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医学及相关专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6
文件大小:43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医学及相关专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授课 学科 无机化学 年级 2008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预防、麻醉本科 教师母昭德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课堂 讲授 学时3 课题 第一章绪论 基本教材或 《基础化学(七版)》 (章、节) 主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认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必要性。 2、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主要重点是通过生动的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事例和其发展史的讲解,培养和建立学生 对《基础化学》的兴趣。难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学:溶液的组成标度。 2、启发式教学:联系“基础化学的研究对象与医学的关系”。 大体进程: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80分钟)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2、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3、《基础化学》考试安排 、溶液的组成标度 (40分钟)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 3、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1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学科 无机化学 授课 年级 2008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预防、麻醉本科 教师 母昭德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课堂 讲授 学时 3 课题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七版)》 人卫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认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必要性。 2、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的主要重点是通过生动的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事例和其发展史的讲解,培养和建立学生 对《基础化学》的兴趣。难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学:溶液的组成标度。 2、启发式教学:联系“基础化学的研究对象与医学的关系”。 大体进程: 第一章 绪论 一、基础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80分钟) 1、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2、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3、《基础化学》考试安排 二、溶液的组成标度 (40分钟) 1、 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 3、 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Chemistry is a entral sciene) l.什么是化学?(What is Chemistry?) 10分钟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1)17世纪中叶以前的古代和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 人类的化学知识来源于以实用为目的的具体工艺 程的体验,如炼金术、炼丹术、医药学等,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尚 未诞生。 (2)17什纪后坐叶到19什纪末的近代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元素论和原子一分子论相继提出,元素周期有 被发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无机化学体系和化学理论体系。同时, 碳的四体结构和苯的六员环结构的建立,使有机化学得以发展。 借助于物理学的成就建立起了物理化学理论。原子量(现称为相为 原子质量)的测定和物质成分的分析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 时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大基础学科相 维建立,化学实现了从经哈到理论的重大飞跃,直正被确立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3)20世纪开始的现代化学时期。 时期,无论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应 用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四大基础学科已容纳不下新 新的分 如高分 程华还与箕学科 化地续秘缘学科 算化学等等 密切,它对农业、电子学、生物学、药学、环境科学】 计算机 科学、工程学、地质学、物理学、治金学,以及其他的许多领域 都有重大贡献。化学已被公认为是一门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 3.化学与医学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Medical ciences) 20分钟 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 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这些都 离不开化学。例如,研究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就是从无机化学、有 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 它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佛 各组织的组成、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 动。 2

2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一、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Chemistry is a central science) 1.什么是化学?(What is Chemistry ?)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 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发展史(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1)17 世纪中叶以前的古代和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人类的化学知识来源于以实用为目的的具体工艺过 程的体验,如炼金术、炼丹术、医药学等,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尚 未诞生。 (2)17 世纪后半叶到 19 世纪末的近代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相继提出,元素周期律 被发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无机化学体系和化学理论体系。同时, 碳的四体结构和苯的六员环结构的建立,使有机化学得以发展。 借助于物理学的成就建立起了物理化学理论。