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指导(医学及相关专业,共二十个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指导 (供医学儿科救援麻醉预防口腔计生卫检护理等本科专业用) 重庆医科大学化学实验室编 2005年7月
无机化学实验指导 (供医学 儿科 救援 麻醉 预防 口腔 计生 卫检 护理 等本科专业用) 重庆医科大学化学实验室编 2005 年 7 月

前言 为了使医学、儿科、预防口腔计生麻醉护理等 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程 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 验方法,正确地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培养学生 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编写 了这本实验指导。 本指导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 适当增加了一些仪器分析的内容,如紫外分光光度法、 电位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等,其目的在于使学 生多了解一些现代分析方法,以利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本实验指导是在我室九四年编写的实验讲义的基础 上,由尚京川、景淑华、母昭德、陈志琼、孙立力、李 伟、周丽平和陆巍修改整理,尚京川审定。 本实验指导有配套的《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编者 2005年7月
前 言 为了使医学、儿科、预防 口腔 计生 麻醉 护理 等 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程 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 验方法,正确地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培养学生 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编写 了这本实验指导。 本指导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 适当增加了一些仪器分析的内容,如紫外分光光度法、 电位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等,其目的在于使学 生多了解一些现代分析方法,以利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本实验指导是在我室九四年编写的实验讲义的基础 上,由尚京川、景淑华、母昭德、陈志琼、孙立力、李 伟、周丽平和陆巍修改整理,尚京川审定。 本实验指导有配套的《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编 者 2005 年 7 月

目 录 I实验总则. .(1) I1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介绍.(13)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4) 实验二 Na2C0含量的测定.(30) 实验三 氯化钠的提纯· .(35) 实验四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39) 实验五 葡萄糖酸锌的制备.(41)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43) 实验七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48) 实验八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⑤1) 实验九 PbC2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55) 实验十 电位滴定法在酸碱中和滴定中的应用.(59) 实验十一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氟的含量.(61) 实验十二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65) 实验十三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69) 实验十四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72) 实验十五 光度法测定邻菲咯啉铁配合物的组成.(75) 实验十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78) 实验十七 磺基水杨酸与下e”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 数的测定.(80) 实验十八 胶体溶液.(84) 实验十九 人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的测定.(88) 实验二十 血清尿酸的测定.(90)
目 录 I 实验总则.(1) II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介绍.(13)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4) 实验二 Na2CO3含量的测定.(30) 实验三 氯化钠的提纯.(35) 实验四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39) 实验五 葡萄糖酸锌的制备.(41)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43) 实验七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48) 实验八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51) 实验九 PbCl2 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55) 实验十 电位滴定法在酸碱中和滴定中的应用.(59) 实验十一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样中氟的含量.(61) 实验十二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65) 实验十三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69) 实验十四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72) 实验十五 光度法测定邻菲咯啉铁配合物的组成.(75) 实验十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78) 实验十七 磺基水杨酸与 Fe3+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 数的测定.(80) 实验十八 胶体溶液.(84) 实验十九 人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的测定.(88) 实验二十 血清尿酸的测定.(90)

I实验总则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重要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和巩固 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 强基本功训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 践打下必需的化学技术基础。 二、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有关基 本原理、操作步骤、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有 计划地进行实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二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应保 持安静,做到认真操作,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并及时、如实记 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爱护国家财产,小心使用仪器和设备,节约药品和水、电。 4、实验台上的仪器应整齐地放在一定的位置,并保持台面的 整洁。不得将废纸、火柴梗、破损玻璃仪器等丢入水槽,以免堵 塞。 5、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发 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老师,及时排除故障。 6、实验后,应将所用仪器洗净并整齐地放回实验台上。如有 损坏,必须及时登记补领。由实验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做完实验后,应根据原始记录,联系理论知识,认真处理 数据,分析问题,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指导老师批阅。 8、每次实验后,由学生轮流值日,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 并检查水、电开关及门、窗是否关紧,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 全
