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药学专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5
文件大小:17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药学专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 实验名称: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 课时安排 4学时 质量 实验目的:1.了解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的原理及方法: 2.练习使用移液管,学习天平的称量方法。 实验进程:实验原理讲授 20分钟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10分钟 (一)葡萄糖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50分钟 (二)纯溶剂(水)凝固点的测定 40分钟 (三)数据结果集结果处理 40分钟 求出葡萄糖摩尔质量。 测定 凝固点K 凝固点降低 次数 蒸馏水 葡萄糖溶液 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 值△Tf,K 1 2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温度的准确测定,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1。此方法适合于大分子物质的测定吗? 2。如果待测葡萄糖中含不溶性杂质,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1 实验名称: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 质量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的原理及方法; 2.练习使用移液管,学习天平的称量方法。 实验进程:实验原理讲授 20 分钟 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10 分钟 (一)葡萄糖溶液凝固点的测定 50 分钟 (二)纯溶剂(水)凝固点的测定 40 分钟 (三)数据结果集结果处理 40 分钟 求出葡萄糖摩尔质量。 测 定 次 数 凝固点 K 溶质质量 g 溶剂质量 g 凝固点降低 蒸馏水 葡萄糖溶液 值△Tf,K 1 2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 温度的准确测定,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1。此方法适合于大分子物质的测定吗? ◼2。如果待测葡萄糖中含不溶性杂质,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2 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数级、反应速率常 数。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方案及原理 30分钟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0分钟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0分钟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0分钟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0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难点:数据处理 思考题: 1、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淀粉溶液? 2、本实验中,通过实验数据如何求得反应级数与反应速度常数?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2 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安排 4 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数级、反应速率常 数。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方案及原理 30 分钟 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0 分钟 (一)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0 分钟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分钟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 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难点: 数据处理 思考题: 1、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淀粉溶液? 2、本实验中,通过实验数据如何求得反应级数与反应速度常数?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3 实验名称: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滴定管的洗涤和使用方法: 2.了解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10分钟) 讲解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30分钟) 滴定管的准备和洗涤。 (20分钟) 0.1mol-L-NaOH和HCl溶液的配制(30分钟)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 (60分钟) (滴定练习) 数据处理 (10分钟) 重点: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指示剂颜色的观察;滴定的正确操作。 思考题、作业: 1、配制500mL0.1mol·LHC1溶液,应量取市售浓HC多少mL?用量筒还 是用吸量管量取?为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3 实验名称: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滴定管的洗涤和使用方法; 2.了解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 (10 分钟) 讲解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30 分钟) 滴定管的准备和洗涤。 (20 分钟) 0.1molL-1NaOH和HCl溶液的配制 (30分钟) 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比较 (60 分钟) (滴定练习) 数据处理 (10 分钟) 重点: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指示剂颜色的观察;滴定的正确操作。 思考题、作业: 1、配制 500mL 0.1mol·L-1HCl 溶液,应量取市售浓 HCl 多少 mL?用量筒还 是用吸量管量取?为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4 实验名称:弱酸电离常数及电离度的测定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 2.熟悉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 3.了解弱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方法和H计的使用。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和pH计的使用,强调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30分钟) HAc溶液浓度的标定 (20分钟) 配置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60分钟) HAc溶液pH值测定 (20分钟) 数据处理 (30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与弱酸浓度的关系: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4 实验名称: 弱酸电离常数及电离度的测定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的配制和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 2.熟悉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 3. 了解弱酸电离常数的测定方法和pH计的使用。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和 pH 计的使用,强调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30 分钟) HAc 溶液浓度的标定 (20 分钟) 配置不同浓度的 HAc 溶液 ( 60 分钟) HAc 溶液 pH 值测定 (20 分钟) 数据处理 (30 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 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与弱酸浓度的关系。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5 实验名称: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2.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 3.学会使用pH计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 实验进程: 讲解缓冲溶液的原理、组成、配制方法、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30分钟)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50分钟) (1)用共轭酸碱对(KH2PO4和Na2HPO4)配制缓冲溶 (2)用在共轭酸HPO)溶液中加NaOH生成共轭酸碱对的方法配制pH为 7.00的缓冲溶液 (3)用在碱(H2PO4)溶液中加HC1生成共轭酸碱对的方法配置的方法配制 pH为7.00的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30分钟) (三)缓冲容量(40分钟) 数据处理:10分钟 重点:缓冲配制方法、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 难点:缓冲容量的概念 思考题:1、为什么缓冲溶液具有缓冲能力?2、缓冲溶液的pH值由 哪些因素决定?3、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5 实验名称: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2.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 3.