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植物的大类群(植物类群与演化)

第五章植物的大类群学习目的“种”的记述与命名建立自然分类系统,阐明物种间亲缘关系探索植物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意义准确鉴定、识别植物探寻新的植物资源为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保护提供基础知识
第五章 植物的大类群 学习目的 “ 种 ”的记述与命名 建立自然分类系统,阐明物种间亲缘关系 建立自然分类系统,阐明物种间亲缘关系 探索植物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探索植物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意义 准确鉴定、识别植物 探寻新的植物资源 为植物资源的调查.开发.保护提供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植物类群与演化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大类群低等植物高等植物
第二部分 植物类群与演化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大类群 ¾ 低等植物 ¾ 高等植物

11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11. 1 植物分类的方法1人为分类方法:从实用出发,不考虑亲缘和演化关系(李时珍、林奈系统)
11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1 人为分类方法: 从实用出发,不考虑亲缘和演化关系。 (李时珍、林奈系统 ) 11.1 植物分类的方法

2自然分类方法: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为分类的标准。从本源出发,力求客观反映物种的亲缘和演化关系。(恩格勒、哈钦松系统)1.形态学依据2.细胞学依据3.分子生物学的依据4. 化学依据5.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2 自然分类方法: 根据植物的亲疏程度为分类的标准。 从本源出发,力求客观反映物种的亲缘和演化关 系。(恩格勒、哈钦松系统)

11.2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同种的不同个体彼此间杂交可产生正常的后代
11.2 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同种的不 同个体彼此间杂交可产生正常的后代

种亚种是种内的变异类型,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域。变种是同一分布区种内的变异类型变型品种
种 是种内的变异类型,具有不同的地理分 布区域。 亚种 变种 品种 是同一分布区种内的变异类型 变型

11.3植物的命名法则最常见的学名附带的一些缩写字缩写字拉丁文全拼中文意译缩写字中文意译拉丁文金拼新种新组合comb.nov.combinatio novanov.spnova species栽培的组、节cult.cultussectiosect栽培变种新种cultivarietascV.species novasp. nov.和、同、许多种etetspecies plurimusspp.以及亚种subspeciesssp.亚属从、出自subgen.subgenusexex, ef.变型亚种formasubsp.subspeciesf.儿子异名filiussynonymumsyn.裸名变种nom.nud.nomennudumvarietasvar
11.3 植物的命名法则 双名法: 植物命名的方法,每种植物由两个拉丁词组 成,包括属名(名词)+种加词(形容词)+定名人的姓 例: Brassica pekinensis Rupr. 芸苔属 种名 命名人 学名: 以双名法命名的植物名称叫学名。 亚种: ssp. (sub-species) 变种: var. (varietas) 变型: f . (forma) 例:P runs persica var. compresa Bean

11.4植物的鉴定方法检索表:根据二歧分类原理,将不同的植物按对比的方法编制成的区别植物种类的表格类型:等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例:篦麻、小麦、大豆、油松1种子有果实包被被子植物2种子内胚有两枚子叶双子叶植物麻3种子内有胚乳大豆3种子内无胚乳.....小麦2种子内胚有一枚子叶1种子无果实包被裸子植物(油松)
检索表:根据二歧分类原理,将不同的植物按对比 的方法编制成的区别植物种类的表格 类型: 等距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 例: 蓖麻、小麦、大豆、油松 1 种子有果实包被 1 种子无果实包被 2 种子内胚有两枚子叶 2 种子内胚有一枚子叶 3 种子内有胚乳 3 种子内无胚乳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油松) 双子叶植物 蓖麻 大豆 小麦 11.4 植物的鉴定方法

12植物界的大类群藻类植物低等植物菌类植物孢子植物地衣植物(隐花植物)(无胚植物)植物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高等植物种子植物(有胚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显花植物)
藻类植物 低等植物 菌类植物 孢子植物 (无胚植物) 地衣植物 (隐花植物) 植 苔藓植物 物 蕨类植物 界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显花植物) 12 植物界的大类群

12.1低等植物一—一藻类植物一般特征1自养植物:具有光合色素形态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2繁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4分布:生长在水中分类: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12.1 低等植物-藻类植物 1 自养植物:具有光合色素 2 形态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3 繁殖:生殖器官为单细胞 4 分布:生长在水中 一般特征 分类: 蓝藻门 、裸藻门 、 绿藻门 、 金藻门 、甲藻门 、 红藻门 、 褐藻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2/4).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1/4).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4/4).pdf
- 《植物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习题集3/3)第二章 植物系统学、第三章 种子植物分类学、第四章 植物生态学基础知识.doc
- 《植物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习题集2/3)第二章 植物系统学、第三章 种子植物分类学、第四章 植物生态学基础知识.doc
- 《植物学》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习题集1/3)第一章 植物形态解剖学.doc
- 《植物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实验讲义,共三篇,四十个实验).doc
- 《植物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六章).doc
-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系统分类学 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pdf
-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Fruit Culture.pdf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发育的分子控制与应答 Molecular Controlling and Responding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引种.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种质资源.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生物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未来.ppt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六 园艺作物常见病害的识别及抗病性鉴定.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二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有性杂交技术.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五 结球白菜、甘蓝、不结球白菜种株的田间选择.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习三 十字花科园艺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及蕾期授粉方法.doc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果树有性杂交技术.doc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形态解剖学)第二章 种子与幼苗.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3/4).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形态解剖学)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形态解剖学)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形态解剖学)第一章 绪论、植物细胞与组织.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8 百合莎草禾本科.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6 木犀玄参茄旋花.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7 唇形菊科.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4 锦葵大戟蔷薇.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2 杨柳石竹苋.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5 豆伞形葫芦.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3 藜蓼十字花.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1 木兰毛茛罂粟科.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七章 被子植物 7.0 被子植物.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六章 裸子植物.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四章 苔藓植物.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二章 菌类植物、第三章 地衣植物.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五章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分类学引言.pdf
-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一章 藻类植物 Alga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