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各课程实验讲义汇编(合集)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生药学实验讲义》刘新桥万定荣任永申等编写适用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2012年3月-
1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生药学实验讲义》 刘新桥 万定荣 任永申等 编写 适用专业: 药学专业 药物制剂 2012 年 3 月

目录实验一显微测量和部分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3实验二薄层板的铺布和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12... ..实验三15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实验四19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21实验五单子叶植物类生药性状与显微鉴定22实验六动矿物类药材的性状鉴别与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定2
2 目 录 实验一 显微测量和部分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 3 实验二 薄层板的铺布和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 . 12 实验三 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 . 15 实验四 部分生药的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 . 19 实验五 单子叶植物类生药性状与显微鉴定 . 21 实验六 动矿物类药材的性状鉴别与中成药粉末显微鉴定 . 22

实验一:显微测量和部分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显微制片、显微观察方法2.掌握显微测量、药材组织简图和粉末图绘制3.部分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定二、实验内容1.显微测量:使用标定的显微量尺,在显微镜下测量显微目的物的大小(一般以μⅢ为计量单位),称为显微测量。显微量尺是显微测量标尺的简称,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观察物体的大小和数目的测量工具。显微量尺由载台量尺和目镜量尺两部分组成,以μm(微米)为长度单位。1.1.载台量尺(Stagemicrometer),又称载台测微尺,是一种刻有标尺的特制载玻片。标尺全长1mm,刻度精确,共刻有10个大格,每一大格又分成10格小格,所以共有10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0.01mm,即10μm。有的标尺全长2mm,分为200个小格。标尺的外围有一黑环,便于找到标尺的位置。标尺上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盖玻片加以保护。载台量尺是显微测量的标准,用于校正目镜量尺,并不直接用于测量物体,1.2.目镜量尺,又称目镜测微尺,是一种放置在目镜筒内的标尺,为直径18~20mm的圆形玻璃片,其上刻有各种形式的标尺,有直线式和网格式等。测量长度的标尺为直线式,在圆形玻璃的中央,划有精确的平行刻度线,全长1cm或5mm,等分成100个小格或50个小格(每1个小格长10μm)。测量面积或计算数目的为网格式测微尺。0.01mm102na3
3 实验一 显微测量和部分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制片、显微观察方法 2.掌握显微测量、药材组织简图和粉末图绘制 3.部分药材的性状与显微鉴定 二、实验内容 1.显微测量: 使用标定的显微量尺,在显微镜下测量显微目的物的大小(一般以μm 为计量单 位),称为显微测量。显微量尺是显微测量标尺的简称,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观察 物体的大小和数目的测量工具。显微量尺由载台量尺和目镜量尺两部分组成,以 μm (微米)为长度单位。 1.1.载台量尺(Stage micrometer),又称载台测微尺,是一种刻有标尺的特制 载玻片。标尺全长 1mm,刻度精确,共刻有 10 个大格,每一大格又分成 10 格小格, 所以共有 100 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 0.01mm,即 10μm。有的标尺全长 2mm,分 为 200 个小格。标尺的外围有一黑环,便于找到标尺的位置。标尺上用树胶封固一圆 形盖玻片加以保护。 载台量尺是显微测量的标准,用于校正目镜量尺,并不直接用于测量物体。 1.2.目镜量尺,又称目镜测微尺,是一种放置在目镜筒内的标尺,为直径 18~20mm 的圆形玻璃片,其上刻有各种形式的标尺,有直线式和网格式等。测量长度的标尺为 直线式,在圆形玻璃的中央,划有精确的平行刻度线,全长 1cm 或 5mm,等分成 100 个小格或 50 个小格(每 1 个小格长 10μm)。测量面积或计算数目的为网格式测微尺

