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讲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西北联信大学药学院药分学科Email:Liuzhanun815@163.comQQ:873684359
第 二 章 1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NITEDH北联务概述第一节误差客观存在定量分析数据的归纳和取舍(有效数字)计算误差,评估和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了解原因和规律,减小误差,测量结果一真值第二章
第 二 章 2 第一节 概述 • 误差客观存在 • 定量分析数据的归纳和取舍(有效数字) • 计算误差,评估和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 了解原因和规律,减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

UNITEDH第二节测量误差合北联务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误差的表示方法、误差的传递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二章3
第 二 章 3 第二节 测量误差 一、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三、误差的传递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UNITEDH合北联洁务一、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一)系统误差及其产生原因偶然误差及其产生原因(二)个第二章
第 二 章 4 一、误差分类及产生原因 (一)系统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二)偶然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INITED(一)系统误差(可定误差):H由可定原因产生5北联临务1.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可消除(原因固定)重复测定重复出现2.分类:(1)按来源分a.方法误差:方法不恰当产生b.仪器与试剂误差:仪器不精确和试剂中含被测组分或不纯组分产生第二章操作误差:操作方法不当引起C.(2)#按数值变化规律分a.恒定误差5b.比值误差
第 二 章 5 (一)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可定原因产生 1.特点: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一定 ) 可消除(原因固定) 重复测定重复出现 2.分类: (1)按来源分 a.方法误差:方法不恰当产生 b.仪器与试剂误差:仪器不精确和试剂中含被测 组分或不纯组分产生 c.操作误差: 操作方法不当引起 (2)按数值变化规律分 a.恒定误差 b.比值误差

UNITED偶然误差二)1(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场由不确定原因引起北联临务特点:1)不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不定)2)不可消除(原因不定)但可减小(测定次数)3)分布服从统计学规律(正态分布)第二章6
第 二 章 6 (二)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不确定原因引起 特点: 1)不具单向性(大小、正负不定) 2)不可消除(原因不定) 但可减小(测定次数↑) 3) 分布服从统计学规律(正态分布)

UNITEDH二、误差的表示方法合北联洁务(一)准确度与误差(二)精密度与偏差i(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日第二章
第 二 章 7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一)准确度与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UNITED(一)准确度与误差H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6北联临务2.误差(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S=x-μ(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Sx-μRE% = = × 100%× 100%一AuS注:μ未知,8已知,可用x代替uRE% =×100%一第二章x注:1)测高含量组分,RE可小;测低含量组分,RE可大2)仪器分析法测低含量组分,RE大8化学分析法测高含量组分,RE小
第 二 章 8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准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2.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 x − RE x % = = − 100% 100% RE x % = 100% 注:1)测高含量组分,RE可小;测低含量组分,RE可大 2)仪器分析法——测低含量组分,RE大 化学分析法——测高含量组分,RE小 注:μ未知,δ已知,可用χ代替μ

UNITED(二)精密度与偏差4H5北联临务1.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2.偏差:(1)绝对偏差: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d=x,-x(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dx,-x第二章×100%=×100%一xx9
第 二 章 9 (二)精密度与偏差 1.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间的相互接近程度 2.偏差: (1)绝对偏差 :单次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2)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d x x = i − d x x x x i = − 100% 100%

UNITEDUA(3)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绝对偏差的算术H平均值Zx,-对dG北联临务n(4)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Zxi-xd×100%=×100%二xn.x(5)标准偏差:2a-0n2(a, -1)2i=l一Snn-1第二章已知未知(6)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RSD = S×100%101x
第 二 章 10 (5)标准偏差: (6)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3)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绝对偏差的算术 平均值 (4)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 n x x d i − = 100% 100% − = n x xi x x d n x n i i x = − = 1 2 ( ) 1 ( ) 1 2 − − = = n x x S n i i x RSD S x x = 100% μ已知 μ未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指导(药学专业,文字无图版).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仪器分析部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化学分析部分.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中南民族大学:《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2018,适用于药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生物制药专业).pdf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消化系统药物 Digestive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循环系统药物 circulatory system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抗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降血糖药物及利尿药 Hypoglycemic Drugs and Diuretic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激素类药物 hormone drug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维生素 Vitamins.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药物代谢反应 drug metabolism.ppt
-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ppt
- 《药物化学》课程各章练习(无答案)第一章 绪 论.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2讲 滴定分析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讲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讲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讲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滴定分析.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