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系统分类学 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118.0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系统分类学 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SystematicsandTaxonomy)课程编码:Z113302总学时/总学分:56/3.5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1.5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二)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2.课程目的: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各分类群的形态差别、亲缘关系、分类性状、系统演化及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系统分类学发展的新进展,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鉴别植物的能力和实际应用分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绪论3学时1.植物分类学概述;2.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3.现代植物分类学进展:4.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5.植物的命名:6.植物界的基本(大)类群。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了解植物界的物种多样性,并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与命名法则。2:本绪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信息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参考书及文献资料。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5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第一节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第二节藻类植物分门概述第三节藻类植物的演化第四节藻类植物的作用与经济利用实验一:藻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繁殖方式、生活史及演化规律:通过实验掌握藻类各门的重点特征、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3学时(理论1.5学时、实验1.5学时)第一节细菌Bacteriophyta第二节粘菌Myxomycota第三节真菌Eumycota第三章地衣植物(Lichens)1学时(理论0.5学时、实验0.5学时)一)、地衣通性:二)、形态与构造;三)、繁殖;四)、分类: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价值。实验二:菌类植物、地衣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紧殖方式、分类及代表植物,了解菌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利用;掌握地衣的构造、形态类型,了解地衣的分类与经济利用。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第四章苔藓植物(Bryophyta)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第一节苔藓植物的特征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第三节苔藓植物小结实验三:苔藓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苔藓植物配子体、孢子体的形态构造与繁殖特性及生活史,掌握苔纲、藓纲的特征与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第一节维管植物

《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 课程编码:Z113302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1.5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学期:(二)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2. 课程目的: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各分类群的形态差别、亲缘关系、分类性状、系统演化及发生、 发展和消亡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学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系统分类学发展的新进展,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鉴别植物的能力和实 际应用分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 论 3学时 1. 植物分类学概述;2.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3.现代植物分类学进展;4.植物分类的等级单 位;5.植物的命名;6.植物界的基本(大)类群。 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了解植物界的物种多样性,并掌握分类的 等级单位与命名法则。2.本绪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信息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要求学生 课后查阅相关参考书及文献资料。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5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 第二节 藻类植物分门概述 第三节 藻类植物的演化 第四节 藻类植物的作用与经济利用 实验一:藻类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繁殖方式、生活史及演化规律;通过实验掌握藻类 各门的重点特征、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 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 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二章 菌类植物(Fungi)3学时(理论1.5学时、实验1.5学时) 第一节 细菌Bacteriophyta 第二节 粘菌Myxomycota 第三节 真菌Eumycota 第三章 地衣植物(Lichens)1学时(理论0.5学时、实验0.5学时) 一)、地衣通性;二)、形态与构造;三)、繁殖;四)、分类;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价值。 实验二:菌类植物、地衣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分类及代表植物,了解菌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 利用;掌握地衣的构造、形态类型,了解地衣的分类与经济利用。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 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 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苔藓植物小结 实验三:苔藓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苔藓植物配子体、孢子体的形态构造与繁殖特性及生活史,掌握苔纲、藓纲的特征与代表 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 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 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 维管植物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第三节蕨类植物分类第四节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五节孢子植物小结实验四:蕨类植物(2学时)教学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第六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第一节裸子植物的特征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第三节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实验五:裸子植物教学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与生活史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第七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32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14学时)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特征(0.5学时)第二节被子植物形态分类基础知识(1学时)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0.5学时),实验六:室外常见植物形态描述(2学时)第五节被子植物分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目、科,16学时,另实验12学时)木兰目一、木兰科Magnoliaceae毛目二、毛科Ranunculaceae罂栗目三、罂栗科Papaveraceae石竹目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五、藜科Chenopodiaceae琴目六、蓼科Polygonaceae锦葵目七、锦葵科Malvaceae董菜目八、葫芦科Cucurbitaceae杨柳目九、杨柳科Salicaceae实验七:杨柳科实验(2学时)白花菜目十、十字花科Cruciferae实验八:十字花科(2学时)蔷薇目十一、蔷薇科Rosaceae实验九:蔷薇科(2学时)豆目十二、豆科Leguminosae实验十:豆科(2学时)大戟目十三、大戟科Euphorbiaceae伞形目十四、伞形科Umbelliferae茄目十五、茄科Solanaceae十六、旋花科Convolvulaceae唇形目十七、紫草科Boraginaceae十八、唇形科Labiatae玄参目十九、木犀科oleaceae二十、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茜草目二十一、茜草科Rubiaceae菊日二十二、菊科Compositae实验十一:菊科(2学时)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第三节 蕨类植物分类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五节 孢子植物小结 实验四:蕨类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代表 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 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 第六章 裸子植物(Gymnosperm) 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实验五:裸子植物 教学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与生活史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2.本章采 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 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 第七章 被子植物(Angiosperm)32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0.5学时) 第二节 被子植物形态分类基础知识(1学时)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0.5学时), 实验六:室外常见植物形态描述(2学时) 第五节 被子植物分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目、科,16学时,另实验12学时) 木 兰 目    一、木 兰 科Magnoliaceae 毛 茛 目    二、毛 茛 科Ranunculaceae 罂 粟 目    三、罂 粟 科Papaveraceae 石 竹 目    四、石 竹 科Caryophyllaceae 五、藜   科Chenopodiaceae 蓼    目    六、蓼    科Polygonaceae 锦 葵 目    七、锦 葵 科Malvaceae 堇 菜 目    八、葫 芦 科Cucurbitaceae 杨 柳 目   九、杨柳 科Salicaceae         实验七:杨柳科实验(2学时) 白花菜目   十、十字花科Cruciferae         实验八:十字花科(2学时) 蔷 薇 目 十一、蔷 薇 科Rosaceae          实验九:蔷薇科(2学时) 豆    目 十二、豆    科Leguminosae        实验十:豆 科(2学时) 大 戟 目 十三、大 戟 科Euphorbiaceae 伞 形 目 十四、伞 形 科Umbelliferae 茄    目 十五、茄    科Solanaceae         十六、旋 花 科Convolvulaceae 唇 形 目 十七、紫 草 科Boraginaceae       十八、唇 形 科Labiatae 玄 参 目 十九、木 犀 科Oleaceae           二十、玄 参 科Scrophulariaceae 茜 草 目 二十一、茜草科Rubiaceae 菊    目 二十二、菊 科Compositae         实验十一:菊 科(2学时)

