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引种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215.6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引种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四章引种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种的概念1引种:植物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它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外地植物品种从原有分布范围移种到新的地区,叫做植物引种。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把外地区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成功推广种植的工作,称为引种或生产性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和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包括那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但不能直接应用手生产,只作为育种材料面引入的品种资源。2引种成功的标准园艺植物引入新区后可能有两种反应情况:一种情况是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失去经济裁培价值乃至死亡:另一种情况是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经济利用价值。对于直接应用于经济栽培的引种,成功的标准应该包括:1于原产地相比较,不需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正常生长、开花、结实:2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3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至于另外一些以营养器官为食或观赏用植物,也可以直接采用从外地引入种子或幼苗,不以能正常开花、结实为引种成功标志。引种的重要性1特点引种是对现有资源的选择利用,对解决生产上、消费上对品种要求来说,常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外地起源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常占有很大的比重。必要性园艺植物种类、品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和园艺植物生产、消费上要求种类、品种的多样化,促使人类在园艺植物生产上广泛引用外地区原产的园艺植物种类、品种。国内外很多地区园艺植物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品种占有较大比重。如美国果树生产中比重很大的柑插、桃原产于我国,苹果、西洋梨、欧洲葡萄等则原产于欧洲和中亚一带。我国是很多重要园艺植物的起源中心,号称“园艺之母”,园艺植物种类、品种极其丰富,然而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核桃、番茄、甘蓝、马铃薯、茉莉花等都是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其中引入时期较早的欧洲葡萄已选育出不少当地的品种类型,而引入较晚的种类如苹果、西洋梨、甜樱桃、甜樱桃、石刁柏等,至今仍以直接应用外引品种为主。重要性外引植物种类、品种在园艺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引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由于果树引种需时较短,投人人力物力较少而见效较快,所以引种是一个重要手段。目的性果树引种一方面是以得到新的果树种类或现有树种的新品种为目的,另一方面是为改良品种得到种质资源。如我国原产的板栗引入美国,是该地抗栗疫病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对国内外果树种类、品种进行广泛引种和科学地利用是园艺植物育种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第二节引种的理论基础在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种类、品种的分布远远地超过它们的原产地区。许多文献资料记录了园艺植物引种工作成功的大量事例和失败教训。必须重视总结和探索引种的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引种实践,以免因盲目引种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在引种上也不例外,科学引种必须深入研究这两个基本因素:1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其适应能力:2是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制约。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一)引种是植物在其遗传性也即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是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1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由手自然界环境条件极其多样复杂,实际上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已知基因型的全部适应范围。但是对品种适应性方面的适应范围了解得愈多,就愈能使这个品种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由于在适应性上反应规范的差异,在引种中就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白风桃分布范围很广,南到浙江、福建,北到河北、辽宁都能成为主要经济生产品种:而肥城佛桃则适应范围狭窄,在北京和杭州都不适于经济生产。2不同的树种之间适应性也更有差异。象大家见到比较多的绿化树垂柳,它的适应范围就比较广,无论夏季温度是26℃还是43℃,冬季温度是-6。5℃还是-29℃,在生长季都能生长良好,而适应范围窄的榕树,在冬季低温低于8℃的地区就不能正常生长。3在自然界泛分布的品种常是自体调节能力较强的类型,表现为对异常外界条件的影响常有某种缓冲作用。据K.Mather(1942)研究认为品种的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的基因型的杂结合程度有关。在果树上表现杂结合程度高的基因类型如温洲蜜柑、贵妃梨、苹果梨等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另外在番茄上的育种试验表明,杂交种容易正常开花结果,而自交种则不易。因此,认为杂结合程度高的基因类型和较低的类型相比,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二)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1饰变:品种在进化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的表现通常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饰变是植物自体调节的表现,它维持着植物体内生理过程的正常平衡和对外界条件的协调。饰变如节律性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变化引起秋季落时,有利于增强果树对冬季严酷条件的适应性。2形变,如发生很少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则很少具有适应性。形变如秋雨过多引起枝条徒长:农药引起果树药害等都不利于果树的适应性

