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管理认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及主要类型

第二章 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及主要类型 第一节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发展概述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 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世 界各国在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中都颁发各自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特别 是认证标志。目前在国际上约有数百种认证标志。 ISO 有专门的出版物,介绍国际上有关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技术条件, 标志的总结情况、使用范围,实行认证的产品范围等。对于我国企业产品出口、 申请外国认证标志使用许可证和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了解产品 ikia!~!il 序、 AilBiE 书、认证标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品认证制度起源于 20 世纪初,它是以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工业发达国家 为了贯彻标准、提高质量、保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努力促进商品流动,理 顺关系、统一规则、全面展开国际交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成为普遍采 用的方式。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开展较晚。1978 年 9 月,我国以 中国标准化协会名义参加 ISO 为正式成员后,才引入质量认证的概念。经国家有 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国外开展认证工作较早的国家和 ISO/IEC 等国际组织考 察,翻译出版了一批资料,开展了宣传工作,逐步提高了国内有关部门和人员的 认识,基本上统一了对在我国开展质量认证工作的看法。1981 年 4 月,经国务 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中国电子 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按照国际电子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 (ECCi)的章程和程序规则,组建了机构,制定了有关文件,开展了产品认证工作。 1984 年 10 月,成立了中国电子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 1988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公布,该法第十五条规定:“企 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 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 门授予认证书,准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已经取得认证证 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以及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 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 标准化法颁布以后,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开始纳人了法制轨道。1991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发布,1992 年 1 月国家技术监督 局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这就使我国的 质量认证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质量认证工作有了更快的进展。到目前为止, 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已有 8 个(除前面提到的 2 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外,又相 继成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质量保证能力认证委员会、水泥认证委员会、中国 汽车用安全玻璃认证委员会、中国橡胶避孕套质量认证委员会、中国方圆标志认 证委员会、中国消防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等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获准产品质量 认证的企业已由 1990 年底的 793 家增加到 1994 年的 1992 家,已取得各个产品 质量认证委员会颁发合格或安全认证证书的产品类别达到 276 种(一种产品可能 颁发多张证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第二章 我国质量认证制度及主要类型 第一节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发展概述 产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 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世 界各国在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中都颁发各自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特别 是认证标志。目前在国际上约有数百种认证标志。 ISO 有专门的出版物,介绍国际上有关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技术条件, 标志的总结情况、使用范围,实行认证的产品范围等。对于我国企业产品出口、 申请外国认证标志使用许可证和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了解产品 ikia!~!il 序、 AilBiE 书、认证标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产品认证制度起源于 20 世纪初,它是以市场经济模式发展的工业发达国家 为了贯彻标准、提高质量、保证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努力促进商品流动,理 顺关系、统一规则、全面展开国际交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成为普遍采 用的方式。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开展较晚。1978 年 9 月,我国以 中国标准化协会名义参加 ISO 为正式成员后,才引入质量认证的概念。经国家有 关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国外开展认证工作较早的国家和 ISO/IEC 等国际组织考 察,翻译出版了一批资料,开展了宣传工作,逐步提高了国内有关部门和人员的 认识,基本上统一了对在我国开展质量认证工作的看法。1981 年 4 月,经国务 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中国电子 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QCCECC),按照国际电子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 (ECCi)的章程和程序规则,组建了机构,制定了有关文件,开展了产品认证工作。 1984 年 10 月,成立了中国电子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 1988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公布,该法第十五条规定:“企 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产品,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 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 门授予认证书,准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已经取得认证证 书的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以及产品未经认证或者认证不合格 的,不得使用认证标志出厂销售。” 标准化法颁布以后,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开始纳人了法制轨道。