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选 种

第五章选种育种中选择一词的含义是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它不仅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紧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本章将讨论选择的有关部门原理与方法,介绍各类园艺植物选择育种特点、方法和程序。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一选择与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育种,是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简称选种,它是一种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全称”系统选择育种”,是选育新品种的最基本途径之一。选种与其它育种途径不同处,在于选种是以作物的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为基础,以单株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选择。有调查表明我国原产果树的栽培品种绝大多数起源于自然实生,少数属于芽变,都是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逐步选择形成的。如苹果从金帅的实生后代中选出早金冠,丹霞、金富等,日本从富士的芽变中选出长富、秋富等着色不同的品种:梨中我国大部分地方名优产品如京水梨、雪花梨、砀山梨、苹果梨等,葡萄中从巨峰的实生后代中选出京超;桃中我国的肥城桃,中华寿桃、上海水蜜等都是我国实生选出的。引种是对现有品种或杂交组合的扩大利用。而杂交育种等则是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重组或人工诱发变异,然后进行选择工作。选种和杂交育种等则能创造出新的品种系统。系统选择育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现有的品种群体中的有利变异。现有品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土生土长”,对当地适应性强,而且往往具有能满足当地人们要求的优良性状,这些性状遗传性稳定。一旦选出新的优良品种,很快易被人们接受,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系统选择育种的第二个特点是依靠选择并结合定向培育。连续选择定向培育,能使变异积累加强。选种是人工利用新品种的一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当通过引种观察认为现有品种都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首先采用选种这一途径。尤其是当现有品种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大多符合要求,只有少数性状表现较差,而这些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时,采用这一途径,往往是最经济有效的。如炮台红甜瓜就是从地方品种黄皮冬甜瓜中经4一5年选出的新品种。二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群体的遗传变异是选择作用的基础,无论是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都能使群体内一部分个体产生后代,其余个体因受淘汰而不能产生或较少产生后代。所以,选择的作用实质就是差别繁殖,T.Dobzhansky(1953)指出"选择的本质就是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后代基因库作出不同的贡献”。在本世纪处,有关生物进化的学术论点认为,生物进化主要是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引起的,否认自然选择对植物进化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对植物进化的方向和速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自然变异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选择又分自然选挥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就是生物生存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保存下的变异并不一定与人们的愿望一致。人工选择是通过人有意或无意的选择、鉴定、比较,将符合要求的植株选择出来,使其遗传性趋予稳定而形成新品种的过程。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有时一致,如选择抗病和抗逆力强的植株;但有时则不一致,如选择不易未熟抽蔓的春首蓝等。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人工选择稍一放松,性状就会变劣。达尔文曾在总结人工选择的作用时写道:“我们不能想象这一切品种在突然产生之后就会这样完美有用,就象我们目前所见的。………关键全在于人类的积聚选择或连续淘汰之力。自然给予不断的变异,人类却朝着和自已有利的方向使其积聚增进,这样可以说人类是在造成对自已有用的品种。”他认为人工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是指通过定向的多代选择,能获得在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而现代进化论已经驳倒了达尔文的学说,重新认识到自然选择也具有创造作用。从以上可以得知,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获得开始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因此,我们说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如野生芥菜通过定向多代选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叶用芥菜(雪里巅)、茎用芥菜(作菜)、根用芥菜(大头菜、芥疙瘩)等类型。三选择标准制定的原则在选择育种中,除了芽变选种可以对变异枝条进行选择外,一般都是对植物植株进行选择。因此一旦育种目标制定后,必须选用一定的选择方法,并制定选择标准。制定选择标准应掌握如下原则:1根据自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选择标准;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明确具体。3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定得适当。四选择育种的应用实例选择育种经常应用于主要经济性状大多符合要求,只有少数性状教差,而且这些性状在个体间变异又比较大,这样,通过选择才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在核桃、板栗等实生繁殖的果树中,常用选择育种选出优良单株后,再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建立营养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育种方法。另外在一些观赏树木上,丁香、水杉、柳杉等也应用此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变异,所以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第二节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繁殖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特性之一,植物作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律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各自的繁殖方式一一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蔬菜按照植物自然授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不同授粉方式对性状的遗传变异有不同的影响,从而采用的选择育种的方法也应不同。一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一)两种基本的选择法
