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12讲:1-2节)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177.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12讲:1-2节)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10周,第12讲次摘要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授课题目(章、节)4.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2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了解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和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特点以便设计计算。【重点】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难点】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沟女儿墙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系统介绍。4.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雨水头4.1.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类(有内排水和外排水两大类)浙(一)外排水系统:+承雨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檐沟外排水、天沟外排水。立管1.檐沟外排水一般用于居住建筑,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业建筑,屋面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如下图P202,图4.1.1)2.天沟外排水: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特别是的厂房屋面,多采用天沟外排水。(如下图)AY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形成的排水沟,接受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的图4.1.1普通檐沟外排水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山墙雨水斗溢流口天汉连接管管卡立管L<50m女儿墙一立管检查井iK1003(铸铁)外oEll分水线天沟VAA检查口室外雨水管沉释缝图雨水斗检查井室外葡永道平面图11图4.1.2天沟外排水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1 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 10 周,第 12 讲次 摘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4.1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4.2 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了解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和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特点以便设计计算。 【重 点】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难 点】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 务是及时排除降落在建筑物屋面的雨水、雪水,避免形成屋顶积水对屋顶造成威胁,或造成 雨水溢流、屋顶漏水等水患事故,以保证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本章将对建筑物各种形式的雨水排水系统进行系统介绍。 4.1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4.1.1 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分类 (有内排水和外排水两大类) (一) 外排水系统: 外排水是指屋面不设雨水斗,建筑物内部没有雨水管道的雨 水排放方式。按照屋面有无天沟可以分为檐沟外排水、天沟外排 水。 1. 檐沟外排水 一般用于居住建筑,屋面面积比较小的公共建筑和单跨工 业建筑,屋面雨水汇集到屋顶的檐沟里,然后流入雨落管,沿雨 落管排泄到地下管沟或排到地面。(如下图 P202,图 4.1.1) 2. 天沟外排水:一般用于排除大型屋面的雨、雪水。特别是多跨度 的厂房屋面,多采用天沟外排水。(如下图) 所谓天沟,是指屋面上在构造上形成的排水沟,接受 屋面的雨雪水。雨雪水沿天沟流向建筑物的两端,经墙外的 图 4.1.1 普通檐沟外排水 立管排到地面或排到雨水道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二)内排水系统: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1.按雨水管中水流的设计流态可分为:①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堰流斗系统):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②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指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动,设计水流状态为半有压流,系统的设计流量、管材、管道布置等考虑了水流压力的作用。(87式)③压力流雨水系统(虹吸式雨水系统):指管内充满雨水,主要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流动采用虹吸式雨水斗,屋面雨水的排水过程是一个虹吸排水过程。所以也称为虹吸式系统。2.根据系统是否与大气相通(出户埋地横干管是否有自由水面)分为:①敲开系统:是非满流的重力排水,管内有自由水面,连接理地于管的检查并是普通检查并。该系统可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理地管,但是暴雨时会出现检查并冒水现象。②密闭系统: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是满流压力排水,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内用密闭的三通连接。室内不会发生冒水现象。但不能接纳生产废水。3.