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最美的年华去旅行

第1章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1)一休大师与盲女的故事,日本一休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禅宗大师,姑且不论他在禅学上有多高的成就,仅仅是他的出身和经历就足以让他闻名于世。一休的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母亲来自间接统治日本数百年的藤原家族。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不过一休却从未被当成皇亲国戚一一他是藤原家族和幕府将军之间斗争的牺性品。足利义满将军为了让天皇远离藤原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亲赶出宫门,并把一休送到安国寺出家以绝其后。长大之后的一休进入大德寺学习禅学,传说一天他正在寞想,忽然听到了乌鸦的叫声从此他便开悟了。此后,一休一边不断地批评宗派中的现行制度,一边频繁出入风月场所,晚年还和盲人歌女森相爱,并照顾她的生活。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一休奉天皇诏书当上大德寺住持,并于虚岁八十八岁那年圆寂。由于日本和尚在明治维新后才被允许可以结婚,且禅宗临济派戒律较严格,所以一休没有留下子嗣。一休出身皇族,年少时聪慧过人,壮年时流连风月,晚年堕入爱河后竟然还能够担任大德寺住持。他是禅宗的革新派,也是禅宗的反叛者,他才华过人,对文学和艺术都有一定的研究。一休的一生足可以写n篇小说,编n个剧本,拍n部电影了。我在日本参观的三座等庙都和一休有看密切的关系一一大德寺是他的居住地,附近的金阁等是足利义满生前的官邸,而南禅寺是一休所属禅宗临济派的总部。金阁寺在京都的西北方,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公园的南门。京都和北京一样,街道笔直,城市布局整齐有序,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上还用大大的繁体字写着站名,所以即便您完全不懂日文也可以在京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自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门票是一张金阁寺的符,这样的设计相当有趣而且方便了访客一一您再也不用浪费时间专门去另求一张了。访问金阁寺的人很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两个人在你的前后或左右。虽然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几米的距离,但我仍然觉得这里是京都各个景点中最“拥挤”的一处。在京都的其他寺院里,往往几分钟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由此可见金阁寺是多么的吸引人。能够吸引游客,主要还是因为那些金光闪闪的宣传画。站在水边,美丽的金阁倒映在水中,它的倒影清晰真切,一时间,你可能会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金阁。金阁三面环水,水上有小岛数座,岛上是精心剪裁过的树木。整座建筑被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神社,第二层是寺庙,第三层是简朴的禅宗庙堂。有些人说金阁寺是根据佛经里的极乐世界建成的,象征着足利义满将军的权力神授,也有人把金阁寺看做是浪漫主义的象征。金阁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可惜的是,这座美丽的金阁在1950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这一事件立刻引发了无数猜测,一位著名作家在小说里虚构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起火原因纵火者因为爱上了金阁的美丽才放火烧掉了它一一既然不能拥有,就让别人也无法得到。金阁等建于1394年,是足利义满将军退位后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也生于1394年,而且他的父亲后小松天皇也曾来过这里。京都常见的庭院风格有好几种,不同年代流行不同的风格,有时设计师也会将不同年代的风格混合在一起。金阁寺的庭院多山水和青苔,多湖水,湖中央有小岛,岛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构思来源于中国神话,湖水代表大海,岛则象征着蓬莱,这是日本最传统的一种庭院风格。15世纪以前,从皇家庭院到较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设计的。除了金阁,庭院内的另一个看点是地上的青苔。金阁寺的庭院以及过道两旁都有专门的一块园地用来种树,树与树之间的间隔很大,因为过密的树丛会使庭院显得拥挤,破坏整体
第 1 章 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1) 一休大师与盲女的故事,日本 一休和尚是日本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禅宗大师,姑且不论他在禅学上有多高的成就,仅 仅是他的出身和经历就足以让他闻名于世。一休的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母亲来自间接统治日 本数百年的藤原家族。这样的出身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不过一休却从未被当成皇 亲国戚——他是藤原家族和幕府将军之间斗争的牺牲品。足利义满将军为了让天皇远离藤原 家族,把年幼的一休和他的母亲赶出宫门,并把一休送到安国寺出家以绝其后。 长大之后的一休进入大德寺学习禅学,传说一天他正在冥想,忽然听到了乌鸦的叫声, 从此他便开悟了。此后,一休一边不断地批评宗派中的现行制度,一边频繁出入风月场所, 晚年还和盲人歌女森相爱,并照顾她的生活。八十岁高龄的时候,一休奉天皇诏书当上大德 寺住持,并于虚岁八十八岁那年圆寂。由于日本和尚在明治维新后才被允许可以结婚,且禅 宗临济派戒律较严格,所以一休没有留下子嗣。 一休出身皇族,年少时聪慧过人,壮年时流连风月,晚年堕入爱河后竟然还能够担任大 德寺住持。他是禅宗的革新派,也是禅宗的反叛者,他才华过人,对文学和艺术都有一定的 研究。一休的一生足可以写 n 篇小说,编 n 个剧本,拍 n 部电影了。我在日本参观的三座 寺庙都和一休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德寺是他的居住地,附近的金阁寺是足利义满生前的官 邸,而南禅寺是一休所属禅宗临济派的总部。 金阁寺在京都的西北方,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公园的南门。京都和北京一样,街道笔 直,城市布局整齐有序,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上还用大大的繁体字写着站名,所以即便您完全 不懂日文也可以在京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门票是一张金阁寺 的符,这样的设计相当有趣而且方便了访客——您再也不用浪费时间专门去另求一张了。 访问金阁寺的人很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两个人徘徊在你的前后或左右。虽然人 与人之间能够保持几米的距离,但我仍然觉得这里是京都各个景点中最“拥挤”的一处。在 京都的其他寺院里,往往几分钟也见不到一个人影,由此可见金阁寺是多么的吸引人。能够 吸引游客,主要还是因为那些金光闪闪的宣传画。站在水边,美丽的金阁倒映在水中,它的 倒影清晰真切,一时间,你可能会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金阁。 金阁三面环水,水上有小岛数座,岛上是精心剪裁过的树木。整座建筑被分为三层,第 一层是神社,第二层是寺庙,第三层是简朴的禅宗庙堂。有些人说金阁寺是根据佛经里的极 乐世界建成的,象征着足利义满将军的权力神授,也有人把金阁寺看做是浪漫主义的象征。 金阁寺是如此之美,以至于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可惜的是,这座美丽的金阁在 1950 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这一事件立刻引发了无数猜测,一位著名作家在小说里虚构 了一个非常浪漫的起火原因:纵火者因为爱上了金阁的美丽才放火烧掉了它——既然不能拥 有,就让别人也无法得到。 金阁寺建于 1394 年,是足利义满将军退位后的官邸。有趣的是,一休小和尚恰好也生 于 1394 年,而且他的父亲后小松天皇也曾来过这里。京都常见的庭院风格有好几种,不同 年代流行不同的风格,有时设计师也会将不同年代的风格混合在一起。金阁寺的庭院多山水 和青苔,多湖水,湖中央有小岛,岛上有一米多高的微型佛塔。其构思来源于中国神话,湖 水代表大海,岛则象征着蓬莱,这是日本最传统的一种庭院风格。15 世纪以前,从皇家庭 院到较为富裕的平民庭院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设计的。 除了金阁,庭院内的另一个看点是地上的青苔。金阁寺的庭院以及过道两旁都有专门的 一块园地用来种树,树与树之间的间隔很大,因为过密的树丛会使庭院显得拥挤,破坏整体

美感。为了填补这个空间,设计者就会在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上铺满青苔。因为青苔和地面都不平整,所以青苔的颜色也显得深浅不一,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珊瑚礁附近深浅不一的海面。阳光照过来时,树影横斜,青苔的颜色会显得更加丰富。青苔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之一虽然以青苔为主的庭院不多,但几乎所有庭院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青苔,即便是枯山水也不例外。流连在金阁寺的庭院中,我一直在想,小一休是否真的像动画片里演的那样,能够常常在金阁寺见到足利义满将军呢?金阁寺的东北方便是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一休大师晚年当住持的寺庙。这是一个庞大的寺庙群,内部仅寺庙就有二十四间,院落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里是欣赏禅宗枯山水的好地方。虽然日本的庭院文化最初是从中国学习来的,但枯山水却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禅宗传入日本后深受武士们的喜爱,受其影响,足利幕府酷爱趣味枯淡的北宗画,而枯山水就是以北宗画雄浑苍劲的特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设计者用白砂来表现水,用青石代替岛,以不动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事物。虽然青石白砂均不可以移动,但观察者的角度却是可以变动的,庭院内的光影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白砂上的纹路也可以借助人力发生变化。乍一看枯山水了无生趣,但仔细观察起来,其表现力往往超过了真正的山水。