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514.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Building material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7JH0650325十建筑材料》教学大级一、课程属性简介课程中文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编码:ZJH0650325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教育课程性质:核心课程24/1.5讲课学时/学分:总学时/学分:40/2.5实验学时/学分:16/1.00课内实践/学分: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土木工程适用对象:本科一、二、三本预修课程:材料力学、数理统计等李东方主撰人:主审人:制定时间:201309注:课程名称及其编码应与教务管理系统取得一致:课程类别分别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填写:课程性质分别按核心课程或拓展课程:适用专业请填写全称及其方向:适用对象按本科一、二、三本或蒙汉双语授课或英汉双语授课填写。二、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①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常用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提供相关知识,同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打下良好基础。②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在士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专业基础核心课,学习本课程时,以化学、物理学、材料力学与数理统计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获得常用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③说明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特别是所能掌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在思想上应该认识到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能够获得常用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同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初步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节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其它教学方式学时安排才料的定义、分类;建筑的重要地位:本课程的性2程的联系、学习方法

《ZJH0650325+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属性简介 课程编码: ZJH0650325 课程中文名称: 建筑材料 课程英文名称: Build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性质: 核心课程 总学时/学分: 40/2.5 讲课学时/学分: 24/1.5 实验学时/学分: 16/1.0 课内实践/学分: 0 开课单位: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 适用对象: 本科一、二、三本 预修课程:材料力学、数理统计等 主撰人: 李东方 主审人: 制定时间:201309 注:课程名称及其编码应与教务管理系统取得一致;课程类别分别按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 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填写;课程性质分别按核心课程或拓展课程;适用专业请填写全称及其方 向;适用对象按本科一、二、三本或蒙汉双语授课或英汉双语授课填写。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 ①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 使学生获得常用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提供相关知识,同时获得 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 料打下良好基础。 ②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专业基础核心课,学习本课程时,以化学、物理 学、材料力学与数理统计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 学、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获得常用 建筑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 ③说明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特别是所 能掌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在思想上应该认识到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能够获得常用建筑 材料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同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在工程实践中具有正确 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节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其它教学方式 学时安排 材料的定义、分类;建筑 的重要地位;本课程的性 程的联系、学习方法。 2

才料的基本性质:材料材料的基本物理状态参4学性质:材料与水、热有科的耐久性等。气硬性胶凝材料:胶凝2水硬性的概念;石灰、等。<泥:硅酸盐水泥的定成、水化硬化过程、技术5及掺混和材料的水泥;其<泥混凝土:混凝土概组成材料,水泥强度等级料:外加剂:掺料等:新9易性、强度与耐久性:混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凝土配合比设计。少浆:砂浆的定义、用0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砂浆比设计。酱体与屋面材料:烧结砖、空心砖的技术性质及0硅酸盐砖的应用;几种常瓦、水泥基材料瓦、塑料屋面与墙面用各类板材。建筑钢材:钢材在工程中掌握钢材的技术性质、化3性质的影响和钢材的标准五青材料及其制品:沥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定义和分类:工程中常用0科、合成橡胶及合成纤疑土介绍。建筑材料的功能分类结构材料、围护材料、1防水材料、吸声与隔声料等。绪论授课学时:(2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的、特点与方法。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一)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二)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三)材料的标准化(四)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的与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二)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分类(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能想到的建筑材料,然后将其系统分类

材料的基本性质:材料 ;材料的基本物理状态参 学性质;材料与水、热有 料的耐久性等。 4 气硬性胶凝材料:胶凝 、水硬性的概念;石灰、 等。 2 水泥:硅酸盐水泥的定 成、水化硬化过程、技术 及掺混和材料的水泥;其 5 水泥混凝土:混凝土概 组成材料,水泥强度等级 料;外加剂;掺料等;新 易性、强度与耐久性;混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 凝土配合比设计。 9 砂浆:砂浆的定义、用 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砂浆 比设计。 0 墙体与屋面材料:烧结 砖、空心砖的技术性质及 硅酸盐砖的应用;几种常 瓦、水泥基材料瓦、塑料 屋面与墙面用各类板材。 0 建筑钢材:钢材在工程中 掌握钢材的技术性质、化 性质的影响和钢材的标准 3 沥青材料及其制品:沥 、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 用。 2 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 定义和分类;工程中常用 料、合成橡胶及合成纤 凝土介绍。 0 建筑材料的功能分类 结构材料、围护材料、 、防水材料、吸声与隔声 料等。 1 绪论 授课学时:(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本课 程的学习目的、特点与方法。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二)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材料的标准化 (四)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的与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二)教学难点: 建筑材料的分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讲授为主,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能想到的建筑材料,然后将其系统分类