1 I 实 验 总 则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重要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和巩固 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加 强基本功训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 践打下必需的化学技术基础。 二、实验室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有关基 本原理、操作步骤、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有 计划地进行实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二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应保 持安静,做到认真操作,细致观察,积极思考,并及时、如实记 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爱护国家财产,小心使用仪器和设备,节约药品和水、电。 4、实验台上的仪器应整齐地放在一定的位置,并保持台面的 整洁。不得将废纸、火柴梗、破损玻璃仪器等丢入水槽,以免堵 塞。 5、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发 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实验老师,及时排除故障。 6、实验后,应将所用仪器洗净并整齐地放回实验台上。如有 损坏,必须及时登记补领。由实验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7、做完实验后,应根据原始记录,联系理论知识,认真处理 数据,分析问题,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指导老师批阅。 8、每次实验后,由学生轮流值日,负责打扫和整理实验室, 并检查水、电开关及门、窗是否关紧,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 全

三、实验室安全守则及事故处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 学药品,有的化学反应还具有危险性,且经常使用水、电和各种 加热灯具(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煤气灯等)。因此,在进行化学实 验时,必须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安全问题。实验前充分了解有关安 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避免事故发生。 (一)安全守则 I、凡产生刺激性的、恶臭的、有毒的气体(如C、B2、HF、 H2S、SO2、NO2等)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 2、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切勿溅在衣服、 皮肤及眼睛上。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搅拌, 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3、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铅盐、钡盐、砷的化合物、汞的 化合物,特别是氰化物)不能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能将其随 便倒入下水道,应按教师要求倒入指定容器内。 4、加热试管时,不能将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也不能俯视正 在加热的液体,以防液体溅出伤人。 5、不允许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嗅闻气体时,鼻子不能直 接对着瓶口或试管口,而应用手轻轻将少量气体扇向自己的鼻孔。 6、使用酒精灯,应随用随点,不用时盖上灯罩。严禁用燃着 的酒精灯点燃其它的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而失火。 7、使用易燃、易爆药品,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明火。 绝对不允许擅自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实验结束,水、电使用完毕应 立即关闭,洗净双手,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事故处理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1、当眼睛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注意
2 三、实验室安全守则及事故处理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接触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 学药品,有的化学反应还具有危险性,且经常使用水、电和各种 加热灯具(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煤气灯等)。因此,在进行化学实 验时,必须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安全问题。实验前充分了解有关安 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避免事故发生。 (一)安全守则 1、凡产生刺激性的、恶臭的、有毒的气体(如 Cl2、Br2、HF、 H2S、SO2、NO2等)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 2、浓酸浓碱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切勿溅在衣服、 皮肤及眼睛上。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搅拌, 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3、有毒药品(如重铬酸钾、铅盐、钡盐、砷的化合物、汞的 化合物,特别是氰化物)不能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也不能将其随 便倒入下水道,应按教师要求倒入指定容器内。 4、加热试管时,不能将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也不能俯视正 在加热的液体,以防液体溅出伤人。 5、不允许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嗅闻气体时,鼻子不能直 接对着瓶口或试管口,而应用手轻轻将少量气体扇向自己的鼻孔。 6、使用酒精灯,应随用随点,不用时盖上灯罩。严禁用燃着 的酒精灯点燃其它的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而失火。 7、使用易燃、易爆药品,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明火。 绝对不允许擅自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8、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饮食。实验结束,水、电使用完毕应 立即关闭,洗净双手,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事故处理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1、当眼睛溅入腐蚀性药品时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但注意

