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147.5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三章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第一节新品种审订第二节植物新品种保护第三节品种推广第四节良种繁育良种紧育,就是迅速扩大新品种种子的数量和提高种子质量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过程。它是决定一个新育成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能否尽快地得以推厂应用的关键。良种紧育以向生产提供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良种种子为目的,故以进速扩大良种种子的繁殖,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和保持优良种性为主要内容。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1良种繁育的意义选育和推广良种是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园艺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良种繁育是品种工作中衔接品种选育和品种推广的重要环节。抓好了这个环节,经过品种审定确定了推广区域的新品种,会迅速扩大其种植面积,从而加快品种更换的速度:同时正确地进行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就可使优良品种较长时期地用于生产,这样才能使良种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良种繁育的任务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迅速大量繁殖良种良种繁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迅速大量繁殖经过品种审定,确定了推广区域的新品种种子,使新品种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同时也要根据生产上的需要,繁殖现有推广良种的种子。2)防止品种退化劣变,保证种子的高质量优良品种在繁殖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从播种、收获、处理到贮藏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某一环节所造成的机械混杂,或由于天然杂交引起的生物学混杂,以及由于自然突变等原因,造成品种的混杂、退化劣变,从而导致种子质量的降低。所以良种繁育的任务不仅是要迅速扩大繁殖,而且要防止品种的混杂、退化劣变和种子质量的降低。通过良种繁育工作,应使优良品种保持其纯度和种性,以保证及时供应生产上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良种种子。总的来说,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的种子,并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种性,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种子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品种更换和更新。从当前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种于的质量问题比数量问题更为突出。二良种紧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品种退化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儿个方面,如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成熟期改变,生活力降低,抗逆力减弱,性状极不整齐,甚至完全丧失品种的典型性。2)品种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在种子收获、脱粒、清选、晾晒、贮藏、包装和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粗枝大时,不认真执行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常常造成种子的机械混杂,使繁殖的品种内混进了异品种或异种的种子。此外,在不合理的轮作和由间管理情况下,前作和杂草种子的自然脱落,以及施用混有作物种子或杂草种子的未经充分腐熟的既肥和堆肥,也会造成机械混杂。自花授粉作物的混杂退化主要是由于这种人为的机械混杂。另外,机械混杂会进一步引起生物学混杂,所以异花授粉作物机械混杂的不良后果比自花授投作物还严重些。(2)生物学混杂在品种繁殖过程中,由于隔离不够而发生不同亚种、变种、品种或类型之间的天然杂交(串花),从而造成非本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产生一些杂合的个体,这些杂合体在继续繁殖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重组合的类型,使原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造成品种的混杂和劣变。