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山东农业大学:《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9
文件大小:344.0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实验一 层析技术 实验二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三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 挥发油的提取、鉴定及硅胶湿柱的使用 实验五 大孔树脂法纯化人参皂苷Re 实验六 氧化苦参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实验一层析技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与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2.了解薄层层析的应用。3.学习各种类型薄层板的铺制方法。二、概述层析法又称色谱法色层法或层离法。它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分离效果好快速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对中草药进行分析研究时,层析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研究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层析法。层析法按照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薄层层析(TLC)纸层析(PC)柱层析层析(CC)。三、原理薄层层析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吸附层析(少数情况下是分配层析),利用吸附剂对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极性的大小又关,化合物极性大被吸附的牢,Rf值小:反之,化合物极性小,Rf值大。一个化合物在某种吸附剂上Rf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展开剂极性的大小,即展开剂极性大,化合物的Rf值大,展开剂极性小,化合物的Rf值小。湿板(硬板)一一硅胶TL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石膏(简称G)均为制备层析板常用的粘合剂,前者为一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借助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而起到粘结作用,使吸附剂在一玻璃片上成坚固的薄层。后者是利用熟石膏吸水后凝固的性质而使吸附剂粘结为一均匀薄层。一般加入粘合剂的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多为软板。四、实验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1、硅胶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粘合板的制备:称取CMC-Na10g,溶于20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至全溶。取上述溶液45ml至研钵中,加入薄层层析用硅胶(200目以上)15g,研磨成匀浆,用药勺取一定量倒在薄层板上并涂布均匀,然后轻轻震动,使薄层面均匀,平放,待阴于后,于烘箱中110℃

实验一 层析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与掌握薄层层析的原理,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2. 了解薄层层析的应用。 3. 学习各种类型薄层板的铺制方法。 二、概述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 色层法或层离法。它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 离方法,具有设备简单 分离效果好 快速等优点,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对中草药进行分析研究时,层析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研究手 段,因此我们必须熟练的掌握层析法。层析法按照操作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薄 层层析(TLC)纸层析(PC)柱层析层析(CC)。 三、原理 薄层层析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吸附层析(少数情况下是分配层析),利用吸 附剂对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极性 的大小又关,化合物极性大被吸附的牢,Rf 值小:反之,化合物极性小,Rf 值 大。一个化合物在某种吸附剂上 Rf 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展开剂极性的大小,即 展开剂极性大,化合物的 Rf 值大,展开剂极性小,化合物的 Rf 值小。 湿板(硬板)——硅胶 TLC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石膏(简称 G)均为制备层析板常用的粘合 剂,前者为一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可溶于水,借助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而起到粘结 作用,使吸附剂在一玻璃片上成坚固的薄层。后者是利用熟石膏吸水后凝固的性 质而使吸附剂粘结为一均匀薄层。 一般加入粘合剂的为硬板,不加粘合剂的多为软板。 四、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1、硅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粘合板的制备:称取 CMC-Na 10g,溶于 2000ml 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至全溶。取上述溶液 45ml 至研钵中,加入薄 层层析用硅胶(200 目以上)15g,研磨成匀浆,用药勺取一定量倒在薄层板上 并涂布均匀,然后轻轻震动,使薄层面均匀,平放,待阴干后,于烘箱中 110℃

烘干半小时,进行活化,活化后的薄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注意:操作要迅速,以免因石膏吸水凝固而影响薄层的均匀性。能铺5张5×10cm的薄层板2、点样:取毛细管,分别吸取白首乌甲醇提取溶液和白首乌二苯酮标准品,距板一端1.5cm处,进行点样,随加随用吹风机吹干。3、展开方式:上行法。4、展开剂:石油醚-丙酮=8:1一8:10。5、显色:先用肉眼观察斑点颜色,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用铅笔画出荧光斑点位置。然后喷5%浓H2SO4无水乙醇溶液,在薄层板加温台上加热显色。6、从提取液中找出标准品的斑点,绘图并计算Rf值

