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大纲(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用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0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大纲(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用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预防、口腔、麻醉专业用)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组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二零零九年二月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预防、口腔、麻醉专业用)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组 主编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二零零九年二月

前言 医用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构 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为医学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的学习奠定 必要的化学基础。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结合我校多年教学经验编 写而成的。其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体现“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原则,精 选内容,适当提高起点,拓宽知识面,注重联系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为 培养高等医学、卫生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 化学》第七版,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卫 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为学 生使用教材。 教学方式基本上可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种方式。其中实验教 学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不包含在此大纲中。 通过理论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研究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掌握好重点和难 点,在教学内容中结合其他医学基础学科,适当反映学科新进展、新动 向,积极努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对教学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内容:要求教师深入讲解,学生能掌握讲授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运用。 2、熟悉内容:教师有重点讲解,学生有较全面理解。 3、了解内容:教师简要讲解或让学生自学,学生对该内容一般了解。 各级分别表示对各章节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要求程度,同时突出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章编有一定量 的启发性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深和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本大纲列有本课程的主要参 考书。专业英语词汇见魏祖期主编的第七版《基础化学》索引

前 言 医用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构 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为医学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药理学等的学习奠定 必要的化学基础。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结合我校多年教学经验编 写而成的。其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体现“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原则,精 选内容,适当提高起点,拓宽知识面,注重联系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为 培养高等医学、卫生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魏祖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 化学》第七版,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卫 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为学 生使用教材。 教学方式基本上可分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两种方式。其中实验教 学单独列为一门课程,不包含在此大纲中。 通过理论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研究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掌握好重点和难 点,在教学内容中结合其他医学基础学科,适当反映学科新进展、新动 向,积极努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 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对教学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内容:要求教师深入讲解,学生能掌握讲授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运用。 2、熟悉内容:教师有重点讲解,学生有较全面理解。 3、了解内容;教师简要讲解或让学生自学,学生对该内容一般了解。 各级分别表示对各章节基础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要求程度,同时突出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各章编有一定量 的启发性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深和拓展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本大纲列有本课程的主要参 考书。专业英语词汇见魏祖期主编的第七版《基础化学》索引

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次 讲课内容 学时数 第1章绪论 3 第2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3章电解质溶液 6 第4章缓冲溶液 4 第5章胶体 2 第6章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5) 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 4 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6 第9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 第10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5 第11章配位化合物 第12章滴定分析 2 第13章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3 第14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3) 合计 45 注:括号内的内容为学生自学

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次 讲课内容 学时数 第 1 章 绪论 3 第 2 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3 第 3 章 电解质溶液 6 第 4 章 缓冲溶液 4 第 5 章 胶体 2 第 6 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5) 第 7 章 化学反应速率 4 第 8 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6 第 9 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 第10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5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3 第12章 滴定分析 3 第13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3 第14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3) 合 计 45 注:括号内的内容为学生自学

参考书目 1.华彤文等译.(美)布利斯罗R著.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一一门中心的 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高鸿,分析化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北京高 等教有出版社,1998 6.许善锦.无机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孙淑声,赵钰琳.无机化学(生物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祁嘉义临床元素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0.孙毓庆.分析化学(下册)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山.杨根元,金瑞样,应武林实用仪器分析,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 13.李东方.基础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 华彤文等译.(美)布利斯罗 R 著.化学的今天和明天———门中心的、 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8 2. 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高鸿,分析化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版,北京 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8 6. 许善锦.无机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7. 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孙淑声,赵钰琳.无机化学(生物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9. 祁嘉义 临床元素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0. 孙毓庆.分析化学(下册)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1. 杨根元,金瑞祥,应武林.实用仪器分析,第二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 1997 13. 李东方.基础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2.熟悉法定计量单位。 3.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认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一、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讲解) 1.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2.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自学) 三、溶液的组成标度(重点讲解)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 3.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化学发展史及与医学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解为主,或适当播放有关化学发展史影象,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什么? 2.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渗透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 2.熟悉渗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溶血”和“栓塞”的形成条件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 2. 熟悉法定计量单位。 3. 了解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认识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一、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讲解) 1.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 2.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二、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自学) 三、溶液的组成标度(重点讲解) 1.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浓度 3.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化学发展史及与医学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解为主,或适当播放有关化学发展史影象,提高 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题】 1.学习《基础化学》的目的是什么? 2.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渗透现象以及产生的条件; 2.熟悉渗透浓度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溶血”和“栓塞”的形成条件

3.了解依数性的含义: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 【主要内容】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一般讲解) 1.蒸气压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一般讲解) 1.溶液的沸点升高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重点讲解)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2.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渗透压。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学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以适当医学实例,以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 3学时 【思考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临床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是怎么规定的?“溶血”和“栓塞”现象 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 L.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和计算 溶度积规则:难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2.熟悉活度的概念: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主要内容】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一般讲解)