第四章引种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   引种的概念 1引种: 植物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它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外地植物品种从原有分布范围移 种到新的地区,叫做植物引种。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把外地区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 地成功推广种植的工作,称为引种或生产性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从外地区和外国引进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 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各种种质资源,包括那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但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作为育种材料面引入 的品种资源。    2引种成功的标准 园艺植物引入新区后可能有两种反应情况:一种情况是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失去经济栽培价值乃至死亡;另一种 情况是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经济利用价值。 对于直接应用于经济栽培的引种,成功的标准应该包括:1于原产地相比较,不需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 正常生长、开花、结实;2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3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至于另外一 些以营养器官为食或观赏用植物,也可以直接采用从外地引入种子或幼苗,不以能正常开花、结实为引种成功标 志。 二、   引种的重要性 1特点 引种是对现有资源的选择利用,对解决生产上、消费上对品种要求来说,常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 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外地起源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常占有很大的比重。 必要性 园艺植物种类、品种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和园艺植物生产、消费上要求种类、品种的多样化,促使人类在园艺植 物生产上广泛引用外地区原产的园艺植物种类、品种。 国内外很多地区园艺植物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品 种占有较大比重。如美国果树生产中比重很大的柑插、桃原产于我国,苹果、西洋梨、欧洲葡萄等则原产于欧洲和 中亚一带。我国是很多重要园艺植物的起源中心,号称"园艺之母",园艺植物种类、品种极其丰富,然而生产中占 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核桃、番茄、甘蓝、马铃薯、茉莉花等都是不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其中引入时期较早的 欧洲葡萄已选育出不少当地的品种类型,而引入较晚的种类如苹果、西洋梨、甜樱桃、甜樱桃、石刁柏等,至今仍 以直接应用外引品种为主。 重要性 外引植物种类、品种在园艺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引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由于果树引种需时较短,投人人力物 力较少而见效较快,所以引种是一个重要手段。 目的性 果树引种一方面是以得到新的果树种类或现有树种的新品种为目的,另一方面是为改良品种得到种质资源。如我国 原产的板栗引入美国,是该地抗栗疫病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对国内外果树种类、品种进行广泛引种和科学地利用 是园艺植物育种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 在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种类、品种的分布远远地超过它们的原产地区。许多文 献资料记录了园艺植物引种 工作成功的大量事例和失败教训。必须重视总结和探索引种的规律用以指导今后的引种实践,以免因盲目引种造成 生产上的重大损失。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在引种上也不例外,科学引种必须深入研究这两个 基本因素:1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其适应能力;2是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制约。 一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一) 引种是植物在其遗传性也即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限制。所谓品种的 适应范围,就是是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 1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 由于自然界环境条件极其多样复杂,实际上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已知基因型的全部 适应范围。但是对品种适应性方面的适应范围了解得愈多,就愈能使这个品种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同一树种的 不同品种,由于在适应性上反应规范的差异,在引种中就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白凤桃分布范围很广,南到浙江、福 建,北到河北、辽宁都能成为主要经济生产品种;而肥城佛桃则适应范围狭窄,在北京和杭州都不适于经济生产。 2不同的树种之间适应性也更有差异。 象大家见到比较多的绿化树垂柳,它的适应范围就比较广,无论夏季温度是 26℃还是43℃,冬季温度是-6。5℃还是-29℃,在生长季都能生长良好,而适应范围窄的榕树,在冬季低温低于 8℃的地区就不能正常生长。 3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品种常是自体调节能力较强的类型,表现为对异常外界条件的影响常有某种缓冲作用。据 K. Mather(1942)研究认为品种的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的基因型的杂结合程度有关。在果树上表现杂结合程度高 的基因类型如温洲蜜柑、贵妃梨、苹果梨等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另外在番茄上的育种试验表明,杂交种容易正常开 花结果,而自交种则不易。 因此,认为杂结合程度高的基因类型和较低的类型相比,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 (二)环境条件对作物的影响 1饰变:品种在进化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的表现 通常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饰变是植物自体调 节的表现,它维持着植物体内生理过程的正常平衡和对外界条件的协调。饰变如节律性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变化引起 秋季落时,有利于增强果树对冬季严酷条件的适应性。 2形变,如发生很少的环境条件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则很少具有适应性。形变如秋雨过多引起枝条徒长:农药引 起果树药害等都不利于果树的适应性

引种中应该善于区分饰变和形变。适应性饰变,反映品种在扩大适应范围上的潜力,而形变则反映品种适应范围的狭窄。同时还要从本质上区分饰变和基因型的适应性变异,前者没有改变基因型的反应范围,而后者则改变了基因型的反应范围。二生态学研究和引种1概念: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和栽培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植物的生态环境的确构成要素植物的生态环境通常包括气候环境如光照、温度、水分、大气、风速等: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如传粉动物、菌根、病虫害及其天敌等。植物和所处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就是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不同反应及多种适应性。3生态型(ecotype)是植指物在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所以也叫生态遗传型。如华中系品种群是长江流域温暖湿润条件下形成的生态型.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性。生态型一般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三类。气候生态型是在温度、光照、湿度和雨量等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土壤生态型是在土壤的理化特性、含水量、含盐量、PH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共栖生态型是植物和其它生物(病、虫、蜜蜂等)间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的。引种的生态学研究,既要注意各种生态因子总是综合地作用于植物,也要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或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综合生态因子中总是有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引种时应找出影响引种适应性的主导因子,同时分析需引入品种类型的历史生态条件,作出适应可能性的判断。(一)综合生态因子的研究就是把植物综合生态环境的相似性作为引种的重要依据。1生态相似法在研究中长将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产区,划分成响应的生态地区(带),属于同一生态带内的的不同地区间,由于生态因子相近,即使相距遥远,彼此之间引种也较容易成功。