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①单斗雨水排水系统: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②多斗雨水排水系统: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4个)的系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统的排水能力大于多斗系统。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80%。4.1.2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南水斗连接管雨水斗迁接管雨水斗连接管1.普通外排水:大大雨水头(详见上页图:4.1.1)请扫口大2.天沟外排水:(详见上页图:4.1.2)立管文管悬吊管消扫口3.内排水:水落管检查口由:雨水斗、检套口连接管、7悬吊管、持出臂检查非排出管检查井I-1检查井立管、排出管、检查井71埋地干管和埋地管立营附属构筑物等组成,悬吊管如图4.1.3所示。雨水斗检查井、埋地管水落管I检查井图4.1.3内排水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2 (二) 内排水系统:是指屋面设雨水斗,雨水管道设置在建筑内部的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内排水系统适用于屋面跨度大、屋面曲折(壳形、锯齿形)、屋面有天窗等设置天 沟有困难的情况,以及高层建筑、建筑立面要求比较高的建筑、大屋顶建筑、寒冷地区的建 筑等不宜在室外设置雨水立管的情况,多采用内排水。 1. 按雨水管中水流的设计流态可分为: ①重力无压流雨水系统(堰流斗系统):指雨水通过自由堰流入管道,在重力作用下附 壁流动,管内压力正常。 ②重力半有压流雨水系统:指管内气水混合,在重力和负压抽吸双重作用下流动,设 计水流状态为半有压流,系统的设计流量、管材、管道布置等考虑了水流压力的作用。(87 式) ③压力流雨水系统(虹吸式雨水系统):指管内充满雨水,主要在负压抽吸作用下流动, 采用虹吸式雨水斗,屋面雨水的排水过程是一个虹吸排水过程。所以也称为虹吸式系统。 2. 根据系统是否与大气相通(出户埋地横干管是否有自由水面)分为: ①敞开系统:是非满流的重力排水,管内有自由水面,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是普通 检查井。该系统可接纳生产废水,省去生产废水埋地管,但是暴雨时会出现检查井冒水现象。 ②密闭系统:雨水由雨水斗收集,进入雨水立管,或通过悬吊管直接排至室外的系统; 是满流压力排水,连接埋地干管的检查井内用密闭的三通连接.室内不会发生冒水现象。但 不能接纳生产废水。 3. 根据立管连接雨水斗的个数分为: ①单斗雨水排水系统:悬吊管上只连接单个雨水斗的系统。 ②多斗雨水排水系统:悬吊管上连接多个雨水斗(一般不得多于 4 个)的系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单斗排水,以充分发挥管道系统的排水能力,单斗系 统的排水能力大于多斗系统。多斗系统的排水量大约为单斗的 80% 。 4.1.2 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 普通外排水: (详见上页图:4.1.1) 2. 天沟外排水: (详见上页图:4.1.2) 3. 内排水: 由:雨水斗、 连接管、 悬吊管、 立管、 排出管、 埋地干管和 附属构筑物等组成, 如图 4.1.3 所示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①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水具有整流、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65型、79型、87型雨水斗、平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等.。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缝、防火墙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②连接管: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短管。③悬吊管: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见雨水内排水系统图,对于一些重要的厂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不能设置埋地横管时,必须设置悬吊管。i+0.003,端头及L>15m,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20m。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墙梁衍架上。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④立管:接纳雨水斗或悬吊管的雨水,与排出管连接。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300mm,距地面1.0m安检查口。5排出管:将立管的水输送到地下管道中,雨水排出管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DN立管管径。③埋地横管:密闭系统一般采用悬吊管架空排至室外的,不设埋地横管:散开系统,室内设有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为埋地敷设。DN≥200③附属构筑物:检查井、检查口井、排气井雨水常常把屋顶的一些杂物冲进管道,为便于清通,室内雨水埋地管之间要设置检查井。设计时应注意,为防止检查井冒水,检查井深度不得小于0.7m。检查井内接管应采用管顶平接,而且平面上水流转角不得小于135%4.1.3雨水排出系统的选用选择建筑物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屋面面积大小、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生活生产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原则来选择雨水排水系统。安全的含义是指能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地面或雨水管道系统。屋面溢水频率低,室内管道不漏水,地面不冒水。密闭式系统优于开式系统,外排水系统优于内排水系统。堰流斗重力流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最差。经济是指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系统的造价低,寿命长。虹吸式系统泄流量大、管径小、造价最低:87斗重力流系统次之;堰流斗重力流系统管径最大,造价最高。总之屋面集水应优先考虑天沟形式,雨水斗置于天沟内。建筑屋面内排水和长大沟外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半有压流系统;大型屋面的库房和公共建筑内排水,宜采用虹吸式有压流系统;檐沟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无压流系统。阳台雨水应自成系统排到室外,不得与屋面雨水系统相连接。