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下)辛亥革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47
文件大小:50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讲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下)辛亥革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讲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次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评价这场革命,如何继承这场革命的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很多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 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次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 在武昌,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 响,如何评价这场革命,如何继承这场革命的丰富的精神 遗产,这是很多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学术 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至今还有一些人认为,作为辛亥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是湖北两大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的,这两个组织和同盟会的关系不是很紧密,当年孙中山还在海外流亡,所以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有点勉强,果真如此吗?一场伟大的革命要发动并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有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思想理论作为指导。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和号角。思想领导是最大的领导,“推翻满清,建立民主中国,实现民生幸福”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革命的未来。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而就,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系列的尝试,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失败都是成功的基础,且每次的失败都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至今还有一些人认为,作为辛亥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是湖北两大 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领导的,这两个组织和同盟会的关系不是 很紧密,当年孙中山还在海外流亡,所以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有 点勉强,果真如此吗? 一场伟大的革命要发动并取得胜利,首先必须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和思想理论作为指导。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 心,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旗帜和号角。思想领导是最大的领导, “推翻满清,建立民主中国,实现民生幸福”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革命的未来。 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艰苦的斗争和系列的 尝试,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失败都是成功的基础,且每次的失败 都种下了成功的种子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已经进行了十次反清起义,造成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动员,“反满”、“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孙中山作为革命领袖形象已经家喻户晓。特别是黄花岗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孙中山的撰文非常清楚地揭示了这次起义的重大意义。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序言。其中有几句话,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中肯的。一些学者否定黄花岗起义的价值,拔高武昌起义,其实是忽视了历史的量变和质变规律,忽视了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没有孙中山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没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号召,没有孙中山精神的感召,武昌起义怎么可能就轻易胜利?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已经进行了十次反清起义,造成了广泛的政治影响 和社会动员,“反满”、“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孙中山作为 革命领袖形象已经家喻户晓。特别是黄花岗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极 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孙中山的撰文非常 清楚地揭示了这次起义的重大意义。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序言。其中有几句话,成为脍炙人口的名 言: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 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这对黄花岗起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中肯的。 一些学者否定黄花岗起义的价值,拔高武昌起义,其实是忽视了历史的 量变和质变规律,忽视了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没有孙中山的持之以 恒的努力,没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号召,没有孙中山精神的感召,武 昌起义怎么可能就轻易胜利?

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一一中国同盟会,成为全国各地反清起义的司令部,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实际上在当时已经成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其中有些成员也已经加入了同盟会,他们与同盟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孙中山在组织上领导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没有马上回国,但是在海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宣传工作和募捐活动,呼吁西方列强不要再承认清政府的合法性,不要给清政府提供政治、经济、武器等方面的支持呼吁各国以及海外华人承认并支持革命政府的成立。回国后,因为其无人替代的威望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迅速稳定了人心和形势使革命形势获得了大发展,后来带头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翻清政府的军事、外交、政治等各项工作中起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这是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直接领导

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为全 国各地反清起义的司令部,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实际上在当时 已经成为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其中有些成员也已经加入了同盟会,他 们与同盟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这是孙中山在组织上领导了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没有马上回国,但是在海外进行了大量卓有 成效的外交工作、宣传工作和募捐活动,呼吁西方列强不要再承认清 政府的合法性,不要给清政府提供政治、经济、武器等方面的支持, 呼吁各国以及海外华人承认并支持革命政府的成立。回国后,因为其 无人替代的威望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迅速稳定了人心和形势, 使革命形势获得了大发展,后来带头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翻 清政府的军事、外交、政治等各项工作中起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这 是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直接领导

