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8章 建筑中水工程(第20讲)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15周,第20讲次摘要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第9章专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授课题目(章、节)第10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总复习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水处理的意义、掌握中水处理的方法、原则【重】点】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以及中水处理工艺和设施【难点】中水处理设施的计算选型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可供使用的淡水水源也越来越少,为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循环、重复利用水资源。建筑中水工程就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人们生活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属生活排放的污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集流、水质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回用于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内,作为冲洗便器、冲洗汽车、绿化和浇酒道路等杂用水的供水系统。8.1中水水源及其水量、水质原水和回用水的水量不仅要平衡,原水还应有10%15%的余量:原水水源要求供水可靠。建筑物中水水源根据处理难易程度和水量大小,可选择的种类和选取顺序为: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2)盟洗排水。3)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4)冷凝水。5)游泳池排污水。6)洗衣排水。7)厨房排水。8)冲厕排水。上述几种原水可根据污染程度组成几种组合:(1)盟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时也包括冷却水)组合,通常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的组合,通常称为杂排水。(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这种水质最差。8.1.2建筑小区中水水源建筑小区中水可选择的水源有:(1)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以居民洗浴水为优先水源(2)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当满足中水标准时可直接使用)(3)小区附近相对洁净的工业废水。(4)小区内的雨水。(5)小区生活污水。8.1.3原水水量1.建筑物中水原水量(1)建筑物中水原水量I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1 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 15 周,第 20 讲次 摘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第 9 章 专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第 10 章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总复习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水处理的意义、掌握中水处理的方法、原则 【重 点】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以及中水处理工艺和设施 【难 点】中水处理设施的计算选型 内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可供使用的 淡水水源也越来越少,为节约用水,我们可以循环、重复利用水资源。 建筑中水工程就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人们生活中用过的或生产活动中属生活排放 的污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集流、水质处理、输配等技术措施,回用于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内, 作为冲洗便器、冲洗汽车、绿化和浇洒道路等杂用水的供水系统。 8.1 中水水源及其水量、水质 原水和回用水的水量不仅要平衡,原水还应有 10%~15%的余量;原水水源要求供水可靠。 建筑物中水水源根据处理难易程度和水量大小,可选择的种类和选取顺序为: 1)卫生间、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2)盟洗排水。 3)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 4)冷凝水。 5)游泳池排污水。 6)洗衣排水。 7)厨房排水。 8)冲厕排水。 上述几种原水可根据污染程度组成几种组合: (1)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有时也包括冷却水)组合,通常称为优质杂排水,应优先选用。 (2)冲厕排水以外的生活排水的组合,通常称为杂排水。 (3)生活污水,即所有生活排水之总称,这种水质最差。 8.1.2 建筑小区中水水源 建筑小区中水可选择的水源有: (1)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以居民洗浴水为优先水源 (2)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当满足中水标准时可直接使用) (3)小区附近相对洁净的工业废水。 (4)小区内的雨水。 (5)小区生活污水。 8.1.3 原水水量 1. 建筑物中水原水量 (1) 建筑物中水原水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 -Zαβ.Q.b(8.1.1)式中:g.-一中水原水量,m3/d;一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0.67~0.91α-特大城市一一大城市一一中、小城市由低到高取值:β一一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Q——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b一一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可参照P340表8.1.1选取。%表8.1.1.各项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项目住宅宾馆、饭店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浴室餐饮业、营业餐厅冲厕21.3~2110~1460~662~56.7~5厨房12.5~1493.3~9520~1998~95沐浴29.3~3250~4040~34盘洗6.7~6.012.5~14洗衣22.7~2215~18100100100100计100总注:沐浴包括盆浴和淋浴。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量的100%一115%,以保证中水水处理设备的安全运转。2.建筑小区中水原水量(1)可按上面的公式分别计算各建筑物的中水原水量。(2)小区综合排水量计算:O,=g,.α.β(8.1.2)式中Q,——小区综合排水量,m2/d;9一一小区最高日给水量;α一—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0.67~0.91特大城市一一大城市一一中、小城市由低到高取值:一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B-(3)小区中水水源的水量应根据小区中水用量和可回收排水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确定。8.1.4原水水质(1)当采用生活污水作中水水源时,可按P341表8.1.2中综合水质指标取值。