第五章 选 种 育种中选择一词的含义是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它不仅是选择育种途径的中心环节,而且是所有育种途径和 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本章将讨论选择的有关部门原理与方法,介绍各类园艺植物选择育种特点、方法和程 序。 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 一 选择与选择育种的概念 选择育种,是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简称选种,它是 一种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简便而有效的育种途径。全称"系统选择育种",是选育新品种的最基本途径之 一。选种与其它育种途径不同处, 在于选种是以作物的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为基础,以单株为 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系统群体间比较选择。有调查表明我国原产果树的栽培品种绝大多数起源于自然实生, 少数属于芽变,都是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逐步选择形成的。如苹果从金帅的实生后代中选出早金冠,丹霞、金 富等,日本从富士的芽变中选出长富、秋富等着色不同的品种;梨中我国大部分地方名优产品如京水梨、雪花梨、 砀山梨、苹果梨等,葡萄中从巨峰的实生后代中选出京超;桃中我国的肥城桃,中华寿桃、上海水蜜等都是我国实 生选出的。 引种是对现有品种或杂交组合的扩大利用。而杂交育种等则是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重组或人工诱发变异, 然后进行选择工作。选种和杂交育种等则能创造出新的品种系统。 系统选择育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利用现有的品种群体中的有利变异。现有品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土生土 长",对当地适应性强,而且往往具有能满足当地人们要求的优良性状,这些性状遗传性稳定。一旦选出新的优良 品种,很快易被人们接受,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系统选择育种的第二个特点是依靠选择并结合定向培育。连 续选择定向培育,能使变异积累加强。选种是人工利用新品种的一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当通过引种观察认为现有 品种都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首先采用选种这一途径。尤其是当现有品种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大多符合要求,只有少 数性状表现较差,而这些较差的性状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时,采用这一途径,往往是最经济有效的。如炮台红甜瓜 就是从地方品种黄皮冬甜瓜中经4-5年选出的新品种。 二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 群体的遗传变异是选择作用的基础,无论是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都能使群体内一部分个体产生后代,其余个体因 受淘汰而不能产生或较少产生后代。所以,选择的作用实质就是差别繁殖,T.Dobzhansky(1953)指出"选择的本 质就是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后代基因库作出不同的贡献"。 在本世纪处,有关生物进化的学术论点认为,生物进化主要是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引起的,否认自然选择对植物 进化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对植物进化的方向和速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自然变异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选择又分自然选挥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就是生物生存所在的自然环境条件 对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保存下的变异并不一 定与人们的愿望一致。人工选择是通过人有意或无意的选择、鉴定、比较,将符合要求的植株选择出来,使其遗传 性趋予稳定而形成新品种的过程。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方向有时一致,如选择抗病和抗逆力强的植株;但有时则 不一致,如选择不易未熟抽蔓的春首蓝等。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人工选择稍一放松,性状 就会变劣。达尔文曾在总结人工选择的作用时写道:"我们不能想象这一切品种在突然产生之后就会这样完美有 用,就象我们目前所见的。.关键全在于人类的积聚选择或连续淘汰之力。自然给予不断的变异,人类却朝着和 自己有利的方向使其积聚增进,这样可以说人类是在造成对自己有用的品种。"他认为人工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是指通过定向的多代选择,能获得在原始群体内不存在的变异类型。而现代进化论已经驳倒 了达尔文的学说,重新认识到自然选择也具有创造作用。 从以上可以得知,定向多代选择,有积累变异、加强变异的作用,能获得开始选择时的原始群体内不存在 的变异类型。因此,我们说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如野生芥菜通过定向多代选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了叶用芥菜(雪里蕻)、茎用芥菜(柞菜)、根用芥菜(大 头菜、芥疙瘩)等类型。 三选择标准制定的原则 在选择育种中,除了芽变选种可以对变异枝条进行选择外,一般都是对植物植株进行选择。因此一旦育种目标制定 后,必须选用一定的选择方法,并制定选择标准。制定选择标准应掌握如下原则:1根据目标性状的主次制定相应 选择标准;2目标性状及其标准必须明确具体。3各性状的当选标准要定得适当。 四选择育种的应用实例 选择育种经常应用于主要经济性状大多符合要求,只有少数性状教差,而且这些性状在个体间变异又比较大,这 样,通过选择才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核桃、板栗等实生繁殖的果树中,常用选择育种选出优良单株后,再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建立营养系,是一种简便 易行的育种方法。另外在一些观赏树木上,丁香、水杉、柳杉等也应用此法。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变异,所以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二节有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繁殖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特性之一,植物作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律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形成了 各自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有性繁殖蔬菜按照植物自然授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不同授粉方式对性状的遗传变异有不同的影响,从而采用的选择育种的方法也应不同。 一基本选择法及其综合应用 (一) 两种基本的选择法

