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中医学系教学部门:教研室;针灸推拿学科李雪青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针灸医籍选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中医学系 教研室 : 针灸推拿学科 教 师 姓 名 : 李雪青 专业技术职称 : 讲师 课 程 名 称 : 针灸医籍选 授 课 学 期 :20 12~20 13 学年 秋季学期

课程针灸医籍选名称《针灸医籍选教案》是针灸医籍选读的指导性参考资料,为适应我室的教学需要,结合近年教改的成绩,依照新修订大纲的要求课程本着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目标,删除部分陈旧、繁杂内容;每章节后说明都增加了教学法参考,以利于教师在备课时集思广益;更新了课后思考题及作业;增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可题能力的内容。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教案的电子版,要求教师在使用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本教案的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学科知识,做到教学中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对教师的相结合。要求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材选用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医籍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参考书籍:灵枢经199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参考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6书籍与常滑寿难经本义1956北京:商务印书馆用网地址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http://xwzx.Cdutcm.edu./files/kj
课程 名称 针灸医籍选 课程 说明 《针灸医籍选教案》是针灸医籍选读的指导性参考资料,为适 应我室的教学需要,结合近年教改的成绩,依照新修订大纲的要求, 本着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目标,删除部分陈旧、繁杂内容;每章节后 都增加了教学法参考,以利于教师在备课时集思广益;更新了课后 思考题及作业;增加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的内容。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每位老师都有一份本教案的电子 版,要求教师在使用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本教案的 基础上丰富具体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学科知识, 做到教学中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 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标,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 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 选用 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医籍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参考 书籍 与常 用网 地址 参考书籍: 灵枢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6 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56 滑寿 难经本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6 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 http:// xwzx.Cdutcm.edu./files/kj

教案首页中文针灸医籍选课程名称英文Acupuncture层次授课对象2007统级针灸推拿专业课时3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西三402第第3-5大节1教学周周三授课章节第一章《黄帝内经》选《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术思想1.掌握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2.熟悉《内经》的由来及沿革3.熟悉《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教学目标4熟悉《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与要求5,掌握《内经》经络理论6.掌握《内经》针刺及灸法操作7、了解九针、五刺、十二刺、五节刺的内容《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教学重点《内经》针刺及灸法操作与难点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方法2.分别以多媒体、CAI课件、录象、图表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与手段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医籍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教具:实物:针具、灸材、火罐、现存医籍。教材与教具挂图:针灸发展史表、中国历代编年表模型:针灸经穴模型专业词汇内经canon of medicine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针灸医籍选 英 文 Acupuncture 授课对象 20 07 级 针灸推拿专业 层次 课 时 3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 教学周 周 三 第 3-5 大节 上课教室 西三 402 授课章节 第一章《黄帝内经》选 《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术思想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掌握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 2.熟悉《内经》的由来及沿革 3.熟悉《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4.熟悉《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5.掌握《内经》经络理论 6.掌握《内经》针刺及灸法操作 7.了解九针、五刺、十二刺、五节刺的内容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内经》针刺及灸法操作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2.分别以多媒体、CAI 课件、录象、图表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 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与 教具 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医籍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教具: 实物:针具、灸材、火罐、现存医籍。 挂图:针灸发展史表、中国历代编年表。 模型:针灸经穴模型。 专业词汇 内经 canon of medicine

1《黄帝内经》概述2.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3.《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教学内容与4.《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5.针刺补泻手法的论述时间分配6.针刺及灸法操作及针刺禁忌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授课内容教法时间注解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黄帝内经》概 述 2.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 3.《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4.《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5.针刺补泻手法的论述 6.针刺及灸法操作及针刺禁忌

共3 学时1.《黄帝内经》概述2.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期的一部中医合文物结合经典著作,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临床证候史料以及分类、诊法治则等,特别是应用针灸治疗颇多,因此《内经》不但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10分钟医学传说针灸医籍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医的独全部采用特理论体系。掌握针灸3.《内经》的由来及沿革多媒体手15分钟4.《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学定义段教学阴阳的辩证思想精、气、神的统一观5.《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15分钟阴阳五行学说对针灸理论的影响《内经》形成了经络体系并列示照四时五脏阴阳整体现片以说明针刺补泻手法的论述掌握针灸6.(一)经络的概念、(二)十二经脉循行45分钟分列著作发展(三)经脉病候、(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病候(五)络脉循行及病候、(六)经别循行特点,强(七)经筋循行及病候、(八)皮部分布调其各自(九)经络功能、根结、标本、气街及四海7.针刺及灸法操作特色及对结合本古人对其给予高度关注校历年后世影响15分钟针刺前的准备对环境的要求-安静、施行一些手法留学生操作、进针、持针要坚定,端正、精神专一、细心情况观察病人的神色泻法要持针快速刺入,得气后慢慢出掌握重要针,具体刺法:-九刺,五刺,十二刺、五节刺医籍的有针刺禁忌:8个方面10分钟关名称、作者及
1.《黄帝内经》概 述 2.黄帝内经的针灸医籍选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期的一部中医 经典著作,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临床证候 分类、诊法治则等,特别是应用针灸治疗颇多,因此 《内经》不但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 针灸医籍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医的独 特理论体系。 3.《内经》的由来及沿革 4.《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阴阳的辩证思想 精、气、神的统一观 5.《内经》对针灸理论的贡献 阴阳五行学说对针灸理论的影响 《内经》形成了经络体系 四时五脏阴阳整体现 针刺补泻手法的论述 6. (一)经络的概念、(二)十二经脉循行 (三)经脉病候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病候 (五)络脉循行及病候、(六)经别循行 (七)经筋循行及病候 、(八)皮部分布 (九)经络功能、根结、标本、气街及四海 7.针刺及灸法操作 古人对其给予高度关注 针刺前的准备对环境的要求-安静-、施行一些手法 操作-、进针、持针要坚定,端正、精神专一、细心 观察病人的神色泻法要持针快速刺入,得气后慢慢出 针, 具体刺法:–九刺,五刺,十二刺、–五节刺 针刺禁忌:8 个方面 掌握针灸 学定义 掌握针灸 发展 掌握重要 医籍的有 关名称、 作者及 全部采用 多媒体手 段教学 分列著作 特点,强 调其各自 特色及对 后世影响 共 3 学时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4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结合文物 史料以及 医学传说 并列示照 片以说明 结合本 校历年 留学生 情况