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2 Qy = • •Q•b (8.1.1) 式中: Qy ——中水原水量,m3/d; ——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 0.67~0.91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由低到高取值; ——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 0.8~0.9; Q ——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用水量,m3/d; b ——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可参照 P340 表 8.1.1 选取。 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量的 100%一 115%,以保证中水水处理设备的安全运转。 2. 建筑小区中水原水量 (1) 可按上面的公式分别计算各建筑物的中水原水量。 (2) 小区综合排水量计算: Qy1 = Q1 • • (8.1.2) 式中 Qy1——小区综合排水量,m3/d; Q1 一一小区最高日给水量; ——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 0.67~0.91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由低到高取值; ——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 0.8~0.9; (3)小区中水水源的水量应根据小区中水用量和可回收排水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8.1.4 原水水质 (1)当采用生活污水作中水水源时,可按 P341 表 8.1.2 中综合水质指标取值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mg/T.各类建筑物各种排水污染浓度表表8.1.2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浴室餐伙业、营业餐厅宾馆、饭店t类宅BOD.COD.CODe,ssCODeBOD,COD.SsssBOD,SsBOD,别BOD,CODSS260~250~260~350~260~260~350260260-350~350~800~300~冲800~300~3404503404503403404503401 100400340450300厨4501100500900~250~800~180~400~厨500-900~220~一60011002802201 2005501100房65028045~110~35 50~120~40-100~30~沐40~--551205513550110506060裕90~100~90~6090~100~50~80~80 ~盘-110110140120150100100洗7060180~270~洗310~50~220~60~---60220330衣25039070295~195~260~195~50~115~40~190~890~255~140~95~价455~230~155~59010752851753801202603402606513565600180合300(2)当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时,可按二级处理实际出水水质或P342表8.1.3执行。表8.1.3二级处理出水标准RSSTP项目BODCODrrNH:-≤1.0浓度20≤10042015(3)利用其他种类原水的水质需进行实测。8.2中水水质标准8.2.1中水利用及要求建筑中水主要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绿化用水、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消防、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中水水质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茵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等。(2)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味、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3)不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结垢及维修管理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及溶解性物质等。8.2.2中水水质标准(1)中水用作城市杂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的规定,见P342表8.2.1。(2)中水用作景观环境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月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规定,见P343表8.2.2。(3)中水用于食用作物、蔬菜的浇灌用水时,其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4)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5)当中水同时满足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8.3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建筑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三个部分。它是通过给水、排水、水处理和环境工程的综合应用,以实现建筑物或建筑小区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8.3.1中水系统形成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3 (2)当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时,可按二级处理实际出水水质或 P342 表 8.1.3 执行。 (3)利用其他种类原水的水质需进行实测。 8.2 中水水质标准 8.2.1 中水利用及要求 建筑中水主要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绿化用水、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消 防、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 中水水质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有大肠茵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 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等。 (2)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味、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 (3)不引起管道和设备的腐蚀、结垢及维修管理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有 pH 值、硬度、蒸发 残渣及溶解性物质等。 8.2.2 中水水质标准 (1)中水用作城市杂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的规定, 见 P342 表 8.2.1。 (2)中水用作景观环境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规定, 见 P343 表 8. 2.2。 (3)中水用于食用作物、蔬菜的浇灌用水时,其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 (4)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 (5)当中水同时满足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淮确定。 8.3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 建筑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三个部分。它是通过给 水、排水、水处理和环境工程的综合应用,以实现建筑物或建筑小区使用功能、节水功能及建筑 环境功能的统一。 8.3.1 中水系统形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1.