辛亥革命几个问题的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如何评价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第一枪之我见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福五、辛亥革命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六、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七、如何评价“告别辛亥革命论”八、中山装的由来及其含义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 二、如何评价清末新政 • 三、辛亥革命第一枪之我见 •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五、辛亥革命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 六、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 • 七、如何评价“告别辛亥革命论” • 八、中山装的由来及其含义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很多偶然性。张鸣曾经撰文提出了很多如果。李泽厚也认为慈禧太后要是晚死10年,说不定辛亥革命也不会发生。革命者自己也不看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晚清大大小小的偶然事件,是深刻的外部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内部民族矛盾(满汉)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很多偶然性。张鸣曾经撰 文提出了很多如果。李泽厚也认为慈禧太后要是 晚死10年,说不定辛亥革命也不会发生。革命者 自己也不看好。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必然性与偶然 性是对立统一的。 • 晚清大大小小的偶然事件,是深刻的外部民 族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内部民族矛盾 (满汉)、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新角度:全球化和制度竞争。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取法乎上,得之于中。民主共和自然是最终的逻辑,然后制度变革是最大的利益调整,民主宪政势必彻底铲除满清权贵的特权,彻底改变既存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秩序。这在清廷是万万不能承受的。在这种情形下,绝对不愿意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沦为他人的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只有一条路可走:革命。列宁的名言

• 新角度:全球化和制度竞争。 • 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取法乎上, 得之于中。民主共和自然是最终的逻辑。 • 然后制度变革是最大的利益调整,民主宪政 势必彻底铲除满清权贵的特权,彻底改变既存的 利益格局和权力秩序。这在清廷是万万不能承受 的。在这种情形下,绝对不愿意在全球一体化背 景下的中国沦为他人的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只有 一条路可走:革命。 • 列宁的名言

辛亥革命的发生可以说是腐朽的、走向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强势的、还处在上升期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被动卷入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的结果。中国的封建制度一定会在被动卷入全球化的背景下让位于比它进步的处于高阶位置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法则。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动卷入全球化,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之,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所有士大夫思考的课题,向西方学习,这就是结论

• 辛亥革命的发生可以说是腐朽的、走向没落的封 建制度和强势的、还处在上升期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 国被动卷入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的结果。中国的封建 制度一定会在被动卷入全球化的背景下让位于比它进 步的处于高阶位置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必然 法则。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动卷入全球化,进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之,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 大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所有士大夫思考的 课题,向西方学习,这就是结论

革命发生在武昌,并取得胜利,也有必然性。首先湖北有良好的群众革命基础;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湖北的教育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培养了大量具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湖北的新军革命党人较多,拥护或者同情革命者占多数湖北的地理优势:再加上同盟会也开始重视对中部地区的领导,并与湖北革命党人建立了广泛的的联系。有了这些,湖北人敢为天下先,武昌发难而天下响应就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

• 革命发生在武昌,并取得胜利,也有必然性。 • 首先湖北有良好的群众革命基础; • 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 湖北的教育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培养了大量具有新思 维的知识分子; • 湖北的新军革命党人较多,拥护或者同情革命者占多数; • 湖北的地理优势; • 再加上同盟会也开始重视对中部地区的领导,并与湖北 革命党人建立了广泛的的联系。 • 有了这些,湖北人敢为天下先,武昌发难而天下响应就 是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

二、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所谓清末新政,一般指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到1911年为止,大约10年间,慈禧和清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官制、奖励实业、制定法律、培训新军、废除科举、奖励留学乃至预备立宪等各方面的措施。一种是否定性的评价,“抵制辛亥革命,维护帝制道统”,是一场骗局。这是主流观点。一种是肯定性的评价,“告别革命”论者的新思维,力度空前,开启了中国的宪政民主。第三种就是辩证分析,强调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背离

• 二、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 • 所谓清末新政,一般指1901年9月辛丑条约 签订后,到1911年为止,大约10年间,慈禧和 清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官制、奖励实 业、制定法律、培训新军、废除科举、奖励留学 乃至预备立宪等各方面的措施。 • 一种是否定性的评价,“抵制辛亥革命,维护 帝制道统”,是一场骗局。这是主流观点。 • 一种是肯定性的评价,“告别革命”论者的新 思维,力度空前,开启了中国的宪政民主。 • 第三种就是辩证分析,强调主观动机和客观效 果的背离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