烘干半小时,进行活化,活化后的薄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注意:操作要迅速, 以免因石膏吸水凝固而影响薄层的均匀性。能铺 5 张 5×10cm 的薄层板。 2、点样:取毛细管,分别吸取白首乌甲醇提取溶液和白首乌二苯酮标准品,距 板一端 1.5cm 处,进行点样,随加随用吹风机吹干。 3、展开方式:上行法。 4、展开剂:石油醚-丙酮=8:1—8:10。 5、显色:先用肉眼观察斑点颜色,然后置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用铅笔画出荧 光斑点位置。然后喷 5%浓 H2SO4 无水乙醇溶液,在薄层板加温台上加热显色。 6、从提取液中找出标准品的斑点,绘图并计算 Rf 值

实验二大黄中葱醒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2.掌握PH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二、概述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clmL),大黄(R.officinaleBaill)及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Maxim.et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葱醒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葱醒主要有下列五种:OHOHR↑R2ORiR2名称晶形熔点-H-COOH大黄酸(Rhein)黄色针晶318~320℃-CH3-OH大黄素(Emodin)橙色针晶256~257℃-H橙色细针晶-CH2OH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206~208℃-CH3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针晶207℃-H-CH3金色片状结晶196℃大黄酚(Chyrsophanol)三、原理大黄中葱醒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四、操作步骤1.酸水解用天平称取大黄粉10g,置500ml烧杯中,加20%硫酸水溶液100ml水浴加热1小时,用布氏漏斗抽滤,过滤,水洗后于70℃左右干燥

实验二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2.掌握 PH 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概述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 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大黄(R. 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 形成的苷。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O O OH R2 OH R1 R1 R2 名 称 晶 形 熔 点 -H -COOH 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3 -OH 大黄素(Emodin) 橙色针晶 256~257℃ -H -CH2O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橙色细针晶 206~208℃ -CH3 -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 -CH3 大黄酚(Chyrsophanol) 金色片状结晶 196℃ 三、原理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 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 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 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 -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四、操作步骤 1. 酸水解 用天平称取大黄粉 10g,置 500ml 烧杯中,加 20%硫酸水溶液 100ml, 水浴加热 1 小时,用布氏漏斗抽滤,过滤,水洗后于 70℃左右干燥

2.总羟基葱醒苷元的提取滤饼经干燥后,置索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2小时,得乙醚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经薄层色谱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CMC-Na板。大黄酸:展开剂为石油醚一乙酸乙酯=1:1大黄素:展开剂为石油醚一乙酸乙酯=3:13.pH梯度萃取分离(1)大黄酸的分离和提纯:将上述乙醚提取液以5%Na2CO3溶液振荡提取,水层呈紫红色。分出水层,再重复提取数次,直至不显红色为止。合并水层提取液,用HCI酸化至pH3左右,即得黄色沉淀。过滤,先用水洗沉淀数次,再以少量冰冷得丙酮洗以除去有色杂质。干燥后以冰醋酸或吡啶结晶2~3次,得黄色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大黄酸。(2)大黄素的分离和提纯:NaHCO3溶液提取后的乙醚层再以5%Na2CO3溶液振荡提取数次,水层呈红色,合并水层提取液,加HCI至酸性,得到黄色沉淀,过滤,用水洗沉淀,以冰冷内酮洗,在冰醋酸或吡啶中结晶数次,得橙色大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为大黄素。大黄粉10g20%硫酸直火加热,抽滤,干燥*滤饼乙醚索式提取器回流提取乙醚层5%NaHCO37水层乙醚层HCI5%Na2CO3+黄色沉淀1+水层乙醚层(弃去)HCI