朱彦露(1979)把这种方法叫作生态相似法,即在相似生态调件下选择植物材料引种容易取得成功2菊池秋雄(1953)根据世界果树产区的综合生态环境分成夏干带,夏湿带,中间带(表3一1),认为属于同一生态地区的不同产地的品种在适应方面具有较多的共性,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如中国西部、地中海沿岸,包括西班牙南部、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沿海地区、黑海沿岸的部分及非洲北部的沿海地区,是现代果树中很多重要种类、品种的主要产区。属于生态型上的夏干带、气候特点是夏半期(4一10月)高温干燥,冬半期(11一3月)比较湿润,但气温不太低,1月平均温度6一8℃左右,年降水量400一830mm,这个地区原产的果树有西洋梨、欧洲葡萄、欧洲李、甜樱桃、酸樱桃、欧洲栗、巴旦杏、无花果等;由我国引去的桃、杏、甜橙、酸橙等,也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型,如地中海血橙品种群。地中海沿岸诸国由于夏季干燥,如葡萄干、李干、无花果干、葡萄酒等加工业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加工用品种群。美国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中心,包括俄勒冈州南部一带,从生态型划分也属于夏干带。从地中海沿岸引到该地区的果树种类、品种几乎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在生产中应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部分地区,夏季接近地中海沿岸的气候,但冬季较为寒冷,在引种时需选择抗寒性最强的种类、品种,并适当注意防寒,也是较有希望的。再如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和朝鲜南部、日本南部及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德洲等)同属于夏湿带,在这些地区间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日本的水蜜桃引入我国江浙一带,适应性良好,而引入西北、华北地区的品种,多数难以适应。(二)个别生态因子的研究在研究各生态因子和植物引种的关系时,既要注意各个生态因子如温、光、水、氮、磷等都是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也应注意在一定条件下的主导因子。1温度通常冬季气温过低或夏季气温不足,限制果树北引,而冬季或夏季气温过高则限制果树的南移。温度条件不符合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时,特使其不能正常生存,有的虽能正常生存,但由于温度条件不适,影响果实的产量与品质,使其没有生产价值。临界温度是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的确极限,超越临界温度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或死亡.尤其是冬季极限低温是南方植物北引成败的关键.如一般波萝品种的临界低温为-1℃,广州从1950-1970年20年从未出现0℃以下低温,儿乎所有品质都能适应,而韶关1960一1971,11年中每年都有0℃以下的低温,持续1一8天,其中四年出现-2.3一3℃,故引人品种都不能适应。柑桔类果树对极限低温的抵抗能力大体是甜橙类一6一一7℃,桶类一8一一9℃,温州蜜柑一9℃。江苏无锡地区的冬季极限低温为一12℃左右,甜橙不能适应,而利用小气候引种温州蜜柑尚能安全越冬。此外,还涉及致害低温持续时间,降温和升温的速度以及越冬前降温及雨量对树体越冬准备的影响等。以辽宁省熊岳地区为例,历史上出现的绝对低温是-30.4℃,但是当年并没有苹果冻害的记载。而七次冻害发生年份的极限低温只有一22一一25℃。辽宁省果树研究所(1964)-14℃的等值线大体上和年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吻合。一般落叶果树生长期气温高达30一35℃时,生理过程受到严重抑制,50一55℃时发生伤害。高温特别在水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常造成果树早衰,以及树皮由于受热不均造成局部受伤或日灼病。这些一般都可以通过灌水降温、涂白。对没有正常通过休眠的果树,即使具备了营养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生长,新梢呈莲座状,开花不正常和花芽大量脱落等。J.H.Weinbeger(1954)研究7℃以下低温要求的时间方面差异颇大。西来600h

引种中应该善于区分饰变和形变。适应性饰变,反映品种在扩大适应范围上的潜力,而形变则反映品种适应范围的 狭窄。同时还要从本质上区分饰变和基因型的适应性变异,前者没有改变基因型的反应范围,而后者则改变了基因 型的反应范围。 二生态学研究和引种 1概念: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和栽培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植物的生态环境的确构成要素 植物的生态环境通常包括气候环境如光照、温度、水分、大气、风速等;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如传粉动物、菌根、 病虫害及其天敌等。 植物和所处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就是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不同反 应及多种适应性。 3生态型(ecotype)是植指物在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是植物在特定生态环境的长期影 响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这种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而 形成的,所以也叫生态遗传型。如华中系品种群是长江流域温暖湿润条件下形成的生态型.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 育期,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生态型一般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三类。气候生态型是在温度、光照、湿度和雨量等气候条 件影响下形成的。土壤生态型是在土壤的理化特性、含水量、含盐量、PH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共栖生态型是植物 和其它生物(病、虫、蜜蜂等)间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的。 引种的生态学研究,既要注意各种生态因子总是综合地作用于植物,也要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或植物 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综合生态因子中总是有某一生态因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引种时应找出影响引种适应性 的主导因子,同时分析需引入品种类型的历史生态条件,作出适应可能性的判断。 (一) 综合生态因子的研究 就是把植物综合生态环境的相似性作为引种的重要依据。 1生态相似法 在研究中长将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产区,划分成响应的生态地区(带),属 于同一生态带内的的不同地区间,由于生态因子相近,即使相距遥远,彼此之间引种也较容易成功。朱彦露(1979) 把这种方法叫作生态相似法,即在相似生态调件下选择植物材料引种容易取得成功. 2菊池秋雄(1953)根据世界果树产区的综合生态环境分成夏干带,夏湿带,中间带(表3—l),认为属于同一生态地区 的不同产地的品种在适应方面具有较多的共性,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如中国西部、地中海沿岸,包括西班 牙南部、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沿海地区、黑海沿岸的部分及非洲北部的沿海地区,是现代果树中 很多重要种类、品种的主要产区。属于生态型上的夏干带、气候特点是夏半期(4一10月)高温干燥,冬半期(11一3 月)比较湿润,但气温不太低,1月平均温度6一8℃左右,年降水量400—830mm,这个地区原产的果树有西洋梨、欧 洲葡萄、欧洲李、甜樱桃、酸樱桃、欧洲栗、巴旦杏、无花果等;由我国引去的桃、杏、甜橙、酸橙等,也已形成 了独特的生态型,如地中海血橙品种群。地中海沿岸诸国由于夏季干燥,如葡萄干、李干、无花果干、葡萄酒等加 工业极盛,长期以来形成了很多加工用品种群。     美国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中心,包括俄勒冈州南部一带,从生态型划分也属于夏干带。从地中海沿岸引到该 地区的果树种类、品种几乎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在生产中应用。 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部分地区,夏季接近地中海沿岸的气候,但冬季较为寒冷,在引种时需选择抗寒性最强的种 类、品种,并适当注意防寒,也是较有希望的。再如我国长江流域地区和朝鲜南部、日本南部及美国东南部(佛罗 里达、德洲等)同属于夏湿带,在这些地区间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日本的水蜜桃引入我国江浙一带, 适应性良好,而引入西北、华北地区的品种,多数难以适应。 (二)个别生态因子的研究 在研究各生态因子和植物引种的关系时,既要注意各个生态因子如温、光、水、氮、磷等都是重要的和不可替代 的,也应注意在一定条件下的主导因子。 1温度     通常冬季气温过低或夏季气温不足,限制果树北引,而冬季或夏季气温过高则限制果树的南移。温度条件 不符合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时,特使其不能正常生存,有的虽能正常生存,但由于温度条件不适,影响果 实的产量与品质,使其没有生产价值。 临界温度是植物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的确极限,超越临界温度会造成植物严重伤害或死亡.尤其是冬季极限低温是 南方植物北引成败的关键.如一般菠萝品种的临界低温为-1℃,广州从1950-1970年20年从未出现0℃以下低温,几乎 所有品质都能适应,而韶关 1960一1971 ,l1年中每年都有0℃以下的低温,持续1—8天,其中四年出现-2.3— 3℃,故引人品种都不能适应。柑桔类果树对极限低温的抵抗能力大体是甜橙类一6一一7℃,桶类一8一一9℃,温 州蜜柑一9℃。江苏无锡地区的冬季极限低温为一12℃左右,甜橙不能适应,而利用小气候引种温州蜜柑尚能安全 越冬。     此外,还涉及致害低温持续时间,降温和升温的速度以及越冬前降温及雨量对树体越冬准备的影响等。以 辽宁省熊岳地区为例,历史上出现的绝对低温是-30.4℃, 但是当年并没有苹果冻害的记载。而七次冻害发生年 份的极限低温只有一22一一25℃。辽宁省果树研究所(1964)-14℃的等值线大体上和年平均气温7℃的等值线吻合。     一般落叶果树生长期气温高达30—35℃时,生理过程受到严重抑制,50—55℃时发生伤害。高温特别在水 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常造成果树早衰,以及树皮由于受热不均造成局部受伤或日灼病。这些一般都可以通过灌水降 温、涂白。对没有正常通过休眠的果树,即使具备了营养生长所需的外界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生长,新梢呈莲座 状,开花不正常和花芽大量脱落等。J.H.Weinbeger(1954)研究7℃以下低温要求的时间方面差异颇大。西来600h

可以通过,爱保太和迪兹红要求800小时以上,最短的仅需300小时,最长的要求1000小时以上。选引品种时需要注意这方面的差异。影响引种植物产量、品质、成熟期、耐藏性等经济性状的温度因子,包括整个生长期或花、果发育某一特定阶段的气温、热量、日温差等。如从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引入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的芒果常由于花期气温较低与多雨,多数年份几乎没有产量。生长期温度条件不适,更普遍的影响果实成熟期、着色和风味品质等。如北美洲北部原产的22个苹果品种引入我国辽宁南部后有19个品种的品质级次显著下降,可能由于夏季平均气温(16℃左右)高于原产地(12一14℃左右)的缘故。2日照日照对植物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日照强度、时间和叠夜交替的光周期。植物树种和品种不同对光照的要求也不相同。落时果树中以枣、桃、李、杏、甜樱桃、苹果、梨、葡萄、扁桃等为喜光树种;树萄、山檀、核桃、板栗等次之。常绿果树中,椰子、棕枣等喜光:杨梅、批把、香匪等次之。日照长度缩短促使枝条提前封顶,过早的封顶抑制了正常的生命活动。南方炎热气温对生长也产生不良影响。多数植物对日照长度较不敏感,如苹果、桃的同一品种可以在纬度差异很大的不同地区正常生长结果,甚至成为主栽品种。3降水和湿度3水在植物引种时应考虑其对水的需求及其耐旱耐涝特性。不同树种之间有所不同,杏、巴旦杏、核桃、无花果、棕枣、阿月浑子、菠萝等需水量少,抗旱力强梨、桃、柿、栗、葡萄等次之;柑桔、李、梅、樱桃、香蕉等需水量多,耐卓力较弱。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类型间也常有明显差异,如欧洲葡萄中东方品种群需水量少,有较高的抗旱和耐沙漠热风的能力;黑海品种群中多数需水量大,抗旱力差;西欧品种群则介于两者之间。据研究葡萄通常年需水量为600一800mm果树需水量义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温度愈高则需水量愈大。水热系数可作为需水量高低的指标。所谓水热系数就是一定时期内降水量(mm)和同一期活动积温全值的比。如5一7月间水热系数1.5一2.5(决定于积温)是一般葡萄需水量的高限,而0.5则为旱地栽培葡萄的低限。至于果实成熟期对降水量的要求则是愈低愈好。在北方干燥而气候寒冷的地区,越冬后果树常发生严重失水而干枯,一般称为抽条,有时和冻害相伴发生苹果、梨、桃、核桃、栗、柿等的幼树最易发生抽条,轻则部分枝条失水干枯,重则树体干枯死亡。如宁夏1957年,有些幼龄果园抽条伤亡率达50%一72%:北京1964年抽条受害率达80%一90%以上。在引种时应注意选择抗抽条能力较强的种类、品种,如苹果品种中抗性较强的有元帅系、国光、甘露、早生旭、生娘等;其次为祝、红绞、之衣抗性较弱的有金冠、白龙、印度、红玉等。4土壤土壤的持水力、透水性、含盐量、pH值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能影响植物种类、品种的分布。影响植物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壤酸碱度差异和盐类物质含量。植物不同树种间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浆果类果树多适手酸性和微酸性主壤,柑桶类和仁果类果树适手微酸性和中性土壤,核果类果树适手中性和微碱性土壤。杜梨砧耐碱性土,沙梨砧耐酸性土。葡萄的土壤适应性较广,从微酸到弱碱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在碱性土壤中,桃反应敏感,核桃能生长结果良好,而板栗则难以成活。在耐盐性方面,枣、葡萄、石榴等较强;苹果、梨;桃、否、板栗、核桃等较差。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类型对土含盐量和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有明显差异。如欧洲葡萄中东方品种群的品种多数在抗盐性方面显著强于黑海群和西欧群。山西中部及河北怀来、石家庄等地,从东北引入的山荆子在碱性土中生长不良,黄叶病严重或因根部腐烂而成批死亡:播种山西沁源及河北怀来等地所产山荆子种子则生长发育良好。引种必须因地制宜。5地形地势与水域地形地势直接影响植物种类的分布。滇、川一带的果树垂直分布带最为明显。就低山丘陵等中小地形地貌而言,亦会对果树有明显影响。由于山坡逆温层现象,使坡脚温度最低,当果树发生冻害时,往往坡脚冻害最重。在北干旱较重。纬度愈高,南北坡之间的这种差异越明显;高山地形使沟谷走向成为影响光、热、水、气的主要因子。据张光伦(1979)阔度好的地方,如小金、茂波、巴塘等。这里日照良好,似阳坡生态反应,呈现旱、暖,使苹果高产优质。小金所产的红冠,果面满红,色泽艳丽,可溶性固形物高达20.1%。而沟谷南北向者,则呈阴坡生态效应,表现冷、湿。苹果生长结果不良,果实外观及肉质均差,成熟期延迟。海洋、湖泊以及大的江河与水库,都会对植物引种产生影响。水域中的岛屿及水域周围,在暖季表现出白昼有降温作用,在冬季夜间有增温作用,初霜推迟,终霜提早,空气湿度大。这种生态环境对柑桔生长结果有利,如柑桔在上海市长兴岛,以及江苏吴县洞庭东山、西山冻害较轻,使柑桔能在该地进行经济栽培。6其他生态因子某些特殊生态因子可能成为植物引种的限制因素。如浙江、广东某些柑桔产区溃疡病猬限制了甜橙的发展:华北、东北、华东一些枣产区的枣疯病成为枣树引种的限制因素。又如风害严重地区引种时必须重视品种间抗风力的差异。华南风害严重地区引种一般香蕉品种,当风力达七级以上时就会造成植株倾倒,叶片吹裂,假茎折断的严重灾害;而引种矮脚顿地雷、大种矮把、高州矮蕉、油蕉等矮型品种则风害显著减轻。(三)引种理论1气候相似论:M.YNut[onson(1947)提出如果不同地区的某些主要气候特征方面非常相像,那么一个地区培育的品种和栽培技术,在引入到和它相似的气候区时、常能成功地应用。他采用的主要气候资料是日最高温度、平均初霜和终霜日期和月降水量等。这对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引种比未谷类作物更有指导意义,因为未谷类作物可以通过调节生长季从热带、亚热带引种到气候截然不同的高纬度地区。Bosshel1和Neild在引种菠萝时按最高温、最低