四、思考与练习(小四宋体)课后让学生查询由于材料原因导致工程失败的实例。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状态参数、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水、热有关的性质、耐久性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材料组分、结构与构造掌握材料组成、结构的若干层次及其与材料性质的关系;掌握材料内部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第二节材料的物理性质第三节材料的力学性质第四节材料的耐久性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与耐久性,以及材料的组成、构造与这些性质的关系。(二)教学难点理解材料实验的条件性;在本课程中对密度和容重的定义与中学阶段所学的有很大差异,学生易混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如有时间,可在课堂上布置关于基本物理状态参数的典型具体例题。四、思考与练习(小四宋体)第二章气硬性胶凝材料授课学时:(2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石灰、石膏的生产熳烧、水化硬化、特性及应用;简单了解水玻璃和镁质胶凝材料。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石灰第二节石膏第三节水玻璃、镁质胶凝材料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胶凝材料的概念与分类;石灰与建筑石膏的性质与应用。(二)教学难点分析石灰和石膏只所以是气硬性而不具有水硬性的原因。(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事物螺旋发展的规律性。四、思考与练习对比各气硬性胶凝材料水化硬化及性质的异同点。第三章水泥授课学时:(5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生产、组成与凝结硬化,重点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各自特性、水化产物及硬化后水泥石的结构特点,了解水泥的技术性质,了解环境水对硅酸盐水泥的侵蚀的三种类型,了解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混合材料的定义、掺用意义、水化活性的特点,掺入较多混合材料会对水泥的那些性质造成怎样影响。重点掌握硅酸盐类六大品种水泥的特性与应用。简单了解其他品种水泥。本章计划5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硅酸盐水泥

四、思考与练习(小四宋体) 课后让学生查询由于材料原因导致工程失败的实例。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状态 参数、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水、热有关的性质、耐久性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本章计划4学 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材料组分、结构与构造 掌握材料组成、结构的若干层次及其与材料性质的关系;掌握材料内部孔隙对材料性质的影 响。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与耐久性,以及材料的组成、构造与这些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理解材料实验的条件性;在本课程中对密度和容重的定义与中学阶段所学的有很大差异,学 生易混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讲授为主,如有时间,可在课堂上布置关于基本物理状态参数的典型具体例题。 四、思考与练习(小四宋体) 第二章 气硬性胶凝材料 授课学时:(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石灰、石膏的 生产煅烧、水化硬化、特性及应用;简单了解水玻璃和镁质胶凝材料。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石灰 第二节 石膏 第三节 水玻璃、镁质胶凝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胶凝材料的概念与分类;石灰与建筑石膏的性质与应用。 (二)教学难点 分析石灰和石膏只所以是气硬性而不具有水硬性的原因。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讲授为主,以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事物螺旋发展的规律性。 四、思考与练习 对比各气硬性胶凝材料水化硬化及性质的异同点。 第三章 水泥 授课学时:(5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生产、组成与凝结硬化,重点掌握硅酸盐水泥的 矿物组成、各自特性、水化产物及硬化后水泥石的结构特点,了解水泥的技术性质,了解环境水 对硅酸盐水泥的侵蚀的三种类型,了解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混合材料的定义、掺用意义、水化 活性的特点,掺入较多混合材料会对水泥的那些性质造成怎样影响。重点掌握硅酸盐类六大品种 水泥的特性与应用。简单了解其他品种水泥。本章计划5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硅酸盐水泥

