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贸易》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二章,授课教师:孙莉莉)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83
文件大小:1.67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保护贸易理论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七章 关税措施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第九章 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 第十章 多边贸易体制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二章 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授课内容第一章导论1.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学目标2.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3.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2.国际贸易的分类1.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2.国际贸易的分类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习题讨论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新学期第一堂课,首先向学生们做自我介绍,提出教学要求,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意义,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向学生们说明成绩评定标准。二、探究新知1.1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一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存在国家或政治(社会)实体。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1.1国际贸易的产生0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0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 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3. 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教学重点 1.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2. 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难点 1.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2. 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方法 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习题讨论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 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新学期第一堂课,首先向学生们做自我介绍,提出教学要求,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 的及意义,提出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向学生们说明成绩评定标准。 二、探究新知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要求学生简单了解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存在国 家或政治(社会)实体。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 生和发展的基础。 1.1.1 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1.1.2国际贸易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1.2.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等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Foreign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等的交换活动。1.2.2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额(ValueofInternational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按FOB价格(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CIF价格(即成本加保险费和运费价)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进口总额。国际贸易量(QuantumofInternationalTrade)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1.2.3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BalanceofTrade)。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TradeSurplus),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逆差(TradeDeficit),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如果一国(地区)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1.2.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Foreign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1.2.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1 1.1.2 国际贸易的发展 1.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2.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1.2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 1.2.1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等的 交换活动。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与 服务等的交换活动。 1.2.2 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和用现行世界市场价 格计算由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按 FOB 价格(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 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 CIF 价格(即成本加保险费和运费价)计算进口额,因 此世界出口总额小于世界进口总额。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 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 1.2.3 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Balance of Trade)。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 为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或称贸易赤字,我国也称之为入超。如果一国(地区) 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 1.2.4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 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 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 种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 示。 1.2.4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ofInternational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of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易国别(区域)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额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1.2.6贸易条件1.商品贸易条件N=()×10Pm2.收入贸易条件I= (B) ×QPm3.单项因素贸易条件S=(β) xz.Pm4.双项因素贸易条件D=() · ((Zx )·100Pm Zm1.2.7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DegreeofDependenceonTrade)亦称贸易系数,是指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相互关系。1.分别计算出口额(1)出口依存度=X100%GNPorGDP进口额(2)进口依存度=X100%GNP or GDP对外贸易依存度一(1)+(2)1假设基期价格指数值为100。2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2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 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通常以它们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表 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对外贸 易国别(区域)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 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对该国的进出口额占该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1.2.6 贸易条件 1. 商品贸易条件 N=( P P m x )×1001 2. 收入贸易条件 I=( m x P P )×Qx 3.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S=( m x P P )×Zx 4.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 m x P P )·( m x Z Z )·100 1.2.7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Trade)亦称贸易系数,是指贸易总额与国 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相互关系。 1. 分别计算 (1) 出口依存度= GNP or GDP 出口额 ×100% (2) 进口依存度= GNP or GDP 进口额 ×100% 对外贸易依存度= (1)+(2) 1 假设基期价格指数值为 100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2.一次计算进出口总额×100%对外贸易依存度=GNP or GDP进出口总额×100%国际贸易依存度=至GNP or GDP1.3国际贸易的分类1.3.1按照货物移动方向的不同分类按照货物移动方向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1.3.2依据划分进出口标准的不同分类总贸易(GeneralTrade)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专门贸易(SpecialTrade)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1.3.3按照商品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分类按照商品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以下四种“提供方式”:第一,过境交付。使用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四种形式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判断活动第二,境外消费。属于哪种形式。例如:律师提供第三,商业存在。法律服务,根据地点不同进行区别。第四,自然人流动。1.3.4依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分类依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陆运贸易、海运贸易、空运贸易、管道运输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1.3.5按照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分类按照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进行的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而间接进行的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3 2. 一次计算 对外贸易依存度= GNP or GDP 进出口总额 ×100% 国际贸易依存度= GNP or GDP 进出口总额 ×100% 1.3 国际贸易的分类 1.3.1 按照货物移动方向的不同分类 按照货物移动方向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3.2 依据划分进出口标准的不同分类 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贸易。 1.3.3 按照商品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分类 按照商品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所下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以下四种“提供方式”: 第一,过境交付。 第二,境外消费。 第三,商业存在。 第四,自然人流动。 1.3.4 依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分类 依据货物运输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陆运贸易、海运贸易、空运贸易、管道运 输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 1.3.5 按照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分类 按照贸易有无第三者参加,国际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是 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进行的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 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而间接进行的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 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使用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四种形式 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判断活动 属于哪种形式。例如:律师提供 法律服务,根据地点不同进行区 别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Syllabus1.3.6按照结算方式的不同分类按照结算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1.3.7依照贸易参加国或地区数目的不同分类依照贸易参加国或地区数目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三角贸易与多边贸易T.1.3.8按照交易手段的不同分类按照交易手段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纸贸易和无纸贸易。