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第四章 光学实验

第四章光学实验实验七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分光计可以测量光谱线之间的微小角度,这种仪器来源于近代早期测量微小角度的装置:测微计.测微计是望远镜发明之后出现的,最早应用于天文学,用以测量星体之间的角距离测微计有一个关键部件,就是视场中的又丝,其发明过程很有趣盖斯科因(WilliamGaszoigne)1638年尝试用两个透镜做实验时,“造物主高兴了,按照他的旨意,一个蜘蛛神奇地在一个开口的盒子上架起一根蛛丝,这给了我一个最初的启示”测微计的发明大大提升了天文学和光谱学的测量精度现在,分光计仍是一种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实验仪器,在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原理的各项实验中用作角度测量。常用的实验包括: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棱镜的角度;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测量棱镜的最小偏向角,从而计算棱镜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和光栅配合,作光的衍射实验,测量光波波长;和偏振片、波片配合,作光的偏振实验等。它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调节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仔细认真调整,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初学者可能感到比较困难,但只要认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步骤操作,是可以掌握的。【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掌握分光计的调整要求和调整方法。3.用调整好的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实验仪器】分光计1台、汞灯1个、玻璃三棱镜1个、光学平板玻璃1个
第四章 光学实验 实验七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 分光计可以测量光谱线之间的微小角度,这种仪器来源于近代早期测量微小角 度的装置:测微计.测微计是望远镜发明之后出现的,最早应用于天文学,用以测量 星体之间的角距离.测微计有一个关键部件,就是视场中的叉丝,其发明过程很有趣. 盖斯科因(William Gaszoigne)1638 年尝试用两个透镜做实验时,“造物主高兴了, 按照他的旨意,一个蜘蛛神奇地在一个开口的盒子上架起一根蛛丝,这给了我一个 最初的启示”.测微计的发明大大提升了天文学和光谱学的测量精度. 现在,分光计仍是一种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实验仪器,在利用光的反射、折射、 衍射、干涉和偏振原理的各项实验中用作角度测量。常用的实验包括:利用光的反 射原理测量棱镜的角度;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测量棱镜的最小偏向角,从而计算棱镜 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和光栅配合,作光的衍射实验,测量光波波长;和偏振片、波 片配合,作光的偏振实验等。它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调节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步 骤,仔细认真调整,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初学者可能感到比较困难,但 只要认真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步骤操作,是可以掌握的。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掌握分光计的调整要求和调整方法。 3. 用调整好的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 分光计 1 台、汞灯 1 个、玻璃三棱镜 1 个、光学平板玻璃 1 个

28272612251324141516293017(BACK)18193123212022图4-7-1分光计示意图1、狭缝装置2、狭缝装置锁紧螺钉3、平行光管部件4、制动架(二)5、载物台6、载物台调平螺钉(3只)7、载物台锁紧螺钉8、望远镜部件9、目镜锁紧螺钉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11、目镜调焦手轮12、望远镜光轴高低调节螺钉13、望远镜光轴水平调节螺钉14、支臂15、望远镜微调螺钉16、转座与度盘止动螺钉17、望远镜止动螺钉18、制动架(一)19、底座20、转座21、度盘22、游标盘23、立柱24、游标盘微调螺钉25、游标盘止动螺钉26、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调节螺钉27、平行光管光轴高低调节螺钉28、狭缝宽度调节手轮29、平行平板连座30、光栅板连座31、6.3V变压器分光计的外形如图4-7-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读数装置、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台。读数装置:在底座(19)的中央固定一中心轴,度盘(21)和游标盘(22)套在中心轴