使用时,将目镜从镜筒中取出,旋出接目透镜,将目镜量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使有刻度的一面向下,再将接目透镜复位旋上,插回镜筒中,即可进行测量。目镜量尺是用于直接测量物体的,单每小格的长度未知,因此必须用镜台量尺来校正,确定目镜量尺在不同条件下,每一小格的实际长度。1.3.目镜量尺的校正把目镜量尺装入目镜筒内后,将载台量尺安放在载物台上,象通常观察标本一样把有标尺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调整焦距,看清楚标尺上的刻度线;转动目镜,使载台量尺和目镜量尺相互平行:适当移动载台量尺,使两量尺一端的刻度线相互重送在一起,再找出两量尺在另一端的重选刻度线,分别记下两个量尺在两条重选线之间的小格数,按下列公式计算:载台量尺的格数×10m目镜量尺每1小格的实际长度=目镜里尺的格类数例1:目镜10×,物镜10×,测得载台量尺100小格与目镜量尺99小格完全重迭。则:100X10目镜量尺每1小格的实际长度=~10.1μm (10)99例2:目镜10×,物镜40×,测得镜台量尺25小格与目镜量尺100小格完全重迭。25x10~2.5μm则:目镜量尺每1小格长度=-100测得的数据,只要不更换显微镜或镜头,就能长期使用,一般记录在卡片上,以便查用。1.4.微细物体的测量取下载台量尺,换上欲测标本片,观察,用目镜量尺测量物体所占的小格数,乘以目镜量尺每一小格的已测好的实际长度,即得。例如:在10×40镜下测得山药针晶束长40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2.5μm,针晶束长度是:2.5×40=100μm由于观察得误差,如果计算结果有小数,可四舍五入。1.5.使用显微量尺得注意事项(1)显微量尺的校正和使用操作是,必须先低倍镜,再高倍镜。(2)两个量尺重送线之间的小格数应尽量多一些,因数目越少,误差越大。(3)更换显微镜或镜头后,必须重新校正和换算目镜量尺每小格长度。(4)物体测量通常使用高倍镜,测量长形物体如毛茸、纤维等,也可用低倍镜。4
4 使用时,将目镜从镜筒中取出,旋出接目透镜,将目镜量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 使有刻度的一面向下,再将接目透镜复位旋上,插回镜筒中,即可进行测量。 目镜量尺是用于直接测量物体的,单每小格的长度未知,因此必须用镜台量尺来 校正,确定目镜量尺在不同条件下,每一小格的实际长度。 1.3.目镜量尺的校正 把目镜量尺装入目镜筒内后,将载台量尺安放在载物台上,象通常观察标本一样, 把有标尺的部位移到视野中央,调整焦距,看清楚标尺上的刻度线;转动目镜,使载 台量尺和目镜量尺相互平行;适当移动载台量尺,使两量尺一端的刻度线相互重迭在 一起,再找出两量尺在另一端的重迭刻度线,分别记下两个量尺在两条重迭线之间的 小格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目镜量尺每 1 小格的实际长度= 例 1:目镜 10×,物镜 10×,测得载台量尺 100 小格与目镜量尺 99 小格完全重 迭。则: 目镜量尺每 1 小格的实际长度= ≈10.1μm(10) 例 2:目镜 10×,物镜 40×,测得镜台量尺 25 小格与目镜量尺 100 小格完全重迭。 则: 目镜量尺每 1 小格长度= ≈2.5μm 测得的数据,只要不更换显微镜或镜头,就能长期使用,一般记录在卡片上, 以便查用。 1.4.微细物体的测量 取下载台量尺,换上欲测标本片,观察,用目镜量尺测量物体所占的小格数,乘 以目镜量尺每一小格的已测好的实际长度,即得。 例如:在 10×40 镜下测得山药针晶束长 40 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 2.5μm,针 晶束长度是:2.5×40=100μm 由于观察得误差,如果计算结果有小数,可四舍五入。 1.5.使用显微量尺得注意事项 (1)显微量尺的校正和使用操作是,必须先低倍镜,再高倍镜。 (2)两个量尺重迭线之间的小格数应尽量多一些,因数目越少,误差越大。 (3)更换显微镜或镜头后,必须重新校正和换算目镜量尺每小格长度。 (4)物体测量通常使用高倍镜,测量长形物体如毛茸、纤维等,也可用低倍镜