2. 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 滤饼经干燥后,置索式提取器中,加入乙醚 150ml, 回流提取 2 小时,得乙醚提取液。乙醚提取液经薄层色谱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 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 CMC-Na 板。 大黄酸: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1:1 大黄素: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3:1 3. pH 梯度萃取分离 (1) 大黄酸的分离和提纯:将上述乙醚提取液以 5%Na2CO3 溶液振荡提取, 水层呈紫红色。分出水层,再重复提取数次,直至不显红色为止。合并水层提取 液,用 HCl 酸化至 pH3 左右,即得黄色沉淀。过滤,先用水洗沉淀数次,再以 少量冰冷得丙酮洗以除去有色杂质。干燥后以冰醋酸或吡啶结晶 2~3 次,得黄 色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大黄酸。 (2) 大黄素的分离和提纯:NaHCO3 溶液提取后的乙醚层再以 5%Na2CO3 溶 液振荡提取数次,水层呈红色,合并水层提取液,加 HCl 至酸性,得到黄色沉 淀,过滤,用水洗沉淀,以冰冷丙酮洗,在冰醋酸或吡啶中结晶数次,得橙色大 针状结晶。经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为为大黄素。 大黄粉 10g 20%硫酸直火加热,抽滤,干燥 水层 5%NaHCO3 乙醚层 乙醚层 黄色沉淀 HCl 滤饼 乙醚索式提取器回流提取 5%Na2CO3 水层 乙醚层(弃去) HCl

大黄酸结晶黄色沉淀大黄素结晶

大黄酸结晶 黄色沉淀 大黄素结晶

实验三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黄芩苷的提取与精制掌握沸水法提取酸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2熟悉黄酮类成分和黄芩苷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一般检识方法二、概述黄苓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其主要成分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因此既可用于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前景。三、原理本实验主要依据黄芩苷类成分是葡萄糖醛酸苷,在植物中以镁盐存在,可以被沸水溶出,在酸性(PH1-2)情况下转变成黄苓苷,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与共同存在的水溶性杂质分离。其进一步分离是利用其钠盐在PH6-7时可溶于50%乙醇,使与不溶于50%乙醇的杂质分离。在PH1-2时黄芩苷在50%左右的乙醇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又可与可溶于此种浓度乙醇中的杂质分离。四、操作步骤1黄芩苷的提取黄芩苷粗粉(100g)加沸水6倍量,煮沸30min,用八层纱布过滤,残渣再加4倍量水煮沸30min,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药渣(弃去)提取液加浓盐酸调至pH1-2,在80℃保温0.5h,放冷过夜析晶

实验三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通过黄芩苷的提取与精制掌握沸水法提取酸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 熟悉黄酮类成分和黄芩苷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一般检识方法 二、概述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其主要成分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 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 及解痉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癌反应等生理效能。在临床医学已占有重要地位。 黄芩苷还能吸收紫外线,清除氧自由基,又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因此既可用于 医药,也可用于化妆品,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美容化妆品原料,具有较高的开发 利用前景。 三、原理 本实验主要依据黄芩苷类成分是葡萄糖醛酸苷,在植物中以镁盐存在,可以 被沸水溶出,在酸性(PH1-2)情况下转变成黄芩苷,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 与共同存在的水溶性杂质分离。其进一步分离是利用其钠盐在 PH6-7 时可溶于 50%乙醇,使与不溶于 50%乙醇的杂质分离。在 PH1-2 时黄芩苷在 50%左右的 乙醇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又可与可溶于此种浓度乙醇中的杂质分离。 四、操作步骤 1 黄芩苷的提取 黄芩苷粗粉(100g) 加沸水 6 倍量,煮沸 30min,用八层 纱布过滤,残渣再加 4 倍量水煮沸 30min,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 提取液 加浓盐酸调至 pH1-2,在 80℃ 保温 0.5h,放冷过夜析晶 药渣(弃去)