因为白砂和青石是朴素抽象的,能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大约从14世纪起,枯山水便开始成为日本庭院文化的主流。我个人觉得日本人的这个创造是跨越时代的,它有着明显的抽象艺术特征,而且比西方的抽象艺术更加精妙。要想欣赏日本的庭院文化,我建议您最好不要一次看太多间庭院。这就好像品茶或喝酒,虽然都是好茶好酒,但如果你一种来一小口,一次喝七八种,恐怕很难品尝出什么名堂。最好还是一次喝一种,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回味,才能了解其中的韵味。如果有时间,可以在清晨或者黄昏去某一间庭院坐坐,体会一下日本庭院文化的精妙之处。坐在走廊的木板上,背靠着未经过抛光的木头柱子,看日出日落,看院内光影变化无常,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这时候那些貌似无趣的枯山水会慢慢在脑海中生动起来,整个人似已与庭院内平静祥和的气氛融为一体。说到喝茶,最佳地点应该是南禅寺,这里的茶室曾经专供天皇使用,后来这里又成为了日本佛教的最高权力中心。如今这里是高档茶室,因为入场费太过昂贵,所以本地人一般不会进去喝茶。我以前因为好奇去过一次,几十平方米的茶室内只有四个人,果然是高消费的地方。如果您喜欢清静,来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茶道,即烹茶、饮茶的程式和技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保持着“诞生”时的原貌。日本茶和中国茶不一样,它是用绿茶粉(抹茶)冲泡出来的,沏出来的茶水上会漂浮着一层绿色的泡沫,蛋然味道很苦,但其中的咖啡因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喜欢莫想的禅宗最爱它。茶室内的布置一般都相当朴素,没有过多修饰,只有简单的几张字画,几瓶插花。日本人为何会喜欢插花这种非自然的艺术呢?那是因为他们相信经过人工修的自然才是最美的,所以掺杂了很多人工成分的插花、枯山水在日本都相当流行,整容在日本能够风行一时,也许和这种审美观点有一定的关系。南禅寺内也有许多枯山水庭院,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埋葬龟山天皇的那个庭院。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景致,泉水如发丝一样从假山上泼洒下来,高耸的树木遮蔽了太阳,带给你如原始森林一般的感觉。这个庭院大抵上表现出了日本庭院的特点:无中生有、以小见大、变化多端、错落有致。北海道:解脱自我的梦想,日本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靠北边的一个,这里四季清爽舒适,予人风柔、雪软、心暖的感觉,它能够带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试想一下,喝一杯新鲜的北海道牛奶,一边在
美感。为了填补这个空间,设计者就会在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上铺满青苔。因为青苔和地面都 不平整,所以青苔的颜色也显得深浅不一,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珊瑚礁附近深浅不一的海面。 阳光照过来时,树影横斜,青苔的颜色会显得更加丰富。青苔是日本庭院的重要元素之一, 虽然以青苔为主的庭院不多,但几乎所有庭院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青苔,即便是枯山水也不 例外。 流连在金阁寺的庭院中,我一直在想,小一休是否真的像动画片里演的那样,能够常常 在金阁寺见到足利义满将军呢? 金阁寺的东北方便是著名的大德寺,也就是一休大师晚年当住持的寺庙。这是一个庞大 的寺庙群,内部仅寺庙就有二十四间,院落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里是欣赏禅宗枯山水的好 地方。虽然日本的庭院文化最初是从中国学习来的,但枯山水却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禅宗传 入日本后深受武士们的喜爱,受其影响,足利幕府酷爱趣味枯淡的北宗画,而枯山水就是以 北宗画雄浑苍劲的特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设计者用白砂来表现水,用青石代替岛,以不动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事物。虽然青石白 砂均不可以移动,但观察者的角度却是可以变动的,庭院内的光影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白砂 上的纹路也可以借助人力发生变化。乍一看枯山水了无生趣,但仔细观察起来,其表现力往 往超过了真正的山水。因为白砂和青石是朴素抽象的,能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大约从 14 世纪起,枯山水便开始成为日本庭院文化的主流。我个人觉得日本人的这个创造是跨越时代 的,它有着明显的抽象艺术特征,而且比西方的抽象艺术更加精妙。 要想欣赏日本的庭院文化,我建议您最好不要一次看太多间庭院。这就好像品茶或喝酒, 虽然都是好茶好酒,但如果你一种来一小口,一次喝七八种,恐怕很难品尝出什么名堂。最 好还是一次喝一种,细细地品尝,慢慢地回味,才能了解其中的韵味。如果有时间,可以在 清晨或者黄昏去某一间庭院坐坐,体会一下日本庭院文化的精妙之处。坐在走廊的木板上, 背靠着未经过抛光的木头柱子,看日出日落,看院内光影变化无常,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 这时候那些貌似无趣的枯山水会慢慢在脑海中生动起来,整个人似已与庭院内平静祥和的气 氛融为一体。 说到喝茶,最佳地点应该是南禅寺,这里的茶室曾经专供天皇使用,后来这里又成为了 日本佛教的最高权力中心。如今这里是高档茶室,因为入场费太过昂贵,所以本地人一般不 会进去喝茶。我以前因为好奇去过一次,几十平方米的茶室内只有四个人,果然是高消费的 地方。如果您喜欢清静,来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茶道,即烹茶、饮茶的程式和技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至今仍保持着“诞生”时的原 貌。日本茶和中国茶不一样,它是用绿茶粉(抹茶)冲泡出来的,沏出来的茶水上会漂浮着 一层绿色的泡沫,虽然味道很苦,但其中的咖啡因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喜欢冥想的禅宗最爱 它。 茶室内的布置一般都相当朴素,没有过多修饰,只有简单的几张字画,几瓶插花。日本 人为何会喜欢插花这种非自然的艺术呢?那是因为他们相信经过人工修葺的自然才是最美 的,所以掺杂了很多人工成分的插花、枯山水在日本都相当流行,整容在日本能够风行一时, 也许和这种审美观点有一定的关系。 南禅寺内也有许多枯山水庭院,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埋葬龟山天皇的那个庭院。在 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景致,泉水如发丝一样从假山上泼洒下来,高耸的树 木遮蔽了太阳,带给你如原始森林一般的感觉。这个庭院大抵上表现出了日本庭院的特点: 无中生有、以小见大、变化多端、错落有致。 北海道:解脱自我的梦想,日本 北海道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靠北边的一个,这里四季清爽舒适,予人风柔、雪软、心暖 的感觉,它能够带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试想一下,喝一杯新鲜的北海道牛奶,一边在

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泡热气腾腾的火山温泉,一边享受北海道的蜜瓜冰激凌,最后再品尝一下北海道的美食,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意啊!除了温泉、雪山、原始森林和美食之外北海道还因美丽的花朵闻名于世。在北海道的北部,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鲜花,说是鲜花的海洋也不为过。如果你没有机会去那里,在北海道的路边也能看到许多娇美的花朵。要想到达梦想中的彼岸,总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想去北海道就一定要忍受漫长的车程。如果要深入北海道旷阔的原始森林,或者去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岛(那是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梦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本来我已经决定去最北边的小岛,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这个行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如果你恰好去过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岛,那么大可以告诉别人,你已经去过日本的最北端了。当我背着背包走下火车,第一次踏上北海道那片神奇的土地时,心情真是异常的high,大概是凉爽而新鲜的空气使我精神振奋吧!我在函馆的一家青年旅店住了下来,这家店是一位慈祥的日本老妈妈在经营。除了于净整洁以外,这家旅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来自亲人的温暖。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宾至如归吧!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就关注这个公众号
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中泡热气腾腾的火山温泉,一边享受北海道的蜜瓜冰激凌,最后再品尝 一下北海道的美食,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惬意啊!除了温泉、雪山、原始森林和美食之外, 北海道还因美丽的花朵闻名于世。在北海道的北部,生长着大片大片的鲜花,说是鲜花的海 洋也不为过。如果你没有机会去那里,在北海道的路边也能看到许多娇美的花朵。 要想到达梦想中的彼岸,总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想去北海道就一定要忍受漫长的车程。 如果要深入北海道旷阔的原始森林,或者去北海道最北端的小岛(那是许多日本年轻人的梦 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本来我已经决定去最北边的小岛,但最终还是放弃 了这个计划,这个行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如果你恰好去过北海道最北端的小 岛,那么大可以告诉别人,你已经去过日本的最北端了。 当我背着背包走下火车,第一次踏上北海道那片神奇的土地时,心情真是异常的 high, 大概是凉爽而新鲜的空气使我精神振奋吧!我在函馆的一家青年旅店住了下来,这家店是一 位慈祥的日本老妈妈在经营。除了干净整洁以外,这家旅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能让你感受到一 种来自亲人的温暖。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宾至如归吧!