2.显微切片与制片:2.1.徒手切片制片法(1)取材根类,一般取主根中部,长2~3cm,直径1~1.5cm,较粗的根或根茎可用分割法,用刀割取所需部分;叶类以及鳞茎和完整的鳞叶,一般取主脉中部带有少量两侧叶肉部分;花类,一般取各部分分别制片:果实种子类,较小型的取完整者,大型果实也可用分割法取所需部位。所取样品均需有代表性,应无畸形、虫蛀、霉变或其他污染等。(2)软化选好样品后,新鲜或软硬适中者可直接切片,干燥材料应经软化处理后再进行切片,常用的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冷水或温水浸泡:适用于一般样品。②低浓度乙醇(30%50%)浸泡:适用于含黏液质和菊糖等水溶性物质的样品。③水煮法:适用于木材等坚硬的样品。方法是将干燥样品投入冷水中煮沸至沉入水底,即示细胞内空气已被除尽,取出样品,放入甘油一乙醇(1:1)的软化液中软化,至软硬适中。④水蒸气软化法:适用于作显微化学用的样品。方法:是把样品放干燥器隔板上,再放入含5%苯酚的水适量,旋紧干燥器,一般经12-24小时,即可吸湿软化,或在于燥器中放温水不超过隔板,隔板上铺湿纱布一层,放上干燥样品,加盖密封,45℃恒温,至样品软硬适中。(3)徒手切片按常规法:右手持徒手切片,则以左手姆指和食指夹持软化好的样品材料,用中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指和拇指,左手肘关节靠桌沿,以免切片时晃动,右手执切片刀片,与材料的切面保持平行(刀片或材料用蒸馏水或选择的润湿剂润滑,更便于切),刀口向内,从左至右移动,一次切下,所得薄片约在10~20um之内。材料和刀刃经常润湿反复切削,将切削的薄片用毛笔沾水(或经选择的润湿剂,如稀甘油等)轻轻顺刀口方向拂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血中,再选择薄而完整的切片标本,用稀甘油等封藏观察,必要时还应作水合氯醛液透化加热,稀甘油封片观察。对较小的材料或叶片,可用小通草、胡萝下及质厚的叶片等作夹持材料,即将小通草等夹持材料纵部一条缝,把材料放下夹上,注意材料要放正,使切削时与刀片成一平行面。切削时连同小通草等夹持材料一起切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血中,选择时除去夹持材料,按一般制片法及特殊处理制片即得。5
5 2.显微切片与制片: 2.1.徒手切片制片法 (1)取材 根类,一般取主根中部,长 2~3cm,直径 1~1.5cm,较粗的根或 根茎可用分割法,用刀割取所需部分;叶类以及鳞茎和完整的鳞叶,一般取主脉中部 带有少量两侧叶肉部分;花类,一般取各部分分别制片;果实种子类,较小型的取完 整者,大型果实也可用分割法取所需部位。 所取样品均需有代表性,应无畸形、虫蛀、霉变或其他污染等。 (2)软化 选好样品后,新鲜或软硬适中者可直接切片,干燥材料应经软化处 理后再进行切片,常用的软化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冷水或温水浸泡:适用于一般样品。 ②低浓度乙醇(30%~50%)浸泡:适用于含黏液质和菊糖等水溶性物质的样品。 ③水煮法:适用于木材等坚硬的样品。方法是将干燥样品投入冷水中煮沸至沉入 水底,即示细胞内空气已被除尽,取出样品,放入甘油-乙醇(1:1)的软化液中软 化,至软硬适中。 ④水蒸气软化法:适用于作显微化学用的样品。 方法:是把样品放干燥器隔板上,再放入含 5%苯酚的水适量,旋紧干燥器,一 般经 12-24 小时,即可吸湿软化,或在干燥器中放温水不超过隔板,隔板上铺湿纱布 一层,放上干燥样品,加盖密封,45℃恒温,至样品软硬适中。 (3)徒手切片 按常规法:右手持徒手切片,则以左手姆指和食指夹持软化好 的样品材料,用中指托着,使材料略高出食指和拇指,左手肘关节靠桌沿,以免切片 时晃动,右手执切片刀片,与材料的切面保持平行(刀片或材料用蒸馏水或选择的润 湿剂润滑,更便于切),刀口向内,从左至右移动,一次切下,所得薄片约在 10~20 μm 之内。材料和刀刃经常润湿反复切削,将切削的薄片用毛笔沾水(或经选择的润 湿剂,如稀甘油等)轻轻顺刀口方向拂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皿中,再选择薄而 完整的切片标本,用稀甘油等封藏观察,必要时还应作水合氯醛液透化加热,稀甘油 封片观察。 对较小的材料或叶片,可用小通草、胡萝卜及质厚的叶片等作夹持材料,即将小 通草等夹持材料纵剖一条缝,把材料放下夹上,注意材料要放正,使切削时与刀片成 一平行面。切削时连同小通草等夹持材料一起切下,放入盛有润湿剂的培养皿中,选 择时除去夹持材料,按一般制片法及特殊处理制片即得

(4)制片选取透明完整的切片(厚约10~20um),根据不同鉴别目的选用适宜的试剂装片。一般蒸馏水等直接装片法,在《药用植物学》已做介绍。下面重点介绍水合氯醛加热透化装片法:取合格切片置洁净的载玻片上,加2~3滴水合氯醛试液,解剖针混匀,于酒精灯的小火焰上微热至沸,移下,略冷,补加一滴试剂,再加热至当沸,如此反复至切片透明止。一般需要2-3次(切记:加热时不要烧干)即透化完全。加稀甘油至适量混匀,将切片摆在玻片中央略偏一方的位置,小心加上盖玻片(不要出现气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试液至试液充满整个盖玻片且不游动为止,擦净玻片边缘及反面的污物,即可镜检。徒手切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冷浸)后,脱水染色,也能制成永久片。2.2粉末制片法(1)粉末的制备选取鉴定准确,具有代表性的药材,用小木锉锉下少许粉末或经粉碎过50~80目筛。(2)粉未制片法粉末的临时制片一般应用时做三种不同的装片,即水装片、稀甘油或甘油醋酸装片、水合氯醛试液装片(有时还需水合氯醛冷装片)。用牙签挑取少许药材粉未,放置玻片中央稍偏一侧的位置,根据需要加适当试剂1~2滴,用解剖针轻轻搅匀,小心加盖片即可。