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

《中国美术史》试题 13、"汉碑”指的是()字体 A、隶书B、楷书C、篆书D、行书 14、秦代美术的特点是() 三 四 五 总分 A、理性B、浪浸C、狞历D、审美价值高 15、展现了捍卫王朝英雄气解这一主题的是() 得分 A、马路飞燕B、辟邪C、马路阿奴D、胡人抱虑 16、对霍去病墓描述错误的是() 注意 考试形式 开卷 闭卷 A、马路匈奴是一尊纪念碑式的雕塑 事项 选择题、填空圈答案请写在括号中,其他试题请写在答题纸上, B、全部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 C、作品充满体量感和力度感 D、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通真具体 17、下列不属于汉代青铜器的是() A,摇钱树B、羽人C、安车 D、马与角 18、下列属于汉代帛画的是() A、引魂升天图B、人物龙风图 C、人物御龙图D、西王母仙庭 19、画像石产生于()时期 一、选挥题(共30小题,每小愿0.5分,满分15分) A东汉B、西汉C宋 D隋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20、基室壁画起源于()时期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A,素B、西汉C、隋唐 D、末 2、击鼓说用俑是()的陶型作品。 21、在汉代青铜圆雕中,以()为母题的作品甚多 A、东汉B、西汉C、唐代D、战回 A.人B、植物C、马D、神兽 3、霍去病慕的主题雕型是() A、《马踏飞燕》B、《马踏匈奴》C、《辟幂》D、《羽人》 22、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是《)时期的作品 4、阿房宫是()最重要的宫毅建筑群。 A.秦代B、商周C东汉D、西汉 A、汉代B、战国C、秦代D、唐代 23、下列不属于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的是() 5、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壁画墓出土了() A、河北石家庄小安舍村的裸体石人 A、《四方神灵》,B、《女蜗、月》C、《符猎》D、《西王母仙庭》 B、汉昆明池牵牛和织女石像 6、东汉后期墓室壁画的重心() C、茂陵霍去病墓石雕 A、从神转到人B、从神转到动物C、从人转到神D、从动物转到神 D、山东曲阜汉鲁王墓的石人 7、秦代书法以()为主 24壁画《四方神灵》是()年代的 A、隶书B、楷书C、行书D、篆书 A.素B、唐。C、西汉D、宋 8、属于东汉时期书法的是() 25、《狩碧》是()时期的壁画 A、《张迁碑》B、《琅耶台刻石》C、《秦山刻石》 D、《阳陵虎符》 A、西汉B、北魏C、东汉D、末 9、长信宫灯是()时期的青铜器 26、《龙虎戏壁石棺盖》是()的画像石 A、秦代B、东汉C、西汉D、宋 A.西汉B、北末C、东汉D、隋唐 10、《斧车》是()年代的画像砖 27、霍去病幕石雕时代是: A、东汉B、西汉C、春秋D、战国 a战国b秦e西汉d东汉 11、画像砖《乐舞百戏》是()时期的. 28、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 A、西汉B、东汉C、秦朝D、北魏 A.1954年B.1964年C.1974年D.1984 12、下列不属于“汉碑”的是() 29、马王堆汉基帛画描捻的主题思想是(), A、《华山庙碑》B、《张迁碑》C、《礼器碑?D、《袁安碑》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落主生活D、仙人出行 30、下列不属于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的是0
《中国美术史》 试题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0.5 分,满分 15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击鼓说唱俑是( )的陶塑作品。 A、东汉 B、西汉 C、唐代 D、战国 3、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A、《马踏飞燕》 B、《马踏匈奴》 C、《辟邪》 D、《羽人》 4、阿房宫是()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汉代 B、战国 C、秦代 D、唐代 5、西汉后期洛阳卜千秋壁画墓出土了() A、《四方神灵》 B、《女娲、月》 C、《狩猎》 D、《西王母仙庭》 6、东汉后期墓室壁画的重心() A、从神转到人 B、从神转到动物 C、从人转到神 D、从动物转到神 7、秦代书法以()为主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8、属于东汉时期书法的是() A、《张迁碑》 B、《琅琊台刻石》 C、《泰山刻石》 D、《阳陵虎符》 9、长信宫灯是()时期的青铜器 A、秦代 B、东汉 C、西汉 D、宋 10、《斧车》是()年代的画像砖 A、东汉 B、西汉 C、春秋 D、战国 11、画像砖《乐舞百戏》是()时期的。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北魏 12、下列不属于“汉碑”的是() A、《华山庙碑》 B、《张迁碑》 C、《礼器碑》 D、《袁安碑》 13、“汉碑”指的是()字体 A、隶书 B、楷书 C、篆书 D、行书 14、秦代美术的特点是() A、理性 B、浪漫 C、狞历 D、审美价值高 15、展现了捍卫王朝英雄气概这一主题的是() A、马踏飞燕 B、辟邪 C、马踏匈奴 D、胡人抱熊 16、对霍去病墓描述错误的是() A、马踏匈奴是一尊纪念碑式的雕塑 B、全部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手法 C、作品充满体量感和力度感 D、造型高度写实,形象逼真具体 17、下列不属于汉代青铜器的是() A、摇钱树 B、羽人 C、安车 D、马与俑 18、下列属于汉代帛画的是() A、引魂升天图 B、人物龙凤图 C、人物御龙图 D、西王母仙庭 19、画像石产生于()时期 A 东汉 B、西汉 C 宋 D 隋 20、墓室壁画起源于()时期 A,秦 B、西汉 C、隋唐 D、宋 21、在汉代青铜圆雕中,以()为母题的作品甚多 A、人 B、植物 C、马 D、神兽 22、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是()时期的作品 A、秦代 B、商周 C 东汉 D、西汉 23、下列不属于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的是() A、河北石家庄小安舍村的裸体石人 B、汉昆明池牵牛和织女石像 C、茂陵霍去病墓石雕 D、山东曲阜汉鲁王墓的石人 24 壁画《四方神灵》是()年代的 A、秦 B、唐 C、西汉 D、宋 25、《狩猎》是()时期的壁画 A、西汉 B、北魏 C、东汉 D、宋 26、《龙虎戏壁石棺盖》是()的画像石 A、西汉 B、北宋 C、东汉 D、隋唐 27、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28、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 A. 1954 年 B. 1964 年 C. 1974 年 D. 1984 29、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 A、 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30、下列不属于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的是()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注意 事项 考试形式 开卷 闭卷✓ 选择题、填空题答案请写在括号中,其他试题请写在答题纸上

