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Econometrics

杨北联后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编号:H13209英文名称:Econometrics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经济统计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经济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一、课程简介1.知识掌握:通过该课程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以及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定、估计、检验和应用;掌握自相关、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修正;掌握伪回归、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ECM模型等。2.能力培养: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与方法以及若干前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打下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数据处理以及相应的软件研发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框架,并能了解现代经济学的来源、研究的问题及其应用范围等。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数据并建立模型用于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计量经济学理念和学生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和金融学或实际经济问题相融合的学习和思维方式。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上机其它合计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4848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单元是课程的纲。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以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是一门经济学科,以及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了解建立与应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以及在每一步骤中应注意的关键。对于未接触过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讲,并不能全部理解,也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需要建立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对于学习整个课程是大有益处的。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掌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步骤和要点。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编号:H13209 英文名称: Econometr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48 学 分:3 先修课程:经济统计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经济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1.知识掌握:通过该课程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解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 学科以及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计量经济研究 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定、估计、检验和应用;掌握自相 关、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修正;掌握伪回归、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和 ECM 模型等。 2.能力培养: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与方法以及若干 前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量经济学打下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数据处理以及相应的软件 研发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计量经济学框架,并能了解现代经济学的来源、研究的问 题及其应用范围等。培养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数据并建立 模型用于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计量经济学理念和学生进一步学习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和金融学或实际经济问 题相融合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48 48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单元是课程的纲。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以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是一 门经济学科,以及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了解建立与应 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步骤,以及在每一步骤中应注意的关键。对于未接触过计 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讲,并不能全部理解,也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只需要建立一个最基 本的概念,对于学习整个课程是大有益处的。 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计量经济学 的内容体系、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应用及本课程涉及的内容;掌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步 骤和要点。 3.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杨北联后大学【重点】本单元概括介绍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重点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应用领域和建模步骤,对本课程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本课程的总纲。【难点】经济变量、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样本、散点图、数据的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单元: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24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相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而言的,它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模型中只包括一个方程,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是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置信区间,熟悉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了解随机解释变量问题。简单介绍虚拟变量和滞后变量的引入原则和方法;分布滞后模型和自回归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格兰杰检验的应用。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会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典理论与方法以及违背经典假设时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技巧。【难点】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第三单元: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将常数扩展为变参数的变参数模型、将线性关系扩展为非线性关系的非线性模型、将因果关系扩展为非因果关系的非因果关系回归模型等等,它们无论在计量经济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模型与方法的数学过程较为复杂,一般以最简单的模型,即一元模型为例,讨论这些模型理论与方法的概念与思路2.能力培养:掌握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熟悉非因果关系的单方程模型3.教学方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练习法【重点】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难点】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第四单元: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1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时间序列是计量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教学上注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进入随机性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处理在工程、经济管理、生命科学、人文社科以及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随机问题的数学方法,强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
【重点】本单元概括介绍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重点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有关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应用领域和建模步骤,对本课程的全 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本课程的总纲。 【难点】经济变量、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样本、散点图、数据的类型等几个基本 概念。 第二单元: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2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相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而言的,它以单一经济 现象为研究对象,模型中只包括一个方程,是应用最为普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单方程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是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 联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 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的置信区间,熟悉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了解随机解释变量问题。简 单介绍虚拟变量和滞后变量的引入原则和方法;分布滞后模型和自回归模型及其参数估 计方法;格兰杰检验的应用。 2.能力培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会 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经典理论与方法以及违背经典假设时一些特 殊问题的处理技巧。 【难点】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包括将常数扩展为变参数的变 参数模型、将线性关系扩展为非线性关系的非线性模型、将因果关系扩展为非因果关系 的非因果关系回归模型等等,它们无论在计量经济理论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具 有重要意义。由于这些模型与方法的数学过程较为复杂,一般以最简单的模型,即一元 模型为例,讨论这些模型理论与方法的概念与思路。 2.能力培养:掌握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熟悉非因果关系的单方程模型。 3.教学方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练习法 【重点】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 【难点】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四单元: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建议学时数:1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时间序列是计量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 内容丰富,结果深刻。教学上注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进入随机性思维模 式,使学生掌握处理在工程、经济管理、生命科学、人文社科以及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随 机问题的数学方法,强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

杨北联后大学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时间序列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掌握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能应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定量方面的素质,加强学生开展数学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基本实证分析的方法。3.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率高的特点,结合传统板书的讲授形式。【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第五单元: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以及若干最新成果(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需求、消费、投资、货币需求与供给、就业、福利以及宏观经济。这里主要介绍在这些应用领域的比较成熟的应用模型,并对建立与发展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方法论作一般性的介绍。2.能力培养:掌握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难点】如何建立更好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三、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未考试的方式,期未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四、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计量经济学》庞浩,科学出版社,20002.参考书:《计量经济学导论一现代观点》,J.M.伍德里奇著,费剑平、林相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经济计量学》,张保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计量经济学》,赵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张立华......2.大纲审定人:王广凤3.制定时间:2013年6月
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时间序列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掌握时 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时间序列平稳性的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能 应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定量方面的素质,加强学生开展数学科 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基本实证分析的方法。 3.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采用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效率高的特点,结合传统板书的讲授形式。 【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第五单元: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以及若干最新成果(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需求、消费、投资、货币需求 与供给、就业、福利以及宏观经济。这里主要介绍在这些应用领域的比较成熟的应用模 型,并对建立与发展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方法论作一般性的介绍。 2.能力培养:掌握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 【难点】如何建立更好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 材: 《计量经济学》,庞浩,科学出版社,2000 2.参考书: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J.M.伍德里奇著,费剑平、林相森译,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 《经济计量学》,张保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计量经济学》,赵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张立华. 2.大纲审定人:王广凤 3.制定时间:2013 年 6 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时间序列分析简介.ppt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稳时间序列分析.ppt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非平稳序列的确定性分析.ppt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ppt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时间序列的预处理.ppt
-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统计学专业).doc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抽样调查.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统计指数.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动态数列.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统计整理.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ppt
- 《统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总论.ppt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时间序列分析.doc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统计描述.doc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doc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统计指数.doc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统计综合评价.doc
- 《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抽样推断.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7(题目及答案).pdf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4(题目及答案).pdf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5(题目及答案).pdf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6(题目及答案).pdf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答案).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题目).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题目及答案).pdf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答案).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题目).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七 虚拟变量.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多元回归模型.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九 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一元回归模型.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五 自相关性.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八 滞后变量.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多重共线性.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异方差性.doc
- 《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1 经济计量学概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