1混合选择法,又称表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择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植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1)一次混合选择法是对原始群体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当选择的群体表现优于原始群体或对照品种时即进入品种预备试验圃。(2)多次混合选择法在第一次混合选择的群体中继续进行第二次混合选择,或在以后的几代连续进行混合,直至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胜过对照品种时为止。2单株选择法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是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1)一次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只进行一次,在株系圃内不在进行单株选择,叫做单株选择法。通常隔一定株系种植一个小区的对照品种,株系圃内通常设二次重复。根据各株系的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植株混合采种。然后参加品种预备试验。(2)二次单株选择法在第一次株系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选择优株分别编号、采种,播种成第二次株系圃,比较株系的优劣。如此反复进行。实践中究竞要进行几次单株选择,主要根据株系内株间的一致性程度而定。3两种基本选择法比较混合选择法的优点是1简单易行,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中分离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2一次就可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种子,因此能迅速应用与生产,尤其对混杂比较严重的常规品种,采用混合选择法,可以在正常生产的同时,逐步提纯原品种。3异花授粉植物可以任其自由授粉,不会因近亲繁殖而产生生活力衰退。但是混合选择法由于所选各单株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进行后代鉴定,因此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可以根据当选植株后代(株系)的表现对当选植株进行遗传性优劣鉴定,消除环境影响,选择效果较高:由于株系间设有隔离,可加速性状的纯合和稳定,增强株系后代群体的一致性;同时多次单株选择可定向积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但是单株选择法技术比较复杂,需专设实验圃地,小区占地多,对异花授粉植物需进行隔离,成本较高,同时对异花授粉植物多代近亲交配易引起后代生活力衰退。此外单株选择一次所留种子数量有限,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二)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为取长补短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选择法。1单株一混合选择法这是把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前后结合起来的一种选择法。它的选种程序是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在株系比较圃内先淘汰不良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混合采种,以后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这种选择法的优点是:先经过一次单株自交后代的株系比较,可以根据遗传性淘汰不良的株系,同时通过自交可以使每一株系出现明显的分离便于进行株系内选择,以后进行混合选择就不会出现生活力退化,并且从第二代起每代都可以生产大量种子。缺点是选优纯化的效果不及多次单株选择法。另外,如果应用于异花授粉的果菜类,则因为要便于经济性状的比较,对原始群体的株选就不便于进行控制自交就是说,这一代单株选择实际只起到一代母系选择的作用。因此,这种选择法除用手异花授粉的根、茎、叶菜类选育新品种外,较常用于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植物已混杂退化品种的纯化。相对来讲,较适用于原始群体在株间目测时,性状差异较明显的品种。2混合一单株选择法这是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之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后代按一次单株选择程序进行,株系间要隔离,株系内去杂去劣后任其自由授粉混合采种。这种选择法的优缺点与前一种方法大致相似,但相对地较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始群体这种选择法常用于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初期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进行系统比较选择。选择效果有时能接近多次单株选择法,而较简便易行。3母系选择法这种选择法的选种程序由于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防止异花授粉的隔离,所以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由于本身是异花授粉作物而又不行隔离,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的,对花粉来源是未加选择控制的,所以名为母系选择法。这种选择法的优点就是无需隔离较为简便,和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是选优选纯的速度较慢。常用于甘蓝、黄瓜等异花授粉植物。4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这种选择法的选种程序与多次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别主要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较试验圃里留种,而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每一代每一当选单株(或株系)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较试验圃,一份用以播种留种区。在系统比较试验圃内各系统间不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精确的比较。在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要进行隔离,以防系统阎相互杂交。根据比较试验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下一年继续这样进行。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或精确程度。这种方法在系统数较多时一般都采用留种区内套袋隔离法,到后期系统数不多时才用隔离区隔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两年生异花授粉蔬菜,如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等,因为它们的经济性状表现在营养生长期,与采种繁殖期本来就是分开的。每一植株或株系的种子无需分成两份,可以全用于播种系统比较圃,根据比较结果把选留株系的根株贮藏或保护过冬,用以裁植第二年春的采种圃。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这种选择方法是先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入选单株种子分为两份,一份种子播种于系统比较圃内的不同小区;另一份种子则分别包装,编上和系统比较圃内各株系相应的号码,贮存在种子柜中。在系统比较圃内,选出的株系并不留种。下一年或下一代播种当选系统的种子,是用种子柜中原先存放剩余的编号相同的那一份种子。此法优点是由手播种用的种子是从种子柜中取出,避免了系统间的杂交:避免厂不良株系对所选优良株系的影响。同时省掉隔离采种区或隔离设施,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缺点是如把种子分成两份,则第
