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仪器分析部分

讲稿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编号:授课学期:第三学期授课班级:刘占军任课教师:药学院河北联合大学
讲 稿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课程编号: 授课学期: 第三学期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刘占军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一、讲稿(教案)(一)讲稿(教案)是将教学大纲细化,体现所授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和难点等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必备的材料。讲稿(教案)的质量能够体现出授课教师对所选教材研究的深浅程度、课程知识运用和把握能力。讲稿(教案)同时要表现出授课教师的讲授艺术和课堂设计技术。(二)讲稿(教案)格式学校不做统一要求,由学院做统一规范,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封面上有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姓名:2、周次、讲次,且与《教学日历》一致;3、注明章、节、标题;4、每讲次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5、体现板书、授课语言的组织性6、讲(教案)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授课特色。(三)讲稿(教案)的参考样本(见下页)说明:讲稿可以有自己已的特色,不必有框
一、讲稿(教案) (一)讲稿(教案)是将教学大纲细化,体现所授课程的详细内容、重点和 难点等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必备的材料。讲稿(教案)的质量能够体现出授 课教师对所选教材研究的深浅程度、课程知识运用和把握能力。讲稿(教案)同 时要表现出授课教师的讲授艺术和课堂设计技术。 (二)讲稿(教案)格式学校不做统一要求,由学院做统一规范,应包括以下 主要内容: 1、封面上有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姓名; 2、周次、讲次,且与《教学日历》一致; 3、注明章、节、标题; 4、每讲次的目的要求、重点、 难点; 5、体现板书、授课语言的组织性; 6、讲稿(教案)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授课特色。 (三)讲稿(教案)的参考样本(见下页) 说明:讲稿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不必有框

分析化学教案第八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第三一五节)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电化学的分析方法,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化学中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电位法的基本原理,三种分析方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的分析步骤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电位法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解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四、教学内容(一)直接电位法1.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1)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响应机制和性能(2)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常见电极(3)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二)电位滴定法1.电位滴定法的概念、原理和特点2.滴定终点的确定(1)图解法(E-V曲线法、△EI△V-V曲线法、△2EI△V-V曲线法)(2)二阶微商内插法(该法是通过数学计算确定终点的方法)3.电位滴定类型(1)酸碱滴定(2)沉淀滴定(3)配位滴定1
分析化学教案 1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第三-五节) 课时安排:2 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电化学的分析方法,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化学中常用的三种分析方 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三种分析方法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的分析步 骤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电位法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 (一)直接电位法 1.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响应机制和性能 (2)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常见电极 (3)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 (二)电位滴定法 1. 电位滴定法的概念、原理和特点 2. 滴定终点的确定 (1)图解法(E-V 曲线法、△E/△V- V 曲线法、△2E/△V -V 曲线法) (2)二阶微商内插法(该法是通过数学计算确定终点的方法) 3. 电位滴定类型 (1)酸碱滴定 (2)沉淀滴定 (3)配位滴定

分析化学教案(4)氧化还原滴定(三)永停滴定法1.基本原理(可逆电对、不可逆电对)2.永停滴定法终点确定(滴定剂为可逆电对,被测物为不可逆电对;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测物为可逆电对:滴定剂与被测物均为可逆电对)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说明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量电池分别是哪种化学电池?2.离子选择电极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响应机制。3.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如何确定滴定终点?图示并说明之。4.将pH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浸入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中,测得电动势为0.352V,测定另一未知溶液时,测得电动势为0.296V,计算未知溶液的pH值。六、教学参考资料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孙毓庆.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分析化学教案 2 (4 )氧化还原滴定 (三)永停滴定法 1.基本原理(可逆电对、不可逆电对) 2.永停滴定法终点确定(滴定剂为可逆电对,被测物为不可逆电对;滴定剂为不 可逆电对,被测物为可逆电对;滴定剂与被测物均为可逆电对)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 说明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量电池分别是哪种化学电池? 2.离子选择电极有哪些类型?试述其响应机制。 3.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如何确定滴定终点?图示并说明之。 4. 将 pH 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浸入 pH =6.86 的标准缓冲溶液中,测得电 动势为 0.352V,测定另一未知溶液时,测得电动势为 0.296V,计算未知溶液的 pH 值。 六、教学参考资料 1.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 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毓庆. 分析化学. 第四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分析化学教案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课时安排:1学时第十章紫外-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课时安排:1学时一、教学目的学习有关光谱法的基础知识、光学分析法和光谱法的分类:掌握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的起源: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各类光源、单色器、检测器;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发展。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谱法的分类、各种光谱法的起源。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教学难点电子跃迁、吸收带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四、教学内容第九章光谱分析法概论(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三)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四)光谱分析仪器-光度计(五)光谱分析法发展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电子跃迁类型介绍6种电子跃迁类型及其特点。(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常用概念吸收光谱,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增色、减色效应。3
分析化学教案 3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课时安排:1 学时 第十章 紫外-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学习有关光谱法的基础知识、光学分析法和光谱法的分类;掌握原子光谱法、分子 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的起源;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各类光源、单 色器、检测器;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发展。 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光谱法的分类、各种光谱法的起源。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电子跃迁、吸收带及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四)光谱分析仪器-光度计 (五)光谱分析法发展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电子跃迁类型 介绍 6 种电子跃迁类型及其特点。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常用概念 吸收光谱,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和蓝移,增色、减色效应

