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学课程编号:H15020英文名称:ChineseMateriaMedica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64学时学分:4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后续课程:方剂学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在大二上半年,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内容为支撑,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功效、性能等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产、制、配伍、炮制等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介绍300多种临床常用和有代表性的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通过对中药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思考能力得以巩固,同时为方剂学及其他中医药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习题课上机其它合计讨论课实验课6464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2.能力培养:介绍《中药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3.教学方法:讲授【重点】1.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难点】无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并举例2.能力培养: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中药采集的规律3.教学方法:讲授【重点】1
1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学 课程编号:H15020 英文名称:Chinese Materia Medica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 64 学时 学 分:4 先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后续课程:方剂学 适用专业: 中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在大二上半年,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内容为支撑,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 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 论主要介绍功效、性能等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产、制、配伍、炮制等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 因素;各论介绍 300 多种临床常用和有代表性的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通过 对中药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使学 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思考能力得以巩固,同时为方剂学及其 他中医药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64 64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能力培养:介绍《中药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3.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1.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难点】无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建议学时数: 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并举例 2.能力培养: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中药采集的规律 3.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

1.道地药材的概念、例子【难点】1.产地、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2.药材的多道地性;第三章中药的炮制(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2.能力培养:炮制对中药功效的影响以及炮制的方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中药炮制的目的:2.火制的几种方法【难点】用同一种辅料炮制中药材,所达到的目的可是多种;第四章中药的药性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2.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的中药药性理论对单味中药的性味进行推导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四气、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2.升降浮沉的作用特点。【难点】1.对中药四性中平性药的认识。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第五章中药的配伍(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1.中药的配伍目的:2.中药的配伍七情、七情配伍的临床意义;3.中药配伍的含义;2.能力培养:配伍是中医药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初步领会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中药七情配伍中各情的含义;2.配伍的目的;3.药物的“七情;【难点】同一药物存在多种配伍关系,七情配伍关系具有相对性。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2
2 1.道地药材的概念、例子 【难点】 1.产地、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药材的多道地性;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建议学时数: 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2.能力培养:炮制对中药功效的影响以及炮制的方法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1.中药炮制的目的;2.火制的几种方法 【难点】用同一种辅料炮制中药材,所达到的目的可是多种; 第四章 中药的药性理论(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2.能力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的中药药性理论对单味中药的性味进行推导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1. 四气、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升降浮沉的作用特点。 【难点】 1.对中药四性中平性药的认识。 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1.中药的配伍目的; 2.中药的配伍七情、七情配伍的临床意义; 3.中药配伍的含义; 2.能力培养:配伍是中医药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初步领会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1.中药七情配伍中各情的含义; 2.配伍的目的; 3.药物的“七情; 【难点】 同一药物存在多种配伍关系,七情配伍关系具有相对性。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2.能力培养:掌握临床用药的禁忌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配伍禁忌;【难点】十九畏与七情配伍关系中的相畏的“畏”之间的区别第七章中药的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药剂量的含义以及中药不同给药途径和剂型对疗效的影响:2.能力培养:常用药物的煎服方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2.中药特殊的煎煮要求与服药方法;【难点】无;第八章解表药(建议学时数:3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劳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以重点药物如麻黄的功效与主治为例,学会对中药性能的归纳与理解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发散风寒药中部分兼有止痛功效,且又可祛风湿;而有的则又能通鼻;2.发散风热药中部分兼有清热解毒功效,且又可利咽透疹;而有的则又能止;3.初学各论,在记诵各药时应当以功效为核心,注意区别各药功效异同;【难点】1.理解麻黄、羌活归膀胱经的依据。2.理解葛根的解肌、升阳以止泻的功效;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的作用机理。3.同为发散风寒药,其作用强度、机理以及特点有异;同类药物又在兼有功效方面具有次共性,应当注意把握和选择用药。第九章清热药(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石膏、知母、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处,然后同中求异;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清热药及五类清热药功效、主治病症、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2.生石膏与知母效用比较。3.黄芩、黄连、黄柏在功效与应用上的异同。4.生地与玄参功效异同。5.丹皮与赤芍的功用异同。【难点】1.解释天花粉是瓜萎的根,不要误认为是花粉入药;3
3 2.能力培养:掌握临床用药的禁忌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配伍禁忌; 【难点】十九畏与七情配伍关系中的相畏的“畏”之间的区别 第七章 中药的中药的剂量与用法(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中药剂量的含义以及中药不同给药途径和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2.能力培养:常用药物的煎服方法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1.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 2.中药特殊的煎煮要求与服药方法; 【难点】无; 第八章 解表药(建议学时数:3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 菊花、葛根、柴胡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以重点药物如麻黄的功效与主治为例,学会对中药性能的归纳与理解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1.发散风寒药中部分兼有止痛功效,且又可祛风湿;而有的则又能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中部分兼有清热解毒功效,且又可利咽透疹;而有的则又能止痉; 3.初学各论,在记诵各药时应当以功效为核心,注意区别各药功效异同; 【难点】 1.理解麻黄、羌活归膀胱经的依据。 2.理解葛根的解肌、升阳以止泻的功效;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的作用机理。 3.同为发散风寒药,其作用强度、机理以及特点有异;同类药物又在兼有功效方面具有次 共性,应当注意把握和选择用药。 第九章 清热药(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 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 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 处,然后同中求异; 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1.清热药及五类清热药功效、主治病症、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生石膏与知母效用比较。 3.黄芩、黄连、黄柏在功效与应用上的异同。 4.生地与玄参功效异同。 5.丹皮与赤芍的功用异同。 【难点】 1.解释天花粉是瓜蒌的根,不要误认为是花粉入药;