例如结球甘蓝与花椰菜或球茎甘蓝之间发生天然杂交,就不会再结球。各种作物都可能发生生物学混杂,但异花授粉作物中发生最为普遍。异花授粉作物的混杂退化一般主要是由生物学混杂引起的,而且混杂程度发展很快。(3)自然突变和品种本身遗传性的变化园艺植物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还经常会发生自然突变。尽管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突变发生的频率并不高,但一些微小突变的频率都要高得多。突变中出现的有利变异少而不利变异多。另外,任何高纯度的品种,其群体的基因型都不是绝对”纯”的。投入生产利用以后,由于内在因素的差异,品种本身的遗传性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总之,这两方面都可能是品种退化的内在原因。(4)不正确的选择和留种方式的影响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如不注意通过严格的选择,将混杂、劣变的植株淘汰掉,任其留种必然导致品种的退化。特别是对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方向不一致的那些性状,如抽墓迟或不易抽墓与结球紧密及植株柔嫩多汁等性状,都不是和自然选择方向一致的性状,如不注意进行人工选择,就会导致早抽墓、结球松和植株组织变粗硬等不良性状的出现。目前一些品种退化严重的地区或单位,往往是在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只管留种不管选种:只进行粗放的片选而不进行严格的去劣:或者虽然进行了选挥,但所定的标准不当,而未发挥选择的作用,例如果菜类只注意选果而忽略了对植株性状的鉴定和选择。对于各种菜类只注意产品器官大,而忽略了性状的典型性和一致性、生育期以及其它经济性状的选择。不注意淘汰病株,任其留种,从而导致种子或留种材料带病。此外在留种方式上如

第十三章 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繁育 第一节新品种审订 第二节植物新品种保护 第三节品种推广 第四节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就是迅速扩大新品种种子的数量和提高种子质量以满足生产需要的过程。它是决定一个新育成或新引进 的优良品种能否尽快地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良种繁育以向生产提供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良种种子为目的,故以迅 速扩大良种种子的繁殖,防止品种混杂、退化和保持优良种性为主要内容。 一 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1 良种繁育的意义     选育和推广良种是提高园艺植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园艺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良种繁育 是品种工作中衔接品种选育和品种推广的重要环节。抓好了这个环节,经过品种审定确定了推广区域的新品种,会 迅速扩大其种植面积,从而加快品种更换的速度;同时正确地进行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就可使优 良品种较长时期地用于生产,这样才能使良种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良种繁育的任务 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迅速大量繁殖良种        良种繁育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迅速大量繁殖经过品种审定,确定了推广区域的新品种种子,使新 品种能在生产上迅速推广。同时也要根据生产上的需要,繁殖现有推广良种的种子。 2)防止品种退化劣变,保证种子的高质量     优良品种在繁殖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从播种、收获、处理到贮藏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某一环节所造成的 机械混杂,或由于天然杂交引起的生物学混杂,以及由于自然突变等原因,造成品种的混杂、退化劣变,从而导致 种子质量的降低。所以良种繁育的任务不仅是要迅速扩大繁殖,而且要防止品种的混杂、退化劣变和种子质量的降 低。通过良种繁育工作,应使优良品种保持其纯度和种性,以保证及时供应生产上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良种种子。 总的来说,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的种子,并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种性,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 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种子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品种更换和更新。