年代说明针5分钟说明学习灸热的国际性针灸的重要性和学好针灸的可能性5分钟
年代 说明学习 针灸的重 要性和学 好针灸的 可能性 5 分钟 5 分钟 说明针 灸热的 国际性

教案附页教师参考: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医籍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参考书籍:灵枢经199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6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6滑寿难经本义北京:商务印书馆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教学http://xwzx.Cdutcm.edu./files/kj参考资料学生参考:专业书籍:针灸医籍选199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针灸治疗学198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专业期刊:《中国针灸》《时针国医国药》《针刺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有关网址:http://xwzx.Cdutcm.edu./files/kj思考题:1.《黄帝内经》中论述的经络的功能有哪些?2.《黄帝内经》中论述的穴定位方法有哪些?思考题与作业作业: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针灸理论体系?《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有哪些?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
教 案 附 页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医籍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参考书籍: 灵枢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6 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56 滑寿 难经本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6 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 http:// xwzx.Cdutcm.edu./files/kj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 针灸医籍选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6 针灸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86 专业期刊:《中国针灸》《时针国医国药》《针刺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有关网址:http:// xwzx.Cdutcm.edu./files/kj 思考题与 作业 思考题:1.《黄帝内经》中论述的经络的功能有哪些? 2.《黄帝内经》中论述的腧穴定位方法有哪些? 作 业: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针灸理论体系? 《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有哪些? 其它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教案首页针灸医籍选中文课程名称英文Acupuncture授课对象2007级层次针灸推拿专业课时3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第西三4021教学周周五第3-5大节授课章节第一章《黄帝内经》选一、九针十二原第1.熟悉九针的应用2.熟悉十二原穴的作用。教学目标3.熟悉针刺机理与要求4.进、出针的快慢和补泻有密切关系5,误治造成的针害后果,指出“用针,必先诊脉的临床意义1、编著《针经》的目的和意义。2、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针刺过程中对医生的基本要求3、与难点4、强调脉诊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5、“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的含义6。“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有若无者,疾不可知也。“的意义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方法2.分别以多媒体、CAI课件、录象、图表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与手段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医籍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教材与教具:实物:针具、灸材、火罐、现存医籍。教具挂图:针灸发展史表、中国历代编年表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针灸医籍选 英 文 Acupuncture 授课对象 20 07 级 针灸推拿专业 层次 课 时 3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 教学周 周 五 第 3-5 大节 上课教室 西三 402 授课章节 第一章《黄帝内经》选 一、九针十二原第一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熟悉九针的应用 2.熟悉十二原穴的作用。 3.熟悉针刺机理 4.进、出针的快慢和补泻有密切关系。 5.误治造成的针害后果,指出“用针,必先诊脉”的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编著《针经》的目的和意义。 2、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3、针刺过程中对医生的基本要求 4、强调脉诊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5、“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的含义 6.“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有若无者,疾不可知也。”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2.分别以多媒体、CAI 课件、录象、图表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学内 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教材与 教具 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医籍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教具: 实物:针具、灸材、火罐、现存医籍。 挂图:针灸发展史表、中国历代编年表

模型:针灸经穴模型。专业词汇九针nineneedles1、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2、注重九针的应用3、强调十二原穴的作用教学内容4.注重针刺治疗的效应与5.重点解释【原文】时间分配教师参考: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针灸医籍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参考书籍:灵枢经199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6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56滑寿难经本义北京:商务印书馆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教学http://xwzx.Cdutcm.edu./files/kj参考资料学生参考:专业书籍:针灸医籍选199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针灸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86专业期刊:《中国针灸》《时针国医国药》《针刺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有关网址:http://xwzx.Cdutcm.edu./files/ki思考题:何理解“粗守形,上守神”?如何理解“粗守关,上守机”?作业:本篇对针刺提出的要求有哪些?思考题与如何理解“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作业
模型:针灸经穴模型。 专业词汇 九针 nine needles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1、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2、注重九针的应用 3、强调十二原穴的作用 4.注重针刺治疗的效应 5.重点解释【原文】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医籍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参考书籍: 灵枢经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6 黄帝内经素问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56 滑寿 难经本义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6 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 http:// xwzx.Cdutcm.edu./files/kj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 针灸医籍选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96 针灸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1986 专业期刊:《中国针灸》《时针国医国药》《针刺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有关网址:http:// xwzx.Cdutcm.edu./files/kj 思考题与 作业 思考题:何理解“粗守形,上守神”?如何理解“粗守关,上守机”? 作 业:本篇对针刺提出的要求有哪些? 如何理解“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

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其它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理论,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二条).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论一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重点难点考点剖析.pdf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讲 绪论.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讲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讲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讲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讲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讲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讲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讲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讲 奔豚气病脉证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讲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讲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讲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讲 水气病脉证并治.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九针十二原样卷及答案.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的刺灸法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九针十二原第一.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邪气脏腑病形第四.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根结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介绍及经络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wm and tcm.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