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4 补虚药

第24章补虚药学习要求:补虚药概念: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气虚证功效与适应证:血虚证分类补气血阴阳不足阴虚证阳虚证甘补扶正祛邪预防保健,抗老延年
第24章 补虚药 学习要求: 补虚药概念: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 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 虚药。 功效与适应证: 甘补 补气血阴阳不足 气虚证 血虚证 阴虚证 阳虚证 扶正祛邪 预防保健,抗老延年 分类

补虚药使用注意:1、对证选药:针对虚证,辨别虚证类型,认识药物特点2、合理配伍:气血阴阳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保护正气常配行气、化湿药,补而不滞3、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4、用于扶正祛邪,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5、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效的剂型
补虚药 使用注意: 1、对证选药:针对虚证,辨别虚证类型,认识药物特点 5、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 可增效的剂型。 2、合理配伍:气血阴阳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保护正气 常配行气、化湿药,补而不滞 4、用于扶正祛邪,要分清主次,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3、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

第一节补气药共性特征:甘,入脾肺。补气,治疗气虚证脾气虚一纳差、便糖、体倦、脏器下垂,出血肺气虚一气短、声低、气喘、自汗气虚证心气虚一心悸、种、胸闷、气短,活动加剧元气虚极欲脱一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神志模糊血虚证、津伤口渴、出血证、虚汗使用注意:重点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第一节 补气药 共性特征:甘,入脾肺。补气,治疗气虚证 重点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脾气虚-纳差、便溏、体倦、脏器下垂,出血 肺气虚-气短、声低、气喘、自汗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剧 元气虚极欲脱-气息短促、脉微欲绝、神志模糊 血虚证、津伤口渴、出血证、虚汗 使用注意: 气虚证

人参出处:《《神农本草经》命名: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采制:阴干处方名:按产地按生长环境按加工炮制
人参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 根。 采制:阴干。 处方名:按产地 按生长环境 按加工炮制 命名:

人参一红参一蒸熟晒或烘干者(佳)白糖参一焯烫浸糖后干燥者(较次),又称“糖参”、“白园参参”条参一边条(支参),力较薄弱晒参一一鲜参洗净直接干燥者 (佳)参须一加工中较细碎段(更次中国参山参一野山参、野参、老山参、大山参、年代久远者(佳),生晒山参朝鲜参一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易生热,助火移山参
人参 园参 红参-蒸熟晒或烘干者(佳) 白糖参——焯烫浸糖后干燥者(较次),又称“糖参”、“白 参”生晒参——鲜参洗净直接干燥 者(佳) 条参—边条(支参),力较薄弱 参须—加工中较细碎段(更次 移山参 山参—野山参、野参、老山参、大山参、年代久远者(佳),生晒山参 中国参 朝鲜参—高丽参、力参、别直参。甘、温,力峻,最宜于脾肾阳虚者。 易生热,助火

人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功效:峻补元气一一大补元气(心、肾)缓补诸脏一一补脾益肺甘,入脾肺补气生津补气生血、生津安神益智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甘,入脾肺补气 生津 安神益智 峻补元气——大补元气 缓补诸脏——补脾益肺(心、肾) 补气生血、生津 功效:

人参救治气虚临床应用脱证要药!气虚欲脱,气短神疲,脉微饮绝,单用,R如独参汤1.气虚欲脱证气虚欲脱兼四肢逆冷,配伍附子,参附汤气虚欲脱兼津伤,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人参 临床应用 气虚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单用, 如独参汤 1.气虚欲脱证 气虚欲脱兼四肢逆冷,配伍附子,参附汤 气虚欲脱兼津伤,配麦冬、五味子,生脉散 救治气虚 脱证要药!

人参脾肺气虚要药!临床应用倦怠乏力,食少便糖,配白术、茯苓等,四君子汤脾气虚脾不统血、失血,配黄芪、白术等,归脾汤肺气虚,咳喘、痰多者,配五味子、苏子等,补肺汤肺肾两虚气喘,配蛤、胡桃等,人参胡桃汤2.气虚诸证肾阳虚阳瘘,配鹿茸等心气虚,心悸、失眠健忘,配酸枣仁、柏子仁等,天T心丹(增智)补气安神增智!
人参 临床应用 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配白术、茯苓等,四君子汤 2.气虚诸证 脾肺气虚 要药! 脾气虚 脾不统血、失血,配黄芪、白术等,归脾汤 肺气虚,咳喘、痰多者,配五味子、苏子等,补肺汤 肾阳虚阳痿,配鹿茸等 肺肾两虚气喘,配蛤蚧、胡桃等,人参胡桃汤 心气虚,心悸、失眠健忘,配酸枣仁、柏子仁等,天 王补心丹 (增智) 补气 安神增智!

人参临床应用热病气津两伤口渴,配石膏、知母,白虎加人参汤3.口渴气津两伤消渴,配生地、玄参、麦冬等。此外,体虚外感里实正虚小儿脾虚慢惊小儿痘疹内陷
人参 临床应用 热病气津两伤口渴,配石膏、知母,白虎加人参汤 3.口渴 气津两伤消渴,配生地、玄参、麦冬等。 此外,体虚外感 里实正虚 小儿脾虚慢惊 小儿痘疹内陷

人参用量用法:煎服,3~9g,救脱15~30g。另煎野山参研末服,每次2g,每日2次。使用注意:反藜芦
人参 用量用法:煎服,3~9g,救脱15~30g。另煎。 野山参研末服,每次2g,每日2次。 使用注意:反藜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3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5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7 攻毒杀虫止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8 拔毒化腐生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6 涌吐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中药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习题集(含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授课教案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wm and tcm.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urge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07 总论.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中药炮制学第01-11章.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2)中药炮制学第12-18章.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七章 制霜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docx