原子量(现称为相对 原子质量)的测定和物质成分的分析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一 时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大基础学科相 继建立,化学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重大飞跃,真正被确立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3)20 世纪开始的现代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无论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实验技术以及应 用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四大基础学科已容纳不下新 发展的事物,从而衍生出了新的分支,如高分子化学、核化学和 放射化学、生物化学等。化学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与其他学科 交叉形成多种边缘学科,如环境化学、农业化学、医化学、材料 化学、地球化学、计算化学等等。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愈来 愈密切,它对农业、电子学、生物学、药学、环境科学、计算机 科学、工程学、地质学、物理学、冶金学,以及其他的许多领域, 都 有 重 大 贡 献 。 化 学 已 被 公 认 为 是 一 门 中 心 科 学 (central science)。 3.化学与医学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stry and Medical sciences) 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中生理、心理和病理现象的规律,从而 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以保障人类健康。这些都 离不开化学。例如,研究生命活动的生物化学就是从无机化学、有 机化学和生理学发展起来的。它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 各组织的组成、亚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变化等生命活 动。 10 分钟 20 分钟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4.《基础化学》的任务和目的(The function of basical 10分钟 Chemistry) 基础化学的任务是给一年级学生提供与医学相关的现代化学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知识,在上述相关领域打下较广泛和 较深入的基础。还要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建立定量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基础化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有机 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 寄新清释字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史多想路和方法,船安学翻 5.《基础化学》的内容 一基础理论:各种水溶液的性质、有关理论和应 用,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及其应用,物质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滴定分析和分光 《基础化学》 光度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 化学及胶体化学中医学专业所需的内容 组成的。)此45学时。 C基础实验:共12次实验,36学时。 二、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40分钟 1.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2.作好预习,安排好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4.课后复习。 5.重视实哈,认直操作。 《基础化学》考试安排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物质的量nm(Amount of subtance) 1.含义: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2.单位:摩尔m0l,某 一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elementary entity) 40分钟 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则该系统物质的量为1摩尔。 3.物质的量的计算 ng-mp/Mp 式中:mg.物质的质量,单位:kg或g Mg-B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kg/mg 或/mol 4.使用物质的量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的专用名词,文字上不能分开使用和理 解。 (2)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质量的单位。 (3)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 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

3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4 .《基础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The function of basical Chemistry) 基础化学的任务是给一年级学生提供与医学相关的现代化学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知识,在上述相关领域打下较广泛和 较深入的基础。还要通过实验课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建立定量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基础化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有机 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 能力、提供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更多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的 创新精神。 5.《基础化学》的内容 基础理论:各种水溶液的性质、有关理论和应 用,化学反应的规律性及其应用,物质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滴定分析和分光 《基础化学》 光度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 化学及胶体化学中医学专业所需的内容 组成的。)共 45 学时。 基础实验:共 12 次实验,36 学时。 二、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1.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2.作好预习,安排好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4.课后复习。 5.重视实验,认真操作。 三、《基础化学》考试安排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物质的量 nB(Amount of subtance) 1.含义: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2.单位:摩尔(mol),某一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elementary entity) 数与 0.012kg 碳 12 的原子数目相等,则该系统物质的量为 1 摩尔。 3.物质的量的计算 nB=mB/MB 式中:mB-物质的质量,单位:kg 或 g MB-B 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kg/mol 或 g/mol 4.使用物质的量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的专用名词,文字上不能分开使用和理 解。 (2)摩尔是物质量的单位,不是质量的单位。 (3)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 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10 分钟 40 分钟 40 分钟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二、物质的量浓度cg(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1.