可以通过,爱保太和迪兹红要求800小时以上,最短的仅需300小时,最长的要求1000小时以上。选引品种时需要注 意这方面的差异。   影响引种植物产量、品质、成熟期、耐藏性等经济性状的温度因子,包括整个生长期或花、果发育某一特 定阶段的气温、热量、日温差等。如从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引入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的芒果常由于花期气温较 低与多雨,多数年份几乎没有产量。生长期温度条件不适,更普遍的影响果实成熟期、着色和风味品质等。如北美 洲北部原产的22个苹果品种引入我国辽宁南部后有19个品种的品质级次显著下降,可能由于夏季平均气温(16℃左 右)高于原产地(12一14℃左右)的缘故。 2日照     日照对植物引种的影响,大致包括日照强度、时间和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植物树种和品种不同对光照的要 求也不相同。落时果树中以枣、桃、李、杏、甜樱桃、苹果、梨、葡萄、扁桃等为喜光树种;树萄、山檀、核桃、 板栗等次之。常绿果树中,椰子、棕枣等喜光;杨梅、批把、香匪等次之。日照长度缩短促使枝条提前封顶,过早 的封顶抑制了正常的生命活动。南方炎热气温对生长也产生不良影响。     多数植物对日照长度较不敏感,如苹果、桃的同一品种可以在纬度差异很大的不同地区正常生长结果,甚 至成为主栽品种。 3降水和湿度 3水   在植物引种时应考虑其对水的需求及其耐旱耐涝特性。不同树种之间有所不同,杏、巴旦杏、核桃、 无花果、棕枣、阿月浑子、菠萝等需水量少,抗旱力强梨、桃、柿、栗、葡萄等次之;柑桔、李、梅、樱桃、香蕉 等需水量多,耐旱力较弱。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类型间也常有明显差异,如欧洲葡萄中东方品种群需水量少,有较 高的抗旱和耐沙漠热风的能力;黑海品种群中多数需水量大,抗旱力差;西欧品种群则介于两者之间。据研究葡萄 通常年需水量为6OO一800mm果树需水量又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温度愈高则需水量愈大。水热系数可作为需水量 高低的指标。所谓水热系数就是一定时期内降水量(m m)和同一期活动积温全值的比。如5—7月间水热系数1.5— 2.5(决定于积温)是一般葡萄需水量的高限,而0.5则为旱地栽培葡萄的低限。至于果实成熟期对降水量的要求则 是愈低愈好。     在北方干燥而气候寒冷的地区,越冬后果树常发生严重失水而干枯,一般称为抽条,有时和冻害相伴发生 苹果、梨、桃、核桃、栗、柿等的幼树最易发生抽条,轻则部分枝条失水干枯,重则树体干枯死亡。如宁夏1957 年,有些幼龄果园抽条伤亡率达50%一72%; 北京1964年抽条受害率达80%一90%以上。在引种时应注意选择抗 抽条能力较强的种类、品种,如苹果品种中抗性较强的有元帅系、国光、甘露、早生旭、生娘等;其次为祝、红 绞、绯之衣抗性较弱的有金冠、白龙、印度、红玉等。 4土壤     土壤的持水力、透水性、含盐量、 pH值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能影响植物种类、品种的分布。影响植物 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土壤酸碱度差异和盐类物质含量。植物不同树种间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浆果 类果树多适于酸性和微酸性土壤,柑桶类和仁果类果树适于微酸性和中性土壤,核果类果树适于中性和微碱性土 壤。杜梨砧耐碱性土,沙梨砧耐酸性土。葡萄的土壤适应性较广,从微酸到弱碱的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在 碱性土壤中,桃反应敏感,核桃能生长结果良好,而板栗则难以成活。在耐盐性方面,枣、葡萄、石榴等较强;苹 果、梨;桃、杏、板栗、核桃等较差。同一树种内不同品种类型对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有明显差异。如 欧洲葡萄中东方品种群的品种多数在抗盐性方面显著强于黑海群和西欧群。山西中部及河北怀来、石家庄等地,从 东北引入的山荆子在碱性土中生长不良,黄叶病严重或因根部腐烂而成批死亡;播种山西沁源及河北怀来等地所产 山荆子种子则生长发育良好。引种必须因地制宜。 5地形地势与水域     地形地势直接影响植物种类的分布。滇、川一带的果树垂直分布带最为明显。就低山丘陵等中小地形地貌 而言,亦会对果树有明显影响。由于山坡逆温层现象,使坡脚温度最低,当果树发生冻害时,往往坡脚冻害最重。 在北干旱较重。纬度愈高,南北坡之间的这种差异越明显;高山地形使沟谷走向成为影响光、热、水、气的主要因 子。据张光伦(1979) 阔度好的地方,如小金、茂波、巴塘等。这里日照良好,似阳坡生态反应,呈现旱、暖,使 苹果高产优质。小金所产的红冠,果面满红,色泽艳丽,可溶性固形物高达20.1%。而沟谷南北向者,则呈阴坡 生态效应,表现冷、湿。苹果生长结果不良,果实外观及肉质均差,成熟期延迟。     海洋、湖泊以及大的江河与水库,都会对植物引种产生影响。水域中的岛屿及水域周围,在暖季表现出白 昼有降温作用,在冬季夜间有增温作用,初霜推迟,终霜提早,空气湿度大。这种生态环境对柑桔生长结果有利, 如柑桔在上海市长兴岛,以及江苏吴县洞庭东山、西山冻害较轻,使柑桔能在该地进行经济栽培。 6其他生态因子     某些特殊生态因子可能成为植物引种的限制因素。如浙江、广东某些柑桔产区溃疡病猖撅限制了甜橙的发 展;华北、东北、华东一些枣产区的枣疯病成为枣树引种的限制因素。又如风害严重地区引种时必须重视品种间抗 风力的差异。华南风害严重地区引种一般香蕉品种,当风力达七级以上时就会造成植株倾倒,叶片吹裂,假茎折断 的严重灾害;而引种矮脚顿地雷、大种矮把、高州矮蕉、油蕉等矮型品种则风害显著减轻。 (三)引种理论 1气候相似论: M.Y.Nut[onson(1947)提出如果不同地区的某些主要气候特征方面非常相像,那么一个地区培育的 品种和栽培技术,在引入到和它相似的气候区时、常能成功地应用。他采用的主要气候资料是日最高温度、平均初 霜和终霜日期和月降水量等。这对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引种比禾谷类作物更有指导意义,因为禾谷类作物可以通过调 节生长季从热带、亚热带引种到气候截然不同的高纬度地区。Bosshell和 Neild在引种菠萝时按最高温、最低

温、年降水量和产地最适条件偏离程度进行评分,发现总分越高,即气候相似程度越大,引种成功的把握越大。HN.瓦维洛夫通过大规模植物引种实践,认为应尽可能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种。2生物气候分布相似论:魏淑秋(1989)提出生物气候分布相似的概念,将气候相似与生物防治适应性两者结合起来,提出采用相似距离来度量各地气候,农业气候与生物气候分布相似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容量的气候数据库,综合各地各种气候因素,使之定量,综合,有序地表达相似程度,并采用计算机解决针对不同物种的适宜性和生态指标,提出世界范围内的生物气候相似计算结果,作为适地引种的咨询服务系统.由此可以通过对物种原产地生育其间各种气候要素的变化,物种对气候要素的敏感性,以及生育关键时期的农业气候指标,寻找可能适宜的地区差价和适宜的品种3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在引种时须注意到不存在完善的气候相似,再者,不应忽视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的历史生态环境对植物适应潜力的深刻影响。俄国学者(1953)认为植物现代分布不能说明它们在古代分布的情况.受冰川时期的影响,许多植物的现代分布区是被迫形成的,并不是它们最适应的范围,有时当把它们引出入到新的地区后,反而能发挥它们更大的潜力,认识植物生态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引种对象和采取引种措施,使引种植物能在新地区的生产中发挥作用。基于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前苏联学者把植物的驯化分为渐进型驯化和潜在型驯化两种类型。前者是指被别化的植物就其进化历史来说,开始获得对改变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而后者则是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下,发展其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化潜力,从而加强其适应性。所以这类植物的化比较容易。对于一些未受冰川寒冷影响的种类,没有经历过严寒的锻炼和选择,属于渐进型驯化,所以驯化难度较大。通过历史生态型的分析,可以理解如华中、华东原产的很多水蜜桃品种,对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表现了很强的适应力。如引入干燥、低温的华北地区后,也能够很好地适应。但是把原产华北和西北的桃品种引到高温多湿的南方时,则难以适应。这是因为华中系品种比华北系品种群有更为复杂的历史生态基础。瓦维洛夫(1926)在《裁培植物起源的研究》中提出,生长在起源中心的种类一般含有大量的显性基因,从起源中心引种的材料是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但在生态地理条件方面距离起源中心远的品种类型,经历的历史生态条件越复杂,其适应潜能也越大。总之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很多,概括来说包括1植物种类、品种的适应范围的大小,适应性广的品种引种到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区,仍然较易成功。2对于生育期短的一二年生蔬菜花卉植物,可以利用两地实际栽培气候的相似性。3可以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调节播种期异地留种等措施,使引入品种良好地生长发育并取得经济效益。4除生产性引种外,从植物进化的角度看,植物本身还具有被别化变不适应为适应的潜力。第三节引种的原则和方法一、引种的程序(一)选择引种材料对于植物种类品种适应范围的研究,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它们引入栽种。观察它们对当也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表现,从而确定其引种价值。在引种工作之初,需要对引入材料进行慎重的选择。选择引人材料的原则,主要是对引人材料经济性状的要求和对当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如上海地区要引种黄肉罐藏桃品种,应选择适应性好的果肉黄色、不溶质、粘核、果肉不带红色、成熟比较整齐的品种。对引入品种的适应性,应根据遗传基础、生态因子和栽培港施等进行分析。如在沈阳对各地新育成的梨品种进行引种,根据上述各因素的分析,可认为杭青、杭红、黄花、香慈、雅慈、中香、晋酥、五九香等适应的可能性极小:早酥、锦丰、锦香等稍大些:早香1号、早香2号较大:而苹果梨、大梨、甜梨、黄脆梨等在适应性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分析引种适应的可能性,应该建立在对引种地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和树种或品种群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的系统比较研究。