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同济大学:《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习题选讲4(积分的计算、共形映照)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10
文件大小:1.7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同济大学:《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习题选讲4(积分的计算、共形映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目录》 01 积分的计算 CONTENTS 02 共形映照

目 录 CONTENTS 01 积分的计算 02 共形映照

01 PART 积分的计算

积分的计算 01 PART

计算积分的要点 判断积分是否有意义(敛散性) 判定是否可以使用留数定理,如可以应该使用哪个公式 在需要计算留数的奇点正确计算留数

计算积分的要点 • 判断积分是否有意义(敛散性) • 判定是否可以使用留数定理,如可以应该使用哪个公式 • 在需要计算留数的奇点正确计算留数

例题 例2以下积分是否收敛?如收敛是否可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 四兴2)2兴;(3)0张;④” 2元 dz z2+3z+2 1+cosz (924%;10)0品 2+cosz 解(1)和(2)都是函数沿闭曲线的复积分,其中(2)的被积函数在曲线上 有奇点,故该积分不收敛,(1)的被积函数的奇点不在曲线上,可以使用 留数定理

例题 例2 以下积分是否收敛?如收敛是否可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 (1) ׬=|��|2 d𝑧 𝑧−1 ;(2) ׬=|��|2 d𝑧 𝑧+2 ;(3) ׬0 +∞ d𝑧 𝑧+1 ;(4) ׬0 +∞ d𝑧 𝑧 2+1 ; (5) ׬0 +∞ sin2𝑧 d𝑧 𝑧 4+1 ;(6) ׬0 +∞ cos 2𝑧 d𝑧 𝑧 2+3𝑧+2 ∞−׬ (7; ( +∞ cos2𝑧 d𝑧 𝑧 2+2 ; (8) ׬0 2𝜋 d𝑧 1+cos𝑧 ; (9) ׬0 2𝜋 d𝑧 2+cos 𝑧 ; (10) ׬0 𝜋 d𝑧 1+sin𝑧 . 解 (1) 和 (2) 都是函数沿闭曲线的复积分,其中 (2) 的被积函数在曲线上 有奇点,故该积分不收敛,(1) 的被积函数的奇点不在曲线上,可以使用 留数定理.

例题 (3)和(④都是有理函数的定积分,为“号k类型,其中(3)的 Q(z) 分母次数之比分子的高一次,故积分不收敛,(4)可以使用留数定理计 算. (5)-(7)都是有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乘积的定积分,三个被积函数的 有理函数的分母次数均高于分子,且在积分区间上没有奇点,从而都是 收敛的,但只有)是号em类型,可以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 算,(5)和(6)都不是上述类型,无法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

例题 (3) 和 (4) 都是有理函数的定积分,为 ׬�� +∞ 𝑃(𝑧) 𝑄(𝑧) d𝑧 类型,其中 (3) 的 分母次数之比分子的高一次,故积分不收敛,(4) 可以使用留数定理计 算. (5)-(7) 都是有理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乘积的定积分,三个被积函数的 有理函数的分母次数均高于分子,且在积分区间上没有奇点,从而都是 收敛的,但只有 (7) 是 ׬∞− +∞𝑃(𝑧) 𝑄(𝑧) 𝑒 𝑖𝑚𝑧d𝑧 类型,可以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 算, (5) 和 (6) 都不是上述类型,无法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

例题 (8)-(10)都是关于三角函数的有理函数的定积分,其中(8)的被积函 数在积分区间上有奇点,积分不收敛,(9)的积分区间长度不为2π,不 能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只有(10)是标准的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计算 的类型 注在课程习题中,涉及到的积分都符合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计算的条 件,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积分都可以转化为可用留数定理计算的 积分类型,因此必须牢记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的积分应满足的所有条 件

例题 (8)-(10) 都是关于三角函数的有理函数的定积分,其中 (8) 的被积函 数在积分区间上有奇点,积分不收敛,(9) 的积分区间长度不为 2𝜋,不 能直接使用留数定理计算,只有 (10) 是标准的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计算 的类型. 注 在课程习题中,涉及到的积分都符合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计算的条 件,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积分都可以转化为可用留数定理计算的 积分类型,因此必须牢记可以转化为留数定理的积分应满足的所有条 件.

02 PART 共形映照的构造

共形映照的构造 02 PART

构造共形映照的要点 圆周和直线的互化应考虑分式线性变换 改变角域的张角应考虑幂函数 角域到带域的互化应考虑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构造共形映照的要点 • 圆周和直线的互化应考虑分式线性变换 • 改变角域的张角应考虑幂函数 • 角域到带域的互化应考虑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例题 例1求从扇形域{lzl<2,0<argz<孕3到上半平面的-个共形变换. 解第一步:将扇形域变为半圆域,可以利用幂函数改变扇形的张角.取 w1(z)=z4, 此时扇形域变为半圆域lzl<16,0<argz<π}. 第二步:将半圆域变为角形域.注意半圆域由圆弧和线段围成,角 形域由两条射线围成,可以利用分式线性变换.取 w2(☒)= z+16 z-16' 该映射将-16变为0,0变为1,16变为∞,于是将区间[-16,16]变 为x-正半轴,由保角性,半圆弧变为y-正半轴,于是半圆域变成了第

例题 在此处键入公式。 例1 求从扇形域 { 𝑧 < 2, 0 < arg 𝑧 < 𝜋 4 } 到上半平面的一个共形变换. 解 第一步:将扇形域变为半圆域,可以利用幂函数改变扇形的张角.取 𝑤1(𝑧) = 𝑧 4 , 此时扇形域变为半圆域 { 𝑧 < 16, 0 < arg 𝑧 < 𝜋} . 第二步:将半圆域变为角形域.注意半圆域由圆弧和线段围成,角 形域由两条射线围成,可以利用分式线性变换.取 𝑤2(𝑧) = − 𝑧 + 16 𝑧 − 16 , 该映射将 -16 变为 0,0 变为 1,16 变为 ∞,于是将区间 [−16,16] 变 为 𝑥-正半轴,由保角性,半圆弧变为 𝑦-正半轴,于是半圆域变成了第

例题 象限,这是一个张角为直角的角形域. 第三步:将角形域变为上半平面.注意上半平面是一个张角为平角 的角形域,故可以利用幂函数.取 w3(Z)=z2, 该映射将第一象限变为上半平面. 因此,将扇形域z<2,0<argz<羽共形映射为上半平面,只需 要将上述三个映射依次复合即可, =wo月-食9

例题 在此处键入公式。 一象限,这是一个张角为直角的角形域. 第三步:将角形域变为上半平面.注意上半平面是一个张角为平角 的角形域,故可以利用幂函数.取 𝑤3(𝑧) = 𝑧 2 , 该映射将第一象限变为上半平面. 因此,将扇形域 { 𝑧 < 2, 0 < arg 𝑧 < 𝜋 4 } 共形映射为上半平面,只需 要将上述三个映射依次复合即可, 𝑤 𝑧 = 𝑤3 𝑤2 𝑤1 𝑧 = 𝑧 4 + 16 𝑧 4 − 16 2 .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