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奥林匹克运动是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是什么?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日益增大的运动?北京就要举办2008年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我们办好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1894年,迄今已经113年。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会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一般的体育比赛,不仅仅是四年一次的、把二三十个运动项目的世界锦标赛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有一种自己人生哲学的运动,有自己的追求目标的运动。奥运会只是这个运动所主持、所举办的最主要活动,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全部。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是古希腊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体育竞赛和文化盛会。这个名称来源于它的举办地一一奥林匹亚。这里要说明一下,奥林匹亚与奥林普斯山不是在同一个地方,我们有些媒体在报道奥林匹亚时往往会诗意地描写奥林普斯山。奥林匹亚在希腊的西南方,奥林普斯山在希腊的东北角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居住地。这点我希望今后媒体写报道或者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古希腊有多个这类的体育竞技和文化盛会,都是以举办地命名的但是只有奥林匹克的盛会延续了1000多年,是这类活动里最为著名,延续时间最长的运动会。在一千多年时间里面,时兴时衰,一直到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废止,历时1170年,一共经历了293届。古希腊不像我们国家这样用天干地支的办法来纪年,而是以奥林匹亚的名称来记载它的历史,四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年都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以它的周期的名称叫“奥林匹亚德”。现在的奥运会又沿用了这个名称,所以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的正式名称应该叫第29届奥林匹亚德运动会,或者说第29届奥林匹亚德的庆典活动。法国人顾拜旦男爵及其支持者在倡导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他的本意就是为了教育青年,教育社会,并且他知道,体育仅仅是一个载体,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正是由于这么一个传统和理念,所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历任主席,都不同程度地对文文化和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第七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更强调了文化体育相结合。他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或者说,奥林匹克等于体育加文化教育。”现任主席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根本所在。”奥林匹克主张通过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促进人的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社会,进而为建立一个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近些年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又积极倡导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归纳起来,奥林匹克运动有三大要素或者叫三大纬度:一是体育,二是文化和教育,还有就是环境。从组织上来讲,奥林匹克运动有四个支柱
奥林匹克运动是什么? 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奥林匹 克运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并且影响日益增大的运动? 北京就要举办 2008 年的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我 们办好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 1894 年,迄今已经 113 年。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会既有区别又有 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一般的体育比赛,不仅仅是四年一次的、把二三十个运动项目的 世界锦标赛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有一种自己 人生哲学的运动,有自己的追求目标的运动。奥运会只是这个运动所主持、所举办的最主要 活动,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全部。 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是古希腊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体育竞赛和文化盛会。这个名 称来源于它的举办地——奥林匹亚。这里要说明一下,奥林匹亚与奥林普斯山不是在同一个 地方,我们有些媒体在报道奥林匹亚时往往会诗意地描写奥林普斯山。奥林匹亚在希腊的西 南方,奥林普斯山在希腊的东北角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居住地。这点我希望今后媒体写报道或 者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 古希腊有多个这类的体育竞技和文化盛会,都是以举办地命名的但是只有奥林匹克的盛 会延续了 1000 多年,是这类活动里最为著名,延续时间最长的运动会。在一千多年时间里 面,时兴时衰,一直到公元 394 年被罗马皇帝废止,历时 1170 年,一共经历了 293 届。 古希腊不像我们国家这样用天干地支的办法来纪年,而是以奥林匹亚的名称来记载它的 历史,四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年都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以它的周期的名称叫 “奥林匹亚德”。现在的奥运会又沿用了这个名称,所以北京举办的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的正式名称应该叫第 29 届奥林匹亚德运动会,或者说第 29 届奥林匹亚德的庆典活动。 法国人顾拜旦男爵及其支持者在倡导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他的本意就是为了教 育青年,教育社会,并且他知道,体育仅仅是一个载体,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 才能够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正是由于这么一个传统和理念,所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历仼主席,都不同程度地对文 文化和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第七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更强调了 文化体育相结合。他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或者说,奥林匹 克等于体育加文化教育。”现任主席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根本所在。” 奥林匹克主张通过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促进人的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 展,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社会,进而为建立一个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 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 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 ”的积极 向上的精神。 近些年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又积极倡导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作出自己 的贡献。 所以归纳起来,奥林匹克运动有三大要素或者叫三大纬度:一是体育, 二是文化和教育,还有就是环境。 从组织上来讲,奥林匹克运动有四个支柱