滤液 (弃去)沉淀将沉淀物加水30ml充分搅拌均匀,再加40%NaOH溶液使黄苓苷溶解,调节pH6-7,加入200一300ml的医用酒精使溶液含醇量为50%(用酒精计测定),加热至50℃,抽滤抽滤液残渣(弃去)滤液中以10%盐酸调pH2,50℃保温0.5h,取出放置,使黄芩苷完全析出(约两天)抽滤沉淀抽滤液(弃去)沉淀物在滤器上反复用蒸馏水洗涤,并抽干,60℃以下干燥干燥品(粗品黄苓苷可作片剂原料)五、结果1按下式计算黄芩苷收率:黄苓苷收率(%)=M/M0x×100%式中:M一所得黄芩苷粗品重量MO一提取时用黄芩的重量2鉴定同层析技术

五、结果 1 按下式计算黄芩苷收率: 黄芩苷收率(%)=M/M0×100% 式中: M —所得黄芩苷粗品重量 M0 —提取时用黄芩的重量 2 鉴定同层析技术。 滤液(弃去) 沉淀 将沉淀物加水 30ml 充分搅拌均匀,再加 40%NaOH 溶液使黄芩苷溶解,调节 pH6-7,加入 200-300ml 的医用酒精使 溶液含醇量为 50%(用酒精计测定),加 热至 50℃,抽滤 抽滤液 残渣(弃去) 滤液中以 10%盐酸调 pH 2,50℃保温 0.5h, 取出放置,使黄芩苷完全析出(约两天)抽滤 抽滤液(弃去) 沉淀 沉淀物在滤器上反复用蒸馏水 洗涤,并抽干,60℃以下干燥 干燥品(粗品黄芩苷可作片剂原料)

实验四挥发油的提取、鉴定及硅胶湿柱的使用第一部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水蒸气蒸馏装置的安装和应用。2掌握挥发油的提取法的应用。3掌握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检识及鉴别。二、概述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主治呕吐呢逆、胃痛腹泻、阳瘘等症。丁香油有止痛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牙疼,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急性止痛药。丁香花蕾中含有的挥发油,比重大于水,其含量可达16一19%,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丁香酚,占80%以上。OHOCH3CH2-CH-CH2bp255℃三、实验原理挥发油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与水不相混溶,利用这种性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含有挥发油的中草药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四、实验方法取丁香粗粉15g准确称定重量,小心放入500ml烧瓶内,加入蒸馏水500ml,沸石数块,振摇后,连接支管在上得挥发油测定器,并检查各磨口不得漏气,用电热套慢慢加热,调节温度使蒸馏液保持2一3滴/秒,至测定管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1h后,读取挥发油测定器中的挥发油量,并换算成样品中的百分含量。第二部分: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薄荷挥发油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超临界提取装置的原理

实验四 挥发油的提取、鉴定及硅胶湿柱的使用 第一部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挥发油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水蒸气蒸馏装置的安装和应用。 2 掌握挥发油的提取法的应用。 3 掌握挥发油有效成分的检识及鉴别。 二、概述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主治呕吐呃逆、胃痛腹泻、阳痿等症。丁 香油有止痛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牙疼,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急性止痛 药。 丁香花蕾中含有的挥发油,比重大于水,其含量可达 16-19%,其中的主 要有效成分为丁香酚,占 80%以上。 bp 255℃ 三、实验原理 挥发油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与水不相混溶,利用这种性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从含有挥发油的中草药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 四、实验方法 取丁香粗粉 15g 准确称定重量,小心放入 500ml 烧瓶内,加入蒸馏水 500ml, 沸石数块,振摇后,连接支管在上得挥发油测定器,并检查各磨口不得漏气,用 电热套慢慢加热,调节温度使蒸馏液保持 2-3 滴/秒,至测定管中油量不再增加, 停止加热,放置 1h 后,读取挥发油测定器中的挥发油量,并换算成样品中的百 分含量。 第二部分:超临界提取法提取薄荷挥发油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超临界提取装置的原理

