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模拟题(中)

一、选择题(15分)(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 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1.(2分)正弦稳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负载阻抗Z=5+j102,若电源内阻抗Z 的虚部和实部可单独调节,要使负载获 得尽可能大的功率的条件是(A) U, (A)Z=0-j102(B)Z=5-j102 (C)Zo=5+j102 (D)Z=02 2.(2分)如图所示电路,为使0超前 Us,Z应为(A) (A)感性 (B)容性 (C)阻性
一、选择题(15分) (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 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 + - Z0 . Us ZL 1.(2分) 正弦稳态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负载阻抗ZL=5+j10W,若电源内阻抗Z0 的虚部和实部可单独调节,要使负载获 得尽可能大的功率的条件是 (A) Z0=0-j10W (B) Z0=5-j10W (C) Z0=5+j10W (D) Z0= 0 W + - . R Us Z + - . U 2.(2分) 如图所示电路,为使U 超前 US ,Z应为 (A) 感性 (B) 容性 (C)阻性 . . (A) (A)

3.(3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4√2cos2tA i2=3v2cos tA,C=1F,L=1H,R=1Q 则R消耗的平均功率P=(B)。 (A)1W (B)25W (C)7W (D)49W 4.(2分)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90°,电容电流相位滞 后其电压90°,这个结论(C)成立。 (A)根本不可能;(B)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C)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 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4.(2分)电感电压相位滞后其电流90o,电容电流相位滞 后其电压90o,这个结论 成立。 (A) 根本不可能; (B)电容、电感为非线性元件时; (A) 1W (B) 25W (C) 7W (D)49W 3.(3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则R消耗的平均功率P = 。 i1=4 cos2 2 t A i2=3 cos 2 t A,C=1F, L=1H, R=1W i1 C L i2 R (C)电感电流和电压,电容电流和 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 (B) (C)

5.(2分)一线圈(其等效参数为R、)与电容串联,接 于100V的电压源上,电路发生电压谐振,测得电容 两端电压为100V,则线圈两端电压为B) (A)100V (B)1002V (C)200V 6.(2分)某三相对称电路相电压ua=2U1sin(o什60)V 相电流iA=√2I1sin(ot什60)A则该三相电路的有功 功率P为(C) (A)3U1ICos60°W (B)0 (C)3UI W 7.(2分)电压u=40 cos@t+20cos3otV 的有效值是D) (A)W2000V(B)40V (C)√1200V(D)1000V
5.(2分)一线圈 (其等效参数为R、L) 与电容串联,接 于100V的电压源上,电路发生电压谐振,测得电容 两端电压为100V,则线圈两端电压为 。 (A) 100V (B) 100 2 V (C) 200V 6.(2分)某三相对称电路相电压 uA= 2 U1 sin(wt+60o )V 相电流 iA= 2 I1 sin(wt+60o )A 则该三相电路的有功 功率P为 。 (A) 3U1 I1cos60o W (B) 0 (C) 3U1 I1 W 7. (2分)电压 u = 40coswt + 20cos3wt V 的有效值是 。 (A) 2000 V (B) 40V (C) 1200 V (D) 1000 V (B) (C) (D)

二、填空题(13分)(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不 必写求解过程或说明其原因) 1.(2分)图示三相对称电路中原 来电流表读数均为10A,现若 将开关S断开,则电流表读数 A, =10 A, 器 A, 2.(3分)如图所示对称三相电 路,已知I4=1∠-60°A U4B-380∠0V,则: W= 190W W2= 380W
二、填空题(13分)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不 必写求解过程或说明其原因) A1 A2 A3 Z Z Z S A B C 1.(2分)图示三相对称电路中原 来电流表读数均为10A,现若 将开关S断开,则电流表读数 A1 = A, A2 = A, A3 = A, 2.(3分)如图所示对称三相电 路,已知 . UAB=380∠0 o V, . IA=1∠-60o A 则: W1= W2= * Z Z Z W1 W2 * * * . IA A B C 10 3 10 3 10 190W 380W

3.(2分)如图所示电路,R=12,L=1H, C=1F,u,=512 sint V,@=1s-1 则i=5√2sin(t-90)A。 102 1H 4.(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us=(12+5v2sin@t)V, us2=5v2 sin(@t+2400 V, 设电压表的指示为有效值,则 240 Uad) 电压表的读数为 13V V122+52=13V 5V s2
3.(2分)如图所示电路,R=1W,L=1H, C =1F,us= 5 sin 2 t V, + - iL us C R L 则 iL = A。 V - us1 + 10W - us2 + 1H 4.(2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设电压表的指示为有效值,则 电压表的读数为 。 us1= (12+5 sin 2 wt) V, us2= 5 sin(wt+240o 2 ) V, 5 sin(t-90o 2 ) w = 1 s -1 240o . Us2 . Us1(1) 122+52 =13V 13V 5V

5.(4分)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 己知u,=8sinl0tV,L=0.5H, L2=0.3H,M=0.1H。可求得 AB端电压u=9.6sin10tV 解:以u,为参考相量Um=8V Um 8 A joL1j10×0.5 Um=joM Iim+Usm=j10X0.1X 、 8 +8 j10×0.5 =1.6+8=9.6V 所以:u=9.6sinl0tV
5.(4分)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 已知 us =8sin10t V,L1=0.5H, L2=0.3H, M=0.1H。可求得 AB端电压 u = L1 M L2 + - us + - u A B 解:以us为参考相量 . Usm= 8V . I1m= . I1m . Usm jwL1 = 8 j10×0.5 . Um = jwM . I1m + . Usm = j10×0.1× 8 j10×0.5 + 8 = 1.6 + 8 =9.6 V 所以: u = 9.6 sin10t V 9.6 sin10t V A