其中农业气候鉴定是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包括:①生长期及其不同发育期内热和光资源的鉴定:②同时期内土壤和大气的湿度、水分供应条件的鉴定:③越冬条件的鉴定等。总结了前人在引种实践中的些经验,归纳成以下几点,作为引种原则参考。1确定影响适应性的主要生态因子从当地综合生态因子中找到对某一树种或品种类型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作为佑计适应性的重要依据。如辽宁省中北部苹果引种的主导因子常常是冬季的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可以用旬平均温度是否低于一14℃作为估计一般美国原产苹果品种适应可能性的衡量指标。在葡萄埋土防寒栽培的地区,主导因子常常是生长期的长短和活动积温的高低,熟期晚的品种群,在北方常常由于果实和枝蔓不能正常成熟而影响它们的适应性。可以用3200℃以上的活动积温作为晚熟品种群适应可能性的衡量指标。2调查引入类型的分布范围研究引入树种或品种的原产地及分布界限,估计它们的适应范围,或者对比主要农业气候指标,从而估计引种适应的可能性。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适应范围和它们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有看密切的关系。如中国华中,日本等地原产的桃品种耐高温多湿,而华北、西北原产的桃品种多耐寒抗旱。于引种有关的气象数据非常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纬度、年均气温、10℃以上平均气温的积算值和10℃以上最高气温积算值,1月平均气温,低温纪录,4一9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等。从国外引种时,必须考虑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由于冬季寒流频繁与地球上同纬度的地区相比较,我国冬季温度显著较低。如我国沈阳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纬度相近,沈阳1月份平均温度为18.7℃,而美国马萨诸塞州为一2.5℃:熊岳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一15℃,而纬度相近的美国俄亥俄州一6℃;南方如我国广州和古巴的哈瓦那纬度相近,但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比哈瓦那低8℃左右。3分析植物中心产区和引种方向之间的关系

温、年降水量和产地最适条件偏离程度进行评分,发现总分越高,即气候相似程度越大,引种成功的把握越 大。 H.N.瓦维洛夫通过大规模植物引种实践,认为应尽可能从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种。 2生物气候分布相似论:魏淑秋(1989)提出生物气候分布相似的概念,将气候相似与生物防治适应性两者结合起来,提 出采用相似距离来度量各地气候,农业气候与生物气候分布相似程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大容量的气候数据库,综 合各地各种气候因素,使之定量,综合,有序地表达相似程度,并采用计算机解决针对不同物种的适宜性和生态指标, 提出世界范围内的生物气候相似计算结果,作为适地引种的咨询服务系统.由此可以通过对物种原产地生育其间各种 气候要素的变化,物种对气候要素的敏感性,以及生育关键时期的农业气候指标,寻找可能适宜的地区差价和适宜的 品种. 3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 在引种时须注意到不存在完善的气候相似,再者,不应忽视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 历的历史生态环境对植物适应潜力的深刻影响。俄国学者(1953)认为植物现代分布不能说明它们在古代分布的情 况.受冰川时期的影响,许多植物的现代分布区是被迫形成的,并不是它们最适应的范围,有时当把它们引出入到新的 地区后,反而能发挥它们更大的潜力,认识植物生态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引种对象和采取引 种措施,使引种植物能在新地区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基于历史生态条件的分析,前苏联学者把植物的驯化分为渐进型驯化和潜在型驯化两种类型。前者是指被 驯化的植物就其进化历史来说,开始获得对改变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而后者则是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下,发展其 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驯化潜力,从而加强其适应性。所以这类植物的驯化比较容易。对于一些未受冰 川寒冷影响的种类,没有经历过严寒的锻炼和选择,属于渐进型驯化,所以驯化难度较大。 通过历史生态型的分析,可以理解如华中、华东原产的很多水蜜桃品种,对南方高温多湿的环境表现了很强的 适应力。如引入干燥、低温的华北地区后,也能够很好地适应。但是把原产华北和西北的桃品种引到高温多湿的南 方时,则难以适应。这是因为华中系品种比华北系品种群有更为复杂的历史生态基础。瓦维洛夫(1926)在《栽培植 物起源的研究》中提出,生长在起源中心的种类一般含有大量的显性基因,从起源中心引种的材料是育种的重要种 质资源,但在生态地理条件方面距离起源中心远的品种类型,经历的历史生态条件越复杂,其适应潜能也越大。 总之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很多,概括来说包括: 1植物种类、品种的适应范围的大小,适应性广的品种引种到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气候条件地区,仍然较易成功。 2对于生育期短的一二年生蔬菜花卉植物,可以利用两地实际栽培气候的相似性。 3可以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调节播种期异地留种等措施,使引入品种良好地生长发育并取得经济效益。4除生产性引 种外,从植物进化的角度看,植物本身还具有被驯化变不适应为适应的潜力。 第三节引种的原则和方法 一、引种的程序 (一)选择引种材料 对于植物种类品种适应范围的研究,最直接的方法是把它们引入栽种。观察它们对当也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状表现,从而确定其引种价值。在引种工作之初,需要对引入材料进行慎重的选择。     选择引人材料的原则,主要是对引人材料经济性状的要求和对当地风土条件的适应性。如上海地区要引种 黄肉罐藏桃品种,应选择适应性好的果肉黄色、不溶质、粘核、果肉不带红色、成熟比较整齐的品种。对引入品种 的适应性,应根据遗传基础、生态因子和栽培港施等进行分析。如在沈阳对各地新育成的梨品种进行引种,根据上 述各因素的分析,可认为杭青、杭红、黄花、香慈、雅慈、中香、晋酥、五九香等适应的可能性极小;早酥、锦 丰、锦香等稍大些;早香 l号、早香2号较大;而苹果梨、大梨、甜梨、黄脆梨等在适应性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分析引种适应的可能性,应该建立在对引种地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和树种或品种群对气候、土壤等条件 要求的系统比较研究。其中农业气候鉴定是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包括:①生长期及其不同发育期内热和光资源的 鉴定;②同时期内土壤和大气的湿度、水分供应条件的鉴定;③越冬条件的鉴定等。总结了前人在引种实践中的一 些经验,归纳成以下几点,作为引种原则参考。 1确定影响适应性的主要生态因子     从当地综合生态因子中找到对某一树种或品种类型适应性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作为佑计适应性的重要依 据。如辽宁省中北部苹果引种的主导因子常常是冬季的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可以用旬平均温度是否低于一14℃作为 估计一般美国原产苹果品种适应可能性的衡量指标。在葡萄埋土防寒栽培的地区,主导因子常常是生长期的长短和 活动积温的高低,熟期晚的品种群,在北方常常由于果实和枝蔓不能正常成熟而影响它们的适应性。可以用3200℃ 以上的活动积温作为晚熟品种群适应可能性的衡量指标。 2调查引入类型的分布范围     研究引入树种或品种的原产地及分布界限,估计它们的适应范围,或者对比主要农业气候指标,从而估计 引种适应的可能性。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适应范围和它们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国华 中,日本等地原产的桃品种耐高温多湿,而华北、西北原产的桃品种多耐寒抗旱。于引种有关的气象数据非常复 杂,其中主要包括:纬度、年均气温、10℃以上平均气温的积算值和10℃以上最高气温积算值,1月平均气温,低 温纪录,4—9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等。     从国外引种时,必须考虑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由于冬季寒流频繁与地球上同纬 度的地区相比较,我国冬季温度显著较低。如我国沈阳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纬度相近,沈阳1月份平均温度为一 18.7℃,而美国马萨诸塞州为一2.5℃;熊岳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一15℃,而纬度相近的美国俄亥俄州一6℃;南 方如我国广州和古巴的哈瓦那纬度相近,但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比哈瓦那低8℃左右。 3分析植物中心产区和引种方向之间的关系