2.湿热邪气致病的特点与所致病证的范围较广,需结合中医基础的知识加以理解与记忆。第十章泻下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大黄、芒硝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处,然后同中求异;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大黄、芒硝的功效、应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难点】对“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治疗思路的理解与运用第十一章祛风湿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艺、防、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处,然后同中求异;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独活、川乌、木瓜、蕲蛇、防己、秦艺、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难点】活与独活、蕲蛇与乌梢蛇、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点。第十二章化湿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苍术、厚朴、董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启发学生理解化湿药的归经以及作用;3.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重点】董香、苍术、厚朴、佩兰、砂仁、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难点】藿香与佩兰、苍术与厚朴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点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重点】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川木通、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功效、应用、特4
4 2.湿热邪气致病的特点与所致病证的范围较广,需结合中医基础的知识加以理解与记忆。 第十章 泻下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大黄、芒硝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 处,然后同中求异; 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大黄、芒硝的功效、应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难点】 对“上病治下”、“釜底抽薪”治疗思路的理解与运用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独活、木瓜、威灵仙、秦艽、防己、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 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学会运用比较与归类的学习方法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掌握各药的共同之 处,然后同中求异; 3.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 【重点】 独活、川乌、木瓜、蕲蛇、防己、秦艽、桑寄生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 用注意。 【难点】 羌活与独活、蕲蛇与乌梢蛇、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点。 第十二章 化湿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通过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启发学生理解化湿药的归经以及作用; 3.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重点】 藿香、苍术、厚朴、佩兰、砂仁、草果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难点】 藿香与佩兰、苍术与厚朴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异同点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 【重点】 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主治、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川木通、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功效、应用、特

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难点】茯苓的药性第十四章温里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附子、于姜、肉桂、吴茱英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温里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英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3.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的比较。【难点】将温里散寒的这个高度概括的作用细化包括温肺化饮、温里散寒、温肾助阳、温经通脉等。第十五章理气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橘皮、积实、木香、香附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理气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病证、主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2.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积实(附积壳)、木香、沉香的主要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难点】比较相似药物如橘皮与青皮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第十六章消食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山楂、神曲、麦芽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山楂、神曲、麦芽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难点】相似药物麦芽与谷芽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第十七章驱虫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使君子、苦皮、槟榔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使君子、槟榔、苦楝皮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难点】相似药物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第十八章止血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小蓟、地榆、三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5
5 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难点】茯苓的药性 第十四章 温里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 温里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2.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3. 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的比较。 【难点】将温里散寒的这个高度概括的作用细化包括温肺化饮、温里散寒、温肾助阳、温 经通脉等。 第十五章 理气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理气药的含义、功效、主治病证、主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 2.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枳实(附枳壳)、木香、沉香的主要性能、功 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难点】比较相似药物如橘皮与青皮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六章 消食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山楂、神曲、麦芽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山楂、神曲、麦芽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 【难点】相似药物麦芽与谷芽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 第十七章 驱虫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使君子、槟榔、苦楝皮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 【难点】相似药物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 第十八章 止血药(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小蓟、地榆、三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

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地榆、大蓟、白及、仙鹤草、艾叶的功效和应用。【难点】1.相似药物大蓟与小蓟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2.白及、艾叶的性能特点;3.炮姜、生姜、干姜的区别应用。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土鳖虫、水蛭、莪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益母草、牛膝、丹参、红花、桃仁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难点】1.牛膝、丹参的性能特点2.桃仁与红花功用异同。第二十章化痰止咳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半夏、浙贝母、川贝母、瓜萎、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半夏、天南星、旋复花性能、功效与应用。【难点】半夏的药性特点以及在治疗痰证和呕吐中的应用。第二十一章安神药(建议学时数:1.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及作用特点。2.朱砂、龙骨、酸枣仁的功效与应用。【难点】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的作用特点及远志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的机理。第二十二章平肝熄风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6