莎草目二十三、莎草科Cyperaceae二十四、禾本科Gramineae实验十二:禾本科(2学时)百合目二十五、百合科Liliaceae二十六、鸢尾科Iridaceae兰目二十七、兰科orchidaceae(0.5学时)第六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教学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科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专用术语:识别各科的常见植物,了解各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与资源利用: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以及主要目、科的演化关系。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相关科、属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实物练习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写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3.课外作业,采集常见植物,制作成小标本集,期末评分,按20%计入总成绩。三、参考教材1吴国芳主编,植物学(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崔大方主编,植物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姜在民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傅承新主编,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5富象乾主编,植物分类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95.106谢国文,等编著,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7谢国文,等编著,植物学学习指南,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四、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正确观察、描述、表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识别各类植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实习及课外实践作业熟悉常见植物,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植物分类研究工作与野外考察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及撰写实验实习报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课前有一定的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实验课认真观察、鉴别,课后要有一定量的复习,特别要关注校园、市区周边常见的花草树木,熟悉形态术语,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识别能力。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成绩构成:期末笔试(闭卷)占60%,实验考试(鉴别常见植物标本20种)占10%,课外实践作业(采集常见植物制作成小标本集)成绩占20%,平时实验作业、期中测验与考勤成绩约占10%。附:实验大纲实验每组学时主要仪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类型人数分配器/设备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1藻类植物2学时验证性显微镜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2学时12菌类与地衣验证性显微镜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32学时1苔藓植物验证性显微镜物显微镜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4蕨类植物2学时验证性物解剖镜显微镜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5裸子植物2学时验证性物解剖镜常见植物形态描植物识别,形态观察、描述,术语162学时设计性解剖镜述应用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7杨柳科2学时验证性解镜1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2学时8十字花科验证性解剖镜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92学时验证性解剖镜蔷薇科1物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 器/设备 每组 人数 1 藻类植物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显微镜 1 2 菌类与地衣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显微镜 1 3 苔藓植物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显微镜 1 4 蕨类植物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显微镜 解剖镜 1 5 裸子植物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显微镜 解剖镜 1 6 常见植物形态描 述 植物识别,形态观察、描述,术语 应用 2学时 设计性 解剖镜 1 7 杨柳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8 十字花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9 蔷薇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莎 草 目 二十三、莎草科Cyperaceae     二十四、禾本科Gramineae          实验十二:禾本科(2学时) 百 合 目 二十五、百合科Liliaceae       二十六、鸢尾科Iridaceae 兰    目 二十七、兰 科Orchidaceae 第六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0.5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科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专用术语;识别各科的常 见植物,了解各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与资源利用;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以及主要目、科的演化关系。2.本章采 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相关科、属植物的感性 认识,结合实物练习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写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 践技能。3.课外作业,采集常见植物,制作成小标本集,期末评分,按20%计入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1 吴国芳主编,植物学(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崔大方主编,植物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姜在民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傅承新主编,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 富象乾主编. 植物分类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95.10 6 谢国文,等编著,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7 谢国文,等编著,植物学学习指南,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四、学习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正确观察、描述、表述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识别各类植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实 验、实习及课外实践作业熟悉常见植物,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植物分类研究工作与野外考察的基本实践技能,掌握 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以及撰写实验实习报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 力。 课前有一定的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实验课认真观察、鉴别,课后要有一定量的复习,特别要关注 校园、市区周边常见的花草树木,熟悉形态术语,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识别能力。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成绩构成:期末笔试(闭卷)占60%,实验考试(鉴别常见植物标本20种)占10%,课外实践作业(采集常见植 物制作成小标本集)成绩占20%,平时实验作业、期中测验与考勤成绩约占10%。 附:实验大纲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0豆科2学时1验证性解剖镜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菊科1112学时验证性解剖镜物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112禾本科2学时验证性解剖镜物合计24

10 豆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11 菊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12 禾本科 形态特征、专用术语、常见代表植 物 2学时 验证性 解剖镜 1 合计 24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