一个树种的分布常常有它在纬度和海拔上的分布范围。就纬度来看,白梨的分布范围大概从北纬30”(武昌、杭州等地)到41O40附近(辽宁的北镇、朝阳一带)。武昌、杭州是砂梨的集中分布区。辽宁北镇、朝阳一带是秋子梨的集中分布区。白梨栽培数量大,品种分布最多的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一带,约北纬36°一39°附近。这是白梨的中心产区,可以说是这个树种最适宜的中枢地区。这里几乎所有白梨品种都能适应。如果我们考察各个不同的树种(有时是生态地理群),几乎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中心产区。向心方向的引种适应可能性大于离心引种。向心引种有时甚至可以简化或免除引种试验,把外地品种直接用之于生产。4参考适应性相近的种类和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引入树种或品种在原产地或现有分布范围内常常和一些其他树种、品种一起生长,表现出对共同条件的相似适应性。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种类、品种在引种地区表现的适应性,来估计引入树种或品种的适应可能性。如上海水蜜桃、玉露桃、企园水蜜桃等在共同栽培的区域内表现抗寒抗霜能力相近。在不少地方,上海水蜜桃能正常生长,那么可以预计引种玉露桃等适应的可能性很大。红玉、白龙苹果能够作经济栽培的地区引入金冠、元帅、锦红、露香、印度等品种在抗寒性方面不致发生什么问题,也可以利用其他树种作参考,如苹果的适宜栽培区可引入白梨系统的品种:杨梅可以经济栽培的地区,引种柑桔、枇杷都较易成功。5从病虫害及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引入抗性类型某些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常常形成对这些因素具有抗性的品种类型。如冬季较寒冷的加拿大、前苏联中部原产的苹果品种抗寒性强于美国原产的品种。葡萄霜霉病起源于美洲,美洲原产的葡萄种类、品种在长期抗病锻炼过程中形成的品种类型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强于欧洲原产的种类、品种。6考察品种类型的亲缘关系7借鉴前人经验及参考有关资料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很有借鉴意义。同时要搜集有关果树引种试验研究报告和品种够应性方面的资料值得参考。8参考果树品种相对适应性的研究资料植物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差异极其明显,品种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引种的成败,如浙江省在70年代大量引入国光等晚熟苹果品种,不适于江南栽培,使引种失败。但先后引入的辽伏、甜黄魁等早熟品种,反应良好,而且成熟期较渤海湾地区提早20天左右。黄河故道属苹果栽培的次适宜地区,经引种试验,在诸多晚熟品种中找到了需要温量指数较高、适于当地生态条件的富士品种能成功地栽培。植物引种材料的引入可以通过调查收集或通信邮寄等方式。应尽可能进行实地调查搜集,便于查对核实,防止混杂:要从品种特性表现典型,高产优质,无病虫为害的优株上采集紧殖材料。从病虫害的疫区引种必须通过特设的检疫园隔离种植鉴定,如发现新的病虫害就要采取根除的措施。(二)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登记编号引入的种类、品种收到后就应编号登记。登记项目应该包括种类、品种名称(学名、原名、通用名、别名等),繁殖材料种类(接穗、插条、苗木,如是系嫁接苗则须注明砧木名称),材料来源(原产地、引种地、品种来历等)和数量,收到日期及收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苗圃地或定植地块的名称编号),引种材料编号等。每种材料只要来源不同和收到的时间不同都要分别编号。档案袋上采用同样的编号,把引入时有关该种类、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原产地风土条件等记载说明资料装入档案袋备查。(三)对引种材料要严格检疫特别是对引入地区没有的病虫害,要严格进行检疫消毒。(四)引种试验从引种试验到生产上大量繁殖推广,一般说来可以大体上分为:试引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性试验和推广三个阶段。少量引种每品种可3一5株结合在种质资源圃和生产单位的品种圃、百果园内栽植。由少量试引到大量繁殖推广,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需要3一20年左右。从引种到大量繁殖推广应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特别是处于树种分布的边缘,可能发生周期性灾害而应该强调慎重。有一些地区或对于有一些种类、品种,如引入品种适应可能性大的或发展数量不大,在试种同时进行繁殖与在取得必要的引种鉴定资料后,直接进入推广阶段。为加速引种鉴定的过程,可高接在当地品种成年树的树冠上,促进其提前结果研究鉴定。试种过程中,可采用对比法,就是选择当地适应的品种作为对照进行对比性观察和分析。对照品种的选择应该恰如其分,如在沈阳地区进行梨的引种以苹果梨或朝鲜洋梨作为对照比较适合,京白梨抗性偏弱,安梨、花盖梨抗性过强,都难以反映引人品种对本地区的适应能力。(五)各类园艺植物的引种特点1以二年生草本类本类植物通常采用有性繁殖,生育期短,在引种中要注意分析和利用原产地和引入地之间栽培气候的相似性,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调节:另外对日照长度和低温春化敏感的品种引种时要注意:对只利用营养器官的品种,可以只看能否保持其利用器官的品质和产量,不管是否开花结实。2多年生宿根草木类本类植物常采用无性繁殖,以宿根露地越冬,引种时注意生育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及宿根越冬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3多年生木本类本类园艺植物一般个体比较大、寿命长,周年露地栽培是其主要生产方式。引种时需注意在分析生态因子时要考虑多年出现一次的灾害性因素,同时考虑到开花结果需一定年限,引种不当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在引种时要比较慎重。4设施栽培类

一个树种的分布常常有它在纬度和海拔上的分布范围。就纬度来看,白梨的分布范围大概从北纬30’(武 昌、杭州等地)到41О40’附近(辽宁的北镇、朝阳一带)。武昌、杭州是砂梨的集中分布区。辽宁北镇、朝阳一带 是秋子梨的集中分布区。白梨栽培数量大,品种分布最多的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一带,约北纬 36°一39°附近。这是白梨的中心产区,可以说是这个树种最适宜的中枢地区。这里几乎所有白梨品种都能适应。 如果我们考察各个不同的树种(有时是生态地理群),几乎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中心产区。向心方向的引种适应可能性 大于离心引种。向心引种有时甚至可以简化或免除引种试验,把外地品种直接用之于生产。 4参考适应性相近的种类和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     引入树种或品种在原产地或现有分布范围内常常和一些其他树种、品种一起生长,表现出对共同条件的相 似适应性。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种类、品种在引种地区表现的适应性,来估计引入树种或品种的适应可能性。如上海 水蜜桃、玉露桃、企园水蜜桃等在共同栽培的区域内表现抗寒抗霜能力相近。在不少地方,上海水蜜桃能正常生 长,那么可以预计引种玉露桃等适应的可能性很大。红玉、白龙苹果能够作经济栽培的地区引入金冠、元帅、锦 红、露香、印度等品种在抗寒性方面不致发生什么问题,也可以利用其他树种作参考,如苹果的适宜栽培区可引入 白梨系统的品种;杨梅可以经济栽培的地区,引种柑桔、枇杷都较易成功。 5从病虫害及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引入抗性类型     某些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影响下,常常形成对这些因素具有 抗性的品种类型。如冬季较寒冷的加拿大、前苏联中部原产的苹果品种抗寒性强于美国原产的品种。葡萄霜霉病起 源于美洲,美洲原产的葡萄种类、品种在长期抗病锻炼过程中形成的品种类型对霜霉病的抗性显著强于欧洲原产的 种类、品种。 6考察品种类型的亲缘关系 7借鉴前人经验及参考有关资料     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很有借鉴意义。同时要搜集有关果树引种试验研究报告和品种够应性方面 的资料值得参考。 8参考果树品种相对适应性的研究资料     植物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差异极其明显,品种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引种的成败,如浙江省 在70年代大量引入国光等晚熟苹果品种,不适于江南栽培,使引种失败。但先后引入的辽伏、甜黄魁等早熟品种, 反应良好,而且成熟期较渤海湾地区提早20天左右。黄河故道属苹果栽培的次适宜地区, 经引种试验,在诸多晚 熟品种中找到了需要温量指数较高、适于当地生态条件的富士品种能成功地栽培。     