建筑物中水系统形式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的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建筑物中水系统形式采用完全分流系统,其优点如下:(1)水量可以平衡。一般情况下,有洗浴设备建筑的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的水量,经处理后可满足杂用水水量。(2)处理流程可以简化,由于原水水质较好,可不需二段生物处理,故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价。(3)减水污泥处理困难以及产生臭气对建筑环境的影响。(4)处理设备容易实现设备化,管理方便。(5)中水用户容易接受。2.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形式(1)全部完全分流系统。指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覆盖全区建筑物的系统。(2)部分完全分流系统。指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均为覆盖小区内部分建筑的系统。(3)半完全分流系统。它是指无原水分流管系(原水为综合污水或外接水源),只有中水供水管系或只有污水、废水分流管系而无中水供水管的系统。(4)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它是指地面以上建筑物内无污水、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的系统。3.中水系统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原水和中水用量的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来讲,中水形式的选择应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基础资料收集1)水资源情况。当地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供水部门供水可能性,或地下水自行采集的可能性烈及楼宇、楼群所需水量及其保障程度等需水和供水的有关情况。2)经济资料。供水的水价,各种中水处理设备的市场价格,以及各种中水管路系统建设可能所需费用的估算,所建楼宇或住宅的价值。3)政策规定情况。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政策。4)环境资料。环境部门对楼宇和楼群的污水处理和外排的要求,周边河湖和市政下水道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情况。5)用户状况。生活习惯和水平、文化程度及对中水可能的接受程度等。(2)设计和组合出不同的方案依据楼宇和楼群的建筑布局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在水量平衡的基础上,对可选择的几种水源,可回用的几种场所和回用水量,可考虑的几种管路布置方案,可采用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进行系统形式的设计和组合,并形成不同的方案。(3)进行技术分析和经济核算对每一种组合方案应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性的概算并列处技术合理性、可行性要点和各项经济指标。(4)选择确定方案。8.3.2中水原水系统(1)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原水收集率Zop×100%按式(8.3.1)计算:(8.3.1)n=Zo.式中n一一中水原水收集率,%: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4 1.建筑物中水系统形式 建筑物中水宜采用原水的污、废分流,中水专供的完全分流系统。 建筑物中水系统形式采用完全分流系统,其优点如下: (1)水量可以平衡。一般情况下,有洗浴设备建筑的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的水量,经处理后可 满足杂用水水量。 (2)处理流程可以简化,由于原水水质较好,可不需二段生物处理,故减少占地面积,降低造 价。 (3)减水污泥处理困难以及产生臭气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4)处理设备容易实现设备化,管理方便。 (5)中水用户容易接受。 2.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形式 (1)全部完全分流系统。指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覆盖全区建筑物的系统。 (2)部分完全分流系统。指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均为覆盖小区内部分建筑的系统。 (3)半完全分流系统。它是指无原水分流管系(原水为综合污水或外接水源),只有中水供水管 系或只有污水、废水分流管系而无中水供水管的系统。 (4)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它是指地面以上建筑物内无污水、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 的系统。 3.中水系统形式的选择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原水和中水用量的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 考虑确定。具体来讲,中水形式的选择应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基础资料收集 1)水资源情况。当地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供水部门供水可能性,或地下水自行采集的可能性 烈及楼宇、楼群所需水量及其保障程度等需水和供水的有关情况。 2)经济资料。供水的水价,各种中水处理设备的市场价格,以及各种中水管路系统建设可能 所需费用的估算,所建楼宇或住宅的价值。 3)政策规定情况。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政策。 4)环境资料 。环境部门对楼宇和楼群的污水处理和外排的要求,周边河湖和市政下水道及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5)用户状况。生活习惯和水平、文化程度及对中水可能的接受程度等。 (2)设计和组合出不同的方案 依据楼宇和楼群的建筑布局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在水量平衡的基础上,对可选择的几种水 源,可回用的几种场所和回用水量,可考虑的几种管路布置方案,可采用的几种处理工艺流程进 行系统形式的设计和组合,并形成不同的方案。 (3)进行技术分析和经济核算 对每一种组合方案应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性的概算并列处技术合理性、可行性要点和 各项经济指标。 (4)选择确定方案。 8.3.2 中水原水系统 (1)原水系统应计算原水收集率,收集率不应低于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 75%。原水收集率 按式(8.3.1)计算: = 100% J P Q Q (8.3.1) 式中 —一中水原水收集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ZQp一一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回收水量之和,m3/d;Q,——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给水量之和,m3/d。(2)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应有防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排水接人的措施,井盖应做“中水”标志。(3)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宜在流人处理站之前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分流井(管)的构造要求既能把原水引入处理系统,又能把多余水量或事故停运时的原水排人排水系统,而不影响原建筑的使用。(4)厨房排水等含油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5)冲厕污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方可进入。(6)原水应计量,宜设置瞬时和累计流量的计量装置,如设置超声波流量计和沟槽流量计等。