水合氯醛加热透化的标本片,一般应加热2~3次,注意点与徒手切片制片法相同。在制片过程中,应摸索粉末和试剂的适宜用量,又快又好的做出合格的粉末临时标本片。粉末药材也可用甘油明胶做成半永久片,经脱水染色透明后做成永久标本片。2.3表面制片法本法适用于叶片、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另外浆果、草质茎和某些地下茎的表皮也可制成表面装片。(1)整体封藏法适用于很薄的叶片、萼片和花瓣等样品,可剪取所需部位2小片,约4mm2,一反一正放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完全,盖上盖玻片即可。也可放试管中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至样品透明,再取样装片。孢子、花粉粒、雄蕊或雌蕊等,可直接装片。(2)表面撕离法较厚的叶片、萼片、花瓣及浆果、茎等,可用镊子将软化好材料的表皮轻轻撕下,将面朝上,放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透化至透明,盖上盖玻片即可。6
6 (4)制片 选取透明完整的切片(厚约 10~20μm),根据不同鉴别目的选用 适宜的试剂装片。一般蒸馏水等直接装片法,在《药用植物学》已做介绍。下面重点 介绍水合氯醛加热透化装片法: 取合格切片置洁净的载玻片上,加 2~3 滴水合氯醛试液,解剖针混匀,于酒精 灯的小火焰上微热至沸,移下,略冷,补加一滴试剂,再加热至当沸,如此反复至切 片透明止。一般需要 2-3 次(切记:加热时不要烧干)即透化完全。加稀甘油至适量 混匀,将切片摆在玻片中央略偏一方的位置,小心加上盖玻片(不要出现气泡),用 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试液至试液充满整个盖玻片且不游动为止,擦净玻片边缘及反面的 污物,即可镜检。徒手切片经水合氯醛透化(冷浸)后,脱水染色,也能制成永久片。 2.2 粉末制片法 (1)粉末的制备 选取鉴定准确,具有代表性的药材,用小木锉锉下少许粉末 或经粉碎过 50~80 目筛。 (2)粉末制片法 粉末的临时制片一般应用时做三种不同的装片,即水装片、 稀甘油或甘油醋酸装片、水合氯醛试液装片(有时还需水合氯醛冷装片)。用牙签挑 取少许药材粉末,放置玻片中央稍偏一侧的位置,根据需要加适当试剂 1~2 滴,用 解剖针轻轻搅匀,小心加盖片即可。水合氯醛加热透化的标本片,一般应加热 2~3 次,注意点与徒手切片制片法相同。在制片过程中,应摸索粉末和试剂的适宜用量, 又快又好的做出合格的粉末临时标本片。粉末药材也可用甘油明胶做成半永久片,经 脱水染色透明后做成永久标本片。 2.3 表面制片法 本法适用于叶片、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另外浆果、草质茎和某些地下茎 的表皮也可制成表面装片。 (1)整体封藏法 适用于很薄的叶片、萼片和花瓣等样品,可剪取所需部位 2 小片,约 4mm2 ,一反一正放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完全,盖上盖玻片 即可。也可放试管中加水合氯醛试液加热至样品透明,再取样装片。孢子、花粉粒、 雄蕊或雌蕊等,可直接装片。 (2)表面撕离法 较厚的叶片、萼片、花瓣及浆果、茎等,可用镊子将软化好 材料的表皮轻轻撕下,将面朝上,放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透化至透明,盖上盖玻片 即可

3.显微观察方法:在显微镜下镜检时视野的寻找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适当的高倍镜观察。即按“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进行。为了避免在显微观察时,对标本片内某些少见或偶见的特征遗漏而影响观察结果。我们可采用“之字移动法,使标本片沿着一定的线路移动这样可以检查到玻片下的各个部位。此法是在对焦后,旋动移动器,从盖玻片的左上角开始,逐渐使视野由左向右移动,到达右端后,使视野向近侧移动2/33/4个视野,然后使视野由右向左移动,到达左端后,再如前法移动,直到整个标本片全部观察完毕。镜检时视野移动线路如图1-3。4.植物药组织显微简图表示方法:4.1.药材组织简图绘制法采用一定的图案符号(图1一2),来表示药材切面中各种组织即某些特殊构造的层次和分布范围,这种组织图,称之组织简图。绘制方法如下:(1)制作标本片制作反差较大的标本片,如各种二重、三重染色的石蜡切片,经间苯三酚-浓盐酸、氯化锌碘液或其他试剂染色后的手切片,要求组织结构清晰,界限分明。(2)观察描绘前,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片,熟悉切片中各种组织的构造层次重要鉴别特征的位置、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等。(3)勾画轮廓图①用幻灯机或投影仪,将标本片投像于绘图纸上,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用3H(2H)铅笔轻轻勾画出各个部位的轮廓,不清晰的部位在显微镜下,用显微测量加以校正。②小型材料,可以直接用描绘器进行勾画。③徒手勾画法。(4)修正铅笔图用HB型铅笔修正上述轮廓图,将各部位即重要特征,分别用规定的简图符号细心地描绘成铅笔图。(5)图注及图名简图绘完后,用整齐的引线将各部位依次向右方或上、下方(叶类中药)引出,写上图注,图下方写上图的名称并注明放大倍数。(6)注意事项①绘简图符号时,应注意线条的平直和圆顺,点应均匀圆正,色调一致。②简图是平面图,不应绘出立体感,所有部位均用符号表示,不应把某个部位绘成详图。③简图一般要求整体性和全面性,但有的药材也可只绘局部或主要部位。7
