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上肢解剖结构)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3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上肢解剖结构)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2030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合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规律,能运用解剖知 识和透视知识在习作和创作中较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和其他形象,获得从事教 学辅导或艺术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艺用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是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人体动态 和透视规律等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 2.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绘画、 雕塑等学科,尤其是对人物、景物的描绘或塑造,有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比例、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形体组合的自然规 律、造型规律和运动规律以及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透视规律,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章次 各章名称 讲授指导 第一章 概 论 2 第二章 头部解剖结构 8 第三章 躯干解剖结构 第四章 上肢解剖结构 第五章 下肢解剖结构 第六章 人体动态

《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2030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2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合专业:美术学、艺术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规律,能运用解剖知 识和透视知识在习作和创作中较准确地塑造和表现人物和其他形象,获得从事教 学辅导或艺术实践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艺用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是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人体动态 和透视规律等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论之一。 2.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绘画、 雕塑等学科,尤其是对人物、景物的描绘或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和透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比例、骨骼与肌肉的解剖结构、形体组合的自然规 律、造型规律和运动规律以及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透视规律,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 章 次 各 章 名 称 讲授 指导 第一章 概 论 2 第二章 头部解剖结构 8 第三章 躯干解剖结构 4 第四章 上肢解剖结构 4 第五章 下肢解剖结构 4 第六章 人 体 动 态 4

第七章 透视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第八章 人物透视画法 2 32 第四章 上肢解剖结构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掌握上肢骨酪、肌肉结构、形体比例、手的形态和上肢运动的规 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认真了解上肢的骨骼、肌肉和其功能、作用的前提下,要求能熟练地默画 它们的形状、起止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写生和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上肢的结构 一、上肢的骨骼及主要关节 (一)上肢骨骼有锁骨和肩胛骨(肩部)、肱骨(上臂)、尺骨和桡骨(前臂)、 腕骨、掌骨和指骨(手部)。 1.锁骨位于胸廓的正面,与胸廓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内端连接胸骨,外端 与肩胛骨连接。 2.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部上方及脊柱两侧,是两块扁平形的三角形骨头。肩胛 骨最显著的部位是外顶端的肩峰,它是肩部外形的一个骨点。 3.肱骨是上臂单一的骨骼,上端的圆形肱骨头嵌入上肢带下面的骨窝中(即 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下端的两侧为突起的髁部,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4.尺骨和桡骨均是前臂的骨。尺骨上端有一大的降起称为尺骨鹰嘴,在前臂 伸展时,它就嵌入肱骨上的凹面,形成肘关节。桡骨附着于尺骨的外侧,上端有 圆形凹面,与肱骨下端的一个圆头突起(头状隆起)连接。 (二)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部分。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其内的腔隙叫关节腔, 关节腔中具有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内软骨,使骨的连接更为牢固。 上肢的关节分为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各关节 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七章 透视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4 第八章 人物透视画法 2 32 第四章 上肢解剖结构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掌握上肢骨骼、肌肉结构、形体比例、手的形态和上肢运动的规 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认真了解上肢的骨骼、肌肉和其功能、作用的前提下,要求能熟练地默画 它们的形状、起止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写生和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上肢的结构 一、上肢的骨骼及主要关节 (一)上肢骨骼有锁骨和肩胛骨(肩部)、肱骨(上臂)、尺骨和桡骨(前臂)、 腕骨、掌骨和指骨(手部)。 1.锁骨位于胸廓的正面,与胸廓顶端在同一条直线上,内端连接胸骨,外端 与肩胛骨连接。 2.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部上方及脊柱两侧,是两块扁平形的三角形骨头。肩胛 骨最显著的部位是外顶端的肩峰,它是肩部外形的一个骨点。 3.肱骨是上臂单一的骨骼,上端的圆形肱骨头嵌入上肢带下面的骨窝中(即 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下端的两侧为突起的髁部,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 4.尺骨和桡骨均是前臂的骨。尺骨上端有一大的隆起称为尺骨鹰嘴,在前臂 伸展时,它就嵌入肱骨上的凹面,形成肘关节。桡骨附着于尺骨的外侧,上端有 圆形凹面,与肱骨下端的一个圆头突起(头状隆起)连接。 (二)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部分。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其内的腔隙叫关节腔, 关节腔中具有关节内韧带和关节内软骨,使骨的连接更为牢固。 上肢的关节分为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各关节 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1.肩关节属于球窝状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韧带少面弱,活动范围很大 能作向前、向后、向上及回旋等动作,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 2.肘关节最主要的活动是屈伸。这部分由肱骨的滑车和尺骨的冠突结合而 成。 3.腕关节由桡骨和腕骨中的3块小骨(舟骨、月骨、三角骨)结合而成,活 动范围比较灵活。 第二节上肢的肌肉 一、上肢肌肉在肩部有三角肌和肩胛部的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 1.三角肌 三角肌起自锁骨外端1/3处、肩峰和肩胛冈三处,由于生自三点而有明显的 三部分,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这块肌肉能举起上臂。 2.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起自肩胛冈下缘及肩胛骨下角,止于肱骨上端,作 用是把上臂拉向后方并可使上臂外旋。 二、上臂肌肉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1.肱二头肌:是上臂最大的屈肌,有两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 短头起自喙突,止于桡骨粗隆。作用是屈曲前臂并使它旋后。 2.肱三头肌:是上臂唯一的伸肌。长头起自关节孟下方,内侧头和外侧头 起自肱骨后面,约在上臂的中间部分,三个头连接在一块扁而阔的腱上。动作时, 肱三头肌牵动尺骨上部,使前臂伸直。 三、前臂肌肉根据上肢屈伸的动作,可分为屈肌群和伸肌群。 1.手掌侧为屈肌群。屈抽群包括肱桡机、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 2.手背一侧为伸肌群。伸肌群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 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第三节上肢的形体结构 上肢的上臂和前臂体积从整体上概括,可理解为两个扁长方体,两体衔接宽、 高面呈相反状态。由于前臂上半段体积较大,这一部分又可概括为近似椭圆形