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物质的量。表示为: CB=na/V 式中:ng-物质的量,单位:mol V一溶液的体积,单位:L 2.单位:mol-Lmmol-Lμmol-L 3。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必须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 三、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一)摩尔分数x(mole fraction):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表示为: X8= ,+。+n+. ∑n 物质的摩尔分数的单位是一。 如果溶液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则溶质B的摩尔分数为: Xa= 显然有:X4十xB=1 n+ng (二)质量摩尔浓度b(molarity):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有的溶质B的物 质的量。表示为: 6s m 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常用molL 例1-4将7.00g结晶草酸(HC204H0)溶于93.0%水中,求草酸的 质量摩尔浓度bHCO)和摩尔分数xC0)。 本章小结: 一、物质的量nB(Amount of subtance) 二、物质的量浓度ca(Amount-of-substance) ,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一)摩尔分数xa(mole fraction) (二)质量摩尔浓度be(molarity) 本章习题: Pg:7,8,9,12,11,12

4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物质的量浓度 cB(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1.定义: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物质的量。表示为: cB = nB/V 式中:nB-物质的量,单位:mol V-溶液的体积,单位:L 2.单位:mol·L-1 ,mmol·L-1 ,μmol·L-1 3.在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时,必须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 三、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一)摩尔分数 xB(mole fraction):B 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表示为:  = + + + = A A B A B C B B n n n n n n x  物质的摩尔分数的单位是一。 如果溶液由溶剂 A 和溶质 B 组成,则溶质 B 的摩尔分数为: A B B B n n x x + = 显然有: xA + xB =1 (二)质量摩尔浓度 bB(molarity):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所含有的溶质 B 的物 质的量。表示为: A B B m n b = 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常用 mol·L-1 例 1-4 将 7.00g 结晶草酸(H2C2O4·H2O)溶于 93.0g 水中,求草酸的 质量摩尔浓度 b(H2C2O4)和摩尔分数 x(H2C2O4)。 本章小结: 一、物质的量 nB(Amount of subtance) 二、物质的量浓度 cB(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三、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一)摩尔分数 xB(mole fraction) (二)质量摩尔浓度 bB(molarity) 本章习题: P9:7,8,9,12,11,12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学科无机化学 年级2008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预防、麻醉本科 教师母昭德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 课题 基本教材或 (章、节)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基础化学(七版)》 主要参考书 人卫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渗透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 2、熟悉渗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溶血”和“栓塞”的形成条件。 3、了解依数性的含义: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渗、低 渗和高渗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大课教学 2、启发性教学 大体讲程: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0分钟) 1、溶液的蒸气压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30分钟) 】、溶液的沸点升高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 (50分钟)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2、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2) 渗透浓度 (3)体液渗透压力的测定 (4)签逸、高逸和低渗溶液 (5) 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小结 (20分钟) 5

5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案 学科 无机化学 年级 2008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预防、麻醉本科 教师 母昭德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课堂 讲授 学时 3 课题 (章、节)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基础化学(七版)》 人卫出版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渗透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 2、熟悉渗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溶血”和“栓塞”的形成条件。 3、了解依数性的含义;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渗、低 渗和高渗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大课教学 2、启发性教学 大体进程: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0 分钟) 1、 溶液的蒸气压 2、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30 分钟) 1、 溶液的沸点升高 2、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 (50 分钟)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2、 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3、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2) 渗透浓度 (3) 体液渗透压力的测定 (4) 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 (5) 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小结 (20 分钟)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蒸气压(vapor pressure) 1、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相。