图 4-7-1 分光计示意图 1、狭缝装置 2、狭缝装置锁紧螺钉 3、平行光管部件 4、制动架(二) 5、载物台 6、载物台调平螺钉(3 只) 7、载物台锁紧螺钉 8、望远镜部件 9、目镜锁紧螺钉 10、阿贝式自准直目镜 11、目镜调焦手轮 12、望远镜光轴高低调节螺钉 13、望远镜光轴水平调节螺钉 14、支臂 15、望远镜微调螺钉 16、转座与度盘止动螺钉 17、望远镜止动螺钉 18、制动架(一) 19、底座 20、转座 21、度盘 22、游标盘 23、立柱 24、游标盘微调螺钉 25、游标盘止动螺钉 26、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调节螺钉 27、平行光管光轴高低调节螺钉 28、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29、平行平板连座 30、光栅板连座 31、6.3V 变压器 分光计的外形如图 4-7-1 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读数装置、望远镜、 平行光管、载物台。 读数装置:在底座(19)的中央固定一中心轴,度盘(21)和游标盘(22)套在中心轴

上,可以绕中心轴旋转:对径方向设有两个游标读数装置,测量时,读出两个读数值,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偏心引起的误差。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相似,举例如下:图4-7-2(a)是游标尺上20与刻度盘上的刻线重合,故读数为119°20°;图4-7-2(b)是游标尺上14与刻度盘上的刻线重合,但零线过了刻度的半度线,故读数为119°44'。125130°120°1351/7101520525o30119'22'(a)125'130°120135102152052530119'44'(b)图4-7-2分光计读数举例望远镜:望远镜由物镜Y和目镜C组成,如图4-7-3所示。为了调节和测量,物镜和目镜之间装有分划板P,分划板上刻有“丰”形格子,它固定在B筒上。目镜可沿B简前后移动以改变目镜与分划板的距离,使“丰”形格子能调到目镜的焦平面上。物镜固定在A筒的另一端,是一个消色复合透镜。B筒可沿A筒滑动,以改变“丰”形格子与物镜的距离,使“丰”形格子既能调到目镜焦平面上又同时能调到物镜焦平面上。我们所使用的目镜是阿贝目镜,在目镜和分划板间紧贴分划板下边胶粘着一块全反射小棱镜R(此小棱镜遮去一部分视野),在分划板与小棱镜相接触的面上,镀有不透光的薄膜,并在薄膜上刻画出一个透光小十字,小十字的交点对称于分划板上边的十字线的交点
上,可以绕中心轴旋转;对径方向设有两个游标读数装置,测量时,读出两个读数 值,这样可以有效地消除偏心引起的误差。 读数方法与游标卡尺相似,举例如下:图 4-7-2(a)是游标尺上 20 与刻度盘上的 刻线重合,故读数为 119°20′;图 4-7-2(b)是游标尺上 14 与刻度盘上的刻线重合, 但零线过了刻度的半度线,故读数为 119°44′。 图 4-7-2 分光计读数举例 望远镜:望远镜由物镜 Y 和目镜 C 组成,如图 4-7-3 所示。为了调节和测量, 物镜和目镜之间装有分划板 P,分划板上刻有“ ”形格子,它固定在 B 筒上。目 镜可沿 B 筒前后移动以改变目镜与分划板的距离,使“ ”形格子能调到目镜的焦 平面上。物镜固定在 A 筒的另一端,是一个消色复合透镜。B 筒可沿 A 筒滑动,以 改变“ ”形格子与物镜的距离,使“ ”形格子既能调到目镜焦平面上又同时能调 到物镜焦平面上。我们所使用的目镜是阿贝目镜,在目镜和分划板间紧贴分划板下 边胶粘着一块全反射小棱镜 R(此小棱镜遮去一部分视野),在分划板与小棱镜相接 触的面上,镀有不透光的薄膜,并在薄膜上刻画出一个透光小十字,小十字的交点 对称于分划板上边的十字线的交点

B调整用十字叉丝测量用十字叉丝透光十字棱镜P的阴影图4-7-3阿贝目镜式望远镜在目镜调节管外装有一个T"型接头,在接头中装有一个磨砂电珠(电压6.3V,由专用变压器供电)。电珠发出的光透过绿色滤光片V和目镜调节管B上的小方孔射到小棱镜上,经它全反射后,透过小十字方向转为沿望远镜轴线,从物镜Y射出。若被物镜外面的平面镜反射回来,将成绿色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平行光管:它的作用是产生平行光。一端是一个消色差的复合正透镜,另一端是可调狭缝。如图4-7-4所示,狭缝和透镜的距离可通过伸缩狭缝套筒来调节,只要将狭缝调到透镜的焦平面上,则从狭缝进入的光经透镜后就成为平行光。狭缝的宽度可通过缝宽螺钉来调节,狭缝的方向也可以通过狭缝套简来调节。调狭缝螺钉透镜狭缝图4-7-4平行光管载物台:是一个用以放置棱镜、光栅等光学元件的旋转平台,平台下有3个调节螺钉,用以改变平台对中心转轴的倾斜度。【实验原理】一、分光计的调整对分光计做下面的调整前,需要先进行目测粗调。首先用眼晴对分光计仔细观
