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共六讲)

目录 《美学》提纲.1 第一讲:美学是怎么一门科学?一一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来看怎样 学习美学.20 第二讲:优美与崇高一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41 第三讲悲刷与喜剧一一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96 第四讲希腊文化的一般精神和西方美学.152 第五讲孔子美学与老庄美学及其艺术精神.204 第六讲艺术是什么.258
目 录 《美学》提纲 . 1 第一讲:美学是怎么一门科学?——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来看怎样 学习美学 . 20 第二讲:优美与崇高——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 41 第三讲 悲剧与喜剧——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 96 第四讲 希腊文化的一般精神和西方美学. 152 第五讲 孔子美学与老庄美学及其艺术精神. 204 第六讲 艺术是什么. 258

《美学》提纲 第一讲 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一一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这讲的学习,掌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了解学习美学的 意义和方法以及中西方美学史,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美学的发展。计划 3学时。 课程内容 (一)美学的历史 1、学科名称的历史与学科本身的历史 学科名称的历史:Aesthetics:.鲍姆加通1750年首次提出。 学科本身的历史: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中国美学的历史 至少从老子、孔子就开始了。 2、西方美学的发展阶段与中国美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1、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王国维:“境界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2、现代:朱光潜、宗白华
1 《美学》提纲 第一讲 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一、学习目的 通过这讲的学习,掌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了解学习美学的 意义和方法以及中西方美学史,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美学的发展。计划 3 学时。 课程内容 (一)美学的历史 1、学科名称的历史与学科本身的历史 学科名称的历史:Aesthetics:鲍姆加通 1750 年首次提出。 学科本身的历史: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中国美学的历史 至少从老子、孔子就开始了。 2、西方美学的发展阶段与中国美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1、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王国维:“境界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 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2、现代: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其美学研究采取的是心理学的方法。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 特别是克罗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距离说”。 同时对中国美学也有精深的研究。 宗白华:其美学立足点是中国哲学。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 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所以是宇 宙论、范畴论: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 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3、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美学热潮:1950-1960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主观还 是客观?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范围内展开。 第二次美学热潮: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同整个民族对自己的 历史、前途和命运的反思紧紧联系,认为审美活动属于生产实践活动。 “美学热”消退之后,美学理论建设真正进展,即从80年代末至21 世纪初。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如张世英:《天人之际》(1995)入 《进入澄明之境》(1999)、《哲学导论》(2002)、《境界与文化》(2007)。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1、历史的观点 美学是研究美的: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艺术哲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美感(审美心理学) 2、学术界的一般观点: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2
2 朱光潜:其美学研究采取的是心理学的方法。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 特别是克罗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距离说”。 同时对中国美学也有精深的研究。 宗白华:其美学立足点是中国哲学。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 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所以是宇 宙论、范畴论;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 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3、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美学热潮:1950-1960 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主观还 是客观?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范围内展开。 第二次美学热潮:1970 年代后期-1980 年代初,同整个民族对自己的 历史、前途和命运的反思紧紧联系,认为审美活动属于生产实践活动。 “美学热”消退之后,美学理论建设真正进展,即从 8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如张世英 :《天人之际》(1995)、 《进入澄明之境》(1999)、《哲学导论》(2002)、《境界与文化》(2007)。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1、历史的观点 美学是研究美的: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艺术哲学 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美感(审美心理学) 2、学术界的一般观点: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一文化活动,其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 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 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人的存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人类知识体系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美学不属 于自然科学,因为审美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而属于社会现象。其次, 美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审美虽然是社会活动,但不属于社会物 质层面,而属于精神层面,是一种精神活动。所以,美学属于人文科 学。 美学属于哲学,以哲学为基础,是涉及多种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 艺术、语言学、神话学、社会学等等)的独立的人文科学。 (五)学习美学的意义 1、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去追求一种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2、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 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 (六)学习美学的方法 1、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 2、要立足于中国文化 3、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 4、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 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3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其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 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 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人的存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人类知识体系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美学不属 于自然科学,因为审美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而属于社会现象。其次, 美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因为审美虽然是社会活动,但不属于社会物 质层面,而属于精神层面,是一种精神活动。所以,美学属于人文科 学。 美学属于哲学,以哲学为基础,是涉及多种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 艺术、语言学、神话学、社会学等等)的独立的人文科学。 (五)学习美学的意义 1、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去追求一种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2、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 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 (六)学习美学的方法 1、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 2、要立足于中国文化 3、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 4、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 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6、要有开放的心态 (七)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1897一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 艺理论家。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有,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有系, 1925年冬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 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西方艺术史,最后, 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刷心理学》获得法国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冬起, 到1986年逝世以前,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 朱光潜的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 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克 罗齐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一论画与诗的界限》,柏拉图的《文 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这些论著和译作对奠定我 国美学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朱光潜还写有《谈文学》等 讨论文学写作和翻译技巧的论文集,以内容丰富、深入、切实、文笔 流畅、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朱光潜:我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 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因为喜欢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 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维诸问题:因 为喜欢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 活动以及趣味上的个别的差异;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 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这么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喜 4
4 6、要有开放的心态 (七)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 艺理论家。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1918 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 1925 年冬赴欧洲留学,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 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西方艺术史,最后, 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得法国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 年冬起, 到 1986 年逝世以前,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 朱光潜的学术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 艺心理学》、《诗论》和《西方美学史》;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克 罗齐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柏拉图的《文 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等。这些论著和译作对奠定我 国美学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朱光潜还写有《谈文学》等 讨论文学写作和翻译技巧的论文集,以内容丰富、深入、切实、文笔 流畅、易懂,深受读者喜爱。 朱光潜:我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 其次是心理学,第三是哲学。因为喜欢文学,我被逼到研究批评的标 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然、内容与形式、语文与思维诸问题;因 为喜欢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 活动以及趣味上的个别的差异;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 黒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这么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喜