分析化学教案(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R带、K带、B带、E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特点:电荷迁移吸收带,配位体场吸收带。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名词解释:光谱法、非光谱法、光学分析法。2.吸收光谱和发发射光谱有何不同?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分子光谱法?4.什么是生色团、助色团,什么是红移和蓝移?5.什么是R带、K带、B带和E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六、教学参考资料1.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6版(第九、十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何金兰等主编.仪器分析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分析化学教案 4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R 带、K 带、B 带、E 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特点;电荷迁移吸收带,配位体 场 吸收带。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名词解释:光谱法、非光谱法、光学分析法。 2.吸收光谱和发发射光谱有何不同? 3.什么是分子光谱法?什么是分子光谱法? 4.什么是生色团、助色团,什么是红移和蓝移? 5. 什么是 R 带、K 带、B 带和 E 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六、教学参考资料 1.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 第 6 版(第九、十章).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何金兰等主编.仪器分析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 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 仪器分析.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教案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续,第二、三节)课时安排:2学时本章预习题一、教学目的1.电子跃迁的类型有几种,都了解影响吸收带的因素;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原理,了解影响定量准是什么?确性的因素: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及仪器的校正方法:学习定2.吸收带有几种类型?与分子性和纯度检查方法。结构有什么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系?3.影响吸收带有1.教学重点几种因素?有位阻、溶剂对吸收带的影响;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条件、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什么影响,为什么?E和e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单色光对准确度的影响:透光率测量误差。4.吸光系数有几2.教学难点种?如何计算?Lambert-Beer定律的推导。5.偏离比尔定律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几种因素?这几种因素对1.教学方法光谱有什么影课堂讲解。响?吸光度测量的6.2.教学手段适宜范围是多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少,为什么?7.定性分析方法四、教学内容有几种?怎样(一)影响吸收带的因素进行?8.进行纯度检查位阻效应、跨环效应、溶剂效应和体系pH的影响。的2种方法怎(二)lambert-Beer定律样进行?9.单组分定量分1.定律的推导。析的三种方法2.定律的讨论:Lambert-Beer定律的应用条件、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E和e如何进行?之间的换算关系;吸光度具有加和性。(三)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1.化学因素2.光学因素:非单色光、杂散光、散射和反射光、非平行光对测定的影响。(三)透光率测定误差透光率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暗噪音和信号噪音。(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的介绍、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仪器的校正方法。5
分析化学教案 5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续,第二、三节)课时安排:2 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影响吸收带的因素;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原理,了解影响定量准 确性的因素;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及仪器的校正方法;学习定 性和纯度检查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位阻、溶剂对吸收带的影响;Lambert-Beer 定律的应用条件、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 E 和ε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单色光对准确度的影响;透光率测量误差。 2. 教学难点 Lambert-Beer 定律的推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 (一)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位阻效应、跨环效应、溶剂效应和体系 pH 的影响。 (二)lambert-Beer 定律 1. 定律的推导。 2. 定律的讨论:Lambert-Beer 定律的应用条件、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E 和ε 之间的换算关系;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三)偏离 Beer 定律的因素 1.化学因素 2.光学因素: 非单色光、杂散光、散射和反射光、非平行光对测定的影响。 (三)透光率测定误差 透光率测定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暗噪音和信号噪音。 (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主要部件的介绍、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仪器的校正方法。 本章预习题: 1. 电子跃迁的类 型有几种,都 是什么? 2. 吸收带有几种 类型?与分子 结构有什么关 系? 3. 影响吸收带有 几种因素?有 什么影响,为 什么? 4. 吸光系数有几 种 ? 如 何 计 算? 5. 偏离比尔定律 有几种因素? 这几种因素对 光谱有什么影 响? 6. 吸光度测量的 适宜范围是多 少,为什么? 7. 定性分析方法 有几种?怎样 进行? 8. 进行纯度检查 的 2 种方法怎 样进行? 9. 单组分定量分 析的三种方法 如何进行?