根 气态水分子变成液态水分子的过程。 塞发平衡 以水为例说明。 H0(g)= =H,00 (2-1) 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封闭容器中, 开始时,V双>V 平衡时,V发=Vs 此时, 器内水蒸汽的密度不再改变,它具有的压力也不再改变。 和 的的 6、 气压。用P表示 位是Pa 温度下的 关程关。同度下,不桐的液有不的 气压。 (2)蒸气压与温度有关,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下蒸气压不同,而且 不同的液体其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不同。 (3)固体直接蒸发为气体的现象称为升华。 (4)同温同压下,蒸气压小的物质称为易挥发性物质,蒸气压大的 物质称为难挥发性物质。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vapor pressure lowering) 气压是液的地 流中溶剂的脑哈证明,全有难挥发件汽质滨流的恭气压总是低干 温度纯溶剂的蒸气压。由于溶质是难挥发性的,因此溶液的蒸气压是 指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溶液中,溶质分子要占据部分液面,使单位 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地要比纯溶剂时少,其结果是溶液 中溶剂的蒸发速率比全为溶剂时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剂中加入 难挥发性溶质后,液相中溶剂的摩尔分数下降,式(2.1)表示的液相 与气相间的平衡 移动,导致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2、拉乌尔定律 p=p°xA (2.2) 式中: 纯溶剂的蒸气压 溶液中溶剂的摩分 上面溶剂的蒸气压 分 6

6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一节 溶 液 的蒸气压下降 一、蒸气压(vapor pressure) 1、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相。根 据组成不同,有单相和多相之分。 2、蒸发(evaporation): 液态水分子变成气态水分子的过程。 3、凝结(condensation) 气态水分子变成液态水分子的过程。 4、蒸发平衡 以水为例说明。 H2O(g) H2O(l) (2—1) 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封闭容器中, 开始时,V蒸发>V凝结 平衡时,V蒸发=V凝结 此时,容器内水蒸汽的密度不再改变,它具有的压力也不再改变。 5、蒸气压:与液相处于平衡时的蒸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 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用P表示,单位是Pa或kPa。 6、关于蒸气压的几点说明: (1)蒸气压与液体的本性有关。同温度下,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蒸 气压。 (2)蒸气压与温度有关,同种液体在不同温度下蒸气压不同,而且 不同的液体其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不同。 (3)固体直接蒸发为气体的现象称为升华。 (4)同温同压下,蒸气压小的物质称为易挥发性物质,蒸气压大的 物质称为难挥发性物质。 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vapor pressure lowering)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大量实验证明,含有难挥发性溶质溶液的蒸 气压总是低于同温度纯溶剂的蒸气压。(稀溶液的蒸气压实际指的是稀溶 液中溶剂的蒸气压。) 讲解:大量的实验证明,含有难挥发性溶质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同 温度纯溶剂的蒸气压。由于溶质是难挥发性的,因此溶液的蒸气压是 指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溶液中,溶质分子要占据部分液面,使单位 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相应地要比纯溶剂时少,其结果是溶液 中溶剂的蒸发速率比全为溶剂时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剂中加入 难挥发性溶质后,液相中溶剂的摩尔分数下降,式(2.1)表示的液相 与气相间的平衡向左移动,导致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2、拉乌尔定律 式中:p 0 -纯溶剂的蒸气压 p-同温度下稀溶液上面溶剂的蒸气压 xA-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p=p(I-xa)=p°-px8 p°-p=p°xa p=p”xB n4>ng,六n4+ngn4 p=px。=p°x=pPx 而6品 .Ap=p"xa p"beM=Kba 式中:K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它取决于P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 该公式表明: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与溶质 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就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圈点降低 色二)洛流的清点升有《的的 稀溶液的沸点实际指的是稀溶液中溶剂的沸点。稀溶液沸点升高的原 因是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 试验表明: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汽压下降成正比,即: △Tc△P 即△T=K△P 将△P=Kb代入得 △T=K,×KbB=Kba 式中:K为溶剂的质量摩尔沸点升高常数,单位为K·kgmo'。其大小只 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常见溶剂的K可以从表中查得。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1.纯液体的凝固点( ,的相溶剂的蒸汽压与它的 液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或物质的固相与它的液 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剂 凝固点低。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也是由于溶液的蒸汽压比纯溶剂的蒸汽压低造成的。 1

7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式中:K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它取决于P ο和溶剂的摩尔质量MA。 该公式表明:温度一定时,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与溶质 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这就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节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boiling point elevation) (一)液体的沸点(boiling point):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液体的正常沸点(normal boiling point)时指外压为101.3kPa时的沸 点。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boiling point elevation) 稀溶液的沸点实际指的是稀溶液中溶剂的沸点。稀溶液沸点升高的原 因是溶液的蒸汽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 试验表明: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汽压下降成正比,即: b 1 B b B B b 1 b T K Kb K b P Kb T K P T P  =  =  =  =     将 代入得 即 式中:Kb为溶剂的质量摩尔沸点升高常数,单位为K·kg·mol-1。其大小只 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常见溶剂的Kb可以从表中查得。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g depression) 1.