A.礼器B、乐器C、兵器D、酒器 二.填空题(共30个空,每空0.5分,清分15分) 1秦的艺术有很强的的目的性,即为()显示主权咸严的()目的。 2.()石雕是霍去病的主趣雕塑,为一尊典型的(),开中国大写意的先河。全 部石雕运用了()的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为一体。 3马王堆1号汉墓中一副帛面,呈T形,该帛画凸显了()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 的丧辈信仰。 4汉代隶书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东汉碑刻中,重要刻碑有《华山庙碑》、《史晨碑》、 《()》等。 5.长信宫灯是()时期的青铜器。 6四川东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是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的()。 7.()陵园如同一个虚拟的地下皇宫,其完全体现了“视死如生”的观念 8东汉陶塑非常丰富,表现领域广泛,造型活泼生动。其中四川成都天测出土的(。) 形象更为形象生动,陶塑中的人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情态,充满了欢快活泼的气息。 9.西汉视美为()的有效形式,()的雕塑、墓室壁面建树较多。 10.汉代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多用于( )a 1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统一书体为()。 12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席画,其主想思想是 13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题难刻是( 为一尊典型的( )雅型 14,汉代石雕运用了( )的手法,集( ).( )、( )于一体 15(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6“汉碑”流传至今,其中( )用笔以方为主,棱角分明,以雄强古朴取胜。 17.画像石是富于()和( )的石刻. 18汉代通行三种书体,即()、《 ( ). 三、名词解帝(共4小题,年小题5分,满分20分) 1、马踏匈奴 2、霍去病墓石刻 3、威武锥壮的秦代陶塑兵马俑 4、引魂升天图 四、筒答愿(共4小愿,每小愿5分,清分20分) 1.简述汉代落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2.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征。 3.简述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4.简述东汉人物陶俑的艺术特征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满分30分) 一、从艺术风格比较秦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雕的异同绘画。 二、汉代画像石、面像砖的主要分布特点?其不同的风格内容反映出愿些汉代社会的经 济文化特征?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酒器 二.填空题(共 30 个空,每空 0.5 分,满分 15 分) 1.秦的艺术有很强的的目的性,即为( )显示主权威严的( )目的。 2.( )石雕是霍去病的主题雕塑,为一尊典型的( ),开中国大写意的先河。全 部石雕运用了( )的手法,集圆雕、浮雕、线刻为一体。 3.马王堆 1 号汉墓中一副帛画,呈 T 形,该帛画凸显了( )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 的丧葬信仰。 4.汉代隶书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东汉碑刻中,重要刻碑有《华山庙碑》、《史晨碑》、 《( )》等。 5.长信宫灯是( )时期的青铜器。 6.四川东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是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的( )。 7.( )陵园如同一个虚拟的地下皇宫,其完全体现了“视死如生”的观念。 8.东汉陶塑非常丰富,表现领域广泛,造型活泼生动。其中四川成都天迥出土的( ) 形象更为形象生动,陶塑中的人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的情态,充满了欢快活泼的气息。 9.西汉视美为( )的有效形式,( )的雕塑、墓室壁画建树较多。 10.汉代时期画像石、画像砖多用于( )。 11.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政策,统一书体为( )。 12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 13.( )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题雕刻是( ), 为一尊典型的( )雕塑。 14 .汉代石雕运用了( )的手法,集( )、( )、( )于一体。 15 (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6“汉碑”流传至今,其中( )用笔以方为主,棱角分明,以雄强古朴取胜。 17. 画像石是富于( )和( )的石刻。 18 汉代通行三种书体,即( )、( )、( )。 三、名词解释(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马踏匈奴 2、霍去病墓石刻 3、威武雄壮的秦代陶塑兵马俑 4、引魂升天图 四、简答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 简述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2. 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征。 3. 简述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 4. 简述东汉人物陶俑的艺术特征 五、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30 分) 一、从艺术风格比较秦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雕的异同绘画。 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特点?其不同的风格内容反映出哪些汉代社会的经 济文化特征?