从当前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种于的质量问题 比数量问题更为突出。 二良种繁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的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 化。    品种退化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如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成熟期改变,生活力降低,抗逆力减弱,性 状极不整齐,甚至完全丧失品种的典型性。 2)品种退化的原因 (1)机械混杂     在种子收获、脱粒、清选、晾晒、贮藏、包装和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粗枝大时,不认真执行一 定的技术操作规程,常常造成种子的机械混杂,使繁殖的品种内混进了异品种或异种的种子。此外,在不合理的轮 作和田间管理情况下,前作和杂草种子的自然脱落,以及施用混有作物种子或杂草种子的未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和堆 肥,也会造成机械混杂。自花授粉作物的混杂退化主要是由于这种人为的机械混杂。另外,机械混杂会进一步引起 生物学混杂,所以异花授粉作物机械混杂的不良后果比自花授投作物还严重些。 (2)生物学混杂     在品种繁殖过程中,由于隔离不够而发生不同亚种、变种、品种或类型之间的天然杂交(串花),从而造成 非本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产生一些杂合的个体,这些杂合体在继续繁殖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重组合的类型, 使原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造成品种的混杂和劣变。例如结球甘蓝与花椰菜或球茎甘蓝之间发 生天然杂交,就不会再结球。各种作物都可能发生生物学混杂,但异花授粉作物中发生最为普遍。异花授粉作物的 混杂退化一般主要是由生物学混杂引起的,而且混杂程度发展很快。 (3)自然突变和品种本身遗传性的变化     园艺植物品种在繁殖过程中还经常会发生自然突变。尽管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突变发生的频率并不高,但 一些微小突变的频率都要高得多。突变中出现的有利变异少而不利变异多。另外,任何高纯度的品种,其群体的基 因型都不是绝对"纯"的。投入生产利用以后,由于内在因素的差异,品种本身的遗传性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总之, 这两方面都可能是品种退化的内在原因。 (4)不正确的选择和留种方式的影响      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如不注意通过严格的选择,将混杂、劣变的植株淘汰掉,任其留种必然导致品种的 退化。特别是对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方向不一致的那些性状,如抽薹迟或不易抽薹与结球紧密及植株柔嫩多汁等 性状,都不是和自然选择方向一致的性状,如不注意进行人工选择,就会导致早抽薹、结球松和植株组织变粗硬等 不良性状的出现。     目前一些品种退化严重的地区或单位,往往是在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只管留种不管选种;只进行粗 放的片选而不进行严格的去劣;或者虽然进行了选挥,但所定的标准不当,而未发挥选择的作用,例如果菜类只注 意选果而忽略了对植株性状的鉴定和选择。对于各种菜类只注意产品器官大,而忽略了性状的典型性和一致性、生 育期以及其它经济性状的选择。不注意淘汰病株,任其留种,从而导致种子或留种材料带病。此外在留种方式上如

连年采用小株留种,缺之对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留种植株过少,特别是异花授粉作物的连续近亲紧殖等,也都是造成品种退化的原因。(5)不适宜的自然条件和裁培技术的影响有些蔬菜种类的品种虽然能在某地进行商品蔬菜生产,但却不能留种。例如广东大量栽培的晚熟甘蓝品种黄苗”,由于当地温暖的气候不能满足种株对低温的要求,因此在当地留种就不能正常抽墓开花结实,勉强留种则后代结球率就降低,早期抽董率增高。又如在温暖的平原地区进行马铃薯留种,常因容易感染病毒病而发生退化,而在高寒地区留种就不易发生退化。以上这些事例说明自然条件对种子质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栽培技术措施也象自然气候条件那样对品种内各种基因型在起着淘汰选择作用。一个耐耐旱品种如果连续多代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栽培繁殖,它的耐耐旱性就会降低,一个适应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果连续在露地栽培留种,它的适应性也会降低。3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1)严格执行种子收获调制的技术操作规程这是防止机械混杂的主要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种子收获时,不同品种要分别堆放,如用同一容器或运输工具,在更换品种时,必须彻底清除前一品种残留的种子。