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课后各章习题与解答(共七章)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习题解答 1-1题1-1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U如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 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 a024口 -ob -8V -10V (a) (6) (c) ob ao ①1Aoba0 -8V -6V 16V (d) (e) (f) 题1-1图 解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Uab=6V,P=6×2=12W 消耗功率 (b)Uab=-8V,P=1×(-8)=-8W 提供功率 (c)Ua=-10V,P=-(-8)×(-10)F-80W 提供功率 (d)Uab=-8V,P=-(-2)×(-8=-16W 提供功率 (e)Ua=-(-6=6V,P=-(-1)×(-6=-6W 提供功率 (f)Uab=-16V,P=(-2)×16=-32W 提供功率 1-2在题1-2图所示各元件中,已知:元件A吸收66W功率,元件B发出25W功 率;元件C吸收负68W功率,求iA、B和iC。 。回4 6V B -4V 题1-2图 解根据题意,对元件A,有 P-6i=6,-6=A 6 对元件B,有 PM=5e-25,4g-25-5V -5 对元件C,有 P-4=-68,k=-68=17A -4 -1-
- 1 -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习题解答 1-1 题 1-1 图所示电路,求各段电路的电压 Uab及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消耗 功率还是对外提供功率? 解 根据功率计算公式及题给条件,得 (a)Uab=6V, P=6×2= 12W 消耗功率 (b)Uab=-8V,P=1×(-8)=-8W 提供功率 (c)Uab=-10V, P=-(-8) (-10)=-80W 提供功率 (d)Uab=-8V, P=-(-2) (-8)=-16W 提供功率 (e)Uab=-(-6)=6V, P=-(-1) (-6)=-6W 提供功率 (f)Uab=-16V, P=(-2) 16=-32W 提供功率 1-2 在题 1-2 图所示各元件中,已知:元件 A 吸收 66W 功率,元件 B 发出 25W 功 率;元件 C 吸收负 68W 功率,求 iA、uB和 iC。 解 根据题意,对元件 A,有 PA=6iA=66, iA= 6 66 =11A 对元件 B,有 PB=-5uB=-25, uB= 5 25 =5V 对元件 C,有 PC=-4iC=-68, iC= 4 68 =17A (a) (b) (d) (e) (f) a 6V + - b 2A a -8V + - b 1A a -10V + - b -8A (c) a -8V + - b -2A a 16V - + b -2A a -6V - + b -1A 题 1-1 图 题 1-2 图 6V + - iA A uB - + B -5A -4V + - iC C

1-3题1-3图所示电路中,5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通过实验测量得知:仁-2A 12=3A,I3=5A,U1=70V,U2=-45V,U=30V,U=-40V,Us=-15V. (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 U. 56 3 U 2 + 题1-3图 解(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日极性为各元件电压的实际 极性 (2)按实际方向判断元件的状态:U、I关联者为负载,U、I非关联者为电源。据此 可判断元件1、2为电源,元件3、4为负载。也可按书上的方法判断如下: P,=UU11=70×(-2)=-140W P2=U2=45×3=-135W P3=UU=30×5=150W P4=U4l1=-40x(-2)=80W P=-LU=-(-15)×3=45W 因为P10、P>0、P>0,故元件3、4、5为负载。 (3)各元件的功率见(2),据此有 P+P2+P3+P4+Ps=-140-135+150+80+45=0 可知功率平衡, 1-4求题1-4图所示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并验证功率平衡。 R 题1-4图 解由欧姆定律及KCL,得 .2
- 2 - 1-3 题 1-3 图所示电路中,5 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通过实验测量得知:I1=-2A, I 2=3A,I 3=5A,U1=70V,U2=-45V,U3=30V,U4=-40V,U 5=-15V。 (1)试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元件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验证功率平衡? 解(1)图中虚线箭头为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 极性为各元件电压的实际 极性。 (2)按实际方向判断元件的状态:U、I 关联者为负载,U、I 非关联者为电源。据此 可判断元件 1、2 为电源,元件 3、4 为负载。也可按书上的方法判断如下: P1=U1I1=70×(-2)=-140 W P2=U2I2=-45× 3=-135 W P3=U3I3=30× 5=150 W P4=U4I1=-40×(-2)=80 W P5=-U5I2=-(-15)×3=45 W 因为 P10、P4>0、P5>0,故元件 3、4、5为负载。 (3) 各元件的功率见(2),据此有 P1+P2+P3+P4+P5=-140-135+150+80+45=0 可知功率平衡。 1-4 求题 1-4 图所示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并验证功率平衡。 解 由欧姆定律及 KCL,得 题 1-3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U4 U5 U1 1 U3 U2 4 5 3 2 3 I 2 I 1 I R1 R1 I I 5 2A 10V 2 + - R2 US 题 1-4 图

