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讲 研究生如何写论文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4
文件大小:1.0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共党史与执政党建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讲 研究生如何写论文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研究生如何写论文主讲人:郭国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生如何写论文 主讲人:郭国祥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好的学术论文的标准和要求“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一一姚鼎·A、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B、三者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缺一不可。·C、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精练·好论文必须是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的文字表达相统新视角、新方法·好论文要有新观点、新材料、亲

一、好的学术论文的标准和要求 • “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姚鼐 • A、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 • B、三者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缺一不可。 • C、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形成一个整体。 • 好论文必须是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精练 的文字表达相统一 • 好论文要有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新方法

二、观点要正确、鲜明、深刻、新颖正确:·1、政治导向明确,与党的历史决议、文件、中央精神保持一致。2、符合客观实际和认识规律以偏概全。·3、符合道德良知和普遍人性。4、符合中国政治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

二、观点要正确、鲜明、深刻、新颖 正确: •1、政治导向明确,与党的历史决议、文件、中央精神保持一致。 •2、符合客观实际和认识规律 以偏概全。 •3、符合道德良知和普遍人性。 •4、符合中国政治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

正确:政治导向正确。不触犯意识形态底线中共党史是属于政治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它是政治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奋斗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其核心主题就是论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必然性。论文不能触犯意识形态底线,中央党校学位论文有专门的意识形态审查。要熟读马列经典,准确了解马列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主旨,学会用马列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列理论去分析西方的各种思潮和政治理论。西方理论,一定要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千万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冲突,如西方政治学上的国家契约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暴力机器理论是完全冲突的。西方概念也是与西方话语体系相关联的不能随便运用,如宪政、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这些看起来非常时的概念都暗含了陷阱,与我们提倡的“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相冲突。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决议,正确运用决议精神分析复杂的历史问题。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了解中央最新精神,特别要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讲话精神要点,注意报纸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最新阐述和理论归纳,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等,这些都是中共党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热点,也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既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又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也与现实需要吻合;相反,如果选择“普世价值”“党的利益”、“宪政”、“公民社会”、“政治合法性”、“威权政治”等选题,就太敏感或者会因为对概念把握不准而触犯政治底线

正确:政治导向正确,不触犯意识形态底线 • 中共党史是属于政治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它是政治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学,其内容主要 包括党的奋斗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其核心主题就是论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必然性。论文不能触犯意识形态底线,中央党校学位论文有专门的意识形态审查。 • 要熟读马列经典,准确了解马列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主旨,学会用马列理论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会用马列理论去分析西方的各种思潮和政治理论。 • 西方理论,一定要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千万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冲突,如西方政治学上的 国家契约理论与马克思的国家暴力机器理论是完全冲突的。西方概念也是与西方话语体系相关联的 ,不能随便运用,如宪政、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这些看起来非常时髦的概念都暗含了陷阱,与我们 提倡的“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相冲突。 • 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的两个决议,正确运用决议精神分析复杂的历史问题。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了解中央 最新精神,特别要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讲话精神要点,注意报纸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的最新阐述和理论归纳,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 理念,等等,这些都是中共党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热点,也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选 择这些课题进行研究,既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又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也与现实需要吻合;相 反,如果选择“普世价值”、“党的利益”、“宪政”、“公民社会”、“政治合法性”、“威权 政治”等选题,就太敏感或者会因为对概念把握不准而触犯政治底线

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和认识规律,防止以偏概全很多学生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可喜变化或者现任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否定或者贬低毛泽东时代或者前任领导人的理论贡献,这是要不得的,必须注意“丰富和发展是肯定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的创新,并且创新有度的把握和角度的选择,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论述是我们学习的样本。另外,不要在论述成绩的时候遗漏缺点和错误,在论述不足的时候忽视理论贡献。有人在写张闻天的文化思想、党建思想时,就把张闻天的写得非常完美,似乎比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还高明,这也是很不好的如果真是如此,在党中央负过总责的张闻天就不会在后来的党内斗争中失败,也不会在后来的高层政治活动中毫无作为。当然,,也不要犯另一种错误,就是否定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说得一无是处。有的人在评价中共党史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主要领导人王明时,就把他贬得一无是处,似乎就只是一个唯共产国际是从、盲目相信书本的书呆子,这也解释不了王明在1937年12月回国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这段时间内在党内的影响力和政治权威须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集体绝不是一个随便盲从的集体,主明当时之所以声望卓著,还是因为他提出了拯救中共于危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且他的很多设想和主张也能引起党内高层的共鸣,主明后来之所以败给毛泽东,不是说他的理论完全错了,大部分原因是他的执行能力和政治谋略比不上毛泽东,随着实践的发展,毛泽东在党内的首席地位也就逐步形成并巩固了,肯定主明只会更突出毛泽东的高明,也更说明党内精英荟萃、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民主决策的集体。有的在论述“农村留守儿童”时,总是把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是父母不在小孩身边的缘故,认为留守儿童就一定比父母在身边的儿童发展要糟糕,其实这也是偏见,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有复杂的成因,更多的还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负有家庭教养责任的公公,奶奶不会教育的缘故,与母在不在身芳没有必然的洋