第2章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2)函馆是北海道最接近本岛的城市,在我看来北海道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就是函馆,在这里你几乎能找到你想在北海道寻找的一切,所以也就不会有来回奔波的辛苦啦!我认为这里是北海道所有城市中风貌最好的一个一一宽阔的街道,高大的西洋式房屋,街道上奔跑着的名车,到处都散发看异域情调,和日本本岛完全不同,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一个欧美国家。尤其是港口附近山坡上的那片老城区,有很多19世纪早期的西洋建筑,仅各种风格的教堂就有好几座。去函馆一定要登函馆山看夜景,那里有全北海道,甚至是全日本最好的夜景,这是由函馆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函馆这座城市建在一个半岛上,半岛的最顶端是函馆山,它的样子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爬上函馆山,回头看看半岛上美丽的灯火,随着半岛的地形由窄变宽一一这个美丽画面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明信片上。函馆山并不高,几百米的样子,我刚爬到半山腰,天已经快黑了,浓密的森林里更是光线微弱,偶尔会有一座神阁或一尊神像出现在我的面前。上山的路大约有6公里,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我终于登顶了。那天,函馆山山顶观夜景的平台上挤满了从台湾、香港来的游客,等到我看完夜景坐缆车下来的时候,缆车通道又被他们塞得水泄不通。为了能看到北海道的夜景,再拥挤也是值得的。火车站和港口之间的那段路上,有很多菜市场、海鲜市场和纪念品商店,出售的都是函馆和北海道的特产。北海道盛产牛奶,所以来到北海道不得不吃的就是北海道巧克力,此外北海道还盛产蜜瓜,所以蜜瓜冰激凌也是你一定要品尝的。我最爱那种装在软包装里的冰激凌,打开盖子后,咬住吸管口,挤压包装袋,甜丝丝、凉冰冰的冰激凌就会流进你的口中。在北海道的便利店里,我还找到了蜜瓜口味的奇巧巧克力。我说的这几样东西要想在北海道以外的地方吃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能买到,价格肯定也翻倍了。不过北海道最有名气的还是海鲜,因为北海道水寒,鱼肉的脂肪比较厚,所以肉质特别肥美。另一个品尝北海道美食的好地方就是札幌。和函馆比起来,札幌要算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了,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大批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也正是因为有足够的日常消费群体支持,才诞生了札幌这座有名的美食城。除了比较集中的大排档以外,最方便最便宜的“食点”就是火车站旁的地下美食城了。它紧邻车站,几千平方米的美食城内都是售卖各种各样北海道小吃和便当的摊位,食客们在这里会有无数种选择,而且每天关门前还有20%~50%的折扣。冲绳:琉球的前生今世,日本在许多日本青年的心中,冲绳是一个蓝色的梦想,他们向往着有一天能生活在这片由上百个岛屿组成的世外桃源里,这就好像中国的年轻人想要去云南或广西阳朔一样。在冲绳的那段日子,我遇到了许多来自日本大城市的年轻人,有些人是来这里度假的,而有一些人则已在这里定居多年。我住的那间旅店的“店小二”妹妹已经在冲绳住了五年了,她来自东京市区的浅草。我问她,她父母对她目前的生活状态有什么看法,英文生疏的小姑娘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回答了我:她把两个拳头放在头的两侧,伸出食指模仿魔鬼的两只角,还吐出舌头作凶恶状。看来在享受潇洒人生的同时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后来我还去过东京,看到那如蚂蚁般忙碌的人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东京小妹妹会如此钟爱冲绳。冲绳最北边的岛屿靠近日本九州,最南边的岛屿靠近中国台湾。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据说大气晴朗的时候,从台湾的宜兰可以看到100公里外的冲绳外岛。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冲绳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周边国家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第 2 章 最精彩的就在家门口,东亚(2) 函馆是北海道最接近本岛的城市,在我看来北海道性价比最高的地方就是函馆,在这里 你几乎能找到你想在北海道寻找的一切,所以也就不会有来回奔波的辛苦啦!我认为这里是 北海道所有城市中风貌最好的一个——宽阔的街道,高大的西洋式房屋,街道上奔跑着的名 车,到处都散发着异域情调,和日本本岛完全不同,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一 个欧美国家。尤其是港口附近山坡上的那片老城区,有很多 19 世纪早期的西洋建筑,仅各 种风格的教堂就有好几座。去函馆一定要登函馆山看夜景,那里有全北海道,甚至是全日本 最好的夜景,这是由函馆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函馆这座城市建在一个半岛上,半岛的 最顶端是函馆山,它的样子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爬上函馆山,回头看看半岛上美丽 的灯火,随着半岛的地形由窄变宽——这个美丽画面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明信片上。函馆山并 不高,几百米的样子,我刚爬到半山腰,天已经快黑了,浓密的森林里更是光线微弱,偶尔 会有一座神阁或一尊神像出现在我的面前。上山的路大约有 6 公里,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 我终于登顶了。那天,函馆山山顶观夜景的平台上挤满了从台湾、香港来的游客,等到我看 完夜景坐缆车下来的时候,缆车通道又被他们塞得水泄不通。为了能看到北海道的夜景,再 拥挤也是值得的。 火车站和港口之间的那段路上,有很多菜市场、海鲜市场和纪念品商店,出售的都是函 馆和北海道的特产。北海道盛产牛奶,所以来到北海道不得不吃的就是北海道巧克力,此外 北海道还盛产蜜瓜,所以蜜瓜冰激凌也是你一定要品尝的。我最爱那种装在软包装里的冰激 凌,打开盖子后,咬住吸管口,挤压包装袋,甜丝丝、凉冰冰的冰激凌就会流进你的口中。 在北海道的便利店里,我还找到了蜜瓜口味的奇巧巧克力。我说的这几样东西要想在北海道 以外的地方吃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能买到,价格肯定也翻倍了。不过北海道最有名 气的还是海鲜,因为北海道水寒,鱼肉的脂肪比较厚,所以肉质特别肥美。 另一个品尝北海道美食的好地方就是札幌。和函馆比起来,札幌要算是一座现代化的大 都市了,这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大批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也正是因为有足够的日常消 费群体支持,才诞生了札幌这座有名的美食城。除了比较集中的大排档以外,最方便最便宜 的“食点”就是火车站旁的地下美食城了。它紧邻车站,几千平方米的美食城内都是售卖各 种各样北海道小吃和便当的摊位,食客们在这里会有无数种选择,而且每天关门前还有 20%~50%的折扣。 冲绳:琉球的前生今世,日本 在许多日本青年的心中,冲绳是一个蓝色的梦想,他们向往着有一天能生活在这片由上 百个岛屿组成的世外桃源里,这就好像中国的年轻人想要去云南或广西阳朔一样。在冲绳的 那段日子,我遇到了许多来自日本大城市的年轻人,有些人是来这里度假的,而有一些人则 已在这里定居多年。 我住的那间旅店的“店小二”妹妹已经在冲绳住了五年了,她来自东京市区的浅草。我 问她,她父母对她目前的生活状态有什么看法,英文生疏的小姑娘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回答了 我:她把两个拳头放在头的两侧,伸出食指模仿魔鬼的两只角,还吐出舌头作凶恶状。看来 在享受潇洒人生的同时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后来我还去过东京,看到那如蚂蚁般忙碌 的人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东京小妹妹会如此钟爱冲绳。 冲绳最北边的岛屿靠近日本九州,最南边的岛屿靠近中国台湾。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 人。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从台湾的宜兰可以看到 100 公里外的冲绳外岛。由于地理和历史 原因,冲绳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地吸收周边国家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

到了近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美国文化也传到了冲绳。这些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成就了今天独树一帜的冲绳文化。这种热情洋溢、色彩斑斓的文化曾一度风靡整个日本,所以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够看到冲绳文化留下的痕迹。冲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服和空手道,我想全世界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样东西。和服在早年间由冲绳传入日本,并成为所有日本女士的最爱。不过如今在冲绳已经很难看到有人再穿和服了。和服在冲绳文化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是坐飞机来到冲绳的,那么当你走下飞机、去提取行李的时候,就能看见机场内那座身着漂亮和服的女性塑像。她戴着大红色的帽子,在兰花的簇拥中,正姿态优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空手道是在一百多年前传入日本的。传说20世纪初期,日本天皇看到琉球的空手道表演,甚是喜爱,于是日本本岛兴起了空手道热。当时最著名的空手道高手叫船越义珍,他把空手道推广到日本本岛,后来又经由日本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说美国大兵在空手道的传播和普及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服和空手道还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服是冲绳本地的服饰,具体的款式设计和材料选择深受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影响,空手道更是吸收了中国武术的精华。在冲绳,空手道被称为唐手,据推测应该是在唐代传入冲绳的。除了这两样东西,冲绳建筑文化中的狮子和石敢当、饮食文化中的猪肉以及音乐文化中的三味线(用蛇皮制作的弦乐器)等,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到冲绳后不久,我就会发现那里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趴着一头或者几头狮子,样子类似于福建、广东一带房顶上的狮子,大多数人家的墙角下还立着一块石敢当。后来我到了日本本岛,发现这种布局已经成为了冲绳的象征。在日本本岛的冲绳纪念品店或冲绳饭店周围狮子的样子千变万化,它们有时候居于屋脊上,有时候跨在飞檐上,有时候也会出现在其他位置,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狮子憨厚可爱的气质。