图 4-7-3 阿贝目镜式望远镜 在目镜调节管外装有一个“T”型接头,在接头中装有一个磨砂电珠(电压 6.3V, 由专用变压器供电)。电珠发出的光透过绿色滤光片 V 和目镜调节管 B 上的小方孔 射到小棱镜上,经它全反射后,透过小十字方向转为沿望远镜轴线,从物镜 Y 射出。 若被物镜外面的平面镜反射回来,将成绿色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 平行光管:它的作用是产生平行光。一端是一个消色差的复合正透镜,另一端 是可调狭缝。如图 4-7-4 所示,狭缝和透镜的距离可通过伸缩狭缝套筒来调节,只 要将狭缝调到透镜的焦平面上,则从狭缝进入的光经透镜后就成为平行光。狭缝的 宽度可通过缝宽螺钉来调节,狭缝的方向也可以通过狭缝套筒来调节。 图 4-7-4 平行光管 载物台:是一个用以放置棱镜、光栅等光学元件的旋转平台,平台下有 3 个调 节螺钉,用以改变平台对中心转轴的倾斜度。 【实验原理】 一、分光计的调整 对分光计做下面的调整前,需要先进行目测粗调。首先用眼睛对分光计仔细观

祭并调节,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27,便平行光管尽量水平:调节望远镜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12,使望远镜光轴尽量水平:调节载物台下面的3个调平螺钉6,使载物台尽量水平,直到肉眼看不出偏差为止且使载物台台面略低于望远镜物镜下边缘。调整望远镜:1.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1)根据观察者视力的情况,适当调整目镜,即把目镜调焦手轮11轻轻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看,直到观察者看到分划板刻线即“丰”形格子叉丝清晰为止。(2)接上灯源(把从变压器出来的6.3V电源插头插到底座的插座上,把目镜照明器上的插头插到转座的插座上),在目镜中应看到分划板下方的绿色光斑及透光十字架。(3)用三棱镜的抛光面紧贴望远镜物镜的镜筒前,旋松螺钉9,沿轴向移动目镜筒,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使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重合,直到能清晰地看见反射回来的绿色“干”字像。在载物台的中央放上附件光学平行平板。其反射面对着望远镜物镜,且与望远镜光轴大致垂直。通过调节载物台的调平螺钉(6)和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的反射象和望远镜在一直线上。从目镜中观察,此时可以看到一亮十字线,前后移动目镜对望远镜进行调焦,使亮十学线成清晰象。然后,眼晴在目镜前稍微偏移后,如分划板上的十字丝与其反射的绿色亮十学像之间无相对位移即说明无视差。如有相对位移则说明有视差,这时稍微往复移动目镜,直至无视差为止,这样望远镜就适合于平行光,此时将望远镜的目镜锁紧螺钉9旋紧(注意:自镜调整好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再调动目镜)。2.调整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中心转轴
察并调节,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 27,使平行光管尽量水平;调节望 远镜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 12,使望远镜光轴尽量水平;调节载物台下面的 3 个调 平螺钉 6,使载物台尽量水平,直到肉眼看不出偏差为止且使载物台台面略低于望 远镜物镜下边缘。 调整望远镜: 1. 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 (1) 根据观察者视力的情况,适当调整目镜,即把目镜调焦手轮 11 轻轻旋出, 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看,直到观察者看到分划板刻线即“ ”形格子叉 丝清晰为止。 (2)接上灯源(把从变压器出来的 6.3V 电源插头插到底座的插座上,把目镜照 明器上的插头插到转座的插座上),在目镜中应看到分划板下方的绿色光斑及透光十 字架。 (3)用三棱镜的抛光面紧贴望远镜物镜的镜筒前,旋松螺钉 9,沿轴向移动目 镜筒,调节目镜与物镜的距离,使物镜后焦点与目镜前焦点重合,直到能清晰地看 见反射回来的绿色“十”字像。 在载物台的中央放上附件光学平行平板。其反射面对着望远镜物镜,且与望远 镜光轴大致垂直。通过调节载物台的调平螺钉(6)和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的反射 象和望远镜在一直线上。从目镜中观察,此时可以看到一亮十字线,前后移动目镜, 对望远镜进行调焦,使亮十字线成清晰象。然后,眼睛在目镜前稍微偏移后,如分 划板上的十字丝与其反射的绿色亮十字像之间无相对位移即说明无视差。如有相对 位移则说明有视差,这时稍微往复移动目镜,直至无视差为止,这样望远镜就适合 于平行光,此时将望远镜的目镜锁紧螺钉 9 旋紧(注意:目镜调整好后,在整个实验 过程中不要再调动目镜)。 2.调整望远镜的光轴垂直于中心转轴

