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魏晋三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6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魏晋三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中国美术史》试题 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和注意()的追求。 三 四 五 总分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面()() 得分 (),系()时期的画家。 4.张憎繇绘面用笔风格是(),“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样), 注意 考试形式 开卷 闭卷 事项 吸收外来画法,活跃于()时期。 选择题、填空圈答案请写在括号中,其他试题请写在答题纸上,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 “其体树叠而衣纹繁窄”被称为()。 一、进择题(共小愿,每小愿分,满分分) 6.谢赫是()前后的画家,著有(),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六法是 1.卫协的绘画趋向()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A狂放B精细C皱擦D写意 ()( )()()()() 2.藏递是与()问一时期的画家赫雕里家,他首创中国佛像雕塑。 7.戴逵是与()同一时期的画家雕塑家,他是首创( )的雅塑家。 王希孟B.赵孟糊C.顾恺之D.杨子华 3.佛数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 8.戴逵把( )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 A.曹仲达B.曹植C.曹操D.置不 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4.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 9.( A.扬州八怪B.竹林七贤C.八大山人D.宋四家 )取材于营植的诗篇。 5,以下不是魏督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石窟()。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 L敦煌莫高窟 B.克孜尔石宜 C.龙门石窟 D.云岗石定 三、名词解蒂(共小题,每小题分,满分分) 6.六法始于()。 1.画品 A曹植B顾恺之C谢精D曹种达 7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 A曹植B顾恺之C谢林D曹仲达 8.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 A王希孟B赵孟期C顺恺之D卫协 2.《兰亭序》 9.顺恺之的作品是() A洛神图》B千里江山图C列女古贤图D设墨仙人图 10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L《颜勒礼碑》 B.《玄秘塔碑》 C.《祭侄文稿》 D.《兰亭序》 3.《洛神赋图》 二,填空愿(共个空,年空分,满分分) 1.曹不兴是()国画家,画屏风有()之说,善画(,画大象有《)生麦积山石窟

《中国美术史》 试题 一、选择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1.卫协的绘画趋向( ) 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A 狂放 B 精细 C 皴擦 D 写意 2. 戴逵是与( )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首创中国佛像雕塑。 王希孟 B.赵孟頫 C.顾恺之 D.杨子华 3. 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 )。 A.曹仲达 B.曹植 C .曹操 D.曹丕 4.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 )? A.扬州八怪 B.竹林七贤 C. 八大山人 D.宋四家 5. 以下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石窟( )。 A.敦煌莫高窟 B.克孜尔石窟. C.龙门石窟 D. 云岗石窟 6. 六法始于( )。 A 曹植 B 顾恺之 C 谢赫 D 曹仲达 7 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 )。 A 曹植 B 顾恺之 C 谢赫 D 曹仲达 8. 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 )。 A 王希孟 B 赵孟頫 C 顾恺之 D 卫协 9. 顾恺之的作品是( ) A《洛神赋图》B千里江山图 C 列女古贤图 D 泼墨仙人图 10.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颜勤礼碑》 B.《玄秘塔碑》 C.《祭侄文稿》 D.《兰亭序》 二.填空题(共 个空,每空 分,满分 分) 1.曹不兴是( )国画家,画屏风有( )之说,善画( ),画大象有( ) 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 )和注意( )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 )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 )( ) ( ),系( )时期的画家。 4.张僧繇绘画用笔风格是( ),“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 吸收外来画法,活跃于( )时期。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 )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 ), “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 )。 6.谢赫是( )前后的画家,著有( ),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 )六法是 ( )( )( )( )( )( )。 7.戴逵是与( )同一时期的画家雕塑家,他是首创( )的雕塑家。 8.戴逵把( )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 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 )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 )。 三、名词解释(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1. 画品 2. 《兰亭序》 3. 《洛神赋图》 4.麦积山石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注意 事项 考试形式 开卷 闭卷✓ 选择题、填空题答案请写在括号中,其他试题请写在答题纸上

四、简答题(共小题,每小题分,潮分分) 1.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2.《历代帝王图》 五、论述愿(共小愿,每小题分,滴分分) 论述愿顺恺之绘画创作特点及意义?

四、简答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1.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2.《历代帝王图》 五、论述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论述题顾恺之绘画创作特点及意义?

答案 BCABB CBDAD 二 1吴点型成蝇佛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2精细风范气韵3秀骨清相五条教画名士肖 像画风俗故事画刘宋:4硫体线描肖梁5曹家样曹农出水6南齐面品录明劝戒,著升沉 千载寂率,披图可见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核移写7顾恺之中国 是佛像8脱胎漆器夹之9洛神赋图10顾恺之 三 1.《画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汉埃绘面理论著述,除对2?位画家分品以鉴评外,其序中提出 的六法“作为品评绘面的标准,对后世影啊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 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与。“ 2.《兰享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表序》和《表贴》.东晋穆帝永和九 年(公元3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鲸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渐江绍兴)兰 亭“修被”,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享序》中记叙兰亭网国山水之美 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概。 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相传是根据曹植的问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面成的长卷。画卷通过 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描诊他门之问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 神之道殊"不能妇愿的榈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居原的《离 颈》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 赋图》画出洛神凌被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志,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 神话气氛和浪浸主义色彩。 4.麦积山石窟窟龛苗于高20一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194个,其中东崖54窟, 西怪140密,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15.8米,壁西1000 余平方米,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苗扩建, 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室群之一。麦积山石窟被营为“东方雕理馆”,为中国四大石廊之一,其它三 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庭、洛阳龙门石庭 四、 1.模印砖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我4人占一幅,向秀、刘 伶、所或、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 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失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2.《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此图销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现藏美国被 士领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米看,虽仍有程式化的顿向,但在人 物个性刻通上表现出很大的遗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 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桌农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五、 顾恺之在技法上创高古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型技巧的迎求,而且他是理 论著述作品最早的画家,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营,对后代顿有影响,代表着当时绘画达到的新高度, 主要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饿图》《列女仁智图》

答案 一、 BCABB CBDAD 二、 1 吴 点墨成蝇 佛像 心敏手运,须臾立成 2 精细 风范气韵 3 秀骨清相 五 宗教画 名士肖 像画 风俗故事画 刘宋 4 疏体线描 肖梁 5 曹家祥 曹衣出水 6 南齐 画品录 明劝戒,著升沉, 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模移写 7 顾恺之 中国 是佛像 8 脱胎漆器 夹纻 9 洛神赋图 10 顾恺之 三、 1. 《画品》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汉族绘画理论著述,除对 27 位画家分品以鉴评外,其序中提出 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 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转移模写。" 2.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 年(公元 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 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 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3.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相传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 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 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离 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 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 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4. 麦积山石窟窟龛凿于高 20-80 米、宽 200 米的垂直崖面上。存有窟龛 194 个,其中东崖 54 窟, 西崖 140 窟,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 7800 余尊,最大的造像东崖大佛高 15.8 米,壁画 1000 余平方米。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 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 窟为: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四、 1. 模印砖画由 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4 人占一幅,向秀、刘 伶、阮咸、荣启期 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 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2.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此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 厘米。现藏美国波 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 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 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五、 顾恺之在技法上创高古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而且他是理 论著述作品最早的画家,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代颇有影响,代表着当时绘画达到的新高度, 主要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