水压不应太大,待药物充分洗净后再就医。当眼睛里进入碎玻璃 或其它固体异物时,应闭上眼睛不要转动,立即到医务室就医。 2、浓酸、浓碱洒在衣服或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再分别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2%醋酸擦洗,用水冲洗后,外敷氧 化锌软膏(或硼酸软膏)。 3、不慎吸入煤气、溴蒸汽、氯气、氯化氢、疏化氢等气体时, 应立即到室外做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4、当烫伤时,在烫伤处抹上黄色的苦味酸溶液或烫伤音,切 勿用水冲洗。 5、毒物误入口内,可取5~10mL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 温水中,内服后用食指伸入咽喉,促使呕吐,然后立即送医院治 疗。 6、人体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非导体将电线从触电 者身上移开。如有休克现象,应将触电者移到有新鲜空气处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到现场抢救。 7、实验过程中万一发生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移走易燃物 质等,防止火势漫延。灭火的方法要根据起火原因采用相应的方 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覆盖燃烧物灭火。火势大时可 使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只能用四氯化碳灭火 器灭火。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乱跑,应赶快脱下衣服,用 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者就地卧倒滚打,也可起到灭火的作用。 火势较大,应立即报火警。 四、误差与有效数字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1、测量中的误差。 任何测量过程都包含着误差。按其性质的不同误差可分为三 类,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1)系统误差
3 水压不应太大,待药物充分洗净后再就医。当眼睛里进入碎玻璃 或其它固体异物时,应闭上眼睛不要转动,立即到医务室就医。 2、浓酸、浓碱洒在衣服或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再分别用 2%碳酸氢钠溶液或 2%醋酸擦洗,用水冲洗后,外敷氧 化锌软膏(或硼酸软膏)。 3、不慎吸入煤气、溴蒸汽、氯气、氯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时, 应立即到室外做深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4、当烫伤时,在烫伤处抹上黄色的苦味酸溶液或烫伤膏,切 勿用水冲洗。 5、毒物误入口内,可取 5~10mL 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 温水中,内服后用食指伸入咽喉,促使呕吐,然后立即送医院治 疗。 6、人体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非导体将电线从触电 者身上移开。如有休克现象,应将触电者移到有新鲜空气处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到现场抢救。 7、实验过程中万一发生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移走易燃物 质等,防止火势漫延。灭火的方法要根据起火原因采用相应的方 法。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覆盖燃烧物灭火。火势大时可 使用泡沫灭火器。但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只能用四氯化碳灭火 器灭火。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乱跑,应赶快脱下衣服,用 石棉布覆盖着火处,或者就地卧倒滚打,也可起到灭火的作用。 火势较大,应立即报火警。 四、误差与有效数字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1、测量中的误差。 任何测量过程都包含着误差。按其性质的不同误差可分为三 类,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1) 系统误差

也称可测误差,是由某些比较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它对测量 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其大小有一定规律性,在重复测量时,会 重复出现。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实验方法不完善:所用 的仪器准确度差:药品不纯以及操作不当等。系统误差可以用改 善方法、校正仪器、提纯药品、做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的方法来 减少。有时也可以在找出误差原因后,算出误差的大小而加以修 正。 (2)偶然误差 也称随机误差或难测误差,由某些难以预料的偶然因素引起, 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固定。由于偶然误差的原因难以确定,似 乎无规律性可寻,但如果多次测量,可以发现偶然误差遵从正态 分布,即大小相近的正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小误差出现的概率 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 法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过失误差 这是一种与事实明显不符的误差,由分析过程中的器皿不洁、 加错试剂、错用样品、试样损失、仪器出现异常未被发现、读错 数据、计算错误等不应有的错误造成。过失误差无规律可循,但 只要加强责任心:工作认真细致即可避免。 2、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系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 符合程度。准确度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决定,它能反映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要想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仅需要改善 分析的精密度,同时要消除系统误差。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是指实验测得 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百 分比。即 4
4 也称可测误差,是由某些比较确定的原因引起的,它对测量 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其大小有一定规律性,在重复测量时,会 重复出现。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实验方法不完善;所用 的仪器准确度差;药品不纯以及操作不当等。系统误差可以用改 善方法、校正仪器、提纯药品、做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的方法来 减少。有时也可以在找出误差原因后,算出误差的大小而加以修 正。 (2)偶然误差 也称随机误差或难测误差,由某些难以预料的偶然因素引起, 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固定。由于偶然误差的原因难以确定,似 乎无规律性可寻,但如果多次测量,可以发现偶然误差遵从正态 分布,即大小相近的正负误差出现机会相等,小误差出现的概率 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 法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过失误差 这是一种与事实明显不符的误差,由分析过程中的器皿不洁、 加错试剂、错用样品、试样损失、仪器出现异常未被发现、读错 数据、计算错误等不应有的错误造成。过失误差无规律可循,但 只要加强责任心;工作认真细致即可避免。 2、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系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 符合程度。准确度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决定,它能反映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要想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仅需要改善 分析的精密度,同时要消除系统误差。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是指实验测得 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百 分比。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10% 真实值 绝对误差=测定值一真实值 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大小无关,而相对误差却与被测量的大 小有关。一般来说,若被测的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一般用相 对误差来反映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比用绝对误差更为 合理。 