O?图4-7-5三棱镜放置图,①、②、③为载物平台下面的3个调平螺钉(1)把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放置方位如图4-7-5所示。转动望远镜(或转动游标盘使载物台转动),使望远镜的物镜分别对准三棱镜的光学面,若绿“十”字像在三棱镜3个光学面中任意两个光学面的视场中找到,则目视调节达到了要求,若看不到绿“十”字像,或只能从一个面看到,则需重新进行目视调节。(2)分半调节(细调):先将望远镜对准光学面AB,若绿“十”字像位于图4-7-6(a)中的位置,调节载物台下的调平螺丝①,使“十”字像上移一半(“十”字像与调整用十字丝间的距离减少一半)至图4-7-6(b)位置,再调节望远镜下面的水平调节螺丝12,使“十”字像与调整用十字丝重合,如图4-7-6(c)位置。将望远镜转至AC面,此时绿“十”字像可能与调整用十字丝又不重合,应该再按上面的方法调节载物台的调平螺钉②与望远镜的水平调节螺钉12,使“十”字像重合于上部调整用十字丝。因为AB、AC两面相互牵连,故应反复调节,直至望远镜不论对准哪一个面,“十”字像都能与分划板上面的调整用十字丝完全重合。此时望远镜轴线和载物台平面均垂直于中心轴,且三棱镜两光学面AB、AC也垂直于望远镜光轴。+(a)(b)(c)图4-7-6分半调节示意图注意:在后面的调整或读数过程中,不要再动望远镜的水平调节螺钉12和载物台下的3个调平螺钉6。调节平行光管
图 4-7-5 三棱镜放置图, ①、②、③为载物平台下面的 3 个调平螺钉 (1)把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放置方位如图 4-7-5 所示。转动望远镜(或转动游 标盘使载物台转动),使望远镜的物镜分别对准三棱镜的光学面,若绿“十”字像在 三棱镜 3 个光学面中任意两个光学面的视场中找到,则目视调节达到了要求,若看 不到绿“十”字像,或只能从一个面看到,则需重新进行目视调节。 (2)分半调节(细调):先将望远镜对准光学面 AB,若绿“十”字像位于图 4-7-6(a) 中的位置,调节载物台下的调平螺丝①,使“十”字像上移一半(“十”字像与调整 用十字丝间的距离减少一半)至图 4-7-6(b)位置,再调节望远镜下面的水平调节螺丝 12,使“十”字像与调整用十字丝重合,如图 4-7- 6(c)位置。将望远镜转至 AC 面, 此时绿“十”字像可能与调整用十字丝又不重合,应该再按上面的方法调节载物台 的调平螺钉②与望远镜的水平调节螺钉 12,使“十”字像重合于上部调整用十字 丝。因为 AB、AC 两面相互牵连,故应反复调节,直至望远镜不论对准哪一个面, “十”字像都能与分划板上面的调整用十字丝完全重合。此时望远镜轴线和载物台 平面均垂直于中心轴,且三棱镜两光学面 AB、AC 也垂直于望远镜光轴。 图 4-7-6 分半调节示意图 注意:在后面的调整或读数过程中,不要再动望远镜的水平调节螺钉 12 和载物 台下的 3 个调平螺钉 6。 调节平行光管

1.调节平行光管使其产生平行光。(1)移去三棱镜,开启汞光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关闭目镜照明器,将望远镜管正对平行光管。(2)从望远镜中观察狭缝的像,旋松螺钉2,前后移动平行光管狭缝装置,直到看到边缘清晰而无视差的狭缝像为止。然后使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28调节狭缝的宽度,使从望远镜中看到它的像宽为1mm左右。2.调整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中心转轴图4-7-7狭缝位置示意图调整平行光管光轴的高低位置调节螺钉27,使狭缝的像被望远镜分划板上的大十字丝的水平线上下平分;旋转狭缝机构,使狭缝的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垂直线平行,注意不要破坏平行光管的调焦:然后将狭缝位置锁紧螺钉2旋紧:再利用望远镜左右移动微调螺钉13,使分划板的垂直线精确对准狭缝像的中心线,如图4-7-7所示。此后整个实验中不再变动平行光管。二、反射法测三棱镜的顶角用分光计可以测量棱镜的顶角,下面介绍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的基本原理。如图4-7-8所示,入射光DE到达AB面后形成反射EF,EF的反向延长线与过顶点A且与DE平行的线AO相交于O点。由反射定律可知,图中各角满足:/2+/3=90/4+/5=90%/3=/4则,22=5.又根据几何原理:21=25,Z1=Z7;Z21+22=26所以有:26=2Z7
1.调节平行光管使其产生平行光。 (1)移去三棱镜,开启汞光灯照亮平行光管的狭缝,关闭目镜照明器,将望远 镜管正对平行光管。 (2)从望远镜中观察狭缝的像,旋松螺钉 2,前后移动平行光管狭缝装置,直 到看到边缘清晰而无视差的狭缝像为止。然后使用狭缝宽度调节手轮 28 调节狭缝的 宽度,使从望远镜中看到它的像宽为 1mm 左右。 2.调整平行光管的光轴垂直于中心转轴。 图 4-7-7 狭缝位置示意图 调整平行光管光轴的高低位置调节螺钉 27,使狭缝的像被望远镜分划板上的大 十字丝的水平线上下平分;旋转狭缝机构,使狭缝的像与望远镜分划板的垂直线平 行,注意不要破坏平行光管的调焦;然后将狭缝位置锁紧螺钉 2 旋紧;再利用望远 镜左右移动微调螺钉 13,使分划板的垂直线精确对准狭缝像的中心线,如图 4-7-7 所示。此后整个实验中不再变动平行光管。 二、反射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用分光计可以测量棱镜的顶角,下面介绍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的基本原理。如 图 4-7-8 所示,入射光 DE 到达 AB 面后形成反射 EF,EF 的反向延长线与过顶点 A 且与 DE 平行的线 AO 相交于 O 点。由反射定律可知,图中各角满足: ∠=∠=∠+∠=∠+∠ 43;9054;9032 o o 则, ∠=∠ 52 .又根据几何原理: =∠ ∠ ∠ = ∠ ∠ + ∠ = ∠621;71;51 所以有: ∠ = ∠726

