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

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1型题(20题,共20分)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相应英文字母代码涂黑,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的是:(D)A、党参B、西洋参、C、太子参D、人参E、黄芪2、善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痛的药物是(A)A、羌活B、白芷C、菓本D、独活E、细辛3、治疗眩晕的要药是(E)D、钩藤A、地龙B、磁石C、天麻E、刺葵藜4、既可用治咳嗽气喘,又可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D)C、竹沥E、天竺黄A、海藻B、前胡D、苦杏仁5、辛味药的作用是:(E)A、能和能缓B、能燥能泄C、能下能软D、能收能涩E、能行能散6、常山的功效是:(A)A、涌吐痰涎截疮B、涌吐痰涎解毒C、涌吐痰涎敛疮D、涌吐痰涎蚀疮E、涌吐痰涎退黄7、既能清热泻火除烦、又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A、子B、芦根C、淡竹叶D、天花粉E、知母8、苍术的性味是:(A)A.辛、苦,温B.辛、甘,温C.苦、甘,温D.辛、甘,寒E.辛、苦,寒9、补益药中属于补气类的药组是:(B)A.人参、阿胶B.人参、白术C.西洋参、当归D.党参、熟地E.沙参、麦冬10、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粉碎后再加水研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CA、润B、漂C、水飞D、E、潭11、董香尤其适宜于治疗下列哪种呕吐(D)A、胃虚呕吐B、胃寒呕吐C、胃热呕吐D、湿浊中阻的呕吐E、肝胃不和的呕吐12、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作用,善治风寒湿痹痛寒邪偏盛的药物是:(D)A、狗脊B、稀签草C、威灵仙D、川乌E、五加皮13、既能降气化痰,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D)A、桔梗B、竹沥C、天竺黄D、前胡E、竹茹14、既能暖肾固精缩尿,又能温脾开胃摄睡的药物是:(A)A、益智仁B、蛤C、冬虫夏草D、肉蓉E、沙苑子15、用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常相须为用的药物是(E)A、丹参B、川芎C、桃红D、红花E、乳香16、既可治疗寒闭昏迷,又能治疗热闭神昏的最佳药物是:(A)A、麝香B、苏合香C、牛黄D、冰片E、石菖蒲17、善于散风寒、除湿止痛,用之巅顶痛的药物是:(B)A、荆芥B、紫苏C、菓本D、麻黄E、桂枝18、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C)A、泽泻B、猪苓C、茯苓D、车前子E、香加皮19、既能清心镇惊,又能安神解毒的药物是:(A)
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1 型题 (20 题,共 20 分) 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相应英文字 母代码涂黑,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的是:(D) A、党参 B、西洋参 C、太子参 D、人参 E、黄芪 2、善于治疗上半身风寒湿痹痛的药物是(A) A、羌活 B、白芷 C、藁本 D、独活 E、细辛 3、治疗眩晕的要药是:(E) A、地龙 B、磁石 C、天麻 D、钩藤 E、刺蒺藜 4、既可用治咳嗽气喘,又可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是:(D) A、海藻 B、前胡 C、竹沥 D、苦杏仁 E、天竺黄 5、辛味药的作用是:(E) A、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6、常山的功效是:(A) A、涌吐痰涎截疟 B、涌吐痰涎解毒 C、涌吐痰涎敛疮 D、涌吐痰涎蚀疮 E、涌吐痰涎退黄 7、既能清热泻火除烦、又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 A、栀子 B、芦根 C、淡竹叶 D、天花粉 E、知母 8、苍术的性味是:(A) A.辛、苦,温 B.辛、甘,温 C.苦、甘,温 D.辛、甘,寒 E.辛、苦,寒 9、补益药中属于补气类的药组是:(B) A.人参、阿胶 B.人参、白术 C.西洋参、当归 D.党参、熟地 E.沙参、麦冬 10、将不溶于水的药物粉碎后再加水研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潬 11、藿香尤其适宜于治疗下列哪种呕吐(D) A、胃虚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热呕吐 D、湿浊中阻的呕吐 E、肝胃不和的呕吐 12、具有袪风湿、温经止痛作用,善治风寒湿痹痛寒邪偏盛的药物是:(D) A、狗脊 B、豨莶草 C、威灵仙 D、川乌 E、五加皮 13、既能降气化痰,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D) A、桔梗 B、竹沥 C、天竺黄 D、前胡 E、竹茹 14、既能暖肾固精缩尿,又能温脾开胃摄唾的药物是:(A) A、益智仁 B、蛤蚧 C、冬虫夏草 D、肉苁蓉 E、沙苑子 15、用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没药常相须为用的药物是(E) A、丹参 B、川芎 C、桃红 D、红花 E、乳香 16、既可治疗寒闭昏迷,又能治疗热闭神昏的最佳药物是:(A) A、麝香 B、苏合香 C、牛黄 D、冰片 E、石菖蒲 17、善于散风寒、除湿止痛,用之巅顶痛的药物是:(B) A、荆芥 B、紫苏 C、藁本 D、麻黄 E、桂枝 18、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C) A、泽泻 B、猪苓 C、茯苓 D、车前子 E、香加皮 19、既能清心镇惊,又能安神解毒的药物是:(A)

