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循环系统

一、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产生机制是什么? 答:与骨骼肌相比的特点:复极化持续时间长,导致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 不对称。具有平台期。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 时期。 1.去极化过程(0期) 此期与骨骼肌去极化的机制一样。心肌细胞在受到适宜刺激时,引起电压门 控Na+通道开放和大量Na+内流,使膜去极化。 2.从0期去极化到恢复至静息电位的过程称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 程分为1、2、3、4四个时期。 l)快速复极初期:此期由于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 强,K+外流使膜电位快速下降。 2)二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 要原因,也是区别于骨骼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的形成是因 为外向电流和内向电流同时存在,平台期外向电流是K+携带的,平台期内向电 流主要是Ga2+和少量Na+负载的。 3)三期快速复极末期:心室肌细胞膜的复极速度加快,这一时期主要是C离子 通道失活,K+快速外流的结果。 4)恢复期:在复极化3期结束后,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虽然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一9Omv,但在动作电位期间流入细胞的Na离子、Ca离子和流出细胞的K离 子,所造成的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变化尚未恢复。离子分布的恢复是通过细胞膜上 Na+一K+泵、Na+Ca2+泵交换活动来完成的。 二、窦房结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何特点? 答: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均高于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化幅度低,速度慢,时 程长,0期只去极化到0V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无明显的复极一期和二期: 四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明显快于浦肯野细胞。 三、何谓房室延搁?有何生理意义?造成延搁的解剖生理基础是什么?
一、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有何特点?产生机制是什么? 答: 与骨骼肌相比的特点:复极化持续时间长,导致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 不对称。具有平台期。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 0 1 2 3 4 五个 时期。 1. 去极化过程(0 期) 此期与骨骼肌去极化的机制一样。心肌细胞在受到适宜刺激时,引起电压门 控 Na+通道开放和大量 Na+内流,使膜去极化。 2.从 0 期去极化到恢复至静息电位的过程称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 程分为 1、2、3、4 四个时期。 1)快速复极初期:此期由于 Na+通道关闭,Na+内流停止,而膜对 K+的通透性增 强,K+外流使膜电位快速下降。 2)二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 要原因,也是区别于骨骼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的形成是因 为外向电流和内向电流同时存在,平台期外向电流是 K+携带的,平台期内向电 流主要是 Ga2+和少量 Na+负载的。 3)三期快速复极末期:心室肌细胞膜的复极速度加快,这一时期主要是 Ca 离子 通道失活,K+快速外流的结果。 4)恢复期: 在复极化 3 期结束后,心室肌细胞的膜电位虽然恢复到静息电位水 平,—90mv,但在动作电位期间流入细胞的 Na 离子、Ca 离子和流出细胞的 K 离 子,所造成的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变化尚未恢复。离子分布的恢复是通过细胞膜上 Na+—K+泵、Na+—Ca2+泵交换活动来完成的。 二、窦房结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何特点? 答: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均高于浦肯野细胞,0 期去极化幅度低,速度慢,时 程长,0 期只去极化到 0mV 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无明显的复极一期和二期; 四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明显快于浦肯野细胞。 三、何谓房室延搁?有何生理意义?造成延搁的解剖生理基础是什么?

答: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房室 延搁。 房室延搁的意义是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而不会发生 房室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细胞直径越大,细胞内的电阻越低,兴 奋传导的速度就越快,而房室交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通道数目较少,纵向细胞内 电阻较大,局部电流难以从一个细胞进入相邻细胞,因此传导速度很慢,因此造 成了房室延搁。 四、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肌为什么不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其机制是什么? 答:由于心肌细胞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心肌细胞的收缩期和舒 张早期,因此心肌不可能在收缩期内再接受刺激产生收缩,即心肌不会发生 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 (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0期开始到3期时,膜的兴 奋性完全丧失,对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产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反应,这时 由于膜电位过低,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的状态。 (2)膜电位从3期复极化至-60mV这段时间内,即使Na+通道因受刺激少量开放, 产生局部反应,但由于没恢复到可激活的静息状态依然不能产生动作电 位。 五、窦房结为什么能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之所以能够成为正常的起搏点,是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每分钟 约为100次,房室交界约50次、房室束约40次、浦肯野纤维网最低约25次。 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对心脏兴奋起主导作用,是心脏兴奋的正常开始部位,称 为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来实现的: (1)抢先占领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博点4期自 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阙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 位,这种抢先占领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2)超速驱动压抑在自律性较高的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驱动下,潜在起搏
答: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房室 延搁。 房室延搁的意义是使心室的收缩必定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而不会发生 房室收缩重叠,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细胞直径越大,细胞内的电阻越低,兴 奋传导的速度就越快,而房室交界细胞间缝隙连接的通道数目较少,纵向细胞内 电阻较大,局部电流难以从一个细胞进入相邻细胞,因此传导速度很慢,因此造 成了房室延搁。 四、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肌为什么不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其机制是什么? 答:由于心肌细胞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心肌细胞的收缩期和舒 张早期,因此心肌不可能在收缩期内再接受刺激产生收缩,即心肌不会发生 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 (1)心肌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 0 期开始到 3 期时,膜的兴 奋性完全丧失,对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产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反应,这时 由于膜电位过低,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的状态。 (2)膜电位从 3 期复极化至-60mV 这段时间内,即使 Na+通道因受刺激少量开放, 产生局部反应,但由于没恢复到可激活的静息状态依然不能产生动作电 位。 五、窦房结为什么能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之所以能够成为正常的起搏点,是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每分钟 约为 100 次,房室交界约 50 次、房室束约 40 次、浦肯野纤维网最低约 25 次。 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对心脏兴奋起主导作用,是心脏兴奋的正常开始部位,称 为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来实现的: (1)抢先占领 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搏点,当潜在起博点 4 期自 动去极化尚未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已被窦房结传来的冲动所激动而产生动作电 位,这种抢先占领使潜在起搏点自身的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 (2)超速驱动压抑 在自律性较高的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驱动下,潜在起搏