分析化学教案(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纯度检查方法。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何谓溶剂效应?2.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Beer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度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为什么最好在入max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从光路分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5.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及基本性能。6.简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定未知物方法六、教学参考资料1.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6版(第十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何金兰等主编.仪器分析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分析化学教案 6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和纯度检查方法。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何谓溶剂效应? 2.Lambert-Beer 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 Beer 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浓 度 c 与吸光度 A 线性关系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最好在λmax处测定化合物的含量?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从光路分类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5.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类型及基本性能。 6.简述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定未知物方法。 六、教学参考资料 1.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 第 6 版(第十章).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何金兰等主编.仪器分析原理.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 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 仪器分析.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教案第十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三节续)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单组分、多组分定律分析方法;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结构分析中的作用;了解比色法及其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Lambert-Beer定律在单组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吸光系数法、校正曲线法、对照法的应用;Lambert-Beer定律在两组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解线性方程组法、等吸收双波长法的应用。2.教学难点等吸收双波长法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解题实践相结合。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四、教学内容(一)单组分的定量方法1.吸光系数法2.校正曲线法3.对照法(二)多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1.两组分吸收光谱不重叠2.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登3.两组分吸收光谱互相干扰(1)解线性方程组法:(2)等吸收双波长法(三)结构分析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2.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2
分析化学教案 7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续) 课时安排:2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单组分、多组分定律分析方法;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在结构分析中的作用;了解比色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Lambert-Beer 定律在单组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吸光系数法、校正曲线法、对照法 的应用;Lambert-Beer 定律在两组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解线性方程组法、等吸收双波 长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等吸收双波长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与解题实践相结合。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 (一)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 吸光系数法 2. 校正曲线法 3. 对照法 (二)多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1.两组分吸收光谱不重叠 2.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叠 3.两组分吸收光谱互相干扰 (1)解线性方程组法; (2)等吸收双波长法 (三)结构分析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分析化学教案(四)比色法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说明双波长消去法的原理和优点。怎样选择入1和入2?2.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说明各种类型的吸收带,并指出各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大概位置和各吸收带的特征。3.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236,将其配成每100ml含0.4962mg的溶液,盛于1cm吸收池中,在入为355nm处测得A值为0.557,试求其的E及e值。4.称取维生素C0.05g溶于100ml的0.005mol/L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液2.00ml稀释至100ml,取此溶液于1cm吸收池中,在入245nm处测得A值为0.551,求试样中维生素C的百分含量。5.某试液用2.0cm的吸收池测量时T=60%,若用1.0cm、3.0cm和4.0cm吸收池测时,透光率各是多少?6.有一标准Fe3+溶液,浓度为6μg/ml,其吸光度为0.304,而试样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510,求试样溶液中Fe3+的含量(mg/L)。六、教学参考资料1.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6版(第十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分析化学教案 8 (四)比色法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说明双波长消去法的原理和优点。怎样选择λ1 和λ2? 2.以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说明各种类型的吸收带,并指出各吸收带在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中的大概位置和各吸收带的特征。 3.安络血的摩尔质量为 236,将其配成每 100ml 含 0.4962mg 的溶液,盛于 1cm 吸 收池中,在λ 为 355nm 处测得 A 值为 0.557,试求其的 E 及ε值。 4.称取维生素 C 0.05g 溶于 100ml 的 0.005mol/L 硫酸溶液中,再准确量取此溶 液 2.00ml 稀释至 100ml,取此溶液于 1cm 吸收池中,在λ 245nm 处测得 A 值为 0.551,求试样中维生素 C 的百分含量。 5.某试液用 2.0cm 的吸收池测量时 T=60%,若用 1.0cm、3.0cm 和 4.0cm 吸收池 测时,透光率各是多少? 6.有一标准 Fe3+溶液,浓度为 6μg/ml,其吸光度为 0.304,而试样溶液在同一条 件下测得吸光度为 0.510,求试样溶液中 Fe3+ 的含量(mg/L )。 六、教学参考资料 1.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 第 6 版(第十章).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化学分析部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中南民族大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2018,适用于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物制药专业).pdf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Digestive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降血糖药物及利尿药 Hypoglycemic Drugs and Diure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激素类药物 hormone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维生素 Vitamin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药物代谢反应 drug metabolism.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ppt
- 《药物化学》课程各章练习(无答案)第一章 绪 论.doc
- 《药物化学》课程各章练习(无答案)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doc
- 《药物化学》课程各章练习(无答案)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doc
-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指导(药学专业,文字无图版).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讲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讲 滴定分析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讲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讲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