4.2雨水内排出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屋面雨水进入雨水斗时,会带一部分空气进入雨水管道,所以,雨水管道中泄流的是水、气两种介质。降雨历时、汇水面积和天沟水深会影响雨水斗斗前的水面深度,雨水斗斗前水面深度又决定了进气口的大小和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少,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和水流状态,其变化规律是合理设计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4.2.1单斗雨水系统降雨开始后,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径流到天沟,再沿天沟流到雨水斗,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斗斗前水深不断增加,进气口不断减小,系统的泄流量Q、压力P和掺气比K随之发生变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3 ①雨水斗:是整个雨水管道系统的进水口,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的排泄雨、雪水;对进 水具有整流、导流作用,使水流平稳,以减少系统的掺气;同时具有拦截粗大杂质的作用。 目前国内常用的雨水斗为 65 型、79 型、87 型雨水斗、平蓖雨水斗、虹吸式雨水斗等.。 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缝、防火墙、 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 ②连接管:连接雨水斗与悬吊管的短管。 ③悬吊管:悬吊管与连接管和雨水立管连接,见雨水内排水系统图,对于一些重要的厂 房,不允许室内检查井冒水,不能设置埋地横管时,必须设置悬吊管。 i ≮0.003,端头及 L >15m,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20m。 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墙梁衍架上。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 ④立管:接纳雨水斗或悬吊管的雨水,与排出管连接。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 300mm,距地面 1.0m 安检查口。 ⑤排出管:将立管的水输送到地下管道中,雨水排出管设计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DN≮立管管径。 ⑥埋地横管:密闭系统一般采用悬吊管架空排至室外的,不设埋地横管;敞开系统,室 内设有检查井,检查井之间的管为埋地敷设。DN≥200 ⑦附属构筑物:检查井、检查口井、排气井 雨水常常把屋顶的一些杂物冲进管道,为便于清通,室内雨水埋地管之间要设置检查井。 设计时应注意,为防止检查井冒水,检查井深度不得小于 0.7m。检查井内接管应采用管顶平 接,而且平面上水流转角不得小于 135º。 4.1.3 雨水排出系统的选用 选择建筑物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建筑结构形式、屋面面积大小、 当地气候条件以及生活生产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本着既安全又经济的原则来选择雨 水排水系统。 安全的含义是指能迅速、及时地将屋面雨水排至室外地面或雨水管道系统。屋面溢水频 率低,室内管道不漏水,地面不冒水。 密闭式系统优于敞开式系统,外排水系统优于内排水系统。堰流斗重力流排水系统的安 全可靠性最差。 经济是指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系统的造价低,寿命长。虹吸式系统泄流量大、管径小、 造价最低;87 斗重力流系统次之;堰流斗重力流系统管径最大,造价最高。 总之屋面集水应优先考虑天沟形式,雨水斗置于天沟内。建筑屋面内排水和长大沟外排 水一般宜采用重力半有压流系统;大型屋面的库房和公共建筑内排水,宜采用虹吸式有压流 系统;檐沟外排水宜采用重力无压流系统。阳台雨水应自成系统排到室外,不得与屋面雨水 系统相连接。 4.2 雨水内排出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现象 屋面雨水进入雨水斗时,会挟带一部分空气进入雨水管道,所以,雨水管道中泄流的是 水、气两种介质。 降雨历时、汇水面积和天沟水深会影响雨水斗斗前的水面深度,雨水斗斗前水面深度又 决定了进气口的大小和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少,进入雨水管道的相对空气量的多 少直接影响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和水流状态,其变化规律是合理设计雨水排水系统的依据。 4.2.1 单斗雨水系统 降雨开始后,降落到屋面的雨水沿屋面径流到天沟,再沿天沟流到雨水斗,随着降雨历 时的延长,雨水斗斗前水深不断增加,进气口不断减小,系统的泄流量 Q、压力 P 和掺气比 K 随之发生变化

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按降雨历时t,系统的泄流状态可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降雨开始到掺气比最大的初始阶段(O≤tt,),掺气比最大到掺气比为零的过渡阶段(t≤tts)不掺气的饱和阶段(t≥ts)空气空气5(c)饱和阶段(b)过渡阶段(a)初始阶段图4.2.1雨水斗前水流状态1.雨水斗泄流状态Ki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0≤<t汇水而积F,h浅,随Ft、ht、Ot,但q+,CP1故泄流量和ht速度变缓。k一一掺气比h水深浅,进气面积大,而Q小,故k急剧上升,0-Q在t处达到最大。P—一雨水斗入口处压力Bh小、O小、连接管内呈膜状,管内压力平稳,A随ht、Qt、kt、Pt,变化缓慢。QO-该阶段:雨水靠重力流,水气两相重力流ti②过渡阶段t≤t<tIh:Ft、ht→Ot,但g!,故h增加缓慢,t,而の不变近似线性,910IA..泄洪量增长速率小QCQAQB图: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4 按降雨历时 t,系统的泄流状态可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 降雨开始到掺气比最大的初始阶段( A 0  t  t ), 掺气比最大到掺气比为零的过渡阶段( A B t  t t ) 不掺气的饱和阶段( B t  t ) 1. 雨水斗泄流状态 按降雨历时,雨水斗泄流状态分三个阶段: ①初始阶段 0≤ t < A t 汇水而积 F , h 浅,随 F ↑、 h ↑、 Q ↑,但 q ↓, 故泄流量和 h ↑速度变缓。 k —— 掺气比; h 水深浅,进气面积大,而 Q 小,故 k 急剧上升, 在 A t 处达到最大。 P ——雨水斗入口处压力 h 小、 Q 小、连接管内呈膜状,管内压力平稳, 随 h ↑、 Q ↑、 k ↑、 P ↑,变化缓慢。 