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货市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TheEconomicsof Money、BankingandFinancial Market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200340、课程总学时54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14)、周学时3,3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1.课程性质该课程为金融学及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在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货币金融学的定位是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货币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为后面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等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须具有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先行基础。而货币金融学课程几乎囊括了经济金融理论体系的绝大部分内容,也体现了这门课程在金融学课程体系中所处的统领地位和所发挥的知识体系引导作用。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培养学生树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确理念,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观念。(支撑毕业要求1)(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整体知识体系,了解金融改革前沿动态,掌握金融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则等专业知识。(支撑毕业要求4)(3)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处理货市、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4)培养学生在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5)(5)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具体金融活动中体现较强的管理才能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支持毕业要求8)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1一1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课程目标11.思想道德素质1一3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200340、课程总学时 54 学时(理论学时 40/实践学时 14)、周学时 3,3 学分、开 课学期:第 3 学期。 1.课程性质 该课程为金融学及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在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货币金融学的定位是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货币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为后面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 其他经济、金融、管理等选修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须具有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先行基础。而货币 金融学课程几乎囊括了经济金融理论体系的绝大部分内容,也体现了这门课程在金融学课程体系中 所处的统领地位和所发挥的知识体系引导作用。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培养学生树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确理念,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诚实守信、 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观念。(支撑毕业要求 1)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整体知识体系,了解金 融改革前沿动态,掌握金融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则等专业知识。(支撑毕业要求 4) (3)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处 理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 (4)培养学生在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与应用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5) (5)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具体金融活动中体现较强的管理才能和沟通、组织、协 调能力。(支持毕业要求 8)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 1—1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 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课程目标 1 1—3 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4-1掌握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充分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和实课程目标2践发展现状,熟悉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4.专业素养4一3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运用掌握的专业工具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业务课程目标3的基本能力。5一3具有金融领域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课程目标45.科学研究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8一1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具体金融活动中体现较强的管理才能和沟通、组8.沟通合作织、协调能力。课程目标58一2具有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与合作者进行顺畅的交流、互动与学习。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金融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651货币与货币制度11862利率与利率结构三431外汇与汇率54四1.金融机构4五5I商业银行六21. 50.5中央银行4七62金融市场八21. 50. 5货币需求九.3314货币供给+21.50.5通货膨胀6+-4. 51.5货币政策112+=金融监管十三211金融发展 544014合计
4.专业素养 4—1 掌握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充分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和实 践发展现状,熟悉金融活动的基本流程。 课程目标 2 4—3 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运用 掌握的专业工具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业务 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 3 5.科学研究 5—3 具有金融领域较强的信息检索、搜集、识别、判断和利用信息资料进行 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课程目标 4 8.沟通合作 8—1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具体金融活动中体现较强的管理才能和沟通、组 织、协调能力。 课程目标 5 8—2 具有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与合作者进行顺畅的交流、互动与 学习。 4.