学会使用 pH 计测定缓冲溶液的 pH 值。 实验进程: 讲解缓冲溶液的原理、组成、配制方法、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30 分钟)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 (50 分钟) (1)用共轭酸碱对(KH2PO4和 Na2HPO4)配制缓冲溶 (2)用在共轭酸(H2PO4 - )溶液中加NaOH 生成共轭酸碱对的方法配制pH 为 7.00 的缓冲溶液 (3)用在碱(H2PO4 - )溶液中加 HCl 生成共轭酸碱对的方法配置的方法配制 pH 为 7.00 的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30 分钟) (三)缓冲容量(40 分钟) 数据处理:10 分钟 重点: 缓冲配制方法、影响缓冲能力的主要因素。 难点:缓冲容量的概念 思考题:1、为什么缓冲溶液具有缓冲能力?2、缓冲溶液的 pH 值由 哪些因素决定?3、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6 实验名称: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了解盐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沉淀的生成及溶解的条件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及反应方程式;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40分钟) (一)酸碱溶液的pH (30分钟) (二)同离子效应 (10分钟) (三)盐类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40分钟) 1.盐溶液的pH 2.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3.溶液酸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四)沉淀平衡与同离子效应 (10分钟) 1.沉淀平衡 2.同离子效应 (五)溶度积规则应用 (20分钟) 1.沉淀的生成 2.沉淀的溶解 3.沉淀的转化 (六)氢氧化镁溶度积的预测 (10分钟)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6 实验名称: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了解盐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沉淀的生成及溶解的条件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及反应方程式;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40 分钟) (一)酸碱溶液的 pH (30 分钟) (二)同离子效应 (10 分钟) (三)盐类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40 分钟) 1.盐溶液的 pH 2.温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3.溶液酸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四)沉淀平衡与同离子效应 (10 分钟) 1.沉淀平衡 2.同离子效应 (五)溶度积规则应用 (20 分钟) 1. 沉淀的生成 2. 沉淀的溶解 3. 沉淀的转化 (六)氢氧化镁溶度积的预测 (10 分钟)

重点:平衡移动 难点:弱电解质的相关计算 思考题: 相关的计算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反应方程式解释

重点:平衡移动 难点:弱电解质的相关计算 思考题: 相关的计算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用反应方程式解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7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电极电势、介质PH及反应物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观察并了解氧化态、还原浓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实验进程: 讲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讲解实验内容。 (40分钟) (一)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0分钟) (二)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0分钟) (三)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60分钟) 1.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2.浓度对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影响 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难点:能斯特方程 思考题: 1、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哪些?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7 实验名称: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电极电势、介质 PH 及反应物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观察并了解氧化态、还原浓度的变化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实验进程: 讲解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讲解实验内容。 (40 分钟) (一)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0 分钟) (二)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30 分钟) (三)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60 分钟) 1.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2.浓度对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影响 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难点: 能斯特方程 思考题: 1、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哪些?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8 实验名称: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有关配合物的生成及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2.了解配离子的稳定性和配位平衡的移动。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反应方程式(40分钟) 1、配离子的生成 (20分钟) 2、铁的一些重要配合物 (20分钟) 3、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40分钟) 4、配位平衡的移动 (40分钟 重点:配位平衡 难点:配位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 1、配合物与复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配合物? 2、如何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8 实验名称: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课时安排 4 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有关配合物的生成及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2.了解配离子的稳定性和配位平衡的移动。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内容。反应方程式 (40 分钟) 1、 配离子的生成 (20 分钟) 2、铁的一些重要配合物 (20 分钟) 3、配合物与简单化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40 分钟) 4、配位平衡的移动 (40 分钟 重点:配位平衡 难点: 配位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 1、配合物与复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配合物? 2、如何比较配离子的稳定性?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9 实验名称:卤素的性质 课时安排 3学时 实验目的: 1.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2.了解次氯酸盐和氯酸盐的氧化性: 实验进程: 讲解卤素的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重要含氧酸及其盐,重要反 应。 (30分钟) 1.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30分钟) (1)、氯与溴、碘氧化性的比较 (2)、溴与碘氧化性的比较 (3)、碘的氧化性 2、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30分钟) 3.漂白粉和氯酸钾的氧化性。 (30分钟) 思考题: 用电极电势说明不同氧化数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能力强弱的顺序。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9 实验名称:卤素的性质 课时安排 3 学时 实验目的: 1.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和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2.了解次氯酸盐和氯酸盐的氧化性; 实验进程: 讲解卤素的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重要含氧酸及其盐,重要反 应。 (30 分钟) 1.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30 分钟) (1)、氯与溴、碘氧化性的比较 (2)、溴与碘氧化性的比较 (3)、碘的氧化性 2、卤素离子的还原性 (30 分钟) 3.漂白粉和氯酸钾的氧化性。 (30 分钟) 思考题: 用电极电势说明不同氧化数氯的含氧酸盐的氧化能力强弱的顺序。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解释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