第一是国际奥委会。它是由100多位委员所组成。一直到1977年之前,所有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国际奥委会强调,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并不是各国派到它所在国家去的大使。它强调委员不受宗教、政治、商业利益的影响,维护奥林匹克理想和它的宗旨、章程,进行独立和思考和独立和行动,不受外界的影响。1977年以后,逐步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这些个人制的委员外,又增加了一些奥林匹克所组成的其他三根支柱的代表。第二根支柱是国际单项组织。比如田径、游泳、足球等组织。夏季被承认的项目有28个,冬季这35个以外,还有45个被承认的,但不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的组织,如武术。第三是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现在全世界已经有20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单项组织和地区组织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代表人,由国际奥委会根据各个项目不同发展情况和地位,各国和地区发展的地位。由国际奥委会主动来选择。这两部分委员任期随着他在本单位职务的变动而终止。为了加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循环,新鲜血液的进入,又规定退休年龄是70岁。第四支柱就是运动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从1999年开始,国际奥委会决定在运动员里选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这部分的委员在奥运会期间由运动员直接选举。邓亚萍参加了竞选,结果只差了二三十票没有当选,后来由萨马兰奇指定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杨杨是国际奥委会妇女委员会委员。今年开始,有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是,我们浙江的多次羽毛球世界冠军获得者李玲蔚,成了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我们国家全国性的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20世纪20年代跟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联系,并且被承认为中国奥委会。新中国成立,我们要求国际奥委会继续承认我们,但是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奥委会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也拒绝我们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经过多次交涉抗议,终于在1952年7月19日奥运会开幕那一天,我们收到了邀请信。1952年我们尽管派了邀请代表团去,但是我们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确认。195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开会,进行的表决,结果以23票对21票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奥委会,应该说地位问题得到解决了,但是从1952年开始,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不经过任何人的讨论,把中国台湾的所谓“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奥委会名单中。我们经过多次抗议无效,不得不在1956年退出了在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那时,我们的队伍已经在广州集训了。其后,在1958年我们宣布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中美建交。经过了多次的工作、交涉,1979年11月份,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我国奥委会,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经过我们同意,也承认了我国台湾地区的奥委会,海峡对岸的奥委会以“中国台北”的名称在改名、改旗、改歌的条件下,即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组织被承认。这样,从1949年开始到1979年,经历了长达30年的斗争,才解决了我们的合法地位。也多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新中国就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
第一是国际奥委会。它是由 100 多位委员所组成。一直到 1977 年之前,所有国 际奥委会的委员。国际奥委会强调,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并不是各国派到它所在国家去的大 使。它强调委员不受宗教、政治、商业利益的影响,维护奥林匹克理想和它的宗旨、章程, 进行独立和思考和独立和行动,不受外界的影响。1977 年以后,逐步进行了一些改革,除 了这些个人制的委员外,又增加了一些奥林匹克所组成的其他三根支柱的代表。 第二根支柱是国际单项组织。比如田径、游泳、足球等组织。夏季被承认的 项目有 28 个,冬季这 35 个以外,还有 45 个被承认的,但不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的 组织,如武术。 第三是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现在全世界已经有 20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奥林匹 克委员会。 国际单项组织和地区组织在国际奥委会中的代表人,由国际奥委会根据各个项目不同发 展情况和地位,各国和地区发展的地位。由国际奥委会主动来选择。这两部分委员任期随着 他在本单位职务的变动而终止。 为了加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循环,新鲜血液的进入,又规定退休年龄是 70 岁。 第四支柱就是运动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从 1999 年开始,国际奥委会决定在运动员里选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这部分的委员在奥运会期间由 运动员直接选举。 邓亚萍参加了竞选,结果只差了二三十票没有当选,后来由萨马兰奇指定为国际奥委会 运动员委员。杨杨是国际奥委会妇女委员会委员。 今年开始,有一件十分高兴的事是,我们浙江的多次羽毛球世界冠军获得者李玲蔚,成 了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 我们国家全国性的体育组织,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 20 世纪 20 年代跟国际奥委会建 立了联系,并且被承认为中国奥委会。