狮子现在已经成为冲绳的形象大使,就像中国的熊猫一样,而且它还被做成了各种卡通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或各类商业场所中。一些商家还把它们做成可爱的纪念品销售,希望能起到驱邪避难、看家护院的作用。石敢当最早起源于中国山东泰山一代,是一块墙角下的长条形石头。如今在泰山,几乎已经看不到石敢当了,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常能见到它。在冲绳,石敢当随处可见几乎每栋房子的房角下都有一个石敢当。一些别具匠心的商家更是把石敢当做成纪念品。石敢当本来是一个石将军,有些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石敢当与冲绳民居文化中的狮子结合在了一起,做成了狮子模样的石敢当。在冲绳首府那霸的商业大街两侧,每家灯红酒绿的饭庄或五光十色的商店墙下都有一块不起眼的石敢当。几于年前的习俗依然生机勃勃地活跃在现如今的摩登社会里,这种古老与现代的融合,也算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样,在冲绳街头的广告中,我还注意到当地人依旧用“金木水火土日月”来表示一个星期的七天,据说这种表达方式在日本本岛和韩国也很流行。大概具备海洋性气候的地方都盛产歌手和艺人,冲绳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日本娱乐界的天后级人物安室奈美惠的家乡就在冲绳。每当夜幕降临,冲绳的国际通大街上就会出现一些年轻的无名歌手驻足演唱,同时还出售他们灌制的唱片。如果外形条件好,就会引来很多人围观欣赏。特别是一些男歌手,经常会受到日本女学生的追捧。冲绳的传统乐器叫三味线,早年由中国传入琉球。如今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依然能听到三味线的声音。那节奏明快的乐声偶尔会透过一扇扇小窗传入你的耳朵里,也传入你的心里。在手工艺品方面,冲绳自古就拥有璀璨的成就。冲绳的天气一年四季都是温暖湿润的所以很适合制作漆器,这项技术自从由中国传来后,便在琉球群岛落地生根,而且还逐渐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漆器,远销日本本岛、中国以及东南亚。同样,中国的纺织技术也被冲
到了近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美国文化也传到了冲绳。这些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相融合,成就了今天独树一帜的冲绳文化。这种热情洋溢、色彩斑斓的文化曾一度风靡整个 日本,所以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都能够看到冲绳文化留下的痕迹。 冲绳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服和空手道,我想全世界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样东 西。和服在早年间由冲绳传入日本,并成为所有日本女士的最爱。不过如今在冲绳已经很难 看到有人再穿和服了。和服在冲绳文化中占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是坐飞机来到冲绳 的,那么当你走下飞机、去提取行李的时候,就能看见机场内那座身着漂亮和服的女性塑像。 她戴着大红色的帽子,在兰花的簇拥中,正姿态优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 空手道是在一百多年前传入日本的。传说 20 世纪初期,日本天皇看到琉球的空手道表 演,甚是喜爱,于是日本本岛兴起了空手道热。当时最著名的空手道高手叫船越义珍,他把 空手道推广到日本本岛,后来又经由日本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说 美国大兵在空手道的传播和普及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和服和空手道还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服是冲绳本地的服饰,具体的款式设计 和材料选择深受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影响,空手道更是吸收了中国武术的精华。在冲绳,空 手道被称为唐手,据推测应该是在唐代传入冲绳的。除了这两样东西,冲绳建筑文化中的狮 子和石敢当、饮食文化中的猪肉以及音乐文化中的三味线(用蛇皮制作的弦乐器)等,都深 受中国文化影响。 到冲绳后不久,我就会发现那里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趴着一头或者几头狮子,样子类似 于福建、广东一带房顶上的狮子,大多数人家的墙角下还立着一块石敢当。后来我到了日本 本岛,发现这种布局已经成为了冲绳的象征。在日本本岛的冲绳纪念品店或冲绳饭店周围, 狮子的样子千变万化,它们有时候居于屋脊上,有时候蹲在飞檐上,有时候也会出现在其他 位置,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狮子憨厚可爱的气质。狮子现在已经成为冲绳的形象大使,就像中 国的熊猫一样,而且它还被做成了各种卡通形象,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或各类商业场所中。 一些商家还把它们做成可爱的纪念品销售,希望能起到驱邪避难、看家护院的作用。 石敢当最早起源于中国山东泰山一代,是一块墙角下的长条形石头。如今在泰山,几乎 已经看不到石敢当了,但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却常能见到它。在冲绳,石敢当随处可见, 几乎每栋房子的房角下都有一个石敢当。一些别具匠心的商家更是把石敢当做成纪念品。石 敢当本来是一个石将军,有些设计师别出心裁地将石敢当与冲绳民居文化中的狮子结合在了 一起,做成了狮子模样的石敢当。 在冲绳首府那霸的商业大街两侧,每家灯红酒绿的饭庄或五光十色的商店墙下都有一块 不起眼的石敢当。几千年前的习俗依然生机勃勃地活跃在现如今的摩登社会里,这种古老与 现代的融合,也算是城市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样,在冲绳街头的广告中,我还注意到当 地人依旧用“金木水火土日月”来表示一个星期的七天,据说这种表达方式在日本本岛和韩 国也很流行。 大概具备海洋性气候的地方都盛产歌手和艺人,冲绳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日本娱乐界的 天后级人物安室奈美惠的家乡就在冲绳。每当夜幕降临,冲绳的国际通大街上就会出现一些 年轻的无名歌手驻足演唱,同时还出售他们灌制的唱片。如果外形条件好,就会引来很多人 围观欣赏。特别是一些男歌手,经常会受到日本女学生的追捧。 冲绳的传统乐器叫三味线,早年由中国传入琉球。如今在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依然能听 到三味线的声音。那节奏明快的乐声偶尔会透过一扇扇小窗传入你的耳朵里,也传入你的心 里。 在手工艺品方面,冲绳自古就拥有璀璨的成就。冲绳的天气一年四季都是温暖湿润的, 所以很适合制作漆器,这项技术自从由中国传来后,便在琉球群岛落地生根,而且还逐渐发 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漆器,远销日本本岛、中国以及东南亚。同样,中国的纺织技术也被冲

绳人学来并制作出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所以,在手工艺品盛行的年代,冲绳的经济相当繁荣。刚才说的是中国文化对古代冲绳文化的影响,而现在的冲绳文化中则带有非常浓重的美国文化烙印。虽然当地人在尽量洗刷美国文化留在本土文化中的种种痕迹,但在商业区,美国人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从我踏上冲绳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美国元素。在旅游业兴盛起来以前,美国驻军是冲绳经济的主要支柱。美国文化主要渗透在冲绳的饮食和商业文化中。在冲绳,改良版的西餐随处可见。国际通商业街两侧立有梦露和诸多美国卡通人物的塑像,它们既是迎合美国消费者的产物,也是冲绳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全世界最冷清的唐人街,韩国许多西方人都喜欢吃中国菜,去中餐馆就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的确,中国菜比欧洲菜肴来得精细好吃,但中餐馆在西方的地位却不是很高。西方人喜欢去中餐馆吃饭仅仅只是因为中国菜便宜。记得一个挪威朋友曾很细心地向我描述过他家乡的中餐馆,并表示自已经常去那里用餐。不过他说这主要是因为那里能让他省下很多钱。但是在亚洲,中餐馆的地位则正好相反,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韩国,中国菜的价格都普遍高于当地美食。韩国仁川有一条“中华街”,它是全韩最大的唐人街。韩国人爱吃中餐,但对于一般的韩国人来说,它却是一项负担很重的高消费。另外,“中华街”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地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吃些简单点的食物。所以,除了中国游客来“中华街”偶尔消费一下,韩国人几乎不会来这里吃东西。这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唐人街。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街上就已经空荡荡的了。漂亮的唐人街牌坊、红色的灯笼和亮晶晶的酒店招牌都无法带来热闹的气氛。我后来也去过很多国家的唐人街,感觉也只有所罗门群岛的唐人街比韩国的安静。据说这里的大部分店铺是由韩国人经营的,所以我觉得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唐人街。早年间有很多中国人出外谋生,所以就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唐人街。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又诞生了很多新的唐人街,从北美到南美,从西欧到东欧,甚至在日本都有大规模的唐人街,但是韩国的唐人街却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唐人街。第3章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1)寻找唐僧笔下的大佛,阿富汗东西文化碰撞出艺术的火花两千多年前,在如今的塔吉克斯坦、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信奉佛教的王朝一一贵霜帝国(kushanempire)。它不仅控制了如今的阿富汗,还控制着现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最兴旺的时候,有几万名来自东西方的僧人在王国的佛教中心巴米扬研习佛法,我国著名僧人玄类法师也曾经在笔记中提到过这里。佛教经由这个王国下属的另一个佛教中心犍陀罗(位于今巴基斯坦首都西部)传入新疆乃至中原地带。虽然阿富汗所有的佛教遗址几乎都被毁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巴基斯坦北部欣赏到这个王国的艺术家们的杰作。贵霜王国的艺术家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多方面文化的营养。他们在雕刻佛像时,以印度佛像为基础,采用了很多西方雕塑手法,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宝,巴基斯坦北部的许多博物馆里都收藏了这种佛像,你会发现本来应该正襟危坐的佛像却侧过