3、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系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 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决定。 通常被测量的真实值很难准确知道,因此,一般只能用多次 重复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这时单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 之间的偏离就称为偏差。偏差与误差一样也有相对偏差与绝对偏 差。 绝对偏差=单次测定值一平均值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x10% 平均值 石.三水-,Ra.x100%日为平均偏差,Ri为相对平均偏差) 从相对偏差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测量结果再现性的好坏,即测 量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小,则可视为再现性好,即精密度高。在 般的化学实验中,一般可以用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4、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偶然误 差和过失误差。认真仔细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这样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一般有:校 正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5
5 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 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大小无关,而相对误差却与被测量的大 小有关。一般来说,若被测的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一般用相 对误差来反映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离程度比用绝对误差更为 合理。 3、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系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分析同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 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再现性,由分析的偶然误差决定。 通常被测量的真实值很难准确知道,因此,一般只能用多次 重复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这时单次测量结果与平均值 之间的偏离就称为偏差。偏差与误差一样也有相对偏差与绝对偏 差。 绝对偏差=单次测定值—平均值 从相对偏差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测量结果再现性的好坏,即测 量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小,则可视为再现性好,即精密度高。在 一般的化学实验中,一般可以用平均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表示。 4、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应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偶然误 差和过失误差。认真仔细地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 结果,这样可以减少系统误差。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一般有:校 正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空白试验与对照试验。 = 100% 真实值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100% (d Rd ) x d , Rd n x x d i = 为平均偏差, 为相对平均偏差 − = = 100% 平均值 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二)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分析测试中,在记录测定数据时,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数值 所表示的准确程度应与测试时所用的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的精度 相一致。通常测定时,一般可估计到测量仪器最小刻度的十分位, 在记录测定数据时,只应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其余数字都应是 准确的,通常称此时所记录的数字为有效数字。记录和报告的测 定结果只应包含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删。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精度与实测数据有效数字位数的关系 列于表11中。 表I-1常用仪器的精度与实测值有效数字位数 仪器名称 仪器精度 真实值 有效数字 错误举例 位数 托盘天平 0.1g 12.3g 3 12.30g 电光天平 0.0001g 12.3456g 6 12.345g 10mL量筒 0.1ml 7.2mL 2 7mL 100mL量筒 1mL 72mL 2 72.5mL 滴定管 0.01mL 23.00mL 23.0mL 移液管 0.01mL 25.00mL 4 25mL 容量瓶 0.01mL 50.00mL A 50mL 任意超出或低于仪器精度的数字都是不恰当的。例如上述电 光天平的读数为12.3456g,既不能读作12.345g,也不能读作 12.34567g,因为前者降低了实验的精确度,后者则夸大了实验的 精确度。 关于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字“0”在数据中具有双重意义。若作为普通数字使用, 它就是有效数字:若它只起定位作用,就不是有效数字。例如在 分析天平上称得重铬酸钾的质量为0.0758g,此数据具有三位有效 数字,数字前面的“0”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又如某盐 6
6 (二)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分析测试中,在记录测定数据时,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数值 所表示的准确程度应与测试时所用的测量仪器及测试方法的精度 相一致。通常测定时,一般可估计到测量仪器最小刻度的十分位, 在记录测定数据时,只应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其余数字都应是 准确的,通常称此时所记录的数字为有效数字。记录和报告的测 定结果只应包含有效数字,对有效数字的位数不能任意增删。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精度与实测数据有效数字位数的关系 列于表 I-1 中。 表 I-1 常用仪器的精度与实测值有效数字位数 仪器名称 仪器精度 真实值 有效数字 位数 错误举例 托盘天平 0.1g 12.3g 3 12.30g 电光天平 0.0001g 12.3456g 6 12.345g 10mL 量筒 0.1mL 7.2mL 2 7mL 100mL 量筒 1mL 72mL 2 72.5mL 滴定管 0.01mL 23.00mL 4 23.0mL 移液管 0.01mL 25.00mL 4 25mL 容量瓶 0.01mL 50.00mL 4 50mL 任意超出或低于仪器精度的数字都是不恰当的。例如上述电 光天平的读数为 12.3456g,既不能读作 12.345g,也不能读作 12.34567g,因为前者降低了实验的精确度,后者则夸大了实验的 精确度。 关于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数字“0”在数据中具有双重意义。若作为普通数字使用, 它就是有效数字;若它只起定位作用,就不是有效数字。例如在 分析天平上称得重铬酸钾的质量为 0.0758g,此数据具有三位有效 数字,数字前面的“0”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又如某盐