新中国成立,我们要求国际奥委会继续承认我们,但 是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奥委会拒绝承认新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也拒绝我们参加 1952 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 15 届奥运会。经过多次交涉抗议,终于在 1952 年 7 月 19 日奥运 会开幕那一天,我们收到了邀请信。 1952 年我们尽管派了邀请代表团去,但是我们的地位仍然没有得到确认。1954 年国际 奥委会在雅典开会,进行的表决,结果以 23 票对 21 票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奥委会, 应该说地位问题得到解决了,但是从 1952 年开始,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不经过任何人 的讨论,把中国台湾的所谓“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奥委会名单中。 我们经过多次抗议无效,不得不在 1956 年退出了在墨尔本举行的第 16 届奥运会,那时,我 们的队伍已经在广州集训了。其后,在 1958 年我们宣布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9 年,中美建交。经过了多次的工作、交涉,1979 年 11 月份, 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我国奥委会,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经过我们同意,也承认了我 国台湾地区的奥委会,海峡对岸的奥委会以“中国台北”的名称在改名、改旗、改歌的条件 下,即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组织被承认。这样,从 1949 年开始到 1979 年,经历了长达 30 年的斗争,才解决了我们的合法地位。也多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新中国就 开始全面登上世界体育舞台

我国和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多解放前算起,大家可以记住中国几个主要的第一次。中国第一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在洛杉矶,当时一名田径运动员,叫刘长春;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冬运会是1952年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新中国在奥运会留下第一个记录的就是参加赫尔辛基那位游泳运动员,是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华侨,叫吴传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冬运会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在那一届奥运会上,我们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那就是射击冠军许海峰。我们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是1980年在美国普拉西德湖: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2002年第19届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的杨杨。上面说过,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政治问题不断。直到1996年的奥运会经及以后的奥运会才没有尖锐的政治问题,但冷战思维仍在延续。我们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过程(2000年和2008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某些国家的政治干扰。这种政治干扰目前在某种程度上仍在继续。尽管奥林匹克运动中政治干扰不断,但是奥运会以无可争议的地位,成为世界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成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文化和体育现象。1952年,由69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出的近5000名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40年以后1922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69个,这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很多过去的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发展了本国自己的体育事业。1922年奥运会,参加的人数达到9300多人,运动会的小项从1952年的149个增加到1992年的257个。随着奥运会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列入奥运会比赛的运动项目和小项越来越多。根据这个情况,1999年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作出一个规定来加以限制:今后,夏季奥运会大的项目比如游泳、跳水等都包括在游泳里面,这样,大项不要超过28个,小项300个。现在奥运会的规模,运动员大致上是10000多一点,官员在5500多人,估计有1200~1500名超编官员。为了支持残疾人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2000年,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签署协议,规定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同时申办了残奥会。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会后义举办了残奥会。雅典也继承了这一做法。所以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概10天,将按照协议再举办残疾人奥运会,到时将有运动员4000人左右,官员2500人左右,裁判1000人,20个大项471个小项,我们要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要同样的精彩。奥运会的发展引起了电视的重视,而电视的转播又加快了奥运会的发展。1936年电视机刚刚起步的时候,仅仅是东道主国家境内小范围的转播。1960年罗马奥运会,才开始第一次跨国电视转播。但电视技术发展非常迅速,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全世界电视观众达到166亿人时。据估算,直接看过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人数过到了37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62%。估计北京奥运会收视率达到420亿人时。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奥运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奥运会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电视转播