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和认识规律,防止以偏概全。 • 很多学生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可喜变化或者现任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时,总 是有意无意的否定或者贬低毛泽东时代或者前任领导人的理论贡献,这是要不得的,必须注意“丰富和发展 ”是肯定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的创新,并且创新有度的把握和角度的选择,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的论述是我们学习的样本。 • 另外,不要在论述成绩的时候遗漏缺点和错误,在论述不足的时候忽视理论贡献。有人在写张闻天的文化 思想、党建思想时,就把张闻天的写得非常完美,似乎比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还高明,这也是很不好的 。如果真是如此,在党中央负过总责的张闻天就不会在后来的党内斗争中失败,也不会在后来的高层政治活 动中毫无作为。 • 当然,也不要犯另一种错误,就是否定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说得一无是处。有的人在评价中共党史一个重要 历史时期的主要领导人王明时,就把他贬得一无是处,似乎就只是一个唯共产国际是从、盲目相信书本的书 呆子,这也解释不了王明在1937年12月回国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这段时间内在党内的影响力和政治权威 ,须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领导集体绝不是一个随便盲从的集体,王明当时之所以声望卓著,还是因为他提 出了拯救中共于危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且他的很多设想和主张也能引起党内高层的共鸣,王明后 来之所以败给毛泽东,不是说他的理论完全错了,大部分原因是他的执行能力和政治谋略比不上毛泽东,随 着实践的发展,毛泽东在党内的首席地位也就逐步形成并巩固了,肯定王明只会更突出毛泽东的高明,也更 说明党内精英荟萃、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民主决策的集体。 • 有的在论述“农村留守儿童”时,总是把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是父母不在小孩身边的缘故,认 为留守儿童就一定比父母在身边的儿童发展要糟糕,其实这也是偏见,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有复杂的成因,更 多的还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负有家庭教养责任的公公、奶奶不会教育的缘故,与父母在不在身旁没有必然的 联系

正确:符合道德良知和普遍人性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那么非黑即自的准确认知,如离婚现象增多到底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就是众说纷绘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必须具体分析,有些人物的评价还必须联系具体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但无论怎样分析,必须符合道德良知,符合普遍人性。.如汪精卫投靠日本,有很多人为他抱不平,认为其主观动机是救中国,客观效果也减少了沦陷区百姓的伤亡,显然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一个人背叛国家,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是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读,都是对作为中国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伤害,都是应该否定的,不然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就没有了基本的是非标准了。再说动机是复杂的、是个体内在的心理,谁能了解他人的动机呢?有些所谓的心理流露也是某些奸邪之徒逃避历史惩罚的自缢之词,而客观效果更是复杂,如果联系整个中国抗战来分析,其叛国造成的损失就是昭然欲揭了。还有“卖淫合法化”的问题,也是争论纷,其实无论怎么说,这个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违背了公序良俗,只会带来道德的堕落

正确:符合道德良知和普遍人性。 •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那么非黑即白的准确认知,如离婚现象增多到底是社会进步还是退 步就是众说纷纭的问题。 • • 有些问题还必须具体分析,有些人物的评价还必须联系具体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但无论怎样分 析,必须符合道德良知,符合普遍人性。 • • 如汪精卫投靠日本,有很多人为他抱不平,认为其主观动机是救中国,客观效果也减少了沦陷区 百姓的伤亡,显然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一个人背叛国家,无论其动机如何,都是对爱国主 义情感的亵渎,都是对作为中国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伤害,都是应该否定的,不然我们弘扬爱 国主义就没有了基本的是非标准了。再说动机是复杂的、是个体内在的心理,谁能了解他人的动机 呢?有些所谓的心理流露也是某些奸邪之徒逃避历史惩罚的自缢之词,而客观效果更是复杂,如果 联系整个中国抗战来分析,其叛国造成的损失就是昭然欲揭了。 • • 还有“卖淫合法化”的问题,也是争论纷纭,其实无论怎么说,这个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 它违背了社会主义道德,违背了公序良俗,只会带来道德的堕落