1混合选择法,又称表型选择法,是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择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 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相邻栽植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 法。 (1)一次混合选择法 是对原始群体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当选择的群体表现优于原始群体或对照品种时即进 入品种预备试验圃。 (2)多次混合选择法 在第一次混合选择的群体中继续进行第二次混合选择,或在以后的几代连续进行混 合,直至产量比较稳定,性状表现比较一致并胜过对照品种时为止。 2单株选择法 是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相结合的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或基因型选择法,是按照选择标准 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 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优劣的选择法。 (1) 一次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只进行一次,在株系圃内不在进行单株选择,叫做单株选择法。通常隔 一定株系种植一个小区的对照品种,株系圃内通常设二次重复。根据各株系的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 择优良植株混合采种。然后参加品种预备试验。 (2) 二次单株选择法 在第一次株系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选择优株分别编号、采种,播种成第二次 株系圃,比较株系的优劣。如此反复进行。实践中究竟要进行几次单株选择,主要根据株系内株间的一致性程度而 定。 3两种基本选择法比较 混合选择法的优点是1简单易行,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中分离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2一 次就可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种子,因此能迅速应用与生产,尤其对混杂比较严重的常规品种,采用混合选择 法,可以在正常生产的同时,逐步提纯原品种。3异花授粉植物可以任其自由授粉,不会因近亲繁殖而产生生活力 衰退。但是混合选择法由于所选各单株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进行后代鉴定,因此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可以根据当选植株后代(株系)的表现对当选植株进行遗传性优劣鉴定,消除环境影响,选择效 果较高;由于株系间设有隔离,可加速性状的纯合和稳定,增强株系后代群体的一致性;同时多次单株选择可定向 积累变异,因此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但是单株选择法技术比较复杂,需专设实验圃 地,小区占地多,对异花授粉植物需进行隔离,成本较高,同时对异花授粉植物多代近亲交配易引起后代生活力衰 退。此外单株选择一次所留种子数量有限,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二)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 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为取长补短而衍生 出许多不同的选择法。 1单株—混合选择法 这是把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前后结合起来的一种选择法。它的选种程序是先进行一次 单株选择,在株系比较圃内先淘汰不良株系,再在选留的株系内淘汰不良植株,然后使选留的植株自由授粉,混合 采种,以后再进行一代或多代混合选择。这种选择法的优点是:先经过一次单株自交后代的株系比较,可以根据遗 传性淘汰不良的株系,同时通过自交可以使每一株系出现明显的分离便于进行株系内选择,以后进行混合选择就不 会出现生活力退化,并且从第二代起每代都可以生产大量种子。缺点是选优纯化的效果不及多次单株选择法。另 外, 如果应用于异花授粉的果菜类,则因为要便于经济性状的比较,对原始群体的株选就不便于进行控制自交, 就是说,这一代单株选择实际只起到一代母系选择的作用。因此,这种选择法除用于异花授粉的根、茎、叶菜类选 育新品种外,较常用于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植物已混杂退化品种的纯化。相对来讲,较适用于原始群体在株间目测 时,性状差异较明显的品种。 2混合一单株选择法 这是先进行几代混合选择之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后代按一次单株选择程序进行,株 系间要隔离,株系内去杂去劣后任其自由授粉混合采种。这种选择法的优缺点与前一种方法大致相似, 但相对地 较适于株间有较明显差异的原始群体这种选择法常用于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初期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进行混合选 择,后期对产量等数量性状进行系统比较选择。选择效果有时能接近多次单株选择法,而较简便易行。 3母系选择法 这种选择法的选种程序由于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防止异花授粉的隔离,所以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 择法。由于本身是异花授粉作物而又不行隔离,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的,对花粉来源是未加选择控制 的, 所以名为母系选择法。这种选择法的优点就是无需隔离较为简便,和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是选优选纯的速 度较慢。常用于甘蓝、黄瓜等异花授粉植物。 4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 这种选择法的选种程序与多次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别主要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较 试验圃里留种,而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每一代每一当选单株(或株系)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较 试验圃,一份用以播种留种区。 在系统比较试验圃内各系统间不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精确的比较。在留种区 内各系统间要进行隔离,以防系统阎相互杂交。根据比较试验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下 一年继续这样进行。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或精确程度。这种方法在系统数较多 时一般都采用留种区内套袋隔离法,到后期系统数不多时才用隔离区隔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两年生异花授粉蔬 菜,如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等,因为它们的经济性状表现在营养生长期,与采种繁殖期本来就是分开的。每 一植株或株系的种子无需分成两份,可以全用于播种系统比较圃,根据比较结果把选留株系的根株贮藏或保护过 冬,用以栽植第二年春的采种圃。 5剩余种子法(半分法) 这种选择方法是先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入选单株种子分为两份,一份种 子播种于系统比较圃内的不同小区;另一份种子则分别包装,编上和系统比较圃内各株系相应的号码,贮存在种子 柜中。在系统比较圃内,选出的株系并不留种。下一年或下一代播种当选系统的种子,是用种子柜中原先存放剩余 的编号相同的那一份种子。此法优点是由于播种用的种子是从种子柜中取出,避免了系统间的杂交;避免了不良株 系对所选优良株系的影响。同时省掉隔离采种区或隔离设施,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缺点是如把种子分成两份,则第

三代播种用的种子,必须是从第二代系统比较圃内留种,仍会受到一些较差植株的花粉的影响:如果最初把种子分成多份,每一代播种其一份,这样虽然能完全防止不良株系花粉的影响,但只适用于繁殖系数高和种子寿命长的蔬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株系的纯化缓慢,同时不能起到连续选择对有利变异的积累作用,所以这种选择方法通常只在瓜类等蔬菜作物开始的一、二代选种工作中采用,以减少来自显著不良系统的影响。另外在引种观察阶段,也常采用此法。因为可防止品种间的混杂和避免某些引入品种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死亡断种。6集团选择法。这是介于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之间的一种选择方法。它的选种程序是从自然的原始群体内根据不同的特征特性(如植株高矮、果实形状、颜色、成熟期等)选出优良单株,把性状相似的优良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几个集团,组成每一集团的优良单株混合采种将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一个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和对照品种间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淘汰不良集团,在选择过程中要使集团内自由授粉,而集团间要防止杂交。