绳人学来并制作出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所以,在手工艺品盛行的年代,冲绳的经济相当繁荣。 刚才说的是中国文化对古代冲绳文化的影响,而现在的冲绳文化中则带有非常浓重的美 国文化烙印。虽然当地人在尽量洗刷美国文化留在本土文化中的种种痕迹,但在商业区,美 国人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从我踏上冲绳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美国元素。 在旅游业兴盛起来以前,美国驻军是冲绳经济的主要支柱。美国文化主要渗透在冲绳的 饮食和商业文化中。在冲绳,改良版的西餐随处可见。国际通商业街两侧立有梦露和诸多美 国卡通人物的塑像,它们既是迎合美国消费者的产物,也是冲绳现代文明的一部分。 全世界最冷清的唐人街,韩国 许多西方人都喜欢吃中国菜,去中餐馆就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的确, 中国菜比欧洲菜肴来得精细好吃,但中餐馆在西方的地位却不是很高。西方人喜欢去中餐馆 吃饭仅仅只是因为中国菜便宜。记得一个挪威朋友曾很细心地向我描述过他家乡的中餐馆, 并表示自己经常去那里用餐。不过他说这主要是因为那里能让他省下很多钱。但是在亚洲, 中餐馆的地位则正好相反,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韩国,中国菜的价格都普遍高于当地美食。 韩国仁川有一条“中华街”,它是全韩最大的唐人街。韩国人爱吃中餐,但对于一般的 韩国人来说,它却是一项负担很重的高消费。另外,“中华街”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地 人更愿意在家门口吃些简单点的食物。所以,除了中国游客来“中华街”偶尔消费一下,韩 国人几乎不会来这里吃东西。这是我见过的最冷清的唐人街。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街上就 已经空荡荡的了。漂亮的唐人街牌坊、红色的灯笼和亮晶晶的酒店招牌都无法带来热闹的气 氛。我后来也去过很多国家的唐人街,感觉也只有所罗门群岛的唐人街比韩国的安静。 据说这里的大部分店铺是由韩国人经营的,所以我觉得它不能算是真正的唐人街。早年 间有很多中国人出外谋生,所以就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唐人街。如今随着中国的崛 起,又诞生了很多新的唐人街,从北美到南美,从西欧到东欧,甚至在日本都有大规模的唐 人街,但是韩国的唐人街却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唐人街。 第 3 章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1) 寻找唐僧笔下的大佛,阿富汗 东西文化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两千多年前,在如今的塔吉克斯坦、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 信奉佛教的王朝——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它不仅控制了如今的阿富汗,还控制着现 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最兴旺的时候,有几万名来自东西方的僧人在王国的佛教中 心巴米扬研习佛法,我国著名僧人玄奘法师也曾经在笔记中提到过这里。佛教经由这个王国 下属的另一个佛教中心犍陀罗(位于今巴基斯坦首都西部)传入新疆乃至中原地带。虽然阿 富汗所有的佛教遗址几乎都被毁掉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巴基斯坦北部欣赏到这个王国的 艺术家们的杰作。 贵霜王国的艺术家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多方面文化的营养。他们在雕刻佛像时, 以印度佛像为基础,采用了很多西方雕塑手法,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宝, 巴基斯坦北部的许多博物馆里都收藏了这种佛像,你会发现本来应该正襟危坐的佛像却侧过

身子,摆出希腊雕像式的姿势,有的还目光偏于一侧,仿佛陷入了沉思中。还有一种披着斗篷的雕像也很常见,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就属于这类雕像。跋山涉水一路好风光我这趟阿富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玄笔下的巴米扬大佛。去往巴米扬的路有两条,如果你愿意的话,去时和回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这样才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走近路需要翻过几座雪山,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这条路的地形比较复杂,也许还会遇到很多危险,对司机来说挑战更大,但却能见到很多特殊的景色。若走另外一条路的话,基本不用翻山,天部分路段只是在河谷地区周旋,路况要相对好一些,全程大概需要十小时。虽然沿途风景不如第一条路,但是这条路靠近河谷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我还在这条路上看到过一辆装甲车、两台高射机枪以及三门迫击炮。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武器残骸,那么可以去萨朗山口,那里是通往北方诸省的必经之路,曾经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武器残骸随处可见。进山后,我的行车速度降到了每小时20公里,周围是一片冰雪世界,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小河里结着冰,天地间一片银白。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开车门看车轮子上的螺丝有没有松动。这倒是给了我一个欣赏风景的好机会。这一路的风景可谓是阿富汗山区风景的浓缩,将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遇到了各种地形,翻雪山、穿峡谷、跨河流、绕石林颠簸的长途旅行一点也不寂寞,周围风景变化之快、之大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有趣的是,天气情况越是恶劣,修路的人就越是多。他们清除积雪,希望以此换来过路司机的一点小费,通常老人和中年人都能得到几十美分的小费,如果他们不满意,车上的乘客还会送上儿根烟。要是年轻的晚辈就惨了,特别是那些十儿岁的孩子,根本得不到什么小费。我们的车陷在了冰泥里,有两个小孩主动过来帮我们推车,结果只得到了10美分,这还是司机顺手丢出窗外的。一路上的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国家公园的游览车里,外面的一切人物、动物、风景都是一那么新奇。先说说风景吧,阿富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山,这些山的地形也很复杂,满是良田的河谷地区,落差极大的峡谷地带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你曾见过或曾想过的山区地貌。沿途还能看到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古堡。阿富汗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它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山间的平原河谷为当地人提供了足够的食物。除了城堡,路上能看到的建筑物就只剩下民居和清真寺了。色彩斑斓的阿富汗少数民族巴米扬是阿富汗少数民族最密集的省份,这里有大量蒙古骑兵的后裔。阿富汗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身着彩色服装,坐在车上,看着单色调的山,一座接着一座。身着彩色服装的少数民族居民时而闪现出来,有的在路边,有的在山冈上,有的在土房顶上,给我带来一些小惊喜。小毛驴和五彩的帽子,让我想起了阿凡提。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喜欢住在山坡上,也许是因为这样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和当地人在一起去往巴米扬的班车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发车,于是我只好一大早搭计程车赶去车站。那可能是我三十年来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早上,我坐在车里,把一切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两条长裤套在一起,三件短袖,一件冲锋衣,还有手套……·可这还是不够,冻得我直打哆嗪。卡车司机用天然气点火往车窗上喷,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冻了。好在半小时后,路边就出现了卖茶和早点的铺子,通常这样的铺子也是汽车旅店一一白天是餐馆,所有人都坐在炕上吃;晚上是旅店,所有人躺在炕上睡。早上五点左右,当地人会纷纷起床作祷告一一每个人拿出一块小手绢,里面包着一块刻有经文的小石板,每次磕头的时候,头就顶着这个小石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平民,但是他们仍然能虔诚地祷告,这种精神一直深深震撼着我。火升起来了,水烧开了,锅架起来了,终于有热东西喝了。已经冻坏了的人们赶忙过去
身子,摆出希腊雕像式的姿势,有的还目光偏于一侧,仿佛陷入了沉思中。还有一种披着斗 篷的雕像也很常见,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就属于这类雕像。 跋山涉水一路好风光 我这趟阿富汗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去寻找玄奘笔下的巴米扬大佛。去往巴米扬的路有两 条,如果你愿意的话,去时和回来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这样才能够看到更多的风景。走近 路需要翻过几座雪山,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这条路的地形比较复杂,也许还会遇到很多危 险,对司机来说挑战更大,但却能见到很多特殊的景色。若走另外一条路的话,基本不用翻 山,大部分路段只是在河谷地区周旋,路况要相对好一些,全程大概需要十小时。虽然沿途 风景不如第一条路,但是这条路靠近河谷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我还在这条路上看到 过一辆装甲车、两台高射机枪以及三门迫击炮。如果你想看到更多的武器残骸,那么可以去 萨朗山口,那里是通往北方诸省的必经之路,曾经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武器残骸随处可见。 进山后,我的行车速度降到了每小时 20 公里,周围是一片冰雪世界,山上覆盖着厚厚 的雪,小河里结着冰,天地间一片银白。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开车门看车轮子上的螺丝有 没有松动。这倒是给了我一个欣赏风景的好机会。这一路的风景可谓是阿富汗山区风景的浓 缩,将近十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遇到了各种地形,翻雪山、穿峡谷、跨河流、绕石林.颠 簸的长途旅行一点也不寂寞,周围风景变化之快、之大简直让我大开眼界。 有趣的是,天气情况越是恶劣,修路的人就越是多。他们清除积雪,希望以此换来过路 司机的一点小费,通常老人和中年人都能得到几十美分的小费,如果他们不满意,车上的乘 客还会送上几根烟。要是年轻的晚辈就惨了,特别是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根本得不到什么小 费。我们的车陷在了冰泥里,有两个小孩主动过来帮我们推车,结果只得到了 10 美分,这 还是司机顺手丢出窗外的。 