I=I8-2=5-2=3A 各元件的功率为 P=-10I=-10×3=-30w P=-1s(1sR2+Us)=-2(2×5+10)=-40W P%=IRR=52×2=50w P%=1R2=22×5=20w Ps+Ps+P。+P=-30-40+50+20=0 可知功率平衡。 1-5题1-5图所示电路,写出各元件u与i的约束方程。 1/20uF h (a) (6) (c) 。①24。 (d) (e) (f) 题1-5图 解根据各元件的伏安关系及题给条件得 (a)e-2.5×10i (b)e-30x10=-3×10d (c)F-20x10d恤=-2x10 (d)u-6V dr (e)i=2A (f)1F-6V 1-6将额定电压为6、额定功率为P的电热丝(可看作线性电阻)切成长,然后 3 加上电压U,问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P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 -3
- 3 - 5A 2 10 1 S 1 R U I R 2 5 2 3A 1 I I R 各元件的功率为 PUS 10I 103 30W PIS I S (I SR2 US ) 2(25 10) 40W 5 2 50 2 1 2 1 1 PR I R R W 2 5 20 2 2 2 PR2 I S R W 30 40 50 20 0 S S 1 2 PU PI PR PR 可知功率平衡。 1-5 题 1-5 图所示电路,写出各元件 u 与 i 的约束方程。 解 根据各元件的伏安关系及题给条件得 (a)u=-2.5×103 i (b)u=-30×10-3 t i d d =-3×10-2 t i d d (c)i=-20×10-6 t u d d =-2×10-5 t u d d (d)u=-6V (e)i=2A (f)u=-6V 1-6 将额定电压为 U0、额定功率为 P0 的电热丝(可看作线性电阻)切成 3 2 长,然后 加上电压 U ,问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 P 为多少? 解 由题意可知,电热丝的原电阻为 (a) (b) (d) (e) (f) u (c) 6V + - i 6V + - - + 2A 题 1-5 图 + - i 2.5kΩ - u + i 30mH + - i 20μF u u - + i u + - u i

切成子长时的电阻为 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 v v3v3Upo P= 飘园 P 1-7题1-7图(a)电容中电流i的波形如图(b)所示,已知(0)=1V,试求=1s、 =3s和=5s时电容电压u。 (a) (6) 题1-7图 解由图(b)所示电流i的波形图,可求得 2.51 {)}A=了-2.5r10 2s≤K4s (-5 24s 0.6252+1 02s {u(t)w={0.625+51-4 2s≤K4s -2.5+16 24s 当=15,=3s和5s时,有 1=0.625×12+1=1.625V -4
- 4 - R0= 0 2 0 P U 切成 3 2 长时的电阻为 R= 3 2 R0 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 P= R U 2 = 0 2 3 2 R U = 2 3 0 2 0 2 P U U = 2 3 2 0 ( ) U U P0 1-7 题 1-7 图(a)电容中电流 i 的波形如图(b)所示,已知 u(0) 1V ,试求 t=1s、 t=3s 和 t=5s 时电容电压 u 。 解 由图(b)所示电流 i 的波形图,可求得 2.5t 0≤t≤2s A i(t) = -2.5t+10 2s≤t≤4s -5 t≥4s 根据 u(t)= u(0)+ C 1 ( )d 0 t i ,可求得 0.625t 2+1 0≤t≤2s V u(t) = -0.625t 2+5t-4 2s≤t≤4s -2.5t+16 t≥4s 当 t=1s,t=3s 和 t=5s 时,有 u(1)= 0.625×12+1=1.625V 题 1-7 图 (b) i/A t/s 5 -5 0 1 2 3 4 5 6 (a) i u + - C 2F