1991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发布,1992 年 1 月国家技术监督 局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这就使我国的 质量认证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 一步深入,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质量认证工作有了更快的进展。到目前为止, 我国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已有 8 个(除前面提到的 2 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外,又相 继成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质量保证能力认证委员会、水泥认证委员会、中国 汽车用安全玻璃认证委员会、中国橡胶避孕套质量认证委员会、中国方圆标志认 证委员会、中国消防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等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获准产品质量 认证的企业已由 1990 年底的 793 家增加到 1994 年的 1992 家,已取得各个产品 质量认证委员会颁发合格或安全认证证书的产品类别达到 276 种(一种产品可能 颁发多张证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一、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足证明产品质量符合认证要求和许可产品使用认证标志的法定证 明文件。 认证证书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印刷并统一规定编号。由认证 机构向申请质量认证并被检验、审核通过的申请者颁发,根据产品特点,认证证 书有效期分为 3 年、4 年或 5 年。但认证证书持有者每年必须定期接受认证委员 会对其认证证书有效性的确认。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 3 个月,证书持有者必须向认证机构重新提出认证申 请,以使认证证书的连续有效。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认证: (1)认证产品批准变更。 (2)使用新的商标名称。 (3)认证证书持有者变更。 (4)部分产品型号、规格受到撤销处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认证机构将会注销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认证证书,责令 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1)由于认证标准变更,企业认为达不到标准要求时,不再申请认证。 (2)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证书持有者未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 个月向认证委员会提出重新认证申请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证机构将会责令认证证书持有者整修使用认证证 书和认证标志: (1)认证证书持有者或者认证产品生产企业不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 (2)监督检查发现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达不到认证 时的要求,属生产企业责任。 (3)用户对获准认证产品提出严重质量问题。 (4)认证证书持有者未按期交纳认证费用。 二、认证标志 1.我国认证标志的形式 我国认证标志分为方圆标志、长城标志和 PRC 标志。 (1)方圆标志分为合格认证标志和安全认证标志。获准合格认证的产品,使 用合格认证标志,获准安全认证的产品,使用安全认证标志。 认证委员会采用以方圆标志为基础而变形的其他认证标志时,须报国务 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 (2)长城标志为电工产品专用认证标志。长城标志的颜色及其印制,应当遵 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有关认证标志管理 办法的规定。 (3)PRC 标志为电子元器件专用认证标志。PRC 标志的颜色及其印制,应当 遵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有关认证 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2.使用认证标志应注意的问题 (1)认证委员会负责对符合认证要求的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并准许其使用 与认证证书内容相一致的认证标志。 (2)认证证书持有者可以将认证标志标示在产品、包装物、产品使用说明书、 出厂合格证上。使用认证标志时,须在图案正下方标出认证委员会代码、证书编
一、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足证明产品质量符合认证要求和许可产品使用认证标志的法定证 明文件。 认证证书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印刷并统一规定编号。由认证 机构向申请质量认证并被检验、审核通过的申请者颁发,根据产品特点,认证证 书有效期分为 3 年、4 年或 5 年。但认证证书持有者每年必须定期接受认证委员 会对其认证证书有效性的确认。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 3 个月,证书持有者必须向认证机构重新提出认证申 请,以使认证证书的连续有效。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限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认证: (1)认证产品批准变更。 (2)使用新的商标名称。 (3)认证证书持有者变更。 (4)部分产品型号、规格受到撤销处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认证机构将会注销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认证证书,责令 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1)由于认证标准变更,企业认为达不到标准要求时,不再申请认证。 (2)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时,证书持有者未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 个月向认证委员会提出重新认证申请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证机构将会责令认证证书持有者整修使用认证证 书和认证标志: (1)认证证书持有者或者认证产品生产企业不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 (2)监督检查发现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达不到认证 时的要求,属生产企业责任。 (3)用户对获准认证产品提出严重质量问题。 (4)认证证书持有者未按期交纳认证费用。 二、认证标志 1.我国认证标志的形式 我国认证标志分为方圆标志、长城标志和 PRC 标志。 (1)方圆标志分为合格认证标志和安全认证标志。获准合格认证的产品,使 用合格认证标志,获准安全认证的产品,使用安全认证标志。 认证委员会采用以方圆标志为基础而变形的其他认证标志时,须报国务 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 (2)长城标志为电工产品专用认证标志。长城标志的颜色及其印制,应当遵 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有关认证标志管理 办法的规定。 (3)PRC 标志为电子元器件专用认证标志。PRC 标志的颜色及其印制,应当 遵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有关认证 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2.使用认证标志应注意的问题 (1)认证委员会负责对符合认证要求的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并准许其使用 与认证证书内容相一致的认证标志。 (2)认证证书持有者可以将认证标志标示在产品、包装物、产品使用说明书、 出厂合格证上。使用认证标志时,须在图案正下方标出认证委员会代码、证书编

