿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书籍文献:《人体解剖生理学》书籍PDF电子书(第三版,共十四章).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1/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2/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血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淋巴系统、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冠脉循).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消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循环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生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内分泌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呼吸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一章.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神经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感觉器官.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循环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Anatomy and Physiology(山东理工大学:陈艳珍).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血液 Blood.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器官循环.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血管.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ABO血型鉴定、人体动血压与肺活量的测定、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蟾蜍的系列实验(两栖类的系列实验).ppt
- 山东理工大学:《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一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三节 血管的解剖和生理.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六节 器官循环.ppt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负责人:杨春).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节肢动物.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钩虫、鞭虫、蛲虫、旋毛虫、丝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绦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吸虫概论、肝吸虫、肺吸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血吸虫、姜片虫.doc
-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课程授课教案(寄生虫学)原虫(2/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