纯液体的凝固点(freezing point):物质的固相纯溶剂的蒸汽压与它的 液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或物质的固相与它的液 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剂 凝固点低。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也是由于溶液的蒸汽压比纯溶剂的蒸汽压低造成的。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B A B A B A B B B B p p x p b M Kb m n b m M n p n n p p x p n n n n n p p x p p p x p p 1 x p p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 / , ( )  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T,=Kb。 式中:K称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凝圈点降低常数。单位为水·kgm'。它只 与溶剂本性有关。常见溶剂的K可以从表中查得。 三、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应用 1、测物质的相对分子量 2、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力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渗透现象 (1)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ce):一种只允许溶剂(如水)分子 透过而溶质(如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的膜状物质。羊皮纸、鸡蛋膜、动 物的肠衣、膀胱膜、细胞膜和细胞壁等都是半透膜。 (分析将纯水和0.1moL的葡萄糖水用用半透膜隔开并放置一段时间 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讨半诱膜讲入溶液的扩散现象称为海诱透现奥 (3)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半透膜和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4)渗透方向:渗透的方向总是从纯溶剂向溶液一方或稀溶液往浓溶液 一方,即渗透总是向趋于缩小半透膜两边浓度差的方向进行。 2渗透压(() (1)渗透平衡:渗透现象发生时,在初始阶段,单位时间内从纯水 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水分子比从溶液中进入纯水的水分子多,故溶 液一边的液面会渐渐升高,但是随若该液面的升高,其静水压也随之 增大,结果是水分子从纯水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速度降低,直到与 水分子从溶液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水的速度相等,此时系统达到一个动 态平衡,此平衡称为渗透平衡,达渗透平衡时系统的液面高度不在发 生变化。 (2)渗透压:指为了阻止渗透现象的发生而施加于溶液液面上的额外 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单位:Pa或kPa。 (3)注意点:a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针对于纯溶剂而言。 当用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时,液面升高所 产生的压力既不是稀溶液的渗透压,也不是浓溶液的渗透压,而是两种溶 液渗透压的差值。 3.反向渗透(reverseosmosis):若选用一种高强度且耐高压的半透 摸把纯 溶剂和溶液隔开 此的在溶液 加的外压 于渗透压 透将多的 海水 城市自来水的三倍。反向渗透还可用于废水 8

8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Tf = K f bB 式中:Kf称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单位为K·kg·mol-1。它只 与溶剂本性有关。常见溶剂的Kf可以从表中查得。 三、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的应用 1、 测物质的相对分子量 2、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 渗透现象 (1)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ce):一种只允许溶剂(如水)分子 透过而溶质(如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的膜状物质。羊皮纸、鸡蛋膜、动 物的肠衣、膀胱膜、细胞膜和细胞壁等都是半透膜。 (分析将纯水和 0.1mol·L-1 的葡萄糖水用用半透膜隔开并放置一段时间 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渗透现象: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扩散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3)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半透膜和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4)渗透方向:渗透的方向总是从纯溶剂向溶液一方或稀溶液往浓溶液 一方,即渗透总是向趋于缩小半透膜两边浓度差的方向进行。 2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Π (1)渗透平衡:渗透现象发生时,在初始阶段,单位时间内从纯水 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水分子比从溶液中进入纯水的水分子多,故溶 液一边的液面会渐渐升高,但是随着该液面的升高,其静水压也随之 增大,结果是水分子从纯水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速度降低,直到与 水分子从溶液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水的速度相等,此时系统达到一个动 态平衡,此平衡称为渗透平衡,达渗透平衡时系统的液面高度不在发 生变化。 (2)渗透压 Π:指为了阻止渗透现象的发生而施加于溶液液面上的额外 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单位:Pa 或 kPa。 (3)注意点:a 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针对于纯溶剂而言。 b.当用半透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时,液面升高所 产生的压力既不是稀溶液的渗透压,也不是浓溶液的渗透压,而是两种溶 液渗透压的差值。 3.反向渗透(reverseosmosis):若选用一种高强度且耐高压的半透 膜把纯溶剂和溶液隔开,此时如在溶液上施加的外压大于渗透压力, 则溶液中将有更多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溶剂一侧。这种使渗 透作用逆向进行的过程称为反向渗透。反向渗透常用于从海水中快 速提取淡水,成本仅为城市自来水的三倍。反向渗透还可用于废水 治理中除去有毒有害物质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IV=nRT l.an't Hoff定律 nI=CpRT 对稀水溶液而言,ca≈b。 I≈RTbB 式中:一一溶液的渗透压(Pa》 ca一一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m T一一热力学温度(K) R一一气体摩尔常数(8.314 Pa-m3-K-.mol) b加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2n1Hor定律的含义: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至于单位体积 液内溶质质点的物质的量(或颗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3使用an't Hoff定律的注意事项 (1)该定律仅适用于非电解质稀溶液: (2)用该定律进行计算时,一定要统一单位:见书P 4渗透压的应用: (1)测定渗透压 例2-3:将2.00g蔗糖(CH2:0)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 求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 (2)测定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nIV =nRT M-RT M .M,=mRT 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366kPa, 前面所讲的 溶液的依数性的公式仅仅适月 该定 理电解 时要对 CaC,的分别为2和3 够离解出 △P=iKb △T=iKb △T,=iKb。 Π=icRT 9