第二节混合材料及掺有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三节其它品种水泥第四节水泥的运输与保管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硅酸盐水泥的熟料矿物成分的特性、凝结硬化和侵蚀的一般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质;活性混合材料的水硬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性。(二)教学难点硅酸盐水泥各矿物的特性:硅酸盐类六大品种水泥的特性与应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实验。第四章水泥混凝士授课学时:(9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特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及作用,工程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了解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重点掌握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的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石子的最大粒径、外加剂的种类。了解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定义测定,重点掌握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了解混凝土的受力破坏特点,重点掌握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强度等级的划分以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的意义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了解混凝土的变形性质,重点掌握混凝土的徐变;了解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个目的"二个基准""三个参数""四项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以及设计步骤。本章计划9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第三节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第四节混凝土的变形性质第五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第六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第七节其它品种混凝土*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二)教学难点水泥合适强度等级选择的意义:混凝土的恒定用水量定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讲授、实验。四、思考与练习第五章砂浆授课学时:(0学时-自学)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砂浆的定义、用途、分类,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砂浆的性质和配合比设计。本章计划自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第二节砂浆的性质第三节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第四节其它砂浆

第二节 混合材料及掺有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 第三节 其它品种水泥 第四节 水泥的运输与保管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硅酸盐水泥的熟料矿物成分的特性、凝结硬化和侵蚀的一般原理及主要技术性质;活性混合材料 的水硬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特性。 (二)教学难点 硅酸盐水泥各矿物的特性;硅酸盐类六大品种水泥的特性与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实验。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 授课学时:(9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特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及作用,工程对混凝 土的基本要求。了解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重点掌握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砂的细度模 数与颗粒级配、石子的最大粒径、外加剂的种类。了解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的定义测定,重点掌 握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了解混凝土的受力破坏特点,重点掌握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强度 等级的划分以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了解混凝土耐久性的意义及提高耐久性的措施。了解混 凝土的变形性质,重点掌握混凝土的徐变;了解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理解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一个目的""二个基准""三个参数""四项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 数的确定原则与方法以及设计步骤。本章计划9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第三节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第四节 混凝土的变形性质 第五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第六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第七节 其它品种混凝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配合比设计 (二)教学难点 水泥合适强度等级选择的意义;混凝土的恒定用水量定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砂浆 授课学时:(0学时-自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砂浆的定义、用途、分类,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砂浆的性质和配合比设 计。本章计划自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第二节 砂浆的性质 第三节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第四节 其它砂浆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砂浆的性质和配合比设计。(二)教学难点对比砂浆与混凝土的组成、性质与应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在学习完混凝土的基础上,该章内容宜由学生自学。四、思考与练习第六章墙体与屋面材料授课学时:(0学时-自学)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砖与砌块的技术性质及应用,了解屋面与墙体用各类板材。本章计划自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砌墙砖第二节砌块第三节屋面材料*第四节屋面与墙体用板材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砌墙砖与砌块的技术性质及应用。(二)教学难点砌墙砖的技术性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自学为主,教师总结;实验。四、思考与练习第七章建筑钢材授课学时:(3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钢材在工程中的地位,重点掌握钢材的技术性质、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和钢材的标准及选用。本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第二节铁碳合金的晶体结构*第三节钢材的加工*第四节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用第五节钢材腐蚀与防护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钢材的技术性质及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用。(二)教学难点钢材的技术性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结合材料力学课程中学生曾经做过的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以讲授为主。四、思考与练习第八章沥青材料及其制品授课学时:(2学时)一、学习目的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砂浆的性质和配合比设计。 (二)教学难点 对比砂浆与混凝土的组成、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在学习完混凝土的基础上,该章内容宜由学生自学。 四、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墙体与屋面材料 授课学时:(0学时-自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砖与砌块的技术性质及应用,了解屋面与墙体用各类板材。本章计划自 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砌墙砖 第二节 砌块 第三节 屋面材料* 第四节 屋面与墙体用板材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砌墙砖与砌块的技术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难点 砌墙砖的技术性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自学为主,教师总结;实验。 