号、认证依据的标准编号。 (3)企业使用认证标志及其图案必须准确,严格根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公布的认证标志样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认证标志图案各部分的比例应当遵守相应认证委员会的规定。 3.各标志的尺寸 (1)方圆标志尺寸系列说明。方圆标志的制作必须在符合《产品质量认证 B 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条件下,根据下列尺寸系列或按 10 的整数幂放大 或缩小,标志图案必须准确。具体尺寸如表 6-2 所示。 第二节 中国质量认证制度 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不仅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而且有着严格的管理。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拟定了质量认证的总体方案,把质量认证的总体结构划分 为 4 个层次: (1)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机构——企业。 企业是质量认证的主体,是需求者和收益者,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2)认证机构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资 格审定和监督。 (3)认可机构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对认证机构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并确认其资格的组织。 (4)政府主管部门是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授权,负责制定有关质量认证 的方针政策的宏观管理机构。 根据认证活动业务内容的不同,我国的质量活动分为 4 个方面: (1)质量体系认证 (2)产品质量认证。 (3)认证人员注册。 (4)试验室认可
号、认证依据的标准编号。 (3)企业使用认证标志及其图案必须准确,严格根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公布的认证标志样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认证标志图案各部分的比例应当遵守相应认证委员会的规定。 3.各标志的尺寸 (1)方圆标志尺寸系列说明。方圆标志的制作必须在符合《产品质量认证 B 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条件下,根据下列尺寸系列或按 10 的整数幂放大 或缩小,标志图案必须准确。具体尺寸如表 6-2 所示。 第二节 中国质量认证制度 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不仅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而且有着严格的管理。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拟定了质量认证的总体方案,把质量认证的总体结构划分 为 4 个层次: (1)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机构——企业。 企业是质量认证的主体,是需求者和收益者,具有充分的自主权。 (2)认证机构是为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资 格审定和监督。 (3)认可机构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对认证机构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 并确认其资格的组织。 (4)政府主管部门是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授权,负责制定有关质量认证 的方针政策的宏观管理机构。 根据认证活动业务内容的不同,我国的质量活动分为 4 个方面: (1)质量体系认证 (2)产品质量认证。 (3)认证人员注册。 (4)试验室认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质量与管理认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云南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功能食品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ppt
- 云南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与开发.ppt
- 云南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功能性食品基础理论.ppt
- 云南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河北科技大学:《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讲稿,共四章,授课教师:陈辉、李巧玲、李雪梅).pdf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出境水产品追溯规程(试行).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食品可追溯的发展.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建立有效的食品可追溯体系.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利用RFID技术实现在食品可追溯.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EANUCC系统在食品可追溯系统中的应用.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应用EAN·UCC系统实现食品可追溯.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食品可追溯技术.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食品可追溯发展概况.ppt
- 《食品可追溯性体系》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教师:赵芃).ppt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原料的初步熟处理.ppt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火候.ppt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调味工艺.ppt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菜肴组配工艺.ppt
-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烹饪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ppt
- 《食品质量与管理认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质量认证原则及认证机构.doc
- 《食品质量与管理认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国际质量认证概况.doc
- 《食品质量与管理认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产品质量认证程.doc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General Introduction.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构成果蔬品质的化学成分.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果蔬的采后生理 Postharvest Physiology.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采后病害 Postharvest Diseases.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采收、分级、包装及其它采后商品处理.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运输Transport.ppt
- 甘肃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运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贮藏方式.ppt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啤酒生产原辅料 1.1 第一节 原料大麦.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啤酒生产原辅料 1.2 第二节 辅助原料.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啤酒生产原辅料 1.3 第三节 啤酒花及其制品.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啤酒生产原辅料 1.4 第四节 酿造用水.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麦芽制备技术 2.1 第一节 大麦的预处理.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麦芽制备技术 2.2 第二节 麦芽制造工艺与质量评价.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麦汁制备技术 3.1 第一节 原料粉碎.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麦汁制备技术 3.2 第二节 糖化理论.doc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生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麦汁制备技术 3.3 第三节 麦芽汁过滤.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