1.肩关节属于球窝状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韧带少面弱,活动范围很大, 能作向前、向后、向上及回旋等动作,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 2.肘关节最主要的活动是屈伸。这部分由肱骨的滑车和尺骨的冠突结合而 成。 3.腕关节由桡骨和腕骨中的 3 块小骨(舟骨、月骨、三角骨)结合而成,活 动范围比较灵活。 第二节 上肢的肌肉 一、上肢肌肉在肩部有三角肌和肩胛部的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 1.三角肌 三角肌起自锁骨外端 1/3 处、肩峰和肩胛冈三处,由于生自三点而有明显的 三部分,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这块肌肉能举起上臂。 2.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起自肩胛冈下缘及肩胛骨下角,止于肱骨上端,作 用是把上臂拉向后方并可使上臂外旋。 二、上臂肌肉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 1. 肱二头肌:是上臂最大的屈肌,有两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 短头起自喙突,止于桡骨粗隆。作用是屈曲前臂并使它旋后。 2. 肱三头肌:是上臂唯一的伸肌。长头起自关节盂下方,内侧头和外侧头 起自肱骨后面,约在上臂的中间部分,三个头连接在一块扁而阔的腱上。动作时, 肱三头肌牵动尺骨上部,使前臂伸直。 三、前臂肌肉根据上肢屈伸的动作,可分为屈肌群和伸肌群。 1.手掌侧为屈肌群。屈抽群包括肱桡机、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 2.手背一侧为伸肌群。伸肌群包括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 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第三节 上肢的形体结构 上肢的上臂和前臂体积从整体上概括,可理解为两个扁长方体,两体衔接宽、 高面呈相反状态。由于前臂上半段体积较大,这一部分又可概括为近似椭圆形

手部的体积伸展时是楔形体,自腕部至指尖呈坡状。掌部的基本形是一个六边形, 手指的每一节是一段小长方体。 第四节手部结构 一、手部骨骼和肌肉 1.手部的骨骼分成腕骨、掌骨、指骨三部分。 腕骨由8块小骨组成,它们紧密连接,形成腕部的体积。 掌骨共5根,每根掌骨分骨体和两个骨端,上端与腕骨相接,下端和指骨相 接,下端的形状为圆球形。 指骨共14根,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他4指均为3节,每指骨(拇指除外) 都由3部分组成:近节、中节、末节。 2.手部肌肉主要分布在掌侧和背侧。 掌侧肌肉分为拇指侧肌群和小指侧肌群。 拇指侧肌群在外形上隆起,包括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等。 小指侧肌群构成小指侧微微隆起,包括小指展肌、小指屈肌。 背侧肌肉主要有骨间背侧肌、拇长伸肌避和指总伸肌腱。 二、手的动态 手的动作非常灵活,作屈伸动作主要靠腕部的活动,扭转动作则由前臂来完 成。掌部是一个整体,拇指是一个单独体积,将4指和各关节连起来可看成一条 孤线。 男性手的特点是手的各关节处骨骼显露点和肌腱较突出。女性手表面较平 滑,关节处骨骼显露点和肌避不明显。 第五节上肢的比例和运动 一、上肢的比例 上肢全长共3个头长,手的比例长度等于宽度的两倍。 二、上肢的运动规律 上肢的运动主要在肩带(肩关节)、肘部(肘关节)、腕部(桡腕关节)等。 1.肩带由锁骨、肩胛骨和肱骨上端组成,动作时,三部分的骨骼都有变化, 这部分的活动范围很大