四、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建筑钢材 授课学时:(3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钢材在工程中的地位,重点掌握钢材的 技术性质、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质的影响和钢材的标准及选用。本章计划3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第二节 铁碳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 钢材的加工* 第四节 建筑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用 第五节 钢材腐蚀与防护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钢材的技术性质及钢材的分类、牌号与应用。 (二)教学难点 钢材的技术性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结合材料力学课程中学生曾经做过的低碳钢的拉伸试验,以讲授为主。 四、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沥青材料及其制品 授课学时:(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沥青材料的特点、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和沥青基材料,重点掌握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牌号划分与选用。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石油沥青第二节沥青防水材料第三节沥青混凝土*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沥青材料的技术性质(二)教学难点沥青牌号与技术性质的关系及牌号的选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四、思考与练习*第九章合成高分子材料授课学时:(0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结构等基本知识,以及工程中常用的建筑塑料、聚合物混凝土等。本章计划0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建筑塑料第三节胶粘剂第四节聚合物混凝土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建筑塑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二)教学难点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物理状态及其转变。(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以讲授为主。四、思考与练习第十章建筑材料的功能分类与常用品种授课学时:(1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应用的角度了解结构材料、围护材料、绝热材料、防水材料、吸声与隔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常用品种,以加强材料与工程应用的联系,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简要归纳、总结与复习。本章计划1学时。二、课程内容常用绝热材料、吸声与隔声材料、装饰材料。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各种功能材料的常用品种。(二)教学难点各种功能材料的功能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沥青材料的特点、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和沥青基材料,重点掌握石 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牌号划分与选用。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石油沥青 第二节 沥青防水材料 第三节 沥青混凝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沥青材料的技术性质 (二)教学难点 沥青牌号与技术性质的关系及牌号的选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讲授为主。 四、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授课学时:(0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结构等基本知识,以及工程中常用的 建筑塑料、聚合物混凝土等。本章计划0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建筑塑料 第三节 胶粘剂 第四节 聚合物混凝土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建筑塑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物理状态及其转变。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讲授为主。 四、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建筑材料的功能分类与常用品种 授课学时:(1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从应用的角度了解结构材料、围护材料、绝热材料、防水材料、吸声与隔 声材料、装饰材料的常用品种,以加强材料与工程应用的联系,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简要 归纳、总结与复习。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常用绝热材料、吸声与隔声材料、装饰材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各种功能材料的常用品种。 (二)教学难点 各种功能材料的功能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以学生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四、思考与练习四、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常规试验方法,得到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获得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本课程实验学时数为12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如下表。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表序学时实验实验每组实验项目实验实验内容号名称分配属性人数要求类型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A水泥试验验证型31必做体积安定性胶砂强度测定砂筛分析砂子视密度专砂子堆积密度2骨料试验2业3验证型必做砂子吸水率基石子视密度础石子吸水率类4综合设计型3必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混凝土33混凝土抗冻性试验1验证型(演示)选做试验31选做混凝土无损检测试验验证型(演示)石油沥青针入度423软化点验证型选做沥青试验延伸度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未试卷成绩70%。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教材:龚爱民·建筑材料·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4(第二版)2.参考书:[1]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6(第三版)[2]湖南大学等·土木工程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报社,2011.6(第二版)

以学生自学为主,讲授为辅。 四、思考与练习 四、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常规试验方法,得到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获得处理 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 风。本课程实验学时数为12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如下表。 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 号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属性 实验 类型 每组 人数 实验 要求 1 水泥试验 水泥细度 4 专 业 基 础 类 验证型 3 必做 标准稠度用水量 体积安定性 胶砂强度测定 2 骨料试验 砂筛分析 2 验证型 3 必做 砂子视密度 砂子堆积密度 砂子吸水率 石子视密度 石子吸水率 3 混凝土 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4 综合设计型 3 必做 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1 验证型(演示) 3 选做 混凝土无损检测试验 1 验证型(演示) 3 选做 4 沥青试验 石油沥青针入度 软化点 2 验证型 3 选做 延伸度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龚爱民·建筑材料·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4(第二版) 2.参考书: [1] 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6(第三版) [2] 湖南大学等·土木工程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报社,2011.6(第二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