我国和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多解放前算起,大家可以记住中国几个主要的第一 次。 中国第一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是 1932 年在洛杉矶,当时一名田径运动员,叫刘 长春;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冬运会是 1952 年赫尔辛基第 15 届奥运会;新中国在奥运 会留下第一个记录的就是参加赫尔辛基那位游泳运动员,是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华侨,叫吴传 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冬运会是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就在那一届奥运会 上,我们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那就是射击冠军许海峰。我们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冬 季奥运会,是 1980 年在美国普拉西德湖;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 2002 年第 19 届 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的杨杨。 上面说过,奥林匹克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政治问题不断。直到 1996 年的奥运会经及以后 的奥运会才没有尖锐的政治问题,但冷战思维仍在延续。我们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的过程 (2000 年和 2008 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某些国家的政治干扰。这种政治干扰目前在某种程 度上仍在继续。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中政治干扰不断,但是奥运会以无可争议的地位,成为世界人民最盛 大的节日,成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文化和体育现象。 1952 年,由 69 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派出的近 5000 名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40 年以后, 1922 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 169 个,这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很 多过去的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发展了本国自己的体育事业。 1922 年奥运会,参加的人数达到 9300 多人,运动会的小项从 1952 年的 149 个增加到 1992 年的 257 个。随着奥运会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列入奥运会比赛的运动项目和小项越来 越多。根据这个情况,1999 年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作出一个规定来加以限制:今后,夏季奥 运会大的项目比如游泳、跳水等都包括在游泳里面,这样,大项不要超过 28 个,小项 300 个。 现在奥运会的规模,运动员大致上是 10000 多一点,官员在 5500 多人,估计有 1200~1500 名超编官员。 为了支持残疾人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2000 年,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会签署协 议,规定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应同时申办了残奥会。2000 年,悉尼举办奥运会后又举办了 残奥会。雅典也继承了这一做法。所以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大概 10 天,将按照协议再举办残 疾人奥运会,到时将有运动员 4000 人左右,官员 2500 人左右,裁判 1000 人,20 个大项 471 个小项,我们要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要同样的精彩。 奥运会的发展引起了电视的重视,而电视的转播又加快了奥运会的发展。 1936 年电视机刚刚起步的时候,仅仅是东道主国家境内小范围的转播。1960 年罗马奥 运会,才开始第一次跨国电视转播。 但电视技术发展非常迅速,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全世界电视观众达到 166 亿人 时。据估算,直接看过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人数过到了 37 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62%。 估计北京奥运会收视率达到 420 亿人时。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关 注。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奥运会已经成 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奥运会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是电视转播

这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以2005年到2008年周期的冬季奥运会,仅仅电视转播一项收入超过2505亿美元。其次是世界性的赞助商(奥林匹克伙伴计划)一一赞助商选10家到12家,其中包括两次奥运会,一次冬季次夏季。每次奥林匹克伙伴赞助为四年,赞助费5000万到6000万美金。过去全球性赞助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后来韩国一些企业也进入了。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的企业一一联想电脑也终于成为全球性奥林匹克赞助商。第三方面收入来自本国的赞助商。据说这次中国的赞助商十分跳跃。另外门票销售、特许产品销售,都是国际奥运会的收入。奥运会的财政总收入大致上怎样分配呢?国际奥委会有严格规定。它自己留总额7%左右,其余部分分配给东道主、国际单项组织和各国地区奥委会,比例由国际奥委会跟三方面共同商后决定。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及其领导、主办的奥运会已成为和平时期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体育、文化节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1、奥林匹克的宗旨及其人文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再加上体育本身的魅力,所以奥林匹克运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兴旺和发展。2、各种力量在力图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有些是为了它更健康发展,真正贯彻其人文精神。有些则力图把国际筹委会置于自己的角力,今后相当时期内仍将继续下去。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我们从上面知道,奥林匹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鲜明的人文精神使它在处理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一切事务中努力恪守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将人文怀置于首位。以体育为载体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有其鲜明的特性。体育运动是人类为了促进自身发展,而有意识进行的一项实践运动。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不约而同发展了与自已文化精神相匹配的、或者体现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精神的体育形式。但不论体育运动的方式多么纷繁,它的共同的基本特点是,以人的身体、意识、精神的和谐发展,推动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而延伸至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有以下主要特点:(一)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世界上的大小赛事不可胜数,有些已享有巨大的观众群和经济资源,如国际中联的足球世界杯。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使得奥运会在当今世界体育领导者。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曾经有一个调查。在10个国家,从每一个国家抽样600人调查,问他们“印象中的奥林匹克运动”。根据他们的回答,最集中的是下面几方面:“出类拨萃,参与,奋进,诚信,和平,激励,友谊,荣誉,尊重,团结,活力。”国际奥委会把这些表述方法归纳为三个最主要的理念:“友谊、优秀、尊重”这就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最核心的三大理念。(二)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跟社会紧密相连,它的结合点,它的纽带就是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精神,它仅仅是体育秀而已。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阶层建立起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渠道,有效地进行着双方的各种互动,而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则是这个互动的支撑点。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