欢的几种学问的联络线索了。我现在相信: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 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后来,朱光潜晚年又加了门历史科学。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美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一)你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三)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第二讲 优美与崇高 一一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审美范畴一一优美与崇高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优美和崇高的文化内涵,掌握优美和崇高的审 美特征,理解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的内涵,理解中国美学中的阳刚之 美与阴柔之美以及与西方美学中的优美与崇高的区别。本讲计划3学 时。 二、课程内容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5 欢的几种学问的联络线索了。我现在相信: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 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后来,朱光潜晚年又加了门历史科学。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难点: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美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一)你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为什么? (三)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 第二讲 优美与崇高 ——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优美和崇高的文化内涵,掌握优美和崇高的审 美特征,理解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的内涵,理解中国美学中的阳刚之 美与阴柔之美以及与西方美学中的优美与崇高的区别。本讲计划 3 学 时。 二、课程内容 (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greatstyle)。 审美范畴就是这种“大风格”(即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莱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 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空灵”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I、源于古希腊文化的“优美”(Beauty&Grace) (1)以古希腊的人体雕塑为代表,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希腊 真正的民族艺术。 (2)古罗马夸耀事功的“宏丽”(Magnificent)。如万神庙的宏大, 圣索菲亚大教堂富丽堂皇的装饰。 (3)文艺复兴,现实的人代替了天国的神,实现了对宗教和世俗的 超越。如波提切利、拉斐尔、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其罗的绘画和雕 像。 6
6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great style)。 审美范畴就是这种“大风格”(即审美形态)的概括和结晶。 “优美”概括了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 大风格。 “崇高”概括了继承希伯莱文化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以哥特式教堂为 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 “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空灵”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 格。 (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1、源于古希腊文化的“优美” (Beauty & Grace) (1)以古希腊的人体雕塑为代表,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希腊 真正的民族艺术。 (2)古罗马夸耀事功的“宏丽”(Magnificent)。如万神庙的宏大, 圣索菲亚大教堂富丽堂皇的装饰。 (3)文艺复兴,现实的人代替了天国的神,实现了对宗教和世俗的 超越。如波提切利、拉斐尔、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其罗的绘画和雕 像

(4)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化中心从意大利转到了法国,美逐渐失 去其精神意蕴,成为纯粹供感官愉悦的形式。 2、优美的审美特征 完整、单纯、静穆、和谐的美,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它 所引起的美感,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l、源于希伯莱文化的“崇高”(Sublime) (1)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在希伯莱人那里,上帝是非 肉身化的。 (2)基督教创立以后,崇高肉身化为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 (3)哥特式建筑的出现,最终完成了崇高的“感性显现”。 (4)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高扬了主体的崇高,诗和音乐成为 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 第九交响曲,歌德的《浮士德》等等。歌德一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崇高 和优美(浮士德和海伦)的结合,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未走向这 种结合,而是走向了反面,即“荒诞”。 2、“崇高”的艺术风格 (1)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 中世纪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早期的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对神的 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2)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 程成为崇高的核心
7 (4)文艺复兴以后,欧洲文化中心从意大利转到了法国,美逐渐失 去其精神意蕴,成为纯粹供感官愉悦的形式。 2、优美的审美特征 完整、单纯、静穆、和谐的美,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它 所引起的美感,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1、源于希伯莱文化的“崇高”(Sublime) (1)神是崇高最纯粹、最原始的形式。在希伯莱人那里,上帝是非 肉身化的。 (2)基督教创立以后,崇高肉身化为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 (3)哥特式建筑的出现,最终完成了崇高的“感性显现”。 (4)18 至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高扬了主体的崇高,诗和音乐成为 崇高的新的“感性显现”。如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 第九交响曲,歌德的《浮士德》等等。歌德一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崇高 和优美(浮士德和海伦)的结合,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未走向这 种结合,而是走向了反面,即“荒诞”。 2、“崇高”的艺术风格 (1)宗教艺术风格:追求对有限人生的精神超越 中世纪基督教的哥特式建筑代表了早期的崇高风格,这是一种对神的 赞颂同时对人的价值进行压抑的宗教艺术。 (2)浪漫主义风格:人自身成为崇高的主体,人超越自我的精神历 程成为崇高的核心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 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 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3、西方美学史中论述崇高的审美特征 (1)最早对崇高进行理论研究的是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努斯 (Longinus,.213-273)《论崇高》:“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Buke,1729-1797)最早 对崇高和优美作了比较研究 《论崇高与美》:崇高与美根源于人的二种基本情欲 自我保存:崇高感的基础(?) 社会交往:优美感的基础(?) 博克对崇高与美的研究还局限于心理原因和形式表现,把美感等同于 生理快感,忽视了理性。对康德影响很大。 (3)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把对崇高 的研究上升到哲学高度,揭示了崇高与美的区别,确立了崇高在美学 中的独特地位。 崇高是主体的想象力瞬间受阻,唤起理性,在抗争中达到理性的高扬 和升腾。 能否感受到崇高,与人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有关。 康德的崇高理论影响深远,但他把崇高归于心灵,否定了崇高的客观 存在。 4、“崇高”VS“优美