3=-0.625×32+5×3-4=5.375V 5=-25×5+16=35V 1-8题1-8图(a)中,电感电压的波形如图(b)所示,己知i(0)=2A,试求当=1s、 仁2s、=3s和=5s时电感电流1. 10 t/s L .5H 0 -10 (6) 题1-8图 解由图()所示“的波形图,可得 /51 0s<2s -10+30 {)w={0 3s≤K4s 10r-50 4s≤5s 0 25s 根据(00:2(55,可求出 「2+2 0<K<2s -2r2+12-10 2s≤13s )A= 3s≤14s 22-20+56 4sst<5s 6 25s 当=1s、=2s、=3s和=5s时,有 iI)=12+2=3A i(2y-2×22+12×2-10=6A i(3F-2×32+12×3-10=8A i5)2×52-20x5+56-6A 1-9图()所示电路中,求两电源的功率,并指出那个元件吸收功率?那个元件发 出功率?图(b)所示电路中,指出哪个元件可能吸收或发出功率? 解(a)由题给条件及功率计算公式得 -5-
- 5 - u(3)= -0.625×32+5×3-4=5.375V u(5)= -2.5×5+16=3.5V 1-8 题 1-8 图(a)中,电感电压的波形如图(b)所示,已知 i(0)=2A,试求当 t=1s、 t=2s、t=3s 和 t=5s 时电感电流 i。 解 由图(b)所示 u 的波形图,可得 5t 0≤t≤2s -10t+30 2s≤t≤3s V u(t) = 0 3s≤t≤4s 10t-50 4s≤t≤5s 0 t≥5s 根据 i(t)=i(0)+ L 1 ()d 0 t u ,可求出 t 2+2 0≤t≤2s -2t 2+12t-10 2s≤t≤3s A i(t) = 8 3s≤t≤4s 2t 2-20t+56 4s≤t≤5s 6 t≥5s 当 t=1s、 t=2s、 t=3s 和 t=5s 时,有 i(1)= 12+2=3A i(2)= -2×22+12×2-10=6A i(3)= -2×32+12×3-10=8A i(5)= 2×52-20×5+56=6A 1-9 图(a)所示电路中,求两电源的功率,并指出那个元件吸收功率?那个元件发 出功率?图(b)所示电路中,指出哪个元件可能吸收或发出功率? 解 (a)由题给条件及功率计算公式得 -10 10 u/V t/s 0 1 2 3 4 5 6 (b) 题 1-8 图 (a) i u + - L 2.5H

,=10×3=30w,月.=-10×3=-30W 计算表明,电压源吸收功率,电流源发出功率。 10v①D 3A (a) (6) 题1-9图 ()由R,=-10×3=-30W,知电流源总是在发出功车。由P=10 R ,知电阻 总是在吸收功率。电压源可能吸收或发出功率。 1-10图()所示电路中,求两电源的功率,并指出那个元件吸收功率?那个元件 发出功率?图(b)所示电路中,哪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与R有关?并确定R为何值时,该 元件吸收功率、发出功率或功率为零? A (a) (b) 题1-10图 解(a)由题给条件及功率计算公式得 R,=-15×3=-45W,卫=15×3=45w 计算表明,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发出功率。 (b)电压源发出45W功率。电阻吸收功率。电流源的工作状态与R有关。 当U,=-15+3R0,即R>55Q时,电流源发出功率。 3 当U,-5+30,即号sQ时,电流收 当U,=-15+3R=0,即R5=5Q时,电流源功率为零, 3 1-11求题1-11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h、山4。 解对结点A应用KCL,得 -6
- 6 - PUS 103 30W , PIS 103 30W 计算表明,电压源吸收功率,电流源发出功率。 (b)由 PIS 103 30W ,知电流源总是在发出功率。由 R PR 2 10 ,知电阻 总是在吸收功率。电压源可能吸收或发出功率。 1-10 图(a)所示电路中,求两电源的功率,并指出那个元件吸收功率?那个元件 发出功率?图(b)所示电路中,哪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与 R 有关?并确定 R 为何值时,该 元件吸收功率、发出功率或功率为零? 解 (a)由题给条件及功率计算公式得 PUS 153 45W , PIS 153 45W 计算表明,电流源吸收功率,电压源发出功率。 (b) 电压源发出 45W 功率。电阻吸收功率。电流源的工作状态与 R 有关。 当 15 3 0 S U R I ,即 R > 3 15 =5 时,电流源发出功率。 当 15 3 0 S U R I ,即 R < 3 15 =5 时,电流源吸收功率。 当 15 3 0 S UI R ,即 R = 3 15 =5 时,电流源功率为零。 1-11 求题 1-11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1、I2、I3、I4 。 解 对结点 A 应用 KCL,得 (a) (b) 题 1-9 图 10V 3A + - 10V 3A + - R S UI (a) (b) 题 1-10 图 + 3A - 15V + 3A - 15V R + -