酸溶液的浓度(0.2100mol·Ll)准确到小数点第三位,第四位可能 有士1的误差,所以这两个“0”是有效数字,数据02100具有四 位有效数字。 (2)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如滴定管读数 12.34mL,,若该读数改用升为单位,则是0.01234L,这时前面的 两个零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0.01234L与12.34mL一样 都是四位有效数字。当需要在数的末尾加“0”作定位作用时,最 好采用指数形式表示,否则有效数字的位数含混不清。例如,质 量为25.08若以毫克为单位,则可表示为2.50×104mg:若表示为 25000mg,就易误解为五位有效数字。 (3)对数值有效数字位数,仅由小数部分的位数决定,首数(整 数部分)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因此对数运算时,对数小 数部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相应的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 如:pH=2.38,H门=4.2×103的有效数字为二位,而不是三位。 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在分析测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测量环节,例如 先用减量法称取试样,经过处理后进行滴定。在此过程中最少要 取四次数据,但这四个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不一定完全相等,在 进行运算时,应按照下列计算规则,合理地取舍各数字的有效数 字的位数,确保运算结果的正确。 (1)记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当拟舍弃的数字大于 等于6时进位,而当尾数恰为5时,则看保留的末位数是奇数还 是偶数,是奇数时就将5进位,是偶数时,则将5舍弃。总之, 使保留下来的末位数是偶数,即“四舍六入五留双”。根据此原则 如将4.175和4.165处理成三位数,则分别为4.18和4.16。 (2)进行数值加减时,最后结果所保留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参 与运算的各数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相同。例如 1
7 酸溶液的浓度(0.2100mol•L -1 )准确到小数点第三位,第四位可能 有±1 的误差,所以这两个“0”是有效数字,数据 0.2100 具有四 位有效数字。 (2)改变单位并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如滴定管读数 12.34mL,若该读数改用升为单位,则是 0.01234L,这时前面的 两个零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0.01234L 与 12.34mL 一样 都是四位有效数字。当需要在数的末尾加“0”作定位作用时,最 好采用指数形式表示,否则有效数字的位数含混不清。例如,质 量为 25.08 若以毫克为单位,则可表示为 2.50×104mg;若表示为 25000mg,就易误解为五位有效数字。 (3)对数值有效数字位数,仅由小数部分的位数决定,首数(整 数部分)只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因此对数运算时,对数小 数部分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相应的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 如:pH=2.38,[H+ ] = 4.2×10-3 的有效数字为二位,而不是三位。 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在分析测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测量环节,例如 先用减量法称取试样,经过处理后进行滴定。在此过程中最少要 取四次数据,但这四个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不一定完全相等,在 进行运算时,应按照下列计算规则,合理地取舍各数字的有效数 字的位数,确保运算结果的正确。 (1)记录数据时,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当拟舍弃的数字大于 等于 6 时进位,而当尾数恰为 5 时,则看保留的末位数是奇数还 是偶数,是奇数时就将 5 进位,是偶数时,则将 5 舍弃。总之, 使保留下来的末位数是偶数,即“四舍六入五留双”。根据此原则, 如将 4.175 和 4.165 处理成三位数,则分别为 4.18 和 4.16。 (2)进行数值加减时,最后结果所保留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与参 与 运 算 的 各 数 中 小 数 点 后 位 数 最 少 者 相 同 。 例 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药学专业).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药学专业).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医学及相关专业).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专业).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药学专业).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大纲(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用无机化学教学大纲.doc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用无机化学实验 Med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7章 肝胆生化 biochemistry of liver.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Protein biosynthesis.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RNA的生物合成.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8章 维生素(vitamin).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DNA的生物合成.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物氧化.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酶(enzyme).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脂代谢.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氨基酸的代谢 Amino Acid Metabolism.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糖代谢.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ppt
-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指导(药学专业,共二十四个实验).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溶液.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化学热力学初步.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5.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4.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3.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2.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非金属元素.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分子结构.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无机化学综合练习题1.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配位化合物.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原子结构.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酸碱平衡.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氧化还原.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化学反应速率.doc
- 《无机化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化学平衡.doc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专业,实验讲稿,重庆医科大学:赵华).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专业)第十章_s区元素性质.ppt
- 《无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药学专业)第十一章 ds区元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