一路上的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国家公园的游览车里,外面的一切人物、动物、风景都是 那么新奇。先说说风景吧,阿富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山,这些山的地形也很复杂,满是良田 的河谷地区,落差极大的峡谷地带.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你曾见过或曾想过的山区地貌。 沿途还能看到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古堡。阿富汗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 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它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山间的平原河谷为当地人提供 了足够的食物。除了城堡,路上能看到的建筑物就只剩下民居和清真寺了。 色彩斑斓的阿富汗少数民族 巴米扬是阿富汗少数民族最密集的省份,这里有大量蒙古骑兵的后裔。阿富汗的少数民 族大部分都身着彩色服装,坐在车上,看着单色调的山,一座接着一座。身着彩色服装的少 数民族居民时而闪现出来,有的在路边,有的在山冈上,有的在土房顶上,给我带来一些小 惊喜。小毛驴和五彩的帽子,让我想起了阿凡提。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喜欢住 在山坡上,也许是因为这样能享受到更多的阳光? 和当地人在一起 去往巴米扬的班车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发车,于是我只好一大早搭计程车赶去车站。那 可能是我三十年来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早上,我坐在车里,把一切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两 条长裤套在一起,三件短袖,一件冲锋衣,还有手套.可这还是不够,冻得我直打哆嗦。 卡车司机用天然气点火往车窗上喷,也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解冻了。好在半小时后,路边就 出现了卖茶和早点的铺子,通常这样的铺子也是汽车旅店——白天是餐馆,所有人都坐在炕 上吃;晚上是旅店,所有人躺在炕上睡。早上五点左右,当地人会纷纷起床作祷告——每个 人拿出一块小手绢,里面包着一块刻有经文的小石板,每次磕头的时候,头就顶着这个小石 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平民,但是他们仍然能虔诚地祷告,这种精神一直 深深震撼着我。 火升起来了,水烧开了,锅架起来了,终于有热东西喝了。已经冻坏了的人们赶忙过去

喝茶。当地人早上喝的茶和白天或晚上喝的不同,他们会先放两勺糖在杯子里,然后放入一个生鸡蛋,最后加入一大勺热腾腾的牛奶,对于又冷又饿的人来说,这个东西一下肚,马上就能增加几分精神。白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们喝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茶,茶叶放在茶壶中,冲入开水就可以了。九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一个小店前一一终于能吃早饭了。当地人十分热情,主动带着我到处拍照,还带我去看了他们制作面包的作坊。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古人在巴米扬的岩壁上开凿了一片石窟,大大小小足有好几百个。其中最大的两个石窟中各有一座大佛。由于当地人陆续改信伊斯兰教,这些佛像便慢慢地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帝王的塑像。蒙古人并没有对佛像加以破坏,但是后人就没有他们这么客气了。几百年来,佛像遭到了大规模的毁坏,塔利班更是把大佛炸得粉身碎骨。巴米扬大佛是阿富汗仅有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个是一座一千多年前的穆斯林塔。人们常说巴米扬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已经失去的两尊一千多年前的巨佛以及与其同时期的壁画和雕像。如今我只能顺着两千年前人工开凿的旋转楼梯爬到大佛的顶部,跳望远方的雪山了。石遗址中所有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被毁掉了,大佛、壁画和雕塑都已经面目全非,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在战争中,艺术品总会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明的传播史也是人类文明自我毁坏的历史,只要现代文明不断地进步,那么就必定会有一些东西随之消失。我在阿富汗,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灰色乱世,真心希望战争不要再降临到阿富汗希望在阿富汗的尘土中挣扎生存的人民能够得到稳定的生活。体验伊朗的悠闲与浪漫,伊朗伊朗城市远比我想象的要舒适、悠闲,特别是在设拉子(shiraz),这里是伊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不但污染情况不严重,而且四季温暖如春。伊朗的本地食物虽然不能和东亚美食相提并论,但也还算有自己的特色。不少旅行者都觉得设拉子比伊斯法罕更有魅力,这样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尽管伊斯法罕早已名声在外一—在拥有大量古建筑的同时还能成为著名的时尚之都一但在那里你看不到最普通、最平民的伊朗生活。尽管大部分游客更喜欢伊斯法罕,觉得那里更美,但如果要找原汁原味的伊朗餐厅、伊朗生活,还是要去设拉子,那里的生活要比伊朗的其他地方精彩得多。设拉子很像中国的昆明,一年四季都是不冷不热的。这里是比萨饼以及伊朗古代、近代文学的故乡。据统计,这座城市里至少有一百种比萨,而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作家的数目更是远远多过比萨的种类。设拉子是古波斯文明灿烂繁衍的地方,距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古代波斯帝国废弃的宫殿,波斯泼里斯。附近还有一个叫苏撒(shush)的地方,它是波斯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据《圣经》描述,在耶稣出世时曾有三个圣人出现过,这三位圣人就来自苏撒,可见当时这一带文明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波斯帝国最后毁在了亚历山大王的铁蹄下,虽然他可以搬走所有的宝物,却挪不动这里巨大的石柱,因此波斯泼里斯被保存了下来。这里是了解波斯建筑最好的地方之一。伊朗人种主要是亚利安人的后代,他们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目前伊朗全国有超过40%的人都是这个人种的后代。伊朗人以此为荣,因为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阿拉伯人的历史依据。设拉子的市中心有座城堡,这里曾经短暂地取代过伊斯法罕,成为伊朗全国的统治中心。其中最大的看点是城堡倾斜的一角,据说那些拯救过比萨斜塔的工程师对此也束手无策。城堡附近是步行街和小广场,很多孩子会在这里嬉戏。我觉得伊朗人要比巴基斯坦人友好,如果你在伊朗街头碰到小孩,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有些时候,那些裹着头巾的年轻女性也会和你打招呼,这在巴基斯坦是不常见的
喝茶。当地人早上喝的茶和白天或晚上喝的不同,他们会先放两勺糖在杯子里,然后放入一 个生鸡蛋,最后加入一大勺热腾腾的牛奶,对于又冷又饿的人来说,这个东西一下肚,马上 就能增加几分精神。白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们喝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茶,茶叶放在茶壶中,冲 入开水就可以了。 九点多的时候,车停在了一个小店前——终于能吃早饭了。当地人十分热情,主动带着 我到处拍照,还带我去看了他们制作面包的作坊。 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 古人在巴米扬的岩壁上开凿了一片石窟,大大小小足有好几百个。其中最大的两个石窟 中各有一座大佛。由于当地人陆续改信伊斯兰教,这些佛像便慢慢地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帝 王的塑像。蒙古人并没有对佛像加以破坏,但是后人就没有他们这么客气了。几百年来,佛 像遭到了大规模的毁坏,塔利班更是把大佛炸得粉身碎骨。巴米扬大佛是阿富汗仅有的两个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个是一座一千多年前的穆斯林塔。人们常说巴米扬最吸引人的就是 它已经失去的两尊一千多年前的巨佛以及与其同时期的壁画和雕像。 如今我只能顺着两千年前人工开凿的旋转楼梯爬到大佛的顶部,眺望远方的雪山了。石 窟遗址中所有有艺术价值的东西都被毁掉了,大佛、壁画和雕塑都已经面目全非,能够完整 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 在战争中,艺术品总会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明的传播史, 也是人类文明自我毁坏的历史,只要现代文明不断地进步,那么就必定会有一些东西随之消 失。我在阿富汗,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情的灰色乱世,真心希望战争不要再降临到阿富汗, 希望在阿富汗的尘土中挣扎生存的人民能够得到稳定的生活。 体验伊朗的悠闲与浪漫,伊朗 伊朗城市远比我想象的要舒适、悠闲,特别是在设拉子(shiraz),这里是伊朗最适合居 住的城市之一,不但污染情况不严重,而且四季温暖如春。伊朗的本地食物虽然不能和东亚 美食相提并论,但也还算有自己的特色。 不少旅行者都觉得设拉子比伊斯法罕更有魅力,这样的看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尽管伊 斯法罕早已名声在外——在拥有大量古建筑的同时还能成为著名的时尚之都——但在那里 你看不到最普通、最平民的伊朗生活。尽管大部分游客更喜欢伊斯法罕,觉得那里更美,但 如果要找原汁原味的伊朗餐厅、伊朗生活,还是要去设拉子,那里的生活要比伊朗的其他地 方精彩得多。 设拉子很像中国的昆明,一年四季都是不冷不热的。这里是比萨饼以及伊朗古代、近代 文学的故乡。据统计,这座城市里至少有一百种比萨,而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作家的数目更 是远远多过比萨的种类。设拉子是古波斯文明灿烂繁衍的地方,距离市中心不远的地方,就 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波斯帝国废弃的宫殿,波斯泼里斯。附近还有一个叫苏撒 (shush)的地方,它是波斯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据《圣经》描述,在耶稣出世时曾有三个 圣人出现过,这三位圣人就来自苏撒,可见当时这一带文明的影响力确实很大。波斯帝国最 后毁在了亚历山大王的铁蹄下,虽然他可以搬走所有的宝物,却挪不动这里巨大的石柱,因 此波斯泼里斯被保存了下来。这里是了解波斯建筑最好的地方之一。 伊朗人种主要是亚利安人的后代,他们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目前伊朗全国有超过 40%的 人都是这个人种的后代。伊朗人以此为荣,因为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阿拉伯人的历史依据。 设拉子的市中心有座城堡,这里曾经短暂地取代过伊斯法罕,成为伊朗全国的统治中心。 其中最大的看点是城堡倾斜的一角,据说那些拯救过比萨斜塔的工程师对此也束手无策。城 堡附近是步行街和小广场,很多孩子会在这里嬉戏。我觉得伊朗人要比巴基斯坦人友好,如 果你在伊朗街头碰到小孩,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有些时候,那些裹着头巾的年轻女性也 会和你打招呼,这在巴基斯坦是不常见的