根据贸易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对销贸易等。1.4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4.1语言与风俗习惯不同1.语言不同2.风俗习惯不同1.4.2文化背景不同1.4.3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1.4.4海关制度与贸易法规不同1.4.5国际贸易面临的风险较大1.4.6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三、本章小结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它可以反映出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四、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主要分类有哪些4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4 1.3.6 按照结算方式的不同分类 按照结算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现汇贸易、记账贸易和易货贸易。 1.3.7 依照贸易参加国或地区数目的不同分类 依照贸易参加国或地区数目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双边贸易、三角贸易与多边贸易。 1.3.8 按照交易手段的不同分类 按照交易手段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有纸贸易和无纸贸易。 根据贸易方式的不同,国际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对销贸易等。 1.4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4.1 语言与风俗习惯不同 1. 语言不同 2. 风俗习惯不同 1.4.2 文化背景不同 1.4.3 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 1.4.4 海关制度与贸易法规不同 1.4.5 国际贸易面临的风险较大 1.4.6 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三、本章小结 一般来说,贸易顺差表明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 明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外贸依存度的高低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规 模、人口规模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密切相关,它可以反映出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 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 度。 四、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Syllabus(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是什么?(3)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4)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表明什么?五、阅读文献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教学后记5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5 (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4)贸易条件有几种?各表明什么? 五、阅读文献 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后记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授课内容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1.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教学目标2.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及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3.熟练掌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2.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案例分析讨论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复习上一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入案例分析:重商主义在21世纪仍然活跃!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设问:回顾在前期课程中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过的理论知识。:........6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6 授课内容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 掌握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以及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3. 熟练掌握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2. 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本章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另外采取案例分析讨论方式进行实践 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与音频等 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复习上一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入案例分析:重商主义在 21 世纪仍然活跃! 二、探究新知 设问:回顾在前期课程中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 过的理论知识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2.1重商主义2.1.1历史背景2.1.2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2.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异同点重点一一评价积极意义V局限性/2.2绝对优势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的。2.2.1历史背景2.2.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O“2×2×1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同且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则不能自由流动。。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国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这表明各S国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本节课重点3.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图表每个数字都知道如何计算!7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7 2.1 重商主义 2.1.1 历史背景 2.1.2 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 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 早期和晚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异同点 重点——评价  积极意义  局限性 2.2 绝对优势理论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开始的。 2.2.1 历史背景 2.2.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 “2×2×1 模型”,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 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劳动力在一国内是完全同质的,两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相同且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两国之间 则不能自由流动。  不存在技术变化,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都是固定的,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  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国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这表明各 国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无经济利润。  没有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3. 绝对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本节课重点 要求:学生对于教材上的图表每个数字都知道如何计算!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评价一一贡献、局限性2.3比较优势理论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问世,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3.1历史背景2.3.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对比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2.3.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学生填写教材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评价一一贡献、局限性2.4相互需求理论——略讲三、本章小结1.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其起源和发展可以道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奔”,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其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益。因0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8 评价——贡献、局限性 2.3 比较优势理论 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年)在 1817 年发表的《政 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中,提 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西 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这一理论的问世,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并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1 历史背景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对比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2.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3. 比较优势理论的举例说明 学生填写教材表格中的相关数据 评价——贡献、局限性 2.4 相互需求理论——略讲 三、本章小结 1. 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其起源和发展可以追 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其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 2.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 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 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益。因 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 学生分小组自学并讨论

国际经济合作Teaching Syllabus此,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3.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系列前提假定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4.约翰·穆勒提出的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穆勒在相互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强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马歇尔用提供曲线来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及其变化,对穆勒的国际价值和相互需求方程式做了进一步说明。四、思考与练习(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并做出评价。(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3)如何评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是什么?五、阅读文献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教学后记9

国际经济合作 Teaching Syllabus 9 此,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 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 3.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一系列前提假定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 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两 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 4. 约翰•穆勒提出的相互需求理论,实质上是指由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穆 勒在相互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贸易双方获利的范围,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用相互需求强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化。马歇尔用提供曲 线来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及其变化,对穆勒的国际价值和相互需求方程式做了进一步说明。 四、思考与练习 (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并做出评价。 (2)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 (3)如何评价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4)提供曲线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五、阅读文献 1.《国际贸易》(第六版),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教学后记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