点的被动兴奋频率超过了它们自身自动兴奋的频率 超速驱动压抑的产生与细胞膜上N+一K+泵活动增强有关。当自律细胞受 到超速驱动时每分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数目增多,导致单位时间内N+内流和 K+外流的量均增加,使细胞膜超极化,自律性降低。 六、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正常心脏是按窦房节发出的兴奋进行节律性收缩活动的。在心肌正常节律的 有效不应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其他部位兴奋,使心室可产生一次正 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当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以前,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 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以内,因而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 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七、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如何完成一次泵血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腔内压力的变化 伴随者心内瓣膜有规律的开放和关闭,这就决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心房压力升高, 将血液挤压入心室。 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时,心室压力增高,当室内压大于房内压时,使房室 瓣关闭。当室内压大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开放,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 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室内压下降,动脉瓣关闭,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 房室瓣开放,心房血流入心室。 八、解释心输出量、射恤分数
点的被动兴奋频率超过了它们自身自动兴奋的频率。 超速驱动压抑的产生与细胞膜上 Na+—K+泵活动增强有关。当自律细胞受 到超速驱动时每分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数目增多,导致单位时间内 Na+内流和 K+外流的量均增加,使细胞膜超极化,自律性降低。 六、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是怎样产生的? 正常心脏是按窦房节发出的兴奋进行节律性收缩活动的。在心肌正常节律的 有效不应期后,人为的刺激或窦房结以外的其他部位兴奋,使心室可产生一次正 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或期前收缩。 当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以前,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 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以内,因而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一次 期外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次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七、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如何完成一次泵血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压力变化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心腔内压力的变化, 伴随着心内瓣膜有规律的开放和关闭,这就决定了血液流动的方向。 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心房压力升高, 将血液挤压入心室。 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时,心室压力增高,当室内压大于房内压时,使房室 瓣关闭。当室内压大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开放,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 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室内压下降,动脉瓣关闭,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 房室瓣开放,心房血流入心室。 八、解释心输出量、射血分数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心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等于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 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心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等于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 2.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生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内分泌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呼吸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一章.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二章 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三章 神经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四章 感觉器官.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五章 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六章 循环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呼吸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八章 消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九章 营养、代谢与体温调节.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十章 泌尿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名词解释.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复习思考题)第十三章 人体的生长和发育.doc
- 《医学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留学生 Medical Genetics)12 chapter Gene Mapping & Cloning.ppt
- 《医学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留学生 Medical Genetics)03 Chapter Monogenic Disease.ppt
- 《医学遗传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留学生 Medical Genetics)10 chapter Diagnosis of the Hereditary Disease.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及答案)消化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运动系统.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血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淋巴系统、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冠脉循).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2/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循环系统(心脏,1/2).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血液.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书籍文献:《人体解剖生理学》书籍PDF电子书(第三版,共十四章).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将细胞膜的知识贯穿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参考文献:《人体解剖与生理》书籍PDF电子版(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书,第二版,[美]K.M.范德赫拉夫、R.沃德里斯).pdf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第四节 胰岛 第五节 肾上腺.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Anatomy and Physiology(山东理工大学:陈艳珍).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血液 Blood.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五节 器官循环.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三节 血管.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ABO血型鉴定、人体动血压与肺活量的测定、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ppt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蟾蜍的系列实验(两栖类的系列实验).ppt
- 山东理工大学:《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doc
- 《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 第一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概述 第二节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