在中亚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消费会比较便宜,住宿费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差不多但在饮食方面则略贵一些。最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的食物,找遍街头大大小小的饭馆,最后发现只能找到两种东西一一烤肉串和比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饮食也以这类食物为主,所以在中亚附近旅行很容易倒胃口。到达设拉子后,我马上坐计程车来到了之前预订的一家旅店,这种5美元一个单间的旅店在那一带很容易找。我住的这家店叫,它的对面还有一家旅店,看店的伙计英文不太好,连《孤独星球》的英文都给了特别注释,可见他之前一定制造了不少麻烦。虽然的价格稍微贵那么一点点,但最起码房间要舒服很多,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很高,暖气、热水都是一十四小时供应的,院子里还有停车位。我和捷克朋友深刻体验了一把伊朗的普通人生活:每顿饭我们都去不同的餐厅用餐,然后去不同的茶餐厅。我们一起去过一家非常有情调的餐厅,这家餐厅不太好找,因为它建在深巷中一个废弃了的清真寺里,周围既没有停车场,也没有小贩。整座建筑的外墙壁都贴满了黄色的砖,和四周的其他房屋毫无分别。我记得饭店的名字叫hammam一evakil。餐厅并不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看起来倒更像是澡堂或供高级人物进餐的地方,大厅中间有喷泉顶上有天井,地上铺了地毯,餐厅内还有伊朗传统座椅以及乐队伴唱,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相当有特色。那天下午我们一直在附近的清真寺和集市里游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伊朗的城市交通。当地人开的都是很旧的车子,而且开车的时候从不看后视镜,马路上也没有红绿灯,司机们可以随意变换车道。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不曾发生太多车祸,看来果然是适者生存。据捷克人说,这里的交通状况远比北部城市好很多。那晚我和捷克朋友一起去茶餐厅喝茶,起初我以为这里只是喝茶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来这里的人不但要喝茶,还要抽烟、聊天。我们之所以选择towhidteahouse,主要是因为《孤独星球》对它有这样一段评语“thistiny,unpretentiousplaceisyourclassicworkers’pub(这个小地方是典型的下层工人俱乐部。)”我和捷克朋友要的就是这种气氛。到了那里一看,果然,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居然挤了二十多个大男人,大部分都是于体力活的,还有一部分是街头的小混混。店内的墙壁上、屋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烟壶、烟枪还有装饰品我非常喜欢这种“原始感”。第二天早上,我随意漫步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远远就看到一座外壁贴满了玻璃的清真寺,本来没想进去看,但是走到近处却被清真寺的门吸引住了。那是一扇低矮的、非常古老的木门,看起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真寺的院子里立满了信徒的墓碑,管理员提醒我不要拍照,我答应着走了进去。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贴满了五彩玻璃的世界,让我感觉好像走进了大国。当时我就被震撼了,这种感觉在我的旅行生涯中仅有过三次,前两次分别是在吴哥窟和布达拉宫。我去过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只在伊朗的设拉子才看到这种内部贴满五彩玻璃的清真寺,而设拉子的这座清真寺也是伊朗唯一一座内部经过特别装饰的清真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我简直不想离开了,于是便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寺庙里的人正在用早餐,他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吃,一个小男孩为我端来了一个银色的大托盘,盘子里有饼和绿色的浆料。我给了小男孩一个玻璃弹子以示感谢,他单手按在胸前,低头向我致意。离开清真寺后,我继续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行走,脚下发出嘎岐嘎岐的声音,很好听。路上还看到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心形喷泉。诗人hafez的坟墓就在小路的尽头,他在伊朗的地位就像庄子、孟子在中国的地位。也许正是因为伊朗拥有了诗人、红酒以及香甜的水烟等元素,这个国家才显得如此的休闲与浪漫。去迪拜淘金,阿联酋
在中亚国家,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消费会比较便宜,住宿费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差不多, 但在饮食方面则略贵一些。最让人头疼的是当地的食物,找遍街头大大小小的饭馆,最后发 现只能找到两种东西——烤肉串和比萨。土耳其和叙利亚的饮食也以这类食物为主,所以在 中亚附近旅行很容易倒胃口。 到达设拉子后,我马上坐计程车来到了之前预订的一家旅店,这种 5 美元一个单间的旅 店在那一带很容易找。我住的这家店叫,它的对面还有一家旅店,看店的伙计英文不太好, 连《孤独星球》的英文都给了特别注释,可见他之前一定制造了不少麻烦。虽然的价格稍微 贵那么一点点,但最起码房间要舒服很多,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很高,暖气、热水都是二 十四小时供应的,院子里还有停车位。 我和捷克朋友深刻体验了一把伊朗的普通人生活:每顿饭我们都去不同的餐厅用餐,然 后去不同的茶餐厅。我们一起去过一家非常有情调的餐厅,这家餐厅不太好找,因为它建在 深巷中一个废弃了的清真寺里,周围既没有停车场,也没有小贩。整座建筑的外墙壁都贴满 了黄色的砖,和四周的其他房屋毫无分别。我记得饭店的名字叫 hammam—e vakil。餐厅并 不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看起来倒更像是澡堂或供高级人物进餐的地方,大厅中间有喷泉, 顶上有天井,地上铺了地毯,餐厅内还有伊朗传统座椅以及乐队伴唱,这里的一切都显得相 当有特色。 那天下午我们一直在附近的清真寺和集市里游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伊朗的城市交通。 当地人开的都是很旧的车子,而且开车的时候从不看后视镜,马路上也没有红绿灯,司机们 可以随意变换车道。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不曾发生太多车祸,看来果然是适者生存。据捷克人 说,这里的交通状况远比北部城市好很多。 那晚我和捷克朋友一起去茶餐厅喝茶,起初我以为这里只是喝茶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来 这里的人不但要喝茶,还要抽烟、聊天。我们之所以选择 towhid teahouse,主要是因为《孤 独星球》对它有这样一段评语“this tiny, unpretentious place is your classic workers’pub. (这个小地方是典型的下层工人俱乐部。)”我和捷克朋友要的就是这种气氛。到了那里一 看,果然,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居然挤了二十多个大男人,大部分都是干体力活的,还 有一部分是街头的小混混。店内的墙壁上、屋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烟壶、烟枪还有装饰品, 我非常喜欢这种“原始感”。 第二天早上,我随意漫步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远远就看到一座外壁贴满了玻璃的清真 寺,本来没想进去看,但是走到近处却被清真寺的门吸引住了。那是一扇低矮的、非常古老 的木门,看起来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真寺的院子里立满了信徒的墓碑,管理员提醒我 不要拍照,我答应着走了进去。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贴满了五彩玻璃的世界,让我感 觉好像走进了天国。当时我就被震撼了,这种感觉在我的旅行生涯中仅有过三次,前两次分 别是在吴哥窟和布达拉宫。我去过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只在伊朗的设拉子才看到这种 内部贴满五彩玻璃的清真寺,而设拉子的这座清真寺也是伊朗唯一一座内部经过特别装饰的 清真寺。 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象,我简直不想离开了,于是便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看着眼 前的一切。寺庙里的人正在用早餐,他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吃,一个小男孩为我端来了一 个银色的大托盘,盘子里有饼和绿色的浆料。我给了小男孩一个玻璃弹子以示感谢,他单手 按在胸前,低头向我致意。 离开清真寺后,我继续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行走,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很好听。 路上还看到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心形喷泉。诗人 hafez 的坟墓就在小路的尽头,他在伊朗的地 位就像庄子、孟子在中国的地位。也许正是因为伊朗拥有了诗人、红酒以及香甜的水烟等元 素,这个国家才显得如此的休闲与浪漫。 去迪拜淘金,阿联酋