3.了解依数性的含义;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含义。 【主要内容】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一般讲解) 1.蒸气压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一般讲解) 1.溶液的沸点升高 2.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力 (重点讲解)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2.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3.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渗透压。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学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的有关计算。渗透压的含义。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以适当医学实例,以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 3 学时 【思考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哪些内容?各自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临床上的等渗、低渗、高渗是怎么规定的?“溶血”和“栓塞”现象 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和计算; 溶度积规则;难电解质的沉淀平衡。 2.熟悉活度的概念;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3.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主要内容】 一、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般讲解)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3.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二、酸碱的质子理论(重点讲解) 1.质子酸碱的概念: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质子传递平衡 和平衡常数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3.酸碱的强度 三、酸碱溶液pH的计算(重点讲解) L.酸碱溶液pH计算的一般方法 2.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3.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四、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重点讲解) 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2.沉淀平衡的移动:沉淀的生成:分级沉淀:沉淀的溶解 3.沉淀溶解平衡实例:骨骼的形成与龋齿的产生:尿结石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难溶电解质沉淀平衡中的溶度 积规则和分级沉淀。 2.教学难点: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解为主,结合适当的学生课堂练习和讲评。 【教学时数】 6学时 【思考题】 1.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和两性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2.溶度积规则是什么? 第四章缓冲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及应用: 缓冲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熟悉标准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溶液理论要点 3.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二、酸碱的质子理论(重点讲解) 1.质子酸碱的概念: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质子传递平衡 和平衡常数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3.酸碱的强度 三、酸碱溶液 pH 的计算(重点讲解) 1.酸碱溶液 pH 计算的一般方法 2.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3.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四、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重点讲解) 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2.沉淀平衡的移动:沉淀的生成;分级沉淀;沉淀的溶解 3.沉淀溶解平衡实例:骨骼的形成与龋齿的产生;尿结石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难溶电解质沉淀平衡中的溶度 积规则和分级沉淀。 2.教学难点: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讲解为主,结合适当的学生课堂练习和讲评。 【教学时数】 6 学时 【思考题】 1.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和两性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2.溶度积规则是什么? 第四章 缓冲溶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原理;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及应用; 缓冲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熟悉标准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了解血液中的缓冲系及作用原理。 【主要内容】 一、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2.缓冲机制 二、缓冲溶液pH的计算(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 2.缓冲溶液pH计算公式的校正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一般讲解, 1,缓冲容量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2.缓冲范围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2.标准缓冲溶液 五、血液中的缓冲系(一般讲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缓冲容量的计算: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分析讲解为主,结合适当的学生课堂练习和讲评 【教学时数】 4学时 【思考题】 1.以HA-A为例阐述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2.影响缓冲溶液pH值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胶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握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的结构。 2.熟悉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胶粒带电的原因和稳定因素:溶胶的 聚沉

3.了解血液中的缓冲系及作用原理。 【主要内容】 一、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 (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2.缓冲机制 二、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 pH 的近似计算公式 2.缓冲溶液 pH 计算公式的校正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一般讲解) 1.缓冲容量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2.缓冲范围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重点讲解) 1.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2.标准缓冲溶液 五、血液中的缓冲系(一般讲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缓冲容量的计算;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分析讲解为主,结合适当的学生课堂练习和讲评。 【教学时数】 4 学时 【思考题】 1.以 HA-A 为例阐述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2.影响缓冲溶液 pH 值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 胶 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的结构。 2.熟悉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胶粒带电的原因和稳定因素;溶胶的 聚沉

3.了解乳状液和乳化作用 【主要内容】 一、胶体分散系(一般讲解) 1.分散系统的分类 2.胶体分散系 二、溶胶(重点讲解) 1.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的电学 性质。 2.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胶粒带电的原因、胶粒的双电层结构、溶 胶的稳定因素、溶胶的聚沉现象 三、高分子溶液(一般讲解) 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溶液的形成 2.凝胶和膜平衡 四、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一般讲解) 1.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2.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溶胶的稳定因 素。 2.教学难点:胶团的结构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 2学时 思考题 1.什么是溶胶的电泳现象? 2.溶胶带电的原因是什么?溶胶的稳定因素是什么 第六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 (自学)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3.了解乳状液和乳化作用。 【主要内容】 一、胶体分散系(一般讲解) 1.分散系统的分类 2.胶体分散系 二、溶胶 (重点讲解) 1.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光学性质、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的电学 性质。 2.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胶粒带电的原因、胶粒的双电层结构、溶 胶的稳定因素、溶胶的聚沉现象 三、高分子溶液(一般讲解) 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溶液的形成 2.凝胶和膜平衡 四、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一般讲解) 1.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2.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溶胶的稳定因 素。 2.教学难点:胶团的结构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 2 学时 思考题 1.什么是溶胶的电泳现象? 2.溶胶带电的原因是什么?溶胶的稳定因素是什么? 第六章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 (自学)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与活化能的概念:浓度、温度及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反应级 数的概念:催化剂作用理论。 3.了解反应机理的概念;生理催化剂一酶 【主要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一般讲解)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3.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 二、反应机理和元反应(重点讲解) 1.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与速率方程式 3.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三、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点(重点讲解) 1.一级反应 2.二级反应 3.零级反应 四、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重点讲解) 1.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2.过渡态理论简介 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讲解) l.Arrhenius方程式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讲解) 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催化作用理论、生物催化剂一一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瞬时反应速率:碰撞理论:质量作用定律:一级反应和二 级反应的基本特征以及有关计算。 2.教学难点:Arrhenius方程式: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基本特征以及 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1.掌握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与活化能的概念;浓度、温度及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反应级 数的概念;催化剂作用理论。 3.了解反应机理的概念;生理催化剂一酶 【主要内容】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一般讲解)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3.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 二、反应机理和元反应(重点讲解) 1.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 2.质量作用定律与速率方程式 3.速率常数与反应级数 三、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及其特点(重点讲解) 1.一级反应 2.二级反应 3.零级反应 四、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重点讲解) 1.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2.过渡态理论简介 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讲解) 1.Arrhenius 方程式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六、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讲解) 1.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催化作用理论、生物催化剂——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瞬时反应速率;碰撞理论;质量作用定律;一级反应和二 级反应的基本特征以及有关计算。 2.教学难点:Arrhenius 方程式;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基本特征以及 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