中国美术史秦汉试卷答案 秦军威武健壮、所向被赛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是造型艺 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陶俑以模塑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在模成型的基础上, 一、选择题 采用了捏、贴、塑、画等多种表现方法,一件作品往往集圆雕、浮雕、线刻、彩绘于 一身。其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1.B2、A3、B4、C5、B6、A7、D8、A9、C10、A11、B12、4答:T字型帛面,描绘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的景象,展现了墓主人死后成仙的 D13、A14、A15、C16、D17、C18、D19、B20、B 过程。表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和永生的丧葬信仰。帛画保存完好,构图饱满,布局对 21、C22、D23、D24、C25、A26、C27、C28、C29、B30、D 称,线条刚劲,布局对称,线条刚劲,设色沉着。人物造型秉承战国样式,表现为侧 二、填空题 而或者正侧面,装饰气息明显减弱。 答案:1宜扬统一功业政治 四、简答题 2.马踏阀奴纪念碑式雕塑循石造型 1.答:汉代墓室壁画多体现升仙的主避,题材有日月形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历 3.引魂升天 史故事,也有表现落主身份、经历和尘世享乐的现实生活内容。其形象生动,勾线流 4.张迁碑/曹全碑/熹平石经/礼器碑/鲜于磺碑/石门项 利挺拔,构图繁而不乱,赋影典雅,格调庄重豪放,笔致洗练洒脱,显示出纯熟的绘 5.西汉 画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6.丧莽明器 2.答:陕西兴平西方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由马、虎、牛、象、人、熊、猪等14件大 7.秦始皇陵 型花岗岩圆雕组成,艺术表现运用循石造型的手法,以“马踏闻奴”为主体,气派宏 8击鼓说唱俑 伟沉雄,是西方纪念碑性所雕刻的杰作。 9.表彰功臣 纪念碑性 3.答:秦兵号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宏伟的气势,是素王朝同力和武 10.幕葬 功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颈,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 11.小篆 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12.引魂升天 4.答:四川成都天回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和郸(p)县出土的立式说唱俑,手法简练、造 13.霍去病墓前石刻 马踏陶奴纪念性 型夸张,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推妙惟肖,令人过目难 14循石造型 圆雕浮雕线刻 忘,堪称是东汉陶俑之杰作 15兵马俑 16《张迁碑》 17平面感绘画性 五、论述题(二十分) 18小篆隶书草书 答: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 母牛舔辕、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 三、名词解希(每题五升,一共二十分钟.)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 1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原骑将形象以恰倒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 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 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秦兵马佰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 2答:西汉霍去病落为序陕西兴平。霍去病墓石刻以马踏间奴石雕为主题雕塑。马踏 的英武则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 匈奴为一尊典型的纪念碑式雕塑。作品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 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 战马来展现大汉王朝的枪声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腿。战 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 马昂首屹立,匈奴败将则蜷缩于战马腑下,一刷惊惧惶恐的狼狈之相。通过对胜败两 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者的鲜明之比照,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 美统一。雕塑造型伟岸,内涵丰富,采用循石雕刻的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 三、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特点?其不同的风格内容反映出鄢些汉代社会的经 法融合,使得作品整体感和力度感强,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之作。 济文化特征? 3答:19们4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东侧15公里处发现3座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 答: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具有特色的美术品,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画像石主要 第八奇迹”。考古推断3个陪葬坑共有兵俑和陶马8000余个,目前出土20O0余个。俑发现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南阳地区,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画像砖主 坑军阵布局排列整齐有序。俑群规摸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撼人、主体鲜明,展现了 要集中四川地区。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所描绘的题材内容与墓室壁面大致相同
