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学习要求)1、了解血痹与虚劳的概念及两病合篇的意义2、熟悉血痹与虚劳的病因、病机及其辨瓣证3、掌握血痹与虚劳的证治。4、背诵原文第2、3、13、15、16、17条
【学习要求】 1、了解血痹与虚劳的概念及两病合篇的意义。 2、熟悉血痹与虚劳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 3、掌握血痹与虚劳的证治。 4、背诵原文第2、3、13、15、16、17条

概述一、定义1、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由气血不足,加被微风所引起。(痹证以肢体筋骨疼痛为主症,是风寒温三气杂感所致。两者应予以区别。)
概述 一、定义 1、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 , 由气 血不足 , 加被微风所引起。 (痹证以肢体筋骨疼痛为主症 , 是风寒温 三气杂感所致。两者应予以区别。)

2、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阴阳气血两虚本篇所论重点包括因虚而招邪夹风因虚而致血瘀治疗重点在于调补脾肾,调整阴阳平衡
2、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 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阴阳气血两虚 本篇所论重点包括 因虚而招邪夹风 因虚而致血瘀 治疗重点在于调补脾肾,调整阴阳平衡

两病合篇的意义二、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血痹衬置于前,对重点论述的虚劳寓有及早防治之意
二、两病合篇的意义 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 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 , 故合为 一篇论述。 血痹衬置于前,对重点论述的虚劳寓有 及早防治之意

血痹病一、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1)二、血痹重证证治(2)
血痹病 一、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1) 二、血痹重证证治(2)

(第一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一、词解条)问日:血痹病从何得养尊处优的人。不从事体力劳动,肌肉之?师日:#夫尊荣人骨弱虽然丰盛,实则筋骨脆弱,月滕理不固,抗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00病能力薄弱,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55888888868885888886880遂得之。但以脉自微chong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加,《脉经》作如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一、成因与血痹轻证证治(第一 词 解 条)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 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 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 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濇, 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 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 愈。 养尊处优的人。不 从事体力劳动,肌肉 虽然丰盛,实则筋骨 脆弱,腠理不固,抗 病能力薄弱。 加,《脉经》作如 chong

“脉自微湾,在寸口、关上小紧”888寸 (关)尊荣人阳微感受风寒血滞受邪轻浅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病浅不必深求针刺等方法“气行则血行之义”宜针引阳气“血行风自灭”脉和:邪去脉自和紧去:缓而不紧
“脉自微濇,在寸口、关上小紧” 尊荣人 阳微 血滞 感受风寒 寸(关) 受邪轻浅 病浅不必深求 针刺等方法 “气行则血行之义” “血行风自灭” 宜针引阳气 脉和:邪去脉自和 紧去:缓而不紧

二、血痹重证证治(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黄芪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二、血痹重证证治(第二条)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 三服。一方有人参

释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阴阳俱微阳不足外邪轻不气营风寒侵入深足血卫(表)阳虚M-M-M-N-3---3-3--M-3-3-N-M-M-M-M-M气行则血行之义湾外证身体不仁血痹重证“血行风自灭EToo补气行血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如风痹状酸痛感温阳行痹050080805080050508080050808050508080808《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风痹-顽麻疼痛兼有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血痹-唯顽麻无疼痛历节-唯疼痛无顽麻黄芪桂枝五物汤8818818888881888188888818
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释 义 不足 阳 (表)阳虚 侵 风寒 入 深 外 邪 轻 营 卫 气 血 不 足 血痹重证 外证身体不仁 濇 如风痹状 酸痛感 风痹-顽麻疼痛兼有 血痹-唯顽麻无疼痛 历节-唯疼痛无顽麻 “气行则血行之义” “血行风自灭” 补气行血 温阳行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 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重点难点考点剖析.pdf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讲 绪论.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讲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讲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讲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讲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讲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讲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讲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讲 奔豚气病脉证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讲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三讲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讲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讲 水气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讲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七讲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六讲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五讲 黄疸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八讲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九讲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doc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论一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二条).ppt
-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ppt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理论,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九针十二原样卷及答案.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的刺灸法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九针十二原第一.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邪气脏腑病形第四.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根结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介绍及经络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wm and tcm.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