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 The tourism resource value and its evaluation

谌贻庆甘筱青著旅游资源THETOURISMRESOURCE价值及其评价VALUEANDITSEVALUATION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OCIALSCIENCESACADEMICPRESS(CHINA

THETOURISMRESOURCEVALUEANDITSEVALUATION《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一书从反映“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三大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旅游资源价值由“构序价值”“体验价值”“劳动价值转移”部分构成。在分析旅游资源及开发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序价值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旅游吸引力模型,得出了体验价值的计算公式,论述了劳动价值转移与利益稀缺的表现形式,并在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对旅游承载力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出版社官方微信www.ssap.com.cn定价:79.00元

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THETOURISMRESOURCE谌贻庆甘筱青著VALUEANDITS EVALUATION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SOCIALSCIENCESACADEMICPRESS(CHINA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谌贻庆,甘筱青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1ISBN978-7-5097-9944-4I.①旅.Ⅱ.①谌②甘Ⅲ.旅游资源开发一资源价值一研究中国V.@F59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68846号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著者/谌贻庆甘筱青出版人谢寿光项目统筹/高雁责任编辑/王楠楠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出版分社(010)59367226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邮编:100029网址:www.ssap.com.cn发行/市场营销中心(010)5936708159367018印装/三河市东方印刷有限公司规格/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2.75字数:196千字版次/2016年11月第1版2016年11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5097-9944-4定价/79.00元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读者服务中心(010-59367028)联系A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的资助

目录第一章绪论价值理论发展.二10价值研究方法23三资源的活性与产权28四旅游资源研究进展31五本书主题及内容37第二章旅游资源价值表现38旅游资源价值研究进展二42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的结构44三旅游资源价值构成46四旅游资源价值在三大关系中的表现52第三章旅游资源结构与构序价值53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研究进展二56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结构分析三64旅游资源构序价值77第四章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演化77自然经济时期1

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二80商品经济时期三83服务经济时期四88外部环境的影响五演化机制96第五章100旅游吸引力与体验价值100旅游吸引力二105其他作用力112三旅游吸引力模型·四116体验价值:127第六章旅游服务劳动价值转移128利益稀缺的表现·129二产权界定与旅游资源交易132三合作机制135四劳动价值的转移138第七章旅游承载力与价值保值...138旅游承载力二144旅游承载力构成·三154承载力与收益、成本、旅游者效用分析四160旅游资源价值保值·166第八章旅游资源价值评价·评价过程167172二价值评价方法三179构序价值评价.四182旅游人数预测·2

第一章绪论“价值”与古代梵文中“wer”一词有较深的渊源,“wer”的基本含义是“掩盖、保护、加固”,由此可以派生出“喜爱、珍爱”的意思。英语中代表“价值”的“valu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valere”,而“valere”在拉丁语中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强有力”,二是“有价值”。“强有力”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评价,映射出客体具有给主体需求或欲望强有力支持的属性或功能。这里的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运动和做出感情反应的自然物,如一匹马对牧草、阳光的本能需求或欲望,它会认为牧草、阳光等有“价值”。在客体属性或功能对主体需求或欲望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前,它们只能是“价值源”,而非价值本身。“有价值”指客体因为某种自身的缘故而值得主体所欲求的、有用的、有兴趣的质。客体属性或功能只有在被某个主体“感知”和“评价”(或者“喜爱”和“珍爱”)以后才会产生“价值”。自然界中没有主客体之分,一切都是物质及其运动形式。但是,在人类看来,自然界是存在主客体之分的,“主体”(subject)是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客体”(obiect)是行为活动的对象。比如马吃草,马是主体,草是客体,又如我去旅游,我是主体,旅游地是客体。主客体是人的心理内部以自已为坐标系去看待世界。我与环境,两者通过感觉相对比而存在,我能感受到自己的愿望、心情和想法,我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是主体,环境是客体。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在事物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如空间属性是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体现,1

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评价而时间属性则是事物运动的持续性体现。无论事物的运动形式怎样,每个具体的事物运动形式都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本书所认为的“价值”,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客体对主体所释放的广义有序化能量,从非数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存在着特定关系的事物之间比较比值的反映,比较的结果有“值得”“合算”“相当”等或者相反。就主体是人的情况来说,价值是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作为根本衡量尺度对被衡量方面的作用性质以及作用大小的反映。一价值理论发展价值理论是关于社会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人们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与本质及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一般的科学理论,而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反映的认识就是价值理论。由于“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反映”本身也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所以价值理论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理论。对于每个人来说,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事物的内在所值及其决定与度量,就是事物的“价值”所在,不同的人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反应是不同的,它通过人类的“交换”和“分配”活动体现出来,事物之间的交换比例可以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确定下来。因此,事物内在所值的决定与度量、交换比例以及这两者的关系等贯穿了价值理论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还需要信息交流、相互协作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新事物等。前者称为自然资源,后者称为社会资源,两者统称为资源。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重要内容。正确地对待资源并认真地解决资源稀缺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古代的哲人在探讨人生的理想和人的行为评价标准时,关于价值的讨论是围绕着义与利、理与欲、志与功的关系进行的。在西方古代哲学中,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价值的本质是数:柏拉图(Plato)认为2

第一章绪论价值是理性的本质,即理念: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价值在于人的兴趣,至善是一切事物的最高价值;伊壁鸠鲁(Epicurus)认为快乐就是价值:斯多亚(Stoa)学派认为德行才是价值:在神学家那里,上帝是最高的价值,一切价值都应建立在上帝意志的基础上。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价值决定和衡量问题。最早开始系统研究价值理论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等。尽管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价值思想的萌芽,但“价值”作为经济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Xenophon)所著的《经济论》一文中,当时它的含义与现代经济学中“价值”的含义有较大区别,面非常接近今天常用的“价格”的意思。直至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17世纪,威廉·配第(WilliamPetty)创立劳动价值论,标志着价值理论形成。威廉·配第于1662年在《赋税论》中最早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他把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实际上前者就是商品的价值,后者指的是商品的市场价格,配第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还提出了价值量的大小是以劳动生产率为转移的。亚当·斯密(AdamSmith)于1776年在《国富论》中说“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已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于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够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他又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解决了商品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认为这是构成它与自然价格有时不一致的原因,但这无法解释利润、地租的产生问题,于是不得不提出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之前的简单商品生产和交换,而在资本主义时期劳动价值论失效,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地租、利润三种收入构成的。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于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量的概念,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最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人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李嘉图批判了亚当·斯密的价值既由耗费劳动决定又由购得劳动决定导致的循环决定,坚持把创造商品的劳动看成价值的唯一源泉。他初步区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并指出了两者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概论(第7版,编著:李天元).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概论(主编:王敏弦).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 Study of new dynamic on tourism.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接待业(主编:马勇).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基础旅游学(第四版)谢彦君.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最美的年华去旅行.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驴友必备出游手册——旅游出行防骗攻略.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生需要整理.pdf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国际贸易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项目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项目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
- 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
-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二章).docx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外旅游饭店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旅游学概论》书籍PDF电子版(主编:张立明).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旅游学辞典.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旅游史.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力资源管理常用的十大分析工具.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杠杆借力营销案例(共99个经典案例).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梦的解析(作者:弗洛尹德).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俄语入门.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公关的效果评估.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魔鬼经济学.pdf
- 《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普及版).pdf
-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市场营销学》课程授课教案(成都师范学院:王蔚).doc
- 《旅游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认识旅游——生活中的旅游.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酒店管理专业).pdf
-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旅游活动的认识——生活中的旅游概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