中国美术史秦汉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A 7、D 8、A 9、C 10、A 11、B12、 D 13、 A 14、A 15、C 16、D 17、 C 18、D 19、 B 20、B 21、C 22、D 23、 D 24、C 25 、A 26、C 27、C 28、C 29、B 30、D 二、填空题 答案:1.宣扬统一功业 政治 2.马踏匈奴 纪念碑式雕塑 循石造型 3.引魂升天 4.张迁碑/曹全碑/熹平石经/礼器碑/鲜于璜碑/石门颂 5.西汉 6.丧葬明器 7.秦始皇陵 8.击鼓说唱俑 9.表彰功臣 纪念碑性 10.墓葬 11.小篆 12.引魂升天 13.霍去病墓前石刻 马踏匈奴 纪念性 14 循石造型 圆雕 浮雕 线刻 15 兵马俑 16《张迁碑》 17 平面感 绘画性 18 小篆 隶书 草书 三、名词解释(每题五分,一共二十分钟。) 1 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 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 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2 答: 西汉霍去病墓为序陕西兴平。霍去病墓石刻以马踏匈奴石雕为主题雕塑。马踏 匈奴为一尊典型的纪念碑式雕塑。作品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借一匹威武雄健的 战马来展现大汉王朝的枪声以及霍去病抗击匈奴、捍卫王朝的英雄气概这一主题。战 马昂首屹立,匈奴败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的狼狈之相。通过对胜败两 者的鲜明之比照,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 美统一。雕塑造型伟岸,内涵丰富,采用循石雕刻的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 法融合,使得作品整体感和力度感强,堪称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之作。 3 答:1974 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东侧 1.5 公里处发现 3 座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 第八奇迹”。考古推断 3 个陪葬坑共有兵俑和陶马 8000 余个,目前出土 2000 余个。俑 坑军阵布局排列整齐有序。俑群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撼人、主体鲜明,展现了 秦军威武健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是造型艺 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陶俑以模塑和手塑相结合的方法制成,在模成型的基础上, 采用了捏、贴、塑、画等多种表现方法,一件作品往往集圆雕、浮雕、线刻、彩绘于 一身。其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4 答:T 字型帛画,描绘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的景象,展现了墓主人死后成仙的 过程。表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和永生的丧葬信仰。帛画保存完好,构图饱满,布局对 称,线条刚劲,布局对称,线条刚劲,设色沉着。人物造型秉承战国样式,表现为侧 面或者正侧面,装饰气息明显减弱。 四、简答题 1.答:汉代墓室壁画多体现升仙的主题,题材有日月形象、御龙升天、驱鬼逐疫、历 史故事,也有表现墓主身份、经历和尘世享乐的现实生活内容。其形象生动,勾线流 利挺拔,构图繁而不乱,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笔致洗练洒脱,显示出纯熟的绘 画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2. 答:陕西兴平西方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由马、虎、牛、象、人、熊、猪等 14 件大 型花岗岩圆雕组成,艺术表现运用循石造型的手法,以“马踏匈奴”为主体,气派宏 伟沉雄,是西方纪念碑性质雕刻的杰作。 3. 答:秦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宏伟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 功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 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 4.答:四川成都天回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和郫(pi)县出土的立式说唱俑,手法简练、造 型夸张,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过目难 忘,堪称是东汉陶俑之杰作 五、论述题(二十分) 答: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二、野人、 母牛舔犊、卧牛、人与熊、野猪、石蟾等 14 件,另有题铭刻 2 件,全部用花岗岩雕成。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 形象以恰倒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 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 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 豪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 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 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三、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特点?其不同的风格内容反映出哪些汉代社会的经 济文化特征? 答: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汉代具有特色的美术品,主要流行于东汉时代。画像石主要 发现山东西部和南部,江苏北部,河南南阳地区, 陕西北部和山西西北部。画像砖主 要集中四川地区。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所描绘的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