白E、牡蛎A、朱砂B、磁石C、龙骨D、琥珀20、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E)A、麦芽B、神曲C、鸡内金D、莱子E、山楂B1型题(20题,共20分)本题是由五个备选答案与两道试题题于组成。请在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相应英文字母代码涂黑。同组中的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A、阿胶B、何首乌C、白芍D、熟地E、当归21、肝脾不和,胸胁皖腹疼痛宜选用(C)2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宜选用(C)E、蕉白A、川楝子B、厚朴C、青皮D、佛手23、能治疗虫积腹痛的药物是(A)24、治疗胸痹心痛的要药是(E)A、活血兼行气B、活血兼凉血C、活血兼利水消肿D、活血兼润汤通便E、活血兼补肝25、川芎的功效特点是:(A)26、益母草的功效特点是:(C)A、厥阴头痛B、命门火衰C、风湿痹痛D、胱腹胀满E、虫积腹痛27、吴茱萸尤善治:(A)28、肉桂尤善治:(B)A、清热燥湿,杀虫止痒B、清热燥湿,泻肝胆火C、清热燥湿,生津止渴D、清热燥湿,泻火除蒸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29、黄芩具有的功效是(D)30、龙胆具有的功效是(B)A、清热解暑B、祛风除痹C、健脾宁心D、通气下乳E、散瘀止痛31、滑石的功效是:(A)32、虎杖的功效是:(E)A、中医药科学巨著B、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C、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D、我国及世界最早的药典E、我国最早的珍贵药学文献33、《雷公炮炙论》是(C)34、《本草纲目》是(A)A、大蓟B、小蓟C、茜草D、地榆E、侧柏叶35、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作用的药是(D)36、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作用的药是(E)A、活血疗伤B、活血通经C、破血行气D、化瘀止痛E、化瘀止血37、三棱、莪术的共同功效(C)38、桃仁、红花的共同功效(B)A、归经B、毒性C、四气D、升降浮沉E、五味39、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D)40、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A)X型题(10题,共10分)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相应英文字母代码涂黑。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41、金银花随配伍的不同,可分别用于:(ABCDE)A、疮痛肿痛B、风热表证C、温病初起D、热入营血E、热毒血痢
A、朱砂 B、磁石 C、龙骨 D、琥珀 E、牡蛎 20、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的要药是(E) A、麦芽 B、神曲 C、鸡内金 D、莱菔子 E、山楂 B1 型题 (20 题,共 20 分) 本题是由五个备选答案与两道试题题干组成。请在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最 佳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相应英文字母代码涂黑。同组中的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 一次或多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A、阿胶 B、何首乌 C、白芍 D、熟地 E、当归 21、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宜选用(C) 2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宜选用(C) A、川楝子 B、厚朴 C、青皮 D、佛手 E、薤白 23、能治疗虫积腹痛的药物是(A) 24、治疗胸痹心痛的要药是(E) A、活血兼行气 B、活血兼凉血 C、活血兼利水消肿 D、活血兼润汤通便 E、活血兼补肝 25、川芎的功效特点是:(A) 26、益母草的功效特点是:(C) A、厥阴头痛 B、命门火衰 C、风湿痹痛 D、脘腹胀满 E、虫积腹痛 27、吴茱萸尤善治:(A) 28、肉桂尤善治:(B) A、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B、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C、清热燥湿,生津止渇 D、清热燥湿,泻 火除蒸 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9、黄芩具有的功效是(D) 30、龙胆具有的功效是(B) A、清热解暑 B、祛风除痹 C、健脾宁心 D、通气下乳 E、散瘀止痛 31、滑石的功效是:(A) 32、虎杖的功效是:(E) A、中医药科学巨著 B、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 C、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D、我国及世 界最早的药典 E、我国最早的珍贵药学文献 33、《雷公炮炙论》是(C) 34、《本草纲目》是(A) A、大蓟 B、小蓟 C、茜草 D、地榆 E、侧柏叶 35、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作用的药是(D) 36、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作用的药是(E) A、活血疗伤 B、活血通经 C、破血行气 D、化瘀止痛 E、化瘀止血 37、三棱、莪术的共同功效(C) 38、桃仁、红花的共同功效(B) A、归经 B、毒性 C、四气 D、升降浮沉 E、五味 39、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D) 40、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A) X 型题 (10 题,共 10 分) 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答题纸上相应题号后的 相应英文字母代码涂黑。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41、金银花随配伍的不同,可分别用于:(ABCDE) A、疮痈肿痛 B、风热表证 C、温病初起 D、热入营血 E、热毒血痢