(2)在种株后熟、脱粒、清选、晾晒、消毒、贮藏以及种子处理和播种等操作中,事先都应对场所和用具进行清洁,并认真检查,清除以前残留的种子。晾晒种子时不同品种间要保持较大的距离,以防风吹或人畜践踏而引起品种的混杂。(3)在包装、贮藏和种子处理时,容器内外均应附上标签,除注明品种的名称外,还应说明种子等级、数量和纯度。(4)留种地品种的田间布置要适当。留种地必须注意与其它作物或其它品种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尽可能采用轮作。2)隔离留种防止天然杂交对于异花授粉的蔬菜作物品种特别重要。其方法是在留种时对易于相互杂交的变种、品种或类型进行隔离。隔离的方式不外有以下三种:(1)机械隔离主要应用于繁殖少量的原种种子或原始材料的保存。其方法是在开花期采取花序套袋,网罩隔离或温室隔离留种等。网罩可以用金属网纱、纱布或聚乙烯塑料网纱,目前一般多采用塑料网纱,因它较前两者更为经济耐用。在隔离留种时必须解决辅助授粉问题。纸袋隔离一般只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而纱罩隔离或温室隔离留种除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外,还可以采用释放蜜蜂,或人工饲养苍蝇。(2)花期隔离主要是采取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春化处理和光照处理等措施,使不同品种的开花期前后错开,以避免天然杂交。但由于蔬菜作物多数均在春夏季开花,而且花期较长,因此尽管果取了上述措施,或再加上摘心、整枝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也很难使不同品种的花期完全错开,而仍有部分交错。因此,只有采用不同品种分年种植的办法,才能做到有效的隔离,但这必须要有良好的种子贮藏条件相配合才行。(3)空间隔离这一方式是良种紧育中经常采用的,它既不需要网罩之类的设备,也不需要采取调节花期的措施,而只要将容易发生天然杂交的品种、变种、类型之间相互隔开适当的距离进行留种即可。但究竟竞应当隔离多远才恰当,主要应考虑影响天然杂交的因素以及杂交发生后对产品经济价值影响的大小等条件。在影响天然杂交的因素中主要有作物种类,昆虫活动情况,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群体的大小等。就作物种类而言,异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杂交率高于常异交植物,而常异交植物又高于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中凡属虫媒花的,天然杂交串的高低与授粉昆虫的种类,昆虫群体的大小,气候条件对昆虫活动的影响等有关。例如当地的授粉昆虫种类少,昆虫的群体又小,春季开花时又遇低温,则天然杂交率低,但种子的产量也要受到影响。如花期气温较高,降雨少,日照良好,昆虫的活动就更加频繁,天然杂交率就比较高。对于风媒花(如菠菜、甜菜和甜玉米等)来说,花期的风向、风速以及能相互杂交的品种在田间的位置等都要影响到天然杂交率。留种群体大小也影响天然杂交串,如果留种的群体愈大,天然杂交率愈低,反之群体愈小,天然杂交率愈高。这与昆虫的活动习性有关,因群体大,蜜蜂便可长时间在同一品种范围内活动,不是在不同品种间来往频繁,从而也就降低了天然杂交率。根据蔬菜作物授粉方式的不同翻发生天然杂交后的影响大小,以及留种地间屏障的有无等,可将主要蔬莱隔离留种的距离归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不同物种或变种之间容易杂交,杂交后杂种几乎完全丧失经济价值的。如甘蓝类的各个变种之间:大白菜、小白菜及油莱之间;各种萎菜之间等。这些蔬菜在开阔地助隔离距离为2000m左右,在有屏障的地方隔离距离1000m左右。第二类。异花授粉的各种蔬菜不同品种间极易杂交,杂交后虽未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但失去了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给生产和供应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类蔬菜如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百合科、苋科以及常异交的蚕豆品种间,在开阔地的隔离距离为1000m,有屏障地为500m。第三类:莴苣的不同变种(散叶、结球和茎用)之间,茄科蔬菜辣椒、茄子的不同品种间,虽然是以自交为主,但仍有一定的异交率,为了保证品种的纯度,变种间和品种间隔离距离一般为50一100m。第四类:豆科蔬菜中的菜豆、豌豆品种间,番茄的品种间天然杂交率相当低,因此不同品种间只需隔离10一20m即可。对于这些蔬菜主要应注意防止机械混杂。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因此给隔离留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安排各种蔬菜不同品种的留种,势必不能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以防止天然杂交,所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势在必行