因地区不同有着鲜明的地方风格。山东画像石遗存最多,长清孝堂山石柯、嘉样武氏 词石室、沂南及安丘汉墓画像石等均为著名的画像石遗迹。汉代面像石、画像砖的产 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 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方面的变化。西汉 王朝建立后,鉴秦之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国力逐步强盛起来。随 着杜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墓葬礼俗也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汉画像石墓是这种变化趋势中一种顺乎湖流的扩展或是延伸,影响这种墓 莽礼俗变化和汉画像石的产生、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和 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厚葬观念和行为,反映了对人生的重视和企图对人生的仿效再 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整体面貌特征上也表现出来。汉画像石所刻画 的不再是那些恐怖、神秘的图像,而是充满人间生活情趣和主观愿望的生动活泼的艺 术形象,汉代的厚葬风气更加推动着墓葬制度的变化与画像石艺术的发展。总的来说, 其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汉代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豪强地主势力的形 成,财富的积累和集中,厚葬风气的蝶行,绘画事业的繁荣
因地区不同有着鲜明的地方风格。山东画像石遗存最多,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 祠石室、沂南及安丘汉墓画像石等均为著名的画像石遗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产 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 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方面的变化。 西汉 王朝建立后,鉴秦之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国力逐步强盛起来。 随 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墓葬礼俗也发生了显 著的变化。汉画像石墓是这种变化趋势中一种顺乎潮流的扩展或是延伸。影响这种墓 葬礼俗变化和汉画像石的产生、发展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和 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厚葬观念和行为,反映了对人生的重视和企图对人生的仿效再 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整体面貌特征上也表现出来。汉画像石所刻画 的不再是那些恐怖、神秘的图像,而是充满人间生活情趣和主观愿望的生动活泼的艺 术形象。汉代的厚葬风气更加推动着墓葬制度的变化与画像石艺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 其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汉代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豪强地主势力的形 成,财富的积累和集中,厚葬风气的盛行,绘画事业的繁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隋唐综合.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明代.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清代.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元代试卷.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宋朝试卷.doc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夏周商美术.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隋唐五代美术.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原始社会.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两汉美术考古.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明代.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秦代美术考古.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元代美术.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清代美术史之绘画篇.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宋代美术考古.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原始社会美术课件1/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原始社会美术课件2/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原始社会美术课件3/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2/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1/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3/3.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题.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魏晋三国.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史前美术).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