42、独活具有的功效是:(BDE)A、清湿热B、祛风湿C、活血D、解表E、止痛43、秦的功效是:(ABCD)A、清湿热B、通络止痛C、祛风湿D、退虚热E、解毒44、桑叶、菊花的功效共同点是:(ABD)A、疏散风热B、平抑肝阳C、清肺润燥D、清肝明目E、清热解毒45、麻黄常用治:(ACD)A、风寒表证B、胸痹心痛C、咳嗽气喘D、风水水肿E、脾胃气滞46、升麻常用治:(ACDE)A、外感表证B、呕吐泻痫C、气虚下陷D、麻疹不透透E、热毒疮疡47、具有利尿作用的止血药是(AB)A、小蓟B、白茅根C、地榆D、侧柏叶E、槐花48、可用治蛔虫的药物是(ABCD)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雷丸E、南瓜子49、川贝母的主治病证是:(ABCDE)A、虚劳咳嗽B、肺热燥咳C、療病D、乳痛E、肺痛50、可用于治疗虚热证的药物是:(ABCDE)A、地骨皮B、知母C、皮D、胡黄连E、黄柏填空题(10题,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相应()内。1、白芷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痛,通鼻窍。2、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3、天南星内服宜(制)用,外用有(散结消肿)的作用。4、牡丹皮、赤芍的共同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5、理气药是治疗(气滞证)和(气逆证)的药物。6、桑白皮与劳子相同的功效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7、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使用。8、熟地黄的功效是(补血养阴),(填精益髓)。9、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渗湿,(除痹),(健脾),清热排脓。10、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神益志以及(化湿和胃)的功效,以治(痰湿移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迷见长。简答题(5题,共20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1、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2、简述石膏的主治病证。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喘咳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3、简述大黄的功效。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4、简述半夏的功效及使用注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使用注意:反乌头。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42、独活具有的功效是:(BDE) A、清湿热 B、袪风湿 C、活血 D、解表 E、止痛 43、秦艽的功效是:(ABCD) A、清湿热 B、通络止痛 C、袪风湿 D、退虚热 E、解毒 44、桑叶、菊花的功效共同点是:(ABD) A、疏散风热 B、平抑肝阳 C、清肺润燥 D、清肝明目 E、清热解毒 45、麻黄常用治:(ACD) A、风寒表证 B、胸痹心痛 C、咳嗽气喘 D、风水水肿 E、脾胃气滞 46、升麻常用治:(ACDE) A、外感表证 B、呕吐泻痢 C、气虚下陷 D、麻疹不透 E、热毒疮疡 47、具有利尿作用的止血药是(AB) A、小蓟 B、白茅根 C、地榆 D、侧柏叶 E、槐花 48、可用治蛔虫的药物是(ABCD) A、使君子 B、苦楝皮 C、槟榔 D、雷丸 E、南瓜子 49、川贝母的主治病证是:(ABCDE) A、虚劳咳嗽 B、肺热燥咳 C、瘰疬 D、乳痈 E、肺痈 50、可用于治疗虚热证的药物是:(ABCDE) A、地骨皮 B、知母 C、皮 D、胡黄连 E、黄柏 填空题 (10 题,共 10 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相应( )内。 1、白芷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痛,通鼻窍。 2、桂枝的功效是: 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 3、天南星内服宜(制)用,外用有(散结消肿)的作用。 4、牡丹皮、赤芍的共同功效是 (清热凉血) 、 (活血祛瘀)。 5、理气药是治疗(气滞证)和(气逆证)的药物。 6、桑白皮与葶苈子相同的功效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7、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 配合使用。 8、熟地黄的功效是(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9、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消肿,渗湿,(除痹),(健脾),清热排脓。 10、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宁神益志以及(化湿和胃)的功效,以治(痰湿秽浊)蒙蔽清窍 之神志昏迷见长。 