2熟悉临界提取装置的应用。二、概述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三、实验原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代化工分离中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是采用CO2作溶剂,超临界状态下的CO2流体密度和介电常数较大,对物质溶解度很大,并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不仅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有选择性,且溶剂和萃取物非常容易分离。超临界CO2萃取特别适用于脂溶性,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提取,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组分的精细分离,即超临界精镭。用超临界CO2作溶剂对生物、食品、药物等许多产物的提取和纯化。该装置主要由萃取釜、分离釜、精镭柱、CO2高压泵、副泵、制冷系统、CO2贮罐、换热系统、净化系统、流量计、温度、压力控制(保护)系统等组成。超临界CO2萃取特点:1临界温度低,适用于热敏性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2可提供情环境,避免产物氧化,不影响萃取物的有效成份。3萃取速度快,无毒、不易燃,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4无溶剂残留,无硝酸盐和重金属离子。四、实验方法1),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正常,检查冷冻箱水、各加热箱水是否足够(离箱盖2-3公分左右,高温时水份蒸发快),检查CO2气瓶压力保证在5-6MPa气压检查各管路接头及连接部位是否牢靠。2),依次打开总电源、制冷、冷循环的开关,开始进行制冷。然后进行萃取器、分离器I、Ⅱ的温度设定,开始进行升/变温操作。3),打开CO2进气阀门,并观察CO2罐压力在4以上。打开CO2泵进气

2 熟悉临界提取装置的应用。 二、概述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 根茎横生地下。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 小粒果。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 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 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 清心明目。 三、实验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代化工分离中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 CO2 萃 取是采用 CO2 作溶剂,超临界状态下的 CO2 流体密度和介电常数较大,对物质 溶解度很大,并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因此,不仅对某些物质的溶解 度有选择性,且溶剂和萃取物非常容易分离。超临界 CO2 萃取特别适用于脂溶 性,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提取,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组分的精细分离,即超临界 精镏。用超临界 CO2 作溶剂对生物、食品、药物等许多产物的提取和纯化。该 装置主要由萃取釜、分离釜、精镏柱、CO2 高压泵、副泵、制冷系统、CO2 贮 罐、换热系统、净化系统、流量计、温度、压力控制(保护)系统等组成。 超临界 CO2 萃取特点: 1 临界温度低,适用于热敏性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 2 可提供惰环境,避免产物氧化,不影响萃取物的有效成份。 3 萃取速度快,无毒、不易燃,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 4 无溶剂残留,无硝酸盐和重金属离子。 四、实验方法 1). 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正常,检查冷冻箱水、各加热箱水是否足够(离箱 盖 2-3 公分左右,高温时水份蒸发快),检查 CO2 气瓶压力保证在 5-6MPa 气压, 检查各管路接头及连接部位是否牢靠。 2). 依次打开总电源、制冷、冷循环的开关,开始进行制冷。然后进行萃 取器、分离器Ⅰ、Ⅱ的温度设定,开始进行升/变温操作。 3). 打开 CO2 进气阀门,并观察 CO2 罐压力在 4 以上。打开 CO2 泵进气