用分光计可以测得ZEOG根据上述推导可求出△ABC的顶角值:1ZEOGZA=2118图4-7-8反射法测棱镜顶角示意图【实验内容】一、调整分光计(详细调整方法见原理部分)1.打开汞灯电源,对分光计进行粗调。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使平行光管尽量水平:调节望远镜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光轴尽量水平;调节载物台下面的3个调平螺钉,使载物台尽量水平。2.转动目镜头,看清十字叉丝;转动望远镜调焦手轮,看清狭缝光。3.调节狭缝宽度,使狭缝像尽量细但同时保证有充足的光进入:转动狭缝使狭缝的像处于竖直方向
用分光计可以测得∠EOG ,根据上述推导可求出ΔABC 的顶角值: A ∠=∠ EOG 2 1 图 4-7-8 反射法测棱镜顶角示意图 【实验内容】 一、调整分光计(详细调整方法见原理部分) 1. 打开汞灯电源,对分光计进行粗调。调节平行光管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 使平行光管尽量水平;调节望远镜光轴高低位置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光轴尽量水平; 调节载物台下面的 3 个调平螺钉,使载物台尽量水平。 2.转动目镜头,看清十字叉丝;转动望远镜调焦手轮,看清狭缝光。 3.调节狭缝宽度,使狭缝像尽量细但同时保证有充足的光进入;转动狭缝使狭 缝的像处于竖直方向

二、测量棱镜顶角A(反射法)中行光管d'b=bpdIⅡI图4-7-9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实验装置示意图1.将三棱镜如图4-7-9所示放在载物台上,使三棱镜顶角对准平行光管,让平行光管射出的光束照在三棱镜两个折射面上。2.将望远镜转至I处观测反射光,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使望远镜竖直叉丝对准狭缝像中心线,再分别从两个游标(左游标和右游标)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然后将望远镜转至Ⅱ处观测反射光,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Φ、Φ。要求测量3次以上,求平均值。每次测量完后可以稍微变动载物台位置,再测下一次。3.根据表4-7-1计算棱镜的顶角。【数据记录与处理】表4-7-1用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数据记录表左游标右游标望远镜于I、II处之夹角dd2d.02[P2 -01p2 - 0]
二、测量棱镜顶角 A(反射法) 图 4-7-9 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将三棱镜如图 4-7-9 所示放在载物台上,使三棱镜顶角对准平行光管,让平行 光管射出的光束照在三棱镜两个折射面上。 2.将望远镜转至 I 处观测反射光,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使望远镜竖直叉丝对准 狭缝像中心线,再分别从两个游标(左游标和右游标)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φ1、φ1 ′; 然后将望远镜转至Ⅱ处观测反射光,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φ2、φ2 ′。要求测量 3 次以 上,求平均值。每次测量完后可以稍微变动载物台位置,再测下一次。 3.根据表 4-7-1 计算棱镜的顶角。 【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 4-7-1 用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数据记录表 左游标 右游标 望远镜于 I、Ⅱ处之夹 角 φ1 φ2 φ1 ′ φ2 ′ −ϕϕ 12 ϕϕ 12′ − ′

望远镜于I、ⅡI处夹角的平均值(02-+o2-i) =β=三棱镜顶角a=2=2【注意事项】1.保护好光学仪器的光学面,避免用手直接接触。2.光学仪器螺钉的调节动作要轻柔,锁紧螺钉指锁住即可,不可用力,以免损坏器件。3.仪器要避免震动或撞击,以防止光学零件损坏和影响精度