三、(11分)求如图所示电路中 1:2 的电压U。 102+ 解:列网孔方程: U 20i1+102=100-U1 10i+(10-j50)2=-U2 理想变压器方程: 所以 j1=0.5U2 、i=-22 0=10(i1+2) 解之得 =20V2/450V i=4V2/45°A i2=-2V2/45°A
+ - + - . U1 . U2 三、(11分) 求如图所示电路中 的电压U。 . I1 . I2 解:列网孔方程: . 20I1 + . 10I2 = . 100 -U1 . Us (10-j50) . I2 . 10I1+ = - . U2 理想变压器方程: . U1= 0.5 . U2 . I1 = -2 . I2 解之得 . I1 = 4 2 45o A . I2 = -2 2 45o A 所以 . U = 10 ( . I1 + . I2 ) = 20 2 45o V 1﹕2 + - 10W . Us 10W + - . U

四、(10分)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 UAB380∠0V,其中一组对称 感性三相负载Z的有功功率为 5.7kW,功率因数为0.866; C 组对称容性负载每相阻抗为 Z2=22∠-30°2,求电流IA 解:U4B=380∠0VU=220∠-30V:Uc 0sp1=0.866p1=300 P 5.7×103 UAB IA-3UacOS .3×220×0.866 30 I41=10∠-60°A Ue 220∠-30° 22∠-30° =10Ai4=1A+1217.32∠-30A
四、(10分)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 . IA Z1 A B Z2 C 感性三相负载Z1的有功功率为 5.7kW,功率因数为0.866 ;另 一组对称容性负载每相阻抗为 . UAB=380∠0 o V, 其中一组对称 Z2=22∠-30o W,求电流IA。 . 解: . UAB=380∠0 o V . UA=220∠-30o V . IA1 . IA2 cosj1 = 0.866 j1 = 30o IA1= P 3UAcosj1 = 5.7×103 3×220×0.866 . IA1=10∠-60o A . IA2= 220∠-30o 22∠-30o = 10 A . IA = . IA1+ . IA2= 17.32 ∠-30o A . UAB . UC . UB . IA2 . IA1 . UA 30o j1 . IA

五、(11分)如图所示的RL串联电 路,若L=1H,R=1002,输入电 +i L u(t) uR(t) u=20+100sin@t+70sin3@t V, 设o=314rad/s。试求:1.输出电 压u();2输入电路的平均功率P。三次谐波 解:1.直流分量URo-20V X6-30L=9422 基波分量X1=0L=3142 100 URm(3) 70 ×100 URm(1 100+j942 ×100 100+j314 =7.4/-83.9oV =30.3/-72.3V 转换为瞬时值叠加: 4(t)20+30.3sin(ot-72.3)+7.4sin(3ot-83.9o) V 2.P=(202/100)+[30.32/(2×100)]+[7.42/(2×100)] =8.86W
五、(11分)如图所示的RL串联电 路,若L=1H,R=100W,输入电 压 u=20+100sinwt+70sin3wt V, 设w =314rad/s。试求:1. 输出电 压uR (t); + - i u(t) L R + - uR (t) 2.输入电路的平均功率P。 解:1. 直流分量 UR(0)=20V 基波分量 XL(1)= wL=314W . URm(1)= 100+j314 100 ×100 =30.3 -72.3o V 三次谐波 XL(3)= 3wL= 942W . URm(3)= 100+j942 70 ×100 =7.4 -83.9o V 转换为瞬时值叠加: uR (t)=20 + 30.3sin(wt-72.3o ) + 7.4sin(3wt-83.9o ) V 2. P= (202/100)+[30.32/(2×100)]+[7.42/(2×100)] = 8.86W

六、(10分)图示电路中U=220V, =50Hz,S断开及闭合时电流I 的有效值均为0.5A,求感抗X。 根据题意可知 S断开及闭合时,输入阻抗模不变。 1-4401=1(R+jx-i440)1 1R+X-j440 即|R+X1=1R+jX-440)| 所以X,=2202
六、(10分)图示电路中U=220V, f=50Hz,S断开及闭合时电流I 的有效值均为0.5A,求感抗XL。 C R L . I S 1 . . IC U + - . I 根据题意可知 S断开及闭合时,输入阻抗模不变。 Zin ︱-j440︱= ︱R + jXL -j440︱ ︱(R + jXL )(-j440)︱ 即 ︱R + jXL︱=︱R + j(XL - 440)︱ 所以 XL = 220W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模拟题(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试卷(一)试题.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试卷(一)答案.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试卷(二)试题.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试卷(二)答案.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路常见问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十个实验).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程总复习.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章 电路模型及定律.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7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8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模型及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储能元件.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综合复习_电路模拟题(上).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课后各章习题与解答(共七章).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总结).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2/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4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3).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含理想电压源支路、受控源的节点电压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一般电路的节点电压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含理想电流源支路、受控源的回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一般电路的回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支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3).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3).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1章 集总电路的分析基础.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电路定理.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路原理)绪论PPT课件讲稿.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1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