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西北联信大学药学院药分学科Emai:Liuzhanjun815@163.comQQ:873684359
第 六 章 1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UNITED绪论第一节5北联临务.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二、实质:电子的转移三、特点:1)机理复杂、多步反应2)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3)有的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四、分类:第六章福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亚硝酸钠法、溴量法、铈量法五、应用:广泛,直接或间接测定无机物、有机物2
第 六 章 2 第一节 绪论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 分析方法 二、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特点: 1)机理复杂、多步反应 2)有的程度虽高但速度缓慢 3)有的伴有副反应而无明确计量关系 四、分类: 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 亚硝酸钠法、溴量法、铈量法 五、应用:广泛,直接或间接测定无机物、有机物

INITED4H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场北联临务电极电位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二、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第六章3
第 六 章 3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INITED一、电极电位A北联临务Ox, + ne RediRed,= Ox, + neOx, + Red2Ox, + Redj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强弱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弱)一一氧化剂第六章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强(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弱)一一还原剂
第 六 章 4 一、电极电位 ➢ 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氧化或还原能力的强弱 ➢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弱)——氧化剂 ➢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形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弱)——还原剂 Ox1 + ne Red1 Red2 Ox2 + ne Ox1 + Red2 Ox2 + Red1

UNITEDAH(一)电极电位的NERNST表示式北联务1.活度表示式2.303RTaoxDox /Red = p° +InnFaRed0.059aox=ge(25°C)dox/RedIgLnaRed2.平衡浓度表示式:aox = Yo [Ox] , ared = YRed[Red]第六章0.059Yox[Ox]→ 0ox /Red = 0Ig+YRea[Red]n5
第 六 章 5 (一)电极电位的NERNST表示式 1. 活度表示式 2. 平衡浓度表示式 d Ox Ox d a a nF RT Re / Re ln 2.303 = + lg (25 ) 0.059 0 Re / Re C a a n d Ox Ox d = + [ ] [Re ] aOx = Ox Ox ,aRed = Red d [Re ] [ ] lg 0.059 Re / Re d Ox n d Ox Ox d = +

UNITED3.分析浓度表示式HCRed: [0x]= Co , [Red] -6北联临务QReddox0.059YoxCoaRed→ dox/ Red = pe,lgXYRedCReaaoxn0.0590.059CoxYoxaRedIgIgCnnYRedoxRed(二)标准电极电位d→标准电极电位n→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第六章当a = 1mol / L时= 中ox /Red =pe影响因素:常数,仅与电对本身性质和温度有关6
第 六 章 6 3.分析浓度表示式 (二)标准电极电位 d d Ox Ox C d C Ox Re Re [ ] [Re ] = , = d d Ox Ox Ox d Ox d C C n Re Re Re / Re lg 0.059 = + d Ox d Ox Ox d C C n Re n Re Re lg 0.059 lg 0.059 = + + → 标准电极电位 n → 半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当a = 1mol / L时 Ox / Red = 影响因素:常数,仅与电对本身性质和温度有关

UNITED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4H场北联务(一)条件电位: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是1moL/L时的实际电位0.059YoxRed条件电位IgnYRedox0.059Ox→ do / Red = poIgCn第六章Red
第 六 章 7 二、条件电位及影响因素 (一)条件电位:一定条件下,氧化型和还原型的 浓度都是1moL/L时的实际电位 d Ox Ox d C C n Re ' / Re lg 0.059 = +

UNITEDH场北联临务(二)影响因素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能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有关实验条件一定,条件电位一定1.离子强度(盐效应)2.生成沉淀3.形成配合物第六章4.酸效应8
第 六 章 8 (二)影响因素 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及能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 副反应的物质有关 实验条件一定,条件电位一定 1.离子强度(盐效应) 2.生成沉淀 3.形成配合物 4.酸效应

UNITEDH1.离子强度(盐效应)金北联务离子强度改变→改变→发生改变盐效应不易计算可忽略→规定=10.059RedIgdoxn2.生成沉淀氧化型生成沉淀→第六章还原型生成沉淀→个O
第 六 章 9 1. 离子强度(盐效应) 2. 生成沉淀 Ox d n ' Re lg 0.059 + 离子强度改变 改变 ' 发生改变 盐效应不易计算,可忽略规定 = 1 ' 氧化型生成沉淀 ' 还原型生成沉淀

示例UNITEDUH80= 0.164V已知:Cu2++e=Cu++:PCu2/Cut场北联临务2O=0.535V 21I2 + 2e1/1理论上 2Cu++2L,2Cu2++41实际上2Cu2++4I-2Cull+21[Cu']Pa/ + = / + + 0.059 g[Cut]CaCu2+Cu2+=godoar+/ca+ + 0.059 1gK sp(Cal) /[1-]:αcu2+ ~1→Ccu2+ ~[Cu+]第六章已知Kspol =1.1×10-12, 令[1]=1mol / L时→%/r-~%12/11go8o = +/++ .09 g=0.87V >02/-10PCu2+/Cu+Kspcul
第 六 章 10 示例 已知:Cu2+ + e Cu+ I 2 + 2e 2IV Cu Cu 2+ + = 0.164 V I I 0.535 2 − = 理论上 2Cu+ + 2I2 2Cu2+ + 4I- 实际上 2Cu2+ + 4I- 2CuI↓ + 2I2 [ ] [ ] 0.059lg 2 2 2 + + + + = + + + Cu Cu Cu Cu Cu Cu 1 [ ] 2 2 2 + + C + Cu Cu Cu = = − − − − CuI I I I I Ksp I mol L 2 2 1 2 ' 又已知 1.1 10 , 令[ ] 1 / 时 0.87 1 0.059lg 2 2 2 ' + + = + + + = − I I CuI Cu Cu Cu Cu V Ksp [ ] 0.059lg ( ) 2 2 2 − + + = + + + K I C SP CuI Cu Cu Cu Cu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讲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讲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讲 滴定分析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讲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指导(药学专业,文字无图版).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仪器分析部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化学分析部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中南民族大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2018,适用于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物制药专业).pdf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Digestive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降血糖药物及利尿药 Hypoglycemic Drugs and Diure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激素类药物 hormone drug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滴定分析.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