望远镜于 I、Ⅱ处夹角的平均值 ( +−= ′ − ′) = 2 1 ϕϕϕϕϕ 1212 三棱镜顶角 == 2 ϕ α 【注意事项】 1. 保护好光学仪器的光学面,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2. 光学仪器螺钉的调节动作要轻柔,锁紧螺钉指锁住即可,不可用力,以免损 坏器件。 3. 仪器要避免震动或撞击,以防止光学零件损坏和影响精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第三章 力学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第二章 常用实验仪器简介.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第一章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知识.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物理实验绪论.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Physics Experiment.pdf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八章 平面电磁波.pptx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七章 时变电磁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六章 电磁感应.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五章 恒定磁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四章 恒定电流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三章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二章 静电场.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杨儒贵版)第一章 矢量分析.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一章 矢量分析.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1 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2.2 电位.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3 静电 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4 高斯通量定理.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5 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8 镜像法.ppt
- 《电磁场与电磁能》课程PPT教学课件(马冰然版)第二章 静电场 2.6 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上)第五章 电学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下)第一章 力、热学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下)第三章 电磁学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下)第二章 光学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下)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案讲义(下)第四章 综合实验.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误差理论.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热学——导热系数测定.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热学——温度传感器.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热学——用混合法测固体比热容.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分光计的调整实验.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分布.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旋光仪.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测量光栅常数.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测量棱镜折射率.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牛顿环.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学——迈克尔干涉仪.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磁学——亥姆霍兹线圈测磁场.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磁学——固体电介质.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磁学——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