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老庄美学与道家艺术精神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31
文件大小:3.0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老庄美学与道家艺术精神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讲:孔子美学与老庄美学及其艺 术精神 孔子的美学是和他的伦理学一起的, 统一。 ,强调美着 主要是教育人为目的。诗、书的研读是 一 种教养,礼乐的学习是为准备 “士”人的 修养,这是二种通牙的教育方法。 孔子时代的学术,大约以六艺为主:礼、乐 射、御、书、数。六艺中,礼和乐是儒家精神 的基础。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五讲: 孔子美学与老庄美学及其艺 术精神 ◼ 孔子的美学是和他的伦理学一起的,强调美善 统一。主要是教育人为目的。诗、书的研读是 一种教养,礼、乐的学习是为准备“士”人的 修养,这是一种通才的教育方法。 ◼ 孔子时代的学术,大约以六艺为主:礼、乐、 射、御、书、数。六艺中,礼和乐是儒家精神 的基础。 ◼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 山东曲阜)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 山东曲阜)

天是孔子形上学的预设,仁是孔子伦理学 的预设 ■ 虽然中国有六艺,但是这和现代西方引 进来的学科设置还是不同的,以现代标 准看孔子有没有形上学和伦理学? ·根据冯友兰说:“儒家主以礼乐治天下 ;至于政刑,不过所以推行礼乐而已。 礼乐亦是模仿天然”。这里有艺术起源 是模仿天然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形上 学预设

天是孔子形上学的预设,仁是孔子伦理学 的预设 ◼ 虽然中国有六艺,但是这和现代西方引 进来的学科设置还是不同的,以现代标 准看孔子有没有形上学和伦理学? ◼ 根据冯友兰说:“儒家主以礼乐治天下 ;至于政刑,不过所以推行礼乐而已。 礼乐亦是模仿天然”。这里有艺术起源 是模仿天然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形上 学预设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孔子的思想 中心,也是他的美学基础。 ■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 于艺” 口显然,仁是孔子伦理学的预设

◼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孔子的思想 中心,也是他的美学基础。 ◼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 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 于艺”。 ◼ 显然,仁是孔子伦理学的预设

孔子的艺术论主要包括诗论、绘画论、音 乐论。 ■关于诗论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 无邪” 曰:“不学诗,无以言”。 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教是所谓-温柔敦厚

孔子的艺术论主要包括诗论、绘画论、音 乐论。 ◼ 关于诗论 ◼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 无邪”。 ◼ 曰:“不学诗,无以言”。 ◼ 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诗教是所谓-温柔敦厚

孔子论绘画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孔子所谓绘事,是包括了礼;所谓诗, 也是为了礼。绘事和诗要达到礼的境界

孔子论绘画 ◼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 子曰:“绘事后素”。 ◼ 孔子所谓绘事,是包括了礼;所谓诗, 也是为了礼。绘事和诗要达到礼的境界

孔子论音乐 0 孔子论音乐从乐本身、诗与乐、礼与乐 等方面出发。 0 1、乐本身。他特别注意虞舜时期的《韶 乐》和武王时期的《武乐》 《韶乐》使得他“三月不知肉味”。是 尽善尽美。而《武乐》则不能既尽善又 尽美

孔子论音乐 ◼ 孔子论音乐从乐本身、诗与乐、礼与乐 等方面出发。 ◼ 1、乐本身。他特别注意虞舜时期的《韶 乐》和武王时期的《武乐》。 ◼ 《韶乐》使得他“三月不知肉味”。是 尽善尽美。而《武乐》则不能既尽善又 尽美

2、诗与乐。 《关雎》既是诗又是乐,所 物子拍: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3、诗与礼。 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显“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 2、诗与乐。《关雎》既是诗又是乐,所 以,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 ◼ 3、诗与礼。 ◼ 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 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 ◼ 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

徐复观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段很深刻 的解释,他认为这“之”实即是“道” 所以,人仅知道之可贵,未必即肯去 追求道;能“好之”,才会积极去追求 。仅好道而加以追求,自己犹与道为二 有时会因懈怠而与道相离。到了以道 为乐,则道才在人身上生稳了根,此时 人与道成为一体,而无一丝一毫的间隔

◼ 徐复观对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段很深刻 的解释,他认为这“之”实即是“道” ,所以,人仅知道之可贵,未必即肯去 追求道;能“好之”,才会积极去追求 。仅好道而加以追求,自己犹与道为二 ,有时会因懈怠而与道相离。到了以道 为乐,则道才在人身上生稳了根,此时 人与道成为一体,而无一丝一毫的间隔

儒家美学-“文以载道” ■采取一条“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下面我们会看到道家美学-“为艺术 而艺术”的倾向。所谓“损学益道”的 态度。庄子尤其突出

◼ 儒家美学-“文以载道”。 ◼ 采取一条“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 ◼ 下面我们会看到道家美学-“为艺术 而艺术”的倾向。所谓“损学益道”的 态度。庄子尤其突出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