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讲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
文件大小:5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讲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中医学院教学部门:学中医基础学科科:课程名称:金匮要略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中医学院 学 科 : 中医基础学科 课 程 名 称 : 金匮要略

中文名称金要略课程名称英文名称《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原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后世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其建立课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说明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是治疗杂病的指南,是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所以本书为中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金遗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医圣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因此在讲解的过程应注意与《伤寒论》结合讲解;张仲景《伤寒杂对教病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部分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同时本门课程也是师的临床与基础的桥梁性课程,需注意临床病案分析的引入;张仲景的书籍为历代要求医家奉为经典,注释较多,同时因其流传日久有错简漏简之疑,在讲解时需注意不同医家的认识和注解。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选用材《金匮要略》(新世纪第二版)范永升主编参考书籍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与常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要略》(案例版)用网地址学科主任审核意见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金匮要略 英文名称 课程 说明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原书名为《金匮要略方论》,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后世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其建立 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是治疗杂病的指南,是脏腑经络病机辨证思想的高 度概括,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所以本书为中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 业课。 对教 师的 要求 《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医圣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 的一部分,因此在讲解的过程应注意与《伤寒论》结合讲解;张仲景《伤寒杂 病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部分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同时本门课程也是 临床与基础的桥梁性课程,需注意临床病案分析的引入;张仲景的书籍为历代 医家奉为经典,注释较多,同时因其流传日久有错简漏简之疑,在讲解时需注 意不同医家的认识和注解。 教材 选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 材《金匮要略》(新世纪第二版)范永升主编 参考 书籍 与常 用网 地址 21 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 学科主任 审核意见

第十二讲授课章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6授课对象授课时数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与及辨证论治。教学目的【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与要求【了解】痰饮的概念。教学重点1、痰饮病的成因、脉证、分类2、痰饮的治则3、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的主症治法4、下焦饮逆和痰饮冒眩的主症、方药5、支饮重证的证治教学重点6、劳大枣泻肺汤的证治与难点教学难点1、痰饮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大法2、痰饮病“温药和之”的原理3、痰饮病的辨证论治;4、痰饮病五大治法在篇中的具体体现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部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新进展或补痰饮病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充教学内容教具多媒体痰饮(TanYin);悬饮(XuanYin);溢饮(YiYin);支饮(ZhiYin);专业词汇温药和之(HeFabyWarmDrugs)

第十二讲 授课章节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授课对象 授课时数 6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掌握】痰饮的治疗原则与及辨证论治。 【熟悉】痰饮的成因与分类。 【了解】痰饮的概念。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痰饮病的成因、脉证、分类 2、痰饮的治则 3、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的主症治法 4、下焦饮逆和痰饮冒眩的主症、方药 5、支饮重证的证治 6、葶苈大枣泻肺汤的证治 教学难点 1、痰饮病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大法 2、痰饮病“温药和之”的原理 3、痰饮病的辨证论治; 4、痰饮病五大治法在篇中的具体体现。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新进展或补 充教学内容 痰饮病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 教具 多媒体 专业词汇 痰饮(Tan Yin);悬饮(Xuan Yin);溢饮(Yi Yin);支饮(Zhi Yin); 温药和之(He Fa by Warm Drugs)

1、导言痰饮病独立成篇,内容涉及广泛,其辨证论治全面而系统,在《中医内科学基础上,重点掌握其治则及有效方剂。广义痰饮有四饮之分,本篇痰饮命名尚有留饮、伏饮、肺饮、微饮之说,然均在四饮中,不是四饮之外的另有所分。复习提问:痰饮是如何形成的?2、主要内容(1)四饮的概念及广义痰饮的概念(2)痰饮分类及形成(3)留饮与伏饮的概念。(4)痰饮病治则。教学内容(5)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的证治(6)狭义痰饮的证治(7)狭义痰饮兼证证治(8)悬饮、溢饮的证治(9)支饮重证、支饮腹满、支饮不得息证治3、小结痰饮病分类、概念、脉证、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重点对痰饮症治则,不仅要深刻理解,还要结合有关方药,学会临床应用。强调狭义痰饮治本、治标二方均体现总体,其临床意义有实用价值,四饮之主方为重点掌握。本篇为全书重点,其论述系统完整,临床应用广泛,对后世影响大,需认真加深理解掌握1、试述痰饮病四饮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2、四饮的证候是什么?3、痰饮症治则是什么?为什么?复习思考题4、试在篇内举出汗、下、利、温四法的代表方剂。5、大小青龙汤何以能治溢饮?6、狭义痰饮和支饮如何分类辨证施治?7、同一痰饮病,既用苓桂术甘汤,又用肾气丸,如何辨证使用?参考书籍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或网址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要略》(案例版)课后分析与小结

教学内容 1、导言 痰饮病独立成篇,内容涉及广泛,其辨证论治全面而系统,在《中医内科学》 基础上,重点掌握其治则及有效方剂。广义痰饮有四饮之分,本篇痰饮命名尚 有留饮、伏饮、肺饮、微饮之说,然均在四饮中,不是四饮之外的另有所分。 复习提问:痰饮是如何形成的? 2、主要内容 (1)四饮的概念及广义痰饮的概念 (2)痰饮分类及形成 (3)留饮与伏饮的概念。 (4)痰饮病治则。 (5)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甘遂半夏汤的证治 (6)狭义痰饮的证治 (7)狭义痰饮兼证证治 (8)悬饮、溢饮的证治 (9)支饮重证、支饮腹滿、支饮不得息证治 3、小结 痰饮病分类、概念、脉证、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重点对痰 饮症治则,不仅要深刻理解,还要结合有关方药,学会临床应用。强调狭义痰 饮治本、治标二方均体现总体,其临床意义有实用价值,四饮之主方为重点掌 握。本篇为全书重点,其论述系统完整,临床应用广泛,对后世影响大,需认 真加深理解掌握。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痰饮病四饮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2、四饮的证候是什么? 3、痰饮症治则是什么?为什么? 4、试在篇内举出汗、下、利、温四法的代表方剂。 5、大小青龙汤何以能治溢饮? 6、狭义痰饮和支饮如何分类辨证施治? 7、同一痰饮病,既用苓桂术甘汤,又用肾气丸,如何辨证使用? 参考书籍 或网址 21 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 课后分析与 小结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