连年采用小株留种,缺乏对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留种植株过少,特别是异花授粉作物的连续近亲繁殖等,也都是 造成品种退化的原因。 (5)不适宜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     有些蔬菜种类的品种虽然能在某地进行商品蔬菜生产,但却不能留种。例如广东大量栽培的晚熟甘蓝品 种"黄苗",由于当地温暖的气候不能满足种株对低温的要求,因此在当地留种就不能正常抽薹开花结实,勉强留种 则后代结球率就降低,早期抽董率增高。又如在温暖的平原地区进行马铃薯留种,常因容易感染病毒病而发生退 化,而在高寒地区留种就不易发生退化。以上这些事例说明自然条件对种子质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也象自然气候条件那样对品种内各种基因型在起着淘汰选择作用。一个耐瘠耐旱品种如果连 续多代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栽培繁殖,它的耐瘠耐旱性就会降低,一个适应保护地栽培的品种如果连续在露地栽培 留种,它的适应性也会降低。 3 品种保纯和防止退化的方法     1)严格执行种子收获调制的技术操作规程 这是防止机械混杂的主要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l)种子收获时,不同品种要分别堆放,如用同一容器或运输工具,在更换品种时,必须彻底清除前一品 种残留的种子。     (2)在种株后熟、脱粒、清选、晾晒、消毒、贮藏以及种子处理和播种等操作中,事先都应对场所和用具 进行清洁,并认真检查,清除以前残留的种子。晾晒种子时不同品种间要保持较大的距离,以防风吹或人畜践踏而 引起品种的混杂。     (3)在包装、贮藏和种子处理时,容器内外均应附上标签,除注明品种的名称外,还应说明种子等级、数 量和纯度。     (4)留种地品种的田间布置要适当。留种地必须注意与其它作物或其它品种保持一定的距离,应尽可能采 用轮作。     2)隔离留种 防止天然杂交对于异花授粉的蔬菜作物品种特别重要。其方法是在留种时对易于相互杂交 的变种、品种或类型进行隔离。隔离的方式不外有以下三种:     (1)机械隔离 主要应用于繁殖少量的原种种子或原始材料的保存。其方法是在开花期采取花序套袋, 网罩隔离或温室隔离留种等。网罩可以用金属网纱、纱布或聚乙烯塑料网纱,目前一般多采用塑料网纱,因它较前 两者更为经济耐用。在隔离留种时必须解决辅助授粉问题。纸袋隔离一般只能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而纱罩隔离或温 室隔离留种除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外,还可以采用释放蜜蜂,或人工饲养苍蝇。     (2)花期隔离 主要是采取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春化处理和光照处理等措施,使不同品种的开花期前 后错开,以避免天然杂交。但由于蔬菜作物多数均在春夏季开花,而且花期较长,因此尽管果取了上述措施,或再 加上摘心、整枝以及生长调节剂的施用,也很难使不同品种的花期完全错开,而仍有部分交错。因此,只有采用不 同品种分年种植的办法,才能做到有效的隔离,但这必须要有良好的种子贮藏条件相配合才行。     (3)空间隔离 这一方式是良种繁育中经常采用的,它既不需要网罩之类的设备,也不需要采取调节花 期的措施,而只要将容易发生天然杂交的品种、变种、类型之间相互隔开适当的距离进行留种即可。但究竟应当隔 离多远才恰当,主要应考虑影响天然杂交的因素以及杂交发生后对产品经济价值影响的大小等条件。     在影响天然杂交的因素中主要有作物种类,昆虫活动情况,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群体的大小等。就作物 种类而言,异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杂交率高于常异交植物,而常异交植物又高于自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中凡属虫媒花的,天然杂交串的高低与授粉昆虫的种类,昆虫群体的大小,气候条件对昆虫 活动的影响等有关。例如当地的授粉昆虫种类少,昆虫的群体又小,春季开花时又遇低温,则天然杂交率低,但种 子的产量也要受到影响。如花期气温较高,降雨少,日照良好,昆虫的活动就更加频繁,天然杂交率就比较高。     对于风媒花(如菠菜、甜菜和甜玉米等)来说,花期的风向、风速以及能相互杂交的品种在田间的位置等都 要影响到天然杂交率。     留种群体大小也影响天然杂交串,如果留种的群体愈大,天然杂交率愈低,反之群体愈小,天然杂交率愈 高。这与昆虫的活动习性有关,因群体大,蜜蜂便可长时间在同一品种范围内活动,不是在不同品种间来往频繁, 从而也就降低了天然杂交率。     根据蔬菜作物授粉方式的不同翱发生天然杂交后的影响大小,以及留种地间屏障的有无等,可将主要蔬莱 隔离留种的距离归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不同物种或变种之间容易杂交,杂交后杂种几乎完全丧失经济价值的。如甘蓝类的各个变种之 间;大白菜、小白菜及油莱之间;各种萎菜之间等。这些蔬菜在开阔地助隔离距离为2000m左右,在有屏障的地方 隔离距离1000m左右。 第二类。异花授粉的各种蔬菜不同品种间极易杂交,杂交后虽未完全丧失经济价值,但失去了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 性,给生产和供应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类蔬菜如十字花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百合科、苋科以及常异交的 蚕豆品种间,在开阔地的隔离距离为10O0m,有屏障地为500m。     