7 3.显微观察方法: 在显微镜下镜检时视野的寻找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适当的高倍镜观察。即按“先 低倍后高倍”的原则进行。为了避免在显微观察时,对标本片内某些少见或偶见的特 征遗漏而影响观察结果。我们可采用“之”字移动法,使标本片沿着一定的线路移动, 这样可以检查到玻片下的各个部位。 此法是在对焦后,旋动移动器,从盖玻片的左上角开始,逐渐使视野由左向右移 动,到达右端后,使视野向近侧移动 2/3~3/4 个视野,然后使视野由右向左移动, 到达左端后,再如前法移动,直到整个标本片全部观察完毕。镜检时视野移动线路如 图 1-3。 4.植物药组织显微简图表示方法: 4.1.药材组织简图绘制法 采用一定的图案符号(图 1-2),来表示药材切面中各种组织即某些特殊构造的 层次和分布范围,这种组织图,称之组织简图。绘制方法如下: (1)制作标本片 制作反差较大的标本片,如各种二重、三重染色的石蜡切片, 经间苯三酚-浓盐酸、氯化锌碘液或其他试剂染色后的手切片,要求组织结构清晰, 界限分明。 (2)观察 描绘前,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片,熟悉切片中各种组织的构造层次, 重要鉴别特征的位置、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等。 (3)勾画轮廓图 ①用幻灯机或投影仪,将标本片投像于绘图纸上,调整合适 的放大倍数,用 3H(2H)铅笔轻轻勾画出各个部位的轮廓,不清晰的部位在显微镜 下,用显微测量加以校正。②小型材料,可以直接用描绘器进行勾画。③徒手勾画法。 (4)修正铅笔图 用 HB 型铅笔修正上述轮廓图,将各部位即重要特征,分别 用规定的简图符号细心地描绘成铅笔图。 (5)图注及图名 简图绘完后,用整齐的引线将各部位依次向右方或上、下方 (叶类中药)引出,写上图注,图下方写上图的名称并注明放大倍数。 (6)注意事项 ①绘简图符号时,应注意线条的平直和圆顺,点应均匀圆正, 色调一致。②简图是平面图,不应绘出立体感,所有部位均用符号表示,不应把某个 部位绘成详图。③简图一般要求整体性和全面性,但有的药材也可只绘局部或主要部 位

射线鲜色姐锅厚烩姐识皮唇糖架4.2药材组织详图绘制法组织详图是把组织中各种细胞,由外向内一次绘出的组织图。绘制方法如下,(1)、(2)项同组织简图绘制法。(3)勾画轮廓图利用描绘器观察绘图,或显微照相后依次放大的照片绘图。先用3H铅笔绘出草图。直径较小的组织可全部绘出,直径大的组织可由外向内分成数段,选取最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特征描绘。描绘时,各段及各部位细胞的放大倍数应一致,各种细胞及内含物等应依次准确绘出,切忌随意填充。(4)详图中各类细胞的表示法及各种类型铅笔的使用:①各类细胞的表示法一般有三种:a.单线条法:适用于薄壁细胞。b.双线条法:适用于略增厚壁的细胞。c.三线条法:适用于成群的厚壁细胞及导管;如单个散在时,采用双线条法。B、HB铅笔:适于绘粗线条。如绘厚壁细胞、导管的外缘线。H、2H铅笔:适于绘中线条。如绘薄壁细胞,各种结晶体、淀粉粒等。3H铅笔:适于绘细线条。如绘厚壁细胞、导管的内缘线、层纹、纹孔等。(5)修正铅笔图将勾画的轮廓图用不同型号(硬度)的铅笔和(4)项中规定的画法修整成铅笔图。(6)图注和图名按简图法写上图注、图名和放大倍数。(7)注意事项组织详图是细胞的平面图,但细胞内含物以及厚壁细胞应注意绘出立体感。8
8 4.2 药材组织详图绘制法 组织详图是把组织中各种细胞,由外向内一次绘出的组织图。绘制方法如下: (1)、(2)项同组织简图绘制法。 (3)勾画轮廓图 利用描绘器观察绘图,或显微照相后依次放大的照片绘图。先用 3H 铅笔绘出草 图。直径较小的组织可全部绘出,直径大的组织可由外向内分成数段,选取最有鉴别 意义的组织特征描绘。描绘时,各段及各部位细胞的放大倍数应一致,各种细胞及内 含物等应依次准确绘出,切忌随意填充。 (4)详图中各类细胞的表示法及各种类型铅笔的使用: ①各类细胞的表示法一般有三种: a.单线条法:适用于薄壁细胞。b.双线条法:适用于略增厚壁的细胞。c.三线条 法:适用于成群的厚壁细胞及导管;如单个散在时,采用双线条法。 B、HB 铅笔:适于绘粗线条。如绘厚壁细胞、导管的外缘线。 H、2H 铅笔:适于绘中线条。如绘薄壁细胞,各种结晶体、淀粉粒等。 3H 铅笔:适于绘细线条。如绘厚壁细胞、导管的内缘线、层纹、纹孔等。 (5)修正铅笔图 将勾画的轮廓图用不同型号(硬度)的铅笔和(4)项中规定的画法修整成铅笔 图。 (6)图注和图名 按简图法写上图注、图名和放大倍数。 (7)注意事项 组织详图是细胞的平面图,但细胞内含物以及厚壁细胞应注意绘出立体感