15=-8-6-4=-18A 5A 16A 10A h C D 15A B 题1-11图 对结点B应用KCL,得 I4=15+7+=15+7-18=4A 对结点C应用KCL,得 1=10+4-5=10+4-5=9A 对结点D应用KCL,得 2=1+6+6=9+6+6=21A 1-12题1-12图所示电路,己知Us1=1V,Us2=2V,U5=3V,s1=1A,1s2=2A,53=3A, 求各电源的功率,并说明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题1-12图 解各元件功率求解如下: B=U(Is+1s,)=1×1+2)=3W吸收 B=Us(Is,-1s)=2×(2-3)=-2W发出 P,=U,(s+I3,)=3×(1+3)=12W吸收 -7-
- 7 - I3=-8-6-4=-18A 对结点 B 应用 KCL,得 I4=15+7+I3 =15+7-18=4A 对结点 C 应用 KCL,得 I1=10+I4-5 =10+4-5=9A 对结点 D 应用 KCL,得 I2=I1+6+6 =9+6+6=21A 1-12 题 1-12 图所示电路,已知 US1=1V,US2=2V,US3=3V,IS1=1A,IS2=2A,IS3=3A, 求各电源的功率,并说明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解 各元件功率求解如下: PUS1 US1 (I S1 I S2 ) 1(1 2) 3W 吸收 PUS2 US2 (I S2 I S1 ) 2(2 3) 2W 发出 PUS3 US3 (I S1 I S3 ) 3(1 3) 12W 吸收 - 题 1-12 图 S1 U U S3 S2 U S1 I S2 I S3 I A B C + 题 1-11 图 15A 4A 5A 6A 10A I1 I2 C D I4 6A B A I3 7A 8A

P=-Is,(Us,+Us)=-1×(3+)=4W 发出 B。=-1,(U3+U,)=-2x(2+1)=-6w 发出 P=-13(Us-Us,)=-3×(3-2)=-3W 发出 1-13题1-13图所示为某电路的一部分,试求x、b、ad、c。 2A 1ov①4 2A 5V 650 139 20VO 题1-13图 解按广义结点可求出 1=2+5-2-8=-3A 应用KVL,得 hab=3×2-5+6+5i-20 =6-5+6+5×(-3)-20=-28V hu=3×2-5+10=11V uc=-10+6+4×8=28V 1-14题1-14图所示电路,求UAB、x。 A6A① 4A B 10A so D2A 题1-14图 -8-
- 8 - PIS1 I S1 (US3 US1 ) 1(31) 4W 发出 PIS2 I S2 (US2 US1 ) 2(2 1) 6W 发出 PIS3 I S3 (US3 US2 ) 3(3 2) 3W 发出 1-13 题 1-13 图所示为某电路的一部分,试求 ix、uab、 uad、 ude。 解 按广义结点可求出 ix=2+5-2-8=-3A 应用 KVL,得 uab=3×2-5+6+5ix-20 =6-5+6+5×(-3)-20=-28V uad=3×2-5+10=11V ude=-10+6+4×8=28V 1-14 题 1-14 图所示电路,求 UAB、IX 。 + a b x i 20V 3 2A 5 2A 5V 6V 10V 4 5A 8A c d e 题 1-13 图 + + + - - - - A B C D 6A 4A 10A 5 5 47 2A I1 I3 IX 题 1-14 图 2A I2 4