迪拜是七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第二大酋长国,同时也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迪拜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总的来说,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30摄氏度之间,夏天气温最高可达48摄氏度。迪拜这个名字在十年前几乎无人知晓,经过了几年挥金如土地疯狂建设,外加排山倒海的宣传攻势,如今大家都知道,迪拜是沙漠中的一座“金矿”,更是巨大的贸易中心和港口。据说生活在迪拜的外国人占城市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分别来自一百八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如今在迪拜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戴头巾的本地人了,它和南非、澳大利亚这样的多元化社会已经越来越接近。迪拜的中国侨民人数也相当多,大部分都在当地从事小生意或者是服务行业还有少数是迪拜企业聘请的业界精英。另外,在迪拜也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第4章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2)我在迪拜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当地机场换登机牌的地勤人员是中国人,大厅里拿着对讲机的服务人员也是中国人,免税店里的店员还是中国人。我刚开始还没太注意张口就用英文问路,结果人家直接用中文回答我。在机场的餐厅里,我还认识了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小妹妹,她是来阿联酉打工的,同时也希望能把英文练好。刚开始我们一直用英文交流,她的口语很不错。我问她在这里工作的薪水能有1000美元吗,她瞪大眼睛,天真地看着我说:“那怎么可能?”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迪拜“淘”到黄金。迪拜企业最著名的特点就是经常疯狂地“引进”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就是跳槽去迪拜工作了,听说迪拜企业给的新水是他原来工资的好几倍。因此在我的印象里迪拜应该是一个超级富有、超级豪华的国家。实际上,在迪拜,能赚到钱的只有那些自己做老板的人,以及那些身为高级白领的中产阶级。所以如果你也想去迪拜淘金,一定要三思而行,谨慎再谨慎。迪拜的确成功吸引了许多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清廉高效的办事特点以及鼓励商业的经济政策。但我发现很多人对迪拜的认识似乎仍然存在着误区。迪拜并不是什么天堂迪拜的规划者利用媒体为自己的国家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可是这里的社会整体水平还真是有待提高。先不说医疗和福利待遇如何,单是这里的交通情况就足够让你感觉混乱了,而且迪拜人的贫富差异相当大。我并不是想否定迪拜的发展模式,但任何一种速成的经济体系都是有缺陷的,这需要决策者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完善它。迪拜国内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欧亚非移民来的,素质参差不齐。移民在这里没有归属感而这里也不会真正接纳他们,这大概是移民城市的通病。迪拜没有外汇管制,市场相当开放。这里的进口税一般在4%左右,而且电信设施水平一流,所以能够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这种经济模式促成了迪拜和中国之间的密切联系一一中国可以向迪拜输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物美价廉的货物,这些都是阿联酉人需要的。迪拜的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一一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国家的老大难问题如今也可以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加以解决。让你心惊胆战的物价,科威特在地图上寻找科威特,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位于波斯湾最里面的小国,同时它也是一个地势低注的滨海国家。小时候上地理课的时候,地理老师曾戏言,别看科威特国土面积不大,可它地势低,海湾的石油都流到它那里去了。虽然这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但科威特的石油产量的确多得惊人。盛产石油的国家的物价都相当高,科威特更是如此,这里的城市生活开销
迪拜是七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第二大酋长国,同时也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每年 10 月至来年 3 月是迪拜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总的来说,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天气温一般在 10 摄氏度~30 摄氏度之间,夏天气温最高可达 48 摄氏度。 迪拜这个名字在十年前几乎无人知晓,经过了几年挥金如土地疯狂建设,外加排山倒海 的宣传攻势,如今大家都知道,迪拜是沙漠中的一座“金矿”,更是巨大的贸易中心和港口。 据说生活在迪拜的外国人占城市总人口的 80%以上,他们分别来自一百八十多个不同的国家。 如今在迪拜已经很少能够看见戴头巾的本地人了,它和南非、澳大利亚这样的多元化社会已 经越来越接近。迪拜的中国侨民人数也相当多,大部分都在当地从事小生意或者是服务行业, 还有少数是迪拜企业聘请的业界精英。另外,在迪拜也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 第 4 章 丝绸之路的另一端,中亚、中东(2) 我在迪拜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当地机场换登机牌的地勤人员是中国人,大厅 里拿着对讲机的服务人员也是中国人,免税店里的店员还是中国人。我刚开始还没太注意, 张口就用英文问路,结果人家直接用中文回答我。在机场的餐厅里,我还认识了一个只有十 八岁的小妹妹,她是来阿联酋打工的,同时也希望能把英文练好。刚开始我们一直用英文交 流,她的口语很不错。我问她在这里工作的薪水能有 1000 美元吗,她瞪大眼睛,天真地看 着我说:“那怎么可能?”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迪拜“淘”到黄金。 迪拜企业最著名的特点就是经常疯狂地“引进”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就 是跳槽去迪拜工作了,听说迪拜企业给的薪水是他原来工资的好几倍。因此在我的印象里, 迪拜应该是一个超级富有、超级豪华的国家。实际上,在迪拜,能赚到钱的只有那些自己做 老板的人,以及那些身为高级白领的中产阶级。所以如果你也想去迪拜淘金,一定要三思而 行,谨慎再谨慎。 迪拜的确成功吸引了许多投资,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政府清廉高效的办事特点以及鼓励商 业的经济政策。但我发现很多人对迪拜的认识似乎仍然存在着误区。迪拜并不是什么天堂, 迪拜的规划者利用媒体为自己的国家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可是这里的社会整体水平还真是有 待提高。先不说医疗和福利待遇如何,单是这里的交通情况就足够让你感觉混乱了,而且迪 拜人的贫富差异相当大。我并不是想否定迪拜的发展模式,但任何一种速成的经济体系都是 有缺陷的,这需要决策者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完善它。 迪拜国内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欧亚非移民来的,素质参差不齐。移民在这里没有归属感, 而这里也不会真正接纳他们,这大概是移民城市的通病。 迪拜没有外汇管制,市场相当开放。这里的进口税一般在 4%左右,而且电信设施水平 一流,所以能够为兴旺发达的金融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这种经济模式促成了迪拜和中国之 间的密切联系——中国可以向迪拜输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物美价廉的货物,这些都是阿联酋 人需要的。迪拜的能源也很充足,即使是自来水——这个昔日困扰阿拉伯国家的老大难问题, 如今也可以用淡化海水的方法加以解决。 让你心惊胆战的物价,科威特 在地图上寻找科威特,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位于波斯湾最里面的小国,同时它也是一个 地势低洼的滨海国家。小时候上地理课的时候,地理老师曾戏言,别看科威特国土面积不大, 可它地势低,海湾的石油都流到它那里去了。虽然这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但科威特的石油产 量的确多得惊人。盛产石油的国家的物价都相当高,科威特更是如此,这里的城市生活开销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驴友必备出游手册——旅游出行防骗攻略.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生需要整理.pdf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项目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项目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二章).docx
-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docx
-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章).pdf
-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doc
-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院《项目评估》课程教学大纲.pdf
-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院《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基础旅游学(第四版)谢彦君.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接待业(主编:马勇).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 Study of new dynamic on tourism.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概论(主编:王敏弦).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概论(第7版,编著:李天元).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 The tourism resource value and its evaluation.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外旅游饭店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旅游学概论》书籍PDF电子版(主编:张立明).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辞典.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旅游史.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的十大分析工具.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杠杆借力营销案例(共99个经典案例).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梦的解析(作者:弗洛尹德).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俄语入门.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公关的效果评估.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魔鬼经济学.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普及版).pdf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成都师范学院:王蔚).doc
- 《旅游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认识旅游——生活中的旅游.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