当采用调节池容量法计量时应安装水位计。(7)当采用雨水作为中水水源或水源补充时,应有可靠的调储容量和溢流排放设施。8.3.3中水供水系统(1)中水供水系统为杂用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不能以任何方式与自来水系统连接,单流阀、双阀加泄水等连接都是不允许的。(2)中水系统供水量可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及表8.1.1中规定的百分率计算确定。(3)中水供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等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给水部分执行。(4)中水供水管道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不得采用非镀锌钢管。(5)中水贮存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消垢的材料制作。(6)中水供水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7)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如带锁龙头、明显标示不得饮用等。(8)绿化、浇酒、汽车冲洗宜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8.3.4水量平衡水量平衡是指整个中水系统内水量的计算和均衡,水量平衡的计算分析结果是选定建筑中水系统形式、确定中水处理系统规模和处理工艺流程的重要依据。1.水量平衡计算水量平衡计算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确定可作为中水水源的污、废水可集流的流量,并进行原水量和处理量之间的平衡计算;另一方面是确定中水用水量,并进行处理量和中水用水量之间的平衡计算。(1)原水调节池调节容积计算原水量和处理量之间的水量平衡是通过设置原水调节池来实现的。当有排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见P348图8.3.1)时,调节容积可根据排水量变化曲线和处理水量运行线计算确定。当缺乏排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资料时,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连续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处理水量的35%一50%计算。2)间歇运行时,调节他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如下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5 QP 一一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回收水量之和,m3/d; QJ ——中水系统回收排水项目的给水量之和,m3/d。 (2)室内外原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均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并应有防止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排 水接人的措施,井盖应做“中水”标志。 (3)原水系统应设分流、溢流设施和超越管,宜在流人处理站之前能满足重力排放要求。分流 井(管)的构造要求既能把原水引入处理系统,又能把多余水量或事故停运时的原水排人排水系统, 而不影响原建筑的使用。 (4)厨房排水等含油排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隔油处理后方可进入。 (5)冲厕污水进入原水系统时,应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方可进入。 (6)原水应计量,宜设置瞬时和累计流量的计量装置,如设置超声波流量计和沟槽流量计等。 当采用调节池容量法计量时应安装水位计。 (7)当采用雨水作为中水水源或水源补充时,应有可靠的调储容量和溢流排放设施。 8.3.3 中水供水系统 (1)中水供水系统为杂用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不能以任何方式与自来水系统连接,单流阀、 双阀加泄水等连接都是不允许的。 (2)中水系统供水量可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及表 8.1.1 中规定的百 分率计算确定。 (3)中水供水系统的设计秒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等执行《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规范》中的给水部分执行。 (4)中水供水管道宜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或其他给水管材,不得采用非镀锌钢 管。 (5)中水贮存池(箱)宜采用耐腐蚀、易消垢的材料制作。 (6)中水供水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 (7)中水管道上不得装设取水龙头。当装有取水接口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止误饮、误用的措 施,如带锁龙头、明显标示不得饮用等。 (8)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有防护功能的壁式或地下式给水栓 8.3.4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指整个中水系统内水量的计算和均衡,水量平衡的计算分析结果是选定建筑中水 系统形式、确定中水处理系统规模和处理工艺流程的重要依据。 1.水量平衡计算 水量平衡计算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确定可作为中水水源的污、废水可集流的流量,并 进行原水量和处理量之间的平衡计算;另一方面是确定中水用水量,并进行处理量和中水用水量 之间的平衡计算。 (1) 原水调节池调节容积计算 原水量和处理量之间的水量平衡是通过设置原水调节池来实现的。 当有排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见 P348 图 8.3.1)时,调节容积可根据排水量变化曲线和处理 水量运行线计算确定。 当缺乏排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资料时,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连续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处理水量的 35%一 50%计算。 2)间歇运行时,调节他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如下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W, =1.5Q,(24 -t)(8.3.2)式中W,一一原水调节池有效容积,m;t,——处理设备连续运行时间,h;9,—一中水原水平均小时进水量,m2/h。(2)中水贮存池(箱)调节容积计算处理量和回用量之间的水量平衡是通过设置中水贮存池(箱)来实现的。有中水处理量和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时:(同前)q=(1+n)(8.3.3)式中q——设计处理量,m2/h;n一一中水设施自耗水系数,一般取10%一15%Q一一最大日中水用量,m3/d;t—一处理设备每日运行时间,和h。无中水处理量和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时:1)连续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25%一35%计算。2)间歇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如下式(8.3.4)W, =1.2.t,(q-q.)(8.3.4)式中W,一一中水贮存池(箱)有效容积,m:12——处理设备设计运行时间,h;q——中水设施处理能力,m2/h;9:——中水平均小时用水量,m3/h。3)当中水供水系统设置供水箱采用水泵一水箱联合供水时,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2.水量平衡图水量平衡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建筑物各用水点的总排放水量(包括中水原水量和直接排放水量)(2)中水处理水量、原水调节水量。(3)中水总供水量及各用水点的供水量。(4)中水消耗量(包括处理设备自用水量、溢流水量和放空水量)、中水调节量。