4.3药材粉末图绘制法粉未图是描绘粉未药材中具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碎片、细胞或细胞内含物形态的特征图。绘制方法如下:(1)制作合适的粉末标本片,仔细观察。(2)用描绘器作图或镜检时直接作图。(3)选择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如实描绘。常见的粉末特征:导管、各种厚壁细胞、内含物、分泌组织、毛茸等。注意观察和描绘不同的角度和断面:如表面观、断面观、极面观、赤道面观等。注意绘出立体感:如各种厚壁细胞、内含物、毛茸、导管等。(4)图版的排列、大小和放大倍数图版排列的原则为各类特征相对集中,又要与其他特征适当交义、美观、充实、大方:图版大小一般按各出版社要求的大小或其倍数计算;同一张粉末图中,要求使用同一个放大倍数。(5)修正铅笔图按详图绘制法中4、5项进行。(6)图注和图名铅笔图绘完后,将各类粉末特征标上数码,在图下写明,图的名称、放大倍数,其下面注明特征数码的图注。(7)注意事项①图版排列时,应注意突出重点特征,使占主要版面,次要特征占次要版面或填补空隙,既不能过于密集繁杂,又不能过于稀疏松散,切忌不可纵、横排队式。②图片的大小要适中,根据图纸的大小和图的多少确定。4.4.药材解离组织图的绘制法(1)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解离方法、制片,用描绘器进行描绘。(2)解离组织是观察研究药材某一组织中有鉴别意义的单个完整的细胞形态,故描绘时,单个细胞应绘全形图,过长的细胞,如纤维、管胞、筛胞等,可分上下两段描绘。描绘时,应体现立体感,各种细胞的鉴别点要绘出来,如细胞的纹孔、导管穿孔板、纤维末端的分枝等。(3)图版排列,一般各类细胞在图中分类集中级向排列。同一图版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在图注中,分别注明放大倍数。其他与粉末未图相同。5.药材性状鉴定:观察冬虫夏草、海金沙、茯苓、猪苓、麻黄、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虎杖、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淫羊藿等药材的性状特征,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9
9 4.3 药材粉末图绘制法 粉末图是描绘粉末药材中具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碎片、细胞或细胞内含物形态的特 征图。绘制方法如下: (1)制作合适的粉末标本片,仔细观察。 (2)用描绘器作图或镜检时直接作图。 (3)选择有鉴别意义的特征,如实描绘。常见的粉末特征:导管、各种厚壁细 胞、内含物、分泌组织、毛茸等。注意观察和描绘不同的角度和断面:如表面观、断 面观、极面观、赤道面观等。 注意绘出立体感:如各种厚壁细胞、内含物、毛茸、导管等。 (4)图版的排列、大小和放大倍数 图版排列的原则为各类特征相对集中,又 要与其他特征适当交叉、美观、充实、大方;图版大小一般按各出版社要求的大小或 其倍数计算;同一张粉末图中,要求使用同一个放大倍数。 (5)修正铅笔图 按详图绘制法中 4、5 项进行。 (6)图注和图名 铅笔图绘完后,将各类粉末特征标上数码,在图下写明,图 的名称、放大倍数,其下面注明特征数码的图注。 (7)注意事项 ①图版排列时,应注意突出重点特征,使占主要版面,次要特 征占次要版面或填补空隙,既不能过于密集繁杂,又不能过于稀疏松散,切忌不可纵、 横排队式。②图片的大小要适中,根据图纸的大小和图的多少确定。 4.4.药材解离组织图的绘制法 (1)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解离方法、制片,用描绘器进行描绘。 (2)解离组织是观察研究药材某一组织中有鉴别意义的单个完整的细胞形态, 故描绘时,单个细胞应绘全形图,过长的细胞,如纤维、管胞、筛胞等,可分上下两 段描绘。描绘时,应体现立体感,各种细胞的鉴别点要绘出来,如细胞的纹孔、导管 穿孔板、纤维末端的分枝等。 (3)图版排列,一般各类细胞在图中分类集中纵向排列。同一图版中,可以使用不 同的放大倍数,在图注中,分别注明放大倍数。其他与粉末图相同。 5.药材性状鉴定: 观察冬虫夏草、海金沙、茯苓、猪苓、麻黄、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虎杖、 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淫羊藿等药材的性 状特征,主要药材性状要点如下:

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类白色网纹,根茎顶部横切面可见排成13环的“星点”(异型维管束)并有部分散在,中下部横切面“星点”多排成一环或渐散在,而根的横切面不具“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香,味苦涩,嚼之黏牙。川牛膝根较粗,直径0.5~3cm,表面灰褐色。断面筋脉小点断续排成38环,质硬韧。怀牛膝根细长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灰黄或淡棕色,久贮色加深。质硬韧,受潮复柔软。端面角质样,黄白色筋脉小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环。何首乌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灰红褐色,质坚体重,横切面黄棕色,粉性,可见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木心明显。川乌为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瘤状侧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附子根据炮制方法不同,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之分。亚①盐附子侧根呈圆锤形,长4~7cm,直径3~5cm。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根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横切面灰褐色,有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②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③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以片均、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白芍根呈圆柱形,长5~18cm,直径1~3cm,表面浅棕色或类白色,光滑,隐约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纹,有细根痕或残留棕褐色的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微红色,角质样,形成层环明显,未部有放射线纹理。气微、味微苦而酸。赤芍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味连多分枝,积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长3~6cm,直径0.3~0.8cm。10
10 大黄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类白色网纹,根茎顶部横切面可见排成 1~3 环 的“星点”(异型维管束)并有部分散在,中下部横切面“星点”多排成一环或渐散 在,而根的横切面不具“星点”,有放射状纹理。气香,味苦涩,嚼之黏牙。 川牛膝 根较粗,直径 0.5~3cm,表面灰褐色。断面筋脉小点断续排成 3~8 环,质硬韧。 怀牛膝 根细长圆柱形,直径 0.5~1cm,表面灰黄或淡棕色,久贮色加深。质 硬韧,受潮复柔软。端面角质样,黄白色筋脉小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2~4 环。 何首乌 不规则块状,表面红棕色灰红褐色,质坚体重,横切面黄棕色,粉性, 可见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中央木心明显。 川乌 为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 2~ 7.5cm,直径 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瘤状侧根及子根痕。质 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子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子之分。 ①盐附子 侧根呈圆锤形,长 4~7cm,直径 3~5cm。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 的根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横切面灰褐色,有充满盐 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以 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②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 1.7~5cm,宽 0.9~3cm,厚 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 样。气微、味淡。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③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 0.3cm。以片均、黄白色、半透明者 为佳。 白芍 根呈圆柱形,长 5~18cm,直径 1~3cm,表面浅棕色或类白色,光滑, 隐约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纹,有细根痕或残留棕褐色的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 面类白色或微红色,角质样,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有放射线纹理。气微、味微苦而酸。 赤芍 呈圆柱形,稍弯曲,长 5~40cm,直径 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 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 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 涩。 味连 多分枝,积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长 3~6cm,直径 0.3~0.8c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0章 绪论 Pharmaceutical Analysis.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Identification test of drugs.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体内药物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 Phenethylamine.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9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药物制剂分析.ppt
-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共十四个实验).pdf
- 《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2/2).doc
-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harmacy Administration.doc
- 《药事管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十三章).doc
-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药品监督管理.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edicinal Chemistry.pdf
- 《药物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12章).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1(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3(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2(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4(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5(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8(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6(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7(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11(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10(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12(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习题9(无答案).doc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Medicinal Chemistry(武汉理工大学:殷以华).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四讲 镇痛药药.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第二节 抗癫痫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