正确:符合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方向一种观点的正确与否,还必须注意分析其时代背景,注意这个观点是否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当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刚刚传播时,比较敏锐的资产阶级文人胡适就预料到了中国政治的血雨腥风,发表了《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上,一切反动阶级及其政治文人都把阶级斗争理论看成是洪水猛兽,看成是中国社会即将出现混乱的思想源头。但阶级斗争恰恰是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获取政权的不二法门,也是黑暗中国争取光明前途的唯一道路,所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就热情洋溢地拥抱这个理论,宣传这个理论。尽管受到反动统治者的,但其生命力却是非常旺盛,并迅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今天时代不同了关于阶级的认识有些需要调整,但阶级分析仍然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无产阶级相关的一些概念和选题如共产主义、巴黎公社原则、公有制、共同富裕、人民公仆、理想、信仰、忠诚,等等,都是具有时代价值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这些选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剔除其中某些过“左”的理解,吸取其中的精华,并与现实结合,是可以写出很好论文的

正确:符合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方向。 • 一种观点的正确与否,还必须注意分析其时代背景,注意这个观点是否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当马 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刚刚传播时,比较敏锐的资产阶级文人胡适就预料到了中国政治的 血雨腥风,发表了《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上,一切反 动阶级及其政治文人都把阶级斗争理论看成是洪水猛兽,看成是中国社会即将出现混乱的思想源头 。但阶级斗争恰恰是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获取政权的不二法门,也是黑暗 中国争取光明前途的唯一道路,所以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就热 情洋溢地拥抱这个理论,宣传这个理论。尽管受到反动统治者的诽谤,但其生命力却是非常旺盛, 并迅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 今天时代不同了,关于阶级的认识有些需要调整,但阶级分析仍然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价值, 与无产阶级相关的一些概念和选题如共产主义、巴黎公社原则、公有制、共同富裕、人民公仆、理 想、信仰、忠诚,等等,都是具有时代价值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选择这些选题,进行认 真的思考,剔除其中某些过“左”的理解,吸取其中的精华,并与现实结合,是可以写出很好论文 的

·鲜明:不能含糊,或者看不出作者的立场和倾向避免多个矛盾观点同时出现在文章中;概念使用要前后一致。·深刻: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独创性。·新颖:不能老生常谈,要根据时代发展,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观点

• 鲜明:不能含糊,或者看不出作者的立场和倾向; 避免多个矛盾观点同时出现在文章中;概念使用 要前后一致。 • 深刻:观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独创性。 • 新颖:不能老生常谈,要根据时代发展,提出适 应社会发展的新观点

鲜明:观点明确,不能含糊,概念前后一致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明确的观点,要旗帜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要含含糊糊。对于争议很大的问题如“研究生要不要发表论文”,你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要模棱两可,一会说发表论文有好处,一会又说目前的学术环境发表论文是浪费钱,这是要不得的。再如要你评述“清未新政”,你可以选择三个角度立论:是一场骗局;是一次宪政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失败的改革运动。无论哪一种,你都必须表明态度并以这个观点展开,这正如论,你选择了哪一方,就得站在哪一方说话,当然你也要讲究技巧,要排除对观点不利的因素,要把观点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反对绝对化。另外,作为支撑文章观点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界定,不要让中心概念内容含糊或者内容游移不定。如论述某个领导人的文化思想时,你一定要准确理解“文化”的多重含义以及文中“文化”的特定内涵,避免文章顾此失彼,概念时大时小,从而对一个人思想的把握不全面、不准确。:再如对普世价值、宪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分析,首先一定要准确界定,树立靶子,才能批驳

