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植物学》课程教学课件(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五章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5
文件大小:5.5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五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利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一节维管植物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第一节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维管植物:有维管系统(维管组织)白的植物。一 特征:陆生,有维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配子体较小,或简化寄生于孢子体上: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包括:#蕨类、裸子、被子植物步剂

第五章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维管植物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一节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 维管植物: 有维管系统(维管组织)的植物。 一 特征: ① 陆生,有维管系统(vascular system); ②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 ③ 配子体较小,或简化寄生于孢子体上; ④ 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 包括: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一节维管植物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一节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一特征二中柱类型(stele)原生中柱protostele(裸蕨、石松)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管状中柱siphonostele2双韧管状中柱(蕨类)外韧管状中柱(蕨普遍)3网状中柱dictyostele单中拉里状中拉缔织中花外网学状中花(蕨类)真中柱eustele43(木贼、多裸子、被子)5散生中柱atactostele(单子叶)真中杭散生中杭双翔香状中网状中托

第一节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 一 特征 二 中柱(stele)类型 2 管状中柱 siphonostele 双韧管状中柱(蕨类) 外韧管状中柱(蕨普遍) 3 网状中柱 dictyostele (蕨类) 4 真中柱 eustele (木贼、多裸子、被子) 5 散生中柱 atactostele (单子叶) 1 原生中柱 protostele(裸蕨、石松) 单中柱 星状中柱 编织中柱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维管植物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一节维管植物植物系统分类学第一节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特征中柱类型三维管植物的分类维管植物门:所有维管植物单起源,应归为一门;8但近几年在海藻也发现有维管组织分化2化石记录:古生代泥炭纪同时出现6种类型的维管植物陆生区系。20世纪80年代,曾分9门:裸蕨、石松、楔叶、真蕨门,铁树、银杏、松柏、买麻藤门,有花植物门

第一节 维管植物 vascular plant 一 特征 二 中柱类型 三 维管植物的分类 1 维管植物门:所有维管植物单起源,应归为一门; 但近几年在海藻也发现有维管组织分化。 2 化石记录:古生代泥炭纪同时出现6种类型的 维管植物陆生区系。 20世纪80年代,曾分9门: 裸蕨、石松、楔叶、真蕨门, 铁树、银杏、松柏、买麻藤门, 有花植物门。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维管植物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纵肋第一节维管植物槽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皮层一形态构造髓腔(一)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维管束有维管组织。根:须根系(极少原始者具假根15茎横切茎:根状茎(多)2地上茎(少,古代多)中柱:原生、管状、网状、多环维管组织木质部:环、螺、梯管胞,薄壁细胞极少导管(形似管胞,卷柏)韧皮部:筛胞、薄壁细胞,但无伴胞,稀筛管(近似筛胞,个别)形成层:现存的大多无,故无次生结构;仅极少数有:水韭Isoetes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一 形态构造 (一)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维管组织。 1 根:须根系(极少原始者具假根) 2 茎:根状茎(多) 地上茎(少,古代多) 中柱:原生、管状、网状、多环 维管组织 木质部:环、螺、梯管胞,薄壁细胞, 极少导管(形似管胞,卷柏) 韧皮部:筛胞、薄壁细胞,但无伴胞, 稀筛管(近似筛胞,个别) 形成层:现存的大多无,故无次生结构; 仅极少数有: 水韭 Isoetes 瓶尔小草 Ophioglossum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一节 维管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茎横切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一形态构造(一)孢子体:1根:须根系2茎:根状茎3叶:E小型叶(microphyll):原始,仅1脉,无柄,无叶隙。松叶蕨、石松;大型叶(macrophyl):脉分支成脉序,具柄,叶隙有或无。真蕨类营养叶(foliageleaf):不育叶,光合,制造营养物质孢子叶(sporophyll):能育叶(fertile),产生孢子囊、孢子(繁殖)同型叶(homomorphicleaf):营养叶、孢子叶同形:异型叶(heteromorphicleaf):营养叶、孢子叶异形

小型叶(microphyll):原始,仅1脉,无柄,无叶隙。松叶蕨、石松; 大型叶(macrophyll):脉分支成脉序,具柄,叶隙有或无。真蕨类。 营养叶(foliage leaf):不育叶,光合,制造营养物质; 孢子叶(sporophyll):能育叶(fertile),产生孢子囊、孢子(繁殖)。 同型叶(homomorphic leaf): 营养叶、孢子叶同形; 异型叶(heteromorphic leaf):营养叶、孢子叶异形。 一 形态构造 (一)孢子体: 1 根:须根系 2 茎:根状茎 3 叶: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一形态构造孢子囊(-) 孢子体根:须根系12茎:根状茎孢子萌发孢子(N)3叶:营养叶孢子萌发(减数分裂)孢子叶学華孢子囊:植物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器官肾形,孢子:同型:大小相同:两面型:异型:大小不同:*四面型:四面体,生够技W大孢子→雌配子体辣福龙東小孢子→雄配子体孢子叶球(孢子叶穗):小型叶,生叶基、叶腋、枝端孢子囊群(孢子囊堆):大型叶,生叶背缘、或特化叶粮林茶