这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以 2005 年到 2008 年周期的冬季奥运会,仅仅电视转播一项收入超过 2505 亿美元。其次是世界性的赞助商(奥林匹克伙伴计划)——赞助商选 10 家到 12 家, 其中包括两次奥运会,一次冬季次夏季。每次奥林匹克伙伴赞助为四年,赞助费 5000 万到 6000 万美金。过去全球性赞助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后来韩国一些企业也进入了。这一 次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的企业——联想电脑也终于成为全球性奥林匹克赞助商。第三方面 收入来自本国的赞助商。据说这次中国的赞助商十分跳跃。另外门票销售、特许产品销售, 都是国际奥运会的收入。 奥运会的财政总收入大致上怎样分配呢?国际奥委会有严格规定。它自己留总额 7%左 右,其余部分分配给东道主、国际单项组织和各国地区奥委会,比例由国际奥委会跟三方面 共同磋商后决定。 可以说,奥林匹克运动及其领导、主办的奥运会已成为和平时期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的 体育、文化节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奥林匹克的宗旨及其人文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再加上体 育本身的魅力,所以奥林匹克运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兴旺和发展。 2、各种力量在力图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有些是为了它更健康发展,真正贯彻其 人文精神。有些则力图把国际筹委会置于自己的角力,今后相当时期内仍将继续下去。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我们从上面知道,奥林匹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鲜明的人文精神, 使它在处理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一切事务中努力恪守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将人文怀 置于首位。 以体育为载体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有其鲜明的特性。体育运动是人类为了促进自 身发展,而有意识进行的一项实践运动。在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不约而同发展了与自己文 化精神相匹配的、或者体现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精神的体育形式。但不论体育运动的方式多么 纷繁,它的共同的基本特点是,以人的身体、意识、精神的和谐发展,推动人与人之间、群 体与群体之间,进而延伸至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 世界上的大小赛事不可胜数,有些已享有巨大的观众群和经济资源,如国际中联的足球 世界杯。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使得奥运会在当今世界体育领导者。`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后,曾经有一个调查。在 10 个国家,从每一个国家抽样 600 人调查, 问他们“印象中的奥林匹克运动”。根据他们的回答,最集中的是下面几方面:“出类拔萃, 参与,奋进,诚信,和平,激励,友谊,荣誉,尊重,团结,活力。”国际奥委会把这些表 述方法归纳为三个最主要的理念:“友谊、优秀、尊重”这就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精神 最核心的三大理念。 (二)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跟社会紧密相连,它的结合点,它的纽带就是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 没有了人文精神,它仅仅是体育秀而已。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阶层建立起了复杂而 多样的关系渠道,有效地进行着双方的各种互动,而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则是这个互动 的支撑点。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

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根本,奥林匹克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育运动如果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人文精神,也就丧失了教育的功能,运动员也将不再是青少年的榜样,而沦为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在体育和教育和结合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即“寓教于体”和“体中重教”。我们在奥运会以及其他比赛中可以看到众多优秀运动员良好的作风、高尚的拼搏精神,他们确实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或者在平时生活中,存在不检点行为,甚至违法、违背道德的行为。在些理应成为运动员表率的管理人员、教练也有类似的行为。问题出在那里?就出在抓体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抓住了体育中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校,应该重视的是不要把体育单纯看成是康乐或者是跳跳蹦蹦它可以潜移默化地赶到教育作用。你如果单纯抓体育,忽视抓教育,体育会走向歧途。不仅运动员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还有一些行为则是出于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不深不透造成的。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以体育为主题的电影讲一个球队和队员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祖国获得荣誉的故事。其中一个情节就是:这们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当中未能如愿夺冠,回国途中把获得的银牌扔进大海,以表达女主人公一定要拿到金牌的决心。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是爱尔兰电影评论家,他看了这部电影后跟我说,这是一部很动人的电影,但是女主人公扔掉银牌的做法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因为奥林匹克精神是“参与和尽力而为”,而不是计较一时胜负。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参与,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战胜别人而是尽力而为。体育比赛当中,成绩、金牌当然重要,我们派运动员出去,当然不是让他们成为旅游者,决不要片面理解“重在参与”的含义。