鲜明:观点明确,不能含糊,概念前后一致 • 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有明确的观点,要旗帜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要含含糊糊。对于争 议很大的问题如“研究生要不要发表论文”,你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要么赞成,要么反对, 不要模棱两可,一会说发表论文有好处,一会又说目前的学术环境发表论文是浪费钱,这是要不得 的。 • 再如要你评述“清末新政”,你可以选择三个角度立论:是一场骗局;是一次宪政运动,是一场 深刻的社会转型;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失败的改革运动。无论哪一种,你都必须表明态度 ,并以这个观点展开,这正如辩论,你选择了哪一方,就得站在哪一方说话,当然你也要讲究技巧 ,要排除对观点不利的因素,要把观点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反对绝对化。 • 另外,作为支撑文章观点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界定,不要让中心概念内容含糊或 者内容游移不定。如论述某个领导人的文化思想时,你一定要准确理解“文化”的多重含义以及文 中“文化”的特定内涵,避免文章顾此失彼,概念时大时小,从而对一个人思想的把握不全面、不 准确。 • 再如对普世价值、宪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分析,首先一定要准确界定,树立靶子,才能批驳

新颖:不能老生常谈要根据时代发展,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观点评判学术论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术观点要有独创性,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创新是论文生命力的体现,创新不是故意的标新立异,不是颠倒是非,是在继承前人观点基础上的综合提炼或者引申发展。如立宪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与革命运动相对立的保守的反动运动,但有学者提出立宪运动相对于顽固派来说也是政治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革命。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李鸿章的评价,华国锋的评价,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韩刚对华国锋传统“一功四过”(一功就是粉碎“四人帮”;四过就是推行“两个凡是”,阻挠冤假错案的平反,制造和接受对他本人的个人票拜,经济工作中的洋冒进)的评价提出的质疑就很有新意。随着邓小平、华国锋等政治老人的逝世,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当年比较敏感的人和事都变得不再敏感,中央对华国锋的评价也更为客观。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传统的一功写得太轻飘飘,淡化了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没有华国锋的胆识和大无畏精神,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重写。四过也不全是事实,“两个凡是”也只是政治需要,是急剧变化形势下的权宜之计,华国锋敢于粉碎四人帮,恰恰说明他并不执行和代表“两个凡是”;他并没有阻挠老干部的复出,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就为邓小平的复出创造机会和条件,为避免社会动荡和民众的误解,华国锋是要做到水到渠成,以其一把手的地位,真要阻挠,就不会有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高潮:华国锋是中共党内不多见的作风民主的领导人,也是党内比较弱势的领导人,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多还健在的情况下,制造个人票拜无从谈起,相反他还能真诚接受党内的批评;洋冒进也是事出有因,其效果总的说来也是好的。这样的分析很新颖,也有说服力

新颖:不能老生常谈,要根据时代发展,提 • 评判学术论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术观点要有独创性,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创新是论文生 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观点 命力的体现,创新不是故意的标新立异,不是颠倒是非,是在继承前人观点基础上的综合提炼或者 引申发展。 • 如立宪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与革命运动相对立的保守的反动运动,但有学者提出立宪运动相对于顽 固派来说也是政治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革命。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李鸿章的评价 ,华国锋的评价,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这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认识的不断深入。 • 韩刚对华国锋传统“一功四过”(一功就是粉碎“四人帮”;四过就是推行“两个凡是”,阻挠 冤假错案的平反,制造和接受对他本人的个人崇拜,经济工作中的洋冒进)的评价提出的质疑就很 有新意。随着邓小平、华国锋等政治老人的逝世,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 逝,很多当年比较敏感的人和事都变得不再敏感,中央对华国锋的评价也更为客观。在这样的背景 下,韩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传统的一功写得太轻飘飘,淡化了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过 程中的主导性、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没有华国锋的胆识和大无畏精神,恐怕中国的历史就要重写。 四过也不全是事实,“两个凡是”也只是政治需要,是急剧变化形势下的权宜之计,华国锋敢于粉 碎四人帮,恰恰说明他并不执行和代表“两个凡是”;他并没有阻挠老干部的复出,粉碎四人帮之 后,华国锋就为邓小平的复出创造机会和条件,为避免社会动荡和民众的误解,华国锋是要做到水 到渠成,以其一把手的地位,真要阻挠,就不会有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高潮;华国锋是中共党内不 多见的作风民主的领导人,也是党内比较弱势的领导人,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多还健在的情 况下,制造个人崇拜无从谈起,相反他还能真诚接受党内的批评;洋冒进也是事出有因,其效果总 的说来也是好的。这样的分析很新颖,也有说服力

共2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