6 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地榆、大蓟、白及、仙鹤草、艾叶的功效和应用。 【难点】 1.相似药物大蓟与小蓟在性味、功效和应用的区别。 2.白及、艾叶的性能特点; 3.炮姜、生姜、干姜的区别应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土鳖虫、水 蛭、莪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益母草、牛膝、丹参、红花、桃仁的性能特点、功效和应用。 【难点】 1.牛膝、丹参的性能特点 2.桃仁与红花功用异同。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药(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半夏、浙贝母、川贝母、瓜蒌、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白皮的性能、 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半夏、天南星、旋复花性能、功效与应用。 【难点】半夏的药性特点以及在治疗痰证和呕吐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建议学时数:1.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的性能及作用特点。 2.朱砂、龙骨、酸枣仁的功效与应用。 【难点】朱砂、磁石、龙骨、酸枣仁的作用特点及远志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的机理。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 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1.平肝熄风药、平抑肝阳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与应用。2.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性能、功效与应用。【难点】平抑肝阳、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的含义。第二十三章开窍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香、石营蒲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香、石菖蒲的功效与应用。【难点】开窍药的适应证。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蒄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麦门冬、龟甲、罄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药性味、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2.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冤丝子、当归、熟地、白芍、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功效、适应症、使用注意。3.补阳药、补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症、配伍方法、使用注意。【难点】1.补气与补血、补气与补阳、补阴与补阳,补阴与补血、补气与补阴的实际意义。2.甘草在方剂当中的作用及使用注意。3.益精血的含义。第二十五章收涩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螺、莲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2.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螺、莲子、海螺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难点】1.各种滑脱证的临床表现、相似药物乌梅和诃子,莲子与芡实在功效及应用的异同。2.中医滑脱证的含义、收涩药的功效及适应证。第二十六章涌吐药(建议学时数:0.5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7
7 【重点】 1.平肝熄风药、平抑肝阳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与应用。 2.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性能、功效与应用。 【难点】平抑肝阳、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的含义。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麝香、石菖蒲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麝香、石菖蒲的功效与应用。 【难点】开窍药的适应证。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建议学时数: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 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北沙参、麦门冬、龟甲、鳖甲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 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补虚药的含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药性味、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 2.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 白芍、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功效、适应症、使用注意。 3. 补阳药、补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症、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难点】 1.补气与补血、补气与补阳、补阴与补阳,补阴与补血、补气与补阴的实际意义。 2.甘草在方剂当中的作用及使用注意。 3.益精血的含义。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莲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 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 2.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莲子、海螵蛸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难点】 1.各种滑脱证的临床表现、相似药物乌梅和诃子,莲子与芡实在功效及应用的异同。 2.中医滑脱证的含义、收涩药的功效及适应证。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建议学时数:0.5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常山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2.常山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难点】无第二十七章攻毒杀虫止痒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硫黄、雄黄、蛇床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硫磺、雄黄、蛇床子的功效与主治。【难点】硫磺、雄黄、蛇床子的药性特点及毒理。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升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重点】炉甘石、升药的功效与主治。【难点】炉甘石、升药的药性特点及毒理。三、考核方式及要求本门课程计划考核方式为:试卷成绩占70%,主要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出勤占5%;平时作业占25%。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高学敏主编。《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01参考书:1.高学敏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高学敏主编,钟赣生等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书《中药学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钟赣生主编《中药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5.高学敏、钟赣生主编.《临床中药学》,河北科技出版社,2006年1月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田春雨2.大纲审定人:田春雨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8
8 掌握:常山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 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药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 2.常山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难点】无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硫黄、雄黄、蛇床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硫磺、雄黄、蛇床子的功效与主治。 【难点】硫磺、雄黄、蛇床子的药性特点及毒理。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建议学时数:1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掌握:升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体中药的性味和临床运用能力; 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 【重点】炉甘石、升药的功效与主治。 【难点】炉甘石、升药的药性特点及毒理。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门课程计划考核方式为:试卷成绩占 70%,主要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出勤占 5%;平时作业 占 25%。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高学敏主编.《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01 参考书: 1.高学敏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高学敏主编,钟赣生等副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书《中药学习 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钟赣生主编.《中药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7 月 5.高学敏、钟赣生主编.《临床中药学》,河北科技出版社,2006 年 1 月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田春雨 2.大纲审定人:田春雨 3.制定时间:2011 年 11 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wm and tcm.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介绍及经络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根结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邪气脏腑病形第四.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九针十二原第一.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的刺灸法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九针十二原样卷及答案.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华北理工大学:李雪青).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理论,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习题集(含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中药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6 涌吐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8 拔毒化腐生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7 攻毒杀虫止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5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3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4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