“参与”一定要和“力争优秀”结合在一起。但我们又不应唯金牌主义,为了奖牌不择手段。从人与人关系方面看,奥林匹克倡导和坚持的是平等、相互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无论是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还是意识形态。大家可能知道,是国际奥委会率先举起大旗反对当年罗得西亚和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妇女参加体育的问题也是国际奥运会十分关注的。2000年奥运会增加了水球,2004年又增加女子摔政。国际奥委会还要求在2005以年前各国的奥委会、各国单项组织,以及本身领导层,至少要有20%的女性。1986年奥运会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21.5%,1992年奥运会的时候,有20%代表团没有任何女运动员,到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这样的代表团只有0.5%,基本上都有女运动员了。所以从参加比赛这个角度看,国际奥委会可以很自豪地说,妇女参加比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国与国之间,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国际奥委会倡导在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从1991年以来已经成为联合国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年之前联合国大会上面连续多年一致通过的决议。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成果、宝贵的财富。在文化方面,国际奥委会认为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为文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过,运动员本身就是一座一座生动的雕塑,奥林匹
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根本,奥林匹克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教育运动。 如果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人文精神,也就丧失了教育的功能,运动员也将不再是青少年的榜 样,而沦为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 在体育和教育和结合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即“寓教于体”和“体中重教”。我们在 奥运会以及其他比赛中可以看到众多优秀运动员良好的作风、高尚的拼搏精神,他们确实为 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运动员在比赛中或者在平时生活 中,存在不检点行为,甚至违法、违背道德的行为。在些理应成为运动员表率的管理人员、 教练也有类似的行为。 问题出在那里?就出在抓体育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抓住了体育中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校,应该重视的是不要把体育单纯看成是康乐或者是跳跳蹦蹦, 它可以潜移默化地赶到教育作用。 你如果单纯抓体育,忽视抓教育,体育会走向歧途。不仅运动员要注意这个 问题,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行为则是出于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不深不透造成的。 我记得上世纪 80 年代初,有一部以体育为主题的电影讲一个球队和队员怎样克服种种 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祖国获得荣誉的故事。其中一个情节就是:这们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当 中未能如愿夺冠,回国途中把获得的银牌扔进大海,以表达女主人公一定要拿到金牌的决心。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是爱尔兰电影评论家,他看了这部电 影后跟我说,这是一部很动人的电影,但是女主人公扔掉银牌的做法不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因为奥林匹克精神是“参与和尽力而为”,而不是计较一时胜负。 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参与,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战胜 别人而是尽力而为。 体育比赛当中,成绩、金牌当然重要,我们派运动员出去,当然不是让他们成为旅游 者,决不要片面理解“重在参与”的含义。“参与”一定要和“力争优秀”结合在一起。但 我们又不应唯金牌主义,为了奖牌不择手段。 从人与人关系方面看,奥林匹克倡导和坚持的是平等、相互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歧 视。无论是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还是意识形态。大家可能知道,是国际奥委会率先举 起大旗反对当年罗得西亚和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 妇女参加体育的问题也是国际奥运会十分关注的。2000 年奥运会增加了水球,2004 年 又增加女子摔跤。国际奥委会还要求在 2005 以年前各国的奥委会、各国单项组织,以及本 身领导层,至少要有 20%的女性。1986 年奥运会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 21.5%,1992 年奥 运会的时候,有 20%代表团没有任何女运动员,到 2000 年奥运会的时候,这样的代表团只 有 0.5%,基本上都有女运动员了。所以从参加比赛这个角度看,国际奥委会可以很自豪地 说,妇女参加比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在国与国之间,奥林匹克运动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 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国际奥委会倡导在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从 1991 年以 来已经成为联合国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年之前联合国大会上面连续多年一致通过的决 议。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成果、宝贵的财富。 在文化方面,国际奥委会认为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为文化提供了创作的源 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过,运动员本身就是一座一座生动的雕塑,奥林匹

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激发了一代代艺术家的灵感。国际奥委会也在大力推动以文艺的方式来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精神。10多年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已经举办了三次体育美术比赛,两次体育与文学比赛,明年将举行体育歌咏比赛。今后这种比赛还要继续举办。这些文化艺术活动使奥林匹克从仅只是精英运动员参加的比赛,进而走向社会,深入社会。奥林匹克的文化活动最集中表现是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节和开、闭幕布式,尤其在开幕礼仪程序和文化表演最生动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从文精神。人们已经从最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展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文化的平台,以它所特有的崇高和壮美感动着世界。