(5)自来水总用量(包括各用水点的分项排水量及对中水系统的补充水量)。(6)给出自来水用量、中水回用量、污水排放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水量平衡示意图见P350图8.3.2。3.水量平衡措施①贮存调节②运行调节③中水使用调节④溢流和超越③补充自来水8.4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和设施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6 ( ) 1 5 1 24 1 W 1. Q t = y − (8.3.2) 式中 W1一—原水调节池有效容积,m3; 1 t ——处理设备连续运行时间,h; Qy1——中水原水平均小时进水量,m3 /h。 (2)中水贮存池(箱)调节容积计算 处理量和回用量之间的水量平衡是通过设置中水贮存池(箱)来实现的。 有中水处理量和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时:(同前) ( ) t Q q = 1+ n (8.3.3) 式中 q ——设计处理量,m3/h; n——中水设施自耗水系数,一般取 10%一 15% Q 一一最大日中水用量,m3/d; t ——处理设备每日运行时间,和 h。 无中水处理量和用水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时: 1)连续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 25%一 35%计算。 2)间歇运行时,调节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如下式(8.3.4) ( ) q qz W2 =1.2•t 2 • − (8.3.4) 式中 W2——中水贮存池(箱)有效容积,m3; 2 t ——处理设备设计运行时间,h; q ——中水设施处理能力,m3 /h; z q ——中水平均小时用水量,m3 /h。 3)当中水供水系统设置供水箱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时,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 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 50%。 2. 水量平衡图 水量平衡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建筑物各用水点的总排放水量(包括中水原水量和直接排放水量) (2)中水处理水量、原水调节水量。 (3)中水总供水量及各用水点的供水量。 (4)中水消耗量(包括处理设备自用水量、溢流水量和放空水量)、中水调节量。 (5)自来水总用量(包括各用水点的分项排水量及对中水系统的补充水量)。 (6)给出自来水用量、中水回用量、污水排放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水量平衡示意图见 P350 图 8.3.2。 3. 水量平衡措施 ①贮存调节 ②运行调节 ③中水使用调节 ④溢流和超越 ⑤补充自来水 8.4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和设施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8.4.1中水处理工艺流程(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因水中合机物浓度较低,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8.4.1所示。消毒剂混凝剂中水原水消毒絮凝沉淀或气浮过滤格橱调节池(a)物化处理上艺流程(适用于优质杂排水)消毒剂中水原水过滤消毒沉淀生物处理格栅调节池(b)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给合的工艺流程消声剂中水原水消毒预处理膜分离格栅调节池(c)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工艺流程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为中水原水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图8.4.1(2)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因中水原水中有机物或悬浮物浓度高,处理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8.4.2所示。消毒剂混凝剂原水中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埋沉淀过滤消毒(a)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消毒剂原水格栅十地处理一中水厌氧调节池消毒(6)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和结合的工艺流程消毒剂原水消毒一中水预处理爆气生物滤池格橱调节池(c)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消毒剂中水原水消毒膜生物反应器预处理调节池(d)膜生物反应器处理T艺流程含有类便污水的排水为中水原水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图8.4.2(3)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7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7 8.4.1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因水中合机物浓度较低,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 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 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 8.4.1 所示。 (2)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因中水原水中有机物或悬 浮物浓度高,处理目的是同时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 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如图 8.4.2 所示。 (3)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

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如图8.4.3所示。消毒剂混凝剂过滤消毒中水调节池混凝沉淀或气浮二级处理出水(a)物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流程消老剂混凝剂中水消毒微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调节池二级处理出水(b)物化与生化结合的深度处理流程消毒剂一中水消毒微孔过滤调节池二级处理出水(e)微孔过滤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处理工艺流程图8.4.3表8.4.1日本8种标准处理流程后处理主要处理前处理曙气池1格栅沉旋池过滤范—(奥氧处理氢消存池一中水调节池生物膜处理涵暖气池一沉淀池2格棚累凝池沉淀池过涵氧消毒建存池一中水博节池生物膜处理池爆气池生物膜3格棚沉淀池谢节池沉淀池过滤氢消毒存池一中水处理池生物膜处理池曙气池聚凝沉淀生物膜氧消存4格栅圈书池沉淀池过滤中水处理池州池生物膜处理池池活性炭吸阳一氮消毒一存池一中水5格橱淘节池模处理膜处理氧消毒存池中水格栅调节池凝淘][沉淀池6暖气池沉淀润膜处理鼠消存池一中水7格棚一调节池生物膜处理池腰气池一沉淀池沉淀池膜处理紫凝池氧消毒存池一中水8格栅调节酒生物膜处理池8.4.2中水处理单元设施1.化粪他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12h计算。2.格栅8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8 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8.4.3 所示。 8.4.2 中水处理单元设施 1.化粪他 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设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化粪池容积按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不小于 12h 计算。 2.