解按广义结点可求出 =4-10-2=-8A 对结点D应用KCL,得 =小+2=-8+2=-6A 对结点A应用KCL,得 h=4+6-h=4+6-(-6)=16A 对结点C应用KCL,得 =+2-2=16+2-2=16A 应用KVL,得 UAB=4h+53=4×16+5×16=144V 1-15题1-15图所示电路,求1、5、R。 Us, 6A 02 题1-15图 解按广义结点得 6-5=1A 应用KCL,得 1=12+6=18A 5=15-1=15-1=14A 2=12+5-/=17-14=3A 应用KVL,得 Us=31+122=3×18+12×3=90V 5R=12h-15×1 R=124,-15_2x3-l5=150 14 1-16求题1-16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1。 解应用KVL,得 uc=e+de- =-e-e=-2e-V 应用KCL,得 -9
- 9 - 解 按广义结点可求出 IX=4-10-2=-8A 对结点 D 应用 KCL,得 I1=IX+2 =-8+2=-6A 对结点 A 应用 KCL,得 I2=4+6-I1 =4+6-(-6)=16A 对结点 C 应用 KCL,得 I3= I2+2-2 =16+2-2=16A 应用 KVL,得 UAB=4I2 +5I3=4×16+5×16=144V 1-15 题 1-15 图所示电路,求 I、US 、R 。 解 按广义结点得 I=6-5=1A 应用 KCL,得 I1=12+6=18A I3=15-I=15-1=14A I2=12+5-I3=17-14=3A 应用 KVL,得 US=3I1+12I2=3×18+12×3=90V I3R=12I2-15×1 3 12 2 15 I I R 14 12 3 15 1.5 1-16 求题 1-16 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流 i。 解 应用 KVL,得 e e 2e V d de e t t t t t C t u L 应用 KCL,得 3 I1 6A 15A 1 12A 5A R I I2 US I3 12 题 1-15 图

i=Cduc+e=2e+e=3eA e-A 题1-16图 1-17求题1-17图所示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110V 22 295 D90V 920A 42 42 题1-17图 解对大回路应用KVL,得 4/1=-90+110+100 s120 30A 4 应用KCL,得 h=1-20=30-20=10A 14=h-山=6-30 15=-=-10 对上边的回路应用KVL,得 214+215=110 将4=-30,s=-10代入上式,得 23-30+2(3-10110 求出 =47.5A I4=-30=47.5-30=17.5A -10-
- 10 - e 2e e 3e A d d C t t t t t u i C 1-17 求题 1-17 图所示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解 对大回路应用 KVL,得 4I1=-90+110+100 I1= 4 120 =30A 应用 KCL,得 I2=I1-20=30-20=10A I4=I3-I1=I3-30 I5=I3-I2=I3-10 对上边的回路应用 KVL,得 2I4+2I5=110 将 I4=I3-30,I5=I3-10 代入上式,得 2(I3-30)+2(I3-10)=110 求出 I3=47.5A I4=I3-30=47.5-30=17.5A + - + - i 1H 1F uc e A t e V t 题 1-16 图 - 题 1-17 图 4 4 90V I1 I4 2 2 I5 I3 110V 20A 100V I2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程总复习.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章 电路模型及定律.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7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8章 相量法.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2章 三相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3章 三相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4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2章 三相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3章 非正弦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4章 运算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7章 非线性电路.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6章 二端口网络.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内容+例题,图片版)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图片版)第12章 三相电路(无例题).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图片版)第14章(无例题).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图片版)第12章 三相电路(无例题).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A)课件(图片版)第13章 非正弦(无例题).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总结).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2/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2).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4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3).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含理想电压源支路、受控源的节点电压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一般电路的节点电压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含理想电流源支路、受控源的回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一般电路的回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支路电流法.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3).ppt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1/3).pdf
- 《电路》课程教学课件(电路原理)第1章 集总电路的分析基础.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电路原理)绪论PPT课件讲稿.ppt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1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2章 三相电路.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3章 非正弦周期.pdf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课件)有例题_第14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