该阶段:雨水靠重力流,水气两相重力流 ②过渡阶段 A t ≤ t < B t h: F ↑、 h ↑→ Q ↑,但 q ↓,故 h 增加缓慢, 近似线性, Q ↑  t ↑,而  不变 ∴泄洪量增长速率小 图: 4.2.2 雨水都性能参数变化曲线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k:ht进气面积+,Q气+,而Q水tk,t时k=0P:Q永t,Q气+,水塞形成,出现抽力,Pt快该阶段,水气两相压力流③饱和阶段1=1h:淹没雨水斗,不掺气管内满流,因雨水斗安装高度已定,h1产生的作用小,不足以克服因Q1在管壁上产生的摩擦阻力,Q水基本不增加。k=0,O不增加,ht,泄水由抽力进行。该阶段单相压力流。2.悬吊管和立管内的压力变化12.50.0=10L/s125L/s351/si0.00--40-200+20+40"力(KPa)图7-3单斗雨水系统压力变化曲线①h较浅时,管道泄水能力小。悬吊管一一非满流重力流,立管一一附壁膜重力流,管系内无压力变化。②h1,管道泄水能力增加,悬吊管、立管压力变化,压立变化曲线如图。悬吊管,起端正压,末端负压,整个管系由正压变负压,压立零点位置随Q1而上移,满流的压力零点在最高位置。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中雍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结果,扰动水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②半有压非满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气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5 k : h ↑进气面积↓, Q气 ↓,而 Q水 ↑∴ k ↓, B t 时 k =0 P :Q水 ↑, Q气 ↓,水塞形成,出现抽力, P ↑快 该阶段,水气两相压力流 ③饱和阶段 t = B t h :淹没雨水斗,不掺气管内满流,因雨水斗安装高度已定, h ↑产生的作用小,不足 以克服因 Q ↑在管壁上产生的摩擦阻力, Q水 基本不增加。 k =0,Q 不增加, h ↑,泄水由抽力进行。 该阶段单相压力流。 2.悬吊管和立管内的压力变化 图 7-3 单斗雨水系统压力变化曲线 ① h 较浅时,管道泄水能力小。悬吊管——非满流重力流,立管——附壁膜重力流,管 系内无压力变化。 ② h ↑,管道泄水能力增加,悬吊管、立管压力变化,压立变化曲线如图。悬吊管,起 端正压,末端负压,整个管系由正压变负压,压立零点位置随 Q ↑而上移,满流的压力零点 在最高位置。 3.埋地横管的水气流动 来自立管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该动能的绝大部分用以克服沿程阻力和转变为后面井 中壅高水位的静水压力,有利于增强管内排水能力。 水流特点:①水流掺气 水中夹带气泡一方面水平前进,另一方面受浮力。结果,扰动水 流,导致水流阻力和能量损失增加,所以,埋地管不能再按单相水流规律计算。 ②半有压非满 水中分离出气泡,在管道上部形成“气室”,具有压力作用于液面上。气 室占据了一定的管道断面积,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但另一方面,水流具有压力,水力坡度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12讲)第4章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节)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阻立导致v下降,动能转化为势能,使井内水位上升,另一方面,挟气水流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扰水流顺利下泄,同时部分气体从水中分离,在井室中产生压力,若为散开系统,气体溢出释放的压力,使井中水位猛升,在水柱大于埋深的情况下,很容易由检查井反冒水4.2.2多斗雨水系统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一根悬吊管上接几个(一般不超过4个)雨水斗。特点:一根悬吊管上的不同位置的雨水斗的泄流能力不同,距离立管越远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小,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本讲课程的小结】本讲主要介绍了雨水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的特点与组成,以及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原则,还分析了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想象,就是随着降雨的开始和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斗斗前水深不断增加,进气口不断减小,系统的泄流量Q、压力P和掺气比K随之发生变化,而历经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饱和阶段。还讲分别讲述了悬吊管、立管、埋地干管在这三个阶段的水流特点。【本讲课程的作业】试分析室内排水系统与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流状态和压力变化的异同。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12 讲) 第 4 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2 节) 6 仅是管道坡度一项,还应考虑由压力变化引起的水力坡度的增值。 ③波动水跃的流动状态 立管喷出速度较高的水流直冲入埋地横管,因受阻立导致 v 下降,动能转化为势能,使井 内水位上升,另一方面,挟气水流上下翻滚,使井内水流旋转紊乱,阻扰水流顺利下泄,同 时部分气体从水中分离,在井室中产生压力,若为敞开系统,气体溢出释放的压力,使井中 水位猛升,在水柱大于埋深的情况下,很容易由检查井反冒水 4.2.2 多斗雨水系统 多斗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一根悬吊管上接几个(一般不超过 4 个)雨水斗。 特点: 一根悬吊管上的不同位置的雨水斗的泄流能力不同,距离立管越远的雨水斗,泄流 量越小,距离立管越近的雨水斗泄流量越大。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讲主要介绍了雨水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的特点与组成,以及雨水排水系统的选择 原则,还分析了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气流动的物理想象, 就是随着降雨的开始和降雨历时的 延长,雨水斗斗前水深不断增加,进气口不断减小,系统的泄流量 Q、压力 P 和掺气比 K 随 之发生变化,而历经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饱和阶段。还讲分别讲述了悬吊管、 立管、埋地干管在这三个阶段的水流特点。 【本讲课程的作业】 试分析室内排水系统与屋面雨水内排水系统中,水流状态和压力变化的异同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