格栅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中水处理系统中的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当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宽度小于10mm: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置两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10~20mm: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2.5mm。格栅流速宜取0.6~1.0m/s。3.毛发聚集器4.原水调节池(1)容积计算见8.3.4章节。(2)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0.6m2/(m3.h)。5.中水贮存池(箱)(1)中水贮存池及高值水箱容积计算见8.3.4章节。(2)自来水补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来水应急补水管可设在中水贮存池或中水高位水箱中,但要求只能在系统放水时补水,需将补水控制水位设在低水位启泵水位以下,或称缺水报警水位。2)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3)补水管上应设水表计量。4)应有确保不污染自来水的措施。6.沉淀(絮凝沉淀)(1)初次沉淀他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2)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和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池,当其规模较小时,宜采用斜板(管)沉淀池或竖流式沉淀池。(3)斜板(管)沉淀池宜采用矩形7.生物处理(1)接触氧化池处理洗浴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处理生活污水时,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3h。(2)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3)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BOD的去陈负荷计算,宜为40~80m3/kgBOD。8.过滤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过滤池或过滤器。过滤池(器)进水浊度宜小于20度。当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作滤料时,滤池(器)过滤速度宜采用8一10m/h。9.消毒消毒是中水回用安全性保障的重要一步。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刑,但必须使用加氯机。(2)投加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并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3)采用氯化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5~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m。10.污泥处理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他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行妥善处理。11.其他处理方法中水处理中采用混凝气浮法、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生物转盘法等处理的设计时,应按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执行。12.成套中水处理设备8.4.3中水处理站位置、大小、设备布置、设计参数、配套设施等要求8.5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自学)9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9 中水处理系统中的格栅宜采用机械格栅,当原水为杂排水时,可设置一道格栅,栅条空隙宽 度小于 10 mm.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可设置两道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 10~20mm;第二道为细格栅,栅条空隙宽度为 2.5mm。格栅流速宜取 0.6~1.0m/s。 3.毛发聚集器 4.原水调节池 (1)容积计算见 8.3.4 章节。 (2)调节池内宜设置预曝气管,曝气量不宜小于 0.6m3/(m3.h)。 5. 中水贮存池(箱) (1)中水贮存池及高值水箱容积计算见 8.3.4 章节。 (2)自来水补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来水应急补水管可设在中水贮存池或中水高位水箱中,但要求只能在系统放水时补水, 需将补水控制水位设在低水位启泵水位以下,或称缺水报警水位。 2)管径按中水最大时供水量计算确定 3)补水管上应设水表计量。 4)应有确保不污染自来水的措施。 6.沉淀(絮凝沉淀) (1)初次沉淀他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 (2)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和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池,当其规模较小时,宜采用斜板(管)沉 淀池或竖流式沉淀池。 (3)斜板(管)沉淀池宜采用矩形 7.生物处理 (1)接触氧化池处理洗浴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 2h;处理生活污水时,应根据原水 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水力停留时间,但不宜小于 3h。 (2)接触氧化池宜采用易挂膜、耐用、比表面积较大、维护方便的固定填料或悬浮填料。 (3)接触氧化池曝气量可按 BOD 的去陈负荷计算,宜为 40~80 m3/kgBOD。 8.过滤 中水过滤处理宜采用过滤池或过滤器。过滤池(器)进水浊度宜小于 20 度。当采用无烟煤和石 英砂作滤料时,滤池(器)过滤速度宜采用 8—10 m/h。 9.消毒 消毒是中水回用安全性保障的重要一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 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刑,但必须使用加氯机。 (2)投加消毒剂宜采用自动定比投加,并与被消毒水充分混合接触。 (3)采用氯化消毒时,加氯量宜为有效氯 5~8mg/L。消毒接触时间应大 于 30 mm。 10.污泥处理 当污泥量较小时,可排至化粪他处理;当污泥量较大时,可采用机械脱水装置或其他方法进 行妥善处理。 11.其他处理方法 中水处理中采用混凝气浮法、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法、生物转盘法等处理的设计时,应按 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12.成套中水处理设备 8.4.3 中水处理站 位置、大小、设备布置、设计参数、配套设施等要求 8.5 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自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20讲)第8章建筑中水工程8.5.1安全防护(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相接,包括通过倒流防止器或防污隔断阀连接,以免误用和污染生活饮用水。(2)室内中水管道宜明装敷设,有要求时也可敷设在管井、吊顶内。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面内,以便于检查维修。(3)中水贮存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不小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设在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不小于0.15m。