当选集团在下一代继续进行比较实验时,仍同上法使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隔离采种,直到选出新品种。这种方法优点是由于集团内株间性状相似,使集团内个体间的性状一致性提高比混合选择快。同时,由于集团内自由授粉,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另外,方法比较简单,能为群众掌握,便于在群选群育中推行。缺点主要是集团内的纯化比单株选择慢,以及由于为防止集团间的杂交需要隔离设施,而且只能通过表现型来鉴别株间的优劣差异,选择提高比单株慢。仍需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有一种常用于于字花科蔬菜的双株系统法,实质上就是一种每集团内包含两株的集团选择法。每一集团内的两株可以相互授粉,可分单株采种进行单株系比较,也可以两株种子混合起进行双株系比较。(三)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1单一性状选择在株选时往往只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现的先后逐次选择,由于每次选择时只根据一种性状,所以称为单一性状选择。(1)分项累进淘汰法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顺序排列,先按第一重要性进行选择,然后在入选株内按第二性状进行选择,顺次累进。例如番茄抗烂果病的选种,先在群体内选无病植株,插杆作标记,再在这些无病株内选择丰产性好的植株,然后在按果形等商品性状顺次进行淘汰选择。但要注意先入选性状的入选率要大,选择标准不宜过高,否则易使后选性状最好的植株遭到淘汰。(2)分次分期淘汰法2综合性状选择(1)多次综合评比法(2)二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一)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自花授粉作物品种内各个体大多都是基因型纯合的,它们的遗传性比较稳定,后代和亲代相似程度较大。因此,无论采用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法,往往连续多次选择效果并不显著,通常只进行一二次选择即可。自花授粉的植物在选挥过程中,各株系小区间不用隔离,也不存在自交生活力衰退问题,因此,通常都采用单株选择来提高选择效果。只有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每年需要获得大量生产用种子,才采用混合选择法。对于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选择育种时,常采用单株选择法或母系选择法。但单株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在品种纯化时,根据种子繁殖系数的大小和生产对品种需要的缓急情况,可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或多次混合选择法。(二)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遗传基础复杂,它们的品种群体中,各个体大都是杂合性的,亲本与后代之间以及同一亲本的后代各个体之间的性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变异,群体内变异较大。该类植物由于存在多代连续自交后代生活力易衰退,选种过程需要隔离,隔离方法多样除采用网箱、网袋、网室等严格的隔离措施外,空间隔离视植物种类及其授粉方式而异。所以采用的选挥方法也就基本相似。一般在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时都需要进行多次选择,才能获得比较一致的系统。可是由于多次混合选绎虽后代生活力不易衰竭,但选择效果不高,而多次单株选择则有由于强制自交易导致后代生活力衰退,自交可能不亲和,以及隔离等措施较麻烦等缺点。因此,异花授粉蔬菜常采用一些从这两种基本选择法衍生出来的选择法。对于自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在原始群体株间性状差异不大时可采用单株一混合选择法,否则采用混合一单株选择法。自交衰退明显的种类可采用母系选择法和集团选择法。为了防止避免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可酌情采用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和集团选择法等。木本植物的有性后代较长,因此多世代的选择育种法在应用上受到明显的限制。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选择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使群体中某一基因型比另一基因型能更多地提供配子和繁殖后代,从而改变下一代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因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选择方法、选择压力的大小等诸多因素而不同。(一)质量性状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控制,表型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选择效果较好。特别是选择目标性状为隐性类型时,不管原始群体混杂程度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选择就可以使下一代群体隐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达到100%。如果目标行状为显性时,入选个体可能是同质结合,也可能是异质结合,通过一次单株选择的后代鉴定,就可以选出显性同质结合类型。有些质量性状除了主基因外还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或者从表型上不易鉴别,为了提高选择效果常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如改进选择鉴定的方法论:适当提高选择压力;多次单株选择法,使R及对抗性有负面影响的修饰基因频率迅速下降。(二)数量性状在进行数量性状选择时,为了在比较不同性状或不同群体的选择效果时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常用选择强度(i)代替选择差来表示选择压力的大小
三代播种用的种子,必须是从第二代系统比较圃内留种,仍会受到一些较差植株的花粉的影响;如果最初把种子分 成多份,每一代播种其一份,这样虽然能完全防止不良株系花粉的影响,但只适用于繁殖系数高和种子寿命长的蔬 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株系的纯化缓慢,同时不能起到连续选择对有利变异的积累作用,所以这种选择方法通常 只在瓜类等蔬菜作物开始的一、二代选种工作中采用,以减少来自显著不良系统的影响。另外在引种观察阶段,也 常采用此法。因为可防止品种间的混杂和避免某些引入品种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死亡断种。 6集团选择法 这是介于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之间的一种选择方法。它的选种程序是从自然的原始群体内根据不 同的特征特性(如植株高矮、果实形状、颜色、成熟期等)选出优良单株,把性状相似的优良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 几个集团, 组成每一集团的优良单株混合采种将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一个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和对照 品种间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淘汰不良集团,在选择过程中要使集团内自由授粉,而集团间要防止杂 交。当选集团在下一代继续进行比较实验时,仍同上法使集团内自由授粉,集团间隔离采种,直到选出新品种。这 种方法优点是由于集团内株间性状相似,使集团内个体间的性状一致性提高比混合选择快。同时,由于集团内自由 授粉,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另外,方法比较简单,能为群众掌握,便于在群选群育中推行。缺点主要是集团内的 纯化比单株选择慢,以及由于为防止集团间的杂交需要隔离设施,而且只能通过表现型来鉴别株间的优劣差异,选 择提高比单株慢。仍需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有一种常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的双株系统法,实质上就是一种每集团 内包含两株的集团选择法。每一集团内的两株可以相互授粉,可分单株采种进行单株系比较,也可以两株种子混合 一起进行双株系比较。 (三)选择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方法 1单一性状选择 在株选时往往只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现的先后逐次选择,由于每次选择时只根据一种性 状,所以称为单一性状选择。 (1)分项累进淘汰法 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顺序排列,先按第一重要性进行选择,然后在入选株内按 第二性状进行选择,顺次累进。例如番茄抗烂果病的选种,先在群体内选无病植株,插杆作标记,再在这些无病株 内选择丰产性好的植株,然后在按果形等商品性状顺次进行淘汰选择。但要注意先入选性状的入选率要大,选择标 准不宜过高,否则易使后选性状最好的植株遭到淘汰。 (2)分次分期淘汰法 2综合性状选择 (1)多次综合评比法 (2) 二园艺植物的授粉习性与常用选择法 (一)自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自花授粉作物品种内各个体大多都是基因型纯合的,它们的遗传性比较稳定,后代和亲代相似程度较大。因此,无 论采用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法,往往连续多次选择效果并不显著,通常只进行一二次选择即可。自花授粉的植物在 选挥过程中,各株系小区间不用隔离,也不存在自交生活力衰退问题,因此,通常都采用单株选择来提高选择效 果。只有在结合生产进行品种纯化时,为了每年需要获得大量生产用种子,才采用混合选择法。 对于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选择育种时,常采用单株选择法或母系选择法。但单株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在品种纯化 时,根据种子繁殖系数的大小和生产对品种需要的缓急情况,可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或多次混合选择法。 (二)异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遗传基础复杂,它们的品种群体中,各个体大都是杂合性的,亲本与后代之间以及同一亲本 的后代各个体之间的性状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变异,群体内变异较大。该类植物由于存在多代连续自交后代生活力易 衰退,选种过程需要隔离,隔离方法多样除采用网箱、网袋、网室等严格的隔离措施外,空间隔离视植物种类及其 授粉方式而异。所以采用的选挥方法也就基本相似。一般在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时都需要进行多次选择,才能 获得比较一致的系统。可是由于多次混合选绎虽后代生活力不易衰竭,但选择效果不高,而多次单株选择则有由于 强制自交易导致后代生活力衰退,自交可能不亲和, 以及隔离等措施较麻烦等缺点。因此,异花授粉蔬菜常采用 一些从这两种基本选择法衍生出来的选择法。 对于自由授粉植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在原始群体株间性状差异不大时可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否则采用 混合—单株选择法。自交衰退明显的种类可采用母系选择法和集团选择法。为了防止避免隔离留种影响试验结果的 可靠性,可酌情采用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和集团选择法等。木本植物的有性后代较长,因此多世代的选择育种 法在应用上受到明显的限制。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选择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使群体中某一基因型比另一基因型能更多地提供配子和繁殖后代,从而改变下一代群 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因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选择方法、选择压力的大小等诸多因素而不同。 (一)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通常由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控制,表型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选择效果较好。特 别是选择目标性状为隐性类型时,不管原始群体混杂程度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选择就可以使下一代群体隐性基因和 基因型频率达到100%。如果目标行状为显性时,入选个体可能是同质结合,也可能是异质结合,通过一次单株选择 的后代鉴定,就可以选出显性同质结合类型。有些质量性状除了主基因外还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或者从表型 上不易鉴别,为了提高选择效果常采用一些辅助方法。如改进选择鉴定的方法论;适当提高选择压力;多次单株选 择法,使R及对抗性有负面影响的修饰基因频率迅速下降。 (二)数量性状 在进行数量性状选择时,为了在比较不同性状或不同群体的选择效果时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常用选择强度(i) 代替选择差来表示选择压力的大小

1选择强度:是以标准差(8)为单位的选择差,即i=Sd/8,即Sd=i8当实际应用时△G=R/X,而R=Sdh2,由此推出△G=i8h2/X当群体表型值为常态分布时,选择强度就取决于入选率。可以从表5一1查到入选率P和选择强度i的对应值。如群体较小,则相应的i值比查出的数字略小。2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由公式△G=i8h2/X可以看出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下面几个:1)性状变异的幅度一般来说性状在群体内变异幅度愈大,则选择潜力愈大,选择效果也就愈加明显。值愈大则AG也相应加大。因此实生选种在开始确定供选群体时,除了考虑群体有较高的性状平均值外,还必须考虑供选群体在主要改进性状上有较大的变异幅度。2)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上述性状的变异幅度,通常只是根据表型值来度量的。表型值的变异,实际上包括由遗传差异引起的变异和环境差异引起的变异两方面。遗传力h是遗传变量在表型变量中所占的比率。它是直接影响选择效果的重要因素。就环境因素来说,群体所处环境因素比较一致,表型变异中遗传的分量较大,则选择效果较好。H2值愈大则G愈大。因此,比较理想的供选群体,应该是分布比较集中,地势、土质、裁培条件等比较均匀一致。就不同性状来说,遗传力的相对差异也相当大。据P.E.Hansche(1972)研究,核桃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有:垂直缝线宽度(0.97)、雕蕊可授粉时期(0.93)、雄穗开始散粉期(0.91)、绿皮厚度(0.91)、平行缝线宽度(0.89)、仁重0。87)、坚果重(0.86)、收获期(0.85)等。遗传力中等的性状有:、侧枝结果能力(039)、绿皮紧闭度(0.38)等。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产量(0.07)等。对遗传力较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时其选择效果较大。3)入选率由选择所引起的群体平均值的变化,还取决于对群体施加的选择压强,一般用选择差来表示。选择差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标准差和人选率。在人选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愈大则选择差愈大。入选率和选择差的关系是入选率愈低则选择差愈大,反之则选择差愈小。因此选种实践中常常通过压低入选率来加大选择差,从而提高选择效果。选择差和人选率、标准差之间的关系从图5一2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四有性紧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见下页表)(二)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补充)提高选择效果注意事项(1)要优中选优。即在具有优良性状多的品种群体内选单株当一个不良的品种群体中产生了特异优株,也可选。(2)原始群体规模要大。这样有挑选的余地,可提高株选的标准,原始群体的规模一般为天然自花传粉的(包括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应在2000株以上,异花授粉的应在5000株以上。(3)选择标准要严格。做到”宁缺勿滥”。选择强度大、有利于基因有更多的纯合的机会,减少不利基因的干扰。(4)选择株数要适当多些。