一 形态构造 (一)孢子体 1 根:须根系 2 茎:根状茎 3 叶: 营养叶 孢子叶 孢子囊:植物体上产生孢子的多细胞无性生殖器官。 孢子:同型:大小相同; 两面型:肾形, ↑ 异型:大小不同: 四面型:四面体,* 大孢子 → 雌配子体 小孢子 → 雄配子体 孢子叶球(孢子叶穗):小型叶,生叶基、叶腋、枝端 孢子囊群(孢子囊堆):大型叶,生叶背缘、或特化叶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一 形态构造(一)孢子体(二)配子体(原叶体)体小,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从营养方式分为两类:共生配子体:不含叶绿素,与真菌共生,土中,如:松叶蕨类、石松类自养配子体:绿色,光合,自养,独立生活,如:楔叶蕨类、真蕨类蕨原叶体形态结构:块状或圆柱体:原始、少,共生,松叶蕨丝状体:极少,如:莎草蕨叶状体:绝大多数,背腹分化(似苔),自养:心形,腹面:假根、精子器、颈卵器精子多鞭毛(苔2),受精借助水幼孢子体暂时寄生于配子体上

一 形态构造 (一) 孢子体 (二)配子体(原叶体) 体小,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 从营养方式分为两类: 共生配子体:不含叶绿素,与真菌共生,土中, 如:松叶蕨类、石松类 自养配子体:绿色,光合,自养,独立生活, 如:楔叶蕨类、真蕨类 形态结构: 块状或圆柱体:原始、少,共生,松叶蕨; 丝状体:极少,如:莎草蕨 叶状体:绝大多数,背腹分化(似苔),自养; 心形,腹面:假根、精子器、颈卵器 精子多鞭毛(苔2),受精借助水, 幼孢子体暂时寄生于配子体上。 蕨原叶体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形态构造二繁殖无性生殖(孢子繁殖孢子叶孢子囊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孢子萌发原叶体减数分裂(2N)(N)(N)孢子囊4孢子萌发孢子(N)孢子萌发(减数分裂)

一 形态构造 二 繁殖 1 无性生殖(孢子繁殖) 孢子叶——孢子囊——孢子母细胞 孢子母细胞 减数分裂 孢子 萌发 原叶体 (2N) (N) (N)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形态构造繁殖1无性生殖(孢子繁殖有水)2有性生殖(卵式生殖,(受精)一精子器精细胞(N)合子(N)配子体【(N)(2N)颈卵器卵细胞合子—胚幼孢子体精子器颈卵器精子与卵

一 形态构造 二 繁殖 1 无性生殖(孢子繁殖) 2 有性生殖(卵式生殖,有水) —精子器——精细胞—— (受精) 配子体{ (N) (N) } —— 合子 (N) —颈卵器——卵细胞—— (2N) 合子——胚——幼孢子体 精子器 颈卵器 精子与卵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第五章蕨类植物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分类学繁殖一无性生殖(孢子繁殖)2有性生殖直(卵式生殖,有水)3其它(1)无孢子生殖:孢子体不经过(减数)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2)无配子生殖: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有时一种植物两种方式皆具配子体(2N)孢子体(2N))——2N(无减数分裂)配子体(N)精子(N)卵(N)孢子体(N)卵 (2N)配子体(2N)一精子(2N)+合子(4N,3N)体细胞孢子体孢子体孢子体(2N)(2N)(4N,3N)(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

二 繁殖 1 无性生殖(孢子繁殖) 2 有性生殖(卵式生殖,有水) 3 其它 (1)无孢子生殖:孢子体不经过(减数)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 (2)无配子生殖: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的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体。 有时一种植物两种方式皆具。 孢子体(2N)——2N(无减数分裂)—— 配子体(2N) 配子体 (N)——精子 (N) 卵 (N)——孢子体(N) 配子体(2N)——精子(2N) + 卵(2N)——合子(4N, 3N) 体细胞 —— 孢子体 孢子体 孢子体 (2N) (2N) (4N, 3N) (无配子生殖) (孤雌生殖)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 植物系统分类学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