中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5)中水贮存池(箱)的溢流管、泄空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应采用间接排水的隔断措施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溢流管和排气管应设网罩防止蚊虫进入。(6)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1)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以严格与其他管道相区别。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3公共场所及绿色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车库中用于冲洗地面和洗车用的中水龙头也应上锁或明示不得饮用。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8.5.2监(检)测控制8.6建筑中水工程的经济分析与评价(自学)【本讲课程的小结】主要讲述了建筑中水工程的定义,以及中水原水的选择、中水处理的水量平衡以及中水处理的工艺。【本讲课程的作业】什么是建筑中水工程?1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电子教案(第 20 讲) 第 8 章 建筑中水工程 10 8.5.1 安全防护 (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相接,包括通过倒流防止器或防污隔断阀连接,以 免误用和污染生活饮用水。 (2)室内中水管道宜明装敷设,有要求时也可敷设在管井、吊顶内。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面 内,以便于检查维修。 (3)中水贮存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 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 2.5 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不小 0.5m;交叉埋设 时,中水管道应设在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不小于 0.15m。中水管道 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 (5)中水贮存池(箱)的溢流管、泄空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应采用间接排水的隔断措施, 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溢流管和排气管应设网罩防止蚊虫进入。 (6)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1)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以严格与其他管道相区别。 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3)公共场所及绿色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车库中用于冲洗地面和洗车用的中水 龙头也应上锁或明示不得饮用。 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8.5.2 监(检)测控制 8.6 建筑中水工程的经济分析与评价(自学) 【本讲课程的小结】 主要讲述了建筑中水工程的定义,以及中水原水的选择、中水处理的水量平衡以及中水处 理的工艺。 【本讲课程的作业】 什么是建筑中水工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章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第19讲).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6章 饮水供应(第18讲).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章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程序、竣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第22讲).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第17讲:8-9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第16讲:6-7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第15讲:3-5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第14讲:1-2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13讲:3-4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第12讲:1-2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第9讲:1-2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第11讲:5-6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第10讲:3-4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建筑消防系统(第8讲:5-7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建筑消防系统(第7讲:4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建筑消防系统(第6讲:2-3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建筑消防系统(第5讲:1-2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第4讲:8-9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第3讲:6-7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第2讲:3-5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第1讲:1-2节).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9章 专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21讲).doc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不含动画素材).pps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建筑消防系统(不含动画素材).pps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不含动画素材).pps
-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不含动画素材).pps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有机高分子材料.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建筑防水材料.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木材及其制品.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建筑砂浆.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建筑钢材.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混凝土.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水泥.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天然石材.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烧结砖.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doc
-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建筑砂浆实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