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金融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教 学 内 容 与 时 间 安 排 表 章次 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货币与货币制度 6 5 1 二 利率与利率结构 8 6 2 三 外汇与汇率 4 3 1 四 金融机构 5 4 1 五 商业银行 5 4 1 六 中央银行 2 1.5 0.5 七 金融市场 6 4 2 八 货币需求 2 1.5 0.5 九 货币供给 4 3 1 十 通货膨胀 2 1.5 0.5 十一 货币政策 6 4.5 1.5 十二 金融监管 2 1 1 十三 金融发展 2 1 1 合计 54 40 14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整体知识体系,在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为理解和分析国际国内货币金融现象、货币金融热点、货币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微观主体的货币金融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或同步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翟璐.货币金融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年参考书:[1]杨秀萍.货币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2]将蒋先玲,货市金融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版[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4黄达.金融学(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案例分析、专题小组讨论、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分析热点问题和理论前沿;(2)阐述基本理论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课前演讲,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搜索信息的能力。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性测试(15%)、小组演讲和专题讨论(20%)、超星学习通视频章节测试及讨论(15%)等
5.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整体知 识体系,在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为理解和分析国际国内货币金融现象、货币金融 热点、货币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微观主体的货币金融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6.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或同步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 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学、中 央银行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翟璐.货币金融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3 年. 参考书: [1]杨秀萍.货币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16 年(第二版). [2]蒋先玲,货币金融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 [4]黄达.金融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 8.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案例分析、专题小组讨论、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 式,启发学生思维、分析热点问题和理论前沿; (2)阐述基本理论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课前演讲,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团 队合作、沟通协调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9.课程考试方法与要求: 总评成绩(100%) = 平时成绩(50%)+ 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包括:阶段性测试(15%)、小组演讲和专题讨论(20%)、超星学习通视频、 章节测试及讨论(15%)等

10.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50%,阶段性测试:15%,小组活动:20%,线上学习:15%。线上学习评定方式期末考试阶段性测试小组活动课程目标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5%课程目标15%课程目标220%5%5%20%课程目标35%课程目标410%5%10%10%课程目标511.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能够很好的培能够较好的培基本能够培养未能够培养学1.培养学生树能够培养学生养学生树立金养学生树立金学生树立金融生树立金融支立金融支持实树立金融支持融支持实体经融支持实体经支持实体经济持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的正体经济的正确正确理念,培济的正确理济的正确理的正确理念,理念,培养家确理念,培养念,培养家国念,培养家国培养家国情怀养家国情怀和国情怀和历史家国情怀和历情怀和历史使情怀和历史使和历史使命历史使命感,使命感,树立史使命感,树命感,树立诚命感,树立诚感,树立诚实树立诚实守诚实守信、勇立诚实守信、实守信、勇于实守信、勇于守信、勇于担信、勇于担当于担当的职业勇于担当的职担当的职业道担当的职业道当的职业道德的职业道德观道德观念。业道德观念。念。观念。德观念。德观念。2.使学生理解能够很好的使能够较好的使能够使学生理基本能够使学未能够使学生学生理解和掌和掌握货币、学生理解和掌解和掌握货生理解和掌握理解和掌握货银行和金融市握货币、银行握货币、银行币、银行和金货币、银行和币、银行和金金融市场的基融市场的基本场的基本概和金融市场的和金融市场的融市场的基本基本概念、基概念、基本原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原念、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整体理和整体知识原理和整体知和整体知识体本原理和整体理和整体知识系,了解金融知识体系,了知识体系,了体系,了解金识体系,了解体系,了解金改革前沿动解金融改革前解金融改革前融改革前沿动金融改革前沿融改革前沿动沿动态,掌握沿动态,掌握态,掌握金融态,掌握金融态,掌握金融动态,掌握金基本原理和运金融基本原理金融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和运融基本原理和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则等专业和运行规则等和运行规则等行规则等专业运行规则等专行规则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知识。业知识。知识。未能够在金融3.能够在金能够很好的在能够较好的在能够在金融实基本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金融实践活动金融实践活动践活动中灵活融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中灵运用所掌握的灵活运用所掌中灵活运用所中灵活运用所灵活运用所掌活运用所掌握
10.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50%,阶段性测试:15%,小组活动:20%,线上学习:15%。 评定方式 课程目标 期末考试 占分比例% 阶段性测试 占分比例% 小组活动 占分比例% 线上学习 占分比例% 课程目标 1 5% 课程目标 2 20% 5% 5% 课程目标 3 20% 5% 课程目标 4 10% 5% 10% 5% 课程目标 5 10% 11.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培养学生树 立金融支持实 体经济的正确 理念,培养家 国情怀和历史 使命感,树立 诚实守信、勇 于担当的职业 道德观念。 能够很好的培 养学生树立金 融支持实体经 济的正确理 念,培养家国 情怀和历史使 命感,树立诚 实守信、勇于 担当的职业道 德观念。 能够较好的培 养学生树立金 融支持实体经 济的正确理 念,培养家国 情怀和历史使 命感,树立诚 实守信、勇于 担当的职业道 德观念。 能够培养学生 树立金融支持 实体经济的正 确理念,培养 家国情怀和历 史使命感,树 立诚实守信、 勇于担当的职 业道德观念。 基本能够培养 学生树立金融 支持实体经济 的正确理念, 培养家国情怀 和 历 史使命 感,树立诚实 守信、勇于担 当的职业道德 观念。 未能够培养学 生树立金融支 持实体经济的 正确理念,培 养家国情怀和 历史使命感, 树立诚实守 信、勇于担当 的职业道德观 念。 2.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货币、 银行和金融市 场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 和整体知识体 系,了解金融 改革前沿动 态,掌握金融 基本原理和运 行规则等专业 知识。 能够很好的使 学生理解和掌 握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的 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整体 知识体系,了 解金融改革前 沿动态,掌握 金融基本原理 和运行规则等 专业知识。 能够较好的使 学生理解和掌 握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的 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整体 知识体系,了 解金融改革前 沿动态,掌握 金融基本原理 和运行规则等 专业知识。 能够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货 币、银行和金 融市场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 理和整体知识 体系,了解金 融改革前沿动 态,掌握金融 基本原理和运 行规则等专业 知识。 基本能够使学 生理解和掌握 货币、银行和 金融市场的基 本概念、基本 原理和整体知 识体系,了解 金融改革前沿 动态,掌握金 融基本原理和 运行规则等专 业知识。 未能够使学生 理解和掌握货 币、银行和金 融市场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 理和整体知识 体系,了解金 融改革前沿动 态,掌握金融 基本原理和运 行规则等专业 知识。 3. 能 够 在 金 融实践活动中 灵活运用所掌 能够很好的在 金融实践活动 中灵活运用所 能够较好的在 金融实践活动 中灵活运用所 能够在金融实 践活动中灵活 运用所掌握的 基本能够在金 融实践活动中 灵活运用所掌 未能够在金融 实践活动中灵 活运用所掌握