8 当崇高从宗教艺术风格演变为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时,它的内容从主体 精神的异化复归为主体精神的自觉。追求超越的人对自身的超越这一 精神历程,代替宗教超越中的彼岸(天国、上帝),成为崇高的核心。 3、西方美学史中论述崇高的审美特征 (1)最早对崇高进行理论研究的是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努斯 (Longinus,213-273)《论崇高》:“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Burke,1729-1797)最早 对崇高和优美作了比较研究 《论崇高与美》:崇高与美根源于人的二种基本情欲 自我保存:崇高感的基础(?) 社会交往:优美感的基础(?) 博克对崇高与美的研究还局限于心理原因和形式表现,把美感等同于 生理快感,忽视了理性。对康德影响很大。 (3)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Kant,1724-1804)把对崇高 的研究上升到哲学高度,揭示了崇高与美的区别,确立了崇高在美学 中的独特地位。 崇高是主体的想象力瞬间受阻,唤起理性,在抗争中达到理性的高扬 和升腾。 能否感受到崇高,与人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有关。 康德的崇高理论影响深远,但他把崇高归于心灵,否定了崇高的客观 存在。 4、“崇高” VS “优美

这对范畴出现的条件:人对神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关系 “崇高”中有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不可把握的东西,造成了崇高的深 邃境界。“优美”则缺乏崇高的这种深邃感。 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同时也是 一种历史感,是对命运、时间和不可复返的生命的一种内在体验。当 这些与某种价值系统联系起来时,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精神人格 的不断超越与实现: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一一空间 的无限成为时间的无限,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 (四)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这种精神的崇高显现于审美主体所照亮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种精神美、灵魂美本质上一种爱,这种爱,包含着生命的牺牲与奉 献,造就了精神的崇高,把我们内心经验深处的那种对于宗教、神圣 和艺术的珍贵而又深挚的感情保持下去。这种奇异的创造性的力量, 把人生神圣化、理想化。 (五)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和“优美”类似的范畴,但在文化背景和哲学 内涵上的不同,所以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文化背景上:中国美学中 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 大”的文化内涵: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有西方美学中的崇高那 种宗教的文化内涵。哲学内涵上:中国美学中壮美与优美之间互相渗 透互相融合,在西方美学崇高与优美的关系中是没有的。 三、重点、难点提示与教学手段
9 这对范畴出现的条件:人对神的关系 → 人对自然的关系 “崇高”中有神秘的、未知的以及不可把握的东西,造成了崇高的深 邃境界。“优美”则缺乏崇高的这种深邃感。 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宏伟深远的空间感同时也是 一种历史感,是对命运、时间和不可复返的生命的一种内在体验。当 这些与某种价值系统联系起来时,就有了崇高的道德意义:精神人格 的不断超越与实现;崇高的人类社会理想的不断超越与实现——空间 的无限成为时间的无限,成为命运、历史、生命的无限历程。 (四)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这种精神的崇高显现于审美主体所照亮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这种精神美、灵魂美本质上一种爱,这种爱,包含着生命的牺牲与奉 献,造就了精神的崇高,把我们内心经验深处的那种对于宗教、神圣 和艺术的珍贵而又深挚的感情保持下去。这种奇异的创造性的力量, 把人生神圣化、理想化。 (五)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和“优美”类似的范畴,但在文化背景和哲学 内涵上的不同,所以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文化背景上:中国美学中 的优美,并不具有西方美学的优美那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 大”的文化内涵;中国美学中的壮美,也不具有西方美学中的崇高那 种宗教的文化内涵。哲学内涵上:中国美学中壮美与优美之间互相渗 透互相融合,在西方美学崇高与优美的关系中是没有的。 三、重点、难点提示与教学手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宛小平).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史前美术).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魏晋三国.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题.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综合.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隋唐综合.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明代.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清代.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元代试卷.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试卷习题(含答案)宋朝试卷.doc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夏周商美术.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隋唐五代美术.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原始社会.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两汉美术考古.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明代.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秦代美术考古.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元代美术.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清代美术史之绘画篇.ppt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宋代美术考古.pptx
-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原始社会美术课件1/3.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宛小平、钱立火、伏爱华、刘笑非).doc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从朱光潜学美学的经历看怎样学习美学.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讲 优美与崇高——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讲 悲剧与喜剧——西方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讲 希腊文化的一般精神和美学.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讲 老庄美学与道家艺术精神.ppt
- 安徽大学:《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讲 艺术是什么.ppt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美术学、艺术设计).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人体素描).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素描半身像).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油画人体).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人体动态).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人物透视画法).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解剖学概论).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透视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上肢解剖结构).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头部解剖结构).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躯干的结构).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下肢解剖结构).doc
- 美术学专业:《解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总论(石河子大学:刘萍).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