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消化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3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消化系统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一、试述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和生理意义。 1.胃运动的形式 1)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对咽和食管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 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为容量增大,称为容受性舒张。是 摄取大量食物,而而胃内压变化不大的原因。 2)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收缩,称为紧张性收缩。 紧张性收 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并使胃腔腔内有一定压力,有 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 3)蠕动:胃蠕动是朝幽门方向进行的环形收缩波,平均每分钟3次。胃的反复 蠕动可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2.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同胃的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管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可使消化液 和食糜充分混合,并能增加与肠壁的接触,有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此外, 它还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林巴的回流 3)蠕动:是环形肌和纵形肌都参与的一种波形活动。肠内容物借此向前推送, 运行速度较慢,每分钟约1-2cm。 二、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如何? 1.唾液:唾液中水占99%,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球蛋白和少 量无机盐。 睡液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杀灭口腔内的细菌及病毒、初步分 解食物等 2.胃液:PH值0.9-1.5。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有 机物如粘蛋白和消化酶。 1)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抑制和杀灭细菌:促进胰液、胆 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后,可分解蛋白质产生示和胨和少量的多肽及氨基

一、 试述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和生理意义。 1. 胃运动的形式 1)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对咽和食管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 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舒张,为容量增大,称为容受性舒张。是 摄取大量食物,而而胃内压变化不大的原因。 2)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性收缩,称为紧张性收缩。 紧张性收缩有助于保持胃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并使胃腔腔内有一定压力,有 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 3)蠕动:胃蠕动是朝幽门方向进行的环形收缩波,平均每分钟 3 次。胃的反复 蠕动可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 2. 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同胃的紧张性收缩 2)分节运动:是一种以肠管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可使消化液 和食糜充分混合,并能增加与肠壁的接触,有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此外, 它还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3)蠕动:是环形肌和纵形肌都参与的一种波形活动。肠内容物借此向前推送, 运行速度较慢,每分钟约 1-2cm。 二、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如何? 1. 唾液:唾液中水占 99%,其余为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球蛋白和少 量无机盐。 唾液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杀灭口腔内的细菌及病毒、初步分 解食物等 2. 胃液:PH 值 0.9-1.5。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物如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等,有 机物如粘蛋白和消化酶。 1)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抑制和杀灭细菌;促进胰液、胆 汁和小肠液的分泌;有利于铁和钙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后,可分解蛋白质产生示和胨和少量的多肽及氨基 酸

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液可润滑食物,碳酸氢盐可中和胃酸形成粘液一一碳 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 4)内因子是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3.胰液:PH值7.8-8.4。含有碳酸氢盐和多种消化酶。 1)HCO3-:中和HC1,保护肠粘膜: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2)胰酶:有腺泡细胞分泌,胰脂肪酶水解脂肪:胰淀粉酶水解淀粉 3)蛋白水解酶原: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运送到小肠后在肠致活酶、胃酸 组织液 酶的价 用 下形成 夷蛋白酶及糜蛋白酶 分解蛋白质 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 4.胆汁:粘稠而苦的液体,持续分泌、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主要成分为阳盐、阳色素等。 胆盐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促 进胆汁分泌 5.小肠液: PH值7.6。,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含多种消化酶 肠致活酶、 肠肽酶、肠淀粉酶 肠蔗糖酶、肠麦芽糖酶等。 由小肠分泌入肠腔的只有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促进蛋白质消化。 三、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食物经咀嚼被切碎,并于唾液混合。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 性引起胃、胰、肝、胆囊等器官活动加强。 食物入胃5min左右,胃蠕动开始。并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运 动的机械性消化。胃内食糜经胃排空排入十二指肠。在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 学性消化极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吸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残 渣中水分、无机盐有大肠吸收 四、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是在哪些部位被吸收的?怎样吸收的? 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 收。两者均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 门静脉进入肝,然后在肝内贮存或进入血液循环。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细胞内合成乳糜微粒,并以胞吐形式释出胞 外,经细胞间隙,进入小肠绒毛中的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