手部的体积伸展时是楔形体,自腕部至指尖呈坡状。掌部的基本形是一个六边形, 手指的每一节是一段小长方体。 第四节 手部结构 一、手部骨骼和肌肉 1.手部的骨骼分成腕骨、掌骨、指骨三部分。 腕骨由 8 块小骨组成,它们紧密连接,形成腕部的体积。 掌骨共 5 根,每根掌骨分骨体和两个骨端,上端与腕骨相接,下端和指骨相 接,下端的形状为圆球形。 指骨共 14 根,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他 4 指均为 3 节,每指骨(拇指除外) 都由 3 部分组成:近节、中节、末节。 2.手部肌肉主要分布在掌侧和背侧。 掌侧肌肉分为拇指侧肌群和小指侧肌群。 拇指侧肌群在外形上隆起,包括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等。 小指侧肌群构成小指侧微微隆起,包括小指展肌、小指屈肌。 背侧肌肉主要有骨间背侧肌、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二、手的动态 手的动作非常灵活,作屈伸动作主要靠腕部的活动,扭转动作则由前臂来完 成。掌部是一个整体,拇指是一个单独体积,将 4 指和各关节连起来可看成一条 弧线。 男性手的特点是手的各关节处骨骼显露点和肌腱较突出。女性手表面较平 滑,关节处骨骼显露点和肌腱不明显。 第五节 上肢的比例和运动 一、上肢的比例 上肢全长共 3 个头长,手的比例长度等于宽度的两倍。 二、上肢的运动规律 上肢的运动主要在肩带(肩关节)、肘部(肘关节)、腕部(桡腕关节)等。 1.肩带由锁骨、肩胛骨和肱骨上端组成,动作时,三部分的骨骼都有变化, 这部分的活动范围很大

2.肘部在活动时,外形上最明显的是有3个骨骼点较突出,它们是肱骨的 内、外髁和尺骨的鹰嘴突。伸臂时,这3个头在一条水平线上,屈肘时,3点呈 倒三角形。 前臂的活动变化与手的朝向有关,可影响到前臂两根骨骼的变化, (四)教学提示 了解人体的上肢的骨骼构成。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上肢骨骼的外形、肌肉的造型和起止点及作用是学习的重点。 2.上肢的骨骼、肌肉在运动中对外部造形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六)学法指导 要认真对照教材、真人骨架、石膏模型、参考图片进行临墓、写生练习。 (七)作业 1.熟记上肢骨骼的造型特点,结合人体骨架和石音模型从 各个角度去临墓、写生。 2.熟记上肢肌肉的造型、位置、起止点、作用。 3.可以临摹一些人体素描(上肢)作品,帮助理解和学握。 (八)小结 熟悉上肢骨骼的主要骨骼和肌肉名称,理解其形体的基本造型规律,并进行 写生练习

2.肘部在活动时,外形上最明显的是有 3 个骨骼点较突出,它们是肱骨的 内、外髁和尺骨的鹰嘴突。伸臂时,这 3 个头在一条水平线上,屈肘时,3 点呈 倒三角形。 前臂的活动变化与手的朝向有关,可影响到前臂两根骨骼的变化。 (四)教学提示 了解人体的上肢的骨骼构成。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上肢骨骼的外形、肌肉的造型和起止点及作用是学习的重点。 2.上肢的骨骼、肌肉在运动中对外部造形的影响是学习的难点。 (六)学法指导 要认真对照教材、真人骨架、石膏模型、参考图片进行临摹、写生练习。 (七)作业 1.熟记上肢骨骼的造型特点,结合人体骨架和石膏模型从 各个角度去临摹、写生。 2.熟记上肢肌肉的造型、位置、起止点、作用。 3.可以临摹一些人体素描(上肢)作品,帮助理解和掌握。 (八)小结 熟悉上肢骨骼的主要骨骼和肌肉名称,理解其形体的基本造型规律,并进行 写生练习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