在经济方面,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营销的前提和依据,商家之所以看中奥运会,正是因为奥运会以及它充满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形象,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第29届奥运会还有490多天就要举行。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会。这三者概括地涵盖了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精神。一般认为,人文奥运应该是北京奥运会相对于其他奥运会而言一个最为重要的特色。现代奥运会绝大多数在欧美、大洋洲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举行,奥运会到东方文化最主要的代表、中华文化发源地中国来举办,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应该具有的文化多元性,展示中华文化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来说,北京奥运会都将是一个难得的珍贵机会。我认为,北京人文奥运会的特色,应该包含如下几方面:一、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比赛和训练场馆,到新闻中心、广播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这些建筑当然要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建筑应该处处考虑如何使运动员能够发挥他们最高水平,如何使得传媒工作人员及时获得信息,并及时发送信息。为各国运动员、媒体人员、所有来访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提供周到服务,良好和生活、竞赛、训练、工作重要条件。二、大力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要使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使得人民群众更加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含义,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理解奥林匹克的价值观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总之,要使得奥运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盛大的节日。三、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大力展示我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来参加比赛的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有全世界的平面媒体、电视以及新媒体的记者。在这17天里,甚至长达一个月时间里,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最佳机会。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方式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之分。有形的包括徽标、火炬路线、吉祥物、奥运会礼仪安排、奖牌的设计、主题歌以及开(闭)幕式等。无形方面,主要是指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包括我们观众的表现,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志愿者的爱心、奉献、乐于助人等等。一个欧洲国家的体育官员代表团考察了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后,在答记者问时说,北京体育场馆无可挑剔,世界一流,但决定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不是在体育场内,而且在比赛场外。对这一点他不能肯定中国是否会做得好。这位官员说,关键是要在奥运会期间,让每一个人每天24个小时都呼吸到奥运会的节日气息,感受到节日欢乐的气氛。曾经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特强凌弱、纷争不断、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
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激发了一代代艺术家的灵感。国际奥委会也在大力推动以文艺的方式来 传播奥林匹克人文精神。10 多年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已经举办了三次体育美术比赛, 两次体育与文学比赛,明年将举行体育歌咏比赛。今后这种比赛还要继续举办。这些文化艺 术活动使奥林匹克从仅只是精英运动员参加的比赛,进而走向社会,深入社会。 奥林匹克的文化活动最集中表现是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节和开、闭幕布式,尤其在开幕 礼仪程序和文化表演最生动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从文精神。人们已经从最近几届奥运会 开幕式上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展示世界各地丰富多彩文化的平台,以它 所特有的崇高和壮美感动着世界。 在经济方面,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营销的前提和依据,商家之所以 看中奥运会,正是因为奥运会以及它充满人文精神的奥林匹克形象,有助于这些企业提高它 们的市场竞争力。 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 第 29 届奥运会还有 490 多天就要举行。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 奥运、人文奥运会。这三者概括地涵盖了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精神。一般认为,人文奥运 应该是北京奥运会相对于其他奥运会而言一个最为重要的特色。 现代奥运会绝大多数在欧美、大洋洲发达或比较发达的国家举行,奥运会到东方文化 最主要的代表、中华文化发源地中国来举办,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应该 具有的文化多元性,展示中华文化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来说,北京奥运会都将是一个 难得的珍贵机会。 我认为,北京人文奥运会的特色,应该包含如下几方面: 一、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比赛和训练场馆,到新闻中心、广播中心、 奥运村、媒体村等,这些建筑当然要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建筑应该处处考 虑如何使运动员能够发挥他们最高水平,如何使得传媒工作人员及时获得信息,并及时发送 信息。为各国运动员、媒体人员、所有来访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提供周到服务,良好和 生活、竞赛、训练、工作重要条件。 二、大力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要使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办奥运会,举办 奥运会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使得人民群众更加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含义,理 解奥林匹克精神,理解奥林匹克的价值观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总之, 要使得奥运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盛大的节日。 三、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大力展示我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来参加比赛的有 203 个国家 和地区的运动员,有全世界的平面媒体、电视以及新媒体的记者。在这 17 天里,甚至长达 一个月时间里,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最佳机会。 