握的专业理论掌握的专业理掌握的专业理专业理论知识握的专业理论的专业理论知知识分析问论知识分析问论知识分析问分析问题、解知识分析问识分析问题、题、解决实际题、解决实际题、解决实际决实际问题,题、解决实际解决实际问问题,具有处问题,具有处问题,具有处具有处理货问题,具有处题,具有处理理货币、银行理货币、银行理货币、银行币、银行和金理货币、银行货币、银行和和金融市场等和金融市场等和金融市场等融市场等方面和金融市场等金融市场等方面业务的基本方面业务的基方面业务的基方面业务的基业务的基本能方面业务的基力。能力。本能力。本能力。本能力。本能力。能够很好的培能够较好的培基本能够培养未能够培养学4.培养学生在能够培养学生养学生在金融养学生在金融学生在金融领生在金融领域金融领域具有在金融领域具领域具有较强领域具有较强域具有较强的具有较强的信较强的信息检有较强的信息的信息检索、的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搜息检索、搜集、索、搜集、识检索、搜集、识搜集、识别、判集、识别、判断识别、判断和搜集、识别、判别、判断和利别、判断和利断和利用信息断和利用信息和利用信息资利用信息资料用信息资料进用信息资料进资料进行综合资料进行综合料进行综合分进行综合分析行综合分析与行综合分析与分析与应用的析与应用的能与应用的能分析与应用的应用的能力。应用的能力。能力。力。能力。力。5.培养学生具能够很好的培能够较好的培能够培养学生基本能够培养未能够培养学有较强的团队养学生具有较养学生具有较具有较强的团学生具有较强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精神,在具体强的团队精强的团队精队精神,在具的团队精神,金融活动中体神,在具体金神,在具体金体金融活动中在具体金融活具体金融活动现较强的管理融活动中体现融活动中体现体现较强的管动中体现较强中体现较强的才能和沟通、较强的管理才理才能和沟的管理才能和管理才能和沟较强的管理才组织、协调能能和沟通、组能和沟通、组通、组织、协调沟通、组织、协通、组织、协调力。调能力。能力。织、协调能力。织、协调能力。能力。12.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知识点、经济金融学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的小组讨论(Presentation)、案例分析等内容。实践教学题目与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基本要求体现在需要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形式为现场讨论、PPT主题发言,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或者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要求学生观看有关反映货币金融重要历史性事件和现实热点问题的视频、纪录片等,要求写出并提交观后感等认识报告:或者到校内实验实训室仿真模拟操作并提交操作报告:或者到校外金融机构参观考察并提交考察报告等形式给予成绩考核,进入平时成绩比例中。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共6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和掌握货币的定义
握的专业理论 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实际 问题,具有处 理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等 方面业务的基 本能力。 掌握的专业理 论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实际 问题,具有处 理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等 方面业务的基 本能力。 掌握的专业理 论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实际 问题,具有处 理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等 方面业务的基 本能力。 专业理论知识 分析问题、解 决实际问题, 具有处理货 币、银行和金 融市场等方面 业务的基本能 力。 握的专业理论 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实际 问题,具有处 理货币、银行 和金融市场等 方面业务的基 本能力。 的专业理论知 识分析问题、 解决实际问 题,具有处理 货币、银行和 金融市场等方 面业务的基本 能力。 4.培养学生在 金融领域具有 较强的信息检 索、搜集、识 别、判断和利 用信息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与 应用的能力。 能够很好的培 养学生在金融 领域具有较强 的信息检索、 搜集、识别、判 断和利用信息 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与应用的 能力。 能够较好的培 养学生在金融 领域具有较强 的信息检索、 搜集、识别、判 断和利用信息 资料进行综合 分析与应用的 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 在金融领域具 有较强的信息 检索、搜集、识 别、判断和利 用信息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与 应用的能力。 基本能够培养 学生在金融领 域具有较强的 信息检索、搜 集、识别、判断 和利用信息资 料进行综合分 析与应用的能 力。 未能够培养学 生在金融领域 具有较强的信 息检索、搜集、 识别、判断和 利用信息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与应用的能 力。 5.培养学生具 有较强的团队 精神,在具体 金融活动中体 现较强的管理 才能和沟通、 组织、协调能 力。 能够很好的培 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团队精 神,在具体金 融活动中体现 较强的管理才 能和沟通、组 织、协调能力。 能够较好的培 养学生具有较 强的团队精 神,在具体金 融活动中体现 较强的管理才 能和沟通、组 织、协调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 具有较强的团 队精神,在具 体金融活动中 体现较强的管 理才能和沟 通、组织、协调 能力。 基本能够培养 学生具有较强 的团队精神, 在具体金融活 动中体现较强 的管理才能和 沟通、组织、协 调能力。 未能够培养学 生具有较强的 团队精神,在 具体金融活动 中体现较强的 管理才能和沟 通、组织、协调 能力。 12.实践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重要知识点、经济金融学的热点难点等问题的小组讨论(Presentation)、 案例分析等内容。实践教学题目与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基本要求体现在需要的章节的教学过程中, 具体形式为现场讨论、PPT 主题发言,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或者根据章节内容需要,要求学生观看 有关反映货币金融重要历史性事件和现实热点问题的视频、纪录片等,要求写出并提交观后感等认 识报告;或者到校内实验实训室仿真模拟操作并提交操作报告;或者到校外金融机构参观考察并提 交考察报告等形式给予成绩考核,进入平时成绩比例中。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共 6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和掌握货币的定义