9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1.Van, t Hoff 定律 B B B B RTb c b c RT V nRT     =  = 对稀水溶液而言, 式中:Π――溶液的渗透压(Pa) cB――B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m-1) T――热力学温度(K) R――气体摩尔常数(8.314 Pa·m3·K-1·mol-1) bB-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2 Van, t Hoff 定律的含义: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至于单位体积溶 液内溶质质点的物质的量(或颗粒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3使用 Van, t Hoff 定律的注意事项 (1)该定律仅适用于非电解质稀溶液; (2)用该定律进行计算时,一定要统一单位;见书 P5 4渗透压的应用: (1)测定渗透压 例2-3:将2.00g蔗糖(C1 2 H2 2 O1 1 )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 求溶液在37℃时的渗透压力。 (2)测定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V m RT M RT M m V nRT B B B B   =  = = 例2-4 将1.00g血红素溶于适量纯水中,配置成100ml溶液,在20℃ 时测得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366kPa,求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电解质的依数性:前面所讲的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公式仅仅适用 于非电解质,如果将该定律用于处理电解质时,要对该定律进行修正,必 须引入一个校正因子i,i在数值上为一摩尔该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离解出 离子的物质的量。如NaCl、CaCl2的i分别为2和3。 ic RT T iK b T iK b P iKb B f f B b b B B  =  =  =  =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渗透浓度(osmolarity) 渗透浓度: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各种溶质的分子和离子的 总浓度,单位常用molL和m mol L。 ,液用的 ·L葡萄糖溶液利 (三)体液渗透压力的测定自学 (四)等渗、低渗和高渗 (1)等渗、低渗和高渗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同温度下,如果两种溶 液的渗透压相等,则称为等渗溶液,否则,渗透压相对较高的溶液称为高 参溶液,渗透压相对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医学上堂以正常人休血装 的渗透压(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溶液渗透压的相对高低。正常人体血 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280 m mol L~320 m mol L。规定: 若溶液的cos=280 m mol L-l-320 m mol L1等渗溶液(isotoni olution)) 若溶液的cs280 m mol-L~320 m mol L高渗溶液 (hyper tonie s oluti 用购结缩视 (五)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自学) 本章小结 一、稀溶液的依数性 上的热 3.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4.渗透压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 1.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 △P=Kb 渗液的凝 'bE 降低 RT或=RTb 2。电解质溶液 (1)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A P=ik.h (2)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T=iKbB (3)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T=iKhR (4)渗透压 =iCw-RT或=-iRT.bp 三、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测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四、本章习题:p22,5,8,10

10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渗透浓度(osmolarity) 渗透浓度 cos: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各种溶质的分子和离子的 总浓度,单位常用 mol·L-1 和 m mol·L-1。 例 2-6 计算医 院补液用的 50 . 0g · L - 1 葡萄糖溶液和 9.00g·L - 1 NaCl溶液(生理盐水)的 渗透浓度(以mmo l·L - 1表示)。 (三)体液渗透压力的测定(自学) (四)等渗、低渗和高渗 (1)等渗、低渗和高渗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同温度下,如果两种溶 液的渗透压相等,则称为等渗溶液,否则,渗透压相对较高的溶液称为高 渗溶液,渗透压相对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医学上常以正常人体血浆 的渗透压(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溶液渗透压的相对高低。正常人体血 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280m mol·L-1~320m mol·L-1。规定: 若溶液的 cos=280m mol·L-1~320m mol·L-1 等渗溶液(isotonic solution) 若溶液的 cos280m mol·L-1 ~320m mol·L-1 高渗溶液 (hypertonic solution) (2)溶血和细胞皱缩现象 (五)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自学) 本章小结 一、稀溶液的依数性 1.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2.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3.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4.渗透压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 1.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 (1)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P=K·bB (2)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Tb=Kb·bB (3)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Tf=Kf·bB (4)渗透压 ∏=CB·RT 或∏=RT·bB 2.电解质溶液 (1)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P=iK·bB (2)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Tb=iKb·bB (3)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Tf=iKf·bB (4)渗透压 ∏=iCB·RT 或∏=iRT·bB 三、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测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四、本章习题: p242,5,8,10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