以便在后代比较时有进一步选择的余地,一般在进行高产、优质育种时,第一次选择至少有100—200株。第三节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一芽变选种(补充)二营养系微突变选种(一)概念、特点和意义(二)营养系选种的方法和程序营养系选种可概分为混合选种和单株选种两种方法,前者3选择方法无性繁殖的后代种性易固定,即一旦发现优良变异个体,当选后很快就固定下来。但不易纯化,往往通过无性繁殖,始终是杂合体。多次单株(穴)选择效果不大,一次选择应用最多,不存在生活力退化的问题。(1):营养系混合选择法这种选择法的程序与前述有性繁殖蔬菜的混合选择法相同,差别只是每一代用以繁殖下一代的不是种子而是无性繁殖器官,如块茎或鳞茎等。(2)。营养系单株(穴)选择法这种选择法与前述有性繁殖蔬菜的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别也只在所用的播种繁殖材料为无性繁殖器官。但是用于无性繁殖蔬菜的单株选择一般都为一次单栋选择。因为从原始群体内选出的各株虽可能有基因型的差别,但由每一单株繁殖成的一个营养株系内各株的基因型通常都是相同的。因此继续在这些营养株系内选择是无效的。三实生选种当前板栗、核桃等果树的群众性实生选种主要方向是选择优树以建立无性系品种。因为结合推广嫁接繁殖法可以较快地实现良种化,解决当前由于实生繁殖造成的良券不齐、优少劣多、普遍低产以及果实整齐度差、商品价值较低、到达结果期晚等突出矛盾。1973年在河北迁西召开的全国板栗增产科技座谈会议上,根据各地板栗选种
1选择强度:是以标准差(δ)为单位的选择差,即 i=Sd/δ, 即Sd=iδ 当实际应用时ΔG=R/X,而R=Sd h2,由此推出ΔG= iδh2/X 当群体表型值为常态分布时,选择强度就取决于入选率。可以从表5—l查到入选率 P和选择强度 i的对 应值。如群体较小,则相应的 i值比查出的数字略小。 2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由公式ΔG= iδh2/X可以看出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下面几个: 1)性状变异的幅度 一般来说性状在群体内变异幅度愈大,则选择潜力愈大,选择效果也就愈加明显。值愈 大则 AG也相应加大。因此实生选种在开始确定供选群体时,除了考虑群体有较高的性状平均值外,还必须考虑供 选群体在主要改进性状上有较大的变异幅度。 2)性状遗传力的大小 上述性状的变异幅度,通常只是根据表型值来度量的。表型值的变异,实际上包括由 遗传差异引起的变异和环境差异引起的变异两方面。遗传力 h是遗传变量在表型变量中所占的比率。它是直接影 响选择效果的重要因素。就环境因素来说,群体所处环境因素比较一致,表型变异中遗传的分量较大,则选择效果 较好。 H2值愈大则ΔG愈大。因此,比较理想的供选群体,应该是分布比较集中,地势、土质、栽培条件等比较 均匀一致。就不同性状来说,遗传力的相对差异也相当大。据 P. E. Hansche(1972)研究,核桃遗传力较高 的性状有:垂直缝线宽度(0.97)、雌蕊可授粉时期(0.93)、雄穗开始散粉期(0.91)、绿皮厚度(0.91)、平行缝 线宽度(0.89)、仁重(0。87)、坚果重(0.86)、收获期(0.85)等。遗传力中等的性状有:、侧枝结果能力(0. 39)、绿皮紧闭度(0.38)等。遗传力较低的性状有产量(0.07)等。对遗传力较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时其选择效果较 大。 3)入选率 由选择所引起的群体平均值的变化,还取决于对群体施加的选择压强,一般用选择差来表示。选 择差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标准差和人选率。在人选率相同的情况下,标准差愈大则选择差愈大。入选率和选 择差的关系是入选率愈低则选择差愈大,反之则选择差愈小。因此选种实践中常常通过压低入选率来加大选择差, 从而提高选择效果。选择差和人选率、标准差之间的关系从图5—2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四 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 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见下页表) (二)加速选种进程的措施(补充) 提高选择效果注意事项 (1)要优中选优。即在具有优良性状多的品种群体内选单株当一个不良的品种群体中产生了特异优株, 也可选。 (2)原始群体规模要大。这样有挑选的余地,可提高株选的标准,原始群体的规模一般为天然自花传粉 的(包括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应在2000株以上,异花授粉的应在5000株以上。 (3)选择标准要严格。做到"宁缺勿滥"。选择强度大、有利于基因有更多的纯合的机会,减少不利基因的 干扰。 (4)选择株数要适当多些。以便在后代比较时有进一步选择的余地,一般在进行高产、优质育种时,第一 次选择至少有100-200株。 第三节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一芽变选种(补充) 二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一)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营养系选种的方法和程序 营养系选种可概分为混合选种和单株选种两种方法,前者 3 选择方法 无性繁殖的后代种性易固定,即一旦发现优良变异个体,当选后很快就固定下来。但不易纯化,往往通过 无性繁殖,始终是杂合体。 多次单株(穴)选择效果不大,一次选择应用最多,不存在生活力退化的问题。 (1).营养系混合选择法 这种选择法的程序与前述有性繁殖蔬菜的混合选择法相同,差别只是每一代 用以繁殖下一代的不是种子而是无性繁殖器官,如块茎或鳞茎等。 (2).营养系单株(穴)选择法 这种选择法与前述有性繁殖蔬菜的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别也只在所用的 播种繁殖材料为无性繁殖器官。但是用于无性繁殖蔬菜的单株选择一般都为一次单栋选择。因为从原始群体内选出 的各株虽可能有基因型的差别, 但由每一单株繁殖成的一个营养株系内各株的基因型通常都是相同的。因此继续 在这些营养株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三实生选种 当前板栗、核桃等果树的群众性实生选种主要方向是选择优树以建立无性系品种。因为结合推广嫁接繁殖 法可以较快地实现良种化,解决当前由于实生繁殖造成的良莠不齐、优少劣多、普遍低产以及果实整齐度差、商品 价值较低、到达结果期晚等突出矛盾。1973年在河北迁西召开的全国板栗增产科技座谈会议上,根据各地板栗选种

的经验和生产上的迫切要求:提出优种就地利用和边利用、边鉴定、在利用中求提高的选种原则,以及根据这一原则制订的选种程序,基本上也适用于其他实生繁殖果树。(二)实生选种的程序和方法:1原有实生群体的实生选种(1)报种和预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预选方式。采取发动群众报种和专业人员评选相结合的方式。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组织群众性报优小组若于今。专业人员要及时根据报优情况到现场调查核实。剔除明显不符合选种要求的单株后,逐株标记编号。踏查按供选群体的地形分布,在向导人员的指引下全面踏查,对可能符合要求的预选单株标记编号。(2)初选专业人员对标记编号的预选树进行2一3年的调查评比,认真填写初选优株调查表,根据选种标准将预选树中表现优良而稳定的定为初选优株。通常预选当年为第一年初选,翌年进行第二年初选。初选优株要及时营养繁殖30一50株以上,作为选种圃和多点生产鉴定的试验树,以便在继续观察母树的同时,调查营养系后代的表现。在不影响母树正常生长、结果的前提下,还可以剪取一些接穗,进行高接,提早结果和鉴定。预选和初选均在实生果园中进行。(3)夏选主要在营养系选种圃中进行。初选树的营养系后代在选种圃里结果后经三年以上的比较鉴定,连同对母树、高接树和多点生产鉴定树的系统调查材料,经专业人员和有经验果农的鉴评,就可以对初选优树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从中复选出优异的营养系向各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以便决选为推广品种。决选后匝及时培育能提供大量优质繁殖材料的接穗母树。2新建群体的实生选种表5-2选种程序表选种程序栽种材料试验要求时间圃地设置目的裁植要求原始材料圃对原始材料进行观察比较,从中选出优株引进材料(引种)、某品种群体(复优复壮)每材料种一小区,隔5-10区设对照,每小区50-100株,适当放宽株行距一次重复1-2年株系比较圃选种圃对选出的优株或优良集团的后代进行比较、鉴定、淘汰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株系(系统)每株系种一小区,5-10区设一对照,每小区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集团的后代20-50株以上顺序排列两次重复约4-5年品种比较预备实验田鉴定进一步入选系统后代的一致性,继续淘汰部分较差的系统(选留品系不超过10个对当选系统扩大繁殖株系比较圃选出的优良系统每系统的后代种一小区,5小区设一对照,每小区50-100株,栽培管理与生产相似2-4次重复顺序排列或二次重复的对比排列1年品种比较实验圃对上述优良株系或优良株系混合群体的后代进行全面的比较鉴定、选出优良的新品种品种预备实验圃选出的优良株系或其混合群体的后代每品系种一小区,每小区100-500株,小区面积为20-100m24-6次重复,随机排列,设保护行(或两次重复以上的对比排列2-3年生产试验对当选品种作生产栽培,评价其推广价值新品种同当时生产栽培1-2年区域化试验确定新品种推广区域新品种按试验地区栽培1-2年