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液可润滑食物,碳酸氢盐可中和胃酸形成粘液——碳 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 4)内因子是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促进维生素 B12 吸收。 3. 胰液:PH 值 7.8-8.4。含有碳酸氢盐和多种消化酶。 1) HCO3-:中和 HCl,保护肠粘膜;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2)胰酶:有腺泡细胞分泌,胰脂肪酶水解脂肪;胰淀粉酶水解淀粉 3)蛋白水解酶原: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运送到小肠后在肠致活酶、胃酸、 组织液、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 4. 胆汁:粘稠而苦的液体,持续分泌、间歇排放。不含消化酶 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等。 胆盐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A、D、E、K 的吸收;促 进胆汁分泌 5. 小肠液: PH 值 7.6。,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含多种消化酶,肠致活酶、肠肽酶、肠淀粉酶、肠蔗糖酶、肠麦芽糖酶等。 由小肠分泌入肠腔的只有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促进蛋白质消化。 三、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食物经咀嚼被切碎,并于唾液混合。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 性引起胃、胰、肝、胆囊等器官活动加强。 食物入胃 5min 左右,胃蠕动开始。并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运 动的机械性消化。胃内食糜经胃排空排入十二指肠。在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 学性消化极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后,营养成分被吸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残 渣中水分、无机盐有大肠吸收。 四、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是在哪些部位被吸收的?怎样吸收的? 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 收。两者均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 门静脉进入肝,然后在肝内贮存或进入血液循环。 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细胞内合成乳糜微粒,并以胞吐形式释出胞 外,经细胞间隙,进入小肠绒毛中的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再进入血液

中、短链的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经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再经门 静脉进入肝。 五、试述小肠壁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环状壁:是由小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横行皱壁,皱壁在小肠 上段发达。 2.粘膜上皮:主要有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两种。吸收细胞分泌肠致活酶,激活 胰蛋白酶原。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有润滑作用。肠绒毛表面有明显的纹状缘。 扩大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是位于环状壁表面细小的指状突起。是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向 肠腔表面突出形成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较高而且密集,回肠绒毛稀疏并 逐渐变低。在绒毛中轴有中央乳糜管,主要吸收脂肪。绒毛中轴平滑肌的舒 缩,使绒毛不断伸缩以推动淋巴与血液运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4.肠腺:是由小肠上皮下陷入固有层中所形成的管状腺。腺管开口于相邻绒毛 根部之间。组成肠腺的细胞有5种:吸收细胞,内含多种酶,与消化有关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paneth细胞,内含溶菌酶和肽酶,有杀菌和消化作 用:未分化细胞,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修复和再生: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 激素

中、短链的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是水溶性的,可经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再经门 静脉进入肝。 五、试述小肠壁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 环状壁:是由小肠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横行皱壁,皱壁在小肠 上段发达。 2. 粘膜上皮:主要有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两种。吸收细胞分泌肠致活酶,激活 胰蛋白酶原。杯状细胞分泌粘液,有润滑作用。肠绒毛表面有明显的纹状缘。 扩大吸收面积。 3. 小肠绒毛:是位于环状壁表面细小的指状突起。是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向 肠腔表面突出形成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较高而且密集,回肠绒毛稀疏并 逐渐变低。在绒毛中轴有中央乳糜管,主要吸收脂肪。绒毛中轴平滑肌的舒 缩,使绒毛不断伸缩以推动淋巴与血液运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4. 肠腺:是由小肠上皮下陷入固有层中所形成的管状腺。腺管开口于相邻绒毛 根部之间。组成肠腺的细胞有 5 种:吸收细胞,内含多种酶,与消化有关;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paneth 细胞,内含溶菌酶和肽酶,有杀菌和消化作 用;未分化细胞,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修复和再生;内分泌细胞,分泌肽类 激素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