第三类:莴苣的不同变种(散叶、结球和茎用)之间,茄科蔬菜辣椒、茄子的不同品种间,虽然是以自交为 主,但仍有一定的异交率,为了保证品种的纯度,变种间和品种间隔离距离一般为50一100m。     第四类:豆科蔬菜中的菜豆、豌豆品种间,番茄的品种间天然杂交率相当低,因此不同品种间只需隔离10 —20m即可。对于这些蔬菜主要应注意防止机械混杂。     目前生产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因此给隔离留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安排 各种蔬菜不同品种的留种,势必不能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以防止天然杂交,所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势在必行

此外,在留种区的规划安排上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明确各种蔬菜之间能否杂交的关系,以致有人认为”凡属十字花科蔬菜在留种时都要彼此隔离”。其实并非如此,例如白菜类和甘蓝类、萝卜类的品种之间并不发生天然杂交,甘蓝、萝下、白菜的品种完全可以安排在一个留种区之内。3)合理的选择和留种(1)连续定向地每代进行选择,使品种的典型性得以保持,而不致减退或消失。(2)在品种特征特性容易鉴别时,分阶段对留种植株进行多次的选择和淘汰,以保证留种植株在生育期各阶段的特征特性能达到品种的典型性。(3)对于原种的生产要进行严格的株选,对于生产用种的繁殖,可以进行片选,但要认真地去杂、去劣和淘汰病株。(4)小株留种的播种材料必须是高纯度的原种。小株留种生产出的种子只能供蔬菜生产播种用,而不能作为继续留种的播种材料。这样把成株留种生产原种种子,小株留种繁殖生产用种子区分开来,就不致因小株留种而引起品种退化。(5)原种繁殖时选留的植株不能太少,一般不能少于50株,并避免都来自同一亲系。以免品种群体内基因型单纯化和遗传基础贫乏,从而导致品种的生活力降低和适应性减弱。4)利用和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多数蔬菜一般都可以就地繁育种子,但有些蔬菜除非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措施(如对甘蓝种株进行人工低温处理,马铃著的二季作等),不然就不行。因此现代化的蔬菜良种繁育,不一定都要就地留种,应当考虑充分利用我国南北的有利自然条件,来进行高质量蔬菜商品种子的大量生产。对于原种的繁育来讲,应该采用有利于加强品种特性的栽培措施。这种措施有时恰好与繁殖生产用种是相反的,例如茄子抗黄萎病品种的原种繁育应该栽培在连作地内,以便淘汰感病栋,而繁殖生产用种则避免连作,以免影响种子产量。三建立良种繁育制度和加速良种繁育1种子工作的”四化一供在总结我国种子工作经验和借签国际种子工作长处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78年提出了种子工作”四化1供”的新方向。各地实践证明,”四化一供”可以把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化的基础上,是实现种子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种子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种子工作”四化一供“的主要内容为:种子生产专业化就是建立专门的种子生产基地。种子加工机械化就是把种子基地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种子,用各种加工机械处理,使半成品变为成品,保证其播种品质。种子质量标准化就是对作物的优良品种的种子分级、原种生产方法、种子检验方法、种子贮藏、包装、运输等方面,制定出先进可行的技术标准,并以此为尺度,在种子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执行。品种布局区域化就是按照品种生态型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布局品种,即按照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产水平、经济系件以及病虫害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群众的耕作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统一组织供应良种,对于蔬菜作物来说,它与粮食作物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种类、品种繁多,但每种蔬菜品种所需的种子量都比粮食作物少得多。因此在种子繁育和良种供应上,可以不象粮物那样分散,甚至每个县都在繁育种子。蔬菜作物的良种繁育技术性也较强,因此要根据生态条件和技术力量适当集中繁育和供应良种种子。如果供种单位过多,质量就难于保证。就不能形成现代化的蔬菜种子生产企业。2良种紧育制度建立良种繁育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繁殖用种的生产与生产用种的扩大繁殖问题,保证当生产上发生品种退化时,能有高纯度的原种提供,进行品种的更新,或用另一品种的种子加以更换。蔬菜种子生产简单和最粗放的方式,就是每年直接从生产地里留下部分植株或果实来采种,以供次年生产播种之用。