的经验和生产上的迫切要求;提出优种就地利用和边利用、边鉴定、在利用中求提高的选种原则,以及根据这一原 则制订的选种程序,基本上也适用于其他实生繁殖果树。 (二)实生选种的程序和方法: 1原有实生群体的实生选种 (1)报种和预选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预选方式。 采取发动群众报种和专业人员评选相结合的 方式。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组织群众性报优小组若于今。专业人员要及时根据报优情况到现场调查核实。剔除明 显不符合选种要求的单株后,逐株标记编号。踏查按供选群体的地形分布,在向导人员的指引下全面踏查,对可能 符合要求的预选单株标记编号。 (2)初选 专业人员对标记编号的预选树进行2—3年的调查评比,认真填写初选优株调查表,根据选种标准将 预选树中表现优良而稳定的定为初选优株。通常预选当年为第一年初选,翌年进行第二年初选。初选优株要及时营 养繁殖30—50株以上,作为选种圃和多点生产鉴定的试验树,以便在继续观察母树的同时,调查营养系后代的表 现。在不影响母树正常生长、结果的前提下,还可以剪取一些接穗,进行高接,提早结果和鉴定。预选和初选均在 实生果园中进行。 (3)夏选 主要在营养系选种圃中进行。初选树的营养系后代在选种圃里结果后经三年以上的比较鉴定,连同 对母树、高接树和多点生产鉴定树的系统调查材料,经专业人员和有经验果农的鉴评,就可以对初选优树作出比较 客观的评价。从中复选出优异的营养系向各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以便决选为推广品种。决选后匝及时培育能提 供大量优质繁殖材料的接穗母树。 2新建群体的实生选种 表5-2 选种程序表 选种程序 圃地设置目的 栽种材料 栽植要求 试验要求 时间 原始材料圃 对原始材料进行观察比较,从中选出优株 引进材料(引种)、某品种群体(复优复 壮) 每材料种一小区,隔5-10区设对照,每小区50-100株,适当放宽株行距 一次重复 1-2年 株系比较圃选种圃 对选出的优株或优良集团的后代进行比较、鉴定、淘汰和选择,从中选出优良株系(系 统) 原始材料圃中选出的优良单株或优良集团的后代 每株系种一小区,5-10区设一对照,每小区 20-50株以上 顺序排列两次重复 约4-5年 品种比较预备实验田鉴定 进一步入选系统后代的一致性,继续淘汰部分较差的系统(选留品系不超过10个对 当选系统扩大繁殖 株系比较圃选出的优良系统 每系统的后代种一小区,5小区设一对照,每小区50-100株,栽 培管理与生产相似 2-4次重复顺序排列或二次重复的对比排列 1年 品种比较实验圃 对上述优良株系或优良株系混合群体的后代进行全面的比较鉴定、选出优良的新品 种 品种预备实验圃选出的优良株系或其混合群体的后代 每品系种一小区,每小区100-500株,小区面积 为20-100m2 4-6次重复,随机排列,设保护行(或两次重复以上的对比排列 2-3年 生产试验 对当选品种作生产栽培,评价其推广价值 新品种 同当时生产栽培 1-2年 区域化试验 确定新品种推广区域 新品种 按试验地区栽培 1-2年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引种.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园艺植物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育种对象和目标.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绪论.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授课教案).doc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Breeding Science of Horticultural Crops(含考试大纲).pdf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二 蔬菜植物的分类.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四 无性繁殖——观赏植物的扦插技术.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一 枝芽特性观察.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三 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的识别与观察(果树).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六 种子质量检验.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五 种植园规划设计.ppt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各章习题库(含答案).doc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解答).pdf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doc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庞胜群).doc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cultivation of horticulture plants.pdf
- 《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园艺栽培学讲义(共五章).doc
- 《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假山工程.pptx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六章 常规杂交育种.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七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八章 营养系杂交育种.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九章 远缘杂交及其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倍性育种.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诱变育种.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pdf
-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pdf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园艺作物育种目标的制定.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花粉的贮藏和生活力测定.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四 茄果类蔬菜有性杂交技术.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果树有性杂交技术.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三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及蕾期授粉方法.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五 结球白菜、甘蓝、不结球白菜种株的田间选择.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二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有性杂交技术.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园艺作物常见病害的识别及抗病性鉴定.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生物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未来.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种质资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