植物引种材料的引入可以通过调查收集或通信邮寄等方式。应尽可能进行实地调查搜集,便于查对核实, 防止混杂;要从品种特性表现典型,高产优质,无病虫为害的优株上采集繁殖材料。从病虫害的疫区引种必须通过 特设的检疫园隔离种植鉴定,如发现新的病虫害就要采取根除的措施。 (二)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登记编号     引入的种类、品种收到后就应编号登记。登记项目应该包括种类、品种名称(学名、原名、通用名、别名 等),繁殖材料种类(接穗、插条、苗木,如是系嫁接苗则须注明砧木名称),材料来源(原产地、引种地、品种来历 等)和数量,收到日期及收到后采取的处理措施(苗圃地或定植地块的名称编号),引种材料编号等。每种材料只要 来源不同和收到的时间不同都要分别编号。档案袋上采用同样的编号,把引入时有关该种类、品种的植物学性状、 经济性状、原产地风土条件等记载说明资料装入档案袋备查。 (三)对引种材料要严格检疫     特别是对引入地区没有的病虫害,要严格进行检疫 消毒。        (四)引种试验 从引种试验到生产上大量繁殖推广,一般说来可以大体上分为:试引观察、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栽培性 试验和推广三个阶段。少量引种每品种可3—5株结合在种质资源圃和生产单位的品种圃、百果园内栽植。由少量试 引到大量繁殖推广,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需要3—20年左右。从引种到大量繁殖推广应坚持既积极又慎重的原则。特 别是处于树种分布的边缘,可能发生周期性灾害而应该强调慎重。有一些地区或对于有一些种类、品种,如引入品 种适应可能性大的或发展数量不大,在试种同时进行繁殖与在取得必要的引种鉴定资料后,直接进入推广阶段。     为加速引种鉴定的过程,可高接在当地品种成年树的树冠上,促进其提前结果研究鉴定。试种过程中,可 采用对比法,就是选择当地适应的品种作为对照进行对比性观察和分析。对照品种的选择应该恰如其分,如在沈阳 地区进行梨的引种以苹果梨或朝鲜洋梨作为对照比较适合,京白梨抗性偏弱,安梨、花盖梨抗性过强,都难以反映 引人品种对本地区的适应能力。 (五)各类园艺植物的引种特点 1以二年生草本类    本类植物通常采用有性繁殖,生育期短,在引种中要注意分析和利用原产地和引入地之 间栽培气候的相似性,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调节;另外对日照长度和低温春化敏感的品种引种时要注意;对只利 用营养器官的品种,可以只看能否保持其利用器官的品质和产量,不管是否开花结实。 2多年生宿根草木类    本类植物常采用无性繁殖,以宿根露地越冬,引种时注意生育期的气候生态因子及宿 根越冬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3多年生木本类     本类园艺植物一般个体比较大、寿命长,周年露地栽培是其主要生产方式。引种时需注意在分析生态因子 时要考虑多年出现一次的灾害性因素,同时考虑到开花结果需一定年限,引种不当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在引种时要 比较慎重。 4设施栽培类

本类植物采用设施栽培,自然生态条件已不成为引种的限制因子,但引入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接近引种植物的需要时,可降低设施裁培的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如湿度大、温度较高、关照较暗等,应选择相应的种类和品种。(六)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外地的植物种类、品种引入本地后,有时并不是在所有环境条件方面都能充分满足它门生长发育的要求,需要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引人类型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正常生民发育,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应经济有效和切实可行,如我国北部地区(年绝对最低温度平均值在一15℃以下)栽培一般葡萄品种采用埋土防寒法:沈阳一带栽培金冠、赤阳等优质大苹果品种采用高接方式:利用不同类型的抗性砖木提高引入种类、品种对病虫害及不良的气候、主壤条件的适应性,用自涂剂防止日灼伤等等。另一个突出的事例是在地处热带的爪哇东部山地,农民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瑞光等苹果品种在酷热的条件下引种成功。关键在于果实采收后一个月左右适时摘除全部叶片促使苹果再次开花结果,采用适应热带气候的砧木以及用绑扎的办法使主枝水平生长等等。现在每年收获两次,两次合计亩产为4500kgJ.Janick(1974)报道1973年为止,爪哇以巴塘地区为中心,苹果园已发展到700亩,将会有更多的果树种类、品种成功地引入远离现有分布区的新的领域。例如使用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可增强李子树的抗寒性,抑制柑桔晚秋梢发生,提高抗寒力2℃左右,它还能减少果树的蒸腾强度,使苹果和樱桃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增大,提高了果树的抗旱性。春季应用B9,秋季应用乙烯利和萘乙酸可使二年生苹果枝条的抗寒性提高10℃、ABA、水杨酸等均可使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在柑桔等果树上应用能增强其抗旱性。引种工作的成败应满足引种地区综合生态环境的要求。外因方面是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引入类型能够正常地生长结果,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当然还要考虑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二引种中的注意事项1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2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3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4注意因引中不当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本类植物采用设施栽培,自然生态条件已不成为引种的限制因子,但引入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接近引种植物 的需要时,可降低设施栽培的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设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如湿度大、温度较高、关照较暗 等,应选择相应的种类和品种。 (六)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     外地的植物种类、品种引入本地后,有时并不是在所有环境条件方面都能充分满足它门生长发育的要求, 需要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引人类型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正常生民发育,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所采取的主要 措施,应经济有效和切实可行,如我国北部地区(年绝对最低温度平均值在一15℃以下)栽培一般葡萄品种采用埋土 防寒法;沈阳一带栽培金冠、赤阳等优质大苹果品种采用高接方式;利用不同类型的抗性砧木提高引入种类、品种 对病虫害及不良的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性,用自涂剂防止日灼伤等等。另一个突出的事例是在地处热带的爪哇东 部山地,农民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瑞光等苹果品种在酷热的条件下引种成功。关键在于果实采收后一个月 左右适时摘除全部叶片促使苹果再次开花结果,采用适应热带气候的砧木以及用绑扎的办法使主枝水平生长等等。 现在每年收获两次,两次合计亩产为4500kg J.Janick(1974)报道1973年为止,爪哇以巴塘地区为中心,苹果园 已发展到700亩,将会有更多的果树种类、品种成功地引入远离现有分布区的新的领域。例如使用植物生长延缓 剂 PP333:可增强李子树的抗寒性,抑制柑桔晚秋梢发生,提高抗寒力2℃左右,它还能减少果树的蒸腾强度,使 苹果和樱桃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增大,提高了果树的抗旱性。春季应用 B9,秋季应用乙烯利和萘乙酸可使二年生 苹果枝条的抗寒性提高10℃、 ABA、水杨酸等均可使气孔关闭,减少水分蒸发,在柑桔等果树上应用能增强其抗 旱性。 引种工作的成败应满足引种地区综合生态环境的要求。外因方面是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引入类型能够正 常地生长结果,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当然还要考虑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 二引种中的注意事项 1坚持积极慎重的原则 2注意植物习性类型的特点。 3注意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 4注意因引中不当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