简答题 (5 题,共 20 分)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 1、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2、简述石膏的主治病证。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 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3、简述大黄的功效。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4、简述半夏的功效及使用注意。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使用注意:反乌头。阴虚燥咳、 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5、简述龟甲与鉴甲的功效的异同点。相同: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异:龟甲:长于滋肾,兼能健骨、补血、养心。鳖甲:长于退虚热,兼能软坚散结。论述题(2题,共20分)请将答案(如为图象或病案分析则按要求进行回答)写在另附的空白答题纸上,并标好相应题号。1、结合附子的性能特点,说明其主治病证及服用方法。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1、亡阳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治亡阳证。2、阳虚证。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微者均可用之。3、寒痹证。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用治寒痹证。本品有毒,内服需炮制,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2、黄芪与连翘皆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治痛疽疮疡阳证、实证,疮疡出现红肿热痛者。多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黄芪具有补气、托毒生肌之功。用于疮疡正气不足,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难敛者。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
5、简述龟甲与鳖甲的功效的异同点。 相同: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异:龟甲:长于滋肾,兼能健骨、补血、养心。 鳖甲:长于退虚热,兼能软坚散结。 论述题 (2 题,共 20 分) 请将答案(如为图象或病案分析则按要求进行回答)写在另附的空白答题纸上,并标好相 应题号。 1、结合附子的性能特点,说明其主治病证及服用方法。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1、亡阳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治亡阳证。 2、阳虚证。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微者均可用之。 3、寒痹证。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用治寒痹证。 本品有毒,内服需炮制,宜先煎 0.5-1 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2、黄芪与连翘皆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治痈疽疮疡阳证、实证,疮疡出现红肿热痛者。多配伍 金银花、野菊花等。 黄芪具有补气、托毒生肌之功。用于疮疡正气不足,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 或溃后难敛者。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习题集(含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wm and tcm.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doc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介绍及经络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根结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邪气脏腑病形第四.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九针十二原第一.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黄帝内经的刺灸法理论.pdf
- 《针灸医籍选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九针十二原样卷及答案.pdf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中药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6 涌吐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8 拔毒化腐生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7 攻毒杀虫止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5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3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4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清热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