阀(大开),并放气5s。将仪器面板所有阀门都关上,然后依次打开阀门2、3、5、7、9、10、13、12、1(其余阀门仍保持关闭)。(萃取罐未打开情况下)4)至萃取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制冷机达到设定温度停止制冷时,依次关阀门3、5,然后打开阀门4,慢慢放空直至萃取罐压力为0。打开萃取盖,装料,盖上盖子,关阀门4。慢慢打开阀门3,进CO2气,直至萃取罐和CO2储罐压力相等,开阀门4,排气5-10s,然后关阀门4。然后关阀门5(CO2流量控制在50L/h以下),使萃取罐升至所需压力,然后慢慢打开阀门7,微调阀门7使萃取罐保持所需压力(依次全打开阀门3、5,开泵I开关,点击run按钮,慢慢关阀门7提升萃取罐压力,直至升至萃取罐所需压力。)注意:压力在10Mpa以下时升压速度很慢。萃取罐压力稳定后,关闭阀门10提升分离I压力,直至达到所需压力,并保持稳定。此时,已经达到萃取所需要条件,萃取开始,计时。5),萃取后15min内或更长时间,一般收集2次萃取物(主要含有杂质)。直至无杂质后,然后每隔一段时间(20-30min)打开分离I下部阀门,收集萃取物。直至到达实验所需要萃取时间,实验完成。6):关泵I-点击stop按钮,依次慢慢打开(CO2流量控制在30L/h以下)阀门10、7(或5),使萃取罐、分离I压力与储罐压力相等。注意:面板CO2泵压力降速较慢,直至各个压力表示数均与储罐压力相等。一般全打开阀门10、5后,CO2流量低至2L/h以下时,直至流量为0。说明已经将管道中CO2压入储罐中。关闭阀门3、5,慢慢打开阀门4,排空至萃取罐压力为0。7),逆时针旋开萃取罐盖,取出装料筒,倒出萃取后物料。萃取过程完毕。8),如果需要再进行下一批次的萃取操作,则进行相应萃取器、分离器I、II的温度设定,直至到达相应设定温度。装料,然后进行前面4、5、6、7步骤的相关操作。9)、如果不继续进行萃取操作,则关闭萃取器、分离器I、II开关,关闭制冷、冷循环开关,最后关总电源。操作结束。较长时间不进行萃取操作需要关阀门2,关闭CO2泵进气阀、CO2进

阀(大开),并放气 5s。将仪器面板所有阀门都关上,然后依次打开阀门 2、3、 5、7、9、10、13、12、1(其余阀门仍保持关闭)。(萃取罐未打开情况下) 4). 至萃取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制冷机达到设定温度停止制冷时,依次关 阀门 3、5,然后打开阀门 4,慢慢放空直至萃取罐压力为 0。 打开萃取盖,装料,盖上盖子,关阀门 4。 慢慢打开阀门 3,进 CO2 气,直至萃取罐和 CO2 储罐压力相等,开阀门 4, 排气 5-10s,然后关阀门 4。 然后关阀门 5(CO2 流量控制在 50L/h 以下),使萃取罐升至所需压力,然 后慢慢打开阀门 7,微调阀门 7 使萃取罐保持所需压力(依次全打开阀门 3、5, 开泵Ⅰ开关,点击 run 按钮,慢慢关阀门 7 提升萃取罐压力,直至升至萃取罐所 需压力。)注意:压力在 10Mpa 以下时升压速度很慢。 萃取罐压力稳定后,关闭阀门 10 提升分离Ⅰ压力,直至达到所需压力,并 保持稳定。此时,已经达到萃取所需要条件,萃取开始,计时。 5). 萃取后 15min 内或更长时间,一般收集 2 次萃取物(主要含有杂质)。 直至无杂质后,然后每隔一段时间(20-30min)打开分离Ⅰ下部阀门,收集萃取 物。直至到达实验所需要萃取时间,实验完成。 6). 关泵Ⅰ-点击 stop 按钮,依次慢慢打开(CO2 流量控制在 30L/h 以下) 阀门 10、7(或 5),使萃取罐、分离Ⅰ压力与储罐压力相等。注意:面板 CO2 泵压力降速较慢,直至各个压力表示数均与储罐压力相等。一般全打开阀门 10、 5 后,CO2 流量低至 2L/h 以下时,直至流量为 0。说明已经将管道中 CO2 压入 储罐中。 关闭阀门 3、5,慢慢打开阀门 4,排空至萃取罐压力为 0。 7). 逆时针旋开萃取罐盖,取出装料筒,倒出萃取后物料。萃取过程完毕。 8). 如果需要再进行下一批次的萃取操作,则进行相应萃取器、分离器Ⅰ、 Ⅱ的温度设定,直至到达相应设定温度。 装料,然后进行前面 4、5、6、7 步骤的相关操作。 9). 如果不继续进行萃取操作,则关闭萃取器、分离器Ⅰ、Ⅱ开关,关闭 制冷、冷循环开关,最后关总电源。操作结束。 较长时间不进行萃取操作需要关阀门 2,关闭 CO2 泵进气阀、CO2 进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