(2)掌握各种货币形式的演化和特点(3)理解货币的本质,掌握货币的功能。(4)理解和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依据与方法。(5)掌握货币本位演进的历程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2.主要内容2学时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演变一、货币的定义二、货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三、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态的演变1学时第二节货币的功能一、交易媒介二、价值尺度三、价值储藏四、支付手段1学时第三节货币的计量一、货币计量的意义与依据二、各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第四节货币制度2学时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三、中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利率与利率结构(共8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4、5)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率的基本概、种类及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2)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明确不同利率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2)掌握各种货币形式的演化和特点 (3)理解货币的本质,掌握货币的功能。 (4) 理解和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依据与方法。 (5) 掌握货币本位演进的历程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演变 2 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货币的产生 四、货币形态的演变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 1 学时 一、交易媒介 二、价值尺度 三、价值储藏 四、支付手段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1 学时 一、货币计量的意义与依据 二、各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 第四节 货币制度 2 学时 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三、中国的货币制度 第二章 利率与利率结构(共 8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4、5)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利率的基本概、种类及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2)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明确不同利率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4)掌握均衡利率的决定理论,能够分析均衡利率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2.主要内容2学时第一节利率及其种类一、利息与利息率二、利率的种类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变化的因素2学时第二节利率的计算一、单利与复利二、终值与现值三、利率与其他计算收益率、回报率的区别第三节利率的结构2学时一、利率的风险结构二、利率的期限结构2学时第四节均衡利率的决定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二、流动性偏好理论三、可贷资金理论四、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第三章外汇与汇率(共4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4、5)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外汇、汇率等基本概念。(2)掌握汇率的标价、种类及汇率决定因素。(3)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以及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4)熟悉和理解国际金融体系下的各种汇率制度。2.主要内容第一节外汇0.4学时一、外汇的含义
(4)掌握均衡利率的决定理论,能够分析均衡利率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利率及其种类 2 学时 一、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的种类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 利率的计算 2 学时 一、单利与复利 二、终值与现值 三、利率与其他计算收益率、回报率的区别 第三节 利率的结构 2 学时 一、利率的风险结构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四节 均衡利率的决定 2 学时 一、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三、可贷资金理论 四、IS-LM 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外汇与汇率 (共 4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5)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外汇、汇率等基本概念。 (2)掌握汇率的标价、种类及汇率决定因素。 (3)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以及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4)熟悉和理解国际金融体系下的各种汇率制度。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汇 0.4 学时 一、外汇的含义

二、外汇的特征第二节汇率2学时一、汇率的含义与标价二、汇率的种类三、汇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1.6学时第三节汇率制度一、汇率制度概述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第四章金融机构(共5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融体系构成、含义、运作模式和主要作用。(2)掌握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主要业务。(3)理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4)掌握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2.主要内容1学时第一节金融体系概述1学时第二节金融中介机构功能一、资金融通二、降低交易成本三、清算支付四、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五、风险分担3学时第三节金融机构的构成一、存款机构二、契约型储蓄机构投资型中介机构三、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外汇的特征 第二节 汇率 2 学时 一、汇率的含义与标价 二、汇率的种类 三、汇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汇率制度 1.6 学时 一、汇率制度概述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四章 金融机构 (共 5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体系构成、含义、运作模式和主要作用。 (2)掌握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主要业务。 (3)理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掌握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体系概述 1 学时 第二节 金融中介机构功能 1 学时 一、资金融通 二、降低交易成本 三、清算支付 四、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五、风险分担 第三节 金融机构的构成 3 学时 一、存款机构 二、契约型储蓄机构 三、投资型中介机构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五、其他金融机构第五章重商业银行(共5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4、5)1.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职能。(2)熟悉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3)掌握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其构成。(4)明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2.主要内容0.7学时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3学时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四、商业银行的资本第三节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一、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二、狭义的表外业务1.3学时第四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二、坚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的重要意义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五、其他金融机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共 5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5)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职能。 (2)熟悉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 (3)掌握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其构成。 (4)明确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0.7 学时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3 学时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三、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资本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一、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二、狭义的表外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1.3 学时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 二、坚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第七章中央银行(2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4、5)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2)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3)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具体表现。(4)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2.主要内容第一节中央银行的起源与发展0.4学时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三、我国中央银行的发展概要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0.6学时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学时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第七章金融市场(共6学时)(支持课程目标1、2、3、4、5)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金融市场的主体、类型、功能等基础知识。(2)理解金融资产的种类与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3)掌握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4)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基本运作原理。(5)掌握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与风险。2.主要内容2学时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第七章 中央银行 (2 学时) (支持课程目标 1、2、3、4、5)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 (2)掌握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3)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具体表现。 (4)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0.4 学时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中央银行的发展概要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0.6 学时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1 学时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七章 金融市场 (共 6 学时)(支持课程目标 1、2、3、4、5)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的主体、类型、功能等基础知识。 (2)理解金融资产的种类与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3)掌握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4)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基本运作原理。 (5)掌握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与风险。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2 学时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贸易》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二章,授课教师:孙莉莉).pdf
-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tional trade.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专题二 增值税税收筹划.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专题六 其他税种税收筹划.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专题五 个税税收筹划.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项目二 增值税税收筹划.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专题一 纳税筹划认知.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共 25 个).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报表管理.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存货核算.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应收款管理教案.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建立会计核算体系.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固定资产管理.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总账日常业务处理.pdf
- 《智能会计》课程考核大纲(适用专业:会计信息管理).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专题三 消费税税税收筹划.pdf
- 《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设计(讲义)专题四 企业所得税筹划.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应收款管理.pdf
- 《智能会计》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会计信息管理).pdf
- 沈阳师范大学:《货币金融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三章,授课教师:翟璐).pdf
-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主讲:汪方军).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MPA,授课教师:雍岚).doc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导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1章 福利经济学.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2章 外部性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3章 政府干预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4章 公共产品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5章 公共收入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7章 公共选择理论.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8章 公共规制与公共企业.pdf
-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课件(MPA)第9章 地方公共经济.pdf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金融市场.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章 金融机构.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商业银行.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六章 中央银行.doc
- 长春大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