这是过去小农经济条件下,小规模蔬菜生产常用的办法。这种方法生产的种子数量有限,而且在生产商品菜的地里留种,很难做到可靠的隔离,也不易做到严格的选择,因此难免逐渐发生退化。近年来有些地方有了专门的留种地,虽然比在生产地里就地留种进了一步,但仍未把繁殖用种与生产用种分开,在大量而又比较粗放地留种的情况下,势必也容易发生混杂退化,而且退化后又无高纯度的原种种子来加以更新。为了保证种子的数量和质量,有必要建立分级繁育的制度,设置专门的留种地,逐步扩大繁殖,确保种子的质量不致降低,而且当生产上发生品种退化时,能及时采用高质量的原种种子加以更新,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经过审定适合当地推广的新品种来加以更换。3良种繁育程序一个品种按照繁殖阶段的先后、世代的高低所形成的系统,叫做种子生产程序。正规的种子生产程序应该是由原原种产生原种,再由原种产生良种。原原种是由育种者直接生产和控制的质量最高的繁殖用种,原种是与原原种亲缘关系最近,质量仅次于原原种的繁殖用种,良种即生产用种。由育种者提供原原种,井实行严格的良种繁育程序,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提供,可以防止”种出多门”而造成新的杂乱。因为品种的特征特性只有育种者最熟悉,可以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在人员、场地和设备上给予优越的条件,采用有利于加强品种特性的栽培措施,就可以生产出质量高的原原种。同时原原种的生产要控制在一定的世代之内,也是很重要的防杂保纯措施,因此宜采取一次繁殖、多年贮存使用的方法

此外,在留种区的规划安排上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不明确各种蔬菜之间能否杂交的关系,以致有人认 为"凡属十字花科蔬菜在留种时都要彼此隔离"。其实并非如此,例如白菜类和甘蓝类、萝卜类的品种之间并不发生 天然杂交,甘蓝、萝卜、白菜的品种完全可以安排在一个留种区之内。     3)合理的选择和留种     (1)连续定向地每代进行选择,使品种的典型性得以保持,而不致减退或消失。   (2)在品种特征特性容易鉴别时,分阶段对留种植株进行多次的选择和淘汰,以保 证留种植株在生育期各阶段的特征特性能达到品种的典型性。     (3)对于原种的生产要进行严格的株选,对于生产用种的繁殖,可以进行片选,但要认真地去杂、去劣和 淘汰病株。     (4)小株留种的播种材料必须是高纯度的原种。小株留种生产出的种子只能供蔬菜生产播种用,而不能作 为继续留种的播种材料。这样把成株留种生产原种种子,小株留种繁殖生产用种子区分开来,就不致因小株留种而 引起品种退化。    (5)原种繁殖时选留的植株不能太少,一般不能少于50株,并避免都来自同一亲系。以免品种群体内基因 型单纯化和遗传基础贫乏,从而导致品种的生活力降低和适应性减弱。     4)利用和创造适合种性的生育条件 多数蔬菜一般都可以就地繁育种子,但有些蔬菜除非采用特殊的栽 培技术措施(如对甘蓝种株进行人工低温处理,马铃著的二季作等),不然就不行。因此现代化的蔬菜良种繁育,不 一定都要就地留种,应当考虑充分利用我国南北的有利自然条件,来进行高质量蔬菜商品种子的大量生产。     对于原种的繁育来讲,应该采用有利于加强品种特性的栽培措施。这种措施有时恰好与繁殖生产用种是相 反的,例如茄子抗黄萎病品种的原种繁育应该栽培在连作地内,以便淘汰感病栋,而繁殖生产用种则避免连作,以 免影响种子产量。 三 建立良种繁育制度和加速良种繁育 1 种子工作的"四化一供"     在总结我国种子工作经验和借签国际种子工作长处的基础上, 国务院于1978年提出了种子工作"四化一 供"的新方向。各地实践证明,"四化一供"可以把良种繁育推广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专业化的基础上,是实 现种子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种子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     种子工作"四化一供"的主要内容为:     种子生产专业化 就是建立专门的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加工机械化 就是把种子基地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种子,用各种加工机械处理,使半成品变为成品, 保证其播种品质。     种子质量标准化 就是对作物的优良品种的种子分级、原种生产方法、种子检验方法、种子贮藏、包 装、运输等方面,制定出先进可行的技术标准,并以此为尺度,在种子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执行。     品种布局区域化 就是按照品种生态型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原则布局品种,即按照各地不同的地理环 境、气候特点、生产水平、经济系件以及病虫害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群众的耕作习惯等方面,来确定品种的引进、 繁育和推广。     统一组织供应良种 对于蔬菜作物来说,它与粮食作物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种类、品种繁多,但 每种蔬菜品种所需的种子量都比粮食作物少得多。因此在种子繁育和良种供应上,可以不象粮物那样分散,甚至每 个县都在繁育种子。蔬菜作物的良种繁育技术性也较强,因此要根据生态条件和技术力量适当集中繁育和供应良种 种子。