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方式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之分。有形的包括徽标、火炬路线、吉祥物、 奥运会礼仪安排、奖牌的设计、主题歌以及开(闭)幕式等。无形方面,主要是指我们民族 的精神面貌,包括我们观众的表现,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志愿者的爱心、奉献、 乐于助人等等。 一个欧洲国家的体育官员代表团考察了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后,在答记者问时说,北 京体育场馆无可挑剔,世界一流,但决定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不是在体育场内,而且在比 赛场外。对这一点他不能肯定中国是否会做得好。这位官员说,关键是要在奥运会期间,让 每一个人每天 24 个小时都呼吸到奥运会的节日气息,感受到节日欢乐的气氛。 曾经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恃强凌弱、纷争不断、 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

互相侵犯,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其长,达到共同提高。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证明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假如说奥运村里面5000多名运动员,不管种族、宗教、信仰、国别,都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为什么我们国与国之间不能朝着这个方面发展?我们应共同努力使奥运会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正是为了向全世界传递这个信息,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么一个响亮的主旨口号。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互相侵犯,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其长,达到共同提高。 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证明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假如说 奥运村里面 5000 多名运动员,不管种族、宗教、信仰、国别,都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 为什么我们国与国之间不能朝着这个方面发展? 我们应共同努力使奥运会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起 一种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正是为了向全世界传递这个信息,北京奥运会提 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么一个响亮的主旨口号。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保健课教案.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运动营养与保健教案.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nutrition and health.pdf
- 沈阳师范大学:《网球运动》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网球正手击球技术.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5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位听觉器官).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4 肌肉工作分析、动作分析.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3 工作分析理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2 组织.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1 人体结构概述(细胞和细胞间质).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脉管系(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内分泌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内脏(共五章).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肌肉各论(图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9 肌肉(骨骼肌概述).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中轴骨连接.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7 下肢骨连接(下肢骨连结).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上肢骨连接(上肢骨连结).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关节学.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骨连接总论.pdf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菜篮子里的“防皱霜”.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察颜观色.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床的位置.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动脉血压与脉搏的测定.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根据五行识性格.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观人中知“面相”.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国外健康生活趣闻.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合理控制自己的食欲.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华陀曰.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记忆障碍的判断.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健康饮食.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老年痴呆.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老年人掌运动量的诀窍.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民间疗法.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撳捏手指可治病.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秋季钓鱼有诀窍.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将死能看到什么.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食物的寒热温凉.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手掌运动保健操.doc
- 《运动、营养与保健》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属相.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