如果供种单位过多,质量就难于保证。就不能形成现代化的蔬菜种子生产企业。 2 良种繁育制度     建立良种繁育制度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繁殖用种的生产与生产用种的扩大繁殖问题,保证当生产上发生品种 退化时,能有高纯度的原种提供,进行品种的更新,或用另一品种的种子加以更换。     蔬菜种子生产简单和最粗放的方式,就是每年直接从生产地里留下部分植株或果实来采种,以供次年生产 播种之用。这是过去小农经济条件下,小规模蔬菜生产常用的办法。这种方法生产的种子数量有限,而且在生产商 品菜的地里留种,很难做到可靠的隔离,也不易做到严格的选择,因此难免逐渐发生退化。     近年来有些地方有了专门的留种地,虽然比在生产地里就地留种进了一步,但仍未把繁殖用种与生产用种 分开,在大量而又比较粗放地留种的情况下,势必也容易发生混杂退化,而且退化后又无高纯度的原种种子来加以 更新。     为了保证种子的数量和质量,有必要建立分级繁育的制度,设置专门的留种地,逐步扩大繁殖,确保种子 的质量不致降低,而且当生产上发生品种退化时,能及时采用高质量的原种种子加以更新,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经过 审定适合当地推广的新品种来加以更换。 3 良种繁育程序     一个品种按照繁殖阶段的先后、世代的高低所形成的系统,叫做种子生产程序。正规的种子生产程序应该 是由原原种产生原种,再由原种产生良种。原原种是由育种者直接生产和控制的质量最高的繁殖用种,原种是与原 原种亲缘关系最近,质量仅次于原原种的繁殖用种,良种即生产用种。由育种者提供原原种,井实行严格的良种繁 育程序,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提供,可以防止"种出多门"而造成新的杂乱。因为品种的特征特性只有育种者最熟悉, 可以进行正确的选择。同时在人员、场地和设备上给予优越的条件,采用有利于加强品种特性的栽培措施,就可以 生产出质量高的原原种。同时原原种的生产要控制在一定的世代之内,也是很重要的防杂保纯措施,因此宜采取一 次繁殖、多年贮存使用的方法

原种的蟹殖应由各级原种场和授权的原种基地负责,原种的质量一殷略低于原原种,但其生产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与原原种相同的。生产用种的繁殖也应由专业化的单位或农户来生产。以下为繁殖生产用种时在技术措施方面的注意点:(1)选择适当的留种地留种地以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隔离条件较好的地方为宜。(2)注意轮作留种地的前后作应不相同,十字花科蔬菜以瓜类,茄果类或葱蒜类作前作较好。十字花科不同属和种的蔬菜,茄料的蔬菜都不宜连作,不然病害严重,对种子生产不利。(3)选择适当的播种期留种栽培与菜用栽培的播种期不完全相同,因留种栽培的目的在于收获种子,故播种期的确定主要在于保证种株的发育和开花结籽能在最适的季节。例如南方的离芭菜用栽培周年均可排开播种,但留种的则以寒露、霜降之间播种为宜,因过早播种的,抽墓开花早,常遇春季的低温,种子发育不良。过迟播种的,开花结实时又正逢高温多雨季节,开花时若温雨水灌花,就要影响受精,不利于种子的发育。(4)肥水管理要合理留种植株的施肥灌溉应适当地加以控制,对于氮肥的施用量特别要加以控制,增施磷、钾肥,使种株发育健壮。留种期间灌溉不宜过勤,不是过分干旱就不需灌水。抽茎开花以后要追一两次壮花、壮果肥,在果实发育期中要保证不受干旱,使种子发育充实饱满。(5)注意防治病虫留种栽培由于生长期长,病虫害也较多,特别在抽墓、开花、结实期间更易遭病虫危害,如软腐病、蚜虫、菜青虫等是经常容易发生的,应注意及时防治。此外为了防止种株倒伏,有时还需要适当培土或设支柱,有的种株在开花后期还需要摘心打顶等以减少营养的消耗,促进果荚的成熟

原种的蟹殖应由各级原种场和授权的原种基地负责,原种的质量一殷略低于原原种,但其生产方法及注意 事项是与原原种相同的。     生产用种的繁殖也应由专业化的单位或农户来生产。     以下为繁殖生产用种时在技术措施方面的注意点:     (1)选择适当的留种地 留种地以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隔离条件较好的地方为宜。     (2)注意轮作 留种地的前后作应不相同,十字花科蔬菜以瓜类,茄果类或葱蒜类作前作较好。十字花 科不同属和种的蔬菜,茄料的蔬菜都不宜连作,不然病害严重,对种子生产不利。 (3)选择适当的播种期 留种栽培与菜用栽培的播种期不完全相 同,因留种栽培的目的在于收获种子,故播种期的确定主要在于保证种株的发育和开花结籽能在最适的季节。例如 南方的离芭菜用栽培周年均可排开播种,但留种的则以寒露、霜降之间播种为宜,因过早播种的,抽薹开花早,常 遇春季的低温,种子发育不良。过迟播种的,开花结实时又正逢高温多雨季节,开花时若温雨水灌花,就要影响受 精,不利于种子的发育。     (4)肥水管理要合理 留种植株的施肥灌溉应适当地加以控制,对于氮肥的施用量特别要加以控制,增 施磷、钾肥,使种株发育健壮。留种期间灌溉不宜过勤,不是过分干旱就不需灌水。抽茎开花以后要追一两次壮 花、壮果肥,在果实发育期中要保证不受干旱,使种子发育充实饱满。     (5)注意防治病虫 留种栽培由于生长期长,病虫害也较多,特别在抽薹、开花、结实期间更易遭病虫 危害,如软腐病、蚜虫、菜青虫等是经常容易发生的,应注意及时防治。     此外为了防止